高数知识汇总之级数
级数知识点笔记总结
![级数知识点笔记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cbc2a6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b.png)
级数知识点笔记总结一、级数的基本概念1.1、级数的定义级数是指一列数相加而得到的一个和,级数一般表示为:S = a1 + a2 + a3 + ... + an + ...其中,a1,a2,a3,...,an表示级数的每一项,n表示级数的项数。
1.2、级数的部分和级数的部分和是指级数的前n项和,通常表示为Sn。
即:Sn = a1 + a2 + a3 + ... + an1.3、收敛和发散如果级数的部分和Sn随着n的增大而趋于一个有限的数S,则称级数收敛,记作:S = lim(n→∞)Sn如果级数的部分和Sn随着n的增大而趋于无穷大或者无穷小,则称级数发散。
1.4、级数的收敛性级数的收敛性是指级数是否收敛的性质。
根据级数的收敛性可将级数分为收敛级数和发散级数。
二、级数的性质2.1、级数的加法性如果级数∑an和∑bn都收敛,则它们的和级数∑(an+bn)也收敛,并且有:∑(an+bn) = ∑an + ∑bn2.2、级数的倍数性如果级数∑an收敛,则它的任意倍数级数∑kan(k为常数)也收敛,并且有:∑kan = k∑an2.3、级数的比较性如果级数∑an和∑bn满足0 ≤ an ≤ bn,当且仅当级数∑bn收敛时,级数∑an也收敛;当且仅当级数∑an发散时,级数∑bn也发散。
三、级数的收敛与发散3.1、比较判别法如果级数∑an的绝对值与级数∑bn的绝对值相比有相对简单的结构时,可对级数的收敛与发散作出判断:当∑|an| ≤ ∑bn时,若级数∑bn收敛,则级数∑an也收敛。
当∑an ≥ ∑|bn|时,若级数∑bn发散,则级数∑an也发散。
3.2、比值判别法若级数∑an的前n+1项与前n项的比值有极限存在,则有:若lim(n→∞)|an+1/an| < 1,则级数∑an收敛;若lim(n→∞)|an+1/an| > 1,则级数∑an发散;若lim(n→∞)|an+1/an| = 1,则比值判别法无法确定级数的收敛性。
级数的认识知识点总结
![级数的认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385265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d.png)
级数的认识知识点总结一、级数的定义1.1 级数的概念级数是指由一组数相加而成的和,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如果给定一个数列{an},则和S=∑an可以表示为级数的概念。
级数是数学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允许我们将无穷多个数相加而得到一个和。
1.2 级数的部分和级数的部分和是指级数的前n项和,通常用Sn表示。
级数的部分和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级数的收敛性。
1.3 收敛级数和发散级数如果级数的部分和序列{Sn}有一个有限的极限,则称该级数为收敛级数;如果级数的部分和序列{Sn}没有有限的极限,则称该级数为发散级数。
二、级数的收敛性2.1 收敛级数的定义级数∑an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于任意给定的ε>0,存在正整数N,当n>N时,使得|Sn-S|<ε成立。
其中,S表示级数的和。
2.2 收敛级数的性质(1)收敛级数的和的性质:如果级数∑an和∑bn都收敛,则它们的和∑(an+bn)也收敛,并且有∑(an+bn)=∑an+∑bn。
(2)收敛级数的定理:如果级数∑an收敛,则其任一子级数也收敛。
2.3 级数的收敛判定级数的收敛性通常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判断,常用的方法有:(1)比较判别法:用一个已知级数的性质来推导出所求级数的性质;(2)比值判别法:通过级数的比值来判断级数的收敛性;(3)根值判别法:通过级数的根值来判断级数的收敛性;(4)绝对收敛级数和条件收敛级数。
2.4 发散级数的性质对于发散级数,常见的性质有:(1)级数部分和的性质:如果级数发散,则它的任一子级数也发散。
(2)级数的极限值为正无穷或负无穷。
三、级数的应用级数在数学分析、微积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常见的应用包括:3.1 泰勒级数泰勒级数是一种数学分析中的级数,它描述了一个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性质。
泰勒级数可以帮助我们近似计算复杂函数的值,求解微分方程等问题。
3.2 幂级数幂级数是一种特殊的级数,其中每一项都是x的非负整数次幂。
高等数学中的级数及解题方法
![高等数学中的级数及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33fd1b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7.png)
高等数学中的级数及解题方法在数学学科中,级数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概念,是指由无穷多项组成的无穷级数。
其可以说是数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类问题之一,其中又分为数列级数和函数级数两种。
在解题时,我们通常采用求和的方法,将求和问题转化为极限问题,再通过已知的数列或函数列求其极限值,从而求出级数的和。
下面,本文将就高等数学中的级数及解题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数列级数的概念数列级数是指由数列的无穷项组成的和。
当数列的项在无限增加时,其和也就趋向于无限大或无限小。
例如,以下为一个数列级数的示例:$\displaystyle\sum_{n=1}^{\infty} \frac{1}{n}$其中,$\frac{1}{n}$ 为数列的通项公式,$\sum$ 符号表示求和,$n$ 为变量,表示从 $1$ 到无穷大的所有自然数。
针对此类数列级数的求和问题,我们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求极限法当数列级数的通项公式为一个有界数列时,可以采用直接求和的方法,例如:$\displaystyle\sum_{n=1}^{\infty} \frac{1}{2^n}$在此类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变换数列项得到一个几何级数形式:$\displaystyle\sum_{n=1}^{\infty} \frac{1}{2^n}=\frac{1}{1-\frac{1}{2}}=2$其中,$\frac{1}{1-\frac{1}{2}}=2$ 为几何级数的求和公式。
2.比较法当数列级数的通项公式无法直接求出其和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比较法进行求解。
具体来讲,我们需要构造一个同类比较数列或级数,从而比较其大小关系,进而得到数列级数的极限值。
例如:$\displaystyle\sum_{n=1}^{\infty} \frac{1}{n^p}$其中,$p\geq 1$,$n$ 为变量,表示从 $1$ 到无穷大的所有自然数。
针对此类数列级数的求和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比较系列:$\displaystyle\sum_{n=1}^{\infty} \frac{1}{n^p} \leq\displaystyle\sum_{n=1}^{\infty} \frac{1}{n}$其中,两个级数在极限时均为无穷大。
高数大一下知识点总结级数
![高数大一下知识点总结级数](https://img.taocdn.com/s3/m/9f009b91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4.png)
高数大一下知识点总结级数高数是大学数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大一学生来说,学好高数才能够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将对高数大一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级数的概念与性质在高数中,级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级数由一列数相加而得,可以用于近似计算以及描述实际问题。
级数的概念为我们后续学习提供了很多方便。
1.级数的定义级数是指把同一个数列的各个项按照顺序相加得到的和。
级数由无穷个项相加而成,表示为∑(an)。
2.级数的收敛和发散级数的收敛与发散是级数的一个重要性质。
级数是收敛的,当且仅当其部分和数列有极限。
级数是发散的,当其部分和数列趋向于无穷大或无穷小。
3.级数的收敛性判别法在判断一个级数是否收敛时,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收敛性判别法,如比较判别法、比值判别法、根值判别法、积分判别法等。
这些判别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判断级数的收敛性。
二、常见的级数及其性质在高数中,有很多常见的级数,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性质以及求和的方法。
1.等差数列求和等差数列的求和在高中已经学过了,这里只是简单地进行回顾。
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公差为d,第n项为an,前n项和为Sn,有公式Sn = (n/2)(a + an)。
2.等比数列求和等比数列的求和也是高中知识。
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公比为q,第n项为an,前n项和为Sn,有公式Sn = a(1-q^n)/(1-q)。
需要注意的是,当|q|<1时,等比数列的和存在有限值。
3.幂级数幂级数是一种特殊的级数,对于形如∑(an*x^n)的级数,我们称之为幂级数。
在实际问题中,幂级数在分析函数的性质和展开函数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三、级数的运算在高数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级数的运算,如级数的加减、乘除以及级数与函数的运算等。
1.级数的加减级数的加减比较简单,只需要将级数的对应项相加或相减即可。
若级数∑(an)收敛,则其加减之和∑(an±bn)也收敛。
级数的定义知识点总结
![级数的定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76e0ea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8.png)
级数的定义知识点总结一、级数的概念级数是由一系列数相加所得到的和,可以写成如下形式:S = a₁ + a₂ + a₃ + … + aₙ + …其中,a₁, a₂, a₃, …, aₙ, …是级数的各项,S是级数的和。
级数中的单个数a₁, a₂, a₃, …, aₙ, …称为级数的项。
二、级数的表示方法级数可以表示为求和形式,也可以表示为极限形式。
根据级数的和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级数可以分为有限级数和无限级数。
1. 有限级数当级数的和是有限的,即级数的各项之和是一个有限数时,这种级数称为有限级数。
例如,1 + 2 + 3 + 4 + 5 = 15,这是一个有限级数。
2. 无限级数当级数的和是无限的,即级数的各项之和是一个无穷大时,这种级数称为无限级数。
例如,1 + 1/2 + 1/4 + 1/8 + … = 2,这是一个无限级数。
级数的表示方法可以用级数求和符号Σ表示,也可以用极限符号lim表示。
有限级数的表示形式为S = a₁ + a₂ + a₃ + … + aₙ,无限级数的表示形式为S = ∑(aₙ),其中n从1到∞。
三、级数的性质级数具有多种性质,包括收敛性、发散性、级数和的性质以及级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1. 收敛性和发散性级数的和可能是有限的,也可能是无限的。
当级数的和是一个有限数时,称该级数收敛;当级数的和是一个无穷大时,称该级数发散。
2. 级数和的性质级数和有许多性质,包括级数和的唯一性、级数和的性质等。
3. 级数之间的运算级数可以进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运算。
例如,两个级数的和、差、积、商都是级数。
四、级数的收敛性级数的收敛性是级数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收敛级数与发散级数在数学上有很大的意义。
1. 收敛级数当级数的各项之和是一个有限数时,称该级数收敛。
在数学上,收敛级数具有很多重要的性质,如级数收敛的条件、收敛级数的性质等。
2. 发散级数当级数的各项之和是一个无穷大时,称该级数发散。
级数知识点公式总结
![级数知识点公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96b935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f6.png)
级数知识点公式总结一、级数的定义1.1 级数的概念级数是指将一系列数相加得出的结果,通常用符号表示为S = a1 + a2 + a3 + ... = ∑an其中ai(i=1,2,3,...)为级数的每一项,∑为级数的求和符号。
1.2 级数的收敛与发散级数的和可能有限也可能无限。
如果级数的和有限,即级数收敛;如果级数的和无限,即级数发散。
收敛和发散是级数的重要性质,在后续的讨论中将会详细介绍。
1.3 级数的部分和级数的部分和是指级数中前n项的和,通常用Sn表示。
级数的部分和是级数收敛与发散的重要依据,在计算级数的和时,通常需要用到级数的部分和。
1.4 级数的常见形式在实际应用中,级数通常有一些常见的形式,如等比级数、调和级数、幂级数等。
不同形式的级数有着不同的性质和求和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求解。
二、级数的常见性质2.1 级数的加法性质级数具有加法性质,即级数的和等于其各项部分和的和。
假设级数∑an收敛,则有S = a1 + a2 + a3 + ... = ∑an对于级数的部分和Sn也有Sn = a1 + a2 + ... + an则有级数的和S等于部分和Sn的极限:S = lim(n→∞)Sn2.2 级数的乘法性质级数也具有乘法性质,即级数的和与乘以一个常数之后的和是相等的。
假设级数∑an收敛,则有kS = k(a1 + a2 + a3 + ...) = k∑an其中k为一个常数。
2.3 级数的收敛性质级数的收敛性质时级数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级数是否收敛有着一些判断的方法。
其中比较常见的是级数收敛的判别法,例如比较判别法、比值判别法、根值判别法等。
这些判别法在判断级数的收敛性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需要掌握和运用。
2.4 级数的发散性质级数的发散性质同样是级数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级数是否发散也有着一些判断的方法。
通常可以通过级数的通项公式、部分和的性质等来判断级数的发散性。
2.5 级数的收敛域级数在其收敛域内可以具有比较好的性质和应用,而在其发散域外则有着不同的性质和应用。
高数知识汇总之级数
![高数知识汇总之级数](https://img.taocdn.com/s3/m/319f18642b160b4e767fcfef.png)
第七章 级数7.1常数项级数的概念与性质7.1.1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常数项级数: 一般的,设给定数列12,,,,n a a a 则该数列所有项相加所得的表达式12n a a a ++++叫做(常数项)无穷级数,简称(常数项)级数;其中第n 项n a 叫做级数的一般项或通项。
级数简记为:1nn a∞=∑,即121nn n aa a a ∞==++++∑部分和:作(常数项)级数12n a a a ++++的前n 项的和121nn n i i S a a a a ==+++=∑,n S 称为级数(1)的前n 项部分和。
当n 依次取1,2,3,… 时,它们构成一个新的数列{}n S ,称为部分和数列。
级数收敛与发散: 如果级数1nn a∞=∑的部分和数列{}n S 有极限S ,即lim n n S S →∞=(有限值),则称无穷级数1nn a∞=∑收敛,极限S 叫做该级数的和,并写成12n S a a a =++++。
如果{}n S 没有极限(lim n n S →∞不存在或为±∞),则称无穷级数1nn a∞=∑发散。
常用级数:(1)等比级数(几何级数):nn q∞=∑111q q -当时收敛于1q ≥当发散(2)p 级数:11pn n∞=∑ 11p p ≤当时收敛当时发散级数的基本性质: 性质1: 若级数1nn a∞=∑收敛于和S ,则级数1nn Ca∞=∑(C 是常数)也收敛,且其和为CS 。
性质2: 若级数1nn a∞=∑和级数1nn b∞=∑分别收敛于和S 、σ,则级数()1nn n ab ∞=±∑也收敛,且其和为S σ±。
注意:如果级数1nn a∞=∑和1nn b∞=∑都发散,则级数()1nn n ab ∞=±∑可能收敛也可能发散;而如果两个级数1nn a∞=∑和1nn b∞=∑中有且只有一个收敛,则()1nn n ab ∞=±∑一定发散。
级数考点知识点总结
![级数考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819947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d.png)
级数考点知识点总结一、级数概念1.1 级数的定义级数是指将一个数列的项相加而得到的无穷和。
数列的项被称为级数的一般项,常用表示级数的符号有∑或者S。
级数中的项可以是有限项或者无限项。
1.2 级数的收敛性级数的收敛性是指级数的和是否存在。
如果级数的和存在,则称该级数是收敛的;如果级数的和不存在,则称该级数是发散的。
二、级数的相关概念2.1 部分和与序列对于级数的部分和就是将级数的前n项相加得到的和,用Sn表示。
部分和序列是指求级数的各项和得到的一个数列。
2.2 余项级数的余项是指级数的和与级数的前n项和的差,用Rn表示。
余项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级数的收敛性。
三、级数的收敛定理3.1 正项级数收敛定理对于正项级数Σan来讲,若存在数列{bn},满足(1)an≤bn;(2)级数Σbn收敛;则级数Σan也收敛。
3.2 比较判别法对于级数Σan与Σbn来讲,若存在常数C>0和n0>0,使得n>n0时有|an|≤C|bn|;则有(1)若Σbn收敛,则Σan收敛;(2)若Σan发散,则Σbn发散;3.3 极限判别法对于级数Σan来讲,若存在常数C>0和n0>0,使得n>n0时有lim(n→∞)an/bn=C;其中Σbn是收敛的正项级数;则有(1)若C<∞,则Σan与Σbn同敛散;(2)若C=0且Σbn收敛,则Σan收敛;(3)若C=∞且Σbn发散,则Σan发散。
四、级数的收敛性4.1 正项级数的收敛性若级数的每一项都是非负数,则称该级数是正项级数。
正项级数的收敛性判断常用限制概念和比较判别法。
4.2 绝对收敛级数的收敛性对于级数Σan来讲,若级数Σ|an|是收敛的,则称级数Σan是绝对收敛的。
绝对收敛级数是收敛的。
4.3 条件收敛级数的收敛性对于级数Σan来讲,若级数Σan是收敛的,但级数Σ|an|是发散的,则称级数Σan是条件收敛的。
条件收敛级数是收敛的。
五、级数求和5.1 级数求和的方法常见的级数求和方法有:(1)几何级数求和;(2)等差级数求和;(3)调和级数求和;(4)幂级数求和。
高等数学应试技巧级数知识点归纳与运用
![高等数学应试技巧级数知识点归纳与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689f9eb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8.png)
高等数学应试技巧级数知识点归纳与运用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级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也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内容。
掌握级数的相关知识和应试技巧,对于提高考试成绩和数学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级数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并探讨其在应试中的运用。
一、级数的基本概念级数是指将无穷多个数按照一定的顺序相加所得到的表达式。
常见的级数有正项级数、交错级数和任意项级数。
正项级数是指级数的每一项都是非负的。
判断正项级数的敛散性有多种方法,如比较判别法、比值判别法和根值判别法。
比较判别法是将所给级数与一个已知敛散性的级数进行比较,如果所给级数的每一项都小于(或大于)一个收敛(或发散)的级数的对应项,那么所给级数的敛散性与已知级数相同。
比值判别法是计算级数相邻两项的比值的极限,如果极限小于 1,则级数收敛;如果极限大于 1,则级数发散;如果极限等于 1,则判别法失效。
根值判别法是计算级数通项的 n 次方根的极限,如果极限小于 1,则级数收敛;如果极限大于 1,则级数发散;如果极限等于 1,则判别法失效。
交错级数是指级数的各项正负交替出现。
对于交错级数,我们可以使用莱布尼茨判别法来判断其敛散性。
如果级数满足通项的绝对值单调递减且趋于 0,那么级数收敛。
任意项级数是指级数的各项可正可负。
对于任意项级数,我们通常将其转化为正项级数来判断敛散性。
二、级数的性质级数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在解题中经常会用到。
1、级数的每一项乘以一个常数,敛散性不变,但其和会乘以该常数。
2、两个收敛级数的和或差仍然是收敛级数。
3、在级数中去掉、添加或改变有限项,不改变级数的敛散性。
三、幂级数幂级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项级数,形式为∑a_n x^n 。
幂级数的收敛半径可以通过比值法或根值法来计算。
在收敛区间内,幂级数的和函数是连续的、可导的,并且可以通过逐项求导或积分来得到新的幂级数。
四、函数展开成幂级数将一个函数展开成幂级数是级数中的一个重要应用。
常见的函数如e^x、sin x、cos x 等都可以展开成幂级数。
级数总结知识点
![级数总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7243884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6.png)
级数总结知识点一、级数的基本概念级数是由一列数按照一定的次序相加或相乘而得到的结果。
在级数中,每一个数都称为级数的项,而级数中的项的次序可以从1开始,也可以从0开始。
一般来说,级数以Σ表示,其一般形式为:Σ a_n = a_1 + a_2 + a_3 + ...其中,a_n表示级数的第n项。
级数的收敛与发散与其部分和的性质有很大的关系。
当一列数的部分和在n趋向于无穷时,其极限存在且有限,则称该级数收敛。
如果其部分和的极限不存在或者为无穷大,则称该级数发散。
二、级数的收敛性1. 收敛级数的定义级数Σ a_n在部分和S_n = a_1 + a_2 + ... + a_n当n趋向于无穷时存在极限S,而S是一个有限的数时,则称级数Σ a_n是收敛的,并称S为级数的和。
即:Σ a_n = S2. 收敛级数的性质(1)收敛级数的部分和是有界的对于收敛级数Σ a_n而言,其部分和S_n是有界的。
这是因为在级数收敛的情况下,S_n是收敛数列,故其绝对值必小于某个常数M。
(2)收敛级数的项趋于零对于收敛级数Σ a_n而言,当n趋向于无穷时,级数的每一项a_n都趋于零。
(3)收敛级数的和不受项的次序变换影响对于收敛级数Σ a_n而言,其和不会因为项的次序变换而改变。
3. 收敛级数的判别法(1)比较判别法设级数Σ a_n和Σ b_n是两个级数,若对于所有的n都有a_n <= b_n,则有以下结论:若Σ b_n收敛,则Σ a_n也收敛。
若Σ a_n发散,则Σ b_n也发散。
(2)比值判别法设级数Σ a_n和Σ b_n是两个级数,如果存在常数0<r<1和N >0,对于所有的n > N都有|a_(n+1)/a_n| < r,则有以下结论:若Σ a_n收敛,则Σ a_n绝对收敛。
若Σ a_n绝对收敛,则Σ a_n收敛。
(3)根值判别法设级数Σ a_n是一个级数,如果存在常数0<r<1和N >0,对于所有的n > N都有|a_n|^1/n < r,则有以下结论:若Σ a_n收敛,则Σ a_n绝对收敛。
高数知识汇总之级数
![高数知识汇总之级数](https://img.taocdn.com/s3/m/6db672bd65ce0508763213dc.png)
第七章 级数7.1常数项级数的概念与性质7.1.1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常数项级数: 一般的,设给定数列12,,,,n a a a 则该数列所有项相加所得的表达式12n a a a ++++ 叫做(常数项)无穷级数,简称(常数项)级数;其中第n 项n a 叫做级数的一般项或通项。
级数简记为:1nn a∞=∑,即121nn n aa a a ∞==++++∑部分和:作(常数项)级数12n a a a ++++ 的前n 项的和121nn n i i S a a a a ==+++=∑ ,n S 称为级数(1)的前n 项部分和。
当n 依次取1,2,3,… 时,它们构成一个新的数列{}n S ,称为部分和数列。
级数收敛与发散: 如果级数1nn a∞=∑的部分和数列{}n S 有极限S ,即lim n n S S →∞=(有限值),则称无穷级数1nn a∞=∑收敛,极限S 叫做该级数的和,并写成12n S a a a =++++。
如果{}n S 没有极限(lim n n S →∞不存在或为±∞),则称无穷级数1nn a∞=∑发散。
常用级数:(1)等比级数(几何级数):nn q∞=∑111q q - 当时收敛于1q ≥当发散(2)p 级数:11pn n∞=∑ 11p p ≤ 当时收敛当时发散级数的基本性质: 性质1: 若级数1nn a∞=∑收敛于和S ,则级数1nn Ca∞=∑(C 是常数)也收敛,且其和为CS 。
性质2: 若级数1nn a∞=∑和级数1nn b∞=∑分别收敛于和S 、σ,则级数()1nn n ab ∞=±∑也收敛,且其和为S σ±。
注意:如果级数1nn a∞=∑和1nn b∞=∑都发散,则级数()1nn n ab ∞=±∑可能收敛也可能发散;而如果两个级数1nn a∞=∑和1nn b∞=∑中有且只有一个收敛,则()1nn n ab ∞=±∑一定发散。
专升本高数知识点概述总结
![专升本高数知识点概述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4fff63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0f.png)
专升本高数知识点概述总结一、数列与级数1. 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数列的分类及常见数列3. 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性质4. 级数的概念和性质5. 级数的敛散性及判别法6. 级数的常见级数及性质7. 函数极限与无穷小8. 极限的概念和性质9. 极限的求解方法10. 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11. 函数的连续性12. 函数的连续性及运算13. 函数极值与最值14. 函数求导与微分15. 函数的泰勒展开与应用16. 定积分及其性质17. 定积分的计算方法与应用18. 不定积分及其定义与性质19. 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与应用20. 定积分与无穷积分之间的联系二、微分方程1. 微分方程的概念及分类2. 微分方程的解法3.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4. 高阶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5. 高阶线性变系数微分方程6. 高阶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7. 常微分方程的应用8. 微分方程的解析解与数值解9. 微分方程在生物和医学领域中的应用10. 微分方程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三、多元函数微分学1. 多元函数的定义及表示2. 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3. 多元函数的偏导数4. 隐函数的偏导数5. 方向导数与梯度6. 多元函数的极值与最值7. 多元函数的泰勒公式及应用8. 多元函数的微分形式9. 多元函数的积分计算10. 重积分的概念及性质11. 重积分的计算方法与应用12. 二重积分与三重积分之间的联系13. 积分中值定理及应用四、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1. 向量的基本概念及运算2. 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3. 空间直线和平面的方程4. 空间曲线和曲面的方程5. 空间向量与向量代数的应用6. 空间几何与向量的几何应用7. 空间几何在物理和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五、级数求和与数学证明1. 数学归纳法2. 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求解与应用3. 数列的数学归纳法证明4. 几何级数与数学证明5. 一元函数的泰勒级数展开与应用6. 麦克劳林级数的应用7. 级数求和的收敛性判别法8. 变步长球壳法与变限积分的应用9. 函数逼近及余项估计10. 数学证明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这些是专升本高等数学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学生可以掌握高等数学的核心内容,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高等数学级数笔记
![高等数学级数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845c0d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1.png)
高等数学级数笔记级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常常出现在数学分析、微积分、实分析等课程中。
在高等数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级数的求和、收敛性和发散性等问题。
一、级数的定义级数是由一列数相加得到的和。
设有数列{a1, a2, a3, ...},则称S = a1 + a2 + a3 + ... 为级数,其中S称为级数的和。
二、级数的部分和对于级数S = a1 + a2 + a3 + ... ,我们可以求出它的部分和Sn = a1 + a2 + a3 + ... + an,其中n是一个正整数。
三、级数的收敛性和发散性1. 如果存在一个实数L,使得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Sn趋向于L,则称级数S收敛,记作S=L。
实数L称为级数的和。
2. 如果不存在实数L,使得级数S收敛,则称级数S发散。
四、级数的收敛准则在高等数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级数收敛准则,如以下几个:1. 正项级数收敛准则:如果级数S = a1 + a2 + a3 + ... 的每一项都是非负数,并且该级数的部分和Sn有界,则级数S收敛。
2. 比值判别法:设级数S = a1 + a2 + a3 + ... ,如果存在正数q,使得当n足够大时,|an+1/an| ≤ q,则级数S收敛。
3. 根值判别法:设级数S = a1 + a2 + a3 + ... ,如果存在正数p,使得当n足够大时,(an)^(1/n) ≤ p,则级数S收敛。
五、级数的求和对于一些特殊的级数,我们可以求出它的和。
常见的级数求和包括等比级数、调和级数等。
求和的方法有多种,如逐项求和、利用级数的性质进行求和等。
以上是关于高等数学级数的一些基本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有更具体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提问。
高等数学下册级数部分的知识点
![高等数学下册级数部分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b4a37f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2.png)
=0
∈ −∞, +∞
−1
2+1
,
2+1 !
−1
2
,
2 !
∞
(5)cos =
=0
∞
(6)ln 1 + =
=0
−1
∈ −∞, +∞
∈ −∞, +∞
+1
,
+1
∈ −1,1
发散,则
n=1
=1 发散
2、比例判别法
+1
→∞
σ∞
=1 是正项级数,如果 lim
1、 < 1时收敛
2、 > 1时发散
3、 = 1时失效
=
3、根值判别法
σ∞
=1 是正项级数,如果 lim =
1、 < 1时收敛
2、 > 1时发散
3、 = 1时失效
∞
1
=1
1
2
1
3
1
4
1
= 1 + + + + ⋯ + ⋯是发散的
所以收敛的级数一定趋于零,但是趋于零的级数不一定收敛0时,级数发散
→∞
例4、判断下列级数的收敛性,若收敛求其和
∞
1
(1)
=1 2
+
1
3
∞
2 +2
(2)
=1 2 −+3
,
=
,则
=1
=1
=1 ± 收敛,其和s ±
注意:收敛级数的和差仍收敛,发散级数的和差不一定发散,收敛级数与发散
高数第9章函数项级数、幂级数-幂级数
![高数第9章函数项级数、幂级数-幂级数](https://img.taocdn.com/s3/m/80c988f40242a8956bece4f7.png)
f ( x ) a n ( x x0 ) n
n 0
1 (n) f ( x0 ) 则其系数 a n n!
且展开式是唯一的.
( n 0,1,2,)
证明 an ( x x0 ) n 在U ( x0 )内收敛于f ( x),即
n 0
f ( x ) a0 a1 ( x x0 ) a n ( x x0 ) n Leabharlann 的收敛半径为 R,其和函数为
s( x ) ,则在 ( x0 R, x0 R) 内幂级数可以逐项积分和
an 即 s( x)dx ( an x )dx ( x x0 ) n 1. x0 x0 n 0 n 0 n 1
x n
即 s( x) ( an ( x x0 ) n ) (an ( x x0 ) n ) nan ( x x0 ) n 1.
收敛区间( , ) .
中央财经大学
数学分析
n 2 1 n n (4) ( 1) (x ) . n 2 n1 a n 1 2 n lim lim 2 n a n n 1 n
1 R , 2
1 1 即 x 收敛, 2 2
x (0,1)收敛,
( 1)n n 令 t 2 x 3 , 原级数变为 t . n 0 2n 1
由于
an 1 lim 1 n a n
3 1 因此 , 当 t 1 , 即 x 时 , 原幂级数收敛 , 2 2 3 1 当 t 1 , 即 x 时 , 原幂级数发散 , 2 2
例2
a n 1 n 解 (1) lim lim 1 R 1 n a n n 1 n
级数知识点和公式总结
![级数知识点和公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211f25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65.png)
级数知识点和公式总结本文将从级数的基本概念开始,逐步深入,介绍级数的收敛与发散、级数的性质、级数的常见公式和定理等知识点,为读者全面而深入地了解级数提供帮助。
一、级数的基本概念1.级数的定义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级数的基本概念。
级数是指一列数的和,它是一种由无穷个数相加或相乘得到的数学对象。
一般的级数的表示形式为:\[a_1+a_2+a_3+...+a_n+... \]其中\(a_n\)表示级数的第n个项。
级数的前n项和可以表示为\(S_n=a_1+a_2+...+a_n\),称为部分和。
级数的和是指当级数的前n项和\(S_n\)当n趋近于无穷大时的极限值。
2.级数的收敛与发散级数的收敛与发散是级数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当级数的部分和\(S_n\)存在有限的极限时,称级数收敛;当级数的部分和\(S_n\)不收敛,称级数发散。
级数的收敛与发散的判定方法有很多种,如比较判别法、比值判别法、根值判别法等。
通过这些判定方法,我们可以判断出级数的收敛性。
3.级数的性质级数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其中最基本的是加法性质和数乘性质,即如果级数收敛,则其任意两个级数之和也收敛,级数的任意项与一个常数的乘积的级数也收敛,并且等于常数与原级数的乘积。
此外,级数的收敛性也具有一定的传递性。
如果级数\( \sum_{n=1}^{\infty} a_n \)收敛,级数\( \sum_{n=1}^{\infty} b_n \)收敛,则级数\( \sum_{n=1}^{\infty} (a_n+b_n) \) 收敛;如果级数\( \sum_{n=1}^{\infty} a_n \)收敛,级数\( \sum_{n=1}^{\infty} c \cdot a_n \)收敛,则级数\( \sum_{n=1}^{\infty} (c \cdot a_n) \)也收敛,其中c为常数。
二、级数的常见公式和定理级数的研究过程中,有一些常见的公式和定理,它们在级数的计算和性质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数下第十二章级数
![高数下第十二章级数](https://img.taocdn.com/s3/m/1d72dfa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67.png)
3.和函数:
在收敛域上,函数项级数的和是x 的函数s( x) ,
称s( x)为函数项级数的和函数.
s( x) u1( x) u2 ( x) un ( x)
函数项级数旳部分和 sn ( x),
lim
n
sn( x)
s( x)
例 1
求级数
(1)n (
1
)n 的收敛域.
(2) n1 10n ; 1
1
(3)
.
n1 (2n 1) 2n
解
(1)
un1 un
(n 1)! 1
1
n1
0
(n ),
n!
故级数 1 收敛.
n1 n!
(2)
un1 un
(
n 1)! 10n1
10n n!
n1 10
(n ),
故级数
n! n1 10n
发散.
(3) lim un1 lim (2n 1) 2n 1, n un n (2n 1) (2n 2)
23
n
有
lim
n
un
0,
但发散.
练习:判别下列级数的敛散性
1. 1 1 1
1
13 35 57
(2n 1)(2n 1)
2、 1 1 1 1 ;
369
3n
3、(1 2
1) 3
1 (22
1 32
)
(
1 23
1 33
)
1 (2n
1 3n
) ;
4、 1 1 1 1 1 1 .
证明 (u1 u2 ) (u3 u4 u5 )
1 s2 , 2 s5 , 3 s9 ,
高等数学级数笔记
![高等数学级数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42c886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f.png)
高等数学级数笔记高等数学中的级数是指由一系列项组成的无穷和。
级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它不仅在数学分析、微积分等学科中有广泛的应用,还在物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高等数学中的级数时,我们需要掌握级数的定义、性质以及收敛与发散的判定方法。
首先,需要掌握级数的定义。
级数是由一系列项组成的无穷和,形如∑an = a1 + a2 + a3 + ... + an + ...,其中an代表级数的第n 项。
级数有两个重要的概念,部分和与全体和。
部分和是指级数的前n项和,形如Sn = a1 + a2 + a3 + ... + an,全体和是指级数所有项的和,如果级数的全体和存在且有限,则该级数收敛;如果级数的全体和不存在或无限,则该级数发散。
其次,需要了解级数的性质。
级数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性质:1. 线性性质:若级数∑an与∑bn都收敛,则级数∑(an ± bn)也收敛,且∑(an ± bn) = ∑an ± ∑bn。
2. 级数收敛准则:级数的收敛性可以用各种判别法进行判断,例如比较判别法、比值判别法、根值判别法、积分判别法等。
3. 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如果级数∑|an|收敛,则称级数∑an是绝对收敛的;如果级数∑an收敛但∑|an|发散,则称级数∑an是条件收敛的。
4. 重排不变性:级数的项可以按任意次序排列,若原级数收敛,则其重排后的级数也收敛,并且收敛于同样的值。
5. 改变有限项不变性:改变级数的有限项,不会改变级数的收敛性。
最后,我们需要掌握级数的收敛与发散的判定方法。
在判断级数的收敛性时,可以使用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1. 比较判别法:将给定级数与一个已知的收敛级数或发散级数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收敛性。
2. 比值判别法:计算级数的相邻项之比的极限,根据极限值的大小可以判断级数的收敛性。
3. 根值判别法:计算级数的各项的n次方根的极限,根据极限值的大小可以判断级数的收敛性。
级数知识点总结论文
![级数知识点总结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a8b625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c.png)
级数知识点总结论文一、级数的定义与性质1.级数的定义级数是指一列数的和,通常用无穷和的符号表示。
设{an}是一个数列,那么级数的符号表示为S = a1 + a2 + a3 + a4 + ...其中S称为级数的和。
当级数存在有限的和S时,级数收敛;当级数和无限大或无穷时,级数发散。
2.级数的性质级数有许多重要的性质,例如级数的定理、级数的加法性、级数的乘法性等。
其中级数的定理是指如果级数收敛,则级数的各个部分也收敛;级数的加法性是指如果级数收敛,则级数的和等于级数各项的和;级数的乘法性是指如果级数收敛,则级数的各项与数相乘后的级数也收敛。
二、级数的收敛性与发散性1.级数的收敛性级数的收敛性是指级数的和存在并且为有限值的性质。
一个级数收敛的充要条件是其部分和数列{Sn}收敛于某一极限L。
对于收敛级数而言,级数的和与极限L相等。
2.级数的发散性级数的发散性是指级数的和为无穷大的性质。
一个级数发散的充要条件是其部分和数列{Sn}发散到无穷大。
对于发散级数而言,级数的和不存在,或者说级数的和为无穷大。
3.级数的绝对收敛性与条件收敛性级数的绝对收敛性是指级数的各项绝对值的级数收敛的性质。
一个级数绝对收敛的充要条件是其绝对值级数收敛。
级数的条件收敛性是指级数本身收敛但其绝对值级数发散的性质。
三、级数的应用级数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微积分、实分析和复分析等领域中。
级数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级数求和、级数求导、级数求积分等方面。
级数在实分析和复分析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函数类的证明与研究、数学推理与论证等方面。
1.级数收敛性与函数收敛性的关系级数的收敛性与函数收敛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级数收敛,则对应的函数收敛,反之亦然。
利用级数的收敛性可以推导出函数的收敛性,这对于证明函数性质、解析函数的性质等方面是非常有帮助的。
2.级数在数学分析中的应用在数学分析中,级数的收敛性、数列的性质、级数和函数的关系等都是重要的研究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级数7.1常数项级数的概念与性质7.1.1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常数项级数: 一般的,设给定数列12,,,,n a a a 则该数列所有项相加所得的表达式12n a a a ++++ 叫做(常数项)无穷级数,简称(常数项)级数;其中第n 项n a 叫做级数的一般项或通项。
级数简记为:1nn a∞=∑,即121nn n aa a a ∞==++++∑部分和:作(常数项)级数12n a a a ++++ 的前n 项的和121nn n i i S a a a a ==+++=∑ ,n S 称为级数(1)的前n 项部分和。
当n 依次取1,2,3,… 时,它们构成一个新的数列{}n S ,称为部分和数列。
级数收敛与发散: 如果级数1nn a∞=∑的部分和数列{}n S 有极限S ,即lim n n S S →∞=(有限值),则称无穷级数1nn a∞=∑收敛,极限S 叫做该级数的和,并写成12n S a a a =++++。
如果{}n S 没有极限(lim n n S →∞不存在或为±∞),则称无穷级数1nn a∞=∑发散。
常用级数:(1)等比级数(几何级数):nn q∞=∑111q q - 当时收敛于1q ≥当发散(2)p 级数:11pn n∞=∑ 11p p ≤ 当时收敛当时发散级数的基本性质: 性质1: 若级数1nn a∞=∑收敛于和S ,则级数1nn Ca∞=∑(C 是常数)也收敛,且其和为CS 。
性质2: 若级数1nn a∞=∑和级数1nn b∞=∑分别收敛于和S 、σ,则级数()1nn n ab ∞=±∑也收敛,且其和为S σ±。
注意:如果级数1nn a∞=∑和1nn b∞=∑都发散,则级数()1nn n ab ∞=±∑可能收敛也可能发散;而如果两个级数1nn a∞=∑和1nn b∞=∑中有且只有一个收敛,则()1nn n ab ∞=±∑一定发散。
性质3:在级数中去掉、加上或改变有限项,不会改变级数的敛散性。
性质4: 若级数1n n a∞=∑收敛,则对该级数的项任意加括号后所构成的新的级数1121111()()()n n k k k k k a a a a a a -++++++++++++仍收敛,且其和不变。
注意:该性质的逆命题不成立。
即,若一个级数加括号后的新级数收敛,则不能推出原级数收敛。
推论1:若加括号后所成的级数发散,则原来级数也发散。
性质5: 若级数1n n a∞=∑收敛,则lim 0n n a →∞=。
注意:lim 0n n a →∞=仅仅是级数1nn a∞=∑收敛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7.2 常数项级数的审敛法7.2.1 正项级数收敛的充要条件正项级数:若0n a ≥()1,2,3,n = ,则称级数1nn a∞=∑是正项级数。
正项级数1nn a∞=∑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它的部分和数列{}n S 有界(有上界)。
7.2.2 正项级数的审敛法比较审敛法: 设1n n a ∞=∑和1nn b∞=∑都是正项级数,且n n a b ≤()1,2,3,n = 。
则⑴若级数1nn b∞=∑收敛,则级数1nn a∞=∑收敛;⑵若级数1nn a∞=∑发散,则级数1nn b∞=∑发散;推论:设1n n a ∞=∑和1n n b ∞=∑都是正项级数,如果级数1nn b ∞=∑收敛,且存在正整数N ,使得当n N ≥时有n n a Cb ≤()0C >成立,则级数1nn a∞=∑收敛;如果级数1nn b∞=∑发散,且当n N ≥时有n n a Cb ≥()0C >成立,则级数1nn a∞=∑发散。
比较审敛法的极限形式:设1n n a ∞=∑和1nn b∞=∑均为正项级数,limnn na lb →∞=,那么⑴若0l <<+∞,级数1n n a ∞=∑和1n n b ∞=∑同时收敛或同时发散 ⑵若0l =,且级数1n n b∞=∑收敛,则级数1nn a∞=∑收敛⑶若l =+∞,且级数1n n b∞=∑发散,则级数1nn a∞=∑发散比值审敛法: 设1nn a∞=∑为正项级数,如果1lim n n n aa ρ+→∞=则(1)1ρ<时,级数1nn a∞=∑收敛;(2)1ρ>时,级数1n n a∞=∑发散;(3)1ρ=时,级数1nn a∞=∑可能收敛也可能发散。
根值审敛法、极限审敛法不考。
7.2.3 交错级数及其判别法莱布尼茨判别法: 如果交错级数11(1)n n n a ∞-=-∑满足条件: ⑴ 1n n a a +≥ ()1,2,3,n = ⑵ lim 0n n a →∞=则级数11(1)n n n a ∞-=-∑收敛,且其和S 满足1S a ≤,余项n r 的绝对值满足1n n r a +≤。
注意:莱布尼茨定理只是交错级数收敛的一个充分条件,并非必要条件。
当定理中的两个条件不满足时,不能由此判断交错级数是发散的。
7.2.4 任意项级数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任意项级数: 对于一般的常数项级数121nn n aa a a ∞==++++∑ ,其中n a ()1,2,3,n = 为任意实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0,这种级数又称为任意项级数。
对应地,可以构造一个正项级数121||||||||nn n aa a a ∞==++++∑ 。
绝对收敛判别法: 定理:若级数1||nn a∞=∑收敛,则级数1n n a ∞=∑收敛。
(绝对收敛的级数必收敛。
)定义: 设1nn a∞=∑为任意项级数,⑴如果级数1||nn a∞=∑收敛,则称级数1n n a ∞=∑绝对收敛⑵如果级数1||nn a∞=∑发散,但是级数1n n a ∞=∑收敛,则称级数1n n a ∞=∑条件收敛。
对于任意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别方法:对于任意项级数,通常先判断它是否绝对收敛,若是,即可得出结论;若否,则进一步判定它是条件收敛还是发散。
对于任意项级数的比值审敛法: 对任意项级数1n n a ∞=∑,设1limn n n a a ρ+→∞=则(1)若1ρ<时,则1nn a∞=∑绝对收敛,因而1nn a∞=∑收敛;(2)若1ρ>时,则1nn a∞=∑发散;(3)若1ρ=时,此法失效。
7.3 幂级数7.3.2 幂级数及其收敛性幂级数: 形如()()()() +-++-+-+=-∑∞=nn n nnx x a x x a x x a a x x a 02020100的级数,称为幂级数,其中0x 是任意给定的实数, ,,,,,210n a a a a 称为幂级数的系数。
当00=x 时,上式变为 +++++=∑∞=n n n n nx a x a x a a x a22100。
收敛半径与收敛域:阿贝尔定理:设幂级数∑∞=0n nn xa = +++++n n x a x a x a a 2210,若该幂级数在0x x =)0(0≠x 处收敛, 则对于满足条件0x x <的一切x , 该级数绝对收敛。
反之, 若它在0x x =时发散, 则对一切适合不等式0x x >的x , 该级数发散。
推论: 如果幂级数∑∞=0n nn x a 不是在),(∞-∞上每一点都收敛,也不是只在0=x 处收敛,那么必存在一个唯一的正数R, 使得: (1) 当R x <时, 幂级数∑∞=0n nn xa 收敛;(2) 当R x >时, 幂级数∑∞=0n nn x a 发散;(3) 当R x =或R x -=时, 幂级数∑∞=0n nn xa 可能收敛,也可能发散。
则称这个数为幂级数的收敛半径 ,称区间),(R R -为幂级数的收敛区间,幂级数在收敛区间内绝对收敛。
由幂级数在处的收敛性就可以决定它在区间或上收敛, 该区间叫做幂级数的收敛域。
(收敛域为收敛区间加上收敛的端点,是幂级数的所有收敛点组成的集合) 和函数:对于收敛域内的任意一个数x ,幂级数为该收敛域内的一个收敛的常数项级数,于是有一个确定的和S . 这样,在收敛域上,随着数x 的变化,总有一个确定的和S 与之对应,故幂级数的和是x 的函数,记为)(x S ,通常称)(x S 为幂级数的和函数。
收敛半径的求法: 设幂级数∑∞=0n nn xa ,其系数当N n ≥时0≠n a (N 为某一个正整数), 且存在极限ρ=+∞→nn n a a 1lim则(1) 当+∞<<ρ0时,收敛半径ρ1=R ;(2) 当0=ρ时,收敛半径+∞=R ; (3) 当+∞=ρ时,收敛半径0=R 。
7.3.3 幂级数的性质加法与减法(收敛性):设幂级数 +++++n n x a x a x a a 2210和 +++++n n x b x b x b b 2210的收敛半径分别为a R 和b R (均为正数) , 取),min(b a R R R =,则在区间),(R R -内成立:∑∞=±0)(n nn n x b a =∑∞=0n n n x a ∑∞=±n nn xb幂级数的和函数的性质: 设幂级数∑∞=0n nn xa 在),(R R -内收敛,且其和函数为)(x S ,则(1)和函数的连续性:)(x S 在),(R R -内连续. 若幂级数在R x =(或R x -=)也收敛, 则)(x S 在R x =处左连续(或在R x -=处右连续).(2)逐项求导数:)(x S 在),(R R -内每一点都是可导的,且有逐项求导公式:∑∑∑∞=∞=-∞=='='⎪⎭⎫ ⎝⎛='0110)()(n n n n nn n n n x na x a x a x S求导后的幂级数与原幂级数有相同的收敛半径R 。
反复应用该结论可得: 幂级数∑∞=0n nn xa 的和函数)(x S 在收敛区间内具有任意阶导数。
(3)逐项求积分:)(x S 在),(R R -内可以积分,且有逐项积分公式:⎰⎰∑⎰∑∑∞=∞=+∞=+==⎪⎭⎫ ⎝⎛=xxn x n n n nn n n n x n a dx x a dx x a dx x S 00000101)(,其中x 是),(R R -内任一点,积分后的幂级数与原级数有相同的收敛半径R 。
注意:经过逐项求导和求积所得的幂级数与原级数有相同的收敛半径,但区间端点处的收敛性会有所不同。
若逐项求导或逐项积分后的幂级数∑∞=0n nn xa 在R x =处收敛,则1)(-∞=∑='n n nxna x S 或⎰∑∞=++=xn n n x n a dx x S 011)(对R x =处也成立,在R x -=处有类似的性质。
7.4 函数展开成幂级数7.4.2 泰勒级数+++''+'+===-+=+-++-''+-=∞→++nn n n n n n n n x n f x f x f f x f x R x f x x n f R x x n x f x x x f x x x f x f !)0(!2)0()0()0()(00lim )(,)()!1()()(!)()(!2)())(()()(2010)1(00)(20000时即为麦克劳林公式:充要条件是:可以展开成泰勒级数的余项:函数展开成泰勒级数:ξ7.4.3 函数展开成幂级数常见函数的泰勒展开式:()01,1,11nn x x x ∞==∈--∑ ()()011,1,11n n n x x x ∞==-∈-+∑()()2101sin ,,(21)nn n x x x n +∞=-=∈-∞+∞+!∑ ()()20(1)cos ,,2n n n x x x n ∞=-=∈-∞+∞!∑()0,,xn n x e x n +∞==∈-∞+∞!∑ ()()(]11ln 1,1,11n n n x x x n +∞=-+=∈-+∑掌握了函数展开成麦克劳林级数的方法后,当要把函数展开成x-x 0的幂级数时,只需要把f (x )转化成x-x 0的表达式,把x-x 0看成变量t ,展开成t 的幂级数,即得x-x 0的幂级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