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自然辩证法 辨析题13至15年汇总
自然辩证法判断题、辨析题
判断题1.因为科学和技术都可被看作知识系统,所以两者并无本质的差别。
错2. "古代社会只有科学成果而没有科学家",这句话是矛盾的。
错3. 科学的体制目标是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从而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
对4. 由于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总是处在匹配与失配的相互交替之中,所以经济发展呈现周期性是必然的。
对5. 承认是科学王国里的通货。
对6.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我看得比笛卡儿远一点的话,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中“无私利性”的内涵。
对7. 技术像人类一样古老。
对8. “发明是需求之母”的观点违背常识。
对9. 技术评估是对技术的评估,所以仅需技术专家参与。
错10. 由于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技术预测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偶然的巧合。
错11. 按照科学问题的定义,“脚气病的病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严格来说不能作为科学问题。
错12. 科学事实就是排除了任何主观因素的客观事实。
对13. 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对14. 逻辑思维必须遵守固定的逻辑规则,所以不含任何创造性。
错15.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
对16. 自然资源的供应是无限的,目前人类存在的资源短缺、土地、粮食、污染问题等全球性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技术的进步来解决。
错17.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多样性源于其演化过程中的分叉现象。
对18. 只有不可逆的过程才能被称为演化的过程。
对19. 所谓演化就是具有时间方向性的运动变化。
对三、判断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正确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 )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 ) 3.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完成的是恩格斯写的《反杜林论》。
( ) 4.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的、最显著的特征是革命性。
( )5.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1.什么是自然辨证法,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是什么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辩证法有三种基本的历史形式:古代朴素的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辩证法的现代含义:首先,辩证法作为一种发展观,它是对于客观世界与人类思维的运动发展及其规律的反应和总结。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绝对静止和永恒不变的东西;静止只是相对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不只是量的增加和减少,它也是一种质变和飞跃。
事务作为自主的运动,其根源主要不在事务的外部,而在于事物本质自身所包含的矛盾性,“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
其次,辩证法作为一种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主张从事物的联系中,从事物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中去研究事物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 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2 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3 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系统系,和层次性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它揭示了物质的根本性是客观实在性。
爱因斯坦:“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存在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是否承认这一命题是科学上划分实在论和实证论的一个标准。
对物质概念的理解过程说明: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和持续研究的成果来证明的。
2、科学进步与人们对物质的唯物主义理解是互动的。
(一)自然界的系统性自然界的任何物质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
从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地球上的宏观物体,到行星、恒星、星系;从生物大分子、细胞、个体、种群、群落,到生态系统,都是各种物质系统。
自然辨证法考试题及答案
1.自然辨证法学科的性质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不仅具有哲学属性,而且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首先,在哲学研究概括的自然、社会和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知识中,自然辩证法是其中的一大领域。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的世界观时,从一开始就认为整个世界的历史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对这两方面的历史的哲学概括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两门学科即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其次,当代自然辩证法除了以自然为研究对象,还以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所要揭示的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个别的过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个别领域或者科学技术个别学科的特殊规律。
这个一般规律也正是哲学研究区别于科学技术研究的特殊之处。
自然辩证法一方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又是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哲学概括。
当代自然辩证法还是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领域,即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部”,而对这个“结合部”的研究又是紧紧地围绕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进行的。
自然辩证法只有研究科学与自然、人文、社会这三者的结合,才有可能科学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2、自然观的演变及各种自然观的特点古代朴素自然观(公元前7世纪一前5世纪)T中世纪神学自然观(公元5世纪一15 世纪)今近代形而上学的机械的自然观;16—18世纪末)T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8世纪末一19世纪末)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具有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具有笼统性直接性,模糊性;埋藏着宗教迷信的种子.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特点:一方面具有理论性和自觉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具有宗教迷信和唯心论的特点或者说,这种自然观是神学家自觉的将宗教神学和哲学唯心论相结合而成的反科学的理论.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它作为总观点其“中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它认为自然界始终如此,如果说变化也只是物体在空间中扩张而无时间上的发展历史只有物体的机械位移和动量转换;上述变化其原因在物体的外部即外力推动而不在事物的内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以科学实验和科学事实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武器联系的发展的看待自然界。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多题型)
目 录鸣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提示...................................................................................................................................错误!未定义书签。
自序...................................................................................................................................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考试介绍. 0第2章及格篇(简答、论述题) 0..........................................................................................................................................................................................................................................................................................................................................................................................................................................................................................................一判断题10 1 10 杂乱二填空题10 1 10方法论为主三简答题 4 5 20四论述题 2 10 20 自然观、科技观为主第2章 及格篇(简答、论述题)本部分为老师预留思考题,谋求及格的根本,获得高分的基础。
华南理工大学自然辩证法试卷
华南理工大学自然辩证法试卷2015年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一、辨析题:(先判断是非,再简述理由。
30分) 1、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都是以自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因此,它们是同类学科,可以相互替代。
答:错。
虽然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都是研究自然规律,但前者研究的是一般的自然规律,后者研究的却是特殊的某一领域的自然规律,二者不能相互替代。
2、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都是自然,没有本质区别。
答:错。
虽然它们都是自然,但是天然自然是指未被人类活动所影响的那部分自然,而人工自然则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它在天然自然的基础上深刻地打上了人类活动印记。
3、科学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因此,只要有科学事实也就构建起了科学体系。
答:错。
科学事实是构建科学体系的原材料,但单纯的事实并不等于科学体系,必须对科学事实进行理性加工,形成科学概念、科学理论。
这样才能构建起科学体系。
4、自组织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从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分形理论到混沌理论的发展过程,后一个理论都有是对前一个理论的否定与超越。
答:错。
(1) 自组织理论是自然界演化的主要形式;(2) 自组织理论不是谁超越谁、谁否定谁,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完善自组织理论的体系结构。
如耗散结构理论建立了体系框架,协同论超循环理论确立了建立理论体系的条件和发展的动力,分形理论和混沌理论从空间和时间分析了自组织的演化过程。
5、E(B威尔逊说:“世界上没有谁能够比把整个一生致力下载一个课题的专家更会阻碍科学的进步了。
”答:正确。
这一观点正确反映了科研选题应遵循“审时度势、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善于调整、转向进攻、变副为主”的技巧和要求。
二、简述题:(回答问题要点,并对要点稍加阐述。
30分) 1、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答案要点:从科学研究的程序来看,科学研究起源于问题。
因为(1)只有在发现和找出问题后,才能解决问题,才产生科学。
正如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伟大。
华南理工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知识大全
一,辨析题(4*10分)自己整理的1.自从古希腊的原子论提出之后,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在自然科学中是一个绝对有效的思维方式。
错。
还原论是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
它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可看成是更低级、更基本的现象的集合体或组成1)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在纵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
科学发展的渐进形式就是科学进化的形式,主要指在原有科学规范、框架之内科学理论的推广、局部新规律的发现等。
科学发展的飞跃形式就是科学革命形式,主要指科学基础规律的新发现,科学新的大综合,原有理论框架的突破,核心理论体系的建立等。
在横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
分化是指事物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变化,或统一的事物变成分裂的事物;综合则是指不同的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突出特点就是在高速分化的基础上的高度综合。
分析就是研究,综合就是创造。
在总体趋势上,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继承是科学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
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
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事实、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科学才能发展,不断完善,继续前进。
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
2)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马克思认为,科技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
(1)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
任何技术,最早起源于人类的需要。
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人类起初模仿自然,进而进行创造,发明了各种技术。
同时,文化对技术发展具有明显的张力作用。
(2)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技术目的就是在技术实践过程中在观念上预先建立的技术结果的主观形象,是技术实践的内在要求,影响并贯穿技术实践的全过程。
技术手段即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因素。
技术目的的提出和实现,必须依赖于与之相匹配的技术手段。
自然辩证法习题及答案,经典题
自然辩证法习题及答案,经典题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科学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随着社会继续向前发展,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将进一步深化。
科学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范畴。
技术作为人类该着自然能力的标志,它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本世纪以来,技术除了指工具和机器之外,还包括制作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思想。
按照这样的观点,技术乃是实践经验、物质设备和科学理论有机结合的整体,是劳动技能、技术、理论、物质手段和方法的综合。
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的成果,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本质和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
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它具有以下的本质特征:首先,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
作为反映外部世界的知识体系,自然科学表现为一种观念形态,它的存在和发展也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但自然科学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不是依赖于特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内容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次,自然科学作为精神产品,属于一般生产力的范畴,是精神生产力。
技术的本质特征有:首先,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
技术虽然不是生产力结构内的独立因素,但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全部要素之中;其次,技术是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结合。
依据现代技术的涵义,技术即属与物质因素,又属于精神因素;再有,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
所谓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工程中,技术无论作为劳动手段、工艺或技能,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则。
所谓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过程中,技术严格地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
2.科学与技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意义?答:首先,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性质功能:科学提供精神财富,技术提供物质财富。
(2)问题结构:科学研究“是什么”的问题,以知识单元为结构;技术研究“怎么做”的问题,以操作单元为结构。
(完整)自然辩证法--分析题
分析题整体性拿破仑骑兵,三个和尚没水吃,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1.在欧洲战场上,拿破仑骑兵曾经与马木留克骑兵交战,马木留克兵个个强悍凶猛、骑术高超,如果一对一较量,拿破仑的军队必败无疑。
这是一场骑术不精但有纪律的法国骑兵和最善于单个格斗但没有纪律的马木留克骑兵之间的战斗。
但交战的结果却是人数少骑术逊色的法国骑兵战胜了对手。
为什么呢?拿破仑评论说:“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败三个法国兵,100个法国兵与100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300个法国兵大体能战胜300个马木留克兵;而1000个法国兵则一定能战胜1500个马木留克兵。
”请用系统的观点分析上述材料答题模版:第一步:整体突现性原理:系统整体是由部分组成,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加和性关系。
同时由于处于系统整体中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一方面使得系统中的部分的性质不同于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性质,使组成部分的原有的某些性质被屏蔽起来,另一方面会使得系统整体产生除它的组分和组分总和所没有的新性质,总之,由部分构成系统整体时,有新质的突然出现,旧质的消失或屏蔽,这就是系统的整体突现性原理。
第二步:结合材料具体分析:所以,当很多骑术不精但是有纪律的法国骑兵组成一个整体时,会显现出强大的战斗力,从而打败马木留克骑兵,正是体现了系统的整体突现性原理。
(整体性)瞎子摸象,一只手从身体上割下来10。
譬如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按照名称虽仍然可以叫做手,但按照实质来说,已不是对手了。
如果人体的某一部分出了毛病,那么,只有很好地了解整个复杂机体的人,才能医好他,……摘自《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513页。
1.分析上述材料所阐述的系统思想。
答题模版:系统的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
系统整体是由部分组成,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加和性关系。
但不能片面的认为研究了孤立的部分就足以完全理解整体。
最新0707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回忆
2016年7月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A卷(真题回忆+答案)一辨析题(4X10)1、数学自然观认为万物都存在数量上的关系对。
数学自然观注意世界上形式和关系的事实,发现量度、秩序、比例和始终一致的循环,可以用数来表示;认为数是万物的基础,是真实的实在,其他东西是数的表现;把数看作是位于现象背后的基本要素和基础;2、若一个理论与一个相关的经验事实不同,则该理论一定是错的错。
经验事实:人们用科学语言对通过观察、实验而被感知的客观事实所做的描述和记录,也可以说是客观事实在符号系统中的表征。
经验事实有可错性。
3、技术主要是研究“事情是什么“错。
4、技术发展会改变社会生活方式对。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它所造成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还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还会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引起从物质到精神/从社会结构到社会形态的变化。
二论述题(2X30)1、例子x射线。
请从观察和理论的关系谈一谈你的看法2、例子uber绿色出行。
(1)请从绿色科技的角度谈一谈生态自然观;(2)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挖掘生态文明的潜力。
生态危机:①人口问题②资源问题。
可再生、不可再生资源③④环境污染。
污染对象(气水土)、污染机制(物化生)生态问题的根源:①人口根源。
②经济、技术根源。
③观念根源。
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思想:①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②人是系统中的一员;③生态系统的利益包含并高于人类的利益;④维护生态系统的繁荣稳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伦理原则生态文明的内容:①文化价值理念上,对自然价值的全面认识;②生产方式上,运用生态技术,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③生活方式,不过度追求物质享受;④决策和政策上,生态观念渗透在决策的过程中。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自然辩证法考试参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试参考题及答案一、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学科性质及其体系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办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它的产生与发展同哲学,科学技术及其社会的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现代,自然辩证法已经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以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基本思想: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机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他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展开,使原有的自然部分领域不断得到认识和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自然”所不同的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进入人类文化和或文明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特征:1、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2、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3、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4、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自然辩证法课试题及答案要点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和内容的理解。
答:(1)自然辩证法的定义。
(2)三个研究对象: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四大块内容:自然观、科学技术观、STS(科技与社会)、科技方法论。
(3)用自己的专业工作研究实际例子,或用科技史上案例,分别对前面(1)、(2)中内容予以解释、阐述。
2.试以1~2种自然观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为例,分析说明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辩证关系。
答:(1)历史上的自然观形态: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机械自然观、科学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自然观属于哲学范畴,每种形态的自然观都有对应的自然科学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状态决定了自然观的形态,成熟的自然观对自然科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价值论上的指导意义。
(3)以具体形态的自然观形成与发展演化过程为例,说明它与当时自然科学状况之间的关系,如:从哥白尼到牛顿(16~17世纪)的自然科学7大成就,构成了机械自然观的基础,经过英国经验论哲学和法国唯理论哲学的概括、总结后,形成机械论的思维方式(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影响(指导)随后18-19世纪各门经典自然科学的建立。
(4)影响途径:思维方式、科学传统、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3.根据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及其主要观点,谈谈你对科学假说的认识。
(1)波普尔的重要思想和模式表述:“假设-演绎法”引出“不断革命模式”;“证伪”的概念;可证伪度说明科学逼近真理的程度;试错法。
(2)科学假说的概念、特征;假说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3)用具体的科技史实如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具体说明其中的假说形式(如狭义相对论中的光速不变原理,同时性的相对性原理等所表达的假设概念)、形成过程、认识论意义和作用。
4.什么叫科学观察?为什么说“观察渗透着理论”?答:(1)观察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特性与分类)(2)历史上的两种片面认识,否定观察的客观性和否定观察的主观性(3)用具体的科学史实来说明,传统上认定的绝对客观的、中性的观察是不存在的。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习题和答案
1、简述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一、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学科。
包括:①自然界的辩证法;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③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二、基本内容: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①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③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④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作为人的一类社会活动,和其他类型的社会活动,如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军事活动、教育活动、思想文化活动之间,无不存在着互动关系。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从总体上看是一种双向作用:一方面是科学技术能对其他社会活动产生的影响作用户称为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则是其他社会活动对科学技术的制约作用,这类作用构成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三、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某一特殊现象、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某一特殊过程或者科学技术某一特殊学科的特殊规律。
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而言,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2、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有什么关系?(一)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自然辨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是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
正是由于自然辩证法自身特殊的位置,与其他哲学相比,它和自然科学的关系更值得研究。
哲学层次研究的内容与自然科学不尽相同。
自然辩证法课试题及答案要点
自然辩证法课试题及答案要点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和内容的理解。
答:(1)自然辩证法的定义。
(2)三个研究对象: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四大块内容:自然观、科学技术观、STS(科技与社会)、科技方法论。
(3)用自己的专业工作研究实际例子,或用科技史上案例,分别对前面(1)、(2)中内容予以解释、阐述。
2.试以1~2种自然观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为例,分析说明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辩证关系。
答:(1)历史上的自然观形态: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机械自然观、科学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自然观属于哲学范畴,每种形态的自然观都有对应的自然科学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状态决定了自然观的形态,成熟的自然观对自然科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价值论上的指导意义。
(3)以具体形态的自然观形成与发展演化过程为例,说明它与当时自然科学状况之间的关系,如:从哥白尼到牛顿(16~17世纪)的自然科学7大成就,构成了机械自然观的基础,经过英国经验论哲学和法国唯理论哲学的概括、总结后,形成机械论的思维方式(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影响(指导)随后18-19世纪各门经典自然科学的建立。
(4)影响途径:思维方式、科学传统、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3.根据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及其主要观点,谈谈你对科学假说的认识。
(1)波普尔的重要思想和模式表述:“假设-演绎法”引出“不断革命模式”;“证伪”的概念;可证伪度说明科学逼近真理的程度;试错法。
(2)科学假说的概念、特征;假说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3)用具体的科技史实如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具体说明其中的假说形式(如狭义相对论中的光速不变原理,同时性的相对性原理等所表达的假设概念)、形成过程、认识论意义和作用。
4.什么叫科学观察?为什么说“观察渗透着理论”?答:(1)观察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特性与分类)(2)历史上的两种片面认识,否定观察的客观性和否定观察的主观性(3)用具体的科学史实来说明,传统上认定的绝对客观的、中性的观察是不存在的。
(完整)自然辩证法辨析题
1只要依靠科技进步就能限制或消除科技应用可能带来的负效应。
错!首先要看到,造成消极后果的主要原因不在科学技术本身,而是在于人类本身,是人类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的问题。
对于社会原因造成的消极后果,必须依靠社会进步来解决,而不能单纯依靠科学技术来解决。
至于科学技术本身不够完善所带来的消极后果,那更是可以通过发展和完善相应的科学技术来克服。
2科学与技术都是无禁区的。
错!对科学有狭义和广义的理解.狭义的科学指纯粹的基础研究,即基础科学;广义的科学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广义的科学研究已延伸到应用(属技术范畴)。
狭义的科学,一般来说无明显价值负荷,但大多数科学研究,包括一些基础科学,一开始就与应用密不可分,具有明显的价值负荷科学技术研究的禁区,根据不同的划分有:第一、康德意义上的禁区:科学技术与道德信仰被划分在不同的范畴中。
科学技术并不能解决道德、信仰问题,科学有禁区。
第二、价值目的指向性意义上的禁区:虽然科学本身并无道德之分,但其存在和发展受到社会的制约和影响,与社会的价值观相关。
这个禁区是确定科学应用的价值合理性前提,其实质性规定是只能为善不能为恶。
若科学研究成果会使对人类造成的灾难大于得益、或是挑战了现存道德规范,则应属于科学禁区.如克隆人的研究在现有的道德规范下还是属于科学的禁区。
第三、纯粹科学、技术意义上的禁区.是指在纯粹的科学范围内,由于科学本身的不成熟性、局限性而直接规定的科学禁区,它只能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挑战禁区进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得到解决。
3、工业化是全球性问题产生的根源。
错!全球性问题产生的根源表面上看是工业化的产物,但是实质上却是与人类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传统的价值观分不开的.这种观点,是以人统治自然为指导思想,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以人为根本尺度取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8、全球性生态危机是人口剧增造成的。
错!人口的发展不是孤立的现象,它在客观上受到物质资料生产和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反过来又给这些因素以一定的影响。
华南理工大学自然辩证法-辨析题13至15年汇总
1自从古希腊的“原子论”提出之后,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在自然科学中是一个绝对有效的思维方式。
错。
还原论(Reductionism)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
它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可看成是更低级、更基本的现象的集合体或组成物,因而可以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
例如,在原子论提出之后,很多现代物理学借助“还原”,把世界的存在归于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
虽然还原论者看到了事物不同层次间的联系,想从低级水平入手探索高级水平的规律,这种努力是可贵的。
但是,低级水平与高级水平之间毕竟有质的区别,如果不考虑所研究对象的特点,简单地用低级运动形式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规律,那就要犯机械论的错误,机械的还原论将事物割裂开来,缺乏对事情的整体认识,这样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及其性质的多样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固有联系;它以孤立、片面、静止的思维方式考察大自然,否定了辩证的思维方法。
因此还原论具有局限性,并不能在自然科学中作为一种绝对有效的思维方式。
5、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属于直接生产力对。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的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
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能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与价值性、主体性和客观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
6、科学的发展是否定旧的,创造新的,不停地革命而飞跃地发展的。
错。
在纵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
科学发展的渐进形式就是科学进化的形式,主要指在原有科学规范、框架之内科学理论的推广、局部新规律的发现等。
自然辩证法辨析题.doc
题目类型•一、选择题(10³2)二、辨析题(8³4)三、材料分析题(16³3)选择题•1,正确阐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的是(BC)• A 科学的产生先于技术的产生• B 科学与技术可以相互融合• C 科学与技术的研究目的不同• D 科学研究必须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技术的研究主要依靠技术人员的辛苦努力辨析题1、科学研究始于观察先判断正误再给出正确答案,并且要说明理由。
最好能分析错误与正确答案间的关系1只要依靠科技进步就能限制或消除科技应用可能带来的负效应。
错!首先要看到,造成消极后果的主要原因不在科学技术本身,而是在于人类本身,是人类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的问题。
对于社会原因造成的消极后果,必须依靠社会进步来解决,而不能单纯依靠科学技术来解决。
至于科学技术本身不够完善所带来的消极后果,那更是可以通过发展和完善相应的科学技术来克服。
2科学与技术都是无禁区的。
错!对科学有狭义和广义的理解。
狭义的科学指纯粹的基础研究,它揭示自然界的性质及规律,即基础科学;广义的科学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广义的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已延伸到应用(属技术范畴)。
狭义的科学,即进入应用研究之前的基础研究,一般来说无明显价值负荷,与应用关系密切的科学研究才会有较明显的价值负荷,但大多数科学研究,包括一些基础科学,一开始就又与应用密不可分。
科学技术研究的禁区,根据不同的划分有:第一、康德意义上的禁区:科学技术与道德信仰被划分在不同的范畴中。
科学技术并不能解决道德、信仰问题,科学有禁区。
第二、价值目的指向性意义上的禁区:虽然科学本身并无道德之分,但其存在和发展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和影响,与社会的价值观相关。
这个禁区是要为科学的应用确定价值的合理性前提,其实质性规定是只能为善不能为恶。
若科学研究成果会使对人类造成的灾难大于得益、或是挑战了现存道德规范,则应属于科学禁区。
如克隆人的研究在现有的道德规范下还是属于科学的禁区。
自然辩证法题目集锦及其答案
自然辩证法题目集锦及其答案1.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性质和研究对象。
p1p32.阐述自然辨证法研究的基本内容。
p43.试述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过程。
p84.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谈谈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现实意义。
p111.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自然哲学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古代朴素自然观存有什么特点p19p232.古代希腊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哪些成就?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整体表现在哪些方面?p193.宗教神学自然观是怎样描绘自然界的?为什么说它的发生在自然观发展史上就是一种退步p244.为什么说近代自然科学在普遍革命中诞生?论述形而上学自然观产生的历史退步的历史必然性p26p285.试述方剂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它的基础思想是什么?p31p326.为什么说道物理学革命多样和发展了方剂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自然科学又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做出了丰富和发展?p32p341.为什么说道自然界的物质形态既就是多样的又就是统一的?p392.如何认知自然界的物质的无穷可行性?p423.如何认知自然界系统的普遍性?它存有哪些类型和基本特征?p43p44p454.非生命界存有哪些物质层次?它们有何基本特征?p47p50p525.如何认知自然界层次结构的规律性?p531.宇宙,恒星和地球是怎样起源和演化的?如何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自然界的演化过程说明了什么?p56p57p58p592.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形式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p60p623.为什么非生命界的运动的基本矛盾及其整体表现?生物入化的动力是什么?p63p644.如何认知自然界进化形式的矛盾性?变异和晕染的关系如何?p63p645.如何认知自然界演化过程的矛盾性?什么就是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p686.如何认知自然界进化方向的矛盾性?演化与发育的关系及其关系?p707.如何认知自然界进化发展的自组织性?以及有序与并无序及其关系p728.什么就是动量原理?自然界运动转变的普遍性及其意义何在?p74p769.自然界物质运动的矛盾存有哪些?如何认知其运动发展的规律性?1.什么就是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p81p832.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p843.如何认知生态自然观的自然基础,社会基础和科学基为础?p87p92p974.试述生态自然观的特征和基本思想?p99p1015.怎样才能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p1026.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就是什么?p1067.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我国深化实施可持Chinian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p1091.如何理解科学的含义?它有哪些本质特征和基本属性?现代科学的分类如何?p113p114p116p1172.阐述推动自然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p1193.关于科学发展的模式有哪些代表性的观点?p1254.如何理解科学发展的规律性?p1275.现代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整体表现在哪些方面?p1291.科研课题的通常步骤就是什么?应当严格遵守哪些关键的原则?如何评价科研选题》?必要时如何转化课题?p138p139p1422.科学研究的经验层次的基本方法存有哪些?各自存有什么特点类型和作用?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p146p1513.科学观测应当遵从的哪些关键原则?恩格斯的“双重检证”思想对于感性的科学认识活动有何意义?p147p1544.什么就是科学机遇?它有何特点和促进作用,如何抓取科学机遇?p157p1595.科学研究的理论层次的常用方法存有哪些?有何特点和作用?p160-p1716.什么就是科学假说?它就是如何构成的?假说向理论转变的主要标志是什么?7.什么就是科学理论?它有何特征和功能?构筑科学理论有哪些方法?评价科学理论的标准是什么?p174p175p177p1788.融合做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释科学方法论(或某一种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或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1.系统科学的基本方法存有哪些》它们之间存有什么区别?p1892.什么就是自非政府理论?自非政府理论存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不同?p193p1941.系统科学的主要理论存有哪些?其科学性怎么样?p1832.系统观蕴含了哪些基本概念?它有何明显特征?p183p1853.什么就是系统科学方法?它有何特点和功能?p186p1871.如何认知技术的含义?它存有哪些主要特征?其分类怎么样?p200p202p2042.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常用模式存有哪些?现代技术的发展趋势怎么样?p208p2103.什么就是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有何特点/p212p214p2164.技术创新过程与研究研发过程的关系怎样?如何认知技术创新过程?5.研发资金投入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如何?基础研究,应用领域研究,开发研究与技术创新在投入和产出方面,他们的相互之间有何同异之处?p2236.什么是技术创新机制?它主要有哪些机制?并分析论述这些机制之间的关系机制之间的关系及其促进作用p222p222p2247.技术创新有哪些常见的类型?自主创新有哪些主要类型?他们之间有何区别?p229p2318.为什么说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存有哪些?如何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展开管理?p234p236p2389.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技术观(或某一观点)在技术发展中的促进作用1.如何理解技术方法的含义?它有何特点?p241p2422.技术研发应遵守哪些基本原则和一般程序?p243p2443.什么是技术预测它有何特点?其主要步骤和基本方法就是什么?p245p246p2474.什么是技术评估?它有何特点?其主要步骤和基本方法就是什么?p248p249p2565.阐述技术原理构思的一般过程,主要方法以及常见的发清缔造方法p251p252p2536.如何理解技术方案设计?它有哪些类型和主要方法p254p2557.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有何区别?试述技术试验的基本程序和常见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从古希腊的“原子论”提出之后,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在自然科学中是一个绝对有效的思维方式。
错。
还原论(Reductionism)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
它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可看成是更低级、更基本的现象的集合体或组成物,因而可以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
例如,在原子论提出之后,很多现代物理学借助“还原”,把世界的存在归于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
虽然还原论者看到了事物不同层次间的联系,想从低级水平入手探索高级水平的规律,这种努力是可贵的。
但是,低级水平与高级水平之间毕竟有质的区别,如果不考虑所研究对象的特点,简单地用低级运动形式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规律,那就要犯机械论的错误,机械的还原论将事物割裂开来,缺乏对事情的整体认识,这样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及其性质的多样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固有联系;它以孤立、片面、静止的思维方式考察大自然,否定了辩证的思维方法。
因此还原论具有局限性,并不能在自然科学中作为一种绝对有效的思维方式。
5、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属于直接生产力对。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的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
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能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与价值性、主体性和客观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
6、科学的发展是否定旧的,创造新的,不停地革命而飞跃地发展的。
错。
在纵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
科学发展的渐进形式就是科学进化的形式,主要指在原有科学规范、框架之内科学理论的推广、局部新规律的发现等。
科学发展的飞跃形式就是科学革命形式,主要指科学基础规律的新发现,科学新的大综合,原有理论框架的突破,核心理论体系的建立等。
在横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
分化是指事物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变化,或统一的事物变成分裂的事物;综合则是指不同的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突出特点就是在高速分化的基础上的高度综合。
分析就是研究,综合就是创造。
在总体趋势上,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继承是科学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
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20131、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非加和性关系主要是因为系统的“组分”所造成的。
对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系统的组分之间存在某种相互作用力,会造成部分中旧制的消失和新质的增加,因此,在系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着质的消失和量的不守恒,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着非加和性。
当组分以合理的结构组合在一起时,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当组分以不当的结构组合在一起时,整体小于部分之和2、科学的本质特征在于科学是“真正的实证科学”,其真理性是绝对的,不可证伪的,也是没有历史局限的。
错。
科学在本质上是“真正的实证科学”,是“真正的知识”,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是人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即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关系,具有客观性和实践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现代科学通过技术体现其特征。
所以它的真理性不是绝对的,不可证伪的,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3、国家创新体系是以企业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学技术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体系。
错。
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学技术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体系。
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由五个部分构成:(一)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三)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四)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五)社会化、网络化的科学技术中介服务体系4、归纳是演绎的基础,因此演绎所据的一般性前提的真理性会因为“归纳问题”而得不到保证。
错。
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归纳由于不是必然推理,单纯运用归纳就会遇到“归纳问题”。
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的必然推理方法,但是单纯运用演绎,无法推进科学实践的新发现、新发明。
把归纳与演绎结合起来,形成了归纳与演绎相互结合的辩证思维。
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则为归纳确定合理性和方向。
归纳与演绎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归纳问题只有单纯运用归纳时才会出现,只要归纳与演绎相互结合,就不会使演绎所据的一般性前提的真理性会因为“归纳问题”而得不到保证。
20141、机械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由于力的作用对主要观点: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和自然界是分立的。
特征:第一,机械性: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第二,形而上学性: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
第三,不彻底性: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仍主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神的“第一推动力”和上帝创造论,使自然科学又回到神学的怀抱。
2、组分决定功能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系统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是完整规定和描述系统的基本因素。
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点。
(系统强调多元性、相关性和整体性)系统的组成:系统的所有组成元素的集合。
系统的结构:系统诸组成元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是系统诸组成元素相互结合的方式。
系统的环境: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又不属于这个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
系统的功能: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总体的行为、特征、能力和作用的总称。
(1)组分和结构之间的关系:组分是系统结构赖以形成的基础和物质承担者,组分的性质、种类和数量基本规定了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从而决定着系统的结构。
同时,结构对于组分,具有相对独立性,结构一旦形成还会控制、约束、支配组分。
(2)组分和结构是决定系统整体功能的内在依据,组分是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物质基础和物质载体,系统整体的功能是组成元素之间协同作用的结果。
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同素异构因而同素异性的现象也说明了结构决定功能的特点。
(3)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结构功能规律;——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
(4)环境与功能的关系:功能是系统对环境产生某种作用的能力,环境只是系统功能存在和实现的条件,而不是决定其功能的内在依据。
(边界的性质会影响系统功能的发挥,但不影响系统的结构)3、演绎法的结论必然正确错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
特点:1)演绎推理是严格的逻辑推理,一般表现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三段论模式:即从两个反映客观世界对象的联系和关系的判断中得出新的判断的推理形式;2)结论的可靠性受前提制约;3)创造性较小,结论包含的前提中,结论所提供的知识不会超出前提的范围。
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是一种必然性的推理,演绎推理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这要取决与前提是否真实和推理的形式是否正确,演绎推理一般模式是“三段论”形式,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4、社会需求是科技发展的惟一动力错1. 社会需求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2. 科技的发展还来源于技术系统内部的发展不平衡3.物质生产是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4.科学对技术的先导作用也会促进科技的发展2015 013.理论不能被观察所渗透错观察与理论的关系:1、纯观察说2、中性观察说3、观察渗透理论4、观察依赖于理论汉森的“理论负荷说”认为,观察并非只是感官对观察对象“刺激”的消极反应,而是受到观察者的理论影响和支配的。
(1) 理论负荷的观察: 观察不仅是拥有视觉经验,而且也是拥有视觉经验的方式.人们能够获得关于同一物理状态的相同视觉映像,但是具有不同理论背景知识的人们对这一视觉图象可以有着不同的组织方式或理解(2) 观察中渗透着理论:a,观察不仅是接收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加工信息的过程.b,特定观察者的背景理论知识特定时期的科学发展.c,理论渗透在观察陈述的表达之中。
观察陈述是用语言表述的,而语言总与特定的科学理论联系着。
(3) 理论影响观察:1,理论在观察中发挥定向作用。
观察过程为科学理论所渗透, 观察过程中背景理论的可靠性影响观察可靠性, 科学理论背景的转换有助于科学事实的发现。
2,理论在观察中发挥加工改造作用。
观察者的背景经验、信念也会影响观察的过程,观察者的经验——所受到的训练,观察者的预期——先行于观察的信念。
3,但是:被观察对象始终是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不会因为观察者的主观因素不同而改变,观察结果的内容是客观的——完全依赖于理论的观察也不存在。
2015 071、系统的功能是由“环境”决定的。
错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系统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是完整规定和描述系统的基本因素。
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点。
(系统强调多元性、相关性和整体性)系统的环境: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又不属于这个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
系统的功能: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总体的行为、特征、能力和作用的总称。
组分和结构是决定系统整体功能的内在依据,组分是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物质基础和物质载体,系统整体的功能是组成元素之间协同作用的结果。
结构是系统中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环境与功能的关系:环境只是系统功能存在和实现的条件,而不是决定其功能的内在依据。
2、不同观察对象对同一观察对象的观察陈述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