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图在测量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MSA测量系统分析步骤和应用
1.什么是MSA1.1 测量系统:指被测试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及操作人员的集合,是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1.2 量具:指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或不合格的装置。
1.3 测量系统的分辨率: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性中极小变化的能力(也称为分辨力)。
特别提醒:单独一个测量仪器不是测量系统,如一把卡尺、一台电子称等。
2.测量系统的作用2.1 评估测量系统误差的大小,是否能被客户接受。
2.2 评估测量系统的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异是否受控。
2.3 评估测量系统的偏倚值是否能被客户接受。
2.4 评估几种不同测量系统的优劣。
通过MSA评估,找到测量系统改善的着力点,确定是进行人员培训,还是调整测量方法或调整仪器。
第一份X-R图显示过程正常,分辨力0.001,第二份X-R图显示过程不正常,分辨力0.01。
虽然这是针对同一制程,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从以上数据来看,第二份控制图的测量系统分辨力太低,导致虚发报警。
因此可以推断出,做SPC的前提是MSA必须合格,虚发报警导致成本过高。
3.MSA评估的仪器和责任人员3.1 测量系统一般由仪校人员或品质部的负责人来主导,由参与检测或试验人员来测量,以提供测量数值。
不可以由品质部领导或仪校人员来测量和提供数值,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测量人员不可知道自己上次测量结果和别人测量结果,要保证盲测。
MSA要识别的误差是测量人员、设备、环境、方法、标准值导致的误差,品质部领导和仪校人员一般不亲自测量产品,所以分析他们的测量数据基本没有价值。
3.2 MSA分析的范围来自控制计划所有的测量系统,包括计量性、计数性。
3.3 破坏性的测量系统现在一般不做分析,除非客户有特殊要求,如盐雾试验测量系统。
特别提醒:MSA分析的包括控制计划中所有测量系统,而不仅仅是测量特殊特性的测量系统。
4.MSA专业术语解释4.1 准确度(Accuracy)准确度或称偏移(BIAS),是指测量值与相对真值之间的差异。
测量系统分析(MSA)—培训教材(第三版)
二、与测量系统有关的术语和定义
1、测量:定义为赋值(或数)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之间关于特定特 性的关系。这个定义有C.Eisenhart(1963)首次提出。赋值过程定 义为测量过程,而赋予的值定义为测量值。
2、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指用在车间的装 置,包括通过/不通过装置(如:塞规、通/止规等)。
4、测量系统误差:由于量具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和线性产生 的合成变差。
5、校准:在规定条件下,建立测量装置和己知基准值和不确定度的可溯 源标准之间的关系的一组操作。校准可能也包括通过调整被比较的测 量装置的准确度差异而进行的探测、相关性、报告或消除的步骤。
6、核准周期:两次校准间的规定时间总量或一组条件,在此期间,测量 装置的校准参数被认定为有效的。
11、编制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测量系统分析(MSA)计划 质量部根据控制计划和/或顾客要求制定监视和测量 装置的“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并确定在控制计划 和/或顾客要求中所用到的监视和测量装置需进行测 量系统分析的方法、内容、预计完成时间、负责部 门/人员、分析频率、进度要求等,经管理者代表核 准后由质量部和相关部门执行。 ■ 进行测量系统分析(MSA)的工作/和管理人员必 须接受公司内部或外部的相关测量系统分析课程 培训/训练,并经考试合格或获得相关证书,方 可进行测量系统分析(MSA)工作。
使用和范围,以及基于时间的变差源,如磨损及环境因素(温度,湿度 等)。 14、检查标准:一个非常类似设计测量过程的测量人工制品,不过它本身比被 评价的测量过程更稳定。
参考标准
传递标准
测
量
校准标准
及
试
验
设
传递标准
备
工作标准
检查标准
第二章MINITAB之制程能力分析
第二章MINITAB之制程能力分析制程能力分析是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统计分析,识别和评估生产过程偏离目标值的能力。
MINITAB是一种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制程能力分析。
本文将介绍MINITAB在制程能力分析中的应用,包括测量系统分析、过程稳定性分析和过程能力指数计算等。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测量系统的分析,以确保测量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MINITAB提供了一系列测量系统分析工具,包括平均值图、范围图、方差分析等。
通过这些工具,我们可以评估测量系统的可靠性,进而确定测量系统是否适合用于制程能力分析。
接下来是过程稳定性分析,主要应用MINITAB中的控制图工具。
控制图可以帮助我们监控过程的稳定性,及时发现和纠正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MINITAB提供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控制图,例如X-控制图、R-控制图、P-控制图等。
我们可以根据数据类型和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图,分析过程是否稳定,并识别特殊原因的存在。
最后是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
过程能力指数是衡量过程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MINITAB提供了能力分析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计算过程的CP、CPK、Pp和Ppk等指数。
通过这些指标,我们可以评估过程是否能够满足要求,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在使用MINITAB进行制程能力分析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注意。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样本大小和采样方案,以确保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其次,要确保数据的质量,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如果数据存在异常值或缺失值,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最后,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应用,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MINITAB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统计分析软件,在制程能力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MINITAB的测量系统分析、过程稳定性分析和过程能力指数计算等功能,我们可以全面评估和改进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MSA测量系统分析的运用
MSA测量系统分析的运用MSA(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是指对测量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能力及有效性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测量系统在许多行业和领域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它用于收集数据并作出决策。
因此,确保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于生产质量的保证至关重要。
MSA的目的是评估测量系统的可重复性(repeatability)、再现性(reproducibility)和准确性(accuracy)。
可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同一测量员重复测量同一对象时的结果之间的差异度。
再现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测量员对同一对象进行测量时的结果之间的差异。
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
在实际应用中,MSA可以通过样本试验和数据分析来完成。
以下是MSA的运用的几个方面:1.测量系统评估:通过实施测量系统评估,可确定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准确度和可靠性。
评估方法包括重复测量、相互换位法和测量系统分析工具的应用。
评估结果将利于识别测量系统中的问题,并制定改进计划。
2.测量系统能力分析:通过测量系统能力分析,可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适用于特定的应用。
通常使用的能力度量指标包括稳定性及解析度。
能力分析的目的是确保测量系统能够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3.数据分析:通过对测量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数据的特征和规律,从而帮助决策制定。
例如,通过分析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可以确定其是否需要进行校准或维护。
4.连续改进:MSA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通过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可以不断识别和纠正测量系统中的问题,从而提高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该过程将有助于减少产品质量问题,并提高生产效率。
5.统计控制:通过对测量系统进行统计控制,可以确保测量系统的稳定性。
统计控制技术包括控制图和过程能力指数等,可以帮助监控测量数据并识别异常。
6.培训与教育:为了提高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向测量员提供培训和教育。
他们应该了解测量系统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测量技术和方法,并了解如何正确处理和分析数据。
测量系统分析及其应用
2 1 年第 6 00 期
TI ANJN S E I CI NCE ECHN OGY &T OL
科学观察
云娜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 4 研究所 6
天津 302 ) 0 20
测量 系统分析及其应 用
【 摘 要】 通过 测 量 系统 分析 了解 所 有 生 产 过 程 中使 用 的量 具 的 变差 , 对 不合 格 的 量具 进 行 分 析 、 并 改进 ,
正 确 使 用 量具 。 33 线 性 .
定 量 测 量 或定 性 评 价 的 仪器 或量 具 、 准 、 作 、 标 操 夹具 、 件 、 软 人
员 、 境 和 假 设 的 集 合 , 来 获 得 测 量 结 果 的 整 个 过 程 称 为 测 环 用
量 过 程 或 测量 系统 。 确 的 测 量 , 远 是质 量 改进 的 第 一 步 。 正 永 如 果没 有 科 学 的 测 量 系统 评 价 方法 ,缺 少 对 测量 系统 的 有 效 控 制 , 量 改 进 就 失 去 了基 本 的 前 提 。 此 , 行 测 量 系统 分 析就 质 为 进
个 数 据 的 制 造 过 程 。它 产 生 的 数 据 就 是 该 过 程 的 输 出 。这 样 的 测 量 过 程 又称 为测 量 系统 。 它 的完 整叙 述是 : 来对 被 测 特 性 用
由评 价 人用 正 被 评 价 的 量具 对 计 量 标 准 ( 已被 上 级计 量 部 门检 定 合 格 ) 行 对 比测 量 至 少 1 进 。计 算 读 数 的平 均 值 , O次 计 量 标 准 值 ( 准 值 )与 平 均 值 之 间 的 差值 表 示 测 量 系统 的偏 基 倚 。 如果 偏 倚 相 对 比较 大 ,其 原 因可 能 是 :量 具 没 有进 行 检 定 , 价 人 员 使 用 量具 方法 不 当。 需 对 量具 进 行 检 定 或评 价 人 评
第八章测量系统分析-1
第八章测量系统分析(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MSA)一、有关术语及定义1、测量系统——一套组装的并适用于特定量在规定区间内给出测得值信息的一台或多台测量仪器,通常还包括其他装置,诸如试剂和电源。
1)一个测量系统可以仅包括一台测量仪器。
注:测量系统——是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2、测量仪器(计量器具)——单独或与一个或多个辅助设备组合,用于进行测量的装置。
1)一台可单独使用的测量仪器是一个测量系统。
2)测量仪器可以是指示式测量仪器,也可以是实物量具。
3、测量设备——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辅助设备或其组合。
4、示值——由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给出的量值。
5、示值误差——测量仪器示值与对应输入量的参考量值之差。
6、分辨力——引起相应示值产生可察觉到变化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
7、显示装置的分辨力——能有效辨别的显示示值间的最小差值。
8、仪器偏移——重复测量示值的平均值减去参考量值。
9、测量仪器的稳定性——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
简称稳定性。
稳定性可用几种方式量化:1)用计量特性变化到某个规定的量所经过的时间间隔表示。
2)用计量特性在规定时间间隔内发生的变化表示。
10、仪器漂移——由于测量仪器计量特性的变化引起的示值在一段时间内的连续或增量变化。
1)仪器漂移既与被测量的变化无关,也与任何认识到的影响量的变化无关。
11、影响量引起的变差——当影响量依次呈现两个不同的量值时,给定被测量的示值差或实物量具提供的量值差。
1)对实物量具,影响量引起的变差是影响量呈现两个不同值时其提供量值间的差值。
12、影响量——在直接测量中不影响实际被测的量,但会影响示值与测量结果之间关系的量。
例:1)用安培计直接测量交流电流恒定幅度时的频率。
2)测量某杆长度时测微计(千分尺)的温度。
13、测量重复性——在一组重复性测量条件下的测量精密度。
简称重复性。
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1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各类测量系统的影响测量结果的变异来源及其分布的分析方法。
主要包括:分辨力、偏差、线性、稳定性、重复性和再现性、假设试验分析等。
分辨力、偏差、线性、稳定性、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分析方法适用于计量型测量系统的研究,假设试验分析法适用于计数型测量系统的分析,不可重复的测量系统可选用控制图法分析。
2术语2.1测量系统:是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的特性进行评估,其所使用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及假设的集合;也就是说,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2.2测量系统分析:是指检测测量系统以便更好地了解影响测量结果的变异来源及其分布的一种方法。
2.3分辨力指一测量仪器能够检测并忠实地显示相对于参考值的变化量。
2.4偏差是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2.5稳定性(或称飘移)是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样本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2.6线性是指在测量设备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差值的差值。
2.7重复性即设备变差:是指由一个评价人,采用同一测量设备,多次测量同一样本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2.8 再现性即评价人变差:是指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同一测量设备,测量同一样本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变差。
2.9 计数型测量系统测量数值为一有限的分类数量的测量系统。
2.10计量型测量系统能获得一连串数值结果的测量系统。
3 准备工作3.1 应该事先决定好测量员数量,测量样本的数量及重复测量的次数。
3.2 测量员应该从那些平时经常操作测量设备的人中选出。
3.3 测试的样本必须从流程测量中选出,并代表该流程的控制范围,每个样本应被看作代表产品偏差的整个范围来进行分析的,每个样本将会进行多次测量,为了便于认别每个样本,必须对它们进行编号。
3.4 按照指定的测量程序,确保测量方式正确。
3.5 所有的分析方法都应确保每次读数的统计独立性,为了减少可能得出的错误的结果,应该采取下列步骤:a) 测量必须是随机进行,以确保在分析研究中任何测出的偏差或改变随机分布。
测量系统分析(GRR)(1)
测量系统分析(GRR)(1)
GR&R原因分析
7. GR&R原因分析
§ 原则上使用GRR的情况均有下列前提
1)本质上是非破坏性之测量。 2)该测量特性之制程能力Cp值明显不足。
§ 若GRR<10%,表明测量系统准确,变异来源产品本身。
若GRR>25%,表明测量系统不准确,因而扭曲了产品的正真 值。
测量系统分析(GRR)(1)
国家标准 引用标准 工作标准 生产量具
激光干涉仪 千分尺
测量系统分析(GRR)(1)
术语
4.术语
§ 4.1 分辨率 :最小的读数单位、测量分辨率、刻度限度或探测度。由设 计决定的固有特性,是测量或仪器输出的最小刻度单位。做GRR时选择 仪器应该遵守1:10经验法则 。
§ 4.2 重复性EV(Repeatability):指以同一测量设备,同一测量人员, 测量同一批待测物之同一品质特性所产生的测量差异。 § 再生性AV(Reproducibility)
GR&R原因分析
测量系统之改善-因果图
人员培训不足 人员技术差异
测量程式不严谨 设备维护未标准化
测量程序未标准化
校正问题
温度改变 清洁度改变
湿度改变 震动因素
机械不稳定
用控制图监视测量系统稳定性
用控制图监视测量系统的稳定性摘要:保持好测量系统其稳定性为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在分析研究控制图以及传统的休哈特控制图二者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传统的休哈特控制图有着明显的不足,并指出了累计与控制图运用在测量系统的稳定性控制。
案列分析与理论研究都显示,当测量系统引发的被测量质量特性值的平均值出现小幅度偏移时,使用累积与控制图的效果远比休哈特控制图更好。
关键词:累积与控制图;休哈特控制图;分析研究引言:于控制质量过程中,为了保障对主要质量特性值测量结果的有效性与正确性,第一步应该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
所以,在国外很多的公司、集团的手册中均把系统分析当作一个必须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同时,测量系统分析除了包含测量系统的再生性与线性以及重复性等要求之外,还包含了测量系统基本的稳定性要求。
所谓的测量系统的温度性质的是同一测量系统于不同时间段上测量同一零件中的某一质量特性值时,所出现的变异,如果变异越小,那么测量系统其稳定性就越好。
一、研究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其意义分析当测量仪器一旦失去其稳定性之后,可以及时报警,且对仪器设备实施必要的校准。
我们知道,测量系统其稳定性分析惯用的方法就是单样本的测量方法,换句话说就是首先选取一个样本或者是标准件,样本以及样本质量特性值常常由仪器设备的制造商所提供。
如果使用生产过程中的标准样,需要在测量设备校准之后对样本实施大量测试,且使用均值作为此样本的实时质量特性值的估计,或者把样本送至专业的测试中心,使用更加精密的设备对其实施测量。
这要求样本其搁置的寿命足够长,并在预计的使用时间内,其被监测治疗特性不会出现变化,每隔一段固定时间,就对样本实施n次检测,把被检测质量特性值描画在休哈特控制图中,如果控制图中的点超过了控制限之后,就认为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失效[1]。
使用休哈特控制图研究与控制策略系统其稳定性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首先,休哈特控制图它对于均值变化去检出率不强。
如果初始时期,样本质量特性测量值(即x)服从于正态的分布n(u0,o),当没间隔规定时间对样本实施n次测控,把n次测量的结果作为一组样本。
MSA测量系统分析及改善
MSA测量系统分析及改善1. 简介测量系统分析(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简称MSA)是一种用于评估和改善测量系统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工具。
在许多行业中,测量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用于确定产品和过程的质量或性能。
然而,如果测量系统本身存在问题,那么得到的测量结果可能是不可靠的。
因此,MSA是确保测量系统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MSA的基本概念,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技术,以帮助您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和改善。
2. MSA的重要性准确和可靠的测量系统对于生产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它们用于确定产品和过程的性能,并对产品的质量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然而,一个不准确或不可靠的测量系统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不准确的测量结果,导致错误的决策和行动;•不一致的测量结果,使得无法比较不同时间或不同地点的测量结果;•高度可变的测量结果,使得很难确定产品或过程的真实性能;•长期而言,测量系统的不准确性和不稳定性可能导致质量问题和高成本。
因此,MSA对于确保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
3. MSA的步骤进行MSA时,可以遵循以下基本步骤:3.1 确定测量系统首先,需要明确要评估和改善的测量系统。
这可能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如一个尺子,也可能是一个复杂的设备,如一个坐标测量机。
3.2 确定评估指标接下来,需要确定用于评估测量系统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指标。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偏差、重复性、线性度和分辨率等。
3.3 收集数据然后,需要收集测量系统的实际数据。
这可以通过对已知样本进行测量来实现。
确保数据的收集尽可能地全面和代表性。
3.4 数据分析一旦数据收集完毕,就可以进行数据分析。
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范围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通过这些分析方法,可以确定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情况。
3.5 制定改善计划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改善计划以提高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可能涉及校准设备、培训操作员或更换测量设备等。
TS16949五大工具解析与运用
TS16949五大工具解析与运用TS16949五大工具解析与运用笔者从事了多年的TS16949认证咨询和培训工作,积累了一点实践经验和心得,尤其在TS16949五大工具方面。
我静心梳理成篇,以便跟大家一起分享。
TS16949中的五大核心工具,是指APQP(先期产品质量策划) 、FMEA (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MSA (测量系统分析)、SPC(统计过程控制) 、PPAP (生产件批准程序)。
它们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为QS-9000标准开发的质量保证参考手册,实践证明其在质量管理和控制方面有一定的成效,所以在ISO/TS16949:2019技术规范中被推荐使用。
当然,若您的客户对此有特殊要求时,首先应落实客户的特殊要求。
换句话说,客户没有特殊要求时,就应当运用以上五大核心工具的方法进行质量策划和控制。
在分别介绍这五大核心工具之前,简单梳理一下这五个工具之间的关系。
按照工具的使用时机先后排序,其顺序应为:APQP 、FMEA 、MSA 、SPC 、PPAP 。
APQP 统括了其他的四个工具,PPAP 可以认为是对其前面四个工具结果的总结和梳理,向客户提供书面的证据以表明已经正确理解了客户的设计要求和规范。
A P Q P (先期产品质量策划)● 内容简介:针对新的或变更的产品设计、新的或变更的制造过程设计,提供一种产品质量策划的结构性方法,对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设计进行管理,确定产品达到顾客满意所需的步骤,实现以最低的成本提供优质的产品。
质量策划的目标是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产品可靠性。
一个完整的APQP 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计划和确定项目,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设计和开发,产品和过程的确认,反馈、评定及纠正措施。
对于没有产品设计开发责任,仅限制造或提供专项服务(如热处理、表面处理、装配等),“产品设计和开发”阶段无需考虑。
● 实施要领:基于企业生产实际、产品和制造过程的特点,充分考虑客户及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参照APQP 手册的要求,开发适合本企业生产实际、产品和制造过程特点的简单有效的APQP 过程。
测量系统分析方法评述及应用
测量系统分析方法评述及应用摘要:在实际生产中,即使测量仪器经过检定或校准,由于人、机、物、法、环、测等方面的原因,仍然会带来测量误差;同时检测设备的检定或校准不能满足实际测量的需要;因此,需要对测量系统进行评价,分析测量结果的变差,从而确定测量系统的质量,以满足测量的需要。
关键词:测量;系统分析;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制造能力的提高,数据的应用比以前更加广泛了。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及科学试验活动中,为了实现对他们的分析、监控与改进,人们常常需要获取数据与信息。
现在对制造过程进行调整的决定,通常是以测量数据为基础,将测量数据或是一些从它们计算出的统计值与过程的统计限进行比较,如果比较结果显示过程已超出统计控制,则进行某种调整,否则,该过程允许在没有调整的状态下运行。
使用数据为基础的程序的最大好处取决于数据的质量。
如果数据质量低,程序的好处可能会降低;同样的,如果数据的质量高,好处也可能会较高。
一、测量系统分析测量,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是指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之间特殊特性的关系。
赋值过程定义为测量过程,而赋予的值定义为测量值。
由此可以看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赋值过程,而是应将测量过程看成是一个制造过程,它产生数字(数据)作为输出,是融于生产中的一道工序。
它与其他工序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具有承接性,任何一次测量不准确,都会影响到下一道工序的操作,影响到整个过程的质量。
测量系统的概念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测量所涉及的测量用具,而是扩展到了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是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二、测量系统分类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测量系统的复杂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别,难以一描述。
但是根据构成测量系统模型的各要素及其属性可将测量系统氛围两种基本类型:简单测量系统和复杂测量系统,主要研究简单测量系统的评价分析方法,对于复杂测量系统由于条件和设备的限制,下面将对两种不同类型的简单测量系统进行具体的介绍。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
一、测量系统扼要介绍测量系统,即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
它包括了操作规程、设备、环境、线形及操作人员五个要素。
由于测量系统具有统计特性,就可以选择各种方法来评定测量系统,这就是MSA(测量系统分析)。
每一个测量系统可能需要有不同的统计特性,但有一些特性是所有测量系统必须共有的,它们包括:⑴、测量系统必须处于统计控制中,这意味着测量系统中的变差只能是由于普通原因而不是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这可称为统计稳定性;⑵、测量系统的变异必须比制造过程的变异小;⑶、变异应小于公差带;⑷、测量精度应高于过程变异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一般来说,测量精度是过程变异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的十分之一;⑸、测量系统统计特性可能随被测项目的改变而变化,若发生这种情况,则测量系统最大的(最坏)变差应小于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的较小者。
测量系统的误差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及线形,也就是我们对测量系统评定所需要的变量(或者说是统计特性),下面我们就这五个方面的统计特性所牵涉到的概念介绍一下:偏倚: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基准值,也称为可接受的基准值或标准值,一个基准值可以通过采用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例如,计量实验室或全尺寸检验设备)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来确定。
重复性: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同一个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再现性: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同一个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稳定性(也叫漂移):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线形:线形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二、测量系统研究的准备实施测量系统研究之前应先进行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实施之前的准备如下:1.先计划将要使用的方法。
例如,通过利用工程决策,直观观察或量具研究决定,是否评价人在校准或者使用仪器中产生影响。
控制图设计的原理及应用
控制图设计的原理及应用1. 控制图的定义和作用控制图是一种用来描述和分析过程变化的可视化工具。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控制图可以帮助我们识别过程中的特殊原因变异和常规原因变异,并为我们提供改进过程的依据。
2. 控制图设计的原理控制图设计的原理主要基于统计学中的过程控制原理和质量管理原则。
以下是控制图设计的基本原则:2.1 稳定性原理控制图设计的目的是要检测和监控过程中的变异情况。
过程的稳定性是设计控制图的前提,即过程应该是可重复且稳定的。
如果过程不稳定,控制图的分析结果将失去意义。
2.2 可测性原理控制图设计的另一个关键原则是可测性。
设计控制图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指标,以及建立测量方法和测量系统,确保测量结果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
2.3 独立性原理控制图设计应该尽量避免相关性和依赖性。
每个数据点应该是相互独立的,并且应该避免使用过去数据对未来数据进行预测或判断。
2.4 正态分布原理在控制图设计中,通常假设过程的变异符合正态分布。
这是因为正态分布具有对称性和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常见。
如果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可以采用变换方法或非参数方法来处理。
3. 控制图的基本组成控制图通常由中心线、控制限、数据点和样本标记组成。
3.1 中心线中心线是控制图的参考线,表示过程的平均水平。
通常使用过程平均计算出的中心线作为基准线。
3.2 控制限控制限分为上下控制限和警示限。
上下控制限用于判断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警示限用于指示过程是否开始偏离统计控制状态。
3.3 数据点数据点是通过测量和收集数据获得的结果,用于绘制控制图。
3.4 样本标记样本标记用于标记数据点所属的样本或子组。
4. 控制图的常用类型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控制图包括:平均值图(X-图),范围图(R-图),方差图(S-图),样本比率图(P-图)和计数图(C-图)等。
4.1 平均值图(X-图)平均值图用来监控过程的平均水平是否稳定。
通过对一系列样本的平均值进行绘制,可以发现过程的偏移、趋势和周期性变化。
测量系统分析用图
4.附图 图4-1.1测量系统分辨力对过程分析和控制的影响 数据组数与过程的分析 测量数据对分析的影响测量数据对控制的影响1个数据组不能用于对过程的参数估计或计算过程能力指数,仅能表明过程的输出是否合格只有下列条件下才可用于控制:·与规范相比过程变差较小·预期过程变差上的损失函数很平缓·过程变差的主要原因导致均值偏倚2~4个数据组仅能提供粗糙的估计值,一般说来不能用于对过程的参数估计或计算过程能力指数 ·依据过程分布可用半计量控制技术 ·可产生不敏感的计量控制图5个及以上数据组能够用于过程参数估计,以及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控制图.表明测量系统具有足够的分辨力·可用于计量控制图 图4-1.2过程波动的主要来源及测量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图4-1.4重复性极差控制图2名评价人3次试验5个零件评价人1 评价人2极差受控—测量过程是—致的图4-1.5零件评价人均值图2名评价人3次试验5个零件评价人1 评价人21 2 3 4 5 1 2 3 4 530%的零件平均值在限值外,测量过程不足以检出零件间变差图4-1.6图4-2图4-6 偏倚示例图4-9:重复性极差控制图图4-10:零件评价人均值图图4-11:标准均值和极差法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图4-12: 标准均值和极差法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图4-13 线性图图4-14: 量具特性曲线图4-15 绘制在正态概率纸上的量具特性曲线一 Ⅱ-0.016 -0.014 -0.012 -0.010 -0.008被测零件的基准值99.8 99.5 98 96 95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5 2 1 0.5 1 2 510 20304050 60 70 80 90 95 98 96 99.5 99.8% 高% 低图4-16:量具特性曲线-0.015 -0.010 -0.005 0 +0.005 +0.010 +0.015被测零件的基准值下限上限接受 概 率1.00.9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0……………………………………………………………最新资料推荐…………………………………………………5.附表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一年一月二十七日2021年1月27日星期三20:47:59表5-2: 控制图常数表5-3:量具研究(极差法)表5-6: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一垫片示例量具R&R均值和极差法3位评价人,10个零件,2次试验评注:特殊研究5.15%总变差标准偏差重复性0.18 18.7再现性0.16 16.8量具R&R 0.24 25.2零件间0.90 96.8基于本过程,量具合格注:容差=不适用总变差=0.93不同数据分级数=5 置信水平CL=90.00% 表5-7量具研究比较一相同的5个零件,有和无零件内变差(WIV)表5-8 量具数据一览表零件 1 2 3 4 5基准值 2.00 4.00 6.00 8.00 10.001 2.70 5.10 5.80 7.60 9.102 2.50 3.90 5.70 7.70 9.303 2.40 4.20 5.90 7.80 9.504 2.50 5.00 5.90 7.70 9.30试 5 2.70 3.80 6.00 7.80 9.406 2.30 3.90 6.10 7.80 9.50验7 2.50 3.90 6.00 7.80 9.508 2.50 3.90 6.10 7.70 9.50次9 2.40 3.90 6.40 7.80 9.6010 2.40 4.00 6.30 7.50 9.20数11 2.60 4.10 6.00 7.60 9.3012 2.40 3.80 6.10 7.70 9.40零件平均值 2.49 4.13 6.03 7.71 9.38基准值 2.00 4.00 6.00 8.00 10.00偏倚+0.49 +0.13 +0.03 -0.29 -0.62极差0.4 1.3 0.7 0.3 0.5表5-9:计数型量具研究(小样法)离散型数据测量系统分析测量原始记录表(3个测量者)离散型数据测量系统分析重复性百分比处理记录表(3个测量者)续表……………………………………………………………最新资料推荐…………………………………………………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一年一月二十七日2021年1月27日星期三20:47:59……………………………………………………………最新资料推荐…………………………………………………。
测量系统分析(MSA)基础知识及操作指导
测量系统分析(MSA)操作指导书一、目的规定测量系统分析和评价方法,以及明确测量系统的接收准则,并针对分析状况组织相关改善,从而确保测量数据的有效性。
二、适用范围1.0、公司内任何计量仪器测量系统;2.0、检测设备每次校准/维修纠正之后;3.0、新设备/仪器来厂校准后;4.0、质量改善数据收集阶段。
三、职责1.0、本手册由品质部负责编写及修订;2.0、实验室计量部门负责MSA相关评估及数据收集;3.0、量具使用部门须无条件配合计量部门对量具进行评估;四、相关术语1.0、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2.0、分辨力:是仪器可以探测到并如实显示的参考值的变化量,也可以称为可读性或分辨率;3.0、测量系统:用来获得表示产品或过程特性的数值的系统,称之为测量系统,测量系统是与测量结果有关的仪器、设备、软件、程序、操作人员、环境等的集合;4.0、偏倚:指同一操作人员使用相同量具,测量同一零件之相同特性多次数所得平均值与采用更精密仪器测量同一零件之相同特性所得之平均值之差,即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准确度”;5.0、线性:指测量系统在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的变化;6.0、稳定性: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样品或基准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7.0、量具重复性:指同一个评价人,采用同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8.0、量具再现性:指由不同评价人,采用同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变差;五、测量系统分析1.0、测量系统分析前,必须确保测量系统处于校准合格情况之下;2.0、偏倚分析偏倚分析采用独立取样法,具体操作如下:2.1、选取一个样品,建立可追溯标准的真值或基准值,若无样本,则可从生产线取一个落在中心值域的样品当成标准值,且应针对预期测试值的最低值、最高值及中程数的标准各取得样本或标准件,每个样本要求单独分析,并利用更高级别量具对每个样本或标准件测量10次,计算其平均值,并把其当成基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