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学习任务单
《三角形的面积》 学习任务单
《三角形的面积》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能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学习重点1、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熟练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三、学习难点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原理,即为什么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高除以 2。
2、灵活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如已知面积和底求高,或已知面积和高求底。
四、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 ×边长2、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高通过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推导出面积公式。
(二)引入新课1、展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提出问题:三角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因素有关?(三)探究三角形面积公式1、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2、尝试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通过操作,会发现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1)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三角形的底相等。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的高相等。
4、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高,而这个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所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5、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 ×高 ÷ 2(四)公式应用1、给出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已知底和高,让学生计算面积。
例如:一个三角形的底是 6 厘米,高是 4 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面积= 6×4÷2 = 12(平方厘米)2、给出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例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5 平方厘米,底是5 厘米,高是多少?先根据面积公式变形:高=面积×2÷底高= 15×2÷5 = 6(厘米)3、给出三角形的面积和高,求底。
《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 学习任务单
《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包括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特征。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包装盒的表面积和体积,设计合理的包装盒。
二、学习内容(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长方体的特征(1)长方体有 6 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长方体有 12 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长方体有 8 个顶点。
2、正方体的特征(1)正方体有 6 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6 个面完全相同。
(2)正方体有 12 条棱,12 条棱长度都相等。
(3)正方体有 8 个顶点。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表面积的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 6 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2)用字母表示:S = 2(ab + ah + bh) ,其中 a 表示长,b 表示宽,h 表示高。
3、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 6用字母表示:S = 6a²,其中 a 表示正方体的棱长。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长方体体积的计算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 = abh3、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V = a³(四)体积单位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cm³)、立方分米(dm³)、立方米(m³)。
2、 1 立方厘米:棱长为 1 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 1 立方厘米。
3、 1 立方分米:棱长为 1 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 1 立方分米。
4、 1 立方米:棱长为 1 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 1 立方米。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比较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比较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后运用“补”的方法去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做好铺垫。
)学生活动6出示课本50页的5题:(1)师:我们知道用不同的图形可以拼出不同的有意思的图形来。
那5题的两个图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先想想,再动手拼一拼进行验证。
(2)你还能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动手试一试。
⑶作业展示,说自己拼成的什么图形?怎么想的?(注:要先让学生想象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再让学生动手操作,为运用分割法求组合图形面积埋下伏笔。
)学生活动7拼平行四边形⑴让学生拿出七巧板,拼平行四边形,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⑵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注: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同学间进行交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动手和观察能力,为后续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打好基础。
活动意图说明:利用练习让学生对课上学到的方法得到了巩固,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环节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较图形的面积,你有哪些收获?【作业设计】1、P50:1、2、3题,完成在书上。
(当堂完成)2、P56:4、5、题.3、计算图形的面积4、将下图分成大小、形状都完全相同的四个图形。
【板书设计】比较图形的面积数格子数量相等重叠法完全相同组合法转化法......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比较图形的面积》学习任务单学习内容第四单元《比较图形的面积》p49-50学习目标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2、初步体验数方格和割补法在比较图形面积时的应用;3、能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比较方法。
学习资源剪下附页2中的小三角形、题单随堂记录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剪下附页2中的小三角形。
二、自主探究1.观察并比较右图中各三角形的面积大小有什么关系?2.找出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三、合作探究1.与同伴交流你是怎样找到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的?2.用刚刚交流的方法在图中再找找还有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吗?3.想一想,再把你找出的两个三角形拼一拼,你有什么发现?4.观察P49笑笑和淘气的发现,你有什么收获?5.用你找出的两个三角形试一试。
五年级下册数学大闯关(二)学习任务单
29-五年级数学大闯关(二)-学习任务单自测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8-52页内容。
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中“分数的意义”部分。
自测目标:1.通过参与习题闯关,检查自己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2.从自测中能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并主动弥补学习上的疏漏。
3.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自我反思能力。
自测准备:准备练习纸和笔。
自测任务:同学们,本次测试共分四个题型:填空、选择、计算、解决问题。
请你按照视频提示来逐项完成。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打印任务单,也可以直接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
我们将在明天的讲评课上与你一起分析,核对正确答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大闯关双向细目表题目总数25个,其中容易题17个;中等题5个;难题3个。
复习链接: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线上学习,你一定收获了很多知识和方法。
现在就请你用心思考,仔细作答,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一定要认真书写哦。
一 、填空1.2. 1112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 )( ) 米,每段是全长的( )( ) 。
4.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29平方分米=( )( ) 平方米 7分米=( )( ) 米17千克=( )( ) 吨 23分=( )( )时5.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桶色拉油的容积是5( )。
一本汉语词典的体积约为1( )。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为6( )。
一盒牛奶的容积约250( )。
6. 1.5dm 3=( )cm 3 3.06L =( )mL730 dm 3=( )m 3 ( )m 3=30L =( )cm 37. 一个长方体长8cm ,宽6cm ,高2cm ,它的棱长总和是( )cm ,表面积是( )cm 2,体积是( )cm 3。
8.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7cm ,它的棱长之和是( )cm ,表面积是( )cm²,体积是( )cm³。
9.一个长20m ,宽10m ,深2m 的水池,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 )m²。
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优秀4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要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4篇《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⑴认知目标:①让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②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⑴能力目标。
①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②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③渗透“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④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情感目标: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在学习和活动中,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具:课件。
学具: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习纸。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现在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2、前面在练习中我们已经发现可以用数小正方形的方法来求面积。
(电脑出示)如下图:让学生说说每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3、师:同学们,数小正方形的方法可以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篮球场的面积、操场的面积、游泳池的面积…(出示图片),也用数正方形的方法去求,那可太麻烦了,所以我们就要寻找一种更好的、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七章第二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面积。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剪刀、彩纸。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纸、一把剪刀、一把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果用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来覆盖一个面积为16平方厘米的桌面,需要几张纸片?”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2. 自主探究3. 合作交流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分享各自的方法和经验,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4. 公式讲解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我将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板书公式。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例题,让学生跟随步骤一起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方形面积 = 长× 宽正方形面积 = 边长× 边长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张纸剪出一个你喜欢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并测量其边长。
2. 计算你所剪出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并将结果写在作业本上。
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为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重视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强调“教、学、评”一体化,鼓励学生应用评价自我监测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指出,“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经验解决某个新问题或创造某种东西,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活动、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这样的评价即为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重视对过程的评价,是指向学的评价,指向过程的评价,指向能力与素养的评价。
实践中,一些教师对表现性评价的了解不够深入,不知道该如何在教学中融入这一评价方法。
下面,我们就结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的教学,谈谈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的设计。
一、关注三个方面,确定评价目标设计表现性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因此,确定评价目标是设计的重中之重。
表现性评价要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学生差异和新课标,设计指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评价目标,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确定表现性评价目标时,要关注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兴趣,这决定了学生能否自主开展学习;二是学习方式,这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能否完成;三是学习成果,这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有效。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就可以根据这三个方面,确定如下评价目标:1.学习兴趣:结合熟悉的具体事例和感兴趣的活动,认识概念。
2.学习方式:通过拼摆、测量、推理等活动,自主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利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学习成果:制定详细的测量面积的实践活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为例李晓莉 方义伦表现性评价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契合新课标对于评价的要求,是指向学的评价,指向过程的评价,指向能力与素养的评价。
设计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要关注三个方面,确定评价目标;强化问题情境,设计评价任务;降低随机性,制定评价量规。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关系》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达成目标 2.知道几个长方形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长与宽越接近,面积则越大。
1、利用平板微视频提出问题,同时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 建议 一、 检测任务单完成情况。 二、 观看微视频,学习新知。 三、 完成任务 1、 用 16 跟 1 米的小算每个图形的周长与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3、 小组交流讨论、展示 4、 拓展延伸:计算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2、利用平板动手操作,发现面积和周长的关系。
课堂学习 形式预告
4cm
5. 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4cm
6.达标检测 判断: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也相等。 如果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一定相等。 ( ) ( )
有两块长方形菜地,甲地长 18 米,宽 9 米;乙地长 20 米,宽 7 米,如果不计算,你能 否直接判断哪块菜地大吗? 用 20 厘米长的铁丝可以围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其中哪一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二、学习任务
通过观看教学录像自学(或阅读教材、分析提供的学习资源) ,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分别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5米 4米 3米
三、困惑与建议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学习任务单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
《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自主学习任务单班级组号姓名时间
一、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1、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有几条边?几个角?
2、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呢?
3、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什么?正方形呢?
4、你能不能用字母分别写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求周长公式?
二、预习完66-67页课本内容后请你说一说我们这一课将要学习哪些知识。
三、
观看
微
课,
同步
完成
课本
上的
例题.
(你明白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吗?计算公式是什么?
如果还没有明白,请再看一遍微课并且同时完成课本上的例题)
四、自我检验
1、每格边长1厘米,请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然后计算出面积。
2、分别写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以及字母公式。
五、学习反馈。
你在学习中有什么疑问,还有什么问题?请写下来。
内容总结
(1)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
《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自主学习任务单班级组号姓名时间
一、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1、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有几条边
(2)三、观看微课,同步完成课本上的例题.
(你明白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吗
(3)2、分别写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以及字母公式(4)请写下来。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评价案例——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为例
【概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是上海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一个内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利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安排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更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中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
而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本案例主要评价学生“学习兴趣”维度的“活动兴趣”、“探究兴趣”和“学习习惯”维度中的“合作习惯”两个评价内容。
【案例呈现】一、评价目标根据课时目标,制定本课的评价目标是:通过操作、观察、想象、学生建立一行个数、行数与长方形长、宽之间的联系,逐步归纳出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发展空间观念,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活动中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评价内容(一)活动时间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教学的探究新知环节。
(二)材料准备1.每四人一组中需要:一张方格纸(每个方格规格为1平方厘米)、20个规格为1平方厘米的小彩色正方形、1把直尺。
2.每四人一组需有:8个待测图形,如下(所有长方形的长宽均为整厘米数,包括2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2个形状不同但面积相等的长方形,以及一个面积超过2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三)任务呈现每四人一张组长统计任务单及四张个人任务单,如下:任务要求:以小组为单位,①每人认领2个长方形和一种工具,利用工具测量2个待测长方形的大小,并完成个人任务单的记录。
借助面积测量,感悟度量本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学与思
借助面积测量,感悟度量本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学与思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下面将围绕“借助面积测量,感悟度量本质”这一主题,谈谈在这一课教学中进行的思考与实践。
我发现学生学完面积相关知识后,在解决问题中时常出错,是否在教学中忽略了什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查阅资料,探寻知识本质。
面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测量板块,其本质是度量,关于度量一要明确对象属性,也就是要知道量什么,二要认识大小,大小实际上也就是度量单位的个数。
图形的大小需要通过测量来确定,而测量的关键需要确定单位。
对于规则的被测物可以数出单位,可以创造工具来测量,也可以用公式计算;对于不规则的被测物,则要根据量的守恒,将不规则的转化为规则的。
图形测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度量对象属性的感知,度量单位的确定,测量过程的经历以及测量结果的获得,都能帮助学生由对物体的定性描述发展到对物体的定量刻画。
一、教材分析对度量本质有了这样的认识,我继续走进教材。
长度,面积和体积作为度量概念的有机整体,教材都是引领着我们遵循明确度量对象属性,确定度量单位,获得度量值的顺序来学习的,而且都提供了两种获得度量值的方法:一种是数,一种是算,数的方法更突显度量本质,算的方法则是对数法的优化。
如何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呢?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地学习路径,要在课堂教学的不同时机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测量活动。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是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起始课,即“种子课”,是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面积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有了这样的思考,我又对学生进行了前侧,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需求。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已经有了两个层面的经验:一是一维长度的度量,初步体会了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二是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借助长度的测量,学生知道面积是可以用来测量的,但长方形的面积是学生学习二维面积的开始,学生的迁移学习自主性不够,对面积有直观的感知,缺少定量刻画的意识,通过前侧,我们找准了起点,也找到了难点,也就知道了教学的着力点,可以舍去以往找面摸面的活动,直观观察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增加用单位测量,用数值刻画的过程,帮助学生体会形的大小可以用数的多少来表示,增加用单位测量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面积是面积单位累计的结果,要用带单位的数值来表示。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苏教版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我会带领大家回顾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然后讲解如何计算它们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将面积计算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供我们在课堂上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如课本、桌子、盒子等,引导同学们观察它们的特点。
2. 讲解:接着,我会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如何计算它们的面积。
我会用公式进行解释,并给出一些例子来说明。
3. 练习:在讲解完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我会逐一解答同学们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4. 应用:我会给同学们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面积计算方法来解决。
我会鼓励同学们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写在黑板上,以便同学们随时查看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a) 一个长方形,长为8cm,宽为5cmb) 一个正方形,边长为6cm2. 答案:a) 面积= 8cm × 5cm = 40cm²b) 面积= 6cm × 6cm = 36cm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时,还有一些同学会出现困惑。
在课后,我会加强对这部分同学的辅导,并鼓励他们多做一些类似的练习题,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我也会给同学们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如寻找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复习教学设计
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复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要求:《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经历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周长与面积。
教材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复习》是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基础上进行复习的。
学生从长度到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把握度量的数学结构,为体积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特点三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
由于这个阶段学习活动的巨大变化,不少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能适应新的学习任务的要求,部分聪明的学生怕吃苦,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导致学习质量不高,成绩相对比较差。
(2)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学生已经掌握了周长面积的定义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以及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3)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存在的困难对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产生混淆,在区分面积与周长的应用场景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习目标】1.能够理解面积的意义,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用合适的面积或长度单位,知道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实际的情境中能正确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根据学习的第五单元的知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汇总,建立面积和周长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评价任务】1.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选择合适的面积或长度单位,并能运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练习题 1、2(目标 1)2.自主运用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目标 2、3)3.能够运用思维导图或树形图梳理知识,向小组内的成员介绍整理的知识点,全班交流查漏补缺。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单元学习评价量规
积极参与各项探究活动,主动分担探究任务;积极主动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能够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完成小组分配的探究任务;能够与别人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在老师和同学的督促下,参与探究活动;在别人的帮助下能与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单元学习评价量规
评价
要素
主要指标
评价标准描述
A等
B等
C等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正确、熟练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够熟练进行进行单位面积的换算
能够熟练应用面积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够熟练、正确地进行面积单位换算
能够比较熟练利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够比较熟练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
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使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理解面积的含义;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等学习工具
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等工具进行探究,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有效遴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能够运用互联网等工具进利用网络等工具探究工具,勉强完成探究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积的变化规律》课堂学习任务单
《 积的变化规律 》课堂学习任务单
班级: 学生姓名:
一、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 51 页《积的变化规律》 二、目标与方法 1. 达成目标: (1)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速算和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获得探索积不变的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善于参与协作学习,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善于 独立思考,养成创新的好习惯。 2. 学习方法: 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三、学习任务 ㈠ 课初检测 1.填空。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 20,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 ) 。 (2)两个因数的积是 56,一个因数除以 4,另一个因数不变,现在的积是( (3)42×80=3360, ( )×80=1680。
2.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200 平方米
8米
长不变,宽增 加了 16 米。
㈢ 合作探究 请完Biblioteka 下列计算,并在组内述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18 × 24
=
105 × 45
=
(18÷2)×(24×2) = (18×2)×(24÷2) =
我们小组的发现:
(105×3)×(45÷3) = (105÷5)×(45×5) =
1.根据 320×7=2240 填空: (320 ) × (7 × 4 ) = 2240 ) = 2240
(320 ÷ 8) × (7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225 平方分米,如果长除以 5,宽乘 5,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 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它的边长是 分米。
四、困惑与建议
) 。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3学习任务单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学习任务单
【课前准备】
1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课上活动】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研究记录单
任务一:
下面三个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①
②③
任务二:
填一填,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
任务三:
先量一量,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长= 长=
宽= 宽=
面积= 面积=
【解决问题】
1.计算长方形花坛的占地面积。
2.一张长方形的A4纸(如下图),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0厘米
21厘米
如果从这张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课后作业】
1.完成数学书第68页的第1题。
2.实践活动:选择生活中物体的面,先估一估,再量一量,算一算它的面积。
【参考答案】
1.数学书第68页第1题。
9×4=36(平方厘米)
5×5=25(平方厘米)
7×2=14(平方厘米)
2.实践活动:选择生活中物体的面,先估一估,再量一量,算一算它的面积。
(答案略。
)。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学习任务单
学习主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达成目标:①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发现的过程;
②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建议:学生分组边观看边讨论,采取动手操作、师生互动、小组讨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探究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习任务:①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检测问题: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如何计算长方形面积?
③如何计算正方形面积?。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长方形及正方形面积计算学习任务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长方形及正方形面积计算学习任务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学习任务单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单位丈量面积的基础长进行教课的。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要点和难点,会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是本节课的要点。
1.学习任务:
学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
2.学习过程:
旧知铺垫——合理猜想——活动研究——初探结论——举例考证——发现结论——学致使用——回首反省
3.学习方法:
以着手操作为主,辅以适合练习,展开边操作边练习的学习方式,学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思虑:
(1)长方形的面积究竟跟什么相关系?
(2)长方形的面积是如何获得的?
(3)长方形的面积的实质含义是什么?(比方,5×3=15平方厘米中的5代表什么?3表示什么?15又表示什么?)
(4)你以为在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学习准备:
(1)学生自主预习教材内容(P66—67)。
(2)活动资料: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以及若干个边长1厘
米的小正方形;学生用尺子。
(3)练习纸。
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
《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自主学习任务单班级组号姓名时间
一、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1、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有几条边?几个角?
2、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呢?
3、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什么?正方形呢?
4、你能不能用字母分别写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求周长公式?
二、预习完66-67页课本内容后请你说一说我们这一课将要学习哪些知识。
三、观看微课,同步完成课本上的例题.
(你明白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吗?计算公式是什么?
如果还没有明白,请再看一遍微课并且同时完成课本上的例题)四、自我检验
1、每格边长1厘米,请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然后计算出面积。
2、分别写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以及字母公式。
五、学习反馈。
你在学习中有什么疑问,还有什么问题?请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