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PPT课文分析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一、教材分析《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是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属于历史学科中的活动课。

本课旨在通过集体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们在互动中感受历史、理解历史。

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分组活动,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和领袖,同时分析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进一步了解历史,理解历史,激发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和领袖2)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2)增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3)提高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活动前准备1)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每组不少于四人。

2)设计有关历史时期、文化、思想、领袖和重大历史事件的素材,发放给各组。

2.活动进行1)选择代表发言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对分配的素材进行发言。

2)小组交流各个小组内部自由交流,准备好下一项活动。

3)小组互动各个小组之间开始互动。

4)小组汇报各组发言人对学习、交流、互动的情况进行总结,向全班汇报。

3.活动后反思1)回答问题教师提出历史知识问题,学生进行回答,检验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2)学习感受学生展示自己思考、表达、合作和互动的感受。

并结合历史知识,自由发言。

3)活动评价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教学步骤:1.引言通过简短的讲解,呼吁学生们要对历史保持好奇心,要学会感受历史。

2.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每组不少于四人。

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并进行自由交流和互动。

最后,向全班总结本次活动。

3.回答问题通过提出历史知识问题的形式,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4.学习感受学生们展示自己思考、表达、合作和互动的感受。

部编五(上)第一课《白鹭》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五(上)第一课《白鹭》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五(上)第一课《白鹭》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等7个生字,会写“鹤、宜”等10个字。

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

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7个生字,会写“素、宜”10个字。

掌握“精巧、配合”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方法。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

(出示课件2)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

(出示课件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1914年赴日本留学。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

《白鹭》也作《鹭鸶》。

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运用谜语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诗歌积累。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指导思想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研究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常规教学㈠教学目标1.通过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的教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增多,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如何正确的安排课余生活,合理规划课余生活,遇到问题,能真诚坦率的沟通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促进和谐,远离烟酒,拒绝毒品,提高防范意识。

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主人》的教学,帮助孩子们建立集体观念,研究做好班委,负责组织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为班级和同学服务,共同商定班级事务。

从而培养孩子们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责任意识。

3.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的教学,引导孩子们了解我们的幅员辽阔的国土,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虽然生活环境、文化习俗等都有差别,但是我们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成为相亲相爱一家人。

4.通过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的教学,让孩子们爱祖国民族瑰宝美丽文字,了解祖国的古代科技,认识源远流长传统美德,为伟大祖国感到骄傲自豪。

㈡教学资源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糊口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酷爱糊口的儿童为目标的糊口型综合课程。

具有以下根本特征(1)糊口性;(2)开放性;(3)活动性。

材力求体现头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头脑,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凸起以下特征: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研究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研究主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课堂实录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课堂实录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课堂实录今天,我们迎来了一堂特别的历史课——活动课。

在这堂课上,我们将不仅仅是听老师讲述历史,而是亲身感受历史,了解历史。

一、前期准备课前老师组织了一些同学,为今天的活动课做好了准备工作。

他们把教室布置得像一个探险场,地上铺满了柏油路,墙上贴满了招贴画和广告牌。

它们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体验20世纪初期的城市生活。

二、活动体验接下来,是老师为我们设计的一系列活动体验。

1. 穿越时光隧道老师为我们设计了一条“时光隧道”,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亲身感受古代和现代的差距。

我们先穿过远古时期的原始社会,看到了早期人类发明的农具、石器等工具;走过中世纪的村庄,了解到当时的生活和文化。

随后,我们又穿过了20世纪初期的城市,欣赏到了火车、汽车、跑车等。

2. 城市旅行穿越隧道之后,我们来到了一个现代城市。

老师为我们准备了一份城市旅行计划,我们要根据线路图依次找到各个地标,了解它们的历史和文化。

我们的第一站是一座建于20世纪初期的火车站,老师让我们了解了当时的火车文化和发展。

然后是曾经的市中心广场,现在建成了一个大型商业中心。

老师介绍了历史上的广场,展示了曾经的建筑和活动,还让我们进行游戏和模拟商业交易。

我们还参观了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了解了学校的建立历史和教育方式。

3. 模拟民主选举最后,老师还为我们准备了一个民主选举模拟。

我们分为两个政党,发表各自的政见,争取选民的支持。

此时,我们也了解了现代政治。

三、课堂总结整节课的活动体验,更让我们了解历史。

我们从穿越时光隧道、城市旅行和民主选举来深刻理解历史,更加感受到历史的重要性。

在结束课堂的时候,老师表达了对今天课程所带给我们的意义,让我们明白“通过设计体验感受历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教育方式”。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2024版新教材)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2024版新教材)

小组成员共同对有关材料进行研究、讨论,并确定选定主题的研究成果展示形式,如文字报告、展板或课件展示等。各小组将成果在班上进行汇报。
活动评价
全班同学在观摩和讨论的基础上,对各组的研究所得进行评议,选出“最佳故事奖”“最佳编辑奖”“最佳演示奖”“最佳合作奖”等。
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活动导入
每当提起历史,我们就会想到那是离我们很久远的事情。其实,我们就生活在历史中,历史离我们很近,我们是可以感受到历史演进的脉搏的。我们只要认真地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和了解,会发现“历史”就在身边。
活动内容
以“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为题,通过多种方式考察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变化,并通过搜集反映历史的各种资料,如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图像资料等,对身边的“历史”进行叙述和分析。
选择事件作为考察对象,可以选本地区在历史上或现实中所发生的事件。了解其来龙去脉,撰写对事件的介绍和评论。选择物品作为考察对象,可以选生活当中的用品,如服装、家具、农具、钟表、电话等。通过搜集材料,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现它们的历史演变。
活动过程
根据同学的兴趣,组成若干小组,确定选题。小组成员进行适当的分工,分别对选定的题目及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了解。运用各种可行的方式和方法,如调查、观察、访谈、查阅图书、查找图片、网络搜索等,进行相都是发展变化的,都有着自身的历史,初步理解学习历史有助于对事物发展的认识。通过对有关材料的搜集、阅读、整理,以及运用调查、访问等手段,初步了解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感受和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
活动建议
从周边可以接触到的人物、事件、物品中选择可以了解和调查的对象。选择人物作为考察对象,可以是本地区的历史名人、现在的社会知名人士,也可以是自己家庭中的人物。了解选定人物的经历,撰写人物小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一)活动课开展的背景初中历史学习的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在六册历史课本中,系统介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大国的发展历程,对乡土历史涉及较少。

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对乡土历史,身边发生的历史往事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

然而,广州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就创造了早期的岭南文明。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也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启蒙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国民革命的策源地和现代改革开放的先行地。

党的十八大后,广州鉴于“改革开放是发展的最大‘红利’”,更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作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作为广州人,只有更好的了解、认识家乡才能更好的爱家乡、建设家乡,促进家乡的发展与进步。

经过思考与学生讨论,我最终选定《学历史、玩游戏、游广州》作为历史活动课的主题。

(二)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的第一环节——历史寻踪,让学生“亲近”家乡的历史,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为创建家乡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态度;理解“历史即生活”,“历史就在身边”,学会“用心发现身边的历史足迹”;初步培养收集、整理历史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组织、管理、交流、合作的能力。

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搭建一个长期性的平台。

2.通过活动的第二环节——中国历史和乡土历史知识的竞赛,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个大概的回顾和复习,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三)活动过程:1.活动准备(1)老师课前与学生讨论并明确活动目的和意义,选出活动课主持人,制定活动计划。

由学生代表组成历史兴趣小组,敲定研究的主题,并通过实地参观、查找资料等方式收集并整理与主题相关的出名的历史遗迹材料。

安排好1到2位代表在课堂上发言展示成果。

老师课前指导小组长完成本组活动的编排。

(2)老师印发相应的竞赛内容,让全班同学都共同参与并且自由分好竞赛时候的活动小组。

2.课堂展示:(略)见课堂实录和后面的竞赛内容附文(四)活动总结:我觉得本堂课的目标基本达到了,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让学生呈现了自己的研究学习成果,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

《活动课_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活动课_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活动课_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导学案一、导入1.1 活动简介本次活动课将以“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感受历史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1.2 活动目标1.2.1 让学生了解历史的重要性,激发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1.2.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1.2.3 提高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1.3 活动准备1.3.1 教师准备:PPT、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

1.3.2 学生准备:进修历史知识,积极参与活动。

二、活动展开2.1 活动一:历史知识竞争分为个人赛和团队赛两个环节,通过问答形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水平,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

2.2 活动二:历史文化展示学生自行准备历史文化展板或展示物品,展示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让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

2.3 活动三:历史名人故事分享学生自愿分享一个历史名人的故事,让其他同砚了解历史名人的伟大事迹,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佩之情。

三、活动总结3.1 活动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次活动,总结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的地方,为今后的历史进修提供参考。

3.2 活动展望鼓励学生继续深入进修历史知识,探索历史文化,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延伸阅读4.1 推荐书目:《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名人传记》等。

4.2 网络资源:历史博物馆网站、历史文化论坛等。

通过本次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置信学生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感受历史的魅力,培养历史文化素养,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愿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二篇》ppt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二篇》ppt课件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写作特色 ❷抒情绘景,语言凝练。
11 短文二篇
这篇小品文只用了68个字,就把大自然的山川、 河流、青林、翠竹、晓雾、猿鸣、夕日、沉鳞等景 物描写得淋漓尽致。本文语言极富特色,言简意赅, 无一句之虚,无一字之冗。
板书设计
11 短文二篇
总领全文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谢 中 描绘景色
山高水净 石绚林青

知识备查
11 短文二篇 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 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他们在 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以示志趣,并以此作为对友 人的安慰。本文就是陶弘景隐居句曲山时回复谢中 书的一封信。
知识备查
11 短文二篇 文学常识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 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 记事陈情。我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始于 书信。汉魏六朝文人的尺牍重在实用。 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 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 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 作品。
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季。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
消散。
坠落。 指水中潜游的鱼。
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一册教案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一册教案

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发展变化。

2.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3.提高学生合作、沟通、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通过感官体验方式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2.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彼此分享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历史文化。

2.如何促进学生友好合作、互相交流分享。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活动介绍引导学生共同探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通过活动来感受历史文化。

在课前,老师准备好相关的道具和材料,让学生一同参与。

2.活动一:品尝古代美食让学生品尝由老师准备的古代美食,了解古代饮食文化的发展变化。

同时,老师也可以讲解一下古代食材和餐饮方式的演变史。

学生可以在品尝时,互相交流体验感受。

3.活动二:传统手工艺在这一环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折纸、刻印等。

学生们在制作手工艺品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古代工艺的独特魅力,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耐心。

4.活动三:民间艺术让学生欣赏和学习民间艺术,如民间舞蹈、唢呐、皮影等,了解古代民间文化的多样性。

此外,学生还可以尝试自己表演或演奏,锻炼自己的表演和音乐能力。

5.活动四:文化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文化体验,分享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学生也可以选择其他形式的交流方式,如写博客、制作视频等。

讲解概述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变迁进程,增强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认识。

同时,学生也可以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美术_第四课 我们在一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第四课 我们在一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初三阶段的学生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

独立意识日益增强,参加社会活动的需要逐步增加。

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逐渐显著,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

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使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表现欲加强,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在这一学段中,开展对学习兴趣的持久保持尤为重要。

生动直观的形象在这一时期仍旧非常重要。

在知识学习方面应注意选择适合学生生活经验的传达方式,深入浅出,适当运用一般抽象逻辑思维方法理解知识术语,以适合这一学段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基于这些特点,在活动方式与教学组织方面,教学中主动互动交流,分析探究,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

尊重学生的理解方式,鼓励大胆表述独立的见解。

效果分析本节课,我们共同欣赏了我与家人、朋友的组合人物画,学会了通过人物的姿态、神情及画面的构图来分析作品。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符合快乐高效的要求。

在作品赏析时,学生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训练提高,全体学生各有所获,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以家庭朋友为主题的人物画练习,涉及人物动态、构图等相关知识,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把人物画识的学习赋予生活主题意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融入情感造型表现活动,在学习绘画表现技法的同时理解艺术表现与生活不可分割的联系。

教材以家庭、朋友这一生活主题导入课程,将教学引入亲情、友情的情境中。

教学分“我与家人”“我与朋友”两个部分,分别以表现人物动态和处理人物组合关系等知识技能为学习内容,对应两个教学活动的开展。

通过作品赏析,技法指导等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人物画创作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我与家人”从分析绘画作品中反映出的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入手,导入人物造型姿态、表情和构图等相关知识,以及适合学生表现人物动态的方法指导。

这一部分要求学生运用简易方法画出与主题关联的人物动态。

初中历史七上教案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初中历史七上教案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教案
课题
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课时及授课时间
1课时
授课人
2017年月日
过这一学期的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中国古代历史和人文精粹。了解我国古代文字、朝代更替、南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农业、书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历史随机图片,视频。总结历史的更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创造出来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在我们学习过历史中,文化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引入古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进入学习课文。
2、新课学习
自主回顾
(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书法欣赏、古乐欣赏等,陶冶情趣,从审美上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
历史史实和历史故事的区别
教学难点
了解古代历史和艺术成就。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分立与民族交融;
教师出示图片,边看边讲,以及让学生回答这是哪一时期,有哪些文化。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中国早在古代,就有世界上最新进的技术,而且至今保持在领先地位?
2、我国医术高明的医生,常被人说是:“神医扁鹊,起死回生。”后人为什么这样崇拜?
3、从节气的产生,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判断?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优质课教学设计_0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优质课教学设计_0

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用思路构建课堂、用思维激活课堂、用思想引领课堂”是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据此,设计本课时我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紧扣学情特点,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创设“览宜昌之全貌”、“探屈原祠之魅”、“寻宜昌抗战之影”、“悟历史之价值”、“叹宜昌之巨变”五个教学情境,用“览”架构历史时空、用“探”还原历史真相、用“寻”觅求历史踪影、用“悟”体味历史真谛、用“叹”升华历史情感,从而串起本课教学的主线。

结合学生已经参加过的“参观屈原祠”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结合亲历体验,说感悟、谈收获,从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地“寻”,营造一个教与学的人文环境,有效推动学生探究、分析和思考,这是本课教学设计的原点。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屈原及其诗歌,感悟其爱国精神;知道屈原祠的修建和搬迁;举例说出宜昌民间的端午习俗;知道“宜昌大撤退”;知道挫败日军的石牌保卫战。

理解一定地域的历史、人物与传统是历史上该地区地方人文素养的积淀。

2、过程与方法:(1)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结合宜昌本地的教育资源,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通过“览”、“探”、“寻”、“议”、“叹”五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将知、情、意融为一体,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使课本成为促进学生成长链条上的重要一环。

(2)向学生的生活经验开放,相关知识引导和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在与父母、亲友的交流中,在搜寻相关书籍资料中,在探寻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拓展课程的范围。

(3)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乡土历史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历史课堂上的乡土资源开发和利用,让学生感受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感悟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其传承、宜昌大撤退、石牌保卫战。

突破方案:通过“探屈原祠之魅”这一中心教学环节的设计,把真实的社会生活情景引入课堂,让学生用眼睛去发现历史,用心灵去感悟历史,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突出本课重点知识。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活动课 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课件】(共29张PPT)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活动课 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课件】(共29张PPT)

想一想:荆州古城墙在古时候的作 用是什么?
荆州古城墙是古时候的一项大型军事防御工 事,拥有高大坚固的墙体和瓮城,城墙之上还 有众多配套的军事设施。是一座集作战防御 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军事城墙。 古城墙逶迤 挺拔、完整而又坚固,被誉为“南方不可多得 的完璧”
第一组:荆州古城墙
想一想:你知道哪些 与荆州有关的故事?
荆州的大人小孩,几乎每人都能讲上几段关羽镇守荆州 的故事。关公的忠义精神,已深深根植于荆楚大地。
随着台湾海峡两岸的交流日渐频繁,随着中国和海外的 交往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台港澳和外国朋友来荆州朝拜关 公,进香还愿。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经常聚在荆州关帝庙, 用不同的语言赞颂关公的忠义精神,给关公文化赋予了新的 时代内涵。
万历十年(1582)六月病逝。谥文忠。明代 唯一生前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
合作探究:通过了解荆州历史名人的故事,你认为中
学生应该学习这些历史名人身上哪些优秀品质?
1.走近屈原的诗,从他的诗句中,我们可以读懂他那无限的 爱国情怀,体会他所抒发的不屈的理想《橘颂》中的“后皇 有嘉树,受命生南国”这句话体现出屈原那永远为国家奉献, 像橘树一样坚定不移的精神;《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 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明白了屈原那为了追求理想坚 持不懈的斗志。
宝塔原建在长江大堤之上,随着时代 的变迁,河床变窄,大堤不断加高,目前 已有两层在大堤之下,但登塔远眺,仍 可东观繁华中心市区,南观滔滔江水, 西望横跨长江的荆州大桥,北瞰古城风 光。
合作探究:荆州历史悠久,各种文物古迹众多,它们
都是荆州历史文明的见证者,我们应如何保护它们?
与自身:
1、加强保护理念,不在文物古迹上乱涂乱画; 2、不随便攀爬文物古迹; 3、自觉遵守文物保护单位的规章制度(例如,有些文物古迹是不可以触摸 的,有些观看时不可以携带食物或者饮用水等,自觉遵守); 4、不盲目寻宝盗宝。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课件(共44张PPT).ppt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课件(共44张PPT).ppt
出母亲挣钱的不易。 • 从“皲裂”可以看出母亲的工作很辛苦。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 体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加以生动细致 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 面的描写之中。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 生生、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总结:阅读时,品味印象深刻的场 景、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 者的思想感情。
样的感情。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 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 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 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 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 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
这句话的意思是:能辛勤地为国效力, 能节俭持家。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安乐的时候要
考虑到危难,消除奢侈,提倡节俭。
这句话出自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规 劝唐太宗对于物质享受要适度,在用人上要“虚心 纳下”,在行施法制上要不计个人恩怨。
作者的感情有时会融入他描写的场景中, 父亲对“我”的关爱就藏在逛庙会的场景里, 字里行间流露出父子之间的温情。
场景描写
场景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 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 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 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 写对象的集中表现。
联系全文说说这样的场景描写表达了作者怎
• 母亲工作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 • 对母亲的愧疚。
这段话描写了母亲工作的环境,从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的辛苦和挣钱的不容 易,联系上下文还能感受到作者的羞愧和 自责,以及内心的酸楚等复杂的感受。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课件ppt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课件ppt
第21课 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教材编写:教育部组织编写 学段学科:初中历史 年级学期:七年级上
第21课 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面 积:1402.5平方公里 总人口:109.9万
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424个村委会
学习小组
第一组:史前遗迹组(赣马镇、城头镇) 第二组:古城遗址组(班庄镇、海头镇、塔山镇) 第三组:名人足迹组(夹山乡、金山镇)
-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课件ppt(PPT优秀课件)
-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课件ppt(PPT优秀课件)
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
——《左传·定公十年》
东海之怀仁,故祝其也,或以地为氏。 ——《路史》
归义有盐仓。(魏之归义县,就是西汉之赣榆)
—— 《魏书·地形志》
赣榆故城,名盐仓城,在县东北30里,汉旧县也,属琅
琊郡。
——《元和郡县图志》
莒,赢姓,少昊之后,周武王封兹舆期于莒,初都计斤, 后徙莒,今城阳莒县是也。
——《姓氏族谱》
-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课件ppt(PPT优秀课件)
-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课件ppt(PPT优秀课件)
赣榆古城遗址
塔山镇大莒(јŭ)城遗址
春秋莒国都城
柘汪镇纪鄣(zhāng)城遗址
-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课件ppt(PPT优秀课件)
-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课件ppt(PPT优秀课件)
第三组:名人足迹组
海头镇小口村:秦始皇与秦山神路
秦山离岸有40里,传说秦始皇为了到达秦山,曾鞭石成路。 今天。每当大潮退后,仍能看到一条鹅卵石堆成的道路,一直伸 上大陆,长约10公里。此路任凭风吹浪打,千余年来不曾消失。 当地的人称之为“秦桥”或“秦山神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身边的文化遗产 教学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身边的文化遗产 教学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
学习目标
1.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了解,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 会中国文化的丰富与精深,知道古遗迹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重点) 2.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及图片,创设情境,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知 识。(难点) 3.感受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素养)
3.为了庆祝京剧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 录”12周年,学生会准备在校园宣传栏内介绍“京剧”。请你 根据下面材料概括京剧艺术的三大特性。
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只表演这一项,就包括唱、念、做、 打四种门类。如果把音乐、美术(包括化妆、脸谱、舞台设计、 布景绘制等)、灯光、服装(刺绣工艺)、道具(工艺品制作)等都 包括在内,京剧实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综合艺术。京剧不仅使 生活万象舞蹈化、音乐化、节奏化,而且形成了相对固定、相 对规范的表演程式。

拓展探究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让我们传承历史 文化,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后记
导学案课堂同步导学
八年级·语文·统编版·上册
第六单元 情操志趣
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
预习导学 合作探究 分层作业
1.了解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明确文化遗产保护的措 施和意义。
2.搜集、推荐、评选当地的文化遗产,并对当地的文化遗产 进行遗产保护申请。
(3)【乡音探究】演出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对淮剧的唱词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妍找来此次演出曲目的唱本片段,现在 请你和她一起探究:淮剧的唱词有哪些特点?
客堂间,先打扫, 厨房内把热水烧, 煤炉扇得火直冒, 我再淘米下锅把粥熬, 萝卜干子切切好, 抽空上街排队买油条。
——《买油条》
街上行人少, 店堂多萧条。 石灰店里白靠白, 剪刀店里刀铲刀, 铁匠店里硬打硬, 馒头店里糕摞糕。

七年级历史上册听课记录: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七年级历史上册听课记录: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听课记录:七年级统编版历史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手段(如实物、图片、视频等)感知和体验历史,增强历史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2.学生能够初步掌握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模拟场景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其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惜文化遗产的情感态度。

二、导入教师行为:•教师手持一件古代文物复制品(如青铜器、瓷器碎片等),展示给学生看,并简述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或文化意义。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件物品来自哪个历史时期吗?它背后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将通过一系列活动,共同来感受历史的魅力。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手中的文物复制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部分学生可能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或生活经验,猜测出文物的历史时期或提出相关问题。

•通过实物展示和提问导入,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其探究历史的兴趣。

同时,也为后续的活动做了铺垫,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分组探究教师行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历史主题(如古代服饰、饮食文化、传统节日等)。

•提供相关史料、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分析和整理信息。

学生活动:•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查阅资料,讨论并确定展示内容和形式(如PPT、海报、小品等)。

•动手制作展示材料,准备在全班面前进行展示。

过程点评:•分组探究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其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通过动手制作展示材料,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历史主题,增强了历史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二)展示交流教师行为:•组织各小组依次上台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鼓励其他小组认真观看并提问。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赛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赛课教案_1

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设计【听课教师的评议摘录】[评课时间]:2016年12月16日上午[评课地点]:厦门三中2号楼106[评议教师]:陈温柔、徐太阳、厦门三中历史组、湖里区各学校备课组长[评课摘录]:总体上肯定这节活动课很有意思,很漂亮的活动课。

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身、动心。

活动内容选点依据课标要求,教学过程衔接恰当、顺畅,主题线索贯彻始终,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非常恰当,激发学生兴趣,使初中生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把握到位。

教学过程中完美展现出"六导、四主、双合",注意培养学科素养。

凸显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具有闽南地方特色,体现文明多样化。

不足之处:学生的发言,有错误或不够准确的,要及时纠正,主题升华可再提升。

本节课鲜活、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体会中感受乡土历史,突出课改"六导、四主、双合"主题,以生为本,渗透人文关怀,在活动过程中巧妙隐性发挥教师主体作用与显性学生主导作用,渗透课改理念,让学生亲切感受闽南文化。

并在活动中使历史学科家国情怀润物无声体现出来。

是一节成功的值得借鉴的主题活动课。

【自我诊断与反思提升】本课为活动课,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形式上也可以更为多样。

我把本课内容设定为厦门的历史,选取了鼓浪屿、中山路骑楼、厦门特色小吃、闽南语四块内容,基本的历史知识点由教师讲解,其余由学生来分享和活动。

整堂课以旅游攻略的形式进行,以玩和吃这些与学生最贴近的东西入手来了解厦门。

课堂动静皆有,学生相对积极活跃,闽南语学习积极主动。

总体的趣味性有。

但是历史的知识性不够,历史味不够浓厚,线索不够明确,只有最表层的线索,没有真正知识性的线索铺设。

如果能以厦门在近代2次开放,文化也呈现中外结合,如果能以此为主线,介绍厦门在近代发展崛起的过程,更有历史味道。

学生活动方面设计不够仔细,应该进一步设置好游戏规则和评比标准。

既是活动课,还是应该以学生活动为主,知识以单纯讲授的方式进行,还是显得过于沉闷。

《活动课_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活动课_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活动课_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2. 进修如何通过活动来感受历史。

3. 提高学生的历史进修兴趣和参与度。

导学内容:
1. 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进修历史?
2. 如何通过活动来感受历史?
3. 探讨历史事件对我们的影响和启迪。

导学活动:
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活动一:历史时间线游戏。

学生根据提示,将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加深对历史事件的了解。

3. 活动二:历史角色扮演。

学生分组扮演历史人物,通过对话和表演来感受历史人物的生活和思想。

4. 活动三:历史博物馆参观。

指挥学生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了解内地历史文化,增加历史知识。

5. 活动四:历史故事分享。

学生分享自己或家人的历史故事,感受历史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讨论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他们对历史保持好奇心和热爱。

导学延伸:
1. 鼓励学生阅读历史书籍,拓展历史知识。

2. 组织学生参与历史相关的比赛或活动,提升历史进修兴趣。

3.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关注历史事件,思考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导学评判:
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2. 收集学生对历史的看法和理解,检验活动效果。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 的心理 过程, 是人最 基本的 智慧之 一,联 结着我 们的过 去与现 在。一 切经验 都要经 过编码 、储存 和提取 才能形 成完整 的记忆 过程。

2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 程中充 当了刺 激物的 角色。 在读的 过程中 ,我们 需要将 更多的 注意力 集中在 所要记 忆的信 息上, 也更能 帮助我 们记住 它。
第二组:古城遗址组 海头镇:盐仓城遗址
第二组:古城遗址组 塔山镇:计斤城遗址
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 ——《左传·定公十年》 东海之怀仁,故祝其也,或以地为氏。 ——《路史》
归义有盐仓。(魏之归义县,就是西汉之赣榆)
—— 《魏书·地形志》
赣榆故城,名盐仓城,在县东北30里,汉旧县也,属琅
琊郡。
第三组:名人足迹组 金山镇徐福村:东渡第一使者——徐福
1990年12月5日,赣榆县人民政府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徐福 节”,以纪念徐福东渡2200周年。在金山镇徐福村修建了“徐福 祠”,许多学者常常到此考察和研究徐福的历史。
第三组:名人足迹组 海头镇小口村:秦始皇与秦山神路
秦山离岸有40里,传说秦始皇为了到达秦山,曾鞭石成路。 今天。每当大潮退后,仍能看到一条鹅卵石堆成的道路,一直伸 上大陆,长约10公里。此路任凭风吹浪打,千余年来不曾消失。 当地的人称之为“秦桥”或“




第三组:名人足迹组 金山镇徐福村:东渡第一使者——徐福
徐福,又称徐市(fú),秦代著 名方士。他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 文、航海等知识,是我国最早东渡日 本的使者。
公元前210年,徐福遵从秦始皇 的命令,携带童男、童女、技师、百 工及武士几千人,装载五谷和淡水, 向东入海,寻找蓬莱仙山,为秦始皇 求长生不老之药。徐福这支阵容庞大 的东渡大军,从我们村东面的港头村 (当时是出海港口)出发,到达“平 原广泽”后,再也没有回来。
——《元和郡县图志》
莒,赢姓,少昊之后,周武王封兹舆期于莒,初都计斤, 后徙莒,今城阳莒县是也。
——《姓氏族谱》
赣榆古城遗址
塔山镇大莒(јŭ)城遗址
春秋莒国都城
柘汪镇纪鄣(zhāng)城遗址
东周至南北朝 城池
第三组:名人足迹组 班庄镇夹山汪宇村:孔子齐鲁夹谷会盟
春秋时期,在今山东境内,当时有两个毗邻的 大国——齐国和鲁国。两国经常大动干戈,结果 往往是鲁国被打败,齐国得胜,齐夺取了鲁的一 些土地,但也损失惨重。公元前500年夏天,齐景 公和鲁定公在赣榆县夹谷山会晤,具体商谈议和 事宜,历史上称为“夹谷会盟”。
第三组:名人足迹组 班庄镇夹山汪宇村:孔子齐鲁夹谷会盟
夏,公会齐侯于夹谷。——《春秋•定公十年》
夏,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 ——《左传•定公十年》
定公十年春,乃齐平。夏,齐大夫黎弥言于景
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
好会,会于夹谷。
——《史记•孔子世家》
第三组:名人足迹组 班庄镇夹山汪宇村:孔子齐鲁夹谷会盟
第一组:史前遗迹组 赣马镇:后大堂文化遗址
第一组:史前遗迹组 城头镇:青墩庙文化遗址
赣 榆 远 古 文 化 遗迹 海头镇庙台子、大台子文化遗址
第二组:古城遗址组 班庄镇:祝其城遗址
祝其城遗址在今班庄镇古城村,为汉代古 城遗存。据说,周武王封黄帝后裔于“祝”, 后始建。今古城西南、东南仍有大段城墙遗址, 城西北的烽火台遗迹,近前观看,似意平台, 远处观望,则气势巍然。这个遗址为研究汉代 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6.会赏析其语言,如从遣词、用句、 修辞等 方面揣 摩、推 敲、理 解作者 炼字达 意的技 巧;

7.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的比较中, 从用韵 、节奏 、音调 三个方 面去品 味其语 言的音 乐美、 节奏美 、韵律 美。

8.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提炼。从文章 的标题 “如何 看待数 字时代 的文学 评论” 来看, 文章的 中心论 点是对 这一论 题的回 答。解 答时, 我们要 在整体 阅读的 基础上 ,从文 中找出 最能回 答该问 题的句 子,作 为本文 的中心 论点。
塔山镇王庄、青口镇王庄 赣马镇董官河、石桥镇董温庄
海头镇胡村、莫村 黑林镇李良庄、朱良庄
炎帝姜氏
史书上说来源于炎帝的居住地——姜水,因 地而得姓“姜”。
“姜”姓又源于氏族崇拜“羊”,它从一开 始就是氏族的姓,而非地名,因此,“姜水” 之得名,正是由于“姜”姓居住在这个地方, 并非炎帝之“姜”姓源于姜水。

9.使用了举例论证,以人们对待周六 观点这 个电视 栏目的 态度为 例,具 体有力 的论证 了关于 评论的 影响力:评论是 否有效 取决于 其具体 内容, 评论也 绝不是 简单的 对与错 的问题 。为下 文引出 中心论 点作铺 垫。

10.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 的散文 家、哲 学家之 一。从 他的散 文中我 们可以 感受到 文艺复 兴时期 的思想 者如何 在旧的 社会结 构和思 想体系 日趋瓦 解之际 ,致力 于探讨 并树立 新的信 念、规 范和道 德。

3朗读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但并不 是唯一 的方法 。记忆 规律, 还有许 多未解 之谜, 有待我 们继续 探索和 发现。

4.草书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楷书由 隶书逐 渐演变 而来, 更趋简 化,字 形由扁 改方, 平正而 不呆, 齐整而 不拘。

5.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 ,介于 楷书、 草书之 间的一 种字体 ,是为 了弥补 楷书的 书写速 度太慢 和草书 的难于 辨认而 产生的 。
第21课 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教材编写:教育部组织编写 学段学科:初中历史 年级学期:七年级上
第21课 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面 积:1402.5平方公里 总人口:109.9万
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424个村委会
学习小组
第一组:史前遗迹组(赣马镇、城头镇) 第二组:古城遗址组(班庄镇、海头镇、塔山镇) 第三组:名人足迹组(夹山乡、金山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