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 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2 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品味语言,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重点难点】1.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2.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前一课学习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课文,宜引导学生自己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和结构,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新课导入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情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幸福的。

谈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

北方的冬天,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望而却步,然而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么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

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济南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

二、教学新课(任务一:查预习、明背景)(一)了解济南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

别名泉城、齐城。

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文化名城。

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与标志,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与千佛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

(二)作者简介1.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1917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1930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讲学。

1949年应邀回国。

1966年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2、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片段描写。

3.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
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片段描写。

【教学过程】
二、情境导入
老舍先生住惯了多风的北京,并刚由多雾的伦敦回来,因而对济南的冬天的温晴感受格外深切,你到了某一个新的地方,是否有一些特点的感受?本节课让我们来分析这文字的魅力。

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作者怎样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明确】
①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2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2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二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情感。

3.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提高文学素养、语言素养。

4.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朱自清的《春》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蓬勃。

那么冬天呢难道只有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吗北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的“慈善可亲"。

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二基础知识掌握1.走近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2.朗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

重点生字词镶(xiāng ) 肌肤(fū) 着落(zhuó) 贮蓄(zhù)地毯(tǎn ) 发髻(jì) 水藻(zǎo) 看护妇(kān)安shì(适) 宽chang (敞) cí(慈) 善chéng (澄) 清水藻(zǎo) 看护妇(kān) xiǎng ( 响) 晴摇lán ( 篮)空líng ( 灵)3.词语解释(北平)北京的旧称。

〔响晴〕晴朗无云〔髻(jì)〕原指在头顶或脑后盘成的各种形状的头发,这里比喻树尖上的积雪如发髻一般。

(水墨画)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梳理文章的结构,提问,回答1. 课文一共有几个段落哪些段落是写山哪些段落是写水答:一共有六个自然段,其中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山;第六自然段写水。

2.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写济南的冬天答:总——分——总。

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结尾,照应开头。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核心素养】1.文化自信:通过作者生动描写感受春天之美。

2.语言运用: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语和精彩语段,丰富知识储备,了解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能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有效沟通,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思维能力:学习阅读分析散文的方法,能根据散文的特点,从季节特点入手,把握课文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春季有哪些特点。

4.审美创造:品味文中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知语言魅力,涵养高雅情趣。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引导学生揣摩重点词句,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3.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及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

4.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之处,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学重点】梳理文章内容,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梳理文章内容,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1.朗读欣赏: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济南冬天的美景和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分析修辞: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春天的美好,增强学习兴趣。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5.知识拓展:介绍一些与冬天相关的文化知识、诗歌作品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联系生活: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冬天,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总结归纳: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课文的主题、写作特点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说到冬天,你的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情景是怎样的?你能用一个词概括吗?预设:热闹(打雪仗)寒冷(雪花)过渡:但在文学大家老舍的眼中,冬天却有着别样的风情。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醉美在“温晴"——《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在了解济南特殊地形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2. 品读语言,理解作者对冬天济南的深厚情谊;3.学习多种写景方法,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2. 品读语言,理解作者对冬天济南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学习多种写景方法,准确生动地描绘自然景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朗读、示范指导、讲授、小组交流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看图听音,导入新课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

(PPT 呈现7张济南泉水的图片,同时播放泉水的声音。

)学生看图听泉水声。

济南以泉城著称,它因泉水而与众不同。

那济南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济南的冬天》去一探究竟吧!(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PPT呈现:1.迅速浏览课文,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准确地概括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

生齐声回答。

明确:“温晴”。

(板书:温晴)PPT呈现:2.作者是怎样点出这一总体特点的指名回答,学生补充,师引导学生关注第一自然段。

明确:课文开篇通过三组对比引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温晴":①与北平相比,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②与伦敦相比,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③与热带相比,济南的冬天日光没有“那么毒”,有“温晴"的天气。

(板书:对比、北平、风、伦敦、雾、热带、日。

注意第一段中措辞,并引导学生理解“没有风声”“响晴"响亮”“温晴"等词的含义。

)作者写济南的冬天为什么要与北平、伦敦、热带相比,而不与其他地方相比呢学生自由回答。

明确:作者之所以能如此清楚地呈现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与他个人的经历密不可分的。

(PPT 呈现“作者经历”) 指名朗读。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讨PPT呈现:为什么济南的冬天能如此“温晴" 学生跳读课文。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镶"髻”“贮蓄"澄清”等。

2.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运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体会文中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冬天是寒冷的,那么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的呢明确:学生可能会回答冬天很冷、会下雪、树木光秃秃等。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先生。

那么,济南的冬天会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吧。

二、作者介绍1.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2.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3.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此文是老舍1931 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词:济南(jǐnán) 、镶(xiāng) 、发髻(jì) 、着落(zhuóluò)、水藻(zǎo)、贮蓄(zhùxù)、澄清(chéng qīng)、空灵(kōng líng)。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四季美景"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情感。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经典散文,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景色,如温晴的天气、山、水等,文章语言清新自然、优美生动,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于语文学习的要求和方法还在适应阶段。

他们对散文这种文体有一定的接触,但在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体会作者情感以及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不过,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这有助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深入理解课文。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镶”“贮蓄"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学习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感。

2.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描写济南冬天景色的段落,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如抓住景物特征、按照一定顺序描写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2.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 在课文中,老舍先生开篇就点明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体现“温晴"的语句进行分析。

例如,“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济南的冬天(老舍)【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学习景物写作技法。

2. 过程与方法:品味文章精妙传神的语言,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熟练运用这两种修辞手法进行答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济南的冬之美,体会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1. 掌握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两种修辞手法进行答题;2. 学习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细致描写、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学情分析】七年级上的学生刚刚学过朱自清的《春》,对写景散文的学习有一定基础,能趁热打铁地将前面所学迁移到新课文。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初步学习过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有一定基础,但不能准确完整地运用手法赏析句子。

贵州省的学生都在南方生活,极少感受过北方的冬天,学习课文可以带给他们一种想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提到冬天,有人觉得这是一个寒冷的季节,有人说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有人说是一个热闹的季节,贵州的冬天是南方的冬天,那么北方的冬天跟南方的冬天有什么区别呢?你心目中北方的冬天是什么样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作家老舍的这篇课文《济南的冬天》,看看在他眼中,北方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风景。

二、检查预习,扫清障碍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

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本文写于1931 年春。

2.学习生词请一位同学朗读“读读写写"的生字词,随机点人指出朗读是否有错误,重点强调“镶xiāng”、“着落zhuóluò"、“贮蓄zhùxù”的读音,随后全班齐读一遍。

第2课《济南的冬天》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2课《济南的冬天》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2课《济南的冬天》一等奖创新教案济南的冬天/老舍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具体活动的描写技巧。

2.过程与方法:在阅读中分析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和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反复阅读课文,品味景中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细致观察的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一草一木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掌握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三、教学分析《济南的冬天》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描写了济南冬天气候温和、风景如画,通过对济南冬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文章的题目直接交代了作者所描写的地点及季节,文章抓住“温晴”这个特点来进行描写,描绘出济南冬天的特有的魅力,作者在进行景物描写时语言优美生动,深深地表达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文章中的语言进行赏析,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会通过谈话法进行导读“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的呢老师听到有的同学说时白雪皑皑、寒风呼啸的。

对啊,北方的冬天总是给人一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印象。

但是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是不一样的,没有呼啸的寒风,没有皑皑的白雪,那里有着无限的温暖,同学们想知道这是哪里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济南的冬天》”。

(二)新课讲解(一)整体感知课文。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大声诵读课文,同时注意朗读的语速、感情等。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济南的冬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镶"髻”“贮蓄"等。

(2)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生能够掌握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分析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学生能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提高语感。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能够分析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培养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

(3)学生能够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2)学生能够感受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理解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生能够学习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以及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3. 学生能够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体会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独特感受。

2. 学生能够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3.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 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怎样的呢寒冷、下雪、结冰等。

2.那有没有一个地方的冬天是与众不同的呢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它是一座北方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这里四季分明,景色各异。

冬天,它没有北方其他城市的严寒,却有着独特的温暖和宁静。

它的山水相依,景色如画,就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大家猜猜这是哪个城市呢济南。

3. 投影出示济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色。

4. 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美丽、温暖、宁静等。

部编人教语文七上《2济南的冬天》[孙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部编人教语文七上《2济南的冬天》[孙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第二课济南的冬天大门中学孙甜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并情景交融的写法,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2.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平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疑,激发兴趣学过了朱自清的笔下,江南春天的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那我们就来见识一下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他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看上帝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

二、朗读课文,培养语感1.作家作品。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自舍予,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等,散文清新优美。

2.关于济南。

位于山东境内,南面为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有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

他们都是“小山”,最高千佛山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其他地方的冬天气候截然不同,城内多泉水,号称“泉城”。

3.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教师语感的把握。

4.学生自由读。

(1)扫除文字障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响(xiǎng)晴着(zhuó)落宽敞(chǎng)贮(zhù)蓄澄(chéng)清髻(jì)水藻(zǎo)狭(xiá)窄空灵(2)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朗读本文方法。

如语速较慢、语调柔和、语气亲切、读出喜爱之情等等。

教师点拨:朗读课文时,脑海中要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

三、整体把握,理清全文脉络教师提示阅读方法:粗读,把握基本内容;细读,理解主题,揣摩生动的描写,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述的。

第2课《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疏通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抓住景色描写得特点。

教学重点读准字音,疏通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抓住景色描写得特点。

一、导入新课老师问:说到冬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雪,老师提问:描写雪景诗句有哪些?引导学生说出:1、忽如一些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陈毅《青松》等等教学新课认准字音和词语解释安适ān shì:安闲舒适。

单单dān dān :指仅仅;唯独;从一般中突出个别的人或事物。

肌肤jīfū着落zhuóluò:事情有归宿、有结果依托;靠头;指靠。

贮蓄zhùxù:储存,积聚。

慈善císhàn :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宽敞kuān chǎng :指宽大、开阔、宽阔。

3、梳理文章结构引导学生回答:总分总结构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像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三、仔细研读(一)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有何好处?老师引导: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

(二)课文写了哪些状态下的山?各有什么特点?写水又有什么特点?1、阳光照耀下的山——舒适温暖。

2、白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

3、城外远山——素淡雅致,安适宁静。

4、济南的冬水——暖绿、清亮。

(三)作者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来表现这些特点的?老师引导:对比:1、北平冬天几乎天天刮大风和济南冬天不刮大风对比2、伦敦冬天多雾、看不见日光和济南冬天(天空)晴朗高爽对比3、热带的毒日、十分响亮的天气和济南冬天的温晴对比(四)再读第3节,思考:作者何以能把这幅雪后初晴图描绘得如此细致而传神?老师引导:(1)作者描绘得如此细致,首先源于作者观察的细致:选准了观察点,写出了层次。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寓情于景的写法。

2. 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拟这一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 体悟作者对济南山水的热爱之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寓情于景的写法;品味语言,体会比拟的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体悟作者对济南山水的热爱之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冬天是寒冷的,那么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怎样的景象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看看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

二、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三、写作背景1930年前后老舍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其称为“第二故乡"。

该文是老舍1931 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四、字词学习1.请同学们朗读以下词语:单单(dān) 安适(shì) 秀气(qi)地毯(tǎn) 着落(zhuó) 一髻儿(jì) 宽敞(chǎng) 贮蓄(zhù) 济南(jǐ) 伦敦(dūn) 奇迹(jì) 看护(kān) 水藻(zǎo) 澄清(chéng) 镶(xiāng) 慈善(cí) 空灵(líng) 肌肤(jī)2. 解释下列词语:响晴:晴朗无云。

安适:安静而舒适。

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慈善: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

秀气:清秀。

2《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七上《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文学大师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

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的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

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他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地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真挚自然,富有感染力。

教学设想《济南的冬天》老舍先生以其清新而富有韵律的语言,精妙而充满诗意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济南冬日的湖光山色,向读者展现出了一幅清新自然的济南冬日温晴图,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表现出了自己对济南的浓浓温情。

文章令人心驰神往、浮想联翩的最重要因素,是老舍先生在字里行间倾注了自己对济南城的无限痴迷与怜爱,运用大量鲜活的比拟,赋予济南的山水以生命和感情,让济南城里的一切都变得温情脉脉,富有人性化的色彩。

第一课时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读了课文,研读了写景段落,概括景物特征,学习作者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初步感受作者融入在景物中的情感,形成了对课文内容的初步认知。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充分表现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从而展现了济南温情的一面,这些都是通过文章质朴淡雅的文字表现出来的。

对于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品味句子背后作者的情感更为重要。

其实写作的关键是情感,而不是技巧。

要通过本文让学生明白,写景作文要重视情感的发现、酝酿和表达。

如何让七年级学生品味《济南的冬天》语言中的情感,除了反复的朗读之外,最好的方法我认为是通过比较去体会。

通过去掉句子中的修辞。

换掉句子中某个字词。

句子表达的感情就很明确了。

因此,本节课笔者将以“文字的温度"为主线,带领学生通过反复品读,去感受文章精美的语言和准确的用词,在巩固比喻修辞的基础上学习比拟修辞,最后带领学生用朗读来传达文字的温度。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变化中读出语言中的感情。

2《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

2《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

2《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2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时的语速和重音处理,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2.指名展示课文后面“积累拓展"的第三题成果,其他学生评价,教师小结。

二、学习新知(一)学习第一部分1.学生齐读第一部分,教师出示思考题。

(多媒体显示)⑴济南的冬天给作者总的印象是怎样的?请用课文中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概括。

(温晴)⑵为了突出这个特点,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法?(对比)为什么要这样写?(强调)⑶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总领全篇,开启下文)2.指名逐个回答,教师评价并予以肯定。

(二)学习第二部分1.济南的山。

⑴学生自由朗读第②~④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教师巡视,巡视中进行指导阅读重音、语速的处理。

⑵分组齐读(每组读一段),看看集体朗读的效果,包括重音、语速的处理。

⑶学生听朗读录音,比较自己的读法找差距,教师出示思考题。

(多媒体显示)①作者是怎样来写济南的山的?济南的山与济南的冬天有关系吗?②作者为什么说“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③作者还说“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其“妙”在何处?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济南的山的?⑷分组讨论(4人一组),推荐发言组长,形成共同意见后由组长答题。

⑸指定两组回答①②题;全班抢答③④题,教师点评。

明确:①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

有关系,正是这些山围成一个圈把济南围着挡住外来的风,才使济南温晴。

②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突出了小山的温静;“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 不仅描绘了人们的笑容,更突出了人们舒适温馨的感受。

③从雪光、雪色来看: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蓝天与白雪相映生辉;白雪与草色汇成美景。

再从雪态来看:以动衬静,写出动人的形态;用薄雪比喻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迷人情态。

④由远及近,从上到下(山顶到山坡。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体会老舍先生散文的独特韵味,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

2.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描写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和归纳的能力,理解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

3.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体会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独特韵味,把握济南冬天的主要景物特点。

2.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济南冬天的深情,体会作者如何将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之中。

2.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角度与方法,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一提到冬天,我们可能会想到寒冷、冰雪、凛冽的寒风等。

但是,在我国北方的一个城市,它的冬天却有着独特的韵味。

大家知道是哪个城市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济南冬天的图片)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

(二)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正红旗人。

他是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三)诵读赏析散文1. 自由诵读文章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味。

2. 朗读指导后再读文章片段(1)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读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例如,在描写济南冬天的阳光时,语调应较为舒缓、温暖;在描写小山时,语调可适当上扬,表现出小山的可爱。

3.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济南冬天的主要景物,并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形象。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一、作者与背景老舍(1899-1966):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朴实幽默,善于运用北京方言,富有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深受读者喜爱。

写作背景: 1924年,老舍先生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中文,在那里生活了五年。

期间,他阅读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并开始尝试用白话文创作。

1929年,老舍先生回国后,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就是他在济南任教期间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和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二、济南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地理位置: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势南高北低。

济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气候特点: 济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秋两季温和宜人。

济南冬季受海洋气候的影响,气温相对较高,降水量较少,形成了“温晴”的气候特点。

这种气候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既不像北方那样寒冷干燥,也不像南方那样阴冷潮湿,而是温暖舒适,空气清新,非常适合居住和旅游。

三、济南的山水之美山: 济南多山,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

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

隋开皇年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

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

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海拔也只有285米。

除了千佛山,济南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山峰,如趵突泉、五龙潭、红叶谷等,都是济南著名的旅游景点。

泉: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泉水清澈,四季不断。

济南的泉水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丰富,有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等七十二名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2《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赏析写山部分的语言特色2、学会对所写景物进行细致刻画3、学会在合作中探究问题,体会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1、赏析写山部分的语言特色2、学会对所写景物进行细致刻画,以阅读指导写作难点:1、学会对所写景物进行细致刻画,以阅读指导写作【教法】1、目标学习法: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本课以读促写的学习目标,合乎阅读指导写作,写作深化阅读,读写一体的规律,端本正源,事半功倍。

2、朗读法: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在赏析前朗读,可集中学生注意力,带着问题朗读,感知上下文,思考感受更深刻。

3、圈点勾画法:在赏析文段中学会圈点勾画,明确要点,学会赏析。

4、合作探究法:学会合作,集思广益,激发热情,增进友谊。

5、总结迁移法:从《春》《济南的冬天》总结出普遍思路写法,迁移至写作。

【学法】1、学情分析:学生初上初中,稚气未脱,小学时鲜有接触写景散文如此细致的赏析。

在《春》中初步接触此类文章的思路及刻画手法,但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尚不确定能独立完成此类文章的赏析,需要学习《济南的冬天》,将此类文章的思路及刻画手法加以巩固拓展,并迁移至写作。

2、学法指导:本课以带着目标学习为主导,要求学生以读促写。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圈点勾画,学会赏析,学会在合作中探究问题,集思广益,并能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得出普遍规律,现学现用,活学活用。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知道,课本中的文章几乎都是经典的佳作。

在学习这些文章的时候,我们要弄清楚这些文章究竟好在哪里,同时要树立一个观念:以阅读指导写作,以写作深化阅读。

这节课主要是以阅读指导写作。

二、复习文章思路之前,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春》,作者的情感是:对春的喜爱赞美之情,因为春天的特点:生机勃勃,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几幅具有代表性的图景来重点描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指出何种修辞 ➢ 修辞的具体运用 ➢ 有何表达效果 ➢ 表达了何种情感
阳光朗照下的小山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 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 “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比喻,把济南比作婴儿,把四周的山比 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情 的原因是有像小摇篮一样的特殊的地形,再 现了这一“理想境界”的温暖与舒适的特点。
画的吧。
淡雅
济南冬天的山
侧重点
阳光朗照下 的小山
地形
薄雪覆盖下 的小山
城外远山
山景 意境
特点 可爱 秀气 淡雅
济南冬天的山
侧重点 特点
阳光朗照下 的小山
薄雪覆盖下 的小山
地形 山景
理 可爱 想
境 秀气 界
城外远山 意境 淡雅
阳光朗照下的小山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 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 “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拟人。把小山和济南比作人,写出 了济南的冬天暖和的特点,表达了作 者对济南小山的喜爱之情。
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齐读第四段: • 作者给我们细致描绘了哪些山景?有何
写景顺序?你能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想象吗?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温故知新
1、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来呈现这一特点的?
如何引出对济南山水的描绘?
•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 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 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阳光朗照下的小山
•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 点儿口儿。”作者笔下的小山有何特点?
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实景) (想象)
山上
从 山尖 高 到 山坡 低
山腰
矮松顶雪
(青黑、白)
山尖披雪
(蓝、白)
雪露草色
(暗黄、白)
看护妇
一道银边
带水纹的花衣 山的肌肤
妙 秀气
夕辉映雪 害了羞
(微黄、白、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城外远山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
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
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
小 温晴 篮
特别可爱

阳光朗照下的小山
(1)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
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 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 暖和。”
(2)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
冬天也特别温暖。
阳光朗照下的小山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 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 “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