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分析讲评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报告1. 引言本文旨在对七年级语文试卷进行全面分析,以评估学生在语文学科方面的表现和掌握程度。

通过对试卷题型、难度、知识点分布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相应的参考和指导意见。

2. 试卷总体概况本次七年级语文试卷共计50道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试卷整体难度适中,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3. 试题分析3.1 选择题选择题占试卷题目的40%,通过对题目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难度适中:绝大多数选择题涵盖了课本中的基础知识点,考察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其中有少部分题目涉及了对文言文的理解,但整体难度并不高。

•知识点覆盖全面:选择题在试卷中涉及了字词解释、诗词赏析、文章阅读理解等多个知识点,考查了学生在多个语文技能上的能力。

3.2 填空题填空题占试卷题目的30%,通过对题目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难度适中:填空题主要涉及语句补全、词语填空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词汇掌握能力有一定要求,但整体难度适中。

•视角多样:填空题中有一部分是要求学生从文中提炼信息进行填空,这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3 简答题简答题占试卷题目的30%,通过对题目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难度适中:简答题主要考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个人观点的表述,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有一定要求。

但题目本身并不复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即可回答。

•互动性强:简答题中有一部分问题要求学生从自身经历或观察中进行思考和回答,这鼓励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创新能力。

4. 学生表现分析通过对试卷分数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学生整体表现较好:试卷平均分为80分,中位数为82分,显示学生在语文学科中有一定的掌握程度。

•分数分布较为集中:试卷得分呈现集中趋势,大部分学生的分数在70-90分之间。

初中语文_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理清思路,概括内容一、指导思想中考复习以语文课标和临沂市中考考试说明为指导。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识字写字能力和阅读能力。

阅读的具体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中考考试说明要求阅读文学类文本时,能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二、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名人单元,单元教学目标是“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理清思路,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正因为如此,中考一直将分析思路作为阅读题的一个重要考点。

三、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学习语文态度已比较端正,也具备了较强的学习语文的能力。

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学生有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有一定的语感,初步掌握了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九年级学生养成了默读习惯,有一定阅读速度。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但还需要加强练习,熟练掌握理清思路的方法。

特别在备考之际,更应该训练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养成书写认真的好习惯。

四、学法指导在进行阅读训练时,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从而将阅读训练有效性落实到实处。

五、教学目标1、明确“思路”概念,和中考要求。

2、认识中考题型,探究解题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同目标2教学准备:复习字词,做单元基础知识整合。

六、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师:后黑板的倒计时时刻提醒着我们,2017年中考即将到来,属于我们的日子不多了!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让我们蓄势待发,继续前行。

今天让我们复习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设计意图:由此导课,让学生明白中考迫在眉睫,振作士气。

(二)检查考练师:找出过关考练,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做1、2、3题。

其他同学快速做在考练上。

师订正并对黑板上的书写加以评价。

师:两位同学的书写认真,答题规范,做到了中考的基本要求。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质量分析卷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质量分析卷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质量分析卷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朗润(rùn) 稀疏(shū) 水涨船高(zhàng)B.抖擞(sǒu) 黄晕(yùn) 捉迷藏(cáng)C.应和(hé) 蓑衣(suō) 戴着笠(lì)D.撑伞(zhǎng) 酝酿(niàng) 欣欣然(xī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饥肠辘辘花团锦簇恍然大悟截然不同B.人声顶沸煞有介事顷盆大雨若无其事C.众目睽睽悔恨莫及浑为一谈人迹罕致D.废寝忘食感概万分全神惯注疲倦不堪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B.不一会儿,妈妈就把脏乱不堪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齐,简直是妙手回春....。

C.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祸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赔偿,尽量减轻损失。

D.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舍的纪念馆是位于丰富胡同19号的普通的一座四合院。

B.雪后的济南即使很寒冷,也绝对让人感到温馨。

C.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多年下滑已不再是不争的事实。

D.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能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选项是()A.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

B.可可马上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C.一天,又在他睡午觉的时候,我忽然听见他在阳台上像大兵似的大声咒骂起来……D.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

6、下面一段文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___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____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分析讲评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分析讲评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分析讲评(朱晓琳)2009.4.9一、试卷分析(一)试卷总评:考试试卷紧扣新教材,基本上涵盖了教材要求,在坚持《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加强了对能力的考查,符合七年级学生期末检查的要求,是一份结构较为合理、难度适中的试卷。

(二)试题变化:试题最大的变化是依照2008年语文中考试题结构,在试题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相应减少了主观题的题量。

将文言文中的主观题与客观题一开为二,增加了文言文考查的范围,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考课内文言文容易押题的现象。

这两大改变都有利于跟中考接轨,有利于朝实用的语文教学方向前进。

(三)试题特点:1、试题结构合理,知识点考查全面。

试题围绕初中语文课程的具体要求,从积累及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三个方面,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的形式对七年级第二学期所学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了考查,积累及运用考查内容涉及生字注音、词语运用、语言表述、文学常识、句意的理解等,知识点覆盖率约达80%。

同时,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所学课文古诗文背诵默写,考查内容与平时的课堂教学内容并轨,难易适中,切合教材内容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2.加强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

加强语文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新教材和语文教学改革的突出特点,学为所用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语文教学和新课改的目标,因此,试卷着重加强了这方面的考查。

现代文、文言文阅读重在检测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也是近年来水平测试的重点。

试题选材注重与课文的相关联,形式相似,但内容灵活。

阅读理解有三个阅读材料,分别是议论文《人生偶得——乐观·豁达》、记叙文《关于信任的一堂课》和来自课文的文言文《口技》,考题从12小题到22小题,能力考查分识记、理解、分析、运用四个层级,形成梯次,同时也提醒学生,注重课本学习和迁移。

3.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课程标准在写作部分中就这样表述:“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初一下语文试卷分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初一下语文试卷分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一下语文试卷分析篇1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

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但有10分的超纲题,让学生一筹莫展。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共37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口语交际能力,涉及汉字字形、词语的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析、语境填空成语的运用、歧义句的修改、古诗默写、写话几个方面。

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共48分。

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

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两段课外文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

第三部分是作文,计30分。

文题《如果我能________》,补全题目,文体不限。

题目本身极富挑战性,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

对于那些大而无当、平白无味的话题作文来说,更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写作题由以往的“小我”到今年的“大我”。

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合作,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物群体,关注身边人的生活状况。

较以往不同的是写的是人物群像,这有一定的难度,给考生有些“突然”的感觉,因为在初三备考中,由于受前几年中考作文影响,备考写作训练往往以感悟生活类记事为主,写人较少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为不少于600字。

二、考试情况分析第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积累运用,得分率在68左右。

学生对于识记没有多大问题,这部分失分率最高是第 8小题,这是一道语言运用题(判断下列句子有无歧义,并修改非歧义句),得分率约为4%,因为这是一道超纲题,平时又没有作过相应练习,因此学生得分率较低。

此外第3题得分率也仅为30%,(让学生分析出字义属于其基本义的一项)第二部分的阅读分析题,学生的得分率总体约为63.4%。

初一下册语文试卷分析

初一下册语文试卷分析

初一下册语文试卷分析试卷分析,其实就是对试卷的难度以及学生的考试成绩等各方面进行分析。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初一下册语文试卷分析,一起来看看吧!初一下册语文试卷分析1 一、试卷评析此次语文试卷,总体上看,知识覆盖面宽,难度适中偏易,题量与平时相仿。

具体说,此次语文试卷呈现如下几个特点:1. 重能力考察却并不偏废基础考察。

整份试卷,除了诗文填空、现代文词语音汉互写、文学常识以及涉及到的课内文言文题目之外,其它均为能力的考察。

词语的运用能力,古诗的赏析能力,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说明文和散文阅读的理解能力,是很重的。

当然这与平日做的综合试卷的出题模式也差不多少。

2. 文言文课内课外相结合比较阅读,是一大亮点。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课外选段的难字的注释,及时且巧妙地换为了课内迁移能力的考察。

3. 说明文阅读的考察,除了“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某词去掉可以吗?为什么”两个题目外还对说明内容进行了考察。

我们认为,这是合适的。

针对中考只考两题,出题者加上这道题,也是适时的。

并不是全部非得以中考出题为指挥棒。

二、错题归因学生对此次语文试卷,普遍反映:较为容易。

但是不可否认,学生在考出的结果仍然不能令人大为满意,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

1. 音汉互写的选择题,3分,丢分的尽管不多,但是因为这只是记忆能力的考察,而且也不难,可还是出现错误,可见学生对此掌握得不牢固。

2. 病句修改,也是选择题,错误率尤为高。

语病类型中,“缺少主语(主要是由‘通过使’引起的语病)、“两面失衡”、“滥加否定词”、“前后矛盾”、“重复啰嗦”等,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了。

但是“缺少宾语”、“语序颠倒”、“歧义”以及“指代不明”“逻辑不清”等语病,掌握得很不好。

尤其是“缺少宾语”这类病句,平时考得比较多,但是学生做起来就是比较不理想。

3. 成语辨析的选择题。

这类题目仍是重点,也是难点。

4. 古诗赏析,主要是对探讨作者思想情感的题目,学生很是为难。

5. 古文阅读,这次是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比较阅读,若是全部是课外,难度仍是很大的。

(完整版)初中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

(完整版)初中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

初中语文试卷评讲课设计原则:分析到位、点播到位、总结到位、迁移到位、激励到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经历自主订正试卷的过程,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好本次试题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掌握好本次试题涉及到的解题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卷面失分原因,回顾类似题型,归纳总结,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查缺补漏,帮助学生克服不自信的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通过评讲试卷,使学生能找出试卷上自己的错误,并知道错误的原因,做到查漏补缺。

难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能分析考试失分原因并探讨如何避免此类失分情况。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讲练结合教前准备:统计学生成绩、错题人数、考查层次及分数、分析典型错误。

教学过程:一、考试情况分析:1.考试成绩分析:成绩统计:2.班级“十强”表彰3.进步显著表彰4.分析存在的问题①粗心大意,审题不清。

②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③知识迁移能力较差,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正确把握题中的关键词语。

出示学习任务目标任务:评讲积累与运用和文言文阅读部分①订正答案,纠正错误,巩固提高。

②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总结解题一般规律。

③知识迁移,延伸训练。

7.小组合作订正二、师生讲评试卷1.学生一起回顾常见病句类型。

2.根据提示完成多层定语排序问题训练。

3.学生判断短语类型。

三、讲评作文:(一)审题立意1.拓宽全面拓展话题2.挖深深刻挖掘内涵3.立准寻找最佳立意(二)布局谋篇提高作文分值的“六个一”1.一个含蓄、深刻的题目2.一个精彩的开头3.一个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4.一个优美的片段描写5.一个完美的结尾6.一个清爽的文面四、小结:五、作业:1.试卷改错。

2.自己复习五分钟,主要看错题。

3.错题重做。

讲评的讲学稿是提前编好的,事实证明,对学生的学情估计还比较准确,因为错题重做的题目都是很典型的,个别题目也有一些偏差,我也临时做了调整。

语文第三单元试卷分析

语文第三单元试卷分析

第三单元试卷分析发现的问题:(1)词语积累不够。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

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2)综合能力薄弱。

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

本次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拼音、词义、逻辑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

由于我在教学中注重教材的系统讲解,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归类、整理及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较强,试题缺乏独立分析能力,失分较多。

由于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对学生的综合训练见效慢,收效不明显,以至于学生审题能力较差。

有的不读题乱写一气,有的没能真正领会句子含义,更缺乏理解的深度。

(3)书写不规范。

从整体卷面看,四年级学生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

书写不够端正,字体潦草不规范。

改正措施: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

考卷中看出,识字和积累得分率较高,学生掌握较好,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必须继续重视这方面教学。

2、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

学生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效能。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

发挥“授之以渔”的重要作用,多教怎么学,少教怎么做。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充分让其独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输知识。

要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点燃其创新思维的火花。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争辩,善于思考的创新能力。

这样学生就不至于对于开放性的试题感到十分茫然,或只求答案唯一。

初中语文_七下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七下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单元复习》导学案一、导入二、课文回顾三、字词整理易错字词(从读音和字形两方面入手):试题跟进:1、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粗拙 (zhūo) 掳去(luǒ) 骷髅(gǔ) 涎水(yán) B. 诘问(jié) 镶嵌 (xiāng) 震悚(shù) 尴尬(gān)C. 骇破 (hài)唿嗒 (hū)滞笨(zhì) 凹凼(dàng)D. 憎恶(zēng) 取缔(dì) 愧怍(zuò) 疮疤(chuāng)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是()A.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

B. 总之:都是些烦唢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C. 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皇急地看着我。

D.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辟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

《卖油翁》词语解释:但手熟尔:徐以杓酌油沥之:公亦以此自矜:徐以杓酌油沥之:但微颔之:无他,但手熟尔:方法引领:四、感知人物五、达标检测1、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B、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敬意主要由买《山海经》而生发的.C、在作者的眼里,阿长是确有伟大神力的,心地善良的人.D、“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作者这样说是因为这四本书虽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爱心,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2、“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十分害怕起来。

B.遇到一个霹雳是比喻的说法,表明了我的震惊。

C.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全部的人都感到震惊。

D.我似乎遇到霹雳,其实我并没有遇到,表明我很胆小。

3、“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对于“愧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这“愧怍”有两个特点:第一,这是幸运者对不幸者的;第二,这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是一下子产生的,而不是“渐渐明白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卷 附答案 (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卷 附答案 (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 (10 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疮.疤(chuāng) 蹬.腿(dēng)骇.人听闻(hái) 沥.尽心血(lì)B. 凹凼.(dàng) 惶.恐(huáng)以此自矜.(jīn) 至死不懈.(xiè)C. 荒僻.(bì) 忿.然(fèn)但微颔.之(hàn) 风吹雨淋.(lín)D. 取缔.(dì) 骷髅.(lóu)孤孀.弱子(shuāng) 气喘吁.吁(yū)2. 下列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头颅仰慕如释重负花团锦簇B. 彷徨紊乱目不窥园尽态极研C. 窘迫踌躇锋芒必露盘虬卧龙D. 烦躁憎恶鞠躬尽萃仙露琼浆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A. 之所以造成这次事故,是他超速的原因,但他却百般抵赖,拒不承担损失。

B. 一阵阵春风吹来,树枝摇曳,月光、树影一起晃动,发出沙沙的响声。

C. 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塑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

D. 我们欣赏古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真正走进作品,去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4. 填入下面语段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古人在吟诗作文时总是想方设法营造出一种浓烈的情感氛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有光可谓深谙此道,他在《项脊轩志》中正是将那种“可喜”“可悲”之情不留痕迹地融入到写景、叙事当中。

①使人如品佳茗,久久难忘②或哀婉凄切,或闲适欢愉③或托物以言志,或借景以遣怀,或即事以抒情④而在传递这种感情时,往往又不是直截了当的,总是极尽委婉曲折之能事A. ④③②①B. ④③①②C. ②④①③D. ②④③①5. 对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语文初中月考试卷分析七年级下册

语文初中月考试卷分析七年级下册

一、试题分析:本次语文考试试卷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基础部分、阅读部分和写作部分。

试卷共有22道小题,考查了字词知识、古诗文的默写、句子的赏析、诗词阅读、课内文言文的阅读、散文和记叙文的阅读、名著阅读、半命题写作等知识。

基本仿照中考试卷题型。

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

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本次试卷难度0.56,区分度0.33。

二、学情及成绩分析:在期中考试之前,课文已学到第三单元,涉及到了传记、散文、文言文、乐府诗歌、综合性学习等不同文学样式,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大人物榜样精神、家国情怀、小人物光环等人文精神。

知识点涉及到抒情、详略安排,小事件里见人性美,诗歌赏析技巧及语言描述,学生的知识面明显拓宽,对于具体运用,也给他们提出了极大挑战。

一班学生参考人数为70人,从参考人情况来看,最高分93分,最低分63.5分,合格率为98.5%,但优秀率却时0,过百的人数为零。

优秀率为零。

十班学生总体来说语文素养较低,参考人数是69人,最高分86.5分,最低分5.5分,分数偏低。

及格率百分之三十一,优秀率是零。

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不难看出同学还没有完全吸收消化三个单元的知识点,运用迁移起来,困难重重。

老师要在课堂和课下及时给他们做好辅导,更主要的是给他们更多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还有一小部分同学语文出现了给总分拉分的现象,这是不容忽视的。

也一定要及时的让他们赶上来。

总揽全班而看,还要让他们加大课外阅读量,尽快的开阔他们的视野,规范阅读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期中考试,内容偏多,所学内容没来及慢慢消化吸收,复习时间有些散漫,名著阅读的内容,因时间有些长,好多同学都已忘记书中细节,就直接去考试,考场发懵,导致这一道大题得零分者大有人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质量分析卷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质量分析卷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质量分析卷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注意有误的一项是()A.迸.溅bèng 绽.开zhàn 挑.逗tiǎo 伫.立zhùB.伶.仃líng 笼.罩lǒng 酒酿.liàng 条幅.fúC.沉淀.diàn 辉煌.huáng 琼.浆qióng 枯.槐kūD.凝.望níng 瀑.布pù盘虬.qiú花穗.suì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西蜀幕色麂子荆棘B.恩惠感慨恍惚垦切C.陡峭譬如鸿濡淤泥D.简陋案牍监督拖沓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它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B.他们二人配合默契..,终于赢得了这场双打比赛的冠军。

C.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D.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但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省要全面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B.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我们不能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D.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

5、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

(比喻)B.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引用)C.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对偶)D.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拟人)6、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七年级下期语文元试卷分析

七年级下期语文元试卷分析

第一单元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分析1、基本情况:本班共有61人参加考试,及格50人,及格率为63.3%,优秀4人,优秀率为5.1%,平均分为63.23.2、结构分析:此次测试的三个方面,一是积累部分,二是阅读部分,三是写作部分。

分值:100分;积累部分既有对基础知识字词的识记理解,还有对文学常识的了解,既注重基础,又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样的设计很合理。

3、学生失分点点评:①积累部分:第4题,第7题学生失分也比较严重,原因是学生没有注意语文知识的积累,没有记住课内需要背诵的内容。

②阅读部分:阅读部分学生失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我们的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不高,我们感觉学生阅读能力差还是课堂教学出了问题,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和品析这两个环节做得不够好,没有让学生多读多悟。

③写作部分:本次写作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学生词汇贫乏,作文内容空洞,学生还是感到无话可写,看来在以后的写作实践中,要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是让要学生积累词汇,其次是要让学生知道写作方法。

二、试卷总评此次测试题我认为设计合理,既注重了双基主体,又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既有课内阅读又有课外阅读,写作部分注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体验,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三、对以后教学的启示1、规范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是课堂,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规范自己的课堂教学,在今后的教学,我们将加强读、品、析环节,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2、利用好教材的配套资料。

此次检测我们语文教学质量不理想。

探究是很好的教辅材料,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今后我们将切实利用好探究,使探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都要把探究做好,使每本探究,使每个问题都让学生掌握。

3、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语言的品析能力,规范学生的语言。

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必要培养学生品析语言的能力,此环节可以说为我们当前的最薄弱环节。

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能力。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目标提高了,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却没有跟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逐渐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讲评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讲评课件
初中学段 语文学科 七年级
第三单元 试卷讲评
温馨提示
1.准备好试卷、笔记本,红黑双色笔,可 以随时按下暂停键做笔记。 2.听讲全程要做到不离线、不喝水、不吃 东西、坐姿端正、全神贯注认真听讲。 3.听讲过程中,如有疑惑可标注下来,课 下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题型分析
一、积累运用 (20分)
二、阅读理解 (40分)
C.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而青少年既有男 子又有女子,所以使用对象不当。
望文罄生竹义难书褒-罪贬行误多用
对象大脍不方炙当之人家口重--学喻复问诗用深文语 不合别语出境机杼前-指后写矛作盾
汗牛充栋-藏书多
D.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 用错浩谦如敬烟海不-文分献轻多重
③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 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 都对她说了。
赏析句子:手法及好处(修辞、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 +句义(内容)+情理(中心)+(结构上的作用)
这句话运用心理描写(1分) 形象传神地写出了“我”根本没有把得到书的希望寄托 在阿长身上,表达了对长妈妈的一种不屑的心理。(1分) 与下文“震悚”形成对比,突出长妈妈《山海经》的 到来不同寻常。(1分)
常见的病句类型:
【答案】选A 【解析】 B.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可删去“是否”,也可在 “是”后面加“能否”。
C.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随着”或“使得”。 D.语序不当,改为“我市很多学校”。
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 语序不当 重复多余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句式杂糅 前后矛盾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阿长与〈山海经〉》选段(11分)

语文七年级下测试卷分析

语文七年级下测试卷分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一、 基础积累(40分)1、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注音。

(8分)彷徨..( ) ( ) 鲜.为人知( ) 气冲斗.牛( ) 磐.石( ) 重荷.( ) 目不窥.园( ) 荒谬.( )2、根据拼音写汉字。

(8分)妇rú( )皆知 鞠躬尽cuì( ) 兽t ǐng ( ) 亡群 hè ( )然qiè( )而不舍 踌chú( ) 喧xi āo ( ) 义愤填y īng ( )3、默写(18分)(1) 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 ,云从窗里出。

(吴均《山中杂诗》)(2)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

(王维《_____________》)(3)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4)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5)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 。

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 。

(岑参《逢入京使》)(6)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

(韦应物《______________ 》)(7)《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作者是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的_______ 国作家__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8) 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_____________ _《夜雨寄北》)(9)杜牧的《泊秦淮》中批判统治阶级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质量分析卷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质量分析卷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质量分析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拼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酝酿.(niàng)抚.摸(fǔ)应和.(hé)抖擞.(shǒu)B.婉.转(wǎn)水藻.(zǎo)贮.器(zhù)粗犷.(guǎng)C.萌.发(méng)娇媚.(mèi)静谧.(mì)高邈.(miǎo)D.莅.临(lì)干涩.(sè)竦峙.(zhì)萧瑟.(sè)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贪婪尴尬截然不同恍然大悟B.譬如遗撼停滞不前人声鼎沸C.搓捻威慑小心翼翼人迹罕至D.羞惭须臾花团锦簇众目睽睽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春节长假最后一天,返程高峰随之到来,为应对浩浩荡荡....的车流,交警部门称,已制订了交通应急处置方案。

B.他在国际上获得演艺大奖的消息被传得满城风雨....。

C.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它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D.虽然这个特大涉黑集团案的案情扑朔迷...离.,但警察明察秋毫,终将犯罪嫌疑人送上法庭。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网上“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

B.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D.也许我们不能复制马云的成功,但是他的梦想、他的努力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复制的。

5、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B.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C.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分析(精选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分析(精选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分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分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考试时间4、11科目语文班级7、17、2考试人数
77 二、成绩分析 1-110 分 109-100 分 99-90 分 89-80 分 79-70 分 69-60 分 59 分以下人 15 人人 11 人 9 人 11 人 6 人等级统计:优良人数人及格人数人待及格人数17人三、试卷分析一、基本情况考试时间4、11科目语文
班级7、17、2考试人数77
二、成绩分析
6人
等级统计:优良人数人及格人数人待及格人数17人
三、试卷分析题号、题型(主观题、客观题)、主要考查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学生做答情况、得分情况本试题分为一、语言积累和运用,二、课内阅读,三、课外阅读三部分。

考查点覆盖面广,学生对问题的把握一般,解答情况不理想,成绩优良率不高。

四、试卷的总体评价命题方向(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难易程度、考查知识点、书写量等。

本试卷的命题注重了基本知识的掌握与基本能力的训练,难易适中,比较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书写量适中。

五、试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每个题最好给出几颗星
今天我们学习了寓言四则这篇课文,在学习中人有以下几点感悟。

1、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寓言都适合多角度解读,如〈赫尔墨斯和雕像。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质量分析卷及答案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质量分析卷及答案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质量分析卷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簇.新(cù)凛.冽(lǐn)牟.取(máo)天纶.之乐(lún)B.阔绰.(chuò)禁固.(gù)亵渎.(dú)顶礼膜.拜(mú)C.糍粑.(bā)籍.贯(jí)剽.悍(piāo)鲜.为人知(xiǎn)D.缄.默(jiān)菡萏.(dàn)嗔.视(chēng)呕心历.血(lì)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缥缈怂勇慷慨大方神采奕奕B.坍塌狭隘油然而升小心翼翼C.博学分歧水波粼粼大相径廷D.嘹亮高邈人迹罕至花团锦簇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它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B.他们二人配合默契..,终于赢得了这场双打比赛的冠军。

C.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D.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但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自2018年6月启动以来,全国各地工会、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职工广泛参与、积极响应。

B.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改变。

D.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5、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优美而动人的旋律,像涓涓细流,从她那灵巧的手中轻轻地流泻而出,飘荡在幽静的宅院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分析讲评(朱晓琳)2009.4.9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评:考试试卷紧扣新教材,基本上涵盖了教材要求,在坚持《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加强了对能力的考查,符合七年级学生期末检查的要求,是一份结构较为合理、难度适中的试卷。

(二)试题变化:试题最大的变化是依照20XX年语文中考试题结构,在试题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相应减少了主观题的题量。

将文言文中的主观题与客观题一开为二,增加了文言文考查的范围,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考课内文言文容易押题的现象。

这两大改变都有利于跟中考接轨,有利于朝实用的语文教学方向前进。

(三)试题特点:
1、试题结构合理,知识点考查全面。

试题围绕初中语文课程的具体要求,从积累及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三个方面,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的形式对七年级第二学期所学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了考查,积累及运用考查内容涉及生字注音、词语运用、语言表述、文学常识、句意的理解等,知识点覆盖率约达80%。

同时,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所学课文古诗文背诵默写,考查内容与平时的课堂教学内容并轨,难易适中,切合教材内容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2.加强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

加强语文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新教材和语文教学改革的突出特点,学为所用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语文教学和新课改的目标,因此,试卷着重加强了这方面的考查。

现代文、文言文阅读重在检测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也是近年来水平测试的重点。

试题选材注重与课文的相关联,形式相似,但内容灵活。

阅读理解有三个阅读材料,分别是议论文《人生偶得——乐观·豁达》、记叙文《关于信任的一堂课》和来自课文的文言文《口技》,考题从12小题到22小题,能力考查分识记、理解、分析、运用四个层级,形成梯次,同时也提醒学生,注重课本学习和迁移。

3.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课程标准在写作部分中就这样表述:“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这次写作题目是“当我面对
的时候”,给学生创设了广阔的选择余地和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和
个性特长的发挥,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点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心感受生活的能力。


二、答卷分析
(一)试卷抽样分析情况:
从上表抽样试卷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一)题难度在0.68,(二)题难度0. 69说明试题难度适中,(三题)难度为0.73,说明作文难度适中,整卷试题平均难度值0.6,及格率为78.6%,平均分为78分,说明这套试卷难度偏小,有利于七年级学生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典型错误:
1、选择题:第5题错的最多,其次是第7题。

2、积累及运用:基础知识是形成学生基本能力的基础,在新课标中,基础知识点多、面广,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部分。

从样卷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典型错误:默写题中“渡”“才人”“逢”这几个字写错的较多。

名著题未能抓住故事的核心,胡乱答题,错得也较多。

第11题回答时未能注意相应的称呼和礼貌用语。

3、阅读理解: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语文智力技能。

阅读能力的考查既能全面检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检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从阅读理解这道题的答卷情况来看,学生的典型错误:第18题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没有认真阅读文本,回答时含糊其辞。

第22题学生没有深入其中进行解剖作答,回答不全面。

4、写作能力考查部分:挖掘不深,语言乏味。

三、对今后语文教学的建议
1、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重在平时的实践积累,课内讲读课的教学不宜因为没有考试而草草了事。

应以课内精读课文的教学为主要载体,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

2、要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尤其是直接的语言积累,要加强古诗文的背诵与默写;同时加强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比如初中起始年级的书写,一定要进行规范准确的练习,教师不能只提要求,不作指导。

3、精读训练要有目的,要讲究方法,要注重讲评反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答题思路,要提升学生答题时的语言表达水平。

坚决反对高耗低效的大容量练习。

4、要加强课外阅读,现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普遍偏少,有的学生几乎没有课外阅读,仅靠语文课本是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的。

课外阅读也同样需要教师的认真指导,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要求上,也不能只看到开展课外阅读的困难而不去想办法。

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有一套管理办法,有要求,有交流,有检查,有考核,才会有效果。

特别是对推荐阅读的文学名著,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有书读,读原著,不能只读一点简介,只记几个人物和故事情节。

5、要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语文,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语文。

真正开放我们的语文教学,加强学生的语文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探求语文知识,主动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要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从活动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