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黛玉的真与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林黛玉的真与美
摘要:文章认为林贷玉是《红楼梦》中光照全书的人物形象,是真与美的化身。
关键词:真;美;化身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少女形象,其中以谁为最呢?清人涂赢认为:“林黛玉人品才情,为《红楼梦》最,物色有在矣。”这样崇高的评价,黛玉当之无愧。作者怀着满腔的热情、赞赏与爱怜塑造了这个光照全书的人物形象,在她身上寄托了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和独树一帜、见解过人的审美观,使这个形象刻画得如此优美,如此清幽高洁、不同流俗,又如此真切动人,令人无限向往、咏叹、赞美,堪称是真美的化身。
黛玉首先是真的化身。这一方面由于她是作者塑造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具有很高的典型性,另一方面则由于她是具有“童
心”的“真人”。
黛玉是十八世纪的理想人物,是当时的新生力量,她的叛逆精神是漫漫长夜里的一线曙光,是黎明前的一首晨曲。作者满怀激情地使她傲然于世,赋予了她令人赞叹的美的仪表、美的气质、美的才智、美的情爱及许多别人没有的难能可贵的思想品格;但作者也没有把她完美化。而是坚决反对“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的颇塑造典型的教条,打破了“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①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赋予了她特有的好哭、感情脆弱等弱点缺陷,同时又委婉细致地描写了她的性格随着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使这个人物形象丰满挺拔,立体感强,既有普遍的社会意义而又具有鲜明突出的个性特征,达到了艺术上的真实。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林黛玉,是“带着自己心理底整个复杂性的人,’(高尔基语),是一个活生生的少女,她的性格是多侧面的,她性格的复杂性足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相适应。正如黑格尔所言,每个人“本身就是一个世界’,②,黛玉就是一个奇妙无穷、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世界,她代表着封建时代中国女性的希望和痛苦。在她鲜明深刻的独特性格中,我们看到了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风貌。就像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一个人所能享受和痛苦的,都只能是社会给予他的东西。”不仅如此,林黛玉丰满动人的形象还体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些心理素质和精神面貌,以及人类的纯真天性和美好品质。所以这个
人物形象远远大于思想,是一个典型性很高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不是缺乏真实性的性格单一的公式化、概念化的人物。
黛玉是具有李蛰所说的“童心”的“真人”。她纯洁天真,像水晶那样晶莹透明。她胸无城府,尽管“专挑人的不好”,“见一个打趣一个”,但却不存一丝儿恶意。她不会用小恩小惠去笼络人心,甚至连起码的人情世故也不会顺应,不会充分利用外祖母的怜爱等有利条件为自己在贾府中打下坚固的基石。她的言谈举止及所作所为全都听凭她那一尘不染、可爱可敬的纯真天性的驱使,欲哭则哭,欲喜则喜,想说就说,想恼就恼,任情任性,从不去考虑什么后果,从不会给自己蒙上一层面纱。她的尖言刻语实际上是出于她所具有的“真”心,实质上就是一针见血,敢于说真话。宝钗说得很中肯:“世上的话,到了二嫂子嘴里也就尽了。……更有擎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确实,黛玉的口才是够犀利的了。她生长在一个黑暗的时代,所置身的环境在温情脉脉的外表下充满着冷漠、势利、残酷和弱肉强食的现象,而她的聪明敏锐与热烈天性常常使她用春秋“微言大义”的法子,毫无顾忌地对此进行揭露、嘲笑、挖苦和讽刺,这就造成了与周围环境的尖锐对立,为世俗的人们所不喜。不可否认,她口里说的,往往就是人们没有想到或已经想到了却又不肯说或不敢说的。黛玉的孤标傲世、清高自尊、洁身自好以及率直真纯使她不可能像凤姐那样,以伶俐的口齿去阿谈奉承,巩固自己的权势,施展自己的威风;也不屑像宝钗那样“稳重和平”,“随分从时”,“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以博取封建正统之人的交口称赞。她把自己的灵智慧舌用于尖锐地挑破生活的真相或善意地打趣别人,即使因此得罪别人也毫不在乎。“水至清则无鱼”,她太真心了,反而招致了自己的孤独和不幸。除了宝玉真挚地热爱着她,紫鹃无私地为她分忧解愁外,其余的人几乎全是喜欢宝姐姐的。在“木石姻缘”与“金玉姻缘”的较量斗争中,她除了自己热恋着宝玉的心和充满着智慧的真率的锋芒外,便是一无所有;除了采用“雅谑”去刺激浑厚世故的情敌、得罪举足轻重的中立者外,她就别无他法。最后只好怀着满腔的幽怨离开这可悲的人世。然而,正是在这里,透过她的悲剧结局,我们看到了黛玉那未经世俗社会和传统观念所污染的“童心”,正是这颗童心与她整个形象的真实性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使她成为真的化身。
黛玉不仅是真的化身,而且是美的化身。她不仅有着美的仪表和才智,更有着美的心灵、思想、气质、性格及情操。她全然是浸透着中国优秀古典文学和精神传统的优美形象,是被中华民族的历代杰出诗人所熏陶出来的有着浓郁诗人气质的少女,是一个相当诗化了的清气逼人的人物,有着一种说不出的神韵美,有着惊世骇俗的独特的风采。她短暂
的一生就是一首诗,一首哀怨缠绵而又坚强不屈的诗。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及醒醒的环境里,作为一个人格上的强者,她不屑于像弱者那样以取悦他人来求得自己的生存,甚至也不把别人的怜悯和施舍当作自己的幸福,更不愿同流合污:而身为弱女子,她又无力改变环境,只好采用“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来独善其身,愈是处在屈承的境遇中便愈是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她颇具才华的“雅谑”是她内在美的一个表现,正如脂砚斋所评,是“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说出来
的,“虽属尖利,其实堪爱堪怜”,处处显示出少女天真和直率的纯真美。黛玉对权贵者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对丑恶的人和事毫不留情,而对下人却又没有盛气凌人的小姐架子,与紫鹃情同手足:对宝玉则是一往情深,至死靡他。热烈地向往和追求新的美好的社会人生,历尽艰辛也毫无悔意,真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③。此外,她对诗友也很宽厚谦和,别人把她的诗压在宝钗之后也毫不在乎,仍是兴高采烈的,而且为诗友的好诗句“又叫好,又跺足”,夺魁后又自责所写“毕竟伤于纤巧些”。对宝钗也有着诚恳豁达的胸怀,经宝钗教导关怀后竟承认“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而且以后视她如同姐妹。更不用说她活泼伶俐的天性、动人温馨的情怀了。总之,这是一个接近完美的人物,显示了一种综合的美,既不缺乏女子所特有的温柔、缠绵,更有着一般女子所难具有的某些似乎只属于男子的可贵品质。作者把她比作“风露清愁”、“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孤标傲世”的菊花,更比作高风亮节的竹子,热情赞颂了她纯真美好、洁白无瑕的心灵,飘然不群、不为俗羁的高尚情操以及宁折不弯、坚强不屈的抗争精神,把她升华到一个多么美好的精神境界!在她的身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得如此美妙绝伦,使她娇弱身躯里与短暂生命中所迸发出来的火焰显得那样的光彩夺目,令人惊叹不己。
人们常常认为黛玉刁钻古怪、气量偏狭,把宝、黛间的口角归咎于她的“小性儿”、“行动爱恼人”,认为她醋意未免太浓。这实在是一种没有真正理解她的偏见。她的这些言语举动不过是少女恋爱时期所特有的娇慎,实际上是对宝玉爱极了的表现,是“情重愈斟情”,是“求全之毁”。她的平等观念使她决不容许宝玉不专情于她,而作为一个贵族小姐,她又不敢正面表自爱情,所以只得以或哭、或恼的方式去进行试探,同时发泄自己的不满。这正好表现了女子所特有的情态美,正是:“幻情浓处故多慎,岂独擎儿爱妒人”。更何况宝玉开始时确实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而“性爱本性乃是排他的”(恩格斯语)。其实,三十二回宝、黛诉肺腑互明心迹后,黛玉便几乎再也没有与宝玉闹过口角,更不用说她对宝玉与妙玉暖昧关系的谅解,也不必提她“满面含笑”地帮助宝玉修改祭晴斐的《芙蓉女儿诛》了。试想,女子中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