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黛玉的为人处世

合集下载

林黛玉人物形象赏析

林黛玉人物形象赏析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寄人篱下的林黛玉有着常人共有的自卑,她无法排解自己是外人的心理,处处谨小慎微,生怕惹出事端,但小女子强烈的自尊心又不能让她唯唯诺诺,她必竟也曾是名门闺秀.即使是寄人篱下也摆脱不了小姐脾气,她尖酸刻薄,心胸狭窄。

敏感多疑是她复杂的心理体现,令人欣慰的是林黛玉的尖酸刻薄也有可爱之处,一方面是小女子任性霸道的天性,更重要的是恰恰反映出林黛玉的坦率、纯真、和不畏强权的个性。

一、尖酸刻薄、心胸狭窄,是林黛玉较突出的个性。

翻开《红楼梦》一书,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心胸狭窄俯拾皆是。

宝玉无心间说宝钗体丰怯热,黛玉便得意得不得了,幸灾乐祸笑嘻嘻地问宝钗刚才看了什么戏,结果被宝钗一顿抢白,碰了一鼻子灰。

至于她和宝玉,更是常常无风无波,三天两头赌气,宝玉偶到宝钗处一玩,黛玉便冷言相讥,宝玉不过为自己辩解了一两句:"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到他那里一趟,就乱说话”。

黛玉便立即以攻为守,赌气回房,不理宝玉,害得宝玉只得”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软言来劝慰"。

难怪宝玉被惹急了只能口口声声地说:”哪一天我把心掏出来给你看看就明白了”.如果说以上这些是因为爱情是自私的,从而导致林黛玉在与宝玉相恋与宝钗相竞过程中的患得患失,猜忌排斥心态,尚属情有可原的话,那么,黛玉对贾府上上下下许多人刻薄尖酸实属不该,也许有人说,是孑然一身寄人篱下的身世导致了林黛玉的敏感多虑,处处设防。

林黛玉的尖刻,神经质,使小性儿大多出现在两种情况下:一是谈到金良缘等危及到她和宝玉的爱情时;二是在遇到谈论身世、贵贱、引起她悲叹自己的处境时,这时她才会敏感地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一次,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洒杯时,不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便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

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暗中摸索他的话!我平时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讽宝玉)只有聪敏的颦儿,才能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如此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调皮而又不漏痕迹。

从红楼梦中学习做人处事之道

从红楼梦中学习做人处事之道

从红楼梦中学习做人处事之道《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本关于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的书籍。

通过阅读《红楼梦》,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和方法。

本文将从几个人物角色以及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提取出一些重要的教训,并引导读者如何运用到日常生活和事业中。

一、宁可被动勿妄为——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性格多疑,喜欢追求浪漫和自由,但也因此常常陷入困境。

他的一生中,无数次因为妄为而导致了不必要的麻烦。

我们可以从贾宝玉身上学到一个重要的道理:在人生的选择和决策中,宁可被动勿妄为。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迷茫和困惑,无法确定应该采取哪种行动。

这时候,不妨冷静下来,放下急躁与冲动,耐心等待时机。

有时候不做事可能比盲目的行动更有益处,因为“沉住气、等待机会”往往会获得更好的结果。

二、积极面对困境——贾母贾母是贾府中的家长,她是一个乐观坚强的女性形象。

她年老时,贾府面临种种困难,但她从不气馁和抱怨,而是积极面对困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贾母的处事之道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遇到困境时,不要因为消极的情绪而被击垮,而是要积极思考并采取解决办法。

抱怨和消极情绪只会让问题更加复杂,而积极面对困境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三、宽容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贾政贾政是贾府的家长,他是一个品格高尚、富有修养的人物。

他有着高尚的情操和宽广的胸怀,能够容忍别人的错误和过失,并对待家人和下属关怀备至。

贾政的这种宽容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做人处事之道,值得我们学习。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和体谅别人,不要一味地指责和抱怨。

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可以以身作则,使自己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

四、珍惜友情和亲情——林黛玉、薛宝钗林黛玉和薛宝钗是贾府中的两位重要女性角色,她们身世背景不同,性格迥异,但她们之间的友情却是深厚和珍贵的。

林黛玉的诗词与性格

林黛玉的诗词与性格

林黛玉的诗词与性格林黛玉有“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之貌,有“心比比干多一窍”之才,有“病如西子胜三分”之病,她的美不仅表现在其梦幻迷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还表现在她横溢的才学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林黛玉出生于一个世袭侯爵,支庶不盛的书香门第之家,自幼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心地善良,为人纯朴,但幼年丧母,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变得异常敏感,自尊自卑和脆弱,但她又总是与封建阶级格格不入,表现出其性格的独特性。

她的诗词有很多,咏物类有《咏白海棠》、《柳絮词》、《菊花诗》、《大观园题咏》和《螃蟹咏》等;哀悼身世类有《葬花吟》、《秋窗风雨夕》、《桃花行》等;赞美人物类有《五美吟》5首;另外还有《灯谜诗》2 首,《题帕诗》3首,酒令1首,绝句1首,《琴曲》4章。

这些诗词有的是人物命运的暗语,有的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有的是人物高洁人格的赞歌,有的寄兴寓情,寄托着人物对美好未来的热情向往和执着追求。

它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深刻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斗争精神和叛逆精神林黛玉是贾老夫人的女儿贾敏和林如海的独生女,自小娇惯使她具有优越感,进而发展为极强的自尊心。

因父母相继早逝,她一无所有,无依无靠,孤身寄住在外祖母家。

在“都是一双富贵眼”的贾府,黛玉的处境只不过是仅有一层极不牢靠的亲戚关系的面纱而得到的“不正经主子”身份。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此认识越来越清,但强烈的自尊心又使她不甘心这种命运。

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生活中,把同样对封建主义表现出叛逆倾向的宝玉引为知己,并在共同叛逆的道路上建立起了纯真的爱情。

然而,黛玉又清醒地意识到,他们之间的爱情将注定是一场没有结果的悲剧。

为了改变命运,她竭力地捍卫着自己的尊严和爱情,使这个娇若纤柳、洁如芙蓉的少女内心深藏着坚强与叛逆。

她虽寄人篱下,但为人处世光明坦诚,不亢不卑,用柔弱的身躯为自己撑起一片坦荡荡的天空。

用一首首充满着血和泪的诗作,来表现她对理想爱情至死不渝的追求和对封建礼教冷酷无情的抗议。

钗黛之争:浓淡皆宜,各有颜色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之《红楼梦》

钗黛之争:浓淡皆宜,各有颜色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之《红楼梦》
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 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 ,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 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 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 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 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自 此,视宝钗为知己和亲姐姐,唤薛姨妈为妈妈,宝琴为妹妹。黛玉待人的真诚 透明可见一斑。
高洁。 (3)追求自由爱情、反抗封建世俗的叛逆精神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红拂》64回
钦佩红拂卓识敢为,能不受相府权势和封建礼教的“羁縻”
钗黛之争: ➢ 黛玉真而宝钗伪,黛玉直而宝钗曲,黛玉亲而宝钗疏,黛
玉热而宝钗冷。 ➢ 黛玉一味痴情,心地偏窄,德固不美,只有文墨之才;宝
两人诗作较量,元春评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 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第18回)
海棠诗+菊花诗 37回+38回 大观园诗会咏白海棠,又限题,又限韵,应该很难做。林黛玉 好像全然不在乎,别人在那苦思冥想,黛玉或抚弄梧桐,或和丫鬟 说笑,或看秋色,好像她根本没构思。其实黛玉一想就得。宝钗也 早就写岀来了,但她谦虚地说,我虽然有了却不好。这就是宝钗的 低调为人。宝玉急得背着手走来走去。大家都写好了,在讨论哪一 句好的时候,黛玉提笔一挥而就。
两峰对峙 双水合流
双峰对峙
外貌 象征中国传统形式两种女性美的价值形式: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 冢飞燕泣残红》雍容华贵富态美与风露清愁秀逸美。 才情: 各极其妙莫能相下: 宝钗“停机德” “讽和螃蟹咏”,黛玉“咏絮才” “魁夺菊花诗” 心理: 代表两种不同的心理机制和生存困惑:

红楼梦第十八回读后感

红楼梦第十八回读后感

红楼梦第十八回读后感红楼梦第十八回读后感范文6篇林黛玉她生性孤傲,不善处世,不屑种种流行的为人处事之道,多愁善感,才思敏捷。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楼梦第十八回读后感(篇1)自从看了电视剧《新红楼梦》后,我就深深的迷恋上了它。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续作是由高鹗完成。

书中讲了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的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故事,和一段在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纠缠的爱情悲剧故事。

厚厚的一本《红楼梦》,花了我一个月的时间才读完。

我每天晚上读一点,虽不能完全理解其意,也不能像别人所说的,和曹雪芹有一次对话,但我却因“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这句歌词,而感到这故事中的是是非非“剪不断,理还乱”。

“宝黛钗”的悲惨爱情使我感到古代婚姻有许许多多的漏洞,也感到十分繁琐。

因为古代婚姻大事须父母来做主,宝黛钗自身完全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才造成那么大的悲剧。

又或许,这故事本身,就是一场令人叹惜的闹剧。

翻到《红楼梦》的最后一页,不禁令我感叹万分:这本书真是令人回味,若在不同的年龄段再回头细细的读一遍,一定又会有不同的评论。

其中的是是非非,谁也说不清。

也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容百家之长,汇集百科之粹。

一本《红楼梦》,令多少人感慨、落泪、悲愤啊!红楼梦第十八回读后感(篇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这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学一直以来被众多学者学习和研究。

整本书叙事视角的独特,具有灵性的顽石,对整本书的艺术结构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读懂了这块石头,你就读懂了曹雪芹。

这块顽石是女娲补天石时,剩下的一块未用的石头,是仙界的弃石,跟我们有很大的联系。

《红楼梦》教会你的10个为人处世之道

《红楼梦》教会你的10个为人处世之道

《红楼梦》教会你的10个为人处世之道主题阐释《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所展现的深宅大院里的人际关系复杂而微妙,其中的人物不仅个性鲜明,而且极富特色,其中就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处世为人之道。

素材展示林黛玉:入乡随俗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

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

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

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

贾母便说:“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

”王夫人听了,忙起身,又说了两句闲话,方引凤、李二人去了。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

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

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谅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素材解读】外界的环境既然无法改变,我们就应该像林黛玉一样去主动地适应。

入乡随俗,一方面是林黛玉谨慎性格的体现,另一方面也说明她对自身的处境有着清醒的认识,这是在陌生环境里生存下来的大智慧。

【适用话题】入乡随俗智慧适应环境自知之明袭人:坚守本分袭人在沁芳桥畔遇见管葡萄的老祝妈,老祝妈说道:“今年果子虽遭踏了些,味儿倒好,不信摘一个姑娘尝尝。

”袭人正色道:“这那里使得。

不但没熟吃不得,就是熟了,上头还没有供鲜,咱们倒先吃了。

你是府里使老了的,难道连这个规矩都不懂了。

”老祝妈忙笑道:“姑娘说得是。

我见姑娘很喜欢,我才敢这么说,可就把规矩错了,我可是老糊涂了。

”袭人道:“这也没有什么。

只是你们有年纪的老奶奶们,别先领着头儿这么著就好了。

”说著遂一径出了园门,来到凤姐这边。

【素材解读】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时刻清楚自己的位置,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连尝葡萄这样的小事,袭人都坚守做丫头的本分,恪尽职守,难怪贾母喜欢她,将她与了宝玉,王夫人将她作为姨娘的后备人选。

贾宝玉与林黛玉与薛宝钗等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贾宝玉与林黛玉与薛宝钗等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贾宝玉与林黛玉与薛宝钗等三人
各自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是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薄命佳人。

她聪明美丽、多愁善感、天真率直,不谙世事、孤标傲世、追求真爱、至死不渝,却又纤弱多病,活像一朵在秋风中不胜哀愁而摇摇的木芙蓉。

在那种重权势、重钱财、重封建礼教的宗法社会里,她这个孤苦伶仃的弱女子来到贾府,寄人篱下,身不由己,虽有「老祖宗」贾母的爱抚慰藉和贾宝玉的情投意合,但前途末卜,人生渺茫,精神上有沉重压力。

所以她很早就哀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后来病情渐重,处境更加艰难,她预感到寿命不久,发出了「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的悲吟。

因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弱点即超常的自恋情绪是造成黛玉早亡悲剧的内在根源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是:外表冷漠,内心炽热。

你看她《柳絮词》的结句:「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真是一副雄心勃勃的样子。

在对待贾宝玉的关系上,薛宝钗也是表面上温柔沉默,佯装不知有「金玉良缘」之事,实际上内心深处早就萌动着爱情。

你看她看见袭人在为宝玉绣五色鸳鸯兜肚,就油然产生艳羡之心,终于情不自禁地拿起来替她代刺(见第三十六回),这不是天机泄漏,爱情在爆发吗?一句话,宝钗的内热外冷的心态,恰似一朵含苞未放的牡丹。

“会做人”的确也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

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

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赞她“会做人”。

红楼梦之林黛玉人物分析

红楼梦之林黛玉人物分析

红楼梦之林黛玉人物分析红楼梦之林黛玉人物分析壹●前言《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思想艺术最高成就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几百年来炙人口,声誉极高,自晚清以来研究热潮不衰,因而有「红学」盛起,当时更流行着两句话:「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由此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红楼梦》有着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十二金钗为其代表,其中又以黛玉最为痴情,黛玉的美丽多情,以及一追求自由爱情的真心,自古以来,多少读者为之凄婉动容,哀叹连连。

所以本文决定以这位多愁善感的女子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人物性格的特色,以及她于诗作中所寓含丰沛真挚的情感。

贰●正文黛玉的人物特征1.多愁善感林黛玉,一字,别号潇湘妃子,这一字一号正说明了黛玉「蹙眉」的神态以及爱哭的性情。

林黛玉的性格是忧愁的,「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这是黛玉初到贾府时,给宝玉的印象,由此即显现出黛玉整日凝眉的忧愁形态,所以当时宝玉送她的「」字号可说是恰至妙极。

的确,黛玉是忧郁的,多愁善感的,而她对身世的飘零无依感正是造成她如此的主因,她时常独自一人思念双亲,孤芳自怜,二十七回的《葬花词》中,她曾道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来表达寄人篱下孤苦伶仃之感,她藉由花儿受到风摧雨残,映照出自己有如风刀霜剑逼迫的凄境。

而六十七回的「见土仪卿思故里」又见黛玉睹物伤情,思念逝去的双亲:「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想到这里,不觉的又伤起心来了。

」黛玉也因为幼年即遭受离丧,所以诗作多有伤悼双亲的哀叹,在七十回中宝玉何以能断定桃花词乃黛玉之作,就是因为「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

」于同一回中,黛玉也曾作「漂泊亦如人命运」,由此喻指自己的一生,就像那漂泊的柳絮一般,无依无靠。

这在在都写出了黛玉失失恃、凄惋哀愁的命运。

黛玉的多愁善感并不仅仅只为身世不幸,面对花草树木时,她亦有着一份感伤,比如遇见花儿凋谢、落花逝水等景物,则又会使多情的黛玉沈溺于哀感之中,感叹不已,二十八回中即有一段叙述:「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人物性格形象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人物性格形象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人物形象撰写:麦亚月【摘要】《红楼梦》是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创造了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个女性,这两个女性个性不同,于是历史上出现了“拥薛”、“拥林”的两派。

注重现实生活的人们,不妨去喜爱薛宝钗;倾向性灵生活的人,不妨去爱慕林黛玉。

其实人类中间永远存在着把握现实功利与追求艺术境界的两个面象,看个人如何取舍。

【关键词】林黛玉;薛宝钗;性格;悲剧美;时代悲剧林黛玉一、封建家族的叛逆女性在大观园的少女群里,林黛玉是一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形象。

林黛玉是一个纯洁、脱俗、富于诗人气质的青年女子,她没有丝毫的趋炎附势、讨好卖乖、搬弄是非、奸诈虚伪等等世俗恶性。

而且对这一切深恶痛绝,时时予以嘲讽。

②她绝不会考虑到现实社会的客观要求,她的脑中只有一套惟美的价值观,她心中是一片无瑕的纯洁、真诚,她是理想美的化身。

殊不知,在黑暗的社会里,逆着封建道德而行,只能被无情地吞噬。

她的叛逆性主要表现在,她对贾宝玉的许多违背封建礼法的行为,不仅从不规劝,而且常常采取同情或支持的态度。

她对宝玉是至亲至爱。

她“不看重功名富贵,从不劝说宝玉求取功名,她无保留地支持宝玉反对仕途经济的思想、言行,引宝玉为知已。

”③此外,封建社会对妇女所要求的那一套贞静温淑的做人标准,林黛玉也并不很留意。

对当时的所谓淫秽小说,如《西厢记》、《牡丹亭》等,她在心里记得烂熟,认为“戏上也有真正的好文章”。

她对于“非女孩家的本分”的读书写诗充满热情,以至成为她生活的重要内容。

她同封建社会的直接矛盾和斗争,集中表现在她同宝玉的恋爱和婚姻问题上。

可以说,爱情完全是和她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成为她叛逆性格的主要部分。

在黛玉的爱情生活中,她一面承受着以贾母为代表的封建统治的百般阻挠和千涉,一面又经历着内心强烈的思想矛盾的磨难。

因为在那个时代,自由恋爱被吾遍认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林黛玉的悲剧形象研究

林黛玉的悲剧形象研究

林黛玉的悲剧形象研究作者:马郁函来源:《祖国》2018年第22期摘要:林黛玉的性格敏感,为人处世不够圆滑,加之性格不够开朗,所以凡事郁结在心不愿吐露,几重悲剧的碰撞和相互间的渗透,使得黛玉的悲剧形象形成。

关键词:林黛玉悲剧形象研究林黛玉的才思敏捷,性格帅真可爱,对宝玉可谓一往情深,所以容不得自己的情感世界有任何亵渎。

黛玉的小性儿多有嫉妒的成分在其中,但是黛玉又受困封建礼教,不敢冲破,所以只能隐忍。

其实强悍的王熙凤也不能阻止丈夫纳妾,即使自己百般不愿也要表面装成大度贤良。

由此可见黛玉能冲破封建束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使日后二人成婚,宝玉也会纳妾,黛玉也依旧生活在悲剧中。

一、林黛玉悲剧原因分析(一)幼年丧母寄人篱下林黛玉是官宦小姐,其母亲是贾府的小姐,父亲是巡盐御史,且林黛玉没有兄弟姐妹,是林家独女生活优渥,深得父母的喜爱。

林父看见女儿聪敏明慧,让女儿读书识字,林黛玉也十分好学,自幼饱读诗书,不但能吟诗作画,更在父母的影响下获得了教育的极大宽松,所以林黛玉可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林黛玉自小身体孱弱,每天以药养身,且家中仅有父母,家庭关系十分简单,性格也很单纯,想说什么是什么,没有太多的想法,所以在进入到贾府以后不适应贾府复杂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与人相处的时候,更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表达情绪。

譬如,湘云玩笑说一个戏子像林姐姐的时候,林黛玉马上表现出不悦;薛姨妈让周瑞家送花的时候,林黛玉毫无顾忌的说出最后剩下的花才会给她的话。

其实林黛玉没有与人相处的经验,加之父母早亡,更没有人教林黛玉这些与人相处之道。

而林黛玉敏感的性格使得大观园中的部分人不喜欢她,所以林黛玉在为人处世上更是谨小慎微,这种情况让林黛玉有更多的性格悲剧,最终让其自我封闭禁锢在世俗之外。

另外,幼女寄居在亲属家,本就性格多疑、敏感,虽有贾母庇护,但安全感的缺失,更会加剧林黛玉的悲剧性格[1]。

(二)镜中水月魂断潇湘林黛玉被贾母接入到贾府后,每日都与宝玉相处一处,随着年龄增大,二人渐生情愫,但是鉴于寄住人家且是女孩,不好自己开口,所以黛玉很是郁闷。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交际心理与处世态度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交际心理与处世态度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交际心理与处世态度作者:李红雨郝彦丰来源:《丝绸之路》2011年第06期[摘要]《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历来被人们认为是贾府中最失败的处世者。

其实并非如此,她首先是一个自恋的人,也有自己的一套独特处世方式。

她强调自我,有一个小小的自我世界,但并不自闭。

她对丫头、婆子们立威为主、言语刻薄,对情敌化敌为友、情深意长,既保全了自己的爱情,又成全了自己的友情。

因此可以说,林黛玉非常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是一个在自恋中自我强大的女子。

[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交际心理;处世态度[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6-0069-04《红楼梦》人物众多、各具情态。

关于做人、处世的评说,人们似乎一致认为:在贾府最会做人的是宝钗、熙凤和袭人,最不会处世的是宝玉、黛玉和晴雯。

这从人际交往方面概括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处世态度。

当然,由他们的态度而导致的结果也是经纬分明的。

最会做人的宝钗、熙凤、袭人无不例外地得到了封建大家长阶层的厚待和重用。

而最不会处世的宝玉是有名的“富贵闲人”,因衔玉而生受到宠爱,却招致莫名陷害被父亲毒打;晴雯更是被上上下下的主子奴仆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还落了个“狐狸精”的虚名,被折磨而亡;黛玉在大观园不仅没做成宝二奶奶,竟还成为现代人心目中“眼泪”、“柔弱多病”、“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等含有贬义性质的代名词,她“在精神生活领域被人倍加赞叹、敬仰,在世俗生活领域又使人唯恐避之而不及”。

[1]其实不然,林黛玉在大观园中也是很会处理人际关系的,是一个很强大的人。

只因她是一个很自恋的女子,所以非常强调自我的感受。

她在贾府不是不会做人,也不是不会讨好别人,而是不想违背自己的处世原则。

林黛玉留给人们的不擅长为人处世的感受与印象,其实就是她用自己的一套独特的人际交往准则造成的:时时要求自己做一个有距离感的人,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对策。

对丫头、婆子、管家等下人是立威为主、言语刻薄,对宝钗、湘云、妙玉等情敌则是化敌为友、情深意长,既保全了自己的爱情,又成全了自己的友情。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交际心理与处世态度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交际心理与处世态度

影 自怜 ” 含 有 贬 义 性 质 的 代 名 词 , “ 精 冲生 活 领 等 她 在
域 被 人 倍 加 赞 叹 、 仰 , 世 俗 生 活 领 域 又 使 人 唯 恐 敬 在 避之 而不 及” 。①其 实 不 然 。 黛 玉 在 大 观 园 中也 是 很 林
会 处 理 人 际 关 系 的 , 一 个 很 强 大 的 人 。 只 因她 是 一 是 个 很 自恋 的 女 子 , 以非 常 强 调 自我 的 感 受 。她 在 贾 所 府不 是 不会 做 人 , 不是 不 会讨 好 别 人 , : 也 而 是不 想 违
[ 要 ] 红楼 梦 》 的林黛 玉历 来 被人 们认 为是 贾 府 中最失 败 的处 世者 。其 实 并 非如 此 , 摘 《 中 她首 先 是一 个 自恋 的人 , 有 也 自己的 一套 独特 处 世方 式 。她强 调 自我 , 有一 个小 小 的 自我世 界 , 但并 不 自闭 。她对 丫头 、 子们 立威 为 主 、 语刻 薄 , 情 婆 言 对 敌化 敌 为友 、 情深 意 长 , 既保全 了 自己的爱 情 , 又成 全 了 自己 的友情 。 因此 可 以说 , 林黛 玉 非常 善于 处理 人 际关 系 , 是一 个在
是 “ 仙 花 ” 意 思 。这 来 自一 个 古 希 腊 神 话 : 少 年 水 的 美
厄 索 斯 在 水 中看 到 自己 的 倒 影 后 ,便 爱 上 了 自 己 , 每
天 茶 饭 不 思 , 终 憔 悴 而 死 , 为 一 朵 水 仙 花 。 是 心 最 变 这 理 学 上 的 自恋 . 于 病 态 的 范 畴 . 本 文 所 说 的 自恋 属 和 不 是 一 回 事 。林 黛 玉 爱 自 己 , 不 要 求 所 有 的 人 都 爱 但 自 己 , 颦 儿 才 貌 世 应 稀 ” 她 的 自恋 是 健 康 的 。 “ , 林 黛 玉 的美 貌 , 自贾 雨 村 口 中 是 : 怪 道 我 这 女 出 “

林黛玉的活命规则

林黛玉的活命规则

林黛玉的活命规则一、不为别人而活林黛玉深知自己的身世和命运,她从小失去了母亲,被迫与众多人共同生活在贾府中。

但她并不为他人的期望而活,她坚持做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她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特的美学观点,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这使得她在众人中独树一帜,成为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

二、坚守原则,不妥协林黛玉有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她不愿意妥协自己的尊严和人格。

她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原则。

例如,在贾宝玉要娶薛宝钗为妻时,林黛玉选择了自尽。

她宁可以生命来守护自己的原则,也不愿意成为他人的傀儡。

这种坚守原则的精神,让她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个备受尊敬的角色。

三、善于表达情感林黛玉是一个极富情感的人,她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她用诗词、歌曲、绘画等形式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她的内心世界。

她的情感表达不仅带给她自己宣泄的方式,也让她能够与他人建立起更深入的情感联系。

四、保持独立思考林黛玉是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她对世界和人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她不盲从他人,也不受传统观念的限制,她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主张。

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她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不受世俗迷惑,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五、珍惜生命,不放弃希望尽管林黛玉的人生充满了困难和痛苦,但她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她虽然常常情绪低落,但她仍然坚持寻找生活中的美好和快乐。

她用自己的坚强意志和乐观态度,为自己创造了一片寄托情感的净土。

六、关爱他人,宽容包容林黛玉不仅关心自己的命运,也关心他人的幸福与困境。

她对待他人宽容包容,不计较个人得失,尽量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她关心家人的安危,关心朋友的感受,用自己的关爱之心温暖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七、保持独立性格,不随波逐流林黛玉有着独立的性格和追求独特的审美观点。

她不随波逐流,也不被他人的意见左右。

她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特的审美观,这使得她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个备受赞赏的角色。

国开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论林黛玉的处世态度

国开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论林黛玉的处世态度

国开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论林黛玉的处世态度论林黛玉的处世态度内容摘要:《红楼梦》中的人物林黛玉是一个富含悲剧色彩的艺术典型。

她出身在一个已经衰微的封建家庭。

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十分有限,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及敢爱敢恨,我行我素,不计后果的自恋作风。

因父母相继去世,她不得不寄居在声势显赫的荣国府里。

环境的势利与恶劣,使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在对待丫头婆子时用直率与锋芒保卫自我的纯洁,免受轻贱和玷辱。

对待知己朋友关心体贴,情深意长。

在处理爱情关系方面,不仅痴情专一,还能够巧妙的化情敌为朋友。

多数人都认为黛玉是最失败的处世者。

导致使他无法和宝玉终成眷属,含恨死去。

在我看来林黛玉是怀抱纯洁的爱和自我离开了尘世,实现了她的誓言:“质本洁来还洁去”。

我认为黛玉在为人处世上是深藏不露,自有一套。

关键词:自恋才情林黛玉处世态度自我完善林黛玉这个艺术形象虽然是曹雪芹在18世纪中期距今二百五十年前为我们塑造出来的,但是卓越的艺术典型总是有它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细细品味林黛玉的为人个性,有些东西至今仍然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有人说读《红楼梦》者,分四重境界:喜钗而憎黛者,俗而庸者也;喜黛而憎钗者,尖而僻者也;至若无喜亦无憎,世之达者也;皆喜而不憎,人之觉者也!这似乎有些大而化之了。

但是关于《红楼梦》的论说,其中最多,最普遍的说法,莫过是这样的:“在贾府,最会为人处事的有三:宝钗,王熙凤,花袭人;最不会做人的也有三:宝玉,黛玉,晴雯。

”从人际交往方面,可以概括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

会做人的宝钗,王熙凤,花袭人,无一例外的得到封建大家长阶层的厚待和重用,在大观园之内如鱼得水。

反观最不会做人的三个:宝玉是有名的“富贵闲人”,因“衔玉而生”而倍受宠爱,就招致莫名的陷害;晴雯更是被上下的主子奴仆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还落了个狐狸精的骂名,最后惨死于井中;林黛玉在大观园没有和宝玉终成眷属,还被现代人列为人际关系失败者,最不能为人妻的人选,美丽如她,可爱如她,气质如她,才情如她竟成了“眼泪”,“柔弱多病”的代名词。

红楼梦人物赏析林黛玉-好

红楼梦人物赏析林黛玉-好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性格和主要经历林黛玉性格十分丰富复杂,既自尊又自卑,既敏感又坦荡,既尖刻又宽厚,既孤傲又谦和,既脆弱又坚强。

歌德指出:“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着的各种能力的统一体。

艺术作品必须向人这个整体说话,必须适应人的这种丰富的统一体,这种单一的杂多。

”确实,人物性格只有具备多方面性才能充满生气。

每个性格包含的性格因素,不是一种,两种,三种,而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这种丰富性和复杂性必须显得凝聚于一个主体,并统一于主导性格。

否则,就只能是杂乱肤浅的东西。

曹雪芹写林黛玉,处处表现她的叛逆精神。

但是,他没有把林黛玉的主导性格从性格整体中游离出来,使人物变成“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他总是深入到林黛玉复杂内心世界的各方面去描写,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性格素质。

譬如:傲岸不驯、敏感多疑、贵族情调、诗人气质等等。

然而,曹雪芹又不让林黛玉的这些性格素质顾影自怜地停滞在那里,它们一方面受到叛逆精神的沁入骨髓的“渗透”,一方面又将这些性格素质凝聚于主导性格之中。

这样,人物性格就在“渗透”和“凝聚”的过程中保持了整体性。

在《红楼梦》里,林黛玉显得那么“孤高自许、目无下尘。

”谁也触犯不得,连紫鹃都批评她“太浮躁”、“小性儿”、时常“歪派人”。

有一次,她和宝玉一道在薛姨妈那里喝酒,李嬷嬷不让宝玉多喝,并且抬出贾政来,要宝玉提防老爷问书。

黛玉见此情景,马上当着薛姨妈和宝玉的面,把李妈妈教训了一顿,急得李嬷说:“真真这林姑娘,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厉害。

”那一回,贾母要给宝钗做十五岁生日,这是大观园里的一次“盛典”,大家都忙不迭地讨贾母的欢心。

唯有林黛玉,先是不肯去,不愿借薛宝钗的光看戏。

后来,薛宝钗给宝玉讲说《山门》这出戏,喜得宝玉拍膝摇头,乐不可支,夸赞宝钗无书不知,无事不晓。

林黛玉却把嘴一撇道:“安静些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就《妆疯》了。

”这种挖苦的语言,几乎冲撞了贾母以下的所有人,扫了大家的兴。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林黛玉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林黛玉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林黛玉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林黛玉林黛玉可谓是内向型女子的一个典型,敏感、细心、绝顶聪明,悟性极强。

下文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林黛玉性格分析,欢迎阅读!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林黛玉1一、捧心西子病态美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

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美丽形象。

我们可从开篇的“降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

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仙草”了!此时作者虽然尚未直接描述黛玉之美,但在读者心里,早已对这株“仙草修成的女体”心仪已久了。

到此作者已经成功塑造了黛玉一种“清秀灵幻”的美丽形象。

黛玉初进贾府,作者也未直接着墨来描写她的外在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的美。

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丽,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

我们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

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

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

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 “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就象是个“捧心西子”。

二、以自尊掩饰自卑周瑞家的送宫花,本来只是抄便道走,未分高低贵贱,却恰巧最后给了黛玉,这便引起了这位姑娘的惊觉:“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等周瑞家的回答:“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立即来了个顶门针:“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 倘使林、贾二家没有门第差别,黛玉决不会从送花的先后顺序敏感到高低贵贱之分。

《红楼梦》主要人物评析拓展阅读——林黛玉

《红楼梦》主要人物评析拓展阅读——林黛玉

终生还泪的绛珠仙草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悲剧中的主角。

她的母亲是贾母的最小的女儿贾敏,是贾母最疼爱的孩子。

贾敏年纪很轻就因病亡故了,丢下年幼的女儿黛玉。

贾母心疼早故的心爱的女儿,对这个幼年丧母的外孙女就更为怜爱了。

她来到贾府依附贾母,可是她在贾府从万分得宠沦落到悲惨病死,成为贾府悲剧中的第一女主角,其中有着非常深刻的原因。

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虽也是侯门后裔,但已降落到做一个扬州的监政官这么一个一般的官吏。

林如海的社会地位是所谓“书香门第”,也就是一个知识分子的中等人家,当的也是不大的官,是不能和王、贾、史、薛那种大门豪族相比的。

《红楼梦》一开始就指出林如海膝下无儿,只有黛玉这个独生女。

他对这聪明绝顶的小女孩特别钟爱,尤其是妻子贾敏死后,父女两人相依为命。

林如海为黛玉请了老师,把她当儿子一样教书;却又因她体弱,不能严格课读。

这样就造成了黛玉自幼就孤独,任性,而没有接受一般标准的规范教养,所以她一点也不懂得世故人情。

这样的性格使林黛玉丧失了应有的人生智慧,在封建专制力量的压制下,林黛玉不由自主地走向了毁灭。

●正直率真,才智过人林黛玉刚进入贾府时,她的头脑颇为清醒,她自知寄人篱下,“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

”(第三回)她知道必须谨慎小心。

可是刚住了没有多少日子,她就忘记了自己初来时的警戒了,她犯的第一个错误是多心,并因为多心而流泪。

(第三回末)。

一个人处世待人,做任何事,都是下决心易,执行却难。

天下事,非常复杂,常常是“知易行难”,就是懂得道理不难,但执行这个道理却难。

故而黛玉后来却并没有做到“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的原则,在长辈前有时还勉强做到一些,因为封建社会下辈对长辈必须循规蹈矩,唯唯诺诺,在大多的场合下,她对长辈也并没有做到这点;而在平辈中,因为粗心、多心,还经常与人斗气,造成到处树敌,孤家寡人的不利局面。

粗心,也就是无心,待人处世一点也没有心机,清人张新之评论说“通篇都写黛玉乃一无心人,为极不善处世,不善提防;以致堕人术中者示警,与宝钗作大对照也。

林黛玉人物分析800字集合3篇

林黛玉人物分析800字集合3篇

林黛玉人物分析800字集合3篇第一篇:林黛玉人物分析800字她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以爽朗的笑声出场,给人以不同寻常的感受。

作为大户人家出身的她,有教养,恪守三从四德,尊老爱幼,即便是对年长的下人也很尊敬。

她狡黠、刁钻,又伶牙俐齿,随机应变。

她精明能干,掌管贾府和宁府家务,打理地井井有条。

却也极度贪婪,收人贿赂,迟发公费月例,以此来赚得体己钱。

最后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既可怜又更可恨!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是“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瑞在宁国园子里巧遇王熙凤,言行轻薄,王熙凤看出贾瑞的心思却不说破,反而设计让贾瑞在寒冬腊月中苦等一晚,继而被其爷爷贾代儒责罚。

事后,贾瑞不吸取教训,又来找王熙凤,王熙凤便设局与贾蓉、贾蔷两人戏弄贾瑞。

至此,贾瑞生病,药物不得治,后又在镜中被一骷髅惊吓,随后病逝。

王熙凤知其消息后,面色并无波澜。

虽终究是因为贾瑞贪恋美色,却可看出王熙凤的心狠手辣,心思缜密。

在王熙凤接手宁府,掌管宁府大小事务时,分配给下人任务,各司其职,对下人也极为严苛。

某人一下人因睡过头被王熙凤责罚二十板子。

又有让丫头们垫着磁瓦子跪在太阳底下,茶饭不给。

她的一句"我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

"可见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玩弄权术于股掌之上。

而在王熙凤对贾府宁府众人的严苛下,除贾母,王夫人,其他人大都对她心生怨恨。

其婆婆邢夫人当众羞辱她,一向看重她的王夫人盘问她家中姨娘,下人的月钱,听信邢夫人的谗言,批评王熙凤。

而后她敛财害命之事被揭露,获罪入狱,被其夫贾琏休弃回金陵娘家。

贾府衰落,她与宝玉在狱神庙待罪候命,在狱神庙与刘姥姥相见。

其女贾巧姐被卖到妓院,幸得刘姥姥相救。

王熙凤最终短命而死。

纵观王熙凤的一生,她用一生的时间去争夺那无妄的“虚权”,看不到人世间的美好的一面。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口语交际林黛玉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口语交际林黛玉

林黛玉是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位主要人物,她不仅是小说中的女主角,也是被很多读者所喜爱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

作为一位具有鲜明个性和深厚情感的人物,林黛玉的形象在小说中展现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交际方式,让人印象深刻。

以下是我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一些观点和见解。

一、林黛玉的言行举止1. 林黛玉的语言特点林黛玉在小说中的对话中,常常使用一些古典文学的词汇和修辞,她的言辞优美而富有诗意,给人一种文学气息。

她常常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不仅展现了她的才情,也为整部小说增添了浓厚的文学氛围。

2. 林黛玉的情感表达林黛玉在小说中是一个极富感情的人物,她对自己的亲人和朋友都表现出了深厚的情感。

在交际中,她常常用一些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非常细腻和含蓄。

当她对贾宝玉有所不满时,她往往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一些含蓄的语言或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林黛玉的交际方式1. 林黛玉的待人态度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是一个待人真诚、善良、体贴的女孩。

她对待亲人和朋友都十分关心和体贴,善解人意,为人处世洒脱大方。

但另她也十分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轻易屈服于他人的意志。

2. 林黛玉的社交技巧虽然林黛玉是一个性情中人,但她在社交中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技巧和手腕。

她懂得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言辞和态度,以适应不同的人际关系,展现出了她灵活的交际能力。

在与贾宝玉、薛宝钗等不同的人物交往过程中,她都能够游刃有余地运用自己的社交技巧,表现出了她的独特魅力。

三、林黛玉的人物魅力1. 林黛玉的内心世界林黛玉是一个极富内涵的人物,她的内心世界丰富而深刻。

她对待感情和人生的态度十分独特,她对自己的情感和命运都有着深刻的思考。

她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她的才情和智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林黛玉的形象魅力林黛玉的形象在《红楼梦》中展现了她的美丽、才情和坚韧。

她的美丽不仅是外在的,更是内心的,她的才情和智慧使她在小说中成为了一个鲜活而丰满的人物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林黛玉的为人处世
论林黛玉的为人处世
论林黛玉的为人处世
作者穆修 2010 年 5 月 3 号摘要:林黛玉出身于“钟鼎之家”、“书香之族”,由于家庭原因,遂长期寄居在贾府,她孤单一人,深感寄人篱下的屈辱地位,时时“自矜自重,小心戒备”,养成“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孤标性格。

林黛玉不仅生的风流婉转,而且多有才情。

但在贾府这个特殊的大环境中也有很多匪夷所思之事。

通过对林黛玉内在的思想性格和外在的行为气质的分析,以便更好的理解其为人处世。

关键词:林黛玉为人处世
一林黛玉为人的魅力
人们在注意到林黛玉的“小性儿”的同时,又往往会被林黛玉的善良、纯洁、率直、热情大方、温柔体贴等所感动。

这才是林黛玉性格的真正面目。

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时,林黛玉因听宝玉对茶赏赞不绝,就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当时妙玉就当着宝玉宝钗两人之面说林黛玉:“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可林黛玉却“知她天性怪僻,不好多话”,毫不介意。

第二十二回,宝玉一时“感忿”写了一个字帖儿,林黛玉看了“不觉可叹可笑”,还把它带回去与湘云同看。

此中并不因湘云刚不久曾当众说她像台上的某个戏子引起与宝玉的一场大风波而记恨湘云,可这是一般人不能做到的。

但被人视之为“小性儿”的心胸狭隘的林黛玉却能做到,足见其气量宽宏了吧!林黛玉不仅在十二钗面前表现得很宽容,就是在丫环面前也不例外,林黛玉与宝玉交往过程中,经常闹别扭,这是大家所
熟悉的,丫环紫娟就曾为此事当面批评林黛玉:“宝玉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

”当然此类事情中,紫娟有许多是不明就里的,但林黛玉却一声也不责怪她。

在这些方面,被人们视之为“小性儿”、“行动爱恼人”的林黛玉,不是表现得非常豁达和宽容吗?
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林黛玉当面对宝钗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

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

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当宝钗提出给她送燕窝时,林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

”别人不知,还以为林黛玉真是个多心的人。

其实,林黛玉怀疑宝钗是有原因的,从滴翠亭宝钗扑蝶时偷听了丫环说话而后又使金蝉脱壳计嫁嫌于林黛玉这事就可知宝钗的为人的确奸诈,林黛玉对她怀有戒心是很自然的。

而当林黛玉处在孤苦、愁闷的心境下,宝钗给她捎来一点燕窝并与她说了几句悄悄话之后,就把心都全盘掏出来给宝钗,把内心的秘密都说了给宝钗。

“若不是从前日看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

钗黛之间的矛盾就这样在林黛玉的率直的坦白、纯洁的心灵面前得到了些许缓和。

当然这正中了宝钗设的奸计,但至少在外人看来,包括林黛玉都认为,自己与宝钗关系好了。

这从后面宝玉问林黛玉:“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林黛玉笑道:“谁知她竟真是个好人,我素日只当她藏奸”可看出,在这里,林黛玉仅凭几件小事就相信了宝钗,不仅改变了对她的看法,还把自己过去对她不尊敬的看法也直率地告诉了对方。

并不是她幼稚无知,而正是反映了她朴实纯洁而又直率的美德。

第四十八回,写香菱要学诗,林黛玉就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多么热情!在教诗的过程中,又先对她讲一般的原理,“不以词害意”。

又给她推荐好书,并借给她必读书《王摩诘全集》等,帮她解释诗意,然后命题作诗。

批改诗篇尤其认真仔细,真正做到了其自诩的“诲人不倦”。

在“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贾府中,几曾见过这种真诚的热心的人呢?何况香菱还是一个半妾半婢的可怜人呢!林黛玉关心他人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当蘅芜苑的一个老婆子晚上给她送来一包燕窝时,林黛玉命她外头“吃茶”,还能为她想到“如今天又冷,夜又长,越发该会个夜局,痛赌两场了”,并“命人给他几百钱打些酒吃,避避雨气”。

在贾府又还有谁能如此细心体察并关心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老婆子呢?只有林黛玉能做到,这就足于说明她那颗心是善良的了。

不少读者认为,林黛玉总爱和宝玉闹别扭,哭哭啼啼。

其实,这些现象都发生在宝黛爱情的最初阶段。

当宝黛爱情进入到一种默契阶段后,林黛玉对宝玉表现出来的都是无比的温柔体贴、细致周到的关心。

当一个刮风下雨的夜晚,宝玉来探黛玉因“夜深了”要离开潇湘馆时,林黛玉问:“你听雨越发紧了,快去罢,可有人跟着没有?”又嫌他的灯不亮,把自己最好的一个给他,并指出他重物不重人,变出“剖腹藏珠”的脾气来。

又教他如何打灯笼、路上如何走等等。

是何等的温柔体贴呀!
二林黛玉的处世之道
林黛玉生活的贾府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势力十分顽固的封建没落家族,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封建社会的不合理现象。

比如王熙凤“戏效彩斑衣”那样令人恶心的“孝心”;宝钗在饮食、穿衣、点戏、猜谜等各个方面对贾母所献的殷勤和在作诗等方面对元妃的奉承以及在丫环面前的所作所为;王夫人在人前的假慈悲;“薛姨妈的爱语慰痴颦”等封建社会的遗毒等等。

寄人篱下的林黛玉虽是个弱女子她又是如生活在这样的环境的呢?
我觉得林黛玉的处世哲学就是半居半隐的生活。

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大环境而充满勾心斗角的大观园,林黛玉选择了绝不妥协,绝不敷衍趋势,随波逐流。

书至第二十七回的《葬花吟》就是林黛玉的誓词她选择的却是“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人生道路。

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中的三首菊花诗都透露着林黛玉对五柳先生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咏菊潇湘妃子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问菊潇湘妃子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词组时。

菊梦潇湘妃子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第一首咏菊中的“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问”既是对菊花的高尚品质的赞美又是对陶渊明的精神境
界所欣赏。

第二首问菊的前面的意境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新浑厚的艺术境界,接下来的“一样花开为底迟”“何寂寞”“可相思”则又是对自己对现实的叩问。

最后一首诗中的“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将其心思表露无疑了。

另外为什么林黛玉可以在菊花诗中取胜,正如处事圆滑精通人情世故的薛宝钗可以“讽螃蟹咏”一样,林黛玉本身的气质含有一丝隐士的气息。

林黛玉的这种理想性质的隐居念头很快被现实粉碎。

第五十七回合因邢岫烟在迎春哪儿受了些闲气,史湘云正要去骂那些丫鬟婆子。

黛玉笑道:"你要是个男人,出去打一个报不平儿。

你又充什么荆轲、聂政,真真好笑。

"和第七十三回懦小姐不问累金凤这回合中。

精明能干的探春要信誓旦旦的追究“奶妈抵押累金凤赌钱一事”而迎春去显得软弱,便问众人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林黛玉笑道:"真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

若使二姐姐是个男人,这一家上下若许人,又如何裁治他们?由此可知林黛玉深知在那样的社会和大家庭中身为女子的小姐们想要有所作为的是不大可能的,而且连门也出不去何谈隐居,正如探春的说的“我要是个男儿之身,早出去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的道理。

”若林黛玉可以出去那世间就多了位“山中高士寂寞林”了。

那么没有出去的可能林黛玉又是过着怎样的“隐居生活”的呢?首先我们可以了解林黛玉的住所,在住进大观园中时大家都选了地方,书中说道:林黛玉正心里盘算这事,忽见宝玉问她,便笑道:"
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

"可见林黛玉喜欢清淡优雅的生活的环境,再加上林黛玉时常抚弄琴音,让人联想到那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不就是一个生活中的隐者的形象吗?林黛玉的室内环境就更奇妙了。

原文是这样说的:林黛玉便回头叫紫鹃道:"把屋子收拾了,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

"读到这林黛玉的生活已经不是单纯的隐居性质更是诗意栖居的代表。

就连的陶渊明也未必比得上。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