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化学 第、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水和溶液教案 鲁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水分子的变化教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水分子的变化教案鲁教版

2.2水分子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实验探究“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认识水的组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3.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能够对已知物质的性质按照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水的分解的微观的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2.通过对电解水以及水的合成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化学变化,并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2.通过问题讨论、实验操作,活跃学生思维,增进交流与表达意识;关注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认识到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

2.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1.水的电解实验。

2.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中从水的循环图中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所不同呢?二、新课讲授(一)水的分解1.水的分解【实验探究】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介绍水电解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加入的水含有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播放电解水演示视频。

提出问题: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猜想与假设: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大,可能是产生某种气体。

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1)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2)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 ,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节奇妙的化学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重点、难点: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3.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 在我们正式学习化学课前,请同学们谈谈你在生活中所感知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活动] 交流生活中对化学的感知。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提出问题] 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学生学习] 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

[学生活动] 设想来到与世隔绝的荒岛,没有了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二、观察化学变化[阅读分析]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定义。

[活动天地] 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引导观察现象,认识仪器,准确地记录并记忆实验现象。

部分环节由学生参与完成,活跃课堂气氛。

总结以下几点: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3. 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4. 认识化学的两面性,了解绿色化学观。

三、化学变化的奥秘阅读想象水的构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明确以下几点:1.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2.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3.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了与原来物质组成或结构不同的新物质。

5.通过原子种类、元素种类、物质种类的数量比较,体验物质构成的丰富多彩。

[课堂小结]本节重点是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篇一:鲁教版初三化学教案】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数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基本环节。

2.重视化学实验,掌握化学实验的方法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单元教材地位本单元作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内容,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物质构成的粒子观。

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认识学会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单元目标本单元主要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体验化学的奇妙,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与人类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知道化学研究的主要任务;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部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第三部分:初步学会某些基本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认识化学的一些基本观念。

重点: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

难点:学会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现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探究实验的设计,准确使用常见的化学仪器。

学法建议1.重视科学探究,掌握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3.注重比较,认清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本单元涉及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通过比较,认清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判断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单元教学计划节次教学时数主要知识点探究活动第1节 2 化学改变了社会;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概念;利用化学反应的目的;绿色化学观念;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

九年级化学 单元1化学改变了世界教案 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 单元1化学改变了世界教案 鲁教版
学改变了世界
教学内容
奇妙的化学
化学之旅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学目标
第一部分:体验化学的奇妙,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与人类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知道化学研究的主要任务;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部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第三部分:初步学会某些基本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认识化学的一些基本观念。
教学措施
1.重视科学探究,掌握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数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基本环节。
2.重视化学实验,掌握化学实验的方法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注重比较,认清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本单元涉及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通过比较,认清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判断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课时安排
第一节:2课时
第二节:2课时
第三节:3课时
重 点
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
难 点
学会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现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探究实验的设计,准确使用常见的化学仪器。
教材分析
本单元作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内容,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物质构成的粒子观。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认识学会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教案 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教案 鲁教版

水和溶液 教案一、溶液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物质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浓溶液稀溶液不饱和溶液 分类溶液概念 饱和溶液 → 影响因素 溶解度曲线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1、概念2、有关计算 溶液的导电性原因: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PH 相关知识点: 1、溶液1.1溶液的相关概念1.1.1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一种或多种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1.2溶质和溶剂:被分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1.1.3: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关系: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溶剂的判断1、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液体是溶剂2、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的是溶剂3、当溶液中有水时,无论水的多少,习惯上都把水看成溶剂 中考练习题:1、将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 .泥土 B.氢气 C.蔗糖 D.汽油2、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矿泉水B.油水C.泥水D.蒸馏水 3、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海水是盐溶液,所以冬天海水不易结冰 1.2溶解和溶解现象1.2.1可溶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即溶解时出现放热现象和吸热现象 1.2.2氯化钠、硝酸铵和氢氧化钠的溶解现象的比较组成按溶质的多少来分降温 加溶质 蒸发溶剂(对一般固体物质的溶液) 加溶剂升温 按给定温度下能否在溶解溶质分1.2.3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1、溶剂的温度:溶剂的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2、溶质颗粒的大小:溶质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3、搅拌:搅拌能够加快溶解的速率中考练习题:1、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CuSO4、NaCl、CaCO3中的一种。

九年级化学水和溶液教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水和溶液教案鲁教版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第1课时水的三态变化及水的天然循环(总第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认识分子的特征。

2、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学习重点】分子的特征【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1:认识分子的特征学习活动一:阅读教材P内容,思考28当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结:水的三种状态中,水分子的距离和排列方式分别为:固态的水:液态的水: 气态的水: 学习活动二:阅读教材P29内容,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结:水分子的导致了水的变化。

水分子,运动加快, 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间的,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运动减慢,分子间的,水由气态又变回液态。

学习活动三:阅读《活动天地》描述水结冰和冰溶化的过程水结冰:冰化水:任务二:认识水的天然循环学习活动:观察P31图中水的天然循环路线,想一想,在水循环的每一环节上水分子是怎样运动的?水分子的能量如何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水分子能量的变化?、合作共建1用心爱心专心.1、你认识到在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情形后,你认为分子具备哪些特征?2、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加快分子的运动?请举例说明这些措施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三、系统总结四、诊断评价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变化B、水在气态和液态时,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当水在固态时,分子是不动的C、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造成的D、水蒸发时,分子获得能量,水结冰时,分子失去能量2、当桂花盛开的时候,人们站在远处能闻到桂花香味,这一现象说明了()A、分子分裂成原子B、分子很大C、分子是运动的D、分子之间有间隔3、下列有关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这是个物理变化B、这是个化学变化D、太阳为水提供能量C、这个过程中水分子的能量在不断变化4、济南市有时经常岀现缺水的现象,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单元 第节 溶液的形成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单元 第节 溶液的形成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1单元第1节溶液的形成教案鲁教版五四制一、教材分析溶液是一种常见的混合体系,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且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对比较熟悉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的观察以及对溶解过程的微观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溶液的组成。

并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

最后通过实验简单介绍了乳化现象及其原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溶液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前面学习的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的分类,也为认识溶液打好了理论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己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综合运用对比、分析等科学的思维方法,把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

虽然学生对溶解现象并不陌生,但是将溶解这一宏观现象提升到微观角度去理解分析,就显得比较困难。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并会应用溶液的特征对常见的溶液进行判断。

2、通过实验能知道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4、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作用5、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进行讨论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的研究、观察、记录、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中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四、重难点重点:1、认识溶液的概念及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

2、正确判断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五、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引出课题————溶液的形成↓学生实践活动————总结溶液的概念和特征↓学生分组实验——————巩固溶液的性质↓学生实践活动————乳化现象↓多识一点,交流共享——————乳化原理↓总结巩固——巩固本节知识点五、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节内容较少,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的内容较多,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乳化作用的原理缺乏具体的微观示意图,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度。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三节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课时)教案 鲁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三节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课时)教案 鲁教版

送、三直立) 问题 3:怎样将粉末状或块状固体装 量的规定
入试管中?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⑶块状固体
粉末:用药匙或纸槽,试管横放 练习操作:
(一横、二
块状:用镊子,试管横放,放在
放、三慢竖) 管口,慢慢竖起,沿管壁滑下。
实验 1
⑷最少量原
用后的药匙、镊子用纸擦净。
则 没有说明用量时:
实验 2
一般取最少量:液体 1~2mL;固
现象: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黑色的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变
蓝色。
讨论:某同学给试管里的
蓝色的晶体逐渐变成白色粉 固体加热时,试管炸裂了,
末;试管口有大量的水珠。
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小结
1.药品的取用:
⑴“三不”原则;
⑵最少量原则;
⑶用剩药品的安全环保原则;
⑷粉末状药品的取用;
⑸块状药品的取用;
⑹多量液体的倾倒;
精品文档
2021 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三节 走进
知识点
化学实验室(第 2 课时)教案 鲁教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三节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三、练习实验
(第二课时)
活动天地 P22
基本功
1. 药 品 的 取
问题 1:怎样把试剂瓶中的液体倒入 试管?
想一想 P22 1.
用 ⑴液体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课题
第三节 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 型
新授
第 3 课时 第 周




1.初步学会物质的称量、溶液的配制、仪器的洗涤和连接、气密

性的检查等基本实验操作。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第课时)》教案 鲁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第课时)》教案 鲁教版
制得的,都属于。例如:、、都是人造材料。而天然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制得的,是自然界中现有的材料。例如:、、都是天然材料。
2、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境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的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开发高效、无毒副作用的药品;②用生物细菌分解水而制得氢气做燃料;③研制开发超导材料;④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⑤研制某些人
1、区分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的材料
2、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化学制品
3、讨论学习化学的意义
反思与重建
o36714 8F6A轪36267 8DAB趫32249 7DF9緹%t35012 88C4裄>P39308 998C馌22064 5630嘰35374 8A2E訮\
作业: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化学家从化学的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请你选择感兴趣的一项,通过上网查询、查阅 、走访专家等方式,了解一下化学科学帮助人类解决了以及尚待解决哪些问题?为此,我们应该怎么做?
当堂训练
1、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品,绝大多数是人造材料制成的,这些人造材料都是通
课本P2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的各种功能各异的产品的图片思考:你相信这一切是真的吗?对此你有何感想?
自主学习
1、观看录像资料: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中所使用的化学制品,你还能说出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化学产品吗?
2、请仔细观察教师中的各种物品,说说哪些是自然界本来存在的,哪些是人工制造的?
3、展开想象:如果没有化学产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教学重点
体验化学的神奇魅力
教学难点
认识到化学科学的价值
教学方法及教具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4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教案 鲁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4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教案 鲁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探索水世界》2.4 物质在水中的
溶解教案鲁教版
教学目标:1、知道溶液的概念及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分辨典型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2、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4、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5、初步学会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教学重点:溶液概念的形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起点分析:溶液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如果问起学生什么是溶液,学生可能会列举见到的种种液体,可能对溶液有一个错误的认识。

教材直接从食盐的溶解入手,使学生首先形成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感性认识,这对后面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所以教师也应该从溶解入手,使学生轻松得出溶液概念,并通过糖水甜、淡的比较使学生体会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教学方法:实验分析法、讨论法、信息处理法、归纳法
教学手段:分组实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27657 6C09 氉25424 6350 捐J%m•32122 7D7A 絺(35078 8906 褆20959 51DF 凟22299 571B 圛34354 8632 蘲。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水和溶液教案 2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水和溶液教案 2

第二单元 水和溶液(复习)[主要内容]1. 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及水的天然循环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性,理解状态变化这类物理变化的本质;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对生命体的重要意义。

2. 通过对“水的电解”和“氢气燃烧”实验的微观分析,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本质。

3. 了解原子的结构,知道原子内部电子的特性和作用。

4. 通过对食盐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微观分析,认识溶解的本质并了解溶液的基本特点——均一性和稳定性。

5. 学习实验室和工业上提纯水的常用方法:学会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练习在实验室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学会科学表示原子质量大小的方法——相对原子质量 [知识要点] (一)水分子的运动 1. 水的三态变化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液态。

2. 水的天然循环。

3. 水的人工净化 “沉降”“过滤”“灭菌”4. 几种常见的水 ①纯净水——长期饮用降低免疫力 ②矿泉水——矿物质适中才是健康水 ③自来水——含天然水中有益矿物质 (二)水的组成 1. 电解水①正极: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O 2) ②负极:能被点燃——氢气H 2 ③化学方程式通电22222H OH O ↑+↑④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化学反应。

⑤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原子新分子化分重新组合−→−−−→−−−⑥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单质。

⑦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和原子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 水的净化:3.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三)认识原子 1. 原子的结构①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质子每个质子带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个单位负电荷()()()()11⎧⎨⎩⎧⎨⎪⎩⎪②注意: a. 氢原子没有中子 b.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c. 原子不显电性2. 原子中的电子因此,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九年级化学第1、2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水和溶液教案鲁教版
知识点总结:
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发光发热,气体生成,沉淀生成等),如木炭变成灰,
葡萄酿成酒
2、镁条燃烧现象:镁条逐渐减少,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氧化镁
3、鉴别碱的指示剂是无色酚酞,现象:酚酞滴入NaOH溶液中变红
4、CuSO4与 NaOH 混合现象:产生蓝色絮状Cu(OH)2沉淀
5、烫伤:立即用水清洗烫伤部位,并涂上烫伤膏;
6、酸、碱烧伤: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灼伤处,若见如眼部,千万不要揉眼睛,应用大量水冲洗,
带上防护眼镜
7、实验台起火如何处理:移开可燃物,用湿纱布或沙子覆盖,或是用灭火器
8、量筒俯视或仰视读数有何变化:会画图解释
9、分子特征:分子很小,相互间存在间隔,总在不停运动
10、知道植物对水有净化作用
11、过滤操作3点要求: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纸与漏斗内壁要贴紧,不留气泡;
漏斗末端紧贴烧杯内壁;③液体应沿玻璃棒注入漏斗中,液面低于漏斗边缘
12、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干冰);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空气、钢、溶液)
13、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常用过滤(不溶性杂质)、蒸发、蒸馏方法分离混合物
14、 水直流电解:正极:O 2;负极:H 2 ;氧气体积:氢气体积=1:2(为什么)
H 2O = H 2↑ + O 2↑
证明氧气:带火星木条复燃;
15、 H 2 + O 2 = H 2O
氢气燃烧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壁有水雾生成,手触烧杯发热
16、 原子: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特征:很小,不断运动,有间隔
分子:由原子构成,如H 20,H 2,O 2
17、 原子有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有带正电的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所以原子
核带正电,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整个原子不带电荷,所以: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18、
原子结构示意图(教材45页) 19、
原子序数:原子质子数 20、 相对原子质量:以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他的比值。

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X 原子质量):(碳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
2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NaCl 溶液);像这种其溶解作用的物质叫溶剂(多为水),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NaCl )
通电
燃烧
22、电离:许多物质想氯化钠一样溶于水时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成称为电离
23、乳化作用:洗洁灵、洗衣粉等等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可以使植物油以细小的油滴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24、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AT28882 70D2 烒f35133 893D 褽O27096 69D8 様•25672 6448 摈s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