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史-鲁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 代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国 现代小说在鲁迅的手中开始, 又在鲁迅的手中成熟,这在历 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
从《呐喊》到《彷徨》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 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 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 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 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了就有了十余篇。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 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 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 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 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 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 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 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 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 做着好梦的青年。 ——《呐喊·自序》
周作人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周作人以《人的 文学》、《平民的文学》等文章,呼吁 思想启蒙与文学变革,呼吁人的发现、 女性的发现、儿童的发现,提倡宽容和 自由,反对束缚和专制,成为新文化运 动的代表人物。
1930年代,他专注于散文的写作,以其 冲淡平和的文风,和知识含量丰富、又 朴素自然的美文,开启了新文学散文创 作的高峰。
从《呐喊》到《彷徨》
鲁镇只是中国乡间,随便我们走到哪里去都遇 得见的一个镇,镇上的生活也是我们从乡间来的人 儿时所习见的生活……找来找去不过是孔乙己偷东 西给人家打断了腿,单四嫂子死了儿子,七斤后悔 自己的辫子没有了一类的话罢了,至多也不过是阿 Q的枪毙罢了。然而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偏是这些 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人事里含有一切的永久的悲 哀。它已经不是那可歌可泣的青年时代的感伤的奔 放,乃是舟子在人生的航海里饱尝了忧患之后的叹 息,发出来非常之微,同时发出来的地方非常之 深。——张定璜《鲁迅先生》
从《呐喊》到《彷徨》
鲁迅《我之节烈观》:社会公意,不节烈的 女人,既然是下品;他在这社会里,是容不 住的。社会上多数古人模模糊糊传下来的道 理,实在无理可讲;能用历史和数目的力 量,挤死不合意的人。这一类无主名无意识 的杀人团里,古来不晓得死了多少人物;节 烈的女子,也就死在这里。不过他死后间有 一回表彰,写入志书。不节烈的人,便生前 也要受随便什么人的唾骂,无主名的虐待。 所以我说也很苦。
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 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来了客人,许先生没有不下厨房的,菜食很丰富,鱼,肉……都是用
大碗装着,起码四五碗,多则七八碗。可是平常就只三碗菜:一碗素炒碗
豆苗,一碗笋炒咸菜,再一碗黄花鱼。这菜简单到极点。
我喜欢鲁迅的第二个理由,是老先生好玩,就文学论,就人物论,他是百年来 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夏衍,是鲁迅先生讨厌责骂的四条汉子之一,他也 说老先生“幽默得要命”。我有一位上海老朋友,他的亲舅舅,就是当年和鲁 迅先生玩的小青年,名叫唐弢。唐弢五六十年代看见世面上把鲁迅弄成那幅凶 相、苦相,就私下里对他外甥说,哎呀鲁迅不是那个样子的,还说,譬如老先 生夜里写了骂人的文章,隔天和那被骂的朋友酒席上见面,互相问起,照样谈 笑。除了鲁迅深恶痛绝的一些论敌,他与许多朋友的关系,绝不是那样子黑白 分明。
从《呐喊》到《彷徨》
在这里(《新青年》)发表了创作的短篇 小说的,是鲁迅。从一九一八年五月起,《狂 人日记》、《孔乙己》、《药》等,陆续的出 现了,算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 那时的认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 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 ——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
鲁迅先生还招呼他和自己并排地坐下。鲁迅先生坐在那儿和一个乡下的安
静老人一样。
陈丹青:《笑谈大先生》
第一,我喜欢看他的照片,他的样子,我以为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这张 脸非常不买账,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 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 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鲁迅先 生的模样既非洋派,也不老派,他长得是正好像鲁迅他自己。
鲁迅先生的原稿,在拉都路一家炸油条的那里用着包油条,我得到了 一张,是译《死魂灵》的原稿,写信告诉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不以为稀 奇。许先生倒很生气。

鲁迅先生旁边走着海婴,过了苏州河的大桥去等电车去了。等了二三
十分钟电车还没有来,鲁迅先生依着沿苏州河的铁栏杆坐在桥边的石围上
了,并且拿出香烟来,装上烟嘴,悠然地吸着烟。海婴不安地来回乱跑,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 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 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 人。
(《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3页,人民出版社 1993年12月出版。)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 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 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 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 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 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 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 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 族新文化的方向。
从《呐喊》到《彷徨》
一,“表现的深切”——关注病态社会 的不幸的人们
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 且将“为艺术而艺术”,看作不过是 “消闲”的新式的别号。所以我的取材, 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 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从《呐喊》到《彷徨》
从启蒙主义的文学观念出发,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 与“知识分子”的两类题材,并将关注的重心放在“揭 出他们精神的病苦”。
如:《故乡》对于闰土精神麻木的描写: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 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在酒楼上》对于知识分子精神创伤的揭示:
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 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 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 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
从《呐喊》到《彷徨》
寂寞新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平安旧战场 两间余一卒 荷戟独彷徨
——题《彷徨》
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 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 并且落了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 只因为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所以技术虽然比向前好一些, 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新的战友在 那里呢?我想,这是很不好的。于是集印了这时期的十一篇作 品,谓之《彷徨》,愿以后不再这模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自选集>自序》
1881-1936
美国学者丹尼尔·S·伯特编著了一本 《世界100位文学大师排行榜》,前三位 分别是莎士比亚、但丁、荷马。中国有 三位入选:唐代大诗人杜甫、《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鲁迅。书后列有100位获 得荣誉提名的作家,中国唐代大诗人李 白入选提名。
美国最近出版了一本随笔选,时 间跨度从古希腊到现代,入选范围是全 世界。中国入选3篇:苏轼1篇,鲁迅《 死》《这也是生活》2篇。
郑振铎:“假如我们说,五四以来的中 国文学有什么成就,无疑的,我们应该 说,鲁迅先生和他,是两个颠扑不破的 巨石重阵;没有了他们,新文学史上便 要黯然失光。”
周作人
周作人留日期间,娶日本女子羽太信子为妻。 1937年11月的《人间世》杂志刊登周作人信:
“舍间人多,又实无地可避,故只苦住,幸得 无事,可以告慰。……请勿视留北诸人为李 陵,却当作苏武看为宜。”抗战爆发后,周作 人没有随同北京大学南迁,留在了沦陷后的北 平。 1938年2月,周作人在北平出席了日伪华北占领 当局举办的“更生中国文化建设座谈会”。消 息传出,许多人有“被原来信任过的人欺骗 了、侮辱了似的心情”。 1939年元旦,周作人在家中遇刺。虽未受伤, 但却在心理上促使他向日本倾斜。 1939年1月,周作人出任伪北京大学图书馆馆 长。1941年,出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督 办。
1949年1月被释放,返回北京定居,从事文学翻 译工作。
在文革中受到冲击,1967年5月6日去世。
从《呐喊》到《彷徨》
1918年至1922年间,鲁迅写作 了15篇短篇小说,于1923年8月 结集出版为短篇小说集《呐 喊》。
1924年至1925年间,写作了11 篇短篇小说,1926年8月结集出 版为短篇小说集《彷徨》。
周作人
1945年11月,周作人以汉奸罪被捕。1947年12 月,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洪炎秋《我所认识的周作人》(1967年7月发 表):“理学院仍设景山东街前北京大学理学院 原址,文学院因为沙滩红楼被日本宪兵队所占 据,乃在马神庙北大图书馆边新盖三层大楼一座 供用;这两个学院在沦陷期间,不但丝毫没有受 到破坏,而且多少增加了一些设备,所以周作人 胜利后在法案受审时,供称他留在北平,并不是 想当汉奸,是蒋梦麟校长托他在那里照顾学校 的,这桩事有蒋前任校长去函法院证实,而新任 校长胡适之也替他证明有保全北大的图书和设备 之功,所以法院宽大为怀,只判了他十年的有期 徒刑。”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8页,人民出版社 1991年6月出版。 )
鲁迅除了一个战士的刚强之外 ,还有平易近人的一面。他不仅是 一个作家,还是一个辛苦工作的丈 夫,一个孝顺的儿子,一个内心也 常存彷徨充满怀疑时常挣扎于痛苦 之中的人。
—— 钱理群《与鲁迅相遇》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
从《呐喊》到《彷徨》
(2),消解意义的“看”。如《药》。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 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 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 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 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 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从《呐喊》到《彷徨》
鲁迅小说的两大叙事模式:“看/被看”和“离去-归来-再离去”
1,“看/被看”。代表文本:《示众》、《祝福》、《药》等
(1),看客将他人的痛苦无聊化。如《祝福》。
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 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 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 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 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她 就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个人来听她。但 不久, 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 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 听到就烦厌得头痛。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 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 唾弃;但从人们的笑影上,也仿佛觉 得这又冷又尖,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
鲁迅是个极喜欢讲“戏话”的人,连送本书给年轻朋友,也要顺便开个玩笑, 给刚结婚的川岛的书:我亲爱的一撮毛哥哥呀,请你从爱人的怀抱中汇出一只 手来,接受这枯燥乏味的《中国文学史略》。那种亲昵、淘气、仁厚与得意, 一个智力与感受力过剩的人,大概才会这样的随时随地讲“戏话”。
郁达夫论鲁迅
郁达夫: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 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 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 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 族 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 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 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