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改性
油脂改性制备浅色减摩抗磨剂及其性能研究
![油脂改性制备浅色减摩抗磨剂及其性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22c4f32580216fc700afdb3.png)
2011年6月Jun.2011润滑油L UBR I C AT I NG O I L第26卷第3期Vo.l26,N o.3文章编号:10023119(2011)03003606油脂改性制备浅色减摩抗磨剂及其性能研究冯亮1,段庆华2(1.杭州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杭州310015;2.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以植物油和丙三醇为原料,在特定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酯交换、硫磷化以及中和等反应,制得了新型的润滑油摩擦改进剂,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和摩擦性能考察。
结果表明:与传统的T405相比,该产品具有颜色浅、成本同样低廉、效果更加优越等特点。
关键词:润滑油,减摩剂;二硫代磷酸盐;制备;性能中图分类号:TE624.82文献标识码:AS t ud y on the P rep a ra ti o n and Pe rf o rm anceso f a New F ri c ti o n Mod ifi e r De ri v ed fro m Veg e t ab l e O i lFEN G Li ang1,DUA N Q i ng-hua2(1.Hangzhou Pe tr oche m i ca lC o.Ltd.,Ha ngzhou310015,Ch i na;2.Re se a r c h I ns ti tute o f Pe tr o l e um P r oce ss i n g,S I NOPEC,Be iji n g100083,C hi na)Abstr a ct:A ne w k i n d of fri c ti on m od ifi e r w a s p r e pa r e d fr o m ve ge ta b l e o iland g l yc e r o l unde r a c e rta i n te m pe r a tur e a nd p r e s su r e w ith ca t a l yst vi a tr a nse s te rifi c a ti on,d ith i o phospha te s f o r m a ti o n a nd ne u tr a li z i ng.The s tr uc tur e w a s c ha r a c te ri z e d a nd i ts tri b o l og i c a l be ha vi ors w e r e i nve s ti g a ted.The r e su lts show e d tha t,com pa r ed w ith the com m e r c i a la dd i ti ve T405,i ts co l or i s m uc h li g h te r a nd i ts fri c ti on p r ope rti e s a r e littl e be tte r.I t s a new poten ti a l l ow c ost f r i c t i o n m od ifi e r.K ey word s:l u b ri ca ti ng o i;l fri c ti on m od ifi e r;d ith i o phospha te;pr e pa r a t i o n;pe rf or m anc e0引言摩擦改进剂是润滑油添加剂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通过在摩擦表面形成物理或者化学吸附膜,使摩擦系数降低,提高了润滑性能,增强了油膜,减少了机械使用中由摩擦造成的能量损耗,是各类润滑油中不可或缺的组分。
04油脂改性
![04油脂改性](https://img.taocdn.com/s3/m/1ab87fe74afe04a1b171de05.png)
油脂改性的现实需要 大部分天然油脂,因为它们特有的化学组成使 得天然形成的油脂的应用十分有限,为了开拓天然 油脂的用途,通常需要对这些油脂进行各种各样的
改性,常用的改性方法是氢化、分提和酯交换。
一、油脂氢化
油脂氢化是指液态油脂或软脂在一定条件下
(催化剂、温度、压力、搅拌)下,与氢气发生加 成反应,使油脂分子中的双键得以饱和的过程。经 过氢化的油脂称为“氢化油”,极度氢化的油脂亦 称为“硬化油”。
2.2 分提方法
溶剂分提法是指在油脂中按比例掺入某一溶剂
构成混合油体系,然后进行冷却结晶、分提的一种 工艺。溶剂分提法可通过降低体系黏度形成容易过 滤的稳定结晶,来提高分离得率和分离产品的纯度, 缩短分离时间。此法对于组成甘油三酯的脂肪酸碳
链长,并在一定范围内黏度较大油脂的分提较为适
用。
2.2 分提方法
3.1 化学酯交换 ③酯酯交换
定向酯酯交换:酯酯交换产生一种平衡状态的甘油 三酯混合物。若反应混合物冷却到熔点以下,饱和甘油 三酯将会结晶析出,若将可逆反应的产物之一从反应区 域中移去,则反应平衡状态发生变化,趋于再生产更多 的被移去产物,因此通过选择性结晶(或酯酯交换反应 温度低于高饱和的甘油三酯熔点),从油脂或混合油脂 的随机酯酯交换产物中除去饱和甘油三酯(或使之以固 相形式析出且不再参加反应),从而引导所有饱和脂肪 酸有效转化为饱和甘油三酯的方法称为定向酯酯交换。
就能够得到全饱和油脂。
实际氢化反应中,氢化速率受温度、催化剂浓
度、氢气压力、搅拌强度以及被氧化油脂的种类和 品质、氢气纯度和氢化程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改
变任一条件,都会导致氢化速率的变化。
1.4 反式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在植物油脂中天然存在的
酶在油脂制取、精炼、改性中的应用
![酶在油脂制取、精炼、改性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ad9774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f.png)
环保性
酶促反应条件温和,不需 要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 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 污染。
高度选择性
酶能够识别并催化特定底 物进行反应,有利于实现 精准控制和定制活性
酶的稳定性和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抑制剂 等,需要优化反应条件以保持酶的活性。
酶在油脂制取、精炼、改性 中的应用
2023-11-08
目录
• 酶在油脂制取中的应用 • 酶在油脂精炼中的应用 • 酶在油脂改性中的应用 • 酶在油脂工业中应用的前景 • 结论
01
酶在油脂制取中的应用
脂肪酶在油脂水解中的应用
脂肪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能够将甘油三酯分解成甘油二酯、甘油单酯和脂肪酸。脂肪酶在油脂水解过程中具有高效性和专 一性,能够提高水解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脂肪酶在油脂脱胶中的应用
脂肪酶能够催化油脂中磷脂和糖脂等胶质成分的水解,降低油脂的粘度,改善油脂 的加工性能。
与化学脱胶方法相比,脂肪酶脱胶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对底物选择性高等优点,有 利于保留油脂中的营养成分。
脂肪酶脱胶法适用于各种植物油和动物油的脱胶处理,如大豆油、花生油、鱼油等 。
脂肪酶在油脂脱色中的应用
酯酶在油脂酯交换中的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酯酶是一种能够催化酯类物质水解、醇解、酯交换等 反应的酶。在油脂酯交换中,酯酶可以催化油脂中的 脂肪酸与醇类物质反应,生成新的酯类物质,改变油 脂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酯酶在油脂酯交换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油脂的口感和气味,通过与不同醇类物质反 应,生成新的酯类物质,赋予油脂特定的香味和口感 ;2)提高油脂的营养价值,通过与特定醇类物质反应 ,生成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酯类物质,提高油脂的 营养价值;3)改变油脂的物理性质,如熔点、粘度等 ,以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04油脂改性解析
![04油脂改性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2209c46f1aff00bed51e4a.png)
成过程和晶体生长的快慢,这两个过程的快慢又直
接影响着结晶产品中晶体的粒度及其分布,因此, 过饱和度是考虑晶体问题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2.1 分提原理
晶核的形成速率取决于冷却过饱和的程度
2.1 分提原理
在过饱和溶液中已有晶核或加入晶核后,以过
饱和度为推动力,晶核或晶种将长大。晶体的生长
过程由 3 个步骤组成:待结晶的溶质借扩散穿过晶
二、油脂的分提
分提是一种完全可逆的改性方法,它是基于一
种热力学的分离方法,将多组分的混合物物理分离 成具有不同理化特性的两种或多种组分,这种分离 是以不同组分在凝固性、溶解性和挥发性方面的差 异为依据的。
目前,油脂加工工业越来越多地使用分提来拓
宽脂肪各品种的用途,并且这种方法已全部或部分
替代化学改性的方法。
度的研究和开发。
3.1 化学酯交换
②醇解
6-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scorbyl Palmitate简称AP)
3.1 化学酯交换 ③酯酯交换 油脂酯交换包括多种酯,如单烃基醇酯,乙二 醇的单酯和二酯,甘油的单酯、二酯和三酯,各种 四羟基或更多羟基醇等分子之间的种种交换结合反 应。甘油三酯之间的酯酯交换反应已广生初级成核现
象,能够产生粒度均匀的晶体。
晶体改良剂,如卵磷脂、单甘酯-甘油二酯、山
梨醇脂肪酸酯和聚甘油醇脂肪酸酯等,可改善晶体 的结构和习性。
2.2 分提方法
①常规(干法)分提法
常规分提法即指油脂在冷却结晶及晶、液分离
过程中,不附加其他措施的一种分提工艺,有时也
称为“干法”分提。干法分提是最简单和最便宜的 分离工艺。 在无有机溶剂存在的情况下,将处于液态的油 脂在受控制条件下冷却,溶化油部分结晶至最终温
油脂酶法改性研究进展
![油脂酶法改性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412e484cc22bcd127ff0c06.pn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酸 化 反 应 3
CO0H
R OC OR 4 R C OH— R COR +R - O O
()醇 化反 应 :R O OR+R OH一 OC 4 C OR4R OH -
f1酯 交换 反 应 :R O OR +R OC 5 C OR R。 OR + OC
关键词
油脂改性
脂肪酶
酶促反应体 系
P A 结构油脂 UF
中 图分类号 :T 2 1 S 2
文献标识码 :A
油脂 在 自然 界中广泛存存 , 按其 来源分 为动 物脂 , 植物 油、 微生物 油腊。 同前, 世界商用油脂 的年 产量在 】 亿吨左 右. 其中 8 % 用于食用 ,4 用 j油脂 化工 , 0 】% : 主要 生产 肥皂 和其 它表面 活性 剂 , 只有 6 用作饲料。因此 , % 油脂的营养
脂肪 酶既能催 化油 脂水解成 部分t 油酯 或甘油 与脂肪 『 酸, 也能催化酯化和 酯交换反应 , 这主要取决 于所处 的反应 体系。
表 】 几种典型 脂肪 酶催化特性
与化学 南法相 比较 , 酶促反应具 有反应 条件温和、 底物专一
眭强、 化效率 高. 催 产物得 率和纯度高、 产品颜色浅等优点 . 并且可 利用 酶对底物 的专 一性 来准确地控制 反应产 物的异 构体形式和旋光性。 油脂酶 法 改性就是 利用 脂肪 酶 ( iaeE ) L p s C 3】I 选 3 择 眭地催 化甘油 酯的分解或合成 , 从而改变油脂 的结构和组 成, 提高油脂的营养性和适 用性 。对 油脂酶法改性的研究集 中于对适 宜的专 一性脂肪酶的选择、 酶促反应体系的建立和 高营 养 眭脂肪醣 的富 集、 脂结 构化 处理等。 油
油脂氢化名词解释
![油脂氢化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b480eb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3.png)
油脂氢化名词解释油脂氢化是指油脂在催化剂作用下于一定的温度、压力、机械搅拌条件下,不饱和双键与氢发生加成反应,使油脂中的双键得到饱和的过程。
油脂氢化的目的主要是: ①提高熔点,增加固体脂肪含量;②提高油脂的抗氧化能力、热稳定性,改善油脂色泽、气味和滋味并防止回味;③改变油脂的塑性,得到适宜的物理化学性能,拓展用途。
因此,油脂氢化是油脂改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氢化原理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双键上所缺少的氢原子,虽然不能直接将氢加上去,但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氢加到不饱和脂肪酸双键上,使其得到饱和,这一过程就称为氢化。
油脂经过氢化加氢后,不仅饱和程度大为提高,而且也能改善油脂的色泽和臭味,提高了油脂在工业及食用上的使用价值。
工艺流程挤练油—脱气、脱水、预热—加氢反应—冷却一过滤一,催化剂(回用)和净油(后复炼)。
生产工艺油脂氢化工艺根据原料经过反应器运动状态的不同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种;据氢气经过反应器的特点又可分为充氢的加氢氢化工艺和氢气外循环的加氢氢化工艺。
油脂氢化只是食用氢化油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工段,工艺过程可分为前处理、氢化和氢化后处理三部分。
油脂氢化的前处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氢化单元操作和氢化的生产成本,无论是食用级氢化油还是工业级氢化油,在氢化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前处理;氢化后处理的深度应根据氢化油的用途或者用户的具体要求决定,其处理方法是脱色和(或)脱臭。
应用脂氢化技术经过 100 多年的发展已相对成熟稳定,氢化产品为食品工业提供了多种选择。
氢化工艺制备的各种不同类型人造奶油、起酥油、煎炸油、糖果糕点用油、烘焙用油、油炸薯条油、糖衣用油及花生酱稳定剂和乳化剂,部分替代传统动物奶油,并以其独特风味和低廉的价格而深受人们喜爱。
但是油脂氢化过程中可形成多种双键位置和空间构型不同的脂肪酸异构体,使氢化油脂的组成复杂化,氢化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反式脂肪酸。
近年来,有关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危害和潜在危险性的问题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普遍关注。
采用油脂改性方法降低人造奶油中的反式脂肪酸
![采用油脂改性方法降低人造奶油中的反式脂肪酸](https://img.taocdn.com/s3/m/6099ede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6.png)
采用油脂改性方法降低人造奶油中的反式脂肪酸作者:杨丹华来源:《中国食品》2020年第11期反式脂肪酸(TFA)是含有一个或多个反式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氢化植物油是反式脂肪酸最主要的食物来源。
氢化植物油是植物油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加氢硬化,不饱和脂肪酸变成饱和脂肪酸,使液态的植物油变成固态或半固态的油脂。
另外,反刍动物和乳制品中也会含有大约2%-6%的天然反式脂肪酸,这些反式脂肪酸主要来源于微生物代谢,存在于动物瘤胃中的微生物将不饱和脂肪酸转化为饱和脂肪酸,这个过程叫做生物氢化。
饮食中过多摄入TFA会使患冠心病的风险大大提升。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TFA摄入量与冠心病的风险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
据估计,TFA的摄入量增加2%,患冠心病的风险将会增加23%。
由于TFA对健康的不利影响,WHO建议人类摄入的TFA占总能量的百分比要少于1%,一些欧洲国家甚至禁止含有TFA的食品。
由于氢化油含有较高的TFA,因此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油脂企业均在寻找氢化油的代替品。
油脂三大改性技术包括氢化、酯化、分提,部分氢化油含有较高含量的TFA,通过完全氢化来代替部分氢化,可以大大降低油脂中的TFA含量。
虽然完全氢化油基本不含有TFA,但考虑到消费者对氢化油的排斥心理,因此酯化及分提工艺是人造奶油行业采用较为广泛的油脂改性方法。
酯交换是通过改变甘油三酯的脂肪酸分布,从而改变油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一种改性方法。
酯交换反应通常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进行,根据催化剂的不同而分为化学酯交换和酶法酯交换两大类。
化学酯交换是利用碱金属、碱金属氢氧化物及碱金属烷氧化物等作为催化剂的酶交换反应,最常用的是甲醇钠。
20世纪50年代,R.O.Feuge将氢化大豆油和橄榄油制作成改性油脂,开辟了化学酯交换技术在人造奶油基料油方面的应用研究。
国内对于化学酯交换技术的研究相对较晚,柴丹等利用甲醇钠为催化剂将大豆油和极度氢化大豆油按不同比例混合,通过酯交换反应得到不同固体特征的油脂。
油脂的物理改性方法有哪些
![油脂的物理改性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bbff073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c.png)
油脂的物理改性方法有哪些
油脂的物理改性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脱臭:通过蒸馏或吸附等方法去除油脂中的异味物质,提高油脂的纯度和口感。
2. 精炼:通过蒸馏、脱色和脱臭等方法去除油脂中的杂质和不良成分,提高油脂的质量和稳定性。
3. 氢化:利用氢气作为还原剂,将不饱和脂肪酸转化为饱和脂肪酸,提高油脂的硬度和稳定性。
4. 乳化:将油脂与表面活性剂或乳化剂混合搅拌,形成油水乳液,提高油脂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5. 冷冻结晶:将油脂在低温下进行冷冻结晶处理,改变其晶体结构,提高油脂的硬度和延展性。
6. 增稠:通过添加增稠剂或制备乳化凝胶等方法增加油脂的黏度和稠度,改善其使用性能。
7. 结晶拉伸:将油脂在高温下经过结晶拉伸处理,改变其晶体结构和性质,提高油脂的结晶性和熔点。
8. 热处理:通过加热和冷却等过程改变油脂的晶体结构和性质,提高其刚性和耐高温性。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应用领域选择合适的物理改性方法。
油脂改性技术开发动向(I)
![油脂改性技术开发动向(I)](https://img.taocdn.com/s3/m/33f628340912a21614792999.png)
溶剂 法 比较, 因不使用溶剂 , 比较 , 但 有悖 于 日趋严 格环 境保 护
而受到批评 。 溶剂分 提法是采 用丙 酮或 己烷 溶剂 , 3 1比例 以 : 混合 , 将油脂溶解, 在结晶罐 中冷却 、 结晶 , 经过滤后分 别得到 液体油与 固体 脂 , 回收溶剂可 循环使 用 。该 经
Re e e eo c ntd v l pm e fo l nd f tm o i c to o e s nto i a a d f a i n pr c s i
ZHAO Guo z i - h ,LI X i i ng,LI Zh -fng U -l a U i e
可循 环使用 。表面活性 剂工艺得 率 比干 法分提 高, 与
19 4 7 ,酯交换源 于 12 3 ,5 ) 94年 V nL o a o n英 国专利 ,
而油脂分提则可追溯到 18 年人造奶油发 明人麦 加・ 86 莫利哀 ( g - ui ) 国专利 。这 些方法为改善油 Mea Mor s法 e 脂 特性 、 发新产品 、 开 介入新 的供应 链 、 一步提升 产 进 品价值链 、 立新 的客 户关 系、 求新 的 商业 机会 提 建 寻 供新 的方 式。 但是 , 面对 自 19 9 0年 以来鱼油数 量减 少 , 特别 是 天然棕 榈油 固体 脂生 产量 扩 大,反 式脂 肪酸 安全 问 题, 及环境 问题 出现 , 目前 , 些传统油脂 改性方 法面 这
中图分类号 : S 2 T 2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0 8 9 7 (0 7 0 一o0 —0 10 - 5 8 2 0 ) 7 0 5 5
油脂 改性 ( df a o eh ooy 技术 , Mo ict nT c n lg) i i 现主 要 有油脂分提 (rci ai ) 油脂氢化 ( y rg nt n 、 Fat nt n 、 o o H do e a o ) i
改性植物油脂乙氧基化物的研究
![改性植物油脂乙氧基化物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2fa179a3b3567ec112d8a72.png)
改性植物油脂乙氧基化物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实验,对天然植物油脂乙氧基化加成环氧乙烷的工艺条件的确定,包括催化剂、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的确定。
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选用ZD-10,催化剂质量分数1%,反应温度180±2℃,反应压力0.45MPa,采用上述条件制备的大豆油乙氧基化物可与水任意比例互溶,在洗衣粉中,可等量替代AEO9,去污性能相当。
关键词:改性;植物油脂;乙氧基化物一、引言在天然油脂类衍生物中,天然油脂乙氧基化物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醚.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由天然油脂与环氧乙烷直接加成得到。
与传统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相比,由于原料取自天然油脂,故对油脂增溶力强,且易生物降解,具有生态毒性低,刺激性小等优点。
改性油脂乙氧基化物(SOE)是以天然油脂为原料制得的一种绿色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水溶液无凝胶相产生,具有优良的洗涤性能,安全无刺激,在浓缩型洗涤剂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2]。
温朋鹏、郭建国、刘伟、孙永强和刘晓东对中轻日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改性植物油脂(SOE)的水溶性、去污力和泡沫等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油脂乙氧基化物(SOE)可与水任意比例互溶,无凝胶相产生;在不低于-10℃的环境中任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其去污力与AEO-9 相当 [3]。
采用脂肪酸甲酯直接乙氧基化物生产 FMEE,最大的难点就是脂肪酸甲酯由于分子中不存在活泼氢,不像脂肪醇很容易的发生加成反应,无法用碱催化剂如NaOH,NaOCH3完成乙氧基化反应,否则不仅反应速度慢,而且转化率也不超过30%,因此,如何选择更适合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反应的催化剂成为该工艺的关键,关系着该产品能否实现低成本、规模化生产。
目前有效的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催化剂主要有两类:MgO/Al2O3双核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以及Mg/Al/Co三元有机酸盐类催化剂,与氢氧化钠作为催化剂相比,这两种催化剂体系催化效率高,得到的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成品色泽浅、透明度高、流动性较好[4]。
油脂改性技术开发动向(Ⅱ)
![油脂改性技术开发动向(Ⅱ)](https://img.taocdn.com/s3/m/f3065a462e3f5727a5e9623f.png)
化 滤
一
反应 器 r ————r _ 1 r . 真 率 系统 _ _ - - 去 蒸 汽进 口 水m口
I 蓁
CJl l反式 ) (1一 8 位置异构体 不饱和脂肪酸异构体《 C 1 以 为例 )
Cs 9 反 式 ) 一( - J
滴 人 罐
冷凝 氢气
C8 1一 式 ) ll( 1 顺
氢化反应 是在 镍 i等催化剂 作用下 , 接将氢 ) 直 气 加 成 到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双 键 上 ( 2 C 2H 一 H C= H + 2 C 3H ) H C 3 一种化学反应¨ 。 传统氢化工艺如图 9 示。氢化 目的之一是在某 所 温度 范围 内, 制成所 需硬度油脂 。如将 大豆油 等液 状油, 转变 为适宜于涂 抹面包食用 时适 当硬 度物理 性 质; 目的之二是提高产品稳 定性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 -9 7 (0 70 -0 0 -0 08 5820)8 0 1 5 反式 脂肪酸 (as a y c s , V n t i ) 是指 至少具有 一个 以上 fta d 亚 甲基脱 离非共 轭型 、 反式 (a s配位 碳 一碳 双键结 V n) 合 的单不 饱和 脂 肪酸和 多 不饱 和脂 肪酸 所 有几何 异 构体 ” 。
善 绺
顺 ● ●●卜 ●+ 9 一
\
。
,
反 式
2 一l 7 3 =
J i式 顺
水
碱 炼/ 脱 色油
水. 油。
式
可
进料 泵 催 化剂混 合 罐
过滤 泵
氢化 油 排 出泵
图 9 传统氢化 工艺流 程图 在氢 化反应 中 , 双键被 饱和 会产 生 异构 化 , 中 其 又可分为位置异构化与几何异构化两类 。通常选择性 氢 化油脂 , 比非 选择 性氢 化后 在低 温 中 固体 脂 含量 高 , 高温 中变低 , 种现 象是 由于选择 性 氢化 时 异 在 这 构化后产生熔点高的反式脂肪酸 。通常随不饱和双键 数增加 , 其异构体量 以 2的立方而增加 , 以含三个双键 亚麻酸为例 , 共有 8种同分异构体 ; 其中 1 系顺式脂 个 肪酸 , 7个为反式脂肪酸 ( 1 , l) 图 0 图 1。
脂肪酶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
![脂肪酶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146962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8.png)
脂肪酶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
油脂酶是指由酶多肽合酶组成的外源性酶,其能够使油脂发生分解、改性反应
以产生衍生物,氢脂溶性非氢脂溶性物质等。
使用油脂酶可以促进油脂和脂肪酸的分解,从而大大提高油脂工业的生产效率。
油脂酶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几方面:
第一,可以用于改性油脂、改变其质地。
油脂酶可以与油脂中的构成成分
发生反应,改变其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这样就可以改变油脂的稠度和色泽,从而获得更稳定的油脂产品。
第二,用于脂肪酸精制。
油脂酶可以有效地中和油脂成分中的油脂酸,并将它
们转化为精制后的脂肪酸产品,这种产品可以应用于多种产品生产配方制造,从而大大提高油脂工业的生产效率。
第三,可以用于油脂的稳定性改善。
油脂酶可以迅速与油脂中的脂肪酸分解形
成芳烃和脂肪醇,以改善油脂产品稳定性。
第四,用于增加油脂饱和度。
油脂酶可以将非稳定的饱和酸变为高效、稳定的
饱和物质,从而提高油脂的饱和度,并抑制物质变质现象。
总之,油脂酶已经成为油脂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为油脂行业提供了
先进的技术手段,促进了油脂的分解转化,从而极大提升了油脂工业的效率及质量。
【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第六章 油脂的改性
![【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第六章 油脂的改性](https://img.taocdn.com/s3/m/b7282057bceb19e8b9f6baca.png)
常规分提法的典范-----Tirtiaux法
•用Tirtiaux法分提棕榈油,是当今世 界上常规法分提的典范,它在比利 时首先应用于工业生产. • 该方法的关键是控制冷却速率 和温度差,使结晶颗粒过滤性能好; 固、液两相用真空吸滤机分离。
‹# ›
表面活性剂法
1、定义:
在油脂冷却结晶后添加表面活性剂,改善油与脂的界面
• 搅拌能增大氢气在油中的溶解速率,高温下,搅拌对氢化速率 影响显著。
• 高效的搅拌选择性低、异构化少
‹# ›
4• 催、化催剂是化氢剂化的关键,它对氢化的影响表现在其
种类、结构和浓度等几个方面。 • 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氢化反应有不同选择性, 常用的多相催化剂的选择性强弱顺序为:铜>钴 或钯>镍或铑>铂。 • 催化剂的表面结构(空隙度、孔径大小、孔 道长短、比表面积等)则决定了它的催化活性, 对氢化速率和选择性影响较大。
‹# ›
2、压力
• 油脂氢化通常是在压力为0.7~0.39MPa下进行的。 • 增大压力可增大氢在油中的溶解度,使催化剂表面吸附的有
效氢处于饱和状态,从而加速氢化反应。 • 高压对异构化和选择性的影响较少。 •
‹# ›
3、搅拌
• 为了提高传质、传热效果,确保催化剂与油脂、氢气的充分混 合,氢化过程必须伴有高效的搅拌混合。
‹# ›
酸解
•油脂与脂肪酸作用,酯中酰基与脂肪 酸酰基互换,生成新酯的反应成为酸 解;
‹# ›
• 特点: • 1、反应十分缓慢,反应有更多副反应; • 2、可以将低(高)分子量的酸引入到由较高(低)分子量脂肪
酸构成的油脂中去; • 3、很少用于食用油的加工;
‹# ›
醇解
一种改性天然油脂及其制法、天然柔软微乳液及其制法与应用方法[
![一种改性天然油脂及其制法、天然柔软微乳液及其制法与应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a37cde56c85ec3a87c2c5ea.png)
专利名称:一种改性天然油脂及其制法、天然柔软微乳液及其制法与应用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曹子燚,陈红霞,沈玲,袁洪胜
申请号:CN201911127374.9
申请日:20191118
公开号:CN111019765A
公开日:
2020041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天然油脂及其制法、天然柔软微乳液及其制法与应用方法,所述改性天然油脂,具有如下结构通式:其中,R、R和R是C原子数为10‑20的饱和或不饱和偶数长碳链中的一种或多种,改性物的加成数(a+b+p+q+x+y)为4‑10,制备方法为称取天然油脂和催化剂并混合,在真空条件下加入改性物反应,由改性天然油脂制得的天然柔软微乳液,在面料后整理过程中加入天然柔软微乳液配制的工作液,改性后的天然油脂具有很好的乳化性能,乳化后得到天然柔软微乳液具有极好的高温稳定性和pH稳定性,整理后的面料柔软、滑爽,对人体具有附加的护肤保湿功效。
申请人:江苏金太阳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226314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姜镇志浩工业园区金太阳大厦
国籍:CN
代理机构: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李静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植物油脂改性技术研究考核试卷
![植物油脂改性技术研究考核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a23a9b7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6.png)
5.以下哪个不是植物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指标?()
A. POV值
B. TBA值
C. IV值
D. AV值
6.植物油脂氢化过程中,哪一个因素会影响油脂的不饱和度?()
A.反应温度
B.反应压力
C.催化剂种类
D.油脂种类
7.以下哪种植物油脂改性方法能够提高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稳定性?()
A.环氧化
B.氯化
3.酯交换改性植物油脂可以降低其熔点。()
4.植物油脂改性过程中,催化剂的选择不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5.环氧化改性植物油脂可以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
6.植物油脂的精炼过程可以去除所有的有害物质。()
7.植物油脂改性后的产品在营养价值上与原始油脂相同。()
8.氢化植物油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不受限制。()
D.硫化
11.植物油脂改性过程中,哪种催化剂容易导致油脂的毒副作用?()
A.钠
B.钾
C.铜氧化物
D.铅氧化物
12.以下哪个方法可以提高植物油脂的氧化稳定性?()
A.提高油脂的不饱和度
B.降低油脂的熔点
C.减少油脂中的抗氧化物质
D.增加油脂中的抗氧化物质
13.在植物油脂改性过程中,以下哪种情况可能导致改性失败?()
9.植物油脂改性的物理方法包括_______和_______等。
10.植物油脂改性后,其应用领域可以扩展到_______和_______等行业。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植物油脂的氧化稳定性与其不饱和度成正比关系。()
2.植物油脂氢化改性可以提高其氧化稳定性。()
3. ABC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心机) 分离 (离心机 离心机
棕榈液油
硬脂和表面活性剂
离心机) 分离 (离心机 离心机
硬脂
表面活性剂
棕榈油的干法分提
毛油/精炼油 毛油 精炼油
结晶
分提
棕榈液油
棕榈硬脂
超级棕榈液油
PMF
硬脂物
软脂
氢化
• 氢直接加入油脂的甘三酯分子脂肪酸集团的双链上
液体油 氢气 氢化
固态/半固态油脂 固态 半固态油脂
氢化
氢气 油脂 镍催化剂 (Nickel catalyst) )
反应容器 氢化油脂 + 废催化剂
过滤
废催化剂
氢化油产品
镍催化剂
氢气罐
添入油
过滤 氢化油
废催化剂
酯交换
• 酯交换是脂肪酸分子在甘油三酸酯分子上的位 置发生重新排列的过程
• 酯交换的方法 - 化学法 - 酶法(Enzymatic method) 酶法( )
干法分提
油
冷却) 结晶 (冷却 冷却
过滤) 分离 (过滤 过滤
固体脂
液体油
溶剂分提
油脂 混合油 冷却) 结晶 (冷却 冷却 溶剂
分离 (过滤 过滤) 过滤
液体油和溶剂 脱溶
硬脂和溶剂 脱溶
液体油
硬脂
湿法即表面活性剂分提
油 表面活性剂 Detergent 冷却) 结晶 (冷却 冷却 (十二烷基硫酸钠 Na十二烷基硫酸钠 Lauryl sulphate)
酯交换(化学法) 酯交换(化学法)
原料 反应 (真空下 真空下) 真空下 热水 催化剂 甲醇钠
Oil
中和
柠檬酸
皂Hale Waihona Puke 分离水水干燥
甲醇
完成酯交换的油
酶法酯交换
• • • • • • 脂肪专用酶( 脂肪专用酶(Lipase enzyme) ) 更低的反应 更好的选择性 酶和加工设备的成本高 对杂质和反应条件的敏感性很高 用于代可可脂的改性
冬化
从油中分离出高熔点的甘三酯(硬脂物) 从油中分离出高熔点的甘三酯(硬脂物)
步骤如下 - 将油冷却特定的时间 - 在更低的温度下将油缓慢搅拌 - 通过过滤分离出硬脂组分
目的 增加油脂的功能性, 增加油脂的功能性,使其适用于 专用食品
分提
是一种油脂改性方法, - 是一种油脂改性方法 , 可以根据油中 固体和液体成分的不同物理和化学特性 将它们分离
油 分提
液油
液态
固脂
固态
分提工艺: 分提工艺 - 干法分提(Dry fractionation) 干法分提( ) - 溶剂法分提(Solvent fractionation) 溶剂法分提( ) - 湿法即表面活性剂法分提(Wet or 湿法即表面活性剂法分提( Detergent fractionation) ) • 分提通常用于棕榈油、棕榈仁油、不完全氢化豆 分提通常用于棕榈油、棕榈仁油、 油和棉籽油
油脂改性( 油脂改性(Oil Modification) )
油的改性
• 分提(Fractionation) 分提( ) 物理改性) (物理改性 • 氢化(Hydrogenation) 氢化( ) (化学改性 化学改性) 化学改性 • 酯交换(Interesterification) 酯交换( ) (化学 生化改性 化学/生化改性 化学 生化改性) • 混合(Blending) 混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