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四种物态变化详细精讲-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完整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知识预览: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温度计和融化、凝固这两个方面的知识。

一、温度计温度计是一种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在液体温度计中,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义为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义为100摄氏度,表示为℃和100℃。

℃和100℃之间为100个等分,每一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使用温度计时,需先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底或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在温度计中,绝对零度为-273.15℃,而开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为T=273+t,单位为开尔文,简称开,符号为K。

常见的温度计有实验室温度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等。

它们的玻璃泡液体、刻度范围、分度值、构造和使用方法都有所不同。

二、融化和凝固融化和凝固是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之一。

其中,融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实验中常用的熔化装置是水浴加热法,它能够使物质均匀受热,实验进度便于控制。

使用方法包括将温度计、烧杯、铁架台和石棉网等组成装置,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用石棉网起到均匀受热的作用,如果要缩短加热时间,可以在烧杯上加盖、减少水、用热水替代冷水等。

晶体与非晶体的熔点不同,而同一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一样。

晶体是由分子间整齐规则排列的固体组成,而非晶体则是由分子杂乱无章的排列的固体组成。

水滴达到一定大小时,就会落下来形成雨。

特性:非晶体没有明确的熔点。

影响熔点的因素包括压强和杂质。

凝固的必要条件是温度达到凝固点并且不断放热。

晶体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而非晶体则会不断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2020初中物理知识大总结:物态变化

2020初中物理知识大总结:物态变化

2020初中物理知识大总结:物态变化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叫做缩口;四、熔化和凝固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2、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3、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4、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五、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2、汽化的方式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外部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六、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七、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如,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白气是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

2020年中考物理知识点:物态变化

2020年中考物理知识点:物态变化

2020年中考物理知识点: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水准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水准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水准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3、温度计的使用:(1)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能够离开人体;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有跟物体的温度相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1)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2)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4、晶体熔化的条件:(1) 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5、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7、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五、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相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相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相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2)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相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3)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实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实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实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升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六、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

2020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四种物态变化详细精讲

2020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四种物态变化详细精讲

2020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四种物态变化详细精讲物态变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液态→气态(吸热)液化:气态→液态(放热)升华:固态→气态(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changeof state)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

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持续吸热)就会熔化,熔化时温度不会高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存在三种状态,例:冰熔化时,温度为0℃,同时存在冰的固态,水的液态和冰与水的固液共存态。

然后是物质气态与液态的变化关系,物质从液态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进行,是缓慢的。

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及内部,必须达到沸点,是剧烈的。

汽化要吸热,液体有沸点,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但是仍然在吸热;物质从气态转换为液态时,这个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例如水蒸气液化为水,水蒸发为水蒸气。

加快液体的蒸发速度的方法一般有:1.增加液体的表面积;2.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3.提高液体的温度;4.降低周围环境的水蒸气含量,使其无法饱和(就是使空气干燥。

)。

最后是我们不常见的物质固态和气态的关系,物质从固态直接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做升华,然后是物质直接从气态转换为固态,这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在发生物态变化之时,物体需要吸热或放热。

当物体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转化时,就是吸热;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时,则是放热。

而吸热或放热的条件是热传递,所以物体不与周围环境存在温度差,就不会产生物态变化。

2020年中考物理物态变化现象汇总

2020年中考物理物态变化现象汇总

2020年中考物理物态变化现象汇总(全带解释)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解释: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熔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熔化。

所以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

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形成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解释: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缸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着在水缸外面。

睛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水蒸气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

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用挑水浇地了。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解释:因为烧水时水中的气泡上升会发出响声,气泡上升得越快,发出的响声越大,气泡上升的快慢与水壶底部的水和表面的水的温差有关,温差越大,气泡上升越快。

开始烧水时,接触壶底的水温度较高,表面的水温度较低,温差较大,气泡上升快,故“响水不开”。

当水沸腾时,壶底的水与表面的水温度基本相等,水中的气泡上升变慢,故“开水不响”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释:结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水的温度在0℃—4℃之间是反常膨胀,即热缩冷胀。

冬天,当气温下降时,上层河水的温度较低,密度较大,就要下沉,河底水的温度高,密度较小,就要上升,形成对流,使全部河水不断冷却。

当整个河水的温度都降到4℃时,对流就停止了。

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河水的温度继续下降,河底水的温度仍保持4℃。

当上层的河水温度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河面开始结冰。

从这以后,由于水和冰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辐射,因此,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厚厚的冰需要时间很长,所以才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说法。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所有知识点全整理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所有知识点全整理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所有知识点全整理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包括固体的熔化、气体的液化和凝固、液体的蒸发和沸腾等过程。

下面是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的所有知识点的详细整理。

1.固体的熔化:固体在升温过程中,当达到特定温度,称为熔点时,固体开始熔化成液体。

熔化是固体分子之间的结构排列发生改变的过程,其原因是固体分子内部的热运动增强,使得分子间的结合逐渐减弱。

2.液体的凝固:液体在降温的过程中,当达到其特定温度,称为凝固点时,液体开始凝固成固体。

凝固是由于液体分子间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导致分子间的结合趋于紧密,形成固体结构。

3.液体的蒸发:液体在室温下,部分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能够跨越液体表面逃逸成为气体,这个过程称为蒸发。

蒸发是液体分子由液态状态向气态状态转变的过程,蒸发速率受到温度、表面积和气体分子的扩散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4.液体的沸腾:液体在加热的过程中,当达到其特定温度,称为沸点时,液体开始产生大量气泡,液体内部的大量分子呈现快速蒸发和凝固的动态平衡状态,这个过程称为沸腾。

5.气体的液化:气体在降温或加压的作用下,达到其特定温度和压强,称为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气体开始液化成液体。

液化是气体分子间的吸引力由于降温或加压而增强,使得分子间的距离变短,形成液体。

6.熔点和凝固点:熔点是固体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凝固点是液体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温度。

同一种物质在恒定压力下,其熔点和凝固点的数值是相等的。

7.沸点和凝结点:沸点是液体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凝结点是气体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

同一种物质在恒定压力下,其沸点和凝结点的数值是相等的。

通过了解以上物态变化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和行为。

这些内容是理解物质状态变化和热学原理的基础,也是研究物质的相关性质和应用的重要基础。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发生改变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

1.固态变化固态是物质最稳定的状态。

在合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物质会保持固态。

固态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固态变化主要包括加热、冷却和挤压等。

当物质加热时,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增强,使固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减小,固体逐渐变得松散,最终溶为液体或气体。

当物质冷却时,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降低,固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增强,固体继续凝固为更紧密的固态。

挤压是将固态物质受到外力作用时,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变小,导致固体变形,但仍保持固态。

2.液态变化液体是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固态和气态之间的过渡状态。

液态的物质不具有固定的形状,但具有固定的体积。

液态变化主要包括加热、冷却和蒸发等。

当物质加热时,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增强,液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减小,液体逐渐蒸发为气体。

当物质冷却时,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降低,液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增强,液体逐渐凝固为固体。

蒸发是指液态物质表面的分子因为热运动具有足够的能量,克服表面张力脱离液体转变为气体。

3.气态变化气体是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分子或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弱,分子或原子间的距离很大,自由运动的状态。

气体不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气态变化主要包括加热、冷却和压缩等。

当物质加热时,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增强,气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减小,气体膨胀。

当物质冷却时,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降低,气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增强,气体逐渐凝聚为液体或固体。

压缩是指对气体施加外力,使气体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缩小,气体体积减小。

物态变化的核心原理是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和相互作用。

热运动是分子或原子的无规则运动,其速度与温度有关。

相互作用是指物质内部分子或原子之间的力,包括吸引力和斥力。

当温度变化时,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发生改变,使得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在物质的物态变化中,有几个重要的规律需要注意:1.相变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常见的相变有凝固、熔化、汽化和凝华等。

初中资料物理中考重点之物态变化知识

初中资料物理中考重点之物态变化知识

物理中考重点之物态变化知识为了方便大家复习磁学重点,现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总结分享给大家。

1.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关键步骤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转换它们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物态变化有6种: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2.物态变化过程:熔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分沸腾和蒸发):液态→气态(吸热)液化:(两种方法:重新配置体积和降低温度):气态→液态(放热)升华:固态→气态(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一)熔化1.定义是指对物质进行加热,使物质从物质固态变成液态的演化过程。

它是物态变化中比较常见的类型。

熔化必须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

2.晶体(1)定义:晶体是由大量微观物质单位(原子、离子、分子等)按一定很大比赛规则有序排列的结构,因此可以从结构单位的大小来研究来判断排列规则和晶体形态。

(2)特性:晶体在熔化处理过程氧化物中温度不变晶体有一定的纯度,即熔化的温度不同晶体熔点不同3.非晶体(1)定义:非晶体长程是指称结构无序或者近程有序而长程无序的物质,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离子)不呈空间有规则共振排列的固体,它没有一定规则的外形。

(2)特性:非晶体没有熔点4.影响熔点的因素(1)压强 (2)杂质(二)凝固1.定义凝固是指在温度降低前会,物质由液态变回变为固态的过程,这时物质凝固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2.凝固的规律(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的放热,但环境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2)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会,要不断的放热,切温度不断下降。

(一)液化1.定义: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的过程,会对外界放热。

2.实现液化的手段(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二)气化1.定义气化即气的运行变化,哲学上才的气化是指气的运动变化,泛指自然界一切物质的变化,人体的气化是指脑部气体的运动变化,气化功能失常则会引发疾病。

2.气化分为(1)蒸发 (2)沸腾(三)蒸发1.影响蒸发的因素(1)液体自身的温度(2)液体熔化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上空气的流通速度(4)液体自身的湿度(四)沸腾。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及特点物态变化,指的是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状态转变,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

物态变化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是由于物质微观结构的改变所引起的。

物态变化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物资状态的改变:物态变化表现为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的转变。

2.有一定的温度范围:物态变化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不同物质的物态变化温度不同。

3.有一定的压力条件:物态变化有时需要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进行,特别是对于气态到液态和液态到固态的转变。

二、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又称为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固态物质在达到一定的熔点温度下,分子的振动变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形成液态。

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1.温度不变:在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称为熔化潜热。

2.与熔点温度有关:不同物质的熔点温度是不同的,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压力条件下的熔点温度也不同。

3.固体结构变化:在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固体的有序结构消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形成无序的液体结构。

三、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又称为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液态物质的分子逐渐减少振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形成固态。

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1.温度不变:在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称为凝固潜热。

2.与凝固点温度有关:不同物质的凝固点温度是不同的,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压力条件下的凝固点温度也不同。

3.分子间相互作用增强:在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液态物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增强,形成有序的排列结构。

四、固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固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又称为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在固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中,固态物质的分子不断增加振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减弱,直接转变为气态。

2020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四种物态变化详细精讲.doc

2020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四种物态变化详细精讲.doc

2020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四种物态变化详细精讲物态变化:固态→液态(吸热) 凝固:液态→固态(放热) 汽化:液态→气态(吸热) 液化:气态→液态(放热) 升华:固态→气态(吸热) 凝华:气态→固态(放热)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changeofstate) 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

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持续吸热)就会熔化,熔化时温度不会高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存在三种状态,例:冰熔化时,温度为0℃,同时存在冰的固态,水的液态和冰与水的固液共存态。

然后是物质气态与液态的变化关系,物质从液态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进行,是缓慢的。

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及内部,必须达到沸点,是剧烈的。

汽化要吸热,液体有沸点,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但是仍然在吸热;物质从气态转换为液态时,这个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例如水蒸气液化为水,水蒸发为水蒸气。

加快液体的蒸发速度的方法一般有:1.增加液体的表面积;2.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3.提高液体的温度;4.降低周围环境的水蒸气含量,使其无法饱和(就是使空气干燥。

)。

最后是我们不常见的物质固态和气态的关系,物质从固态直接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做升华,然后是物质直接从气态转换为固态,这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在发生物态变化之时,物体需要吸热或放热。

当物体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转化时,就是吸热;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时,则是放热。

而吸热或放热的条件是热传递,所以物体不与周围环境存在温度差,就不会产生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知识点专题总结—物态变化(考前必看)

中考物理知识点专题总结—物态变化(考前必看)

中考物理知识点专题总结—物态变化(考前必看)一、思维导图二、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温度1.温度:在物理学中,通常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摄氏温度(1)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是℃。

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该温度计采用的是摄氏温度。

(2)摄氏温度的规定:我们把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3.温度估测:①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②人感觉最舒服的环境温度为24℃~26℃;③洗澡水的合适温度是40℃~50℃;④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为30℃以上;⑤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个标准大气压下);⑥沸水的温度为100℃(1个标准大气压下)。

知识点二:温度计与温度测量1.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家庭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温度计(1)用途: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2)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构造:玻璃外壳、玻璃泡、玻璃管、液体、刻度等。

(4)特点: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内径是粗细均匀的,温度计的分度值设计的越小,温度计的灵敏度越高。

(5)常用温度计:①实验室温度计(图甲):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水银或酒精。

②体温计(图乙):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所装液体为水银。

③寒暑表(图丙):量程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煤油或酒精。

3.温度计的种类:根据测温物质不同,温度计分为三种:①液体温度计;②固体温度计;③气体温度计。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估测是否适合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待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并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并估测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发生的状态变化过程。

初中物理中关于物态变化的知识点包括固体的熔化、汽化、液体的凝固、汽化、气体的凝华和气体的沉积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知识点。

固体的熔化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固体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熔化是固态分子内部结构的变化,而不是化学反应。

固体物质在加热的过程中,分子间的引力逐渐减弱,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使得分子间的引力无法维持分子的紧密排列,固体物质逐渐变为液体。

液体的汽化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液体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汽化是液态分子逃逸出表面蒸发的结果。

液体和气体的分子具有相同的特性,但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要比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强,因此汽化需要克服液体分子间的引力。

在液体表面处,部分分子的热运动速度超过液体中分子的平均速度,逃逸成为气体分子,从而实现汽化。

液体的凝固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液体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凝固是液体分子由无序排列转变为有序排列的过程。

液体物质在降低温度的过程中,分子的热运动逐渐减弱,互相之间的引力逐渐增强,分子由无序排列转变为有序排列,形成固态。

液体的汽化是液态转变为气态,而气体的凝华则是气态转变为液态。

凝华过程是气体分子逃逸出表面,并在其他气体分子附近聚集形成液滴的过程。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气体分子间的引力增强,当达到一定程度时,气体分子开始聚集并形成液滴,凝华过程完成。

气体的沉积是指气态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直接转变为固态物质的过程。

沉积过程是气体分子直接转变为固体分子的过程。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气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改变逐渐凝华成为固体。

气体的沉积过程常见的有霜、雾、云等现象。

总结来说,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发生的状态变化过程。

初中物理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知识点包括固体的熔化、液体的汽化、液体的凝固、气体的凝华和气体的沉积。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状态变化以及其背后的原理。

2020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四种物态变化详细精讲

2020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四种物态变化详细精讲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晶 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存在三种状态,例:
冰熔化时,温度为0C,同时存在冰的固态,水的液态和 冰与水的固液共存态。
然后是物质气态与液态的变化关系,物质从液态转换为气 态,这种现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发 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进行,是缓慢的。
)。 最后是我们不常见的物质固态和气态的关系,物质从固态 直接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做升华,然后是物质直接从气态 转换为固态,这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在发生物态变化之时,物体需要吸热或放热。当物体由高 密度向低密度转化时,就是吸热;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时, 则是放热。而吸热或放热的条件是热传递,所以物体不与周围 环境存在温度差,就不会产生物态变化。例如0C的冰放在
沸腾,蒸发,酒精挥发 液化:
露,雾, “白气 升华: 碘变成碘蒸气,冰变成水蒸汽,樟脑片不见了 凝华: 霜,雾凇,冰花,雪 除此之外,还有等离子态、超固态 和中子态。
更多自然界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
1、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液化) 2、早晨,草木 上的水水滴(液化) 3、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凝华) 4、 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升华) 5、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 变小(升华) 6、夏天, 水缸外层“出汗”(液化) 7、冬 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升华) 8、洒在地上的水不久干 了(汽化) 9、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 10、屋顶的 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 11、早晨的浓雾(液化) 12、水结 成冰(凝固) 13、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 14、北方冬天的 树挂(凝华) 15、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升华) 16、南方雪灾中见到的雾淞(凝华) 17、雪灾中电线杆结起 了冰柱(凝固)水的三大名称:

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

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

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物态变化是初中物理一个难点,也是易混点,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他们的区分!熔化和凝固熔化1.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3.熔化⑴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⑵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⑶晶体的熔化: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⑷非晶体的熔化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⑸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确定的熔点。

凝固⑴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⑵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⑶液态晶体的凝固: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⑷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

4.物体在熔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

5.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6.探究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试管(装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

【设计实验】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实验表格】【图象】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甲图为海波,乙图为石蜡。

图象需要标明温度。

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对曲线(1)的分析:AB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固态;BC段(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考点聚焦考点聚焦《物态变化》重难点解读-精品文档资料

考点聚焦考点聚焦《物态变化》重难点解读-精品文档资料

考点聚焦考点聚焦《物态变化》重难点解读一、温度计的使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在使用时要掌握以下几点:1.会选。

即在使用前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大概数值,该数值不能超出所选择的温度计最大刻度,否则很容易损坏温度计。

2.会放。

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接触器壁、不碰及容器底。

3.会读。

玻璃泡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等它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量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读数时要看清分度值。

4.对于特殊的温度计,要注意其独特的使用特点。

如:体温计在使用前一定要用力拿着体温计的上部用力往下猛甩,可使已升入管内的水银,重新回到液泡里。

二、关于物态变化需要强调的几点问题1.在处理判断物态变化的种类的问题时,首先要搞清楚初态、末态,然后根据概念进行判断,从而进一步确定物态变化过程的吸、放热情况。

如图1所示。

图12.晶体熔化的必要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水沸腾的必要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影响沸点的因素: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3.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一切气体只要温度降低到足够低都可以液化,但压缩体积的方法不能使一切气体液化。

关于在液化过程中形成的“白气”的理解,关键明确两点:①“白气”不是“水蒸汽”,本质是“小液滴、小水珠”。

②“白气”的成因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环境发生液化而形成的。

例如:冰棍周围“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冰棍(温度较低)液化而成;而壶嘴喷出的“白气”则是来自壶内的高温水蒸汽遇到较冷的空气液化而成。

在判断时一定要搞清楚问题的本质!三、熔化(凝固)图象及规律物体的熔化和凝固曲线要“四看”。

1.看图线是否有与时间轴平行部分。

有则说明该物体是晶体;若没有与时间轴平行的部分,说明该物体属于非晶体(如图2)。

图2中有平行于时间轴的部分,说明该物质属于晶体。

初中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变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固态的凝固、液态到气态的汽化、气态到液态的液化、固态到气态的升华、气态到固态的凝华等。

固态到液态的熔化:熔化是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在固态下,物质分子之间有一定的排列序列,具有一定的定形,分子间的吸引力大于分子的热运动能,固体是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当物质加热升温时,分子的热运动能增加了,分子间的吸引力被克服,分子开始摆脱固态的定形结构,固体逐渐变成液体,产生了熔化现象。

熔化点是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温度。

液态到固态的凝固:凝固是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液态下,物质分子之间的排列无规则,分子间的吸引力与分子的热运动能大致相等,液体是无定形的流动体;当物质冷却降温时,分子的热运动能减小了,分子间的吸引力逐渐增大,液体开始逐渐变成固体,产生了凝固现象。

凝固点是物质从液态到固态的温度。

液态到气态的汽化:汽化是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在液态下,物质分子间的排列无规则,分子间的吸引力与分子的热运动能大致相等,液体是无定形的流动体;当物质加热升温时,分子的热运动能增加了,液体内部部分分子的热运动能超过了液体表面的吸引力,这些分子就以较高的速度脱离液体,从液体表面逸出,形成气体,并迅速扩散到周围空间,产生了汽化现象。

汽化点是物质从液态到气态的温度。

气态到液态的液化:液化是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在气态下,物质分子间几乎无相互作用力,分子间的吸引力小于分子的热运动能,气体是无定形的扩散体;当气体冷却降温时,分子的热运动能减小了,分子间的吸引力逐渐增大,气体分子逐渐减速,最终被吸附于液体分子表面而形成液体,产生了液化现象。

液化点是物质从气态到液态的温度。

固态到气态的升华: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无液态存在。

在固态下,物质分子之间有一定的排列序列,具有一定的定形,分子间的吸引力大于分子的热运动能,固体是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当物质加热升温时,分子的热运动能增加了,分子间的吸引力被克服,部分分子开始跳跃或振动,从而从固体表面脱离,直接由固态转变为气态,产生了升华现象。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资料-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资料-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资料-物态变化一、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1、定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摄氏温度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在0 ℃到100 ℃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3、温度计的使用:①使用前需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③读数时玻璃泡仍然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视线与温度计中液体的上表面相平。

④液体温度计测量范围不能低于温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也不能高于其沸点。

二、三种常用温度计1、实验用温度计:①实验室里测量物体的温度②分度值是1℃,量程是-20℃~110℃③温度计中的液体是水银或煤油2、寒暑表①用寒暑表测量室温②分度值是1℃,量程是-30℃~50℃③寒暑表中的液体是酒精3、体温计①用体温计测量人的体温②分度值是0.1℃,量程是35~42℃,人体正常体温是37℃③体温计中的液体是水银,使用体温计前,要用力甩几下,体温计液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当水银遇冷收缩时,水银能从这个缩口处断开,因此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进行读数。

三、物态变化1、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汽化吸热。

2、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液化放热。

3、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4、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5、升华: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吸热。

6、凝华: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四、热学现象1、气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①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需要温度达到沸点。

③蒸发是缓慢的气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气化现象。

2、(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温度的高低,②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的快慢。

中考物理备考: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一篇文章全齐了!

中考物理备考: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一篇文章全齐了!

中考物理备考: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一篇文章全齐了!导读:本文中考物理备考: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一篇文章全齐了!,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熔化和凝固熔化1.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3.熔化⑴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⑵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⑶晶体的熔化: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⑷非晶体的熔化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⑸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确定的熔点。

凝固⑴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⑵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⑶液态晶体的凝固: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⑷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

4.物体在熔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

5.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6.探究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试管(装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

【设计实验】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实验表格】【图象】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甲图为海波,乙图为石蜡。

图象需要标明温度。

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对曲线(1)的分析:AB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固态;BC段(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四种物态变化详
细精讲-精品文档
【小雅为你整理的精品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下载。

】内容如下-2020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四种物态变化详细精讲物态变化:
固态→液态(吸热)
凝固:液态→固态(放热)
汽化:液态→气态(吸热)
液化:气态→液态(放热)
升华:固态→气态(吸热)
凝华:气态→固态(放热)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changeofstate)
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

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持续吸热)就会熔化,熔化时温度不会高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存在三种状态,例:冰熔化时,温度为0℃,同时存在
冰的固态,水的液态和冰与水的固液共存态。

然后是物质气态与液态的变化关系,物质从液态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进行,是缓慢的。

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及内部,必须达到沸点,是剧烈的。

汽化要吸热,液体有沸点,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但是仍然在吸热;物质从气态转换为液态时,这个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例如水蒸气液化为水,水蒸发为水蒸气。

加快液体的蒸发速度的方法一般有:1.增加液体的表面积;2.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3.提高液体的温度;4.降低周围环境的水蒸气含量,使其无法饱和(就是使空气干燥。

)。

最后是我们不常见的物质固态和气态的关系,物质从固态直接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做升华,然后是物质直接从气态转换为固态,这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在发生物态变化之时,物体需要吸热或放热。

当物体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转化时,就是吸热;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时,则是放热。

而吸热或放热的条件是热传递,所以物体不与周围环境存在温度差,就不会产生物态变化。

例如0℃的冰放在0℃的空气中不会熔化。

物态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转换的依据主要是温度。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从液态变为气态以及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而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从液态变为固态以及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中,向外界放出热量。

例如:
熔化:铁变成铁水,石蜡变成液态,海波变成液态
凝固:铁水变成铁,液态沥青放热凝固,液态石蜡放热凝固汽化:沸腾,蒸发,酒精挥发
液化:露,雾,“白气
升华:碘变成碘蒸气,冰变成水蒸汽,樟脑片不见了
凝华:霜,雾凇,冰花,雪
除此之外,还有等离子态、超固态和中子态。

更多自然界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
1、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液化)
2、早晨,草木上的水水滴(液化)
3、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凝华)
4、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升华)
5、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升华)
6、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液化)
7、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升华)
8、洒在地上的水不久干了(汽化)
9、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
10、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
11、早晨的浓雾(液化)
12、水结成冰(凝固)
13、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
14、北方冬天的树挂(凝华)
15、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升华)
16、南方雪灾中见到的雾淞(凝华)
17、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
水的三大名称:固态:冰、霜、雪、淞、
窗花”、雹、白冰。

液态:水、露、雨、雾、“白气”。

气态:水蒸气。

【小雅为您整理的文章结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下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