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PPT,优秀,获奖,公开课用

合集下载

定风波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定风波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苏轼是宋代文学的杰出代表, 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内 涵。
苏轼生平及主要成就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苏轼的诗歌、散文、书法、绘画等方 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 家、政治家,被誉为“文坛巨匠”。
《定风波》创作背景及意义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
《定风波》全文及注释
定风波
词牌名。
穿林打叶声
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定风波》全文及注释
吟啸
放声吟咏。
芒鞋
草鞋。
《定风波》全文及注释
料峭
01
微寒的样子。
斜照
02
偏西的阳光。
也无风雨也无晴
03
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课件制作待优化 部分课件页面设计不够美观,字体大小和颜色搭 配有待改进。建议优化课件设计,提高视觉效果, 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
对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01
深入研究《定风波》及相关作品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挖掘《定风波》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同时引入苏轼的ຫໍສະໝຸດ 他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拓宽学生的视野。
02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定风波》的跨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不 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推动世界文 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发展。同时,也有利于 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05
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实施策 略
教学目标设定和重难点把握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定 风波的词牌特点、格律要求和创 作技巧,培养对古典诗词的鉴赏
艺术手法与修辞技巧

苏轼《定风波》(公开课)课件

苏轼《定风波》(公开课)课件

03
苏轼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豪 放奔放,也有婉约柔美;既有 山水田园,也有边塞题材。
04
苏轼的词作则开创了豪放派词 风,成为后世词人学习的典范 。
苏轼思想及影响
01
苏轼的思想深受儒、释、道三 教影响,主张“内儒外道”, 强调内心修炼和道德修养。
02
苏轼的思想影响了后世许多文 人墨客,尤其是他的豁达乐观 、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
语言特色
平易自然
苏轼的词语言平实,不事雕琢, 如“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
且徐行”,读来亲切自然。
清新脱俗
这首词描绘的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 ,语言清新脱俗,给人以美的享受 。
含蓄蕴藉
苏轼的词往往言简意赅,含蓄深远 ,“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作者 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耐人寻味。
05
《定风波》的影响与评价
在教育中的应用与启示
《定风波》所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和 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于教育具有重要 的启示意义。这首词传达了一种不畏 困难、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有助于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
VS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定风波 》作为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苏轼 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从而培养他们的 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同时,也可以 通过这首词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 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02
03
意境深远
苏轼的诗词意境深远,常常通过 描绘自然景物或历史典故来表达 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04
03
《定风波》诗词解析
词的上片解析
总结词
描绘雨中行走的场景
详细描述
上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烟雨任 平生。”描述了词人在雨中行走的场景,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不畏风雨的精 神境界。

2024版《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PPT课件

2024版《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PPT课件

06
拓展延伸:苏轼文化现 象探讨
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文学巨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其诗词文赋均有卓越成就, 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新风格
苏轼在文学创作上独具匠心,开创了豪放派词风,拓展了词的题材 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和表现力。
广泛传播
苏轼的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广为流传,深受读者喜爱,对中国古代文 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苏轼所处的时代,正值北宋诗文革新 运动的高潮期,他继承并发扬了前辈 的文学传统。
《定风波》一词便充分体现了苏轼的 文学风格和思想境界。
苏轼其他代表作品
01
02
03
诗歌方面
《题西林壁》、《饮湖上 初晴后雨》等。
词作方面
《念奴娇·赤壁怀古》、 《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散文方面
《前赤壁赋》、《后赤壁 赋》等。
艺术特色
运用白描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物形象 融为一体,语言简练生动,意境深远。
名家点评及后世影响
名家点评
苏轼的这首《定风波》以其豪放洒脱的笔触和深邃的人生哲理赢得了后世众多名家 的赞誉。
后世影响
该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被选入多种教材作为经典篇目供学生学习欣赏, 还成为许多文艺作品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同时,该词所传达的乐观、坚韧精神也 激励着无数读者在面对困境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03
主题思想阐释与启示
勇敢面对人生困境
苏轼在词中表现出豁 达乐观的态度,不畏 挫折,勇往直前。
鼓励读者在面对人生 风雨时,应勇敢前行, 不畏艰难。
通过描绘自然景象, 传达出即使面临困境 也要保持坚定信念的 积极信息。
坚定信念,追求理想
苏轼在词中流露出对理想的执 着追求,不因困境而放弃。

苏轼《定风波》26006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苏轼《定风波》26006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置之不理 雨大
无所畏惧 气定神闲
挑 轻松 神态 战 欢快 自若
14/27
14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 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 愿栖,寂寞沙洲冷。
15/27
合作探究 重点鉴赏
1、作者为何说“竹杖芒鞋”比“马”轻? 这里“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
★故,交代写作缘由。
10/27
整体把握 初步鉴赏
(一)疏通词意 上片:无须去理会那穿林打叶雨声,不妨一边吟 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穿着草鞋、拄着竹 杖在雨中走得很轻松,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 我披着一身蓑衣,只管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下片:料峭春风将我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微冷。 山头初晴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风 雨萧瑟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 所谓天晴。
25/27
❖心似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 生再多风雨,经过东坡过滤, 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 们撑起了一把伞,撑起了一片 晴朗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 样明亮,一样豁达。
26/27
深入探究 拓展延伸
❖ 苏轼旷达人生态度给你什么启示? ❖ 写一篇课后随笔《东坡先生,我对你
说…》
27/27
定风波
苏轼
1/27
学习目标
1.感受词人形象,体会作者豁达胸 怀;
2.了解作品思想内容,体会词中包 含人生哲理;
3.学习本词表现手法。
2/27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 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方方《喜欢苏东坡》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屦,放浪 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平生亲友,无一字见 及,有书与之亦不答。”

高二语文必修4《苏轼 定风波》公开课(20张ppt)课件

高二语文必修4《苏轼 定风波》公开课(20张ppt)课件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荦确,高低不平的样子。
①请简要分析首句“雨洗东坡月色清”中“清”字的妙处。(4分)
“清”字有清澈、澄明之意。一个“清”字描绘出雨后月光的皎洁, 营造了清新、澄澈的意境,展示了诗人清静、淡泊的内心世界。 (写出“清”字的意思得1分;“清”字的效果3点,每点得1分。)
小结
• 伟大的灵魂在艰苦的跋涉,无声的探索, 无歌无喜,无风无雨。
• 词人用象征手法,写出──在突如其来的 政治风雨面前,自己内心的坦荡与气度的 从容。从历史和磨难中走来,在穿林竹叶 声中吟啸徐行,不避崎岖,走入安宁,走 入心灵的坦途,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自己 崭新的位置。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②这首诗表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自我形象?请简要概括。(4分)
这首诗表现了一个热爱生活、淡泊名利、不畏艰险、自得其乐 的诗人自我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春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①元封五年三月,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游此地得此词。 ②白发、黄鸡,即“黄鸡催晓”、“白日催年”,语出白居易 《醉歌》诗。 (1)词的上阕描写了暮春兰溪的雨后景色。“松间”句脱胎于白 居易的“沙路润无泥”。本词换“润”为“净”。请结合上下句,从 景艺术角度赏析这一“净” 字的表达作用。(4 分)
A、阳光总在风雨后。 B、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 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C、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 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萧瑟”指什么?诗 人要“归去”何处?

定风波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定风波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选取苏轼的其他代表作品,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与《定风波》
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苏轼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变
化。
02
与同时代其他词人的作品比较
选取同时代其他词人的代表作品,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与
《定风波》进行比较分析,展现不同词人的创作特色和时代背景对作品
的影响。
03
与后世词人的作品比较
选取后世词人的代表作品,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等,与《定风波》进
行比较分析,探讨宋词在后世的发展和演变。
当代价值与社会意义
文学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通过《定风波》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文学艺术在传承和 创新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
审美情趣的培养与提升 通过欣赏和分析《定风波》等优秀词作,培养学生的审美 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修养。
关注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和现象,提 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水平
拓展阅读其他唐宋词人的作品,了解 不同词人的创作特点和艺术成就
通过写作练习,尝试运用所学的文学 知识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能 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表达能力。
通过朗读表演,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诗歌内涵,感受诗人的情感世
界。
分组讨论与分享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围绕《定风波》的主 题和意象进行分组讨 论。
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 分享讨论成果,展示 小组的智慧和创意。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 极发言、交流看法, 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 能力。
创意写作与展示
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以《定 风波》为蓝本进行创意写作, 如续写、改写、扩写等。
和精神境界。
课程意义

(完整版)定风波课件ppt---公开课获奖课件

(完整版)定风波课件ppt---公开课获奖课件

8
2021/7/26
赏析探究
思考:“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中“微
冷”“相迎”并举,表达了作者的人
生体验? “料峭春风”
人生的逆境 政治的风雨
“山头斜照” 人生的希望
明确:作者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
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挫折和逆境 左右自己的心情。
9
2021/7/26
赏析探究
支撑他的是什么力量?
(1)儒家入世思想 (2)为民请命的道义担当
13
2021/7/26
经世致用 积极入世
关注社会民生
出世、避世 自然随性 清静无为 独善其身
他的思想出入儒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染
佛禅
随缘
超然物外
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
的见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
处世。 以出世的态度做人,
以入世的态度做事。
14
2021/7/26
“竹杖芒鞋”
闲散江湖
“马”
“轻”
“竹杖芒鞋 轻胜马”
奔波官场
心情的轻松, 无官一身轻
两者对比,隐喻闲散 江湖胜过奔波官场
7
2021/7/26
赏析探究
思考:“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 “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 “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风雨” “任”
自然界的风雨, 政治上的风云变幻
镇定、从容、 洒脱和旷达
作品主题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 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
野外途中偶遇风雨
这一生活中的小事,表现 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
藐视祸难、旷达超脱
的智者襟怀。
15
2021/7/26
拓展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风波·常羡人 间琢玉郎 元祐元年 乌台诗案后八年
风雪、岭梅香
艺术手法
象征(比兴)
夸张 通感 借景抒情
卜算子·黄州定慧 院寓居作
定风波·莫听穿 林打叶声
定风波·常羡人 间琢玉郎
主旨句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一蓑烟雨任平 生
此心安处是吾 乡 身处困境仍安 之若素的歌女 形象 抒发了作者在 政治逆境中随 遇而安、无往 不快的旷达胸 怀 清雄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表面是:
回到住处,再看路经之地,既不是风雨交加,也不 是朗朗晴空; 深意是: “萧瑟处”隐喻宦途风雨,“归去”是用陶渊明的 “归隐”之意,“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是说,有了归隐 之心也就无所谓什么宦海的风雨或晴天了。这句主要心 态是旷达。
作者在词中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他的人生态度?
竹杖芒鞋轻胜马?
• 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呢?你认 为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轻 : 心情的轻松
无官一身轻
竹杖芒鞋 : 闲散 马: 奔波 竹杖芒鞋-----轻胜马两者对比,隐喻 闲散江湖胜 过奔波劳碌。
一蓑烟雨任平生?
• 思考:“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烟雨?“任”字表现了 作者怎样的心境?
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风雨和人生的 风雨相类比。 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 作者采取用典手法,借用陶渊明的典故,抒发自 己意欲归隐的心情。
诗人被贬黄州,为什么内心还会感到轻松呢?
因为可以过一种没有官场束缚的无拘 无束的生活,所以内心轻松。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 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 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苏东坡《答李端书》
烟雨:自然界的风雨 政治的风云变幻
任:镇定 洒脱 从容 旷达
序言“雨具先去”又何来“蓑”?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不是写眼前景,而是
想心中事,因为“雨具先去”,当时并无蓑衣.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料峭春风:人生的逆境
政治的风雨
山头斜照:人生的希望
作者在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中看到 曙光,不让这暂时的挫折和逆境左右自己 的心情。
抒情主人公 形象
孤独寂寞、高洁 自许、不愿随波 逐流的形象 抒发了作者孤高自 许、蔑视流俗,不 同流合污、坚持操 守的心境 清婉
旷达潇洒、超 脱乐观的形象
抒发了作者面对 仕途险恶的乐观 豁达精神以及渴 望归隐的心态 豪放
情感分析
风格
定风波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①,屋居终日似乘船②。及至重阳 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③?戏马 台南追两谢④,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定风波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 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 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 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辍词云。
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 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 雪飞炎海变清凉。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苏轼是如何做的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置之不理 无所畏惧 气定神闲源自雨大挑 轻松 战 欢快
神态 自若
5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苏轼是如何做的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两 句明写诗人道中遇雨时置风雨于不顾、吟啸徐行的 镇定态度,暗示他在政坛风雨中遭贬后仍泰然处之 的心态。“莫听”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 见俏皮的挑战色彩。
一 蓑 烟定 雨风 任波 平 生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通过比较阅读体会作者贬官后的 心理变化,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和词中所含的人生哲理。 2、体味苏词语言的艺术魅力,鉴赏苏词运用的艺术手法, 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定 风 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注]①万里:指黔州与京城距离之远。黔: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一带。一 漏天:言当地天气恶劣,连绵阴雨,似乎天整个漏了。②屋居终日似乘船: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③华颠:即白头。④ “戏马台”句:台为项羽 所筑,在今江苏铜山县南,晋时刘裕北征至徐州彭城,九月九日会将佐群僚 于戏马台,赋诗而乐。当时著名诗人谢瞻、谢灵运各赋诗一首。 (1)上片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气候特点?这样的描写在全词中有什么作 用?(3分) (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定风波·拟梦次韵东坡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作
细雨寒蛩咽恨声,江湖歧路远难行。
伯乐无传谁相马,应怕,骅骝槽枥寄余生。
梦醉何人知梦醒?清冷,年年桂殿月
相迎。徒恐琼楼迷失处,休去,有晴空自
苦无晴。
(1)上片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气候特点?这样的 描写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3分) (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阴雨连绵,遍地是水,难以外出活动。(1分) 突出了贬谪地环境之恶劣,(1分)为下文的情感抒 发作铺垫。(1分) (2)塑造了一个不服老,不消沉,气概直追古时风 流人物的老者形象。(2分)抒发了作者虽遭贬谪、 身处恶劣环境,却不向命运屈服的豪迈之情。(2分)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 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解读小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时间:1082年3月7号 地点:沙湖道中 人物:同行、余 事件:遇雨 已而遂晴 感觉:狼狈 不觉
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
沙洲冷!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
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 定风波·莫听 寓居作 穿林打叶声 作成时间 元丰二年 元丰五年 背景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乌台诗案后三 担任团练副使 年 主要意象 缺月、疏桐、幽 人、孤鸿、寒枝 烟雨、春风、 斜照 以小见大 用典 双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