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制法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15篇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15篇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篇1教学案例氧气的制取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催化剂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初识氧气,引出气体的制取→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步骤,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
教学用具:试管(3只)、酒精灯、锥形瓶、长径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盖玻片;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初识氧气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创设情景]在屏幕上循坏播放选取的与氧气有关的图片: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设问,引出下文]那你还想知道与氧气有关的什么知识呢?[生答]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发射火箭的。
我想知道氧气怎么使食物腐烂的。
我想知道氧气还有什么用途。
……[过渡]看来同学们想知道得还很多,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看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氧气?然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如何制取氧气(核心部分)设计意图:通过试验,探究如何在试验室里制取氧气,并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到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师生共同分析]反仪器装置验满方法收集方法[师问]我们就按这四步学习如何制取氧气。
根据已有的知识,请你说出得到氧气的方法有哪些?[学生交流]电解水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光合作用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
[师问]上述方法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消耗电能;操作复杂;难于控制……不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老师总结,引出下文]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2、通过对碳、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的特点。
3、通过催化剂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分解反应。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实验准备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氧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如急救病人、电氧焊、炼钢等都需要较为纯净的氧气,如何制取氧气?[学生猜想]学生们畅所欲言,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3-34,分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出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
[实验探究,引导观察](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2-5];[实验2-6];取少许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
(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2-5];[实验2-6];取少许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观察[实验2-5],[实验2-6],加热二氧化锰,教师的操作方法及实验现象,并作详实的实验记录。
[学生交流展示]汇报实验记录及结果;交流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得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的结论。
正确写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写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从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归纳出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分析对比,发现规律]实验室除了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外,还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引导学生看书P35 。
引导学生分析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特点,并与化合反应相对比。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6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掌握用过氧化铁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3.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二、教学重难点:
1. 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
2. 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烧杯等。
2. 实验药品:过氧化氢、过氧化铁等。
3. 实验记录表。
4. 录音机、教学PPT等多媒体工具。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问题“氧气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2. 实验:根据实验器材准备好实验所需的物品,并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 总结:让学生汇总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制取氧气的方法。
4. 巩固:运用PPT、课堂讲解等形式对制取氧气的方法进行复习,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点。
5. 拓展:让学生自由发挥,探讨其他制取氧气的方法,拓展他们的化学思维。
六、教学反馈:
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报告,让他们进行交流,互相学习。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化学领域勇于创新。
七、作业布置:
1. 回家整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2. 阅读相关化学知识,扩大学习范围,做好预习工作。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6篇)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6篇)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精选6篇)教案是教师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能够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教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指导工具,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篇1】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水+氧气(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实验装置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化学氧气的制取初中教案

化学氧气的制取初中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
2. 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氧气的制取方法;
2. 实验操作过程。
教学难点:
1. 实验环境的控制;
2.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
教具准备:
1. 锌粉;
2. 烧杯;
3. 砂纸;
4. 醋酸;
5. 试管;
6. 水;
7. 火柴。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引入氧气的制取方法。
2. 提出问题:如何制取氧气?
二、实验操作(20分钟)
1. 将锌粉用砂纸打磨,放入试管中;
2. 加入少量醋酸,放在烧杯中;
3. 用火柴点燃试管口,观察反应过程。
三、实验结果(10分钟)
1. 观察试管内的变化,记录气泡产生情况;
2. 将试管倒置在水中,检验气体的性质。
四、思考拓展(10分钟)
1. 思考氧气的制取方法有哪些?
2. 如果想大规模制取氧气,应该如何操作?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氧气的制取方法及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
1. 回答课堂提出的思考问题;
2. 搜集有关氧气的知识。
教学反思:
1. 实验操作环节需要严格控制火源,确保实验安全;
2.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
化学教学论实验氧气制备教案

化学教学论实验氧气制备教案化学教学论实验氧气制备教案【7篇】作为一位不辞艰辛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化学教学论实验氧气制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化学教学论实验氧气制备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明确反应原理、确定反应装置、实验步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三、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铁架台、大试管、带导管的胶塞、酒精灯、水槽、集气瓶、火柴高锰酸钾药匙棉花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9月20日天舟三号载物飞船发射升空,你知道发船发射用的助燃剂一般用的是什么吗?空气行不行?而纯净的氧气又是如何制得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制取氧气。
合作探究(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黑板上的资料卡片,总结归纳出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
(二)实验探究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探究(1)发生装置A固固加热型 B固液常温型(2)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a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b排水集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排水法(3)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4)实验现象:a导管口有气泡产生,集气瓶中的水逐渐减少,产生无色气体。
b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5)实验注意事项:A检查装置气密性b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c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稍微露出橡皮塞d试管口塞一团棉花e收集气体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f实验结束时,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六、小结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七、课堂小测八、拓展板书设计:制取氧气一、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富氧膜法二、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化学教学论实验氧气制备教案篇2(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 3 的内容。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大全5篇)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和验满方法。
2、感悟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查阅资料—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记录现象—解设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总结—迁移创新仪器药品:高锰酸钾、大试管、酒精灯、棉花、橡皮塞(连导管)、集气瓶、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小烧杯、火柴等。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再现【提问】【设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课件展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在试管中放入药品和一团棉花(3)将集气瓶装满水,盖好玻璃片(4)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加热,在对准药品加热(5)有气泡连续产生时收集氧气(6)把导管拿出水面(7)熄灭酒精灯【讨论】1、为什么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为什么要先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4、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5、为什么要有连续气泡时才能收集?6、实验完毕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相反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陈述】(口答上述问题,略)【讲述】你们想试试如何制取氧气吗?下面我们将亲自体验制取并收集氧气,再用收集到的氧气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注意事项:1、操作顺序(1)检查气密性(2)装药棉花(3)倾斜固定试管(4)集气瓶盛水做准备(5)先预热再加热(6)连续气泡收集(7)先拿导管后熄灯3、实验完毕后整理仪器和桌面【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及时纠正。
氧气的制取教案范文

氧气的制取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及其原理,掌握常用的两种制氧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和解释不同的制氧方法的原理,理解并应用制氧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掌握常用的两种制氧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应用制氧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氧气制备装置、氢氧化钠、氧化铝、活性炭、连续蒸馏水、滤纸、棉花等。
2.教学资料:氧气的制取方法及原理的介绍。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出示图片或实物氧气制取装置,引导学生从中观察、思考,并提出制取氧气的可能方法。
2.理论知识讲解(20分钟)介绍氧气的制取方法及其原理:(1)化学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氧气。
常用的制氧剂有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2)物理方法:利用物理性质的不同,通过分离氧气和空气中的其他成分。
常用的方法有分子筛法和膜分离法。
3.实验操作(30分钟)(1)分子筛法制氧:材料:氧气制备装置、氢氧化钠、氧化铝、活性炭、连续蒸馏水、滤纸和棉花。
步骤:将连续蒸馏水注入氧气制备装置的第一个瓶子中,添加氢氧化钠和氧化铝;将活性炭放入第二个瓶子中;将棉花放入第三个瓶子中。
拧紧装置,通入空气,观察气液变化。
结果:在第三个瓶子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通过较轻物质漂浮至第三个瓶子。
(2)膜分离法制氧:材料:膜分离装置、滤纸。
步骤:将滤纸放入膜分离装置中,通入空气,观察气液变化。
结果:在装置的另一侧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
4.实验分析(20分钟)让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两种方法制氧的结果和操作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制氧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5.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总结归纳制氧方法及其原理,并讨论制氧方法的优缺点。
六、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和了解其他制氧方法,如氧化铜法、电解水法等,并对比其优缺点,拓展制氧方法的应用。
初中氧气制取实验教案

初中氧气制取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2. 实验仪器及用法: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导管、集气瓶等。
3.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氧气的性质,引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讲解:讲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3. 示范:进行一次氧气制取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
4.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氧气制取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1. 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药品:将高锰酸钾或氯酸钾装入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
(3)加热: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注意要用外焰,先预热,再固定在药品处加热。
(4)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5)实验结束:将导管从水中取出,熄灭酒精灯。
2. 注意事项:(1)加热试管时,要用外焰,防止试管炸裂。
(2)收集氧气时,要等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冒出后再开始收集,防止收集到的氧气不纯。
(3)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入试管,导致试管炸裂。
(4)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烫伤、中毒等事故发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实验步骤。
2. 学生能独立完成氧气制取实验,操作规范。
3. 学生能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4. 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兴趣,实验安全意识增强。
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理解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 掌握过氧化氢分解和加热氯酸钾分解两种制备氧气的方法。
2.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 能够熟练操作实验仪器,进行氧气的制备实验。
-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 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氧气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 实验装置的选择和操作。
2. 难点:- 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 实验结果的准确分析和结论的得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提问: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性质和重要性,从而引出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主题。
2. 知识讲解- 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臭,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 氧气的化学性质: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能与多种物质反应。
- 制备氧气的方法:- 过氧化氢分解法:2H₂O₂ → 2H₂O + O₂↑- 加热氯酸钾分解法:2KClO₃ → 2KCl + 3O₂↑3. 实验操作1. 实验装置:- 过氧化氢分解法:锥形瓶、导管、集气瓶、水槽。
- 加热氯酸钾分解法:试管、酒精灯、集气瓶、水槽。
2. 实验步骤:- 过氧化氢分解法:- 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 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
- 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密封锥形瓶。
- 将导管插入集气瓶中,集气瓶倒置于水槽中。
- 观察氧气产生的现象,收集氧气。
- 加热氯酸钾分解法:-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酸钾固体。
- 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
-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观察氧气产生的现象,收集氧气。
3.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要佩戴护目镜和手套,确保安全。
-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氧气的产生和收集,避免氧气泄漏。
- 实验结束后,要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卫生。
《氧气的制法》化学教案

《氧气的制法》化学教案
《氧气的制法》化学教案
知识目标
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2.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3. 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极其化合反应的区别.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德育目标
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教学难点
催化剂,催化作用
教学疑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教学方法
演示.讲解.讨论,采取科学探究法
教材处理
1. 复习氧气的性质,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利用科学探究法,通过演示实验,引导,探求出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原理.
教学手段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讨论上一节思考题,即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追问空气中氮气,二氧化碳,氧气四瓶无色气体如何鉴别
复习氧气性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会物质检验于鉴别方法演示实验[2-6],[2-7][2-8]
观察总结
演示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通过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阅读教材
阅读思考,讨论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从而强化催化剂定义中的关键词
引导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突破难点
总结分析
讨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个文字表达式特征,归纳分解反应概念
点评评价准确进行分析把握概念的准确本质,化学教案-氧气的制法,化学教案《化学教案-氧气的制法》。
激发学生兴趣,进而准确的把握概念的本质。
九年级化学氧气教案15篇

九年级化学氧气教案1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励志名言、好词好句、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九年级化学氧气教案15篇关于九年级化学氧气教案15篇让我们一起期待教学的美好未来,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吧!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化学氧气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氧气制备的教案

初中氧气制备的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了解氧气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3. 学生能够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教学重点:1. 氧气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1. 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导管、集气瓶等。
2. 实验试剂: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氯酸钾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发现历程,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备的吗?二、教学内容与实验(20分钟)1. 讲解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原理,展示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a. 取一瓶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复燃的现象。
2. 讲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原理,展示氯酸钾分解的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a. 取一瓶氯酸钾溶液,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加热,观察现象。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复燃的现象。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步骤:a. 每组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或氯酸钾溶液,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复燃的现象。
c. 收集氧气,并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
三、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提问:你们认为在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四、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氧气制备的实验报告。
2. 请学生复习分解反应的概念,并找出生活中的实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使学生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对氧气的制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实验中,部分学生对分解反应的概念理解不够透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5篇)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制取氧气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1课题分析: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系统的、综合的气体制取实验,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
通过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起到很好的作用,也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本教学设计为此课题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内容主要有:1、研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氧气,在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用到催化剂,2、介绍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分解反应的概念。
学情分析:1、本班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和鼓励;2、学生已经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的性质”等,对氧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如何得到氧气,特别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如何制取氧气还没有系统,深入地认识。
3、通过前面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对科学探究已有一些体验。
在本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后加以表达和交流,得出相关的结论。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2)、认识催化剂、催化作用和分解反应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初步学习实验探究过程。
(2)、通过对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异同点的比较,让学生初步学会比较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初中氧气制取试验教案

初中氧气制取试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方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3. 引导学生认识氧气的性质,能够运用氧气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2. 氧气的性质:助燃性、氧化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性质。
2. 教学难点:制氧气的实验操作方法,氧气的助燃性、氧化性的实验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氧气的制取过程和氧气的性质实验。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气体的制取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与演示(1)讲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2)演示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3.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氧气的制取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4. 总结与讲解(1)总结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强调实验操作要点。
(2)讲解氧气的性质:助燃性、氧化性。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现象和原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使学生掌握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认识了氧气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操作规范性,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同时,通过问题驱动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效果。
在课后,要及时批改学生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初中氧气制取方法教案

初中氧气制取方法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2.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氧气的收集和实验安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水槽等。
2. 实验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过氧化氢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2. 学生分享已知的氧气制取方法。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讲解氧气的收集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记录数据。
2.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氧气的制取效果。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用途和重要性。
2. 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后实验或研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结果,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习惯的培养,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法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及重要性;2. 掌握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方法;2. 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1. 氧气制法背后的化学原理;2. 实验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燃烧瓶、氧气收集瓶、石灰水;2. 实验药品:过氧化氢溶液、碳酸钠溶液;3. 实验原料:氧化铜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探讨氧气的性质及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氧气实验的兴趣。
2. 实验操作:(1)取一块金属片浸过氧化镁溶液后点燃,观察颜色变化并分析产生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Mg + O2 → MgO)(2)用燃烧氧气的方法制取氧气,详细操作过程如下:a. 取一个试管,加入适量的氧化铜粉;b. 将试管加热,直至氧化铜粉发生分解反应释放出氧气;c. 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口,将试管倒立放入装有水的氧气收集瓶中(水封法收集氧气);d. 观察收集瓶内氧气水平上升,待试管内氧气收集完毕后,关闭收集瓶,用试管夹取出试管。
3. 实验结果: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支持燃烧。
4. 实验分析:分析氧气的制法及实验过程,总结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方法。
5. 实验总结:让学生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让学生展示实验结果。
六、课堂讨论:1. 进行氧气实验后,进行讨论学生对实验的观察结果和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及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1. 思考并总结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方法;2. 完成化学氧气的制法实验报告。
八、板书设计: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方法(化学方程式:Mg + O2 → MgO)水封法收集氧气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也需要注重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催化剂的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操作方法。
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法为主,综合运用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质疑释疑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1.教师的实验准备:二氧化锰、过氧化氢、锥形瓶、分液漏斗、导管、集气瓶、试管架、试管夹、试管、酒精灯、火柴、木条2.学生分组实验:(共十组,每组包括)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试管架、试管夹、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带导管的单孔塞、酒精灯、火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木条教学过程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将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引入新课→活动探究→归纳总结→课外拓展→练习巩固一、引入新课播放神州九号飞船升空时的视频,引出运载飞船的火箭的助燃剂是液氧。
在生活中登山,潜水,航空,医疗这些领域都用到了氧气,化学实验过程中也需要纯净的氧气,那么在实验室中怎样制取氧气呢?引出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活动探究活动探究一:1、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种气体时,首先要选择反应物。
(见课本P87活动天地)【分组讨论】你认为下列哪些物质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依据是什么?水(H2O)二氧化碳(CO2)氯化钠(NaCl)高锰酸钾(KMnO4)双氧水(H2O2)甲烷(CH4)2、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3、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依据分别是什么?活动探究二:[学生分组探究]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见课本P88活动天地)[引导学生讨论]根据以上实验,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设疑] 在此过程二氧化锰本身发生什么变化了吗?[讨论] 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设问] 实验2的反应结束后,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反应能否继续进行?如果能进行,会观察到什么现象?活动探究三:[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氧气的制取教案(通用11篇)

氧气的制取教案氧气的制取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氧气的制取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氧气的制取教案篇1教学目的知识: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
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板书】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
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
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
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
化学初中制作氧气教案

化学初中制作氧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掌握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银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验观察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过氧化氢、过氧化银、试管、漏斗、燃烧棒等。
2. 实验过程中需注意安全,学生操作时要佩戴护目镜和手套。
三、教学过程
1. 介绍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提供实验器材和化学品,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3. 实验操作:
a. 实验1: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
1)取一定量过氧化氢倒入试管中。
2)将试管倒立在水盆里,漏斗的口朝下浸入水中。
3)用燃烧棒点燃水下的氢气,观察氢气燃烧产生的现象。
b. 实验2:过氧化银分解产生氧气
1)取一定量过氧化银粉末倒入试管中。
2)用一根玻璃棒将试管中的过氧化银粉末搅拌均匀。
3)观察试管内氧气的生成情况。
四、教学总结
1. 总结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 提醒学生实验结束后注意安全,正确处理残余化学品。
五、作业
根据实验结果,撰写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过程、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六、教学反思
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氧气的制法
教学目的
知识: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
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
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
观察记录:热的氯酸钾中加入
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
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学会观察实验和准确描
述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
比。
【实验】待试管内不再产生气体时再加入少量氯酸钾并加热,把带火星木条伸入管口内观察。
【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有无变化。
观察记录:试管内迅速产生大
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答: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
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
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反都
不发生变化。
通过认真分析实验的发
生、发展和条件,找出规
律,找出规律,促进学生
思维的发展。
【板书】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催化剂:课本p.16
催化作用:课本p.16
(2)加热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记笔记
领悟
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
反应原理和文字表达式。
知道催化剂在一定条件
下才能起催化作用。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做练习一加深理解
【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哪些仪器?
【问题】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选用哪些仪器?
【板书】
2.收集方法
(1)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略重或密答:实验室制氧气需用铁架台
(带铁夹)、试管、带导管的
单孔塞、酒精灯。
答: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氧气。
选用的仪器有水
槽、集气瓶、玻璃片。
从氧气的物理性质思考、认识
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
知识泊迁移能力。
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制法
的关系。
附1:课堂练习一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二氧化锰(B)氯酸钾(C)空气(D)氧化镁
2.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A)用火柴去点(B)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气体
(C)用鼻子去嗅气味(D)用天平称量
3.下列有关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酸钾受热熔化后,也不放出氧气
(B)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
(C)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保持不变
(D)二氧化锰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4.同时加热下列物质,最易放出氧气的是()
(A)纯净的氯酸钾(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纯净的二氧化锰(D)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附2:课堂练习二
5.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
(A)朝下(B)朝上(C)略向下倾斜(D)略向上倾斜
6.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在()(A)加热固体药品前(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7.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蜡烛燃烧(D)粗盐提纯
8.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所用主要仪器名称是:、、、、、。
9.实验室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加热至气体不再产生,试管内固体剩作物有。
改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加热到没有气体产生时,试管内固体
剩余物有。
这两个反应的固体剩余物中都有,但它在两个反应中的作用不一样,在氯酸钾分解中它是,在高锰酸钾分解中它是。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C 2.B 3.C 4.B 5.C 6.D 7.B 8.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带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火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9.氯酸钾和二氧化锰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催化剂生成物
附4:随堂检测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A)加热氯酸钾(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D)加热二氧化锰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共同点是()(A)都是给固态物质加热(B)都使用二氧化锰催化剂
(C)都发生了分解反应(D)都生成了两种物质
4.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