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概述
摘要:本文回顾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主要类型、驱动力及影响。其变化主要体现在土地覆被的退化、土地覆被的转换、土地覆被的改良。驱动力主要有自然、市场、土地制度、人口、技术、经济等。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土地利用变化背后的真正动因及其影响,在此基础上推断预测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因其变化的复杂性,变化驱动力也是多样的。因此就需要在传统土地利用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论题。
关键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力土地可持续利用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保障,是一种物质资源,是自然综合体,它既可作为生产资料,也可作为消费资料,用来满足人们的需要[1]。因此对于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土地的利用方式主要包括:耕作、放牧、伐木、聚落与城市、基础设施、自然保护、旅游休闲、军事用地等[2]。对于土地利用方式的概念,李平等人[3]就提出了土地利用是指人类为获取一定的经济、环境或政治福利(利益),而对土地进行保护、改造并凭借土地的某些属性进行生产性或非生产性活动的方式、过程及结果。
1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随着经济、人口、技术、认识等的发展,对土地的利用要求也不一样。对于以前技术上不能利用的土地现在也可以加以利用,使得以
前的荒地被改为其它利用类型;随着劳动力的外流导致所需粮食以及劳动力的减少,使得部分质差的土地被抛荒。山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也在近几年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水田变成旱地;第二,旱地变成林地;第三,茶园变成荒地;第四,旱地变为茶园、果园。
蔡运龙[4]就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通过土地覆被的变化三方面来说明:“一是土地覆被的退化”,即某种覆被类型虽未改变, 但其质量已经降低,例如由于过度放牧引起草地退化,伐木引起林覆被密度降低;“ 二是土地覆被的转换”,即某种覆被类型完全改变成另一种类型,例如耕地被城市或工业建设占用,林地被整个砍伐并开垦为牧草地或耕地;“三是土地覆被的改良”,指某种覆被得到维护、修复、更新,例如土壤改良、耕地梯化、草地改良、森林抚育、灌溉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他这当中的第二点也就包含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土地利用的变化极其复杂,并不是简单改变其利用类型就可以,还要根据不同的土地特点,利用需求。如叶其炎等[5]学者研究的山区土地利用及优化就主要根据其坡度将其分为不同的条块等级,再将其利用方式进行改变。
2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
哪些因素又会导致土地利用的变化呢?这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驱动力是指导致土地利用方式和目的发生变化的主要生物
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是土地利用变化的动力因素[6]。其基本作用过程是:驱动力首先影响到土地利用的决策者;不同的土地利用决策产生相应的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变化所导致的土地覆被变化又通过各种途径反馈作用于驱动力,由此完成了驱动力--土地利用决策者--土地利用变化--土地覆被变化--驱动力的循环作用过程[7]。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从大的方面来可归纳为两大类:(1)自然因素;(2)人文因素。在自然系统中,气候、土壤、水文等被认为是主要的驱动力类型;在社会系统中,通常将驱动力分为6类,即人口变化、贫富状况、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政治经济结构、以及价值观念[8]。
朱连奇、钱乐祥[9]等人所研究的对土地的利用考虑的包括:(1)自然地理条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地方性自然地理要素是山区土地类型发生分异的物质与能量基础;(2)市场因素。因地制宜的农业种植原则只是获得农业成效的必备条件,而市场才决定了山区农业生产产品的结构和农业生产模式;(3)土地制度因素。土地制度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山区农业土地利用模式设计的重要依据。他们不仅指出了这些制约条件,还给出了相应的一些措施。但笔者认为还有一些因素未考虑,如人口的增减,技术的进步等。而邵景安、李阳兵[10]的研究就包含得更全面一些:(1)自然生物驱动;(2)制度政策驱动;(3)技术革新驱动;(4)经济发展驱动;(5)尺度效应驱动,这是很多研究者未考虑到的因素,但它却很重要。
从本质上讲,土地利用的变化基本源于3方面的原因:(1)在社会经
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人们对土地产出(或服务)的种类或数量的需求发生改变,导致土地利用发生变化,可称之为内生性变化或主动性变化;(2)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导致土地的属性发生变化,或者社会群体目标发生变化,迫使人们不得不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可称之为外生性变化或被动性变化;(3)技术进步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可称之为技术性变化[11]。
从他们的研究中可看出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且在不同的区域尺度,其变化也复杂多样。那就要求对其的研究不能只继承传统的研究方法,还要不断探索新方法。
3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影响
土地的利用会产生变化,主要是人们想要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得到想要的结果。人类通过自然与社会来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那土地利用的改变也会通过这两方面来影响我们人类。到底它会产生什么影响主要根据你以什么样的目的去改变它。比如国家推行的退耕还林政策,主要是为了要保持水土,提高环境质量。
在自然方面,一是对大气成分及气候变化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改变了区域大气的成分,尤其对19世纪全球大气CO2含量增加起着主要作用,主要是森林向农业用地的转变以及森林的砍伐导致大量的碳释放到了大气中[12];二是对水文变化的影响。土
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包括水量、水质和空间分布的变化;三是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以及不同的管理措施等必然导致土壤性质的变化以及土地生产力的改变[13];四是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由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引起的坡耕地增加、林地减少、土地裸石化,严重的结果是山坡地土层贫瘠,水分、养分流失日益严重,大量的土地已演变为裸岩砾石,生态环境遭受很大的破坏,使得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频繁发生[14]。
在社会方面,主要是对经济的影响。农民为了提高收入,会改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等。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在已有的文献中还很少见,而主要是以一种成果呈报的形式展现出来。但在研究中就需要呈现出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特别是耕地的利用,让农民认识到到底以何种方式利用土地是合理、经济的,最终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4 土地合理利用建议
不同的学者对土地驱动力及影响的研究目的各异,但最终目的都是为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所以,应加强土地管理力度,依法保护耕地;控制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规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开垦后备耕地资源,加大复垦、整理耕地的力度。改革相关土地制度,建立农地保护的长效机制;设定城市增长边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