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概述
第九章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汇总
![第九章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be4f631866fb84ae45c8db2.png)
(2)采用直接观测和诊断模型的土地覆被动态研究
主要通过遥感图像分析,了解过去20年内土地覆 被的空间变化过程,并将其与驱动因子联系起来,建 立解释土地覆被时空变化和推断未来10~20年的土地 覆被变化的经验型诊断模型;
(3)区域和全球综合模型 建立宏观尺度的,包括与土地利用有关的各经济 部门在内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动态模型,根据驱 动因子的变化来推断土地覆被变化未来(50~100年) 的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对策和全球环境变化服务。
被系统中。
(3)成功地开展了一些具体工作。
应用卫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动态监 测目前主要在两种区域尺度范围开展:一是全球和洲际 尺度,以应用气象卫星NOAA/AVHRR数据进行监测为 主;二是区域(亚洲际或更小区域)尺度,所选用的遥 感信息源以高空间分辨率的卫星数据Landsat/MSS和 Landsat/TM为主。目前人们可以采用航片、IKONOS、 SPOT、TM/MSS、中巴资源卫星、MODIS、 NOAA/AVHRR和风云卫星提供的地面分辨率从一米到 几千米的数据进行不同尺度和空间范围的LUCC监测。
二、主要研究内容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认识到土地利用/土地
覆被变化在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以及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涉及到自然与人文的 诸多领域,需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加强合作,而土 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过程中自然与人文过程联系最 为紧密,因而,作为一个研究切入点,许多全球变化 的研究者均将LUCC作为研究内容,对人类在全球变 化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
(2)全球环境变化对土地覆被变化的影响
主要研究气候变化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影响, 以及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对可能的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气候变化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影响包括通过气温和 降水的波动造成的直接影响及通过干旱、洪水、土地 退化产生的间接影响。各种土地利用方式对气候波动 的敏感性差异很大,如旱作农业就比灌溉农业脆弱得 多。这方面研究主要通过各种环境条件假设的模型模 拟进行。
国内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综述
![国内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f0bda3ebcd126fff7050ba5.png)
国内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综述作者:邱圣睿刘正康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05期[提要] 本文在分析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基础上,就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在对环境污染、土地利用改造、土地利用的模型及土地利用机制等进行综述与分析。
关键词: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综述;国内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5年12月13日在1988年的第二十一届国际科技联盟理事会上,我国科学院叶笃正提出了将土地利用而引发的全球环境问题作为全球又一重大问题加以重视,此项提议得到了很多国际有关专家学者的一致同意,从而使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的计划诞生。
国内学术界对于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研究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才迅速发展起来的。
而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模型研究,主要是引进国外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
然而就土地利用变化的模型方面,间接引入或提出了重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等指数模型,这些相关的模型逐渐被运用于国内有关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与分析中,为当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
一、土地利用与土地结构丁卫红在“毕节地区土地整理问题与对策”一文中就指出了毕节地区要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复垦工矿业废弃地和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
张小林、郭厚祯在“毕节地区土地资源的退化及防治对策”一文中就指出了毕节地区土地资源退化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石化严重;土地肥力减退、下等土地面积较多;环境污染以及乱占土地资源的现象严重。
莫世江在“毕节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一文中指出毕节地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农业用地的比例失调、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乡村居民点的布局存在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以及注重对耕地的利益而忽视了对耕地资源保护的现象严重。
陈笑筑、王博、丁筑茂对“毕节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分析”一文的研究中,就得出了毕节地区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林地面积在不断增加,水土流失面积在逐渐减少,生态环境在逐步得到改善。
第九章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汇总
![第九章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be4f631866fb84ae45c8db2.png)
二、主要研究内容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认识到土地利用/土地
覆被变化在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以及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涉及到自然与人文的 诸多领域,需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加强合作,而土 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过程中自然与人文过程联系最 为紧密,因而,作为一个研究切入点,许多全球变化 的研究者均将LUCC作为研究内容,对人类在全球变 化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
三是土地覆被的改良,指某种覆被得到维护、 修复、更新,例如土壤改良、耕地梯化、草地改良、 森林抚育、灌溉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三种土地覆被变化中,转换和改良比较容易引 起人们的重视,也比较容易监测;而退化却较难观测, 因而其记录最不完备 。
土地覆被变化既表现为各类型之内的功能复杂 性,又表现为各类型之间的结构复杂性,两者都需 要从空间格局和时间过程来分析。 土地覆被变化并非简单过程,曾经被认为是连 续过程的土地覆被变化其实是一种不连续过程,常 有一些急剧变化时期,常被某些突然事件所激发, 从而在系统中引起突变。为了全面深入地认识土地 覆被变化,应该充分估计其复杂性,并根据复杂性 来测度它。
人类的土地利用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各种方式的 耕作、放牧、伐木、聚落与城市、基础设施、自然保 护、旅游休闲、军事等。是土地覆被的退化,即某种覆被类型虽未改变, 但其质量已经降低,例如由于过度放牧引起草地退化, 伐木引起森林覆被密度降低; 二是土地覆被的转换,即某种覆被类型完全改变 成另一种类型,例如耕地被城市或工业建设占用,林 地被全部砍伐并开垦为牧草地或耕地;
针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本身变化,LUCC研究
计划中提出了三个研究重点:土地利用的动力机制、 土地覆被的变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区域与 全球综合模型。 (1)采用案例比较研究方法的土地利用动态研究。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精选全文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8e85579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5.png)
2.1 中国LUCC概况
中国土地利用分布不均,东西部各类土地利用比例差 距很大。东部地区耕地、园地、林地、工矿、居住地 及交通用地比例大,而西部地区多草场、荒漠、戈壁、 冰川等难利用地,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决定了东、西 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目录
第二节
2.1 中国LUCC概况 2.2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
• 2、地球系统科学、全球环境变化及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和人文多方 面的问题,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在全球环境变化问题中,可以说是 自然与人文过程交叉最为密切的问题,在这方面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 学的综合研究,已成为两大学科领域众多学者的共识。
1.1 背景及意义
• 隶属于“国际科学联合会”的IGBP和隶属于“国际社 会科学联合会”的IHDP希望以此为突破口,推动 全球问题的综合研究。
1.5 国际上的有关研究项目
(4)日本 • 日本国立科学院全球环境研究中心提出了“为全球环境保护的土
地利用研究”,该项目着眼于亚太地区可持续的土地利用.第一 阶段主要目标 是预测2025年和2050年该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状况(包括耕地、林地、城市用地及荒漠化土地)及土地第一性生产 力的时空变化。
1.5 国际上的有关研究项目
自1993年国际科学联合会与国际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成立了土 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核心项目计划委员会以后,一些积极参与全 球环境变化的国际组织和国家纷纷跟进,启动了各自的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研究项目: (1)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
IIASA于1995年启动了“欧洲和北亚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模拟” 的3年期项目。旨在分析1900年到1990年欧洲和北亚地区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的空间特征、时间动态和环境效应,并预测在全球环 境、人口、经济、技术、社会及政治等因素变化的背景下,该区域 未来5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变化趋势。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时空信息分析方法及应用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时空信息分析方法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d754cdd76eeaeaad1f33093.png)
第1章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概述1.1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及科学技术进步,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的消失、酸雨等现象的出现,促使人们更多地关注全球变化。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是人类活动对地表影响的重要载体,从而成为研究地球地表化学过程、碳循环、生物多样性等全球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动态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关键而迫切的研究课题。
目前,“3S”技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展,为全球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提供了多尺度的信息源,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田光进,2002)。
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特点,按一定的经济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和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活动。
它是一个把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
土地覆被是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表诸要素的具有多维空间信息的综合体,它反映“地球陆地表层和近地面层的自然状况”,是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Turner I B L et al,1994;Turner I B L et al,1995),包括地表植被、土壤、冰川、湖泊、沼泽湿地及各种建筑物,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属性,其形态和状态可在多种时空尺度上变化(史培军等,2000;陈泮勤等,1999;Turner B.L.Ⅱ,1993)。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作为地球表层系统最突出的景观标志,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图1-1)。
土地利用变化侧重于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它既是土地覆被变化的直接和间接驱动力,也是土地覆被变化的响应。
土地覆被则侧重于土地的自然属性,它更多地是土地利用的结果表现。
土地覆被的特征如土壤、植被的特点是土地使用方式和目的的重要基础和影响因素。
现代土地覆被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利用土地的结果,最为明显的两种后果为:土地覆被类型的量变即渐变(modification)和质变即转换(conversion)(Turner I B L et al,1994)。
土地利用与覆被
![土地利用与覆被](https://img.taocdn.com/s3/m/aa74cb5903d8ce2f0166235d.png)
•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
土地的特点,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的
采取一定的生物和技术手段,对土地进
行长期和周期性的经营活动。
(二)土地覆被的概念
• 土地覆被是随遥感技术的应用而出现的 新概念,是指覆盖地面的自然物体和人工建 筑物,它反映的是地球表层的自然状况。
• 相关定义: “地球陆地表层和近地面层的自然状态,是自然 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IGBP 和IHDP
土地覆盖的变化 第二,人类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第三,土地利用变化在今后50年如何改变土地覆盖 第四,人类和生物物理的直接驱动力对特定类型土
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第五,全球气候变化及生物地球化学变化与土地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用与覆盖之间的相互影响
(四)目前确定的研究重点
• ①土地覆盖变化状况的评估 • ②全球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建模与
(2)联合国环境署(UNEP)
• UNEP亚太地区环境评价计划于1994年启 动了土地覆被评价和模拟”(LCAM)项目,旨 在调查东南亚地区土地覆被的现状和变化,确 定这种变化的热点地区。该项目采用美国宇航 局高分辨率雷达影像进行区域土地覆被制图和 监测,目前已完成了对孟加拉、柬埔寨、老挝、 缅甸、尼泊尔和越南等国两个时段(1985— 1986和1992—1993)的土地覆被调查工作,下 一步工作将拓展到斯里兰卡、巴基斯坦、中国、 印度及伊朗等国。
(三)两者之间的关系
地利用是指人类有目的地开发利用土 地资源的一切活动,而土地覆被则是指地 表自然形成的或者人为引起的覆盖状况。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一个是发生在地球 表面的活动过程,另一个则是各种地表活 动的产物,二者共同构成了土地资源社会 和自然的双重属性。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9f7e8b4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92.png)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之一,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内容。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不断发生变化,这对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土地利用的背景和重要性土地利用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管理的活动。
人类通过种植农作物、建设住宅区、开发工业园区等方式利用土地,以满足社会经济的需求。
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城乡发展平衡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每个国家都有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并加强土地管理的必要性。
二、土地利用的主要形式1.农业用地:农业用地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土地类型,包括耕地、果园、种植园等。
农业用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国家农业发展的关键。
2.城市建设用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
人们建设城市,修建房屋,开设工厂,形成现代化的城市系统。
3.工矿用地:工矿用地主要用于工业和矿产资源的开发。
工矿活动对土地的利用和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环境监管。
4.交通运输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包括公路、铁路、航道等。
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有着相应的需求,但也要注意合理规划,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三、土地覆被变化的影响土地覆被变化是指土地表面上不同地物之间的转变。
土地覆被变化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包括:1.生态环境改变:土地覆被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湿地的填埋与开垦等行为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全球的生态环境平衡。
2.气候影响:土地利用的变化直接影响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
例如,大面积的城市化使得城市地表温度上升,形成城市热岛效应,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暖。
3.水资源变化:土地的覆被变化会改变地表和地下水的分布和循环。
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湖泊消亡等都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威胁。
四、如何实现可持续土地利用为了实现可持续土地利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1.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由政府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政策,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科学研究计划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科学研究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abdc5d8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d.png)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科学研究计划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土地覆被变化是影响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开展土地覆被变化科学研究计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对土地覆被变化的科学问题进行探讨。
一、土地覆被变化的概念和类型1.1 概念土地覆被是指地球表面覆盖的植被、土壤和其他自然覆盖物的总称。
它包括了地表植被、裸土、水体、岩石等自然要素。
土地覆被变化是指土地覆被在一定时期内的演变过程,包括植被生长、死亡、枯黄、退化等现象。
1.2 类型土地覆被变化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引起的变化和人为因素引起的变化。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变化、水文条件变化、土壤肥力变化等;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农业生产活动、城市化进程等。
二、土地覆被变化的影响因素2.1 自然因素(1)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影响土地覆被变化的最主要自然因素之一。
气候变暖导致植被生长季节延长,植物种群结构发生变化;降水减少会导致植被生长受到限制,甚至出现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2)水文条件变化:水文条件的变化对土地覆被变化也有很大影响。
例如,河流干涸或改道会导致原有湿地消失,进而影响到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方式。
(3)土壤肥力变化:土壤肥力是影响植被生长和土地利用的重要因素。
土壤肥力的降低会导致植被生长受到限制,甚至出现荒漠化现象。
2.2 人为因素(1)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们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
例如,过度开垦耕地会导致土地退化,破坏生态平衡;城市化进程加快会占用大量农田,影响农业生产。
(2)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地覆被变化有很大影响。
例如,过度施肥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影响植被生长;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水资源浪费和地下水位下降。
三、土地覆被变化的监测与评估方法3.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的监测土地覆被变化的方法。
地理科学中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分析
![地理科学中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6aef75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6.png)
地理科学中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分析地理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而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是地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分析是通过使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对土地的利用类型和覆被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分析是了解并监测土地利用和覆被情况变化的有效方法。
在过去几十年中,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土地的利用和覆被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显著变化。
例如,城市化的加速推动了农田向城市的转变,森林的砍伐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等。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进而为制定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是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
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信息,可以获取大范围和高分辨率的土地利用和覆被数据。
利用遥感图像,我们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进行区分和分类,比如农田、森林、城市等。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监测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比如城市扩张的速度和范围。
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分析,我们可以定量地了解土地利用和覆被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和比较。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另一个在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分析中广泛使用的工具。
GIS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地理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从而生成土地利用和覆被的空间模型。
利用GIS,我们可以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比如确定最佳农田分配方案、评估城市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等。
同时,GIS还可以将土地利用与覆被的变化情况与其他地理数据进行分析,比如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的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分析不仅有助于科学研究,还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分析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了解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其次,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分析还可以帮助预测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分析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deb5f5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8.png)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分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一直是环境学、地理学以及城市规划等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土地利用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而土地覆盖则是指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同类型陆地的状态。
这两者之间的时空变化相互作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分析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农田向城市扩展导致了农田面积的减少,这对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
同时,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蔓延也导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如湿地的消失和森林的砍伐,打破了生态平衡。
此外,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大量废水和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污染了土地和地下水,威胁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土地耕种会导致土壤的脱水和退化,从而影响降水模式和水循环系统。
此外,城市的热岛效应也是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的结果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建筑物和道路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释放导致了城市气温的升高,进而影响到城市的气候和空气品质。
另一方面,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生态系统是维系地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而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会破坏和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湿地的消失会导致湿地植物和动物的灭绝,破坏了湿地的自净能力和水资源调节能力。
森林的破坏不仅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流失,还失去了森林吸收二氧化碳并减缓气候变化的功能。
因此,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最后,我们来讨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分析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通过对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分析农田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关系,可以优化粮食种植结构,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同时,通过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和影响,可以制定合理的城市绿化规划和建设标准,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地理学研究中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
![地理学研究中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d9e8e64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7e.png)
地理学研究中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在地理学研究中,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定义、影响因素、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定义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方式和程度,包括农业用地、森林用地、城市建设用地等。
土地覆盖则是指地表被不同类型物质(如植被、建筑、水域等)所覆盖的情况。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是相互联系的,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会导致土地覆盖的变化。
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影响因素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土地资源质量等。
气候条件对农业用地和森林用地的选择和利用有着重要影响。
地形地貌则决定了不同类型土地的空间分布。
土地资源质量如土壤肥力、土地水源等也会直接影响土地的利用和覆盖。
人类活动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政策法规、人口增长等。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土地资源利用的方式和程度。
政策法规对土地利用和覆盖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
人口增长导致城市扩张和农田转化,进一步影响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
三、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研究方法研究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常用的方法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田野调查等。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图像获取土地利用和覆盖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监测和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结合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地利用和覆盖的空间分析和模拟。
田野调查则可以得到土地利用和覆盖的详细数据,通过采样和统计分析对土地利用和覆盖进行研究。
四、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对土地的科学利用可以保障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合理的土地利用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供给,满足人民对食物的需求。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综述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31ca2076edb6f1aff001f46.png)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综述【摘要】:90年代以来,在”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环境变化人文计划”(HDP)的推动下,关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逐渐升温,尤其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
文章重点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基本概念,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二者的关系以及研究方法和协调方法进行介绍和讨论。
【关键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可持续发展;协调1. 研究背景1.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基本概念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两个概念。
土地利用是土地覆被变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土地覆被的变化反过来又作用于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一般是指人类为获取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所进行的土地资源利用活动,是人类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利用方式和利用状况,包含着人类利用土地的目的和意图[1]。
“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环境人文计划”(HDP)将土地覆被定义为“地球路地表面和近地表面层的自然装态,是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2] 。
农业、林业、牧业和城市发展等人类对于土地有关的自然资源的利用活动属土地利用的范畴,而耕地、林地、草地、公路、建筑及土壤、冰雪和水体属土地覆被的范畴。
1.2 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只要突出表现在人口、环境、资源、经济发展上。
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过快,人口素质提高速度跟不上社会发展等,使人口问题成为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环境问题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环境问题只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不可再生资源日渐枯竭,可再生资源质量、品位下降是资源问题的突出表现。
在经济,南北差距大,影响社会安定;加上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对欠发达国家或地区进行掠夺性消耗,成为导致战争的伤痕隐患。
可持续发展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实现每个因子内部的优化,最终实现当今世界发展的三大主题——和平,发展,环境保护。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c19e02458fb770bf78a5552.png)
全 球 变 化 专 题 性 研 究 中 所 需 的 LUCC 信 息
土地覆盖—大气 土地覆盖 大气 的相互作用 生物多样性
生物地球化学 大气化学 水与能量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物种与基因多样性 土地覆盖的破碎化 土壤利用与侵蚀速率
可持续性问题
土壤养分的保持 水资源利用 农业–生态潜力 承载容量 农业 生态潜力/承载容量 生态潜力 农村规划/环境与发展 农村规划 环境与发展 国家与国际政策
隶属“国际科学联合会( 隶属“国际科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Science Union: ICSU)”的IGBP和隶属于“国际社会科学 和隶属于“ 联 合 会 (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Council: ISSC )”的IHDP,希望以此为突破口,推动全球 希望以此为突破口, 环境问题的综合研究。 环境问题的综合研究。 1995 年共同拟定并发表了 《 土地利用 / 土地覆 年共同拟定并发表了《 盖变化科学研究计划》(Turner II, 1995),将其 盖变化科学研究计划》 列为核心项目之一 。
2.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的定义 相互关系(Internet信息)
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特点, 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特点,按一定的经济与社 是人类根据土地的特点 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和技术手段, 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和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 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活动。 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活动。它是一个把土地的自然 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 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 土地覆盖是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表 土地覆盖是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表 诸要素的综合体,包括地表植被、土壤、冰川、湖泊、 诸要素的综合体,包括地表植被、土壤、冰川、湖泊、 沼泽湿地及各种建筑物如道路等, 沼泽湿地及各种建筑物如道路等,具有特定的时间和 空间属性,其形态和状态可在多种时空尺度上变化。 空间属性,其形态和状态可在多种时空尺度上变化。 土地利用侧重于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 土地利用侧重于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土地覆盖侧重 于土地的自然属性。 于土地的自然属性。
(完整版)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
![(完整版)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5f428583186bceb19e8bbc5.png)
§7.3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一、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㈠对区域气候及大气质量的影响1.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土地表面性质发生变化时引起能量的重新分配,从而影响气候的变化。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改变了地表反射率,从而影响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增加反射率,使更多的能量返回到大气中,使对流层温度增加,大气的稳定性增强并减少对流雨。
如西非的沙化。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气候的影响还在于土地表面是温室气体和痕量气体的重要来源。
人类大规模地破坏植被,还可能引起更严重的后果,即它有可能破坏全球大气中的氧循环。
人们知道,在距今20亿年以前的原始大气中是缺乏游离氧的,只是在绿色植物出现后才产生了游离氧。
而绿色植物愈发展,则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游离氧也愈益增多,并逐步达到占大气圈总容积的21%。
由于绿色植物特别是森林在氧循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果没有森林大量造氧,则大气中氧的循环就可能遭到破坏。
2.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可以改变大气中气体的含量和组成,从而影响大气质量。
人类活动对化学元素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大大加速了地表化学元素迁移规模。
人类从地壳开采出许多矿物元素(最多的是碳,其次是钙、铁、铝、氯、硫、氮、磷等),制造许多新的物质(化肥、农药以及“三废”等),并把它们散布到地球表面,又通过种植各种农作物和经济果木等从土壤中直接取走各种元素(碳、氮、钾、钙等等)。
每年随生物物质一道从土壤取走的各种矿物质有几千万吨。
每公顷收获物一年从土壤中取走的基本物质约为300一700kg,其中每公顷小麦平均从土壤中取走的氮为70kg;磷为30kg;钾为50kg;钙为30kg;每公顷玉米从土壤中取走氮为90kg;磷为30kg;钾为160kg;钙为76kg。
一般中等肥力的土壤,大约经过15—20年,矿物养分就会丧失殆尽。
矿物质平衡最不稳定的是湿润气候和强烈风化条件下形成的灰化土和砖红壤。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分析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1a00f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d.png)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分析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原因、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是指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土地的利用方式和植被覆盖的变化。
这种变化通常由城市化、农业扩张、森林砍伐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引起。
首先,城市化是导致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土地被开发建设,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建筑垃圾和废弃物大量产生。
其次,农业扩张也是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重要因素。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大量的农田被开垦用于粮食种植和畜牧业。
这导致了大面积的森林砍伐,进一步加剧了土地利用的压力。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产生了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的土地受到威胁。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森林砍伐导致了大量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丧失,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
其次,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还导致了土地退化和水资源短缺。
大片森林被砍伐后,土壤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受到侵蚀和干旱的影响。
此外,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还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
森林砍伐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进一步加剧了温室效应。
为了促进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首先,需要加强政府的土地规划管理。
政府应制定严格的土地使用政策,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不合理的开垦和资源浪费。
其次,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是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关键之一。
农民应当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合理耕种和施肥,减少农业对土地的侵蚀和污染。
此外,城市化也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进行。
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绿地和公园的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
在个人层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行动来减少我们对土地的消耗和破坏。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综述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b59bee64afe04a1b071de25.png)
随着人 口增 长 、 食 短 缺 、 境 污染 、 粮 环 生物 多 样
性、 气候 变化 等一 系列全球 性 问题 的 日趋 激化 , 全球 变化研 究成 为近年来 国际 上最为 活跃 的研 究领 域之
一
是不 同 的土 地利用 类型 。 1 2 土地 覆被变化 的概 念 . 美 国“ 全球 变 化 研 究 计 划 ” 土 地 覆 被 定 义 为 将
【 e od】 L C ;bet o t tr erht n ;rb m;ee pn- e d K yw rs U C oj &cne ;e ac—r dpol dvl igt n c n s e e o r
[ 中图分类号 ]K 0 9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7 64—3 2 (0 8 0 2 9 2 0 )6一o l 一O l7 2
xI oNG Y n - h n CHEN u n mi g o g ze Ch a - n
【 btat Fo h o cp fL C fs ytepprdsr e h e ac b c adcne t o er erho A s c】 rm tecne t UC , rl h ae e i ster erhoj t n otns ft e ac f r o it cb s e h s
的而进行 的一系 列生 物 和技 术 活 动 , 土地 长期 或 对
物体和人工建筑物, 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植被, 也包 括 土壤 和陆地表 面 的水 体” 。 总之 , 土地利 用 是指 人 类有 目的地 开发 利 用 土 地 资源 的一切 活动 , 土地 覆被 则 是 指地 表 自然形 而 成 的或者 人为 引起 的覆 盖状 况 。土地 利用 与土地 覆 被, 一个是 发生 在地球 表面 的活动过 程 , 一个则 是 另 各 种地表 活动 的产物 , 二者 共 同构 成 了土地 资 源社 会 和 自然 的双 重属性 。
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
![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https://img.taocdn.com/s3/m/1a576f89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d.png)
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LUCC)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这种变化不仅直接影响生物多样性、水资源、气候等多个方面,还通过影响地球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间接影响全球环境的整体稳定性。
因此,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深入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全球环境变化的机理,预测未来环境变化趋势,以及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
我们将首先回顾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然后分析当前国际学术界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土地覆被变化的生态效应、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等。
我们还将关注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模型模拟等。
通过对全球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动向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旨在为全球环境变化的深入研究和应对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我们期待通过这一研究,为应对全球环境变化、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简称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进行的各种经营活动,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城市建设等;而土地覆被则是指地球表面覆盖的自然或人工植被、水体、裸地等。
LUCC涉及的是这两个层面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作用。
研究LUCC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LUCC直接影响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对全球碳循环、水循环、气候系统等自然过程产生深远影响。
LUCC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预程度,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
因此,通过对LUCC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制定科学的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4401584833687e21af45a95b.png)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2012级地理科学摘要: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成为自然地理学的关注中心,其中土地利用及土地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环节和主要原因。
因此,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人文方面计划(IHDP)联合提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IGBP and IHDP,1993,1995,1999)这一核心研究领域,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重视。
本文从“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内容,研究案例等方面来说明。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LUCC一、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概念1.土地利用的概念世界粮农组织(FAO)1985年指出:“土地利用是由自然条件与人的干涉所决定的土地功能。
”陈百明1996年将土地利用定义为“人类为了经济社会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生物和技术活动,对土地长期或周期性的经营活动”。
许炎谟和陈章琛1987年将土地利用定义成“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对土地资源进行持续开发和改造治理的结果”。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有目的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一切活动,如农业用地、林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居住用地、休闲娱乐用地等都是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
2.土地覆被变化的概念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将土地覆被定义为“覆盖着地球表面的植被及其他特质”;摆万奇等将土地覆被定义为“覆盖地面的自然物体和人工建筑物,它反映的是地球表层的自然状态”;还有学者将土地覆被定义为“地球表面当前所具有的自然和人为影响所形成的覆被物,包括地表植被、土壤、冰川、湖泊、沼泽、湿地及道路等”和“土地覆被是随着遥感技术的应用而出现的新概念,是指覆被地面的自然物体和人工建筑物,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植被,也包括土壤和陆地表面的水体”。
总之,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有目的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一切活动,而土地覆被则是指地表自然形成的或者人为引起的覆盖状况。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一个是发生在地球表面的活动过程,另一个则是各种地表活动的产物,二者共同构成了土地资源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属性。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报告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c637d4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b.png)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与气候变化、经济发展以及人口增长密切相关。
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 引言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是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产生的重要影响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了诸多挑战。
因此,深入研究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数据与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源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地面调查数据,对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进行了分析。
研究区域包括城市、农田、森林、草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
3. 结果与讨论3.1 土地利用变化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城市化进程加快,农田面积减少,而森林和草地面积有所增加。
这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密切相关,城市化进程对农田资源的占用和森林草地的保护产生了影响。
3.2 土地覆盖变化土地覆盖变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结果。
我们发现,城市化过程中的建设用地增加,农田和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而草地的面积有所增加。
这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 影响因素分析4.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进而影响海岸线的变化和沿海地区的土地利用。
4.2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建设用地增加,而农田和森林等耕地资源受到压缩。
4.3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是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的重要推动力。
人口的增加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农田面积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概述摘要:本文回顾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主要类型、驱动力及影响。
其变化主要体现在土地覆被的退化、土地覆被的转换、土地覆被的改良。
驱动力主要有自然、市场、土地制度、人口、技术、经济等。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土地利用变化背后的真正动因及其影响,在此基础上推断预测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
因其变化的复杂性,变化驱动力也是多样的。
因此就需要在传统土地利用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论题。
关键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力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保障,是一种物质资源,是自然综合体,它既可作为生产资料,也可作为消费资料,用来满足人们的需要[1]。
因此对于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
土地的利用方式主要包括:耕作、放牧、伐木、聚落与城市、基础设施、自然保护、旅游休闲、军事用地等[2]。
对于土地利用方式的概念,李平等人[3]就提出了土地利用是指人类为获取一定的经济、环境或政治福利(利益),而对土地进行保护、改造并凭借土地的某些属性进行生产性或非生产性活动的方式、过程及结果。
1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随着经济、人口、技术、认识等的发展,对土地的利用要求也不一样。
对于以前技术上不能利用的土地现在也可以加以利用,使得以前的荒地被改为其它利用类型;随着劳动力的外流导致所需粮食以及劳动力的减少,使得部分质差的土地被抛荒。
山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也在近几年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水田变成旱地;第二,旱地变成林地;第三,茶园变成荒地;第四,旱地变为茶园、果园。
蔡运龙[4]就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通过土地覆被的变化三方面来说明:“一是土地覆被的退化”,即某种覆被类型虽未改变, 但其质量已经降低,例如由于过度放牧引起草地退化,伐木引起林覆被密度降低;“ 二是土地覆被的转换”,即某种覆被类型完全改变成另一种类型,例如耕地被城市或工业建设占用,林地被整个砍伐并开垦为牧草地或耕地;“三是土地覆被的改良”,指某种覆被得到维护、修复、更新,例如土壤改良、耕地梯化、草地改良、森林抚育、灌溉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他这当中的第二点也就包含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土地利用的变化极其复杂,并不是简单改变其利用类型就可以,还要根据不同的土地特点,利用需求。
如叶其炎等[5]学者研究的山区土地利用及优化就主要根据其坡度将其分为不同的条块等级,再将其利用方式进行改变。
2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哪些因素又会导致土地利用的变化呢?这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
驱动力是指导致土地利用方式和目的发生变化的主要生物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是土地利用变化的动力因素[6]。
其基本作用过程是:驱动力首先影响到土地利用的决策者;不同的土地利用决策产生相应的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变化所导致的土地覆被变化又通过各种途径反馈作用于驱动力,由此完成了驱动力--土地利用决策者--土地利用变化--土地覆被变化--驱动力的循环作用过程[7]。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从大的方面来可归纳为两大类:(1)自然因素;(2)人文因素。
在自然系统中,气候、土壤、水文等被认为是主要的驱动力类型;在社会系统中,通常将驱动力分为6类,即人口变化、贫富状况、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政治经济结构、以及价值观念[8]。
朱连奇、钱乐祥[9]等人所研究的对土地的利用考虑的包括:(1)自然地理条件。
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地方性自然地理要素是山区土地类型发生分异的物质与能量基础;(2)市场因素。
因地制宜的农业种植原则只是获得农业成效的必备条件,而市场才决定了山区农业生产产品的结构和农业生产模式;(3)土地制度因素。
土地制度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山区农业土地利用模式设计的重要依据。
他们不仅指出了这些制约条件,还给出了相应的一些措施。
但笔者认为还有一些因素未考虑,如人口的增减,技术的进步等。
而邵景安、李阳兵[10]的研究就包含得更全面一些:(1)自然生物驱动;(2)制度政策驱动;(3)技术革新驱动;(4)经济发展驱动;(5)尺度效应驱动,这是很多研究者未考虑到的因素,但它却很重要。
从本质上讲,土地利用的变化基本源于3方面的原因:(1)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人们对土地产出(或服务)的种类或数量的需求发生改变,导致土地利用发生变化,可称之为内生性变化或主动性变化;(2)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导致土地的属性发生变化,或者社会群体目标发生变化,迫使人们不得不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可称之为外生性变化或被动性变化;(3)技术进步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可称之为技术性变化[11]。
从他们的研究中可看出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且在不同的区域尺度,其变化也复杂多样。
那就要求对其的研究不能只继承传统的研究方法,还要不断探索新方法。
3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影响土地的利用会产生变化,主要是人们想要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得到想要的结果。
人类通过自然与社会来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那土地利用的改变也会通过这两方面来影响我们人类。
到底它会产生什么影响主要根据你以什么样的目的去改变它。
比如国家推行的退耕还林政策,主要是为了要保持水土,提高环境质量。
在自然方面,一是对大气成分及气候变化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改变了区域大气的成分,尤其对19世纪全球大气CO2含量增加起着主要作用,主要是森林向农业用地的转变以及森林的砍伐导致大量的碳释放到了大气中[12];二是对水文变化的影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包括水量、水质和空间分布的变化;三是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以及不同的管理措施等必然导致土壤性质的变化以及土地生产力的改变[13];四是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由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引起的坡耕地增加、林地减少、土地裸石化,严重的结果是山坡地土层贫瘠,水分、养分流失日益严重,大量的土地已演变为裸岩砾石,生态环境遭受很大的破坏,使得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频繁发生[14]。
在社会方面,主要是对经济的影响。
农民为了提高收入,会改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等。
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在已有的文献中还很少见,而主要是以一种成果呈报的形式展现出来。
但在研究中就需要呈现出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特别是耕地的利用,让农民认识到到底以何种方式利用土地是合理、经济的,最终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4 土地合理利用建议不同的学者对土地驱动力及影响的研究目的各异,但最终目的都是为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所以,应加强土地管理力度,依法保护耕地;控制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规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开垦后备耕地资源,加大复垦、整理耕地的力度。
改革相关土地制度,建立农地保护的长效机制;设定城市增长边界;科学认识和评估农地总价值,应重视土地所拥有的生态服务功能、代际公平等[15]。
土地作为人类生存的必备资源,其特征多样,人们对其利用也多样,并且处于不断变化中。
究竟怎样变化?这就需要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机制进行研究,从而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势态,支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
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就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
但我们在认识的过程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其最终影响确定未来的土地利用方向,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参考文献[1] 刘彦随,陈百明.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J].地理研究,2002,20(6):325-329.[2] 蔡运龙.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寻求新的综合途径[J].地理研究,2001,20(6):645-651.[3] 李平,李秀彬,刘学军.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客观分析[J].地理研究,2001,20(2):130-138.[4] 蔡运龙.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寻求新的综合途径[J].地理研究,2001,20(6):645-651.[5] 叶其炎,夏幽泉.云南高原山区土地利用及优化设计[J].中国水土保持,2007(2):53-55.[6] 摆万奇,赵士洞.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系统分析[J].资源科学,2001,23(3): 39.[7] 马其芳,邓良基,王芳.社会经济驱动力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影响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80-83[8] 熊惠波,侯会乔,江源等.扎鲁特旗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农村生态环境,2002,18(3):6-10.[9] 朱连奇,钱乐祥,刘静玉,李爽.区农业土地利用模式的设计[J].地理研究,2004,23(4)480-486.[10] 邵景安,李阳兵,魏朝富,谢德体.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前景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07,22(8):798-809.[11] 付小艳,陈婕,王占岐.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53-2054,2077.[12] HoughtonR·A·,·release of carbon to the armophere from deg-radation of forests in tropical Asia[J]·Can·J·of Forest Research,1991,(21).[13] 郭旭东,傅伯杰.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1,56 (4).[14] 张丽彤,丁文荣,周跃,张鲁.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导报,2007,26(5):7-10.[15] 付小艳,陈婕,王占岐.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53-2054.[16] 杨荣会,王立新.河北省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2009,3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