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县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合集下载

2018秋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

2018秋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

2018年秋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发展水平监测卷七年级语文说明:1、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务必将答题内容写在答题卡上,并不得错位答题。

3、不按以上要求做的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阅读题,共50分)一、古诗文阅读。

(26分)(一)阅读下列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10分)[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①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②家禽。

”(选自《世说新语杨氏之子》)【注释】:①孔君平:孔坦,字君平,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

②夫子:对对方的尊称。

1.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俄而..雪骤不久 B. 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C. 九岁,甚聪惠.同慧,聪明D. 孔指以示.儿给……看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白雪纷纷何所似?(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B.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C.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D.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4.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期末监测卷(七年级语文)第1页共 9 页B.甲文“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传为咏雪佳句是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拟人精彩传神。

C.乙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一句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会昌县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检测卷(附答案)

会昌县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检测卷(附答案)

会昌县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蓬.勃(fénɡ)澄.澈(chénɡ)害人听闻眉开眼笑B.滑稽.(jī)头衔.(xié)大相径廷随声附和C.温驯.(xùn)蜷.伏(juán)参差不齐泡根问底D.狭隘.(ài)企.盼(qǐ)拈轻怕重哄堂大笑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的社会,有不少人麻木不仁....,对身边的困难群体从不关心,拒伸援手。

B.冬日的庐山,白雪覆盖群山,冰凌挂在树梢,这景色美不胜收....,令人流连。

C.刘华是个见异思迁....的人,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上干了四十年。

D.王爷爷虽然年过七旬,但身体硬朗,每天黄昏总是神采奕奕....地坚持爬山锻炼。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我们的鼻子和嘴唇。

B.通过这学期的学习,使我认识到阅读对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性。

C.人生的正确选择,取决于我们自己是否明晰未来的方向。

D.读经典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有利于文化积累,让自己的思想与大师们。

4.下列语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每天临睡之前,不论这一天是多么疲倦,多么累,我总要读上一小时的书。

②我爱读书,比小孩子爱吃糖果更甚。

③每天的空闲时间,哪怕只有五分钟,十分钟,我也要找一本书来读上几段。

④这种读书的嗜好,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

⑤如果碰到一本好书,那就会通宵达旦地读下去。

A. ④①⑤③②B. ②③①⑤④C. ④⑤③②①D. ②③④①⑤5.下列对词性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鲜花(名词)佩服(动词)B.美丽(形容词)条(量词)C.她们(代词)千(数词)D.能够(形容词)昨天(代词)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24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6、7题。

(4分)早 发 韦庄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本卷共四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10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棱.镜(léng)缥.缈(piāo) 酝酿.(niàng)咄.咄逼人(duō)B.确凿.(záo)坍.塌(dān)中.伤(zhōng)躇.步跐.蹈(chú cǐ)C.憔.悴(qiáo)看.护(kàn)静谧.(mì)莽莽榛榛..(zhēn zhēn)D.陛.下(bì)嗔.怪(chēn)绽.开(dìng)参差..不齐(cēn cī)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当尧舜治理国家的时候,百姓各得其所....,大家安居乐业。

B.听了好人李淑娥的事迹介绍,我对她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地产生。

C.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D.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颁诺贝尔医学奖,真是骇人听闻....啊。

3.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2分)A.随着粤剧表演及广彩制作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广府传统文化的熏陶。

B.随着管道制造业的发展,橡胶排污止回阀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C.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4.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他父亲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智者。

②父子俩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四个月的旅游生活。

③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等几乎无所不精。

④白天他们或步行或骑马,徜徉于自然美景和人文胜景之间。

晚上他则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美丽迷人的夜色。

⑤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就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

⑥泰戈尔的成长经历启发我们:一个人的茁壮成长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七年级语文】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新人教版)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新人教版)
期末综合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题号一

(一)(二)(三)三总分
得分
一、读书(12分)
1.对联是汉语独有的学形式,书法是民族化的瑰宝,二者结合更有无穷魅力。

请赏读这副对联,并将上联用楷体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分)
2.读古诗,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0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曹操)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下》王湾)
(4)峨眉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月歌》李白)
(5)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其一)》刘禹锡)
(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夜雨时。

(《夜雨寄北》李商隐)
(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
二)》陆游)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诫子书》诸葛亮)
(10)与“枯藤老树昏鸦”句法结构和情绪渲染一致的句子是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二、读思(48分)
(一)
3.观察“汉字字体演变图”,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七年级语文】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初一年级语文试卷

【七年级语文】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初一年级语文试卷

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初一年级语文试卷---------------------。

⑤在地质队不足1 0个月的勘探期间,几乎全村的孩子都借过老吴的书。

你借我借去,难免把书弄坏。

大家都知道老吴爱惜书,还书时你粘我粘去,特别是书皮,越粘越厚,一块搭一块,五颜六色地补了许多“补丁”,连我们自己都不好意思。

⑥老吴和他的队友们最后离村时,把24本书交给村里的“五保户”彭大爷,托他做保管员,借给孩子们看。

这一切,至今仍历历在目。

⑦20年过去了,再没有见到老吴他们。

我们几个考上大学的童年好友回想起,都从心里感谢他们,特别是和蔼可亲的老吴。

⑧现在,书不再奇缺,借书也不再难了,可怎么也忘不了那缺书的日子。

20、第①段中“整个村子连一本外书也没有”一句,在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1、程亮烤坏了书,只好补上。

老吴会怎样对待他?请根据上下,写出第④段横线处老吴的反应。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2.老吴是个爱书的人,可他乐于把书借给村里的孩子看,离村时还把一些书留下,这表明老吴是怎样一个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3、从中看,“怎么也忘不了那缺书的同子”,主要是忘不了什么?(2分)。

(完整word版)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完整word版)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本卷共四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10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棱.镜(l éng ) 缥.缈(piāo) 酝酿.(ni àng ) 咄.咄逼人(du ō)B .确凿.(z áo ) 坍.塌(d ān ) 中.伤(zhōng) 躇.步跐.蹈(ch ú c ǐ)C .憔.悴(qi áo ) 看.护(k àn) 静谧.(m ì) 莽莽榛榛..(zh ēn zh ēn )D .陛.下(bì) 嗔.怪(ch ēn ) 绽.开(d ìng ) 参差..不齐(c ēn c ī)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当尧舜治理国家的时候,百姓各得其所....,大家安居乐业。

B .听了好人李淑娥的事迹介绍,我对她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地产生。

C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D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颁诺贝尔医学奖,真是骇人听闻....啊。

3.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2分)A .随着粤剧表演及广彩制作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广府传统文化的熏陶。

B .随着管道制造业的发展,橡胶排污止回阀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C .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 .“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4.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他父亲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智者。

②父子俩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四个月的旅游生活.③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等几乎无所不精.④白天他们或步行或骑马,徜徉于自然美景和人文胜景之间.晚上他则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美丽迷人的夜色。

部编人教版2018年秋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18年秋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8年秋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班级姓名考号评分一、积累运用(共30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澄.澈( chéng) 呻吟.( yín ) 怂.恿 ( sǒng ) 拈.轻怕重 ( niān )B.坍.塌( tān ) 干涸.( hé ) 缥缈. ( miǎo ) 哄.堂大笑 ( hōng )C.鄙.薄( bǐ ) 狭隘..( yì) 蹒.跚 ( pán ) 惊慌失措. ( cuî )D.褴.褛( lán ) 蜷.伏( quán ) 倏.地 ( shū ) 神采奕奕.. ( yì )2. 下面各项中字书写有误的一项()A.热忱抽噎殉职参差不齐 B.伫立掺和闪烁麻木不人C.虐待禁锢消耗骇人听闻 D.女娲丰腴突兀杞人忧天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⑪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

⑫皇帝亲自带着他的一群最的骑士来了。

⑬“这布是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

A.适当高雅美丽 B.稳当富有富丽C.妥当高贵华丽 D。

得当尊贵华美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B.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

C.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狂妄自大的表情。

D.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蚊子和狮子》的学习,使我知道了寓言的特点。

B.济南的冬天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C.《皇帝的新装》的作者的国籍是丹麦的人。

D.同学们都喜欢《春》中描绘的美景。

【七年级语文】2018年秋学期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2018年秋学期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带答案)

2018年秋学期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带答案)-玉门关。

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

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

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

”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

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

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后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表现了将士们保家卫国,抵御侵略者的决心和气概。

后两句,对戍边将士的战斗生活与胸怀襟抱作了集中概括的表现和抒写。

意思是说,在荒凉的沙漠里,战斗繁多,将士身经百战,连身上的铁盔铁甲都磨破了,但是只要边患还没有肃清,就决不解甲还乡。

唐代西方的劲敌主要是吐蕃和突厥。

青海湖畔,是唐王朝政府军与吐蕃贵族军队多次交战、激烈争夺的边防前线;而玉门关一带,则西临突厥,这一带也是烽烟不绝、激战连年。

“黄沙百战穿金甲”就是这种战斗生活的强有力的概括。

这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其中,“黄沙”二字既是实景,渲染出了边塞战场的典型环境,又道出了边庭之荒凉萧瑟;“百战”二字,形象地说明了将士戍边的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而“穿金甲”三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昌县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蓬.勃(fénɡ)澄.澈(chénɡ)害人听闻眉开眼笑B.滑稽.(jī)头衔.(xié)大相径廷随声附和C.温驯.(xùn)蜷.伏(juán)参差不齐泡根问底D.狭隘.(ài)企.盼(qǐ)拈轻怕重哄堂大笑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的社会,有不少人麻木不仁....,对身边的困难群体从不关心,拒伸援手。

B.冬日的庐山,白雪覆盖群山,冰凌挂在树梢,这景色美不胜收....,令人流连。

C.刘华是个见异思迁....的人,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上干了四十年。

D.王爷爷虽然年过七旬,但身体硬朗,每天黄昏总是神采奕奕....地坚持爬山锻炼。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我们的鼻子和嘴唇。

B.通过这学期的学习,使我认识到阅读对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性。

C.人生的正确选择,取决于我们自己是否明晰未来的方向。

D.读经典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有利于文化积累,让自己的思想与大师们。

4.下列语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每天临睡之前,不论这一天是多么疲倦,多么累,我总要读上一小时的书。

②我爱读书,比小孩子爱吃糖果更甚。

③每天的空闲时间,哪怕只有五分钟,十分钟,我也要找一本书来读上几段。

④这种读书的嗜好,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

⑤如果碰到一本好书,那就会通宵达旦地读下去。

A. ④①⑤③②B. ②③①⑤④C. ④⑤③②①D. ②③④①⑤5.下列对词性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鲜花(名词)佩服(动词)B.美丽(形容词)条(量词)C.她们(代词)千(数词)D.能够(形容词)昨天(代词)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24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6、7题。

(4分)早 发 韦庄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①。

【注释】①珪(ɡu ī): 古代用作凭信的玉。

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用“独吟”直接点题。

B.颔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

C.颈联用“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

D.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为“早发”,首联紧扣诗题,凸显“早发”。

B.“独”表达了诗人远行时孤独寂寞之感。

C.“城月尚如珪”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

D.这是一首送别诗,可惜没人相送,故早早出行离开。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

(12分)魏武①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注释】①魏武:魏武帝,即曹操。

8.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魏武将∕见匈奴使 B. 不足∕雄远国 C. 帝∕自捉刀立床头 D. 然∕床头捉刀人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自以.形陋( ) (2)使.崔季圭代( ) (3)帝自捉.刀立床头( ) (4)既毕.( ) 10.翻译下面句子。

(3分)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11.从这个小故事中,你发现魏武帝是个怎样的人?联系你所掌握的知识,你认为文中记叙的事情符合人物性格吗?(3分)(三)古诗文名句积累。

(8分)12. 按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

(每空1分) (1)自古逢秋悲寂寥, 。

(2) ,一夜征人尽望乡。

(3)僵卧孤村不自哀, 。

(4) , ,古道西风瘦马。

(5)子夏曰:“ , ,仁在其中矣。

” (6)淫慢则不能励精, 。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7题。

(16分)温暖的劈柴 肖复兴①那一年,父亲病故,我从北大荒回到北京,还不到三十岁,也还没有结婚。

那时候,我没有意识到母亲已经老了。

那时候,我还年轻,心像长了草,总觉得家狭窄憋屈,一有空就老想往外跑,好像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可以让自己散心,也能够让自己成材,便常常毫不犹豫地把母亲一个人孤零零地甩在家里。

母亲从来不说什么,由着我的性子,没笼头的马驹子似的到处散逛,在她的眼里,孩子的事,甭管什么事,总是大的。

②都说年轻时不懂得爱情,其实,年轻时最不懂得的是父母。

③那时候,我在一所中学里当老师,有一次,放寒假了,我没有想到有时间了,可以在家里多陪陪已经老迈的母亲,相反觉得好不容易放假了,打开了笼子的鸟,还不使劲儿地飞,便利用假期和伙伴们到河北兴隆的山区玩了一个多星期。

④回来的那天,到家已经是晚上了。

推门进屋,屋里黑洞洞的,没亮灯。

正纳闷,听见一个老爷子的声音:“是复兴回来了吧?”然后听见火柴噌噌响了好几声,大概是返潮,终于一闪一闪的,点亮了炉膛里的劈柴。

正是冬天,我才感到屋里一股冷飕飕的寒气。

⑤说话的是邻居赵大爷,年龄比母亲还要大几岁,身板很结实。

我摸到开关,打开了电灯,才看见母亲蜷缩在床上的被子里。

赵大爷对我说:“你妈两天没出门了,我担心她一人在家别出什么事,进你家一看,老太太感冒躺在床上起不来了,炉子也灭了,这么冷的天,人哪儿受得了呀。

这不赶紧找劈柴生火,连灯都没顾得上开。

”⑥炉火很快就生着了,火苗噌噌往上蹿,屋子里暖和了起来,被子里的母亲也稍稍舒展了腰身。

赵大爷一身的灰和劈柴渣儿,母亲对我说,多亏了你赵大爷。

我连忙谢他,他说街里街坊的,谢什么呀,快给你妈做饭吧。

母亲连连摆手,说嘴里一点儿味儿没有,不想吃,让我先坐壶开水。

A我往水壶里灌好水坐在炉子上,回过头看了一眼瘦弱的母亲,心里充满愧疚。

⑦赵大爷出门前,回头对我说:“要不你先到我家拿点儿劈柴去,你家的劈柴没有了,我刚才找了半天,才找出一点儿,刚刚够点着火炉子,明天火要是又灭了,你没的使。

”⑧我跟着他走到他家,他抱来满满一怀劈柴放到我的怀里,送我走出他家院门的时候,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晰地记得。

他说:“复兴呀,原来孔圣人说:父母在,不远游。

现在别说是你们年轻人了,就是搁谁也做不到,但改一个字,父母老,不远游,还是应该能做到的。

”⑨那天的晚上,没有星星,天很黑,很冷。

走在回家的夜路上,耳边老响着赵大爷的这句话。

B心里很惭愧,怀里的劈柴很沉,但很暖。

13.通读全文,说说标题“温暖的劈柴”中的“温暖”的含义。

(4分)14.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15.文章中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分别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4分)16.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赵大爷的人物形象。

(3分)17.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父母老,不远游”的理解。

(3分)幽幽七里香丁立梅①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②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

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

A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

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

③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

对于像我那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赐予的一座宝藏。

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书籍。

④其实那时,我心卑微。

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室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

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既渺小又丑陋。

⑤是读书使我的内心慢慢地变得丰盈。

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

每日黄昏,一下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

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

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

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

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

⑥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

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

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

年轻的管理员站在我身边许久,我也没有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

”语调冷冷的。

我才吃一惊,抬头,阅览室的人已走光,夜已深。

⑦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

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

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

”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

我站在黑地里,独自微笑很久。

⑧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

我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

⑨很快,我要毕业了。

我突然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麓书社出版的,定价七元六角,厚厚的一本。

扉页上写着:赠给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

下面没有落款。

⑩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

我再去借书,探寻似的看他,他却毫无异常,仍是一副冰冰冷的样子,表情严肃。

我又怀疑过经常坐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浪。

B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

⑪我最终没有相问。

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

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

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但它却一直被我珍藏。

每当我的目光抚过它时,心中总有一丝细微的温暖。

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总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18.联系全文,体会标题中“七里香”的含义。

(2分)19.梳理全文,根据示完成下列表格。

(3分)20.语言品味。

(4分)(1)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

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

(赏析加点词语)(2)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21.请对文中划线句A处或B处,任选..一处,说说有什么作用。

(2分)22.猜一猜谁最有可能送“我”礼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3分)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56分)23.名著阅读。

(2分)《西游记》中最能体现孙悟空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体现他与恶势力斗争的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

24.综合性学习。

(4分)你所在的班级将创立班刊,请你参与其中。

(1)现在向班级同学征集班刊名字,请你为班刊取一个朗朗上口又富有文学韵味的名字,并说明你的构思和立意。

(2分)(2)你觉得班刊应该有哪些内容?谈谈你的想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