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活动《测量》

合集下载

中班数学《测量》教案

中班数学《测量》教案

中班数学《测量》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开地要预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阅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整理的中班数学《测量》教案,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中班数学《测量》教案1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2、能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测量的结果。

3、对测量活动感爱好。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5、乐于探究、沟通与共享。

活动预备1、两个高矮不同的布娃娃,两支长短不同的铅笔,两根长短不一的跳绳。

2、十本大小相同的书。

3、小猫、小狗、小猴子头像各一个。

4、1×12的正方形表格。

5、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1、复习比较物体高矮和长短的基本方法。

(1)、两个可以移动的物体比高矮和长短。

如一个高个子的布娃娃怎么与一个矮个子的布娃娃比高矮?两支铅笔怎么比长短呢?(2)让幼儿说出比较两物体高矮和长短的基本方法:让两个小伴侣站到同一个水平面上,将两支铅笔的一头对齐。

(3)两个不行以移动的物体比长短。

2、初步建立将物体长度数量化的阅历。

(1)出示1×12的正方形表格,上面标注三个小动物的家的位置。

问:小狗到小猫家远,还是小狗到小猴子家远?为什么?(2)小结:我们可以点数小正方形的数量来比较两个地方之间的距离。

3、老师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

4、打开幼儿用书,完成操作练习。

1、复习比较物体高矮和长短的基本方法。

(1)、两个可以移动的物体比高矮和长短。

如一个高个子的布娃娃怎么与一个矮个子的布娃娃比高矮?两支铅笔怎么比长短呢?(2)让幼儿说出比较两物体高矮和长短的基本方法:让两个小伴侣站到同一个水平面上,将两支铅笔的一头对齐。

(3)两个不行以移动的物体比长短。

2、初步建立将物体长度数量化的阅历。

(1)出示1×12的正方形表格,上面标注三个小动物的家的位置。

问:小狗到小猫家远,还是小狗到小猴子家远?为什么?(2)小结:我们可以点数小正方形的数量来比较两个地方之间的距离。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

长度估算技巧培养
参照物比较法
通过与已知长度的参照物进行比 较,大致估算出被测物体的长度

身体部位测量法
利用身体部位(如手掌、脚步等) 作为测量工具,进行长度的估算。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精度相对较 低。
经验判断法
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和常识,对 物体长度进行快速判断。这种方法 需要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力 。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测量》
汇报人:
2024-01-02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测量概念及基础知识 • 长度测量实践活动 • 面积测量实践活动 • 体积和容积测量实践活动
目录
• 角度和弧度测量实践活动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教案背景及目的
背景
测量是数学中一个重要概念,对 于中班幼儿来说,通过具体实践 活动来掌握测量技能是非常必要 的。
பைடு நூலகம்注意事项
在测量容器内部尺寸时要确保测量工具的准确性和测量的 精确性,同时要注意容器内部的形状对容积计算的影响。
06
角度和弧度测量实践活动
角度基本概念和单位介绍
角度定义
01
角度是两条射线或线段与共同端点所夹的度数,通常用“°”表
示。
角度单位
02
角度的基本单位是度(°),辅助单位有分(′)和秒(″)。1度
注意事项
在测量过程中要确保测量工具的准确性和测量的 精确性。
容积概念引入及计算方法
容积概念
容积是指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大小,常用单位是立方 米、立方厘米等。
容积计算方法
通过测量容器内部的长、宽、高等尺寸,计算出容器的容 积。对于不规则物体,可以使用间接方式如间接计算球体 、长方体的体积的方法来计算其容积。

中班数学教案测量长短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测量长短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测量长短反思引言:测量是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幼儿认识世界和培养观察、比较能力的基础。

在中班数学教案中,测量长短是一个常见的教学主题。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中班数学教案测量长短的教学反思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进行测量长短的教学前,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针对中班幼儿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我们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让幼儿能够准确地辨别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长短;2. 培养幼儿的操作技能和思维能力,让幼儿能够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如尺子、线段等)进行测量;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长短。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合理选择教材和活动。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教学内容和活动的设计:1. 认识尺子: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了解尺子的使用方法和表示长度的基本单位,如厘米。

活动一:观察比较不同长度的线段,引导幼儿发现线段的长短特征。

活动二:让幼儿按照指导尺子的长度,测量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长短。

2. 探索长短的概念:通过幼儿对环境中的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和操作,逐渐认识长短的概念,并学会使用适当的语言描述。

活动一:出示不同长度的线段和物体,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比较,并用语言描述线段和物体的长短。

活动二:让幼儿参与调查矮人和高人的身高,并用适当的语言描述他们之间的高低差距。

3. 运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通过使用尺子等测量工具,让幼儿感受和体验测量的过程,培养幼儿的操作技能和思维能力。

活动一:让幼儿使用尺子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比较测量结果。

活动二:设计一些有趣的情境,让幼儿根据给定的要求,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三、教学过程的展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幼儿的参与和兴趣。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尺子,观察比较引导幼儿观察不同长度的线段,并比较它们的长短。

中班数学《测量》教案(精选)

中班数学《测量》教案(精选)

测量方法示范
教师现场示范如何使用测 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强 调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课堂互动与讨论
小组合作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 物品进行测量,并记录测 量结果。
分享交流
各小组分享测量过程和结 果,讨论测量中遇到的问 题及解决方法。
教师点评
教师对各组的测量过程和 结果进行点评,强调测量 中的易错点。
练习与巩固
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
回顾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如厘 米、米等,为新课做铺垫。
情境导入
通过讲述一个与测量相关的故事 或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新课的 兴趣。
知识讲解与示范
01
02
03
定义与概念
详细解释测量的概念、测 量的意义以及常用的测量 单位。
测量工具介绍
介绍各种测量工具,如直 尺、卷尺等,并演示其使 用方法。
中班数学《测量》教案(精选)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7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过程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 • 教师自我反思与总结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测量的基本概念
了解什么是测量,知道测量的单位。
学习常见的测量工具
学会使用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
多媒体资源
准备PPT、教学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强教学 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辅助材料的制作与使用
1 2
教学PPT
制作精美的PPT,包含图片、图表和动画效果,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教学视频
录制或寻找与测量相关的视频材料,辅助课堂教 学。
3
教学卡片
制作测量相关的卡片,用于课堂互动和小组活动 。

中班数学活动《测量》(通用5篇)

中班数学活动《测量》(通用5篇)

中班数学活动《测量》(通用5篇)中班数学活动《测量》篇1活动目标: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识别物体的长、宽、高。

2.激发幼儿进行测量活动的爱好。

活动预备:幼儿人手1只空纸盒、1把自制多用尺(见图712)。

图712自制多用尺活动过程:1.老师介绍(1)老师以空纸盒、桌子、教室为直观演示教具,让幼儿分别感知它们的长、宽、高。

(2)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它们的长、宽、高?在幼儿谈论后老师归纳:用测量的方法。

目测法:用自己的眼睛看,可大致比较,但不精确。

测量法:用尺子来量一量。

幼儿人手一把多用尺,老师提示幼儿数一下,多用尺上有几个小格子,幼儿数后发觉多用尺由10个彩色小方格组成:红一黄一蓝一绿一橙五色相间。

老师再提示幼儿,这把多用尺可用来量物体的长、宽、高。

2.演示(1)老师用钢卷尺或木尺量桌子的长、宽、高。

(2)个别幼儿用多用尺量空纸盒的长、宽、高,说出长、宽、高分别是几个小方格。

3.操作(1)幼儿用各自的多用尺测量空纸盒,分别量出空纸盒的长、宽、高各是几个小方格,并记录在纸上。

(2)幼儿合作用多用尺测量小桌子,量小桌子的长、宽、高是几尺(10个小格为1尺)或几尺零几个小方格,并记录在纸上。

(3)幼儿尝试进行自然测量,老师巡回观看指导。

活动建议:1.启发幼儿在使用多用尺测量时,可以1个小方格作单位,也可以1尺作单位(10个小方格为1尺)。

量同样长的物体,单位小,测量的数大;单位大,测量的数小。

例如,空纸盒的长可以说是2尺长,也可以说是20个小方格长。

2.可再让幼儿想想,除了用多用尺测量外,还可以用什么作为度量工具?(小棍、绳子、筷子、脚步、手等)中班数学活动《测量》篇2这节课是测量单元的第一课时,在其次册的时候同学已经熟悉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这节课是其次阶段的学习,再熟悉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一开头就让同学回忆有关测量的学问,为同学依据1厘米的长度估量木条的长度做一个铺垫,培育同学的估算意识和力量, 也可以让同学初步熟悉到10厘米的长度。

幼儿园中班教案《测量》(精选)

幼儿园中班教案《测量》(精选)

03
通过测量活动,教育幼儿在做事时要有耐心和细心,不轻易放
弃和马虎对待。
PART 02
教学内容Βιβλιοθήκη 测量的基本概念长度测量
了解长度、距离、周长等基本概 念,知道如何用测量工具测量物
体的长度。
重量测量 了解重量、质量等基本概念,知道 如何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重量。
时间测量
了解时间、时刻、时段等基本概念 ,知道如何用测量工具测量时间。
认识测量工具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
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能够使用尺子 、绳子、纸片等工具进行简单的测量 。
让幼儿认识尺子、绳子、纸片等测量 工具,知道它们在测量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和比较不同物体的测量结果,培养幼儿细致观 察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幼儿能够自己动手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思维发展水平
评价幼儿在测量活动中的思维活跃程 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 的表现。
对测量概念的理解
评价幼儿是否能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 ,如长度、重量、时间等,是否能正 确应用测量单位。
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评价幼儿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逻辑 是否严密,是否能有条理地阐述自己 的观点和思路。
评价结果反馈
2023 WORK SUMMARY
幼儿园中班教案《测 量》(精选)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5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过程 • 教学方法 • 教学评价 • 教学反思
PART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
通过实物演示和讲解,使幼儿明白测 量是用来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粗细 等的方法,初步掌握测量的基本知识 。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精选)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精选)

能力目标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 量操作。
培养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情感目标
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习 数学的自信心。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 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认真细致、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 和习惯。
02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了解测量工具
引导幼儿认识各种测量工 具的名称和用途,为活动 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练习测量技能
在活动前,让幼儿进行简 单的测量练习,熟悉测量 的基本操作方法,为活动 的开展做好准备。
03
活动过程
导入环节
故事导入
通过讲述一个与测量相关的故入
提出一些与测量相关的问题,引导 幼儿思考如何进行测量。
2023-12-22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精选)
汇报人:可编辑
contents
目录
• 活动目标 • 活动准备 • 活动过程 • 活动反思与总结
01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测量的基本概念 ,理解测量的意义和 作用。
了解测量工具的基本 使用方法。
掌握长度、重量、时 间等基本测量单位及 其换算关系。
01
02
03
测量工具
提供各种测量工具,如直 尺、卷尺、量杯等,确保 幼儿能够进行实际测量操 作。
测量对象
准备不同材质、形状和大 小的测量对象,如绳子、 纸条、积木等,以便幼儿 进行测量练习。
记录表
设计简单的记录表,让幼 儿记录每次测量的结果, 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 力。
经验准备
认识测量单位
在活动前,让幼儿了解基 本的测量单位,如厘米、 米、升等,为活动做好铺 垫。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精选)ppt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精选)ppt

02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测量工具
准备各种测量工具,如直尺、卷 尺、天平、量杯等,确保幼儿能 够接触到不同的测量工具,增加
活动趣味性。
测量对象
准备各种可测量的对象,如纸条、 绳子、积木、水果等,让幼儿在实 际操作中感受测量的实际应用。
辅助材料
准备一些辅助材料,如记录表、笔 、橡皮等,让幼儿在测量过程中记 录结果,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表 达能力。
和体重。
结束环节
总结回顾
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回顾,强调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例如,可以引导幼儿思 考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测量,以及正确的测量方法对生活的影响。
延伸拓展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与测量相关的现象和问题。例 如,可以让幼儿在家中寻找需要测量的物品,并尝试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 量。
不足之处
测量工具不够精确
由于测量工具的限制,导致测量结果不够精确,影响了学生 的学习效果。
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
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不规范的行为,需要加强指导 和纠正。
改进措施
更换更精确的测量工具
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以更换 更精确的测量工具,如使用更精确的直 尺或量角器等。
VS
加强学生操作规范的指导
经验准备
认识测量单位
了解测量工具的特性
在活动前,让幼儿了解基本的测量单 位,如厘米、米、千克等,为活动做 好知识储备。
让幼儿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特性和使 用方法,如卷尺可以测量长距离,天 平可以测量重量等。
掌握测量方法
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如使 用直尺时要将起点对准物体的一端, 读数时要认清单位等。
03
活动过程

幼儿园中班教案《测量》

幼儿园中班教案《测量》

幼儿园中班教学计划《测量》中班教学计划《测量》适合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

它使孩子能够用自然物体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数学语言表达测量结果。

最初学习正确的长度测量方法,并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看幼儿园中班《测量》的教案。

活动目标1.首先了解正确的长度测量方法。

2.物体的长度可以用自然物体测量,测量结果用数学语言表示。

3.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4,能大胆开展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意见。

5.愿意探索,交流和分享。

活动准备1.两个不同高度的抹布娃娃,两根不同长度的铅笔和两根不同长度的跳绳。

2.十本相同大小的书。

3,每只小猫,小狗,小猴子头。

4. 1 x 12正方形。

5,儿童读物。

活动程序1.回顾比较物体高度和长度的基本方法。

(1)可以移动的两个物体更高和更低。

高的布娃娃比短的布娃娃高吗?两支铅笔比长度短吗?(2)让孩子说出比较两个对象的高度和长度的基本方法:让两个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并对齐两个铅笔的末端。

(3)两个不能移动的对象的长度短于该长度。

2.初步建立量化物体长度的经验。

(1)摆放一张1×12的正方形桌子,上面放着三种小动物的房屋位置。

问:小狗离小猫家很远,还是小狗距小猴子不远?为什么?(2)小结:我们可以比较小方块的数目来比较两个地方之间的距离。

3.老师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

4.打开儿童书并完成操作练习。

1.回顾比较物体高度和长度的基本方法。

(1)可以移动的两个物体更高和更低。

高的布娃娃比短的布娃娃高吗?两支铅笔比长度短吗?(2)让孩子说出比较两个对象的高度和长度的基本方法:让两个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并对齐两个铅笔的末端。

(3)两个不能移动的对象的长度短于该长度。

2.初步建立量化物体长度的经验。

(1)摆放一张1×12的正方形桌子,上面放着三种小动物的房屋位置。

问:小狗离小猫家很远,还是小狗距小猴子不远?为什么?(2)小结:我们可以比较小方块的数目来比较两个地方之间的距离。

3.老师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

测量 中班数学《测量》教案精选5篇

测量 中班数学《测量》教案精选5篇

测量中班数学《测量》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这5篇中班数学《测量》教案是作者为您整理的测量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大班数学教案《测量》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列表、画图等,对图形测量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进一步理解周长、面积、体积等以及相应的单位。

2、沟通几种基本图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内在联系、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巩固所学知识,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出示情景图(课件出示)提问:在这座公园里,工人叔叔们需要知道那些有关图形测量的数据?引导学生说出:测量这些建筑需要知道它们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等方面的数据。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图形与测量”方面的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复习兴趣)二、展开复习1、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提问:你能结合实例,说说你对长度、面积、体积的认识吗?长度:两点间的距离。

如我的课桌与讲台之间的距离。

面积:平面的大小。

如桌面与黑板面的'大小。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如课桌与讲桌的大小。

2、测量单位及其进率(1)测量出的数据要用到“单位”,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单位)?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

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把学过的计量单位进行归纳和整理。

学生活动,并用不同的方式展示整理的内容。

(课件展示)(2)引导学生借助身边的物体说一说1米、1分米、1厘米分别有多长?1平方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1立方米、1升、1毫升分别有多大?(通过这一活动可以较好的培养学生的数感。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精选4篇)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精选4篇)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精选4篇)大班数学教案《测量》篇一一、活动目标1、讨论、分析并懂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个对象,得出的结果不同;2、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多种工具的测量,尝试简单记录;3、感受测量活动的趣味性。

二、活动准备1、直尺、卷尺、皮尺、小棍、书本、橡皮、铅笔等测量工具若干。

2、幼儿用书。

3、教学PPT三、活动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测量的。

兴趣。

师:大家看黑板上的图片是什么呀?幼:小朋友在擦桌子。

师:我们平常是完饭也经常的这样擦桌子,但是小朋友知道我们的桌子有多长吗?2、幼儿讨论,教师帮助幼儿小结测量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如何测量我们的桌子呢?幼:尺子、米尺、指头……师:非常好!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我们身边的物品来进行测量。

比如说我们桌子上的书、铅笔、橡皮。

下面老师告诉小朋友们如何用这些物品来进行测量,老师测量的时候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数。

请看黑板。

3、指导幼儿用书、橡皮、铅笔再次测量桌子。

师:那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始测量吧!(启示幼儿测量物体需要从物体的最头端起开始测量,测量时用手暂时记录长度,下次测量需要紧挨手部最后端起开始测量。

)4、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5、分析测量中的问题。

四、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回家测一测父母和自己的腰的尺寸,并尝试记录下来。

大班数学教案《测量》篇二活动目标:1、能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活动准备: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黑板、摸箱、标记活动过程:1、导入:将幼儿分成五组,进行跑步比赛。

师:你们知道刚才跑了有多远?有什么办法知道呢?(量一量)2、提出测量要求:这里有许多材料,每组商量一下选一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工具和结果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3、幼儿一次尝试测量,教师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4、请测量方法正误的两组幼儿分别演示,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精确。

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

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

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一、引言在中班阶段,幼儿已经开始接触数学概念,而测量正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在幼儿教育中,如何让幼儿对测量感兴趣,通过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几个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测量教学活动,帮助中班幼儿学习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二、活动一:物品的长度测量1. 目标:通过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让幼儿了解测量的概念和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 准备:几个不同长度的物品,例如铅笔、书、鞋子等。

3. 过程:- 让幼儿观察准备好的物品,并让他们尽可能想出这些物品可能的长度。

- 引导幼儿使用一个标尺或者一段线去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 分享幼儿的测量结果,并比较不同物品的长度。

4. 拓展:- 让幼儿自己找一些物品去测量,比较他们的长度。

- 通过增加更多不同长度的物品,扩大幼儿的测量范围。

三、活动二:容量测量1. 目标:通过测量不同容器的容量,让幼儿了解容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 准备:几个不同容量的容器,例如杯子、罐子、盆子等;一些相同大小的物品,例如小球、石子等。

3. 过程:- 让幼儿观察准备好的容器,并让他们尽可能想出这些容器的容量大小。

- 引导幼儿使用一个标注好刻度的容器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

- 分享幼儿的测量结果,并比较不同容器的容量。

4. 拓展:- 让幼儿自己找一些容器去测量,比较它们的容量。

- 通过增加更多不同容量的容器,扩大幼儿的测量范围。

四、活动三:重量测量1. 目标: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让幼儿了解重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 准备:几个不同重量的物体,例如水果、书包、砖块等;一把称。

3. 过程:- 让幼儿观察准备好的物体,并让他们尽可能想出这些物体的重量。

- 引导幼儿使用称来测量物体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 分享幼儿的测量结果,并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

中班数学测量教案(10篇)

中班数学测量教案(10篇)

中班数学测量教案(10篇)中班数学《测量》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温度,培养幼儿测量温度的兴趣。

2、教幼儿学习观察、测量温度的简单技能。

3、教幼儿初步认识温度计,知道温度计是用于测量温度的。

4、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温度计,懂得温度计中水银柱升降的原理,让幼儿了解气温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6、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1、每组一支气温计,其他温度计(如体温计)若干。

2、温度记录表若干。

活动过程:1、教幼儿认识温度计。

你们知道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吗?我们怎样才能知道现在是多少度呢?我们看到桌上的东西就是测量温度的,叫温度计。

它能告诉我们气温的'变化,比如今天×度,昨天×度……你们看看这些温度计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一样的地方?2、教幼儿学习怎样测量气温。

你们知道温度计里的红柱子和数字是干什么用的吗?请幼儿观察,红柱子指到的数字就是温度。

现在我们来用温度计测量活动室里是多少温度。

幼儿学习观察测量温度,教师个别指导,帮助幼儿正确使用温度计和读数。

你们测出来现在温度是多少?幼儿交流。

我们再把温度计放到外面一会儿,测一测外面的温度是多少,好不好?幼儿继续学习测量,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你们发现温度计有什么变化?外面的温度是多少?幼儿表达、交流。

3、介绍其他的温度计。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温度计测量房间和外面的温度的方法。

老师这里还有别的温度计,你们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吗?出示体温计,水温计。

(体温计用于测量人的体温,看他有没有发烧;水温计用于测量水的温度,了解热水瓶是否保暖,用在实验室测量水的温度等等)幼儿表达、交流。

活动延伸:在室内外各安装一支温度计,供幼儿日常观察。

让幼儿在一天种不同时间观察、记录气温的变化。

大班数学教案《测量》篇二设计意图:新《纲要》中指出数学教育的新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测量》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案

《测量》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案

《测量》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感知测量活动的过程,培养幼儿的测量意识。

2. 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幼儿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测量活动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工具。

2. 测量活动的实际操作,如测量长度、宽度、高度等。

3. 测量结果的记录和表达,如用数字和图形表示测量结果。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测量工具(尺子、卷尺、厘米板等)、测量物品(书本、玩具等)、记录表格等。

2. 环境:安静、整洁、安全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幼儿介绍测量活动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工具。

2. 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实际测量活动,如测量书本的长度、玩具的宽度等。

3. 记录和表达: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和图形记录测量结果,并展示给其他幼儿。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测量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操作准确性。

2. 关注幼儿在测量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搜集幼儿的测量作品,对幼儿的测量结果进行评价。

教案编写说明:本教案旨在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测量活动的过程,培养幼儿的测量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还要关注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幼儿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六、教学拓展1. 延伸测量活动的范围,如测量教室的空间大小、操场的周长等。

2. 引入不同类型的测量工具,如电子秤、温度计等,让幼儿了解其用途和操作方法。

3. 结合数学其他领域,如几何图形、数量关系等,让幼儿在测量活动中综合运用数学知识。

七、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测量活动中的工具和物品安全无毒、无尖锐边缘,避免幼儿受伤。

2. 教师应全程关注幼儿的测量活动,防止幼儿误吞测量工具或操作不当造成伤害。

3. 在测量活动中,教育幼儿注意自我保护,如遇到危险情况及时告知教师。

《测量》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案

《测量》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案

《测量》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案第一章:认识长度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初步理解长度的概念。

2. 学会使用尺子进行简单的测量。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长度的概念,如:长短、比较等。

2. 认识尺子,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3. 通过游戏活动,让孩子们体验长度测量的乐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孩子们观看实物长度,进行比较。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孩子们动手用尺子测量物体。

3. 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巩固长度概念。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实物(如小棒、小棍等)。

2. 教学材料:测量记录表。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展示实物,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度。

2. 讲解长度的概念,让孩子们理解长短、比较的含义。

3. 示范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让孩子们动手实践。

4. 分组进行测量活动,填写测量记录表。

六、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请孩子们在家里找一些物品,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课后延伸:邀请家长参与长度测量活动,共同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第二章:认识面积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初步理解面积的概念。

2. 学会使用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毫米)进行简单测量。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面积的概念,如:大小、比较等。

2. 认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物体面积。

3. 通过游戏活动,让孩子们体验面积测量的乐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孩子们观看实物面积,进行比较。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孩子们动手用面积单位测量物体。

3. 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巩固面积概念。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面积单位卡片、实物(如图形卡片、纸张等)。

2. 教学材料:面积测量记录表。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展示实物,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面积。

2. 讲解面积的概念,让孩子们理解大小、比较的含义。

中班数学认识简单的测量

中班数学认识简单的测量

中班数学认识简单的测量数学是一门广泛应用的学科,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测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帮助我们了解和比较物体的大小、长度、重量和容量。

在中班阶段,我们开始接触一些简单的测量概念,通过实践和游戏来加深对测量的认识。

一、认识长度测量在数学中,我们用“长度”来描述物体的大小。

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认识长度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活动来帮助孩子们认识长度。

1. 排列游戏:让孩子们拿出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例如铅笔、橡皮、绳子等,让他们按照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物体。

2. 比较游戏:给孩子们提供两个不同长度的物体,让他们比较两者的长度,并说出哪一个更长或更短。

3. 寻找最长或最短:在教室或室外的环境中,让孩子们找到最长或最短的物体,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通过这些游戏和活动,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物体的长度,并逐渐建立起长度的概念。

二、认识重量测量除了长度,重量也是一种常见的测量概念。

通过认识重量,孩子们可以学习如何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

1. 秤重游戏:为孩子们准备一些物体,例如水果或玩具,带着孩子们使用天平或称重器进行秤重。

让他们比较物体的轻重,并形成直观的感受。

2. 排列游戏:让孩子们把一些不同重量的物体进行排列,从轻到重或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

3. 重量比较:提供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给孩子们,让他们比较两者的重量,并说出哪一个更重或更轻。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能够逐步理解不同物体的重量,并掌握一些简单的比较技巧。

三、认识容量测量容量是另一种常见的测量概念,它用来描述物体能够容纳的液体或物质的多少。

1. 倒水游戏:给孩子们准备一些空的容器,例如杯子、锅或瓶子,让他们自由地用水进行倒来倒去的活动。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可以感受到不同容器的容量差异。

2. 转移液体:让孩子们使用不同容器转移水或其他液体,并观察容器中液体的变化。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可以理解不同容器的容量大小。

3. 调配液体:为孩子们准备一些不同容量的杯子或瓶子,并提供一定量的液体。

中班数学测量教案

中班数学测量教案

中班数学测量教案【篇一:中班数学教案】中班数学:数物结合(10以内)活动目标:1、进一步感知数字10的实际意义。

2、能从多个物品中进行10以内的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

3、乐意与同伴合作开展游戏活动。

活动重点:能从多个物品中进行10以内的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

活动难点:通过实际操作更好的感知数字10的意义。

活动准备:1、教师材料:教具“数、物拼板” 、“数字与筹码”。

2、幼儿材料:操作卡“数物拼板”。

活动过程:1. 导入。

①师幼互相问候②走线,听节奏走步。

要求幼儿两只脚始终在线上走,走时按教师喊或拍的节奏边走边数步数,然后跟着音乐做和老师相应的动作。

2.教师指导操作。

①学习按物取数。

教师出示教具“数物拼板”,任意拿起一张物卡,请幼儿先数一数并说出数量,师幼共同点数,检查是否正确,每数完一张物卡,请一名幼儿取出相应的数卡,与物卡一起拼接完整。

②学习按数取物。

请幼儿将“数字与筹码”中的数字卡片任意选出几个,根据数字将相应数量的筹码摆放在数字卡片右方。

3.游戏“掷骰子”4.自由游戏操作。

幼儿进行操作卡“数物拼板”,进行数物对应,将其拼凑完整。

5.交流小结,收拾、整理材料。

⑤教师请个别幼儿在控制板上来操作数字13(巩固数物结合)⑥幼儿操作学具“串珠、数字拼板”。

教师可以说出数字11-15中的任意数字,请幼儿拿出相应的“串珠、数字拼板”在控制板上拼摆。

为了增加幼儿的兴趣,教师可用拍手、跺脚或响板等方式出示数字,让幼儿用“串珠、数字拼板”表示。

3、游戏活动“找数字”①教师边拍手边问:“小朋友,我问你,12、12在哪里?” 幼儿边拍手边答:“曹老师,告诉你12、12在这里。

”然后迅速举起数字卡片“12”。

②教师拿走11-15中任意一组串珠、数字拼板,要求幼儿说出哪一组不见了。

③请说出“13”不见了的幼儿将串珠、数字拼板放回相应的位置上。

游戏可反复进行。

4、分组活动创设情境:还有很多物品想和数字卡片交朋友,我们一起去帮帮忙吧。

中班数学教案测量操作

中班数学教案测量操作

中班数学教案测量操作教案主题:中班数学教案测量操作一、引言测量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帮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物体的尺寸、长度、容量和重量等属性。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正在发展他们的认知和观察技能,因此,测量操作是他们学习数学的理想方式之一。

本教案将介绍中班数学课堂上测量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以帮助幼儿建立对测量概念的理解,并提升他们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测量的目的和重要性。

2.引导幼儿学习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操作。

3.鼓励幼儿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尺寸和特征。

4.促进幼儿的解决问题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幼儿传授有关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示范法:教师向幼儿展示如何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操作,引导幼儿模仿。

3.游戏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测量的兴趣,并加深他们对测量的理解。

四、教案内容1.介绍测量的目的和重要性(讲解法)教师可通过简单的对话,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测量的目的和重要性。

例如,教师可以问幼儿:“测量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通过让幼儿自由发表意见,教师能够引导幼儿理解测量的作用,提高他们对测量的认识。

2.展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示范法)教师可以向幼儿展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如尺子、称重器和量杯,并讲解它们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然后,教师可以示范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如将尺子放在物体的一端,然后读取尺子上的刻度值。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模仿教师的操作,并在实践中掌握测量技巧。

3.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游戏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测量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中放置一些不同尺寸的物体,要求幼儿使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和高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比较这些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并让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

通过这种有趣的互动方式,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测量的概念,并提高他们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班数学测量教案

中班数学测量教案

中班数学测量教案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培养了孩子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数学中,测量是一项基本的技能。

本篇文章将讨论中班学生学习测量的教案。

二、教学目标1. 学习使用基本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和秤。

2. 了解常见的测量单位,如厘米和克。

3. 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如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重量。

4. 发展数学观察和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

2. 准备一些测量工具,如尺子,秤和量杯。

3. 创建一个测量活动的情景,例如一个小商店。

四、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测量概念,如测量水的容量或果汁的重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明白测量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习测量工具首先,教导学生如何使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通过示范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尺子的读数和读数方法。

接下来,引入秤的使用。

让学生感受不同物体的重量,并对物体进行对比。

通过称重活动,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秤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3. 测量单位在课堂中介绍常见的测量单位,如厘米和克。

让学生了解这些单位在测量中的应用,并进行实际操作,将测量结果与标准单位进行比较。

4. 实践活动在小组活动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小商店的角色。

他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量物体的重量,并用量杯来测量物体的容量。

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物体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纸上。

他们可以互相交流,比较不同物体的测量结果,进一步巩固他们的测量能力。

5. 数学观察和推理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测量结果,学生可以开始发展他们的数学观察和推理能力。

例如,他们可以推测不同形状的物体是否会影响它们的长度或重量。

六、总结通过这个测量教案,中班学生可以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测量技能。

他们将学会使用尺子和秤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重量,并了解常见的测量单位。

通过实践活动,他们还将发展数学观察和推理能力。

通过培养对测量的兴趣和理解,学生将为日后更高级的测量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数学活动《测量》
中班数学活动《测量》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识别物体的长、宽、高。

2.激发幼儿进行测量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幼儿人手1只空纸盒、1把自制多用尺(见图7—12)。

图7—12自制多用尺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
(1)教师以空纸盒、桌子、教室为直观演示教具,让幼儿分别感知它们的长、宽、高。

(2)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它们的长、宽、高?
在幼儿议论后教师归纳:用测量的方法。

目测法:用自己的眼睛看,可大致比较,但不精确。

测量法:用尺子来量一量。

幼儿人手一把多用尺,教师提醒幼儿数一下,多用尺上有几个小格子,幼儿数后发现多用尺由10个彩色小方格组成:红一黄一蓝一绿一橙五色相间。

教师再提示幼儿,这把多用尺可用来量物体的长、宽、高。

2.演示
(1)教师用钢卷尺或木尺量桌子的长、宽、高。

(2)个别幼儿用多用尺量空纸盒的长、宽、高,说出长、宽、高分别是几个小方格。

3.操作
(1)幼儿用各自的多用尺测量空纸盒,分别量出空纸盒的长、宽、高各是几个小方格,并记录在纸上。

(2)幼儿合作用多用尺测量小桌子,量小桌子的长、宽、高是几尺(10个小格为1尺)或几尺零几个小方格,并记录在纸上。

(3)幼儿尝试进行自然测量,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活动建议:
1.启发幼儿在使用多用尺测量时,可以1个小方格作单位,也可以1尺作单位(10个小方格为1尺)。

量同样长的物体,单位小,测量的数大;单位大,测量的数小。

例如,空纸盒的长可以说是2尺长,也可以说是20个小方格长。

2.可再让幼儿想想,除了用多用尺测量外,还可以用什么作为度量工具?(小棍、绳子、筷子、脚步、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