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胃瘫综合征经腹部手术后的治疗效果探讨

胃瘫综合征经腹部手术后的治疗效果探讨
c re tefcie meh d o rame t or c f t t o fte t n.M eho :T e te t n e uta d efc f4 ains wi ato lga s n rme e v t ds h rame tr s l n fe to 4 p te t t g srp e i y d o h
fc n g srp e i y d o ,b tas rmoe h e sat v me to tma h b c a ial t lt g so c e to ato lga sn rme u lo p o td t ep r t i mo e n fso c y me h n c y si ai tma h i l c l mu n
atra d me u g r rm u e 2 0 oJ n 0 8 wee a ay e . s t:Gato c p o l o ny h v ig o i e- f o n s re yfo J n 0 6 t u e 2 0 r n lz d Reul e b s sr so e c u d n to l a ed a n ss f
的机 械刺 激 可促 进 胃蠕 动 ; 内营 养支 持 有利 于 胃动 力 的恢 复 。结 论 : 肠 胃瘫 综合 征 是腹 部术 后 的 常见 并发 症 , 用 保 采
守 支 持治 疗 可恢 复 , 避免 再 手术 。 应
【 键词 】 关 胃瘫 综 合征 ; 腹部 手 术 ; 疗效 果 治 【 中图分 类 号】 5 3 R 7 【 标识 码】C 文献
等 , 一 种 以 胃 排 空 延 迟 为 特 征 的 胃功 能 障 碍 性 病 症 , 确 是 其
管 开 始 流质 饮 食 2 5d 表 现 为 上腹 饱 胀 不适 、 ~ , 胃烧 灼 感 、 钝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分析

治 术后 的 常见 并发 症 , 部 大 手 术 围手 术 期要 重视 预 防 胃瘫 的发 生 。发 生 胃瘫 并 明 确 诊 断后 , 守 治 疗 效 果 确 切 , 腹 保 尽
量避 免再 次 手 术 治 疗 。
[ 键词] 腹部手术 ; 关 胃瘫 ; 因 ; 断 ; 防 原 诊 预
[ 中图 分 类 号 ] R 5 33 0 7 .9 [ 献标识码 ] B 文 [ 章 编 号 ] 10 文 0 8—84 (0 2 0 0 9 0 89 2 1 )4— 3 6— 2
生 胃瘫 的 3 例 患 者 的 临床 资料 。结 果 胃 大部 切 除术 、 1 胃癌 根 治 术 、 肠 吻 合 术 加 胃 肠 吻 合 术 、 肠 癌根 治 术 、 十 胆 结 胰 二 指 肠 切 除术 、 o x—e —Y 吻合 术后 均 可发 生 胃瘫 , 保 守 治 疗 均 可 治 愈 。 结论 胃瘫 是 腹 部 手 术 后 尤 其 是 胃癌 根 Ru n 经
血、 腹腔 内炎症或术前已存在幽 门梗阻 , 引起 吻合 1及输 出段 : 3
水肿 。④ 术 后 应 用 止 痛 泵 , 致 了 机 体 交 感 及 副 交 感 神 经 系 导 统 调 节 紊 乱 。⑤ 大 量 胆 汁 、 液 大 量 反 流 入 胃 , 胃内 环 境 改 胰 致 变 , 扰 胃功 能 , 加 重 吻合 口炎 症 、 肿 。⑥ 术 后 贫 血 、 蛋 干 并 水 低
张 , 腹 部 无 压 痛 、 跳 痛 及 肌 紧 张 , 肠 呜 音 亢 进 及 气 过 水 下 反 无

36・ 9
现 代 中 西 医 结 合杂 志 MoenJun l f n ga dTa ioa C ieeadWetr Meii 0 2Fb 2- ) d r o ra o t rt rdt nl h s n s n dc e2 1 e , 1 4 Ie e i n e n (

腹腔手术后胃瘫综合症临床分析

腹腔手术后胃瘫综合症临床分析

腹腔手术后胃瘫综合症临床分析腹腔手术后胃瘫,又称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 PGS),是一种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多见于腹部手术后,发生率5%-25%[1],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PGS发生率可高达20%-50%[2]。

1.PGS的诊断标准PGS尚无国际统一诊断标准,目前国内公认的诊断标准为刘凤林、秦新裕[2]2002年提出的诊断标准:1.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但有胃潴留,尤其是固体食物;2.停止胃肠减压或改变饮食为半流后出现上腹饱胀、膨隆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或胃引流量超过800ml/d,并且持续时间超过10d;3.无明显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如低钾血症、高血糖等;4.无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胰腺炎及某些结缔组织性疾病等;5.未使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史。

国外亦有学者认为若在手术后第10天鼻胃管引出液体仍超过300 ml/d,或术后第14天仍不能适应正常进食而出现频繁呕吐者,在排除远端肠梗阻的情况下,须高度怀疑是否存在PGS[3]。

国外已广泛开展放射性同位素检查即99T c标记的低脂饮食测定胃排空的情况,被认为是目前诊断PGS的金标准[4]。

2.PGS的影响因素及病因PGS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所致,发生PGS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病因有:2.1 围术期高血糖HaslerWL[5]发现围术期高血糖(血糖≥10mmol/L,连续超过3d)患者更易产生PGS,可能是当血糖处于较高水平时,容易影响胃排空,导致内脏的自主神经变性,使胃张力减退,运动功能减退[6]-[7];同时,高血糖对胃动力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抑制作用与血糖升高程度呈正比[8]。

1.2.2围术期低白蛋白血症Meng H[9]等研究认为围术期血白蛋白低于30g/L是PGS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而补充白蛋白使ALB>35g/L是术后防止PGS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腹部术后胃瘫综合症16例临床分析

腹部术后胃瘫综合症16例临床分析
i h v ri n o e Ep rh se p n s c e i t n swi l e s e so f h wo t le i e ss a n pai t t a se p印 - t l e h
通过 E w r p ot h嗜睡量表 的 问卷 调查 及 E P评分 。可 大致 反 映患者 的主观嗜睡 程度 。国外学者 Sri 等认 为 : ti oo 如果
[ ] t l rP ,e.Sep dsre n p maycY.Sep dsre 2 Sr l J J d le i dr i r r a oo o s i e le i d r o s [ .Ttw :H maapes19 . M] oo a u n rs,9 8 1—2 . O [ ] hn r Ar r M,ins ot J e a.V iao fteSa - 3 C ie reoJ Sge —C s ,t 1 a dt no pn E, i a l i h
维普资讯

医学信息 20 0 6年 l 月第 l 卷第 l 期 M d a If m t n O t 06 V 1 9 N .0 O 9 O ei l n r ao . c 20 . o 1 . o 1 c o i . .
表 2 各 组 E 及 P G监测情况 ( ± ) P S X S
E P评分 < 5则 为正 常, 5—1 O为轻度 ,O一 5为 中度 ,6— 4 1 2 l 2
为重度 嗜睡 。C i r3等 和 Lm 等 发 现, P与 A I 数 、 hn _ e i E H指 氧减饱 和度指数 、 夜间呼吸紊乱时 间及 最低 血氧饱和 度存在 相关关 系。我们 的 研究 发 现 , 鼾症 、 轻度 O A S患者 的 E SH P

腹部手术后胃瘫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分析
[ 摘 要 ]目的 : 探讨腹部 手术后 胃瘫 的发病机 制 、 断和 治疗 方法。方 法: 诊 回顾分析 5倒 手术后 胃瘫 的临床 资
料 。结果 : 手术后 胃瘫发 病时间为手术后 4d一8d 均行保 守治疗 治愈 。结论 : _ , 各种腹部手术 都可 以发 生 胃瘫 。 其发病
机 制可能是 多种 因素共 同作 用的结 果, 诊断并不 困难 , 应采取综合 治疗的方法, 注重 心理 治疗的作用。 [ 关键词 ]腹部 手术 ; 胃瘫 ; 诊断和 治疗 [ 中图分类号 ]R 7 [ 5 3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7 -08 2 0 1 17 .2 6 15 9 (0 7J . 90 04 0 腹部手术后 胃瘫 又称 手术后 胃排空延 迟综 合征 , 是一 种 功能性 的胃排空 障碍 。现 就我院近几年来发生 的 5例 胃瘫 患
sm 1 D A 5 a e J J . m J u ee。 9 9 4 4 . o e( ) N M r r [ ] A hm G nt 18 , 8 ks 4
[] 秦 中平, 莉 , 4 任 李学记 , 头面部神 经纤 维瘤病的 治疗 [] 耳 等. J.
鼻咽喉一 头颈外科 ,9 74:0 -1 . 19 。 2 92 1
生 出版 社 .9 8 6 1 19 :2 .
静脉血 窦 , 瘤体组织脆弱 , 中难 以彻底止血 。结 扎同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外 术
动脉, 可减少出血量, 亦可以辅助微波热凝和超选择性动脉栓 塞, 以减少 出血量 。术毕加压 包扎, 术前在适 当部 位行 皮肤 扩
张是较好 的修复 方法 , 法 无需供 皮 区 , 别适应 瘢 痕体 质 该 特 者, 头皮缺损 区修复后 , 头发生长近乎正 常, 容貌不受影响 , 可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38例临床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38例临床

摘 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目的方法结果结论DOI:200812012138(72.58.8)47h 382720.5d 1R 656B1005-4057(2012)06-0637-0210.3969/j.issn.1005-4057.2012.06.017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对本院年月至年月间收治的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本组患者平均年龄为岁,手术时间为~,所有患者均于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止痛。

例经保守治疗后均治愈,症状持续~周,平均恢复胃肠功能。

无例再行手术治疗。

高龄、手术时间长以及术后自控镇痛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可能性会增高,确诊后非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应尽可能避免再次手术。

腹部手术;胃瘫综合征;保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例临床分析38梁 毅,林 晖,谢景泉(广东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广东湛江)524003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指患者在接受腹部手术后继发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腹部以及消化道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胃引流量增加且持续时间延长,进食后上腹易饱胀,出现膨隆以及恶心呕吐和食欲下降等症状,导致患者出现术后营养摄取障碍,恢复时间延长或者其他并发症,甚至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胃瘫在临床上很容易被误诊为吻合口或者输出襻的机械性梗阻,如若盲目手术,极易导致病情加重。

为此,在本文中对近年来本院诊治例的临床经验作一总结。

选择年月至年月间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发生的患者例,其中男例,女例;患者年龄~岁,平均岁。

例中行以上胃癌根治术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例,肠系膜上静脉人造血管置换术例,胆总管空肠吻合术例,次以上的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例。

患者的手术时间为~,平均,所有患者均于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止痛。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

解 质 、 碱 平衡 , 制 胃酸 分 泌 , 酸 抑 营养 支 持 和促 进 胃肠 动力 等 治 疗 。 1 2例均 痊 愈 出 院 。结 论 发 症 , 据 临床 表 现 结合 胃肠 造 影 、 依 胃镜 检 查 可 明确 诊 断 , 守 治疗 效 果 较好 。 保 [ 关键 词 ] 消化 系统 外 科 手术 ; 胃肌 轻 瘫 ; 手术 后 并 发 症 ; 胃镜 检 查 ; 胃肠 外 营养 , 全
熨 烫腹部 。
1 1 一般 资料 .
我科 19 9 8年 8月 ~ 09年 6月行 腹 部 20
手 术 40 34例 , 术后 出现 G 2例 , 生率 0 2 % , 中男 9 S1 发 .8 其 例 , 3例 ; 女 年龄 4 5~7 8岁 , 均 6 平 1岁 。远 端 胃癌 根 治 术、 门静脉 高压 门奇断 流 术后 各 4例 , 症 急性 胰 腺 炎 术 重 后 3例 , 肠间质 瘤切 除术后 1例 。 小 12 临床表现 与诊 断 . 3例 分别在术 后 7 8 1 d排 气 后 、 、1
析 , 报告如 下 。 现 1 临床 资 料
脉补 液 2 0 4 0 l维持水 、 7 0~ 10 m , 电解 质 、 碱平衡 , 脉 滴 酸 静 注奥 美拉唑 抑制 胃酸分 泌 , 采用完全 胃肠外 营养 ( P 以 T N) 保证 能量 的供应 。重症 急性 胰 腺 炎术 后 的 3例 因在 手术 时 已行空肠 置管 , 故术 后第 9天开始 肠 内滴 注营养 液并逐 渐过 渡 为 完 全 肠 内 营 养 。所 有 病 例 均 予 甲氧 氯 普 胺 1 g 每 天 2次肌 内注射 ; 管喂多 潘立 酮 1 g 每天 0m , 9例 0m , 3次 ; 管喂红 霉素 0 3g 每 天 3次 ; 1例 . , 2例 同时管 喂 多潘 立 酮和 红霉素 , 与上 述 用法 相 同 ; 5例 同时 用 小 茴香 炒 热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6例临床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6例临床分析
有着重要意 义。19 9 8年 1月 ~20 07年 1 , 0月 我们对诊 治 的 6
例 胃瘫 综 合征 患者 的临 床 资料 进 行 回顾性 分 析 , 果 报 告 如 下 。 结
1 临床 资 料
1 1 一般资料 .
我 院共诊治腹部手术后 胃瘫综合征患者 6例 ,
患者 于手 术 后 2~ 4周 恢 复 胃动 力 , 中 4周 内恢 复 5例 , 其 6
镜检查示 胃扩张 , 无收缩 及蠕 动, 胃镜 可顺利 通过幽 门至十二
肠 , 实 无器 质性 疾 病 。 证
13 治疗 .
治疗措 施包括禁食 、 胃肠减压 , 每天用 3 %温盐水
洗 胃, 全胃肠外营养( P ) 静脉补液 , TN , 维持水 电解质酸碱平衡 ,
胃液引流量大时 , 可运用抑制 胃酸分泌药 和生长抑素, 运用促 胃
及局部情况、 围手术期的处理、 术式的选择 , 腹部手术后 出现 胃瘫综合征应 坚持 非手术治疗, 多数患者 1个月左右可恢复。 [ 关键词 ] 胃瘫综合征 腹部手术 [ 中图分类号] R6 6 6 [ 5 . 1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10 6 3 ( 09 0 0 4— 2 0 8— 6 3 20 ) 1— 7 0
结 石小 的 , 可考 虑 先 行 T R 再 行 膀 胱 切 开 取 石 术 J 因 此 可 U P, 。 以 认 为 , 石 较 大 或 结 石 数 量 较 多 ,或 者 前胱多发性 结石 ( 2 附 8例报 告) J . [ ] 现代 泌尿外科 杂志 ,

7 4・
华北煤炭医学 院学报
20 0 9年 1月第 1 卷第 1 1 期
J ot C iaC a Mei l n esy 09Jnay1 ( ) r h ol dc i rt 0 aur,1 1 N h n aU v i 2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外科诊治临床分析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外科诊治临床分析

头可顺 利 通过 吻合 口 ,吻 合 口有 不 同程度 充血 水肿 。实施 保 守 治疗 l 2~ 3 d 6 ,平均 2. d 1 4 ,临床 症状 消失 ,恢 复饮 食 ,全部痊 愈 出院 。 3 结论 胃瘫综 合征 属 胃大部 切除 术后 常 见并 发症 ,通 过减 轻残 胃负担 ,加速 胃肌蠕 动的 恢复 、去 除诱 发 因素 、营 养支持 等治疗 预后 ;诊 断 ;治疗
【 要】 目的 探 讨 胃大部 切除术后 胃瘫 综合 征 诊断及 治疗 。方 法 回顾 性 分析 2 0 年 1月至 2 1 年 1 摘 05 00 0月行 胃大部 切除 术后 发生 胃瘫 综合 征 患者 共 5 的临床 资料 。结 果 发生 在术后 6 1d 0例  ̄ 2 ,胃管拔 除 ,进 食流 质饮 食后 出现 上腹 部胀 满不 适 ;恶心 、溢 出性 呕吐 ,呕 吐量 多在
u nay ah tr op e n ah tra s itd r r a tifcin i r r c teest rve tc tee-socae u i yt c n e t na r o
F b u r 01 , I 0 No6 e ra y2 2 VO. , . 1
[] Se sal J rv L o e 1net nr kwi iouao e 8 tnb l , e eM,o ms t . fc o s t nt frz n e T D, a I i i h r
50~ 10mL左 右 ,并含 有胆 汁。 查体 上腹 有 轻深 压 痛 ,肠 鸣音 正 常或稍 弱 ,无 气过 水音 。钡餐 或碘 剂造 影 , 见残 胃扩 张 呈球 形 ,有 食 0 50
物残 留,不 收缩 、不蠕 动 或蠕动 较 弱,数 小时后 有极 小量 对比 剂呈 线状 或点状 缓慢通 过吻 合 口至输 出肠段 内; 胃镜检 查可看 到吻合 口,镜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观察及护理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观察及护理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观察及护理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护理体会。

方法:对2007年1月-2011年9月诊治的40例腹部手术胃瘫综合征患者实施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洗胃,促进胃张力恢复,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同时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评估、心理护理、胃肠减压管护理、静脉营养的护理、肠内营养护理。

结果:保守治疗14~25 d,平均(17.78±6.72)d,临床症状消失,恢复饮食,全部痊愈出院,无再次手术病例,无护理纠纷,患者对护理满意39例(95.50%,39/40)。

结论:对腹部手术胃瘫患者采用进行有效护理配合能取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胃瘫综合征是因胃动力障碍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又称胃排空障碍、胃无力症,主要表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上以餐后饱胀、厌食、嗳气、恶心呕吐等为主要症状[1],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的康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

近年来笔者诊治胃瘫综合征40例,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11年9月笔者诊治的40例腹部手术胃瘫综合征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3~80岁,平均(55.90±14.34)岁,基础疾病:消化性溃疡、穿孔、外伤性胃肠破裂修补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直结肠手术等。

1.2临床表现本组均发生在术后5~12 d,平均(7.12±2.67)d,肛门恢复排气排便以后,进食后出现腹胀、呕吐,体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可闻及振水声,胃肠减压引流量916~1934 ml/d,平均(1189.90±267.93)ml/d。

1.2辅助检查钡餐检查见残胃扩张呈球形,有食物残留,不收缩、不蠕动或蠕动较弱,数小时后有极小量造影剂呈线状或点状缓慢通过吻合口至输出肠段内。

1.3治疗方法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温盐水洗胃两次,并抽空胃内容物;促进胃张力恢复,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特别注意补充钾。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诊治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诊治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3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综合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可在术后12~40天内恢复正常。

结论胃瘫综合征的发生与年龄、精神紧张、胃部手术、迷走神经干离断、营养因素、术后镇痛、重症腹腔感染等因素相关;绝大部分的患者可经综合保守治疗治愈。

【关键词】胃瘫综合征腹部手术保守治疗【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3-0149-02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一种手术后的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迟缓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

PGS是正常胃调控机能异常,而不是胃功能的衰竭[1];是腹部手术后相对少见的近期并发症,多发生于胃大部切除术后,其发病率为0.47%~28%,易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袢的机械性梗阻[2]。

及时准确诊治手术后胃瘫可以避免盲目再手术,减轻病人痛苦。

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1月间共收治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患者33例。

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患者均符合胃瘫诊断标准[3],男23例,女9例。

年龄46~70岁,平均年龄54.5岁。

发生胃手术后26例,其中根治性近胃切除术后6例,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手术后19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1例。

非胃手术6例。

其中,2例因重症胆管炎行胆总管探查术,2例因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因结肠癌行左半结肠切除术,门奇静脉断流术1例。

1.2临床表现本组均于术后3~6天恢复肛门排气,进食2~4天后出现上腹饱胀不适,进食3~7天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宿食,部分患者呕吐物带有胆汁;均无全腹膨隆,部分可闻及胃区振水音,肠鸣音正常或减弱;行胃镜检查或胃肠造影(碘剂或稀钡)证实胃无张力、无蠕动或蠕动明显减弱。

1.3治疗方法以心理干预为起点的综合保守治疗。

(1)心理干预治疗,向患者解释病情,消除患者心理紧张状态,必要时给予安慰剂或镇静药物治疗。

腹部术后胃瘫患者临床分析

腹部术后胃瘫患者临床分析

腹部术后胃瘫患者临床分析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腹部术后出现胃瘫症状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胃癌根治术后1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2例,开腹胆囊术后1例;9例患者在出现胃瘫后1月恢复正常饮食,5例为3个月内恢复正常饮食,1例为6个月内恢复正常饮食。

15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治愈。

结论:腹部术后胃瘫痪为常见并发症,保守治疗可基本治愈。

标签:胃瘫;胃癌;诊断胃瘫又称为胃排空障碍,是指腹部手术后所继发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胃肠吻合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47%~2.40%[1]。

多见于胃肠吻合术后,也可见于腹部其他手术。

近年来,胃瘫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但胃瘫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正确认识胃瘫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对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对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2008-2012年诊治胃瘫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2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术后出现胃瘫患者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45岁,平均58.4岁,12例患者均为开腹手术,其中胃癌术后1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胆囊切除、胆管切开取石术后1例。

1.2 临床表现15例患者均在术后3~5 d出现肛门排气,1例患者为禁食期出现腹胀,恶心呕吐,5例患者在进食流质后出现恶心呕吐,9例患者进食流质饮食无明显不适,改半流饮食后出现腹胀及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可含有胆汁,呕吐后症状可暂时缓解,但1小时或者数小时后症状再次出现。

胃肠减压后每日引流量800~1400 ml,平均约1020 ml/d,一般为含胆汁样液体。

查体:腹部平软,肠鸣音正常或者稍减弱,胃肠造影提示胃蠕动功能消失或者减弱,胃排空延时,小肠蠕动功能无异常。

1.3 诊断标准(1)明确的腹部手术史,大部分病例为胃部术后,也可为非胃部术后。

腹部手术后胃瘫42例临床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42例临床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42例临床分析姚栋暐;陈坚【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可能危险因素、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采用非手术疗法治愈,最短4d,最长45d.结论:术后胃瘫是多种因素引起,诊断时须除外机械性、器质性病变.上消化道造影、胃镜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解除患者顾虑、持续胃肠减压、温盐水洗胃、营养支持、使用促动力药物等保守疗法是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尽量避免再手术.%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risk factor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oparesis after abdominal surgery. Methods ■. Clinical data of 18 patients with gastroparesis after abdominal operat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18 patients were cured with non operative treatment,and the shortest time was for 4 days and the longest for 45 days. Conclusion:Gastroparesis after abdominal surgery is induced by multiple factors* and organic and mechanical illness must be excluded. Upper gastroparesis radiography and endoscopy are effective methods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roparesis. To relief patients mind of doubts, persistent gastrointestinal, Nutritional support, 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can recover spontaneously after a longer period of supportive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prokinetic drugs ,and reoperation should be avoided.【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40)012【总页数】3页(P1632-1633,1647)【关键词】胃肌轻瘫/病因学;胃肌轻瘫/诊断;胃肌轻瘫/治疗手术后并发症【作者】姚栋暐;陈坚【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普外科,苏州21500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普外科,苏州21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手术后胃瘫是指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所致的非机械性的胃排空延缓为特症的临床症状群,它是腹部手术后少见的近期并发症,相对多见于胃术后,其他腹部手术后也有发生。

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

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

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目的探究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抽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0例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保守综合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经保守综合治疗后,12例痊愈、6例显效、2例有效,无需进行手术治疗及死亡患者,总有效治愈率为100%,详情见表1;20例胃肠动力恢复时间12~31d,平均时间(19.8±2.1)d;正常饮食后,没有复发患者。

结论对于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疾病,给予保守综合治疗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无需手术干预,能够使患者胃肠动力快速恢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标签: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胃肠动力;保守综合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是由非机械性梗阻因素而引起的,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胃排空障碍。

该病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便显得极为重要。

临床研究表明,对于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行保守综合治疗[1]。

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动力的快速恢复,提高患者治愈效率。

本组抽取了20例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探究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20例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8~79岁,平均年龄(48.6±2.1)岁;原发疾病包括:胃癌、单纯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直肠癌、右半结肠癌、胰头癌、十二指肠乳头癌等;腹部手术方式包括:胃癌根治术5例、胆囊切除加或不加胆总管探查术6例、右半结肠切除术6例、直肠癌根治术1例以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

1.2方法所有患者确诊后,均行保守综合治疗,具体措施如下:(1)行持续胃肠减压,有必要的情况下,为了胃十二指肠黏膜水肿能够减轻,需使用高渗盐水。

(2)以患者实际状况使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包括了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药物,合理使用红霉素,以此使胃肠动力快速恢复[2]。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病例经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等保守治疗后均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由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采取非手术治疗可治愈本病。

【关键词】腹部手术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116-02胃瘫综合征,是指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简称胃瘫,又称为胃排空障碍。

多发生于胃肠手术后,偶也可见于其他部位手术。

我院自1996年5月至2012年10月共诊治胃瘫病人1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3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5例。

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52岁。

其中行胃癌根治胃空肠吻合2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术2例,胆肠Roux-en-Y吻合术1例,胃、十二指溃疡穿孔修补术4例,肠粘连松解术3例,左半结肠切除术1例。

1.2 临床表现本组病例中,胃瘫均发生于腹部手术后3~14天。

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突然出现中上腹的饱胀感,呕吐少量至大量含胆汁胃液,呕吐后症状缓解或减轻,可有或无排气、排便。

腹部较平坦,胃区振水音阳性,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胃肠减压引流液为800~2000 ml/天。

其中9例行上消化道碘油或泛影葡胺造影提示造影剂胃潴留、胃排空延迟或线性排入十二指肠。

1.3 诊断标准目前关于术后胃瘫的诊断标准尚不统一,根据文献综合如下:(1)术后7天仍需行胃肠减压,或者术后患者已排气,终止胃肠减压进食流质饮食或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再次出现胃储留症状而需行胃肠减压者。

(2)胃引流量>800ml/d,持续时间超过5天。

(3)经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征象。

(4)无明确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31例临床诊治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31例临床诊治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31例临床诊治分析发表时间:2014-07-17T11:09:57.3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5期供稿作者:刘国宁[导读] 突然进食使残胃无法承担负荷扩张而致胃动力下降;长期禁食、应用抑制胃肠运动药物也是致胃动力差的因素[6]。

刘国宁(辽宁鞍山市第四医院 114034)【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32例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2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均于术后2~7周恢复胃动力,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

结论:胃镜检查及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术后胃瘫综合征有价值的方法;采用胃肠减压、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予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及中医疗法等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腹部手术胃瘫综合征临床诊治回顾性分析【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5-0097-02术后胃瘫综合征(PGS )是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其为一种非机械性的梗阻,多见于腹部手术(尤其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率为0.47%~28%[1]。

术后胃瘫综合征多属于功能性病变,其演变和转归具有自限性,只要发现及时、诊治正确,采取积极的胃肠减压、加强营养支持等措施,一般均可治愈,切忌盲目手术[2]。

2009年2月至2013年11月我院诊治胃瘫综合征患者32例,本文就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2009年2月至2013年11月我院诊治的胃瘫综合征患者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36.7±7.6)岁,其中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14例、胃部手术后9例、肠梗阻术后6例、阑尾切除术后3例;患者于术后5~14天出现上腹部饱胀感、恶心、呕吐等症状,呕吐性质为溢出性,呕吐物含有胆汁并带有酸臭味;临床查体见腹部无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减弱,部分患者有胃振水音;实验室检查示电解质基本正常;X线钡餐或碘剂造影检查示胃扩张、胃内有大量胃液残留、胃无蠕动或蠕动减弱、造影剂长时间滞留于胃内;胃镜检查见胃扩张、胃内有大量潴留物、胃蠕动弱。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24例诊治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24例诊治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24例诊治分析卢国庆;靳亚勋;赵文彬;蔡子良;温勇华;黄少华;吴唯【期刊名称】《医学临床研究》【年(卷),期】2007(024)003【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6年9月本院收治的24例腹部失手术后发生的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切除术后发生胃瘫19例,非胃手术后发生胃瘫5例;均发生于术后5~11d.24例均行非手术治愈,治愈时间为13~31d,其中采用螺旋形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恢复比肠外营养支持者提前.[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的可靠方法.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可治愈,采用螺旋形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有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总页数】3页(P411-413)【作者】卢国庆;靳亚勋;赵文彬;蔡子良;温勇华;黄少华;吴唯【作者单位】湖南省益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南,益阳,413002;湖南省益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南,益阳,413002;湖南省益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南,益阳,413002;湖南省益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南,益阳,413002;湖南省益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南,益阳,413002;湖南省益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南,益阳,413002;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湖南,长沙,41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相关文献】1.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J], 刘卫平;蒲永东;秦荣;杨波;何建苗;董立国;曹志宇2.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24例诊治分析 [J], 赵海涛3.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2例诊治分析 [J], 游宁毅4.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诊治分析 [J], 陆贝;蔡阳;封光华;罗中尧;倪杰5.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J], 魏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2例诊治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2例诊治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2例诊治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机制、诊断要点、治疗措施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1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12例胃瘫综合征患者经治疗后17~40d全部治愈,胃液引流量明显减少,腹部症状体征消失,胃排空功能恢复正常。

对所有患者复查胃部造影检查,结果显示胃蠕动波正常,造影剂排空正常,造影剂可顺利通过吻合口。

7例(58.33%)患者治疗2~3周后症状恢复;3例(25%)治疗3~4周症状恢复;1例(8.33%)治疗4~5周症状恢复;1例(8.33%)治疗后5~6周症状恢复。

结论:术后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部手术的术后近期并发症,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等辅助检查,经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但对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不能完全排除机械性梗阻者,应考虑手术探查。

【关键词】腹部手术;胃瘫【中图分类号】R65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1-0069-02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一种非机械性的梗阻,多见于腹部手术,尤其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率为0.47%~28.0%[1]。

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多表现为餐后上腹疼痛、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给患者给来痛苦。

因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及时正确治疗可以避免再次手术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为此,笔者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1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机制、诊断要点、治疗措施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所选取1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中男8 例,女4例,年龄34~72岁,平均(52.4±4.1)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3-10-23T14:04:25.0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8期供稿作者:杨绍武[导读] 胃瘫一旦诊断确立,应采取上述综合治疗措施,加强营养支持,进行非手术治疗,不宜盲目手术。

以免增加不必要的创伤。

杨绍武(晋宁县人民医院外科云南昆明 650600)【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病例经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等保守治疗后均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由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采取非手术治疗可治愈本病。

【关键词】腹部手术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116-02胃瘫综合征,是指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简称胃瘫,又称为胃排空障碍。

多发生于胃肠手术后,偶也可见于其他部位手术。

我院自1996年5月至2012年10月共诊治胃瘫病人1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3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5例。

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52岁。

其中行胃癌根治胃空肠吻合2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术2例,胆肠Roux-en-Y吻合术1例,胃、十二指溃疡穿孔修补术4例,肠粘连松解术3例,左半结肠切除术1例。

1.2 临床表现本组病例中,胃瘫均发生于腹部手术后3~14天。

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突然出现中上腹的饱胀感,呕吐少量至大量含胆汁胃液,呕吐后症状缓解或减轻,可有或无排气、排便。

腹部较平坦,胃区振水音阳性,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胃肠减压引流液为800~2000 ml/天。

其中9例行上消化道碘油或泛影葡胺造影提示造影剂胃潴留、胃排空延迟或线性排入十二指肠。

1.3 诊断标准目前关于术后胃瘫的诊断标准尚不统一,根据文献综合如下:(1)术后7天仍需行胃肠减压,或者术后患者已排气,终止胃肠减压进食流质饮食或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再次出现胃储留症状而需行胃肠减压者。

(2)胃引流量>800ml/d,持续时间超过5天。

(3)经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征象。

(4)无明确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5)无引起胃排空障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胰腺炎、结缔组织疾病等。

(6)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如654-2、阿托品等。

本组均符合该诊断标准。

1.4 治疗方法本组13例病人均采用非手术治疗,手术后一旦出现胃瘫综合征,立即进行心理治疗,与患者及家属耐心解释,消除恐惧心理,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必要时给予适量的镇静剂治疗。

同时给予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用3%温盐水加小量激素洗胃,以减轻吻合口水肿。

加强营养支持,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相结合。

采用肠外营养支持5例,肠内营养支持2例,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6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低钾低氯血症。

给以促胃动力药,以胃复安、多潘立酮为主,辅以大环内酯类药物入液静滴,中药经鼻肠管或胃管滴入以促进胃肠蠕动。

可配合针灸、理疗和按摩及频谱照射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1.5 胃瘫缓解标准肛门排气或排便,肠鸣音恢复正常;夹胃管或拔胃管后无腹胀、呕吐;进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或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不复发。

1.6 结果本组患者胃动力恢复时间8~28d,平均 16.3d,全部经保守治疗均治愈出院。

2 讨论胃瘫综合征是一种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功能性疾病,以胃排空障碍为基本临床表现,发生率可因手术部位、方式、对象和检查手段、诊断标准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大多数国内报道为0.6%~7%,国外报道为5%~10%[1]。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胃瘫的发病原因较多,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为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目前,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1)精神-神经因素:胃肠手术前后,患者对病情和手术预后顾虑重重,使精神处于极度紧张应激状态,容易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抑制平滑肌细胞收缩,导致胃肠排空延迟。

(2)腹部手术创伤:有学者认为腹部外科手术后,胃肠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胃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或其他抑制性物质直接与胃肠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α、β受体结合,阻止胃肠平滑肌中的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从而抑制胃的肌电活动,延缓胃的排空,这是目前被认为产生胃瘫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2]。

另外,由于部分腹部手术范围较广,手术创伤较大,手术操作时间长,脏器暴露过久,胃壁组织挫伤,吻合技术欠佳,缝合线反应等均可引起胃壁及腹膜炎症、水肿、粘连等,造成术后应激程度加重,从而影响其动力,极易导致胃排空障碍。

胃大部切除后,导致胃电起搏点破坏,胃肠运动协调性消失。

胃大部切除手术导致胃解剖结构及胃内环境的改变,使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致使胃排空失调,胃远端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胆汁反流造成胃酸、胃肠道激素、消化酶分泌与黏膜损伤等变化干扰胃的正常功能,加重了吻合口和残胃黏膜炎症和水肿也是胃瘫的原因之一。

(3)麻醉:麻醉药物的直接抑制作用及麻醉时过多的空气或氧气吸入胃内与胃瘫的发生有关。

手术过程中致使胃内吸入过多的空气或氧气,使胃过度膨胀,胃壁肌肉麻痹,术中、术后未做胃肠减压处理而发病。

术后运用镇痛、麻醉药物有直接的抑制胃动力作用[3]。

(4)腹腔并发症的相互作用:刺激性、腐蚀性较强的消化液,胰、胆汁外溢至腹腔,可引起弥漫性或局限性的腹膜炎症、腹腔积液甚至腹腔脓肿。

可通过相关神经反射,引起胃肠活动节律改变,并且引起腹腔内炎性介质及生物性物质的积聚,使胃肠道本身的浆膜,即脏层腹膜发生充血水肿、损伤,活动能力减弱,导致胃的排空障碍以及麻痹性肠梗阻。

感染内毒素的释放以及激素分泌紊乱也是导致胃瘫的原因之一。

(5)手术方法、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术后镇痛方式、是否微创手术以及术后机械通气方式都对胃瘫的发生有直接的影响。

(6)其他因素:术后过早进食,或进高脂肪、高蛋白饮食,使胃不适应,从而加重胃壁水肿和胃肠激素紊乱。

另外,高龄、手术时间长、贫血、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过敏反应、腹腔严重感染,特别是并有糖尿病史患者等也均可导致胃瘫[4]。

2.3 治疗本病是一种功能性病变,一旦确诊,应采用非手术疗法,尽量避免手术,一般在术后3~4周后都能恢复。

治疗方案包刮:(1)心理治疗术前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解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和紧张情绪,术后一旦发生胃瘫综合征,应耐心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清楚,消除其紧张心理,取得病人的配合,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给予适量的镇静剂。

(2)一般治疗禁饮食,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使胃得以休息,用3%的温盐水或生理盐水洗胃。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调,低钾可致胃肠道平滑肌张力低下,需特别注意补充钾。

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纠正低氧血症,抑制胃酸分泌。

补充微量元素及液体。

若并发腹腔感染,同时应加强抗感染治疗。

此外,小剂量激素应用可减轻吻合口水肿,促进胃动力的恢复。

(3)营养支持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尤为重要,禁饮食期间应格外注意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以保证能量的供给,同时也可减轻吻合口水肿。

营养支持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底物,促进蛋白质合成,改善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和机体功能。

在营养支持选择上,首选肠内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具有接近正常人生理营养、容易促使激素分泌、增加内脏血流,增强胃肠蠕动,促使胃肠道功能恢复、能够为肠黏膜细胞提供直接的腔内营养物质,有利于机体代谢,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完整、防止肠道内细菌易位等作用[5]。

同时也经济、安全和有更好的营养支持效果,缩短胃排空恢复的时间。

当肠内营养不能耐受或未能建立肠内营养途径时,应选用肠外营养途径。

肠外营养可经中心或外周静脉输注,其优点是途径建立相对容易,可以很快达到营养支持的全量。

(4)促胃动力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胃复安和多潘立酮等,它们具有促进胃肠动力和结肠转运的双重作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为红霉素及其衍生物,对胃肠动力作用原理是直接与胃动素受体结合,发挥胃动素样作用,既可促进胃排空,又能提高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防止返流性食管炎,其临床效果越来越受到重视。

(5)中医、中药及其他治疗中医、中药在胃瘫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如经胃管保留灌注汤药(承气汤等),可配合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内关)针灸、理疗和按摩(在刀口充分愈合的情况下)等治疗。

2.4 预防为了减少术后胃瘫的发生,必须树立减少人为致术后胃瘫因素的意识理念。

具体措施:(1)选择合适的术式,并术中减少不必要的迷走神经切断或损伤。

(2)严格无菌操作,联合应用有效广谱抗生素,减少感染。

(3)术前要发现存在易致残胃无力症的疾病或诱因,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精神因素、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失衡、变态反应等,并且必须控制好。

(4)术中减少对胃肠道及系膜的牵拉、暴露的时间,加强对胃肠道及系膜的保护,减轻对腹腔神经丛的刺激,避免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抑制胃十二指肠的运动。

综上所述,通过对胃瘫的进一步分析,可认识到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属功能性疾患,其演变和转归常具有自限性,应用非手术疗法进行治疗目前已成共识。

一般来讲,经非手术治疗即可治愈。

术后胃瘫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针对病因,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降低发生率,比发生本病后再处理更具有实际意义。

胃瘫一旦诊断确立,应采取上述综合治疗措施,加强营养支持,进行非手术治疗,不宜盲目手术。

以免增加不必要的创伤。

参考文献[1]陈涛,田伏洲,孙庆贤.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12例诊治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2,9(1):43 45.[2]秦新裕,刘凤林.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研究进展[J].中华胃肠杂志,2005,8(3):193-195.[3]任建军,李太品,王弘略,等.胆囊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J].腹部外科,2003,16(4):238.[4]刘全达,蔡志民,余佩武,等.腹部术后胃瘫的诊断和治疗.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1,10(6):524.[5]黎介寿.肠内营养-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2):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