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秋》《长生殿》主题多样性探析
《长生殿》主题
浅析《长生殿》的主题摘要:《长生殿》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剧本既谴责了唐玄宗的穷奢极侈,又表现了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的同情,间接表达了对唐朝统治的同情,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
有关《长生殿》的研究仍然持续不断,关于它的主题研究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共识。
关键字:长生殿主题爱情社会兴亡人生感慨《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
洪昇说:“余读白天乐《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杂剧,辄作数日恶。
”他深为两篇作品所感动,又不满作品写的过于感伤。
于是《长生殿》写唐玄宗和贵妃杨之情事而命意在于显示“乐极哀来”的道理,以“垂戒来世”。
但它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二十一世纪以来,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长生殿》的主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可归纳为一下四种观点:1、爱情主题说有学者认为《长生殿》的主题纯粹是写情。
学者们从作者对相关历史材料的处理,创作背景等入手,探明作品的主题思想,认为《自序》中“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一句已明确表明《长生殿》的主线、主题只是一个“情”,并无意总结历史兴亡的深刻教训。
至于所谓的“垂戒”说法,只是作品的客观效果,是作品主题的引申,而不是创作的本意。
任何反映“乐极哀来”主题的作品,都可以具有“垂戒来世”的客观效果,而“用戏剧形式表现具有启蒙色彩的“至情”说,这大概是洪昇创作《长生殿》的真正用意,也可能是剧本的主题所在。
”他们不赞同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与模糊主题说,认为兴亡之感不过是文本创作前或创作过程中捎带附载上的用来表现李杨爱情的背景与影响的次要内容与思想。
2、爱情与社会说因为婚姻、爱情本来就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没有不存在婚姻或爱情的社会。
所以又有学者认为《长生殿》的爱情主题和社会主题是融合的,硬把二者割裂开来是既不忠实于生活实际也不符合剧本真面貌的。
古代剧目《长生殿》的艺术魅力与戏剧形式
古代剧目《长生殿》的艺术魅力与戏剧形式1. 引言1.1 概述古代剧目《长生殿》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丰富多样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戏剧形式而备受赞誉。
本文将深入探讨《长生殿》这一古代剧目的艺术魅力,并分析其在戏剧形式上的特点与演变过程。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接下来将详细阐述《长生殿》的艺术魅力以及戏剧形式的特点与演变过程。
随后评析了《长生殿》对观众的影响和意义,并在结论中总结了文章主要观点并提出对于古代剧目更深层次研究的重要性。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长生殿》这一古代剧目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探索其引人注目的艺术魅力以及戏剧形式上所具备的独特之处。
同时,本文还将评析《长生殿》对观众的影响和意义,并提出对于古代剧目更深层次研究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内容的呈现,本文旨在进一步提高读者对该剧目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增强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关注与推广。
2. 古代剧目《长生殿》的艺术魅力:《长生殿》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才华横溢的戏剧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它以其独特的剧情和人物塑造,表演技巧与音乐舞蹈,以及装饰布景与服饰设计而闻名。
下面将详细探讨这些方面带给观众的艺术魅力。
2.1 剧情与人物塑造:《长生殿》的剧情极其动人。
故事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描述了一个关于爱情、权谋和命运的悲惨故事。
女主角崔莺莺因不愿嫁给她不爱的丈夫而选择自尽,然而她在阴曹地府得到一位仙子帮助,在长生殿中重获新生,并与真命天子相遇相爱。
但是他们之间却阻隔着政治阴谋和宫廷权谋,最终导致他们无法在世间共度余生。
该剧通过精妙细致的人物塑造展现了崔莺莺的坚韧和勇敢,使她成为观众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另外,《长生殿》还刻画了各种性格迥异的角色,如阎婆惜、张翼德等,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这些深入人心的剧情和真实立体的人物形象使观众能够充分地沉浸在戏剧世界中。
2.2 表演技巧与音乐舞蹈:《长生殿》在表演技巧上有着丰富多样的展示。
长生殿主题思想解析
《长生殿》主题思想之己见戏曲,是中国古代小说变形的之一,不断地被继承和发展,至今仍在舞台上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
在戏曲这个广阔的海洋之中,蕴藏着许许多多珍宝似的剧本,譬如:孔尚任的《桃花扇》、王实甫的《西厢记》、洪昇的《长生殿》……这些都是经典的剧目,被不同的剧种所演绎,至今仍被传唱。
而《长生殿》这个戏曲的主题思想,至今仍是学术界不断争论的热点话题,或是称颂爱情,或是讽刺现实,或是历史再现,众说纷纭。
所以,我对此很感兴趣。
通过一阶段的学习,我想试着来谈谈我的想法。
学术界有以下几种观点:1.“历史主题”说.:认为《长生殿》表达的是“兴亡交替”思想,借安史之乱的历史题材,寓故国兴亡全系于明皇、贵妃的浓情蜜意之中。
由于作者对故国眷恋之深,所以对奸佞双臣的辛辣讽刺,对蛮夷攻破河山的憎恶。
对李,杨“占了情场,弥了朝纲”,“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之”的封建统治规律,给以深刻揭露和提示,以“垂诫来世”,假借唐代“安史之乱”,总结明王朝灭亡的教训,抒发对清初社会大动荡的强烈感叹!2.“爱情主题”说,:认为《长生殿》作者明确交代:“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
作者的目的不在于劝惩淫乱,垂诫来世,而在于宣扬“至情”主义,歌颂“精诚不散,终成连理”坚贞爱情。
认为作者表现了进步的,民主的,自由的爱情理想,鼓吹“真心到底”的“儿女情缘”,以“至情”对抗封建礼教。
3.“双重主题”说.:有人认为《长生殿》的主题既有“劝惩”思想,又有歌颂意图,二者之间是“矛盾”的,复杂的,作者自己也说不清。
也有人认为作品的双重主题是主副关系,唤起民族意识为主,歌颂纯真爱情为副。
.还有人认为“双重主题”是辨证统一的,歌颂爱情悲剧加深了对社会动乱的痛恨,相反,谴责异族入侵,更强化了爱情的悲剧气氛。
除以上三个主要方面以外,对《长生殿》主题研究还有两种说法,一是杂糅主题说,是对以上主题的总和;二是自哀主题说,我认为作者在创作中带有作者自身难以言语的苦楚,或是爱情婚姻方面,或是家国天下方面,总之,有当时难以说明的事情,假借李杨的故事,顾左右而言它,表达自己心中的隐痛。
明代戏曲《长生殿》的历史背景与文学价值评析
明代戏曲《长生殿》的历史背景与文学价值评析1. 引言1.1 概述明代戏曲《长生殿》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的重要作品,创作于明朝嘉靖年间。
这部戏曲以唐代皇帝李世民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为基础,展现了唐朝宫廷乱象与封建礼教的冲突,并通过悲壮、缠绵的音乐和舞蹈来表达人性的美好与无奈。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两个方面深入评析该剧。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明代戏曲《长生殿》的历史背景、明代戏曲《长生殿》的文学价值评析、评析其他版本和改编作品、结论。
在引言部分,将对文章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结构。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明代戏曲《长生殿》在历史与文学上的价值,并通过研究其创作背景、艺术手法以及影响力等方面,展示其对中国传统戏曲发展与演变的影响。
通过评析其他版本和改编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长生殿》在不同时期的受众反响和影响力。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长生殿》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进行综合评述,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这篇文章,希望读者能够深入了解《长生殿》这一经典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2. 明代戏曲《长生殿》的历史背景:2.1 戏曲发展背景:明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类剧种如京剧、越剧、昆曲等相继形成并盛行。
这一时期,戏曲演出成为社会生活中重要的娱乐方式,经常在宫廷和民间进行演出。
明代的戏曲创作以及演出文化水平都达到了高峰。
2.2 《长生殿》的创作背景:《长生殿》是明代著名戏曲作家洪升所创作的一部杂剧。
该剧创作于万历年间(1573-1620),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洪升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改编,表达了对人性善恶、权力斗争以及爱情美好与悲剧等主题的思考。
2.3 剧情梗概与主要角色介绍:《长生殿》的故事取材自唐代宫廷中真实发生过的事件,以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动人而悲壮的爱情为主线。
剧中的主要角色包括唐玄宗、杨贵妃以及一些权臣和宫女等。
故事发生在唐朝,杨贵妃自河南进京后被选入宫中,逐渐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
中国古代戏剧名篇古代戏剧经典
中国古代戏剧名篇古代戏剧经典中国古代戏剧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经过千百年的演绎与传承,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这些名篇既代表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价值观念,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部中国古代戏剧名篇。
一、《汉宫秋》《汉宫秋》是元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的作品,是中国古代四大悲剧之一。
该剧以公元前9年的霸王别姬为背景,以汉宣帝与王莽之间的权力斗争为主线,揭示了人性的善恶与世态炎凉。
剧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紧凑,语言优美,被誉为元代傲世奇作。
二、《琵琶记》《琵琶记》是元代作家关汉卿的又一经典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悲剧之一。
该剧以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他们的爱情悲剧和权力斗争的纷争。
剧中的唐玄宗形象深入人心,琵琶精湛的表演技巧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该剧以其优美的词曲、动人的故事、精良的表演成为了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三、《长生殿》《长生殿》是明代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该剧改编自元稹的《长恨歌》,是一部以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的爱情为背景的悲剧。
剧中展示了唐朝盛世的风貌,同时也揭示了王朝内外部的种种矛盾和纷争。
剧中情节曲折且富于戏剧性,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栩栩如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汉宫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戏剧中的经典之作。
该剧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为主线,通过对贾府内外的描写,展示了封建社会的荣辱悲欢。
《红楼梦》以其丰富的人物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刻画而脍炙人口。
五、《莲花争偈》《莲花争偈》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该剧是中国古代戏剧中的一部传奇剧。
剧中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为主线,表达了对爱情的苦涩思考以及对人性的深度审视。
该剧的戏曲表演技巧独特,并以其主题深入人心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六、《窦娥冤》《窦娥冤》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作品,该剧是中国古代四大悲剧之一。
剧中以窦娥与张秀官之间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
《汉宫秋》的主题分析
《汉宫秋》主题分析“政治主题说”反映内部矛盾与民族矛盾。
《汉宫秋》楔子部分说:“呼韩邪‘实是汉朝外甥’”。
其实,昭君的死并没有改变两国的政治关系,她是乱臣贼子横行天下时代的牺牲品。
自古道:“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在《汉宫秋》文本中,昭君死前眷恋的不是汉朝,而是“汉朝皇帝,妾身今生已矣,尚待来生。
”如果出于国家命运,我认为王昭君更不应投河而死,让汉朝与匈奴为难。
因此,《汉宫秋》尽管涉及到民族矛盾以及内部矛盾,但我认为这些民族矛盾以及内部矛盾、甚至汉元帝与昭君的爱情只是文本表现的手段,只是为作者对历史、人生以及命运的思考的铺垫。
“人生体悟说”社会个体的生存与命运。
在《汉宫秋》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时感慨“小儿家出外也摇装”,流露出对平民生活的羡慕,把汉元帝的情感逐渐转换为普通人的情感,让人联想到社会中每一个普通个体的情感。
在昭君和番后,汉元帝陷入无限的思念与悲痛中,呈现了汉元帝作为帝王尚且无力主宰自身的命运,那作为一个平凡的个体又如何支配自己的命运?从而引发人们对在乱世中个体无法支配自己命运的思考,深入文本的探究很值得思考,具有启发性。
作者对自身人生以及命运思考。
《汉宫秋》里面人物的际遇与矛盾也许就是作者自身不幸遭际的折射。
汉元帝虽贵为君主,但面对自己与昭君短暂的幸福被化为泡影却毫无办法。
那些幸福、美好的东西在这乱世中根本身不由己,马致远从中看到历史与命运的无常,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早年马致远追求功名利禄但壮志难酬,这一切只因为他生活在元蒙的统治下。
作为一个文人知识分子,在那个“九儒十丐”的时代,马致远看不到希望的出路。
这正像汉元帝与王昭君。
他们相爱,渴望幸福。
可是在那个奸臣当道乱臣贼子昏庸无能的乱世,他们根本身不由己,只能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在元的统治下,马致远就像汉元帝一样身不由己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只能独自慨叹人生的落寞与命运的无常。
因此,后来马致远看破尘世繁杂,信奉全真教,“视一切价值为空幻”。
明代戏曲《长生殿》的美学价值与剧情解读
明代戏曲《长生殿》的美学价值与剧情解读1. 引言《长生殿》是明代著名戏曲作品,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精彩的剧情而闻名。
本文将从美学角度出发,探讨《长生殿》在艺术表现上的创新之处,并对剧情进行深入解读。
2. 美学价值分析2.1 批判现实主义《长生殿》通过揭示明代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和腐朽,展现了戏剧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
通过寓政治讽喻于戏剧形式之中,使观众深刻认识到封建制度下人民受苦受难。
2.2 唯美意象塑造《长生殿》以诗意般的唯美意象塑造为特色。
作者利用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华丽的语言,打破了传统戏曲形式的桎梏,赋予作品以浓郁而梦幻的氛围,使观众沉浸其中。
2.3 情感表达与审美体验《长生殿》通过对人物情感的真切描绘和丰富多样的表演艺术手法,给观众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
观众在欣赏戏曲时,能够与剧中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并体验到纷繁复杂的审美快感。
3. 剧情解读3.1 女主角范晔形象解析范晔作为《长生殿》的女主角,她集聪明、勇敢和善良于一身,是一个极具个性和魅力的人物。
通过她与其他角色之间的互动,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面对压迫与约束时所表现出来的坚强和勇敢。
3.2 长生殿的象征意义长生殿作为戏剧中重要的舞台背景之一,在剧情发展中扮演着特殊而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代表着理想化社会存在的可能性,也象征着艺术家对自由与正义追求的渴望。
3.3 爱情与悲剧《长生殿》以一段跨越生死的伟大爱情为核心,将爱情与悲剧紧密联系在一起。
通过虐心而又感人至深的剧情展开,观众不仅被其浪漫而激动人心的爱情所吸引,也对悲剧结局中人物的命运感到深深地同情和忧伤。
4. 结论《长生殿》作为明代戏曲中的经典之作,其美学价值和深刻的剧情使其成为了一部永恒不朽的艺术杰作。
通过对其批判现实主义特点、唯美意象塑造、情感表达与审美体验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长生殿》所体现出来的独特之处。
同时,透过剧情解读探索女主角范晔形象、长生殿象征意义以及爱情与悲剧等元素,能够深入挖掘并领略该作品所带来的文化与艺术魅力。
明代戏曲《长生殿》的剧情解读与艺术特色
明代戏曲《长生殿》的剧情解读与艺术特色一、剧情解读《长生殿》是明代戏曲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历史传说为基础,通过诗意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一个充满爱恨情仇的故事。
1.1 主要人物介绍•杜丽娘:花魁出身,聪明伶俐,与唐玄宗有一段深情。
•唐玄宗:唐朝皇帝,他爱上了杜丽娘。
•长孙无忌:唐玄宗的大臣,对杜丽娘抱有非分之想。
1.2 剧情梗概《长生殿》讲述了唐玄宗爱上花魁杜丽娘,并在她逝去后借助道士法力将她复活的故事。
但复活后的杜丽娘却变得冷漠无情,最终选择了自杀。
整个剧情环环相扣,充满着悲欢离合和人性困境。
1.3 内涵与主题该剧具有浓厚的历史情感色彩,探讨了爱情、权力、生死与复仇的主题。
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它呈现了权谋斗争、深入揭示人性弱点等内容,反映了社会人文精神和历史风貌。
二、艺术特色《长生殿》在故事情节、表演方式和舞台形式上都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以下是其中几个方面:2.1 表演形式•花脸:扮演杜丽娘和唐玄宗的角色,采用花脸装扮,以突出角色的美丽与威严。
•唱段:剧中融合了大量的唱段,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来表达人物情感。
•功夫戏:剧中也有一些激烈的打斗场景,通过精湛的功夫技巧表现出来。
2.2 舞台布景•绣屏布景:为突出皇帝尊贵地位及宫廷氛围,在舞台后方设置华丽的绣屏。
•长长的舞台:剧中舞台呈现出长长的形状,使得剧情的推移更加有层次感。
2.3 寓意与象征•长生殿:长生殿是杜丽娘复活后所在的地方,象征着人们对永恒不变、追寻千年不朽的渴望。
•蝴蝶:在剧中,蝴蝶被用来象征杜丽娘的灵魂和过去的记忆。
通过以上艺术特色,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并沉浸其中。
综上所述,《长生殿》作为一部明代戏曲作品,以其精美细腻的艺术表达和深刻探讨历史与人性的主题而闻名于世。
通过对剧情解读和艺术特色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汉宫秋》与《长生殿》中爱情悲剧及其审美体验的比较研究
《汉宫秋》与《长生殿》中爱情悲剧及其审美体验的比较研究作者:任汝倩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14期【摘要】《汉宫秋》与《长生殿》都是中国古典戏曲中描写帝妃爱情的优秀作品,它们所描写的爱情悲剧同中有异,尤其是在审美体验上。
《汉宫秋》描写出悲而壮的特色,《长生殿》则体现了悲而艳的风格。
【关键词】汉宫秋;长生殿;爱情悲剧;审美体验中图分类号:I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026-01一、同而不同的爱情悲剧《汉宫秋》将最终结局设置为汉元帝独自在宫中挂起美人图思念故人,朦朦胧胧进入梦中,恍惚间听得明妃揪心的一叫,随即惊醒,只剩下孤雁哀鸣。
秋夜里,铁马叮叮御榻冷清,落叶萧萧昏暗寂静的背景,为结局创造出一片哀婉凄清的氛围,让悲情余味无穷。
作品最后寥寥几笔,提到毛延寿被送归汉皇处斩杀,算是对王昭君爱情悲剧最后的慰藉吧。
《长生殿》的最终结局则乐观得多。
杨玉环和唐玄宗的爱情感动了天孙织女,织女于是上奏天庭,使李杨双双成仙,永结连理,以弥补过去所经历的离别之恨,并安排两人月宫重聚。
王国维曾说:“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
”[1]《长生殿》中,女主人公在经历了不幸之后以团圆结尾,正符合国人的这种精神,同时也补偿了人们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美好理想。
不过,《长生殿》中李杨的断缘,毕竟是在仙界才得以重续,这也就表明了,他们只有在虚幻的世界中,才能实现自己的爱情理想。
换句话说,他们之间的帝妃深情在现实世界中是不能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来分析,《长生殿》里爱情的最终结局仍然是有着很大悲剧性的。
二、悲而壮的汉宫恋曲从审美体验来说,《汉宫秋》携带着悲而壮的色彩。
换言之,这场发生在汉宫中的恋曲,除了带给读者悲凄之感外还夹带着豪壮之气。
《汉宫秋》中的王昭君,一生都是伴随着悲苦的。
昭君还在家中时,她的日子过得就很清贫。
明代戏剧《长生殿》的艺术魅力与社会意义
明代戏剧《长生殿》的艺术魅力与社会意义引言在中国戏曲史上,明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许多经典戏曲作品在这个时期诞生。
其中,《长生殿》被誉为明代四大剧种之一,其在艺术上的独特魅力和在社会上的深远意义备受瞩目。
本文将深入探讨《长生殿》的艺术魅力和社会意义,并为读者展示这部剧作的卓越之处。
艺术魅力技艺精湛的表演《长生殿》是一部以曲艺为主的戏曲作品,其在表演形式上有着独特的魅力。
曲艺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以其婉转动听的唱腔和生动形象的表演深受观众喜爱。
《长生殿》以曲艺的方式讲述了一对官宦家庭的悲剧故事,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使观众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精心刻画的人物形象《长生殿》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丰满,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起伏都被精心刻画。
其中,主角杨贵妃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女性形象,她的美貌和智慧使她成为了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同时,她的情感纠葛和命运的起伏也使她成为一个备受观众关注的形象。
其他角色如唐明皇、唐太宗等也都有着饱满的性格塑造,使观众们可以在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悲情的故事情节《长生殿》的故事情节极具悲情色彩,这使得这部戏剧在艺术上更具魅力。
作品讲述了女主杨贵妃的悲惨遭遇和最终的悲剧结局,这个悲情的故事情节牵动着观众的心弦。
它所表达的爱情、权谋和人性的沉沦使观众不禁为主人公的命运感到惋惜和痛心。
融合多元艺术形式《长生殿》在艺术形式上融合了多种元素,使得其更加生动有趣。
除了曲艺表演外,视觉艺术也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剧中的舞台布景、服装和化妆等都充满了艺术感和美感。
这种多元艺术形式的融合使得《长生殿》成为一个艺术的盛宴,给观众带来了全方位的视听享受。
社会意义反映历史时代《长生殿》是一部以历史为背景的戏剧作品,它不仅仅具有艺术魅力,同时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通过讲述唐朝杨贵妃的故事,这部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观众可以通过这部戏剧作品了解明代社会的一些历史细节,从而增长了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长生殿的分析
主题思想––即一部作品中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
现在有些人把李渔的“立主题”,说成是主题思想,这种解释欠妥。
“主脑”是一个事物的主要部分,或核心的东西,并不等於主题思想。
我们不能人云亦云。
《长生殿》是一部具有一定思想深度与艺术成就较高的古典名著。
而是一部思想很复杂的作品。
关于他的主题思想,一九五四年在纪念洪升逝世250周年纪念大会以来,国内学术界与戏剧界有过很多探讨。
有人认为,它是一部纯碎写李、杨爱情故事的爱情戏,又有人认为,它是一部与国家兴亡的政治讽刺戏;又有人认为,它是一部写“安史之乱”,真实反映这段历史故事的历史剧。
直至今天,众说纷云,主要是大家对这个作品的理解与评价不一样,因而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
这本戏长达五十出之多,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的取材、风格,以及创作方法等方面也有明显的不同。
前半部多为现实主义的描写,揭露与批判了以李杨为中心的封建宫廷的腐败,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唐王朝深刻的社会矛盾。
从而有力地揭示了安史之乱发生的根本原因,作者描写的细节真实。
似乎是一部历史剧。
后半部,虽然有现实主义的描写,然而主要用的是浪漫主义的幻想,吸取了从唐代起就流行的民间的神话般的美妙的传说。
对李杨作了有意识的净化和美化,进而歌颂他们真挚的、生死不渝的爱情。
以丰富的想像力,从生写到死,从人间写到天上,从现实世界写到幻想世界,共登仙城,回到天宫,永为夫妻。
同时,又通过《骂贼》、《弹词》,《私祭》等出戏的描写,给予戏剧内容以时代精神。
表现了洪升当时的鲜明的政治倾向。
由此观之,又似乎是一部政治讽刺戏。
然而,《长生殿》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中心的主线那就是歌颂李杨生死不渝的爱情。
通过以李杨的爱情纠葛为主要情节,同时又着力地描写了李杨关系给当时社会政治带来的坏影响,再现了唐代天宝年间的重要社会矛盾与时代面貌,“旁见侧出”地批评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荒淫腐败。
我们认为,这才是《长生殿》的主题思想。
《长生殿》的基本主题思想,是歌颂李杨生死不渝的爱情的。
古代戏剧作品《汉宫秋》读书报告
古代戏剧作品《汉宫秋》读书报告《汉宫秋》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戏剧作品,描绘了汉朝宫廷中嫔妃们的生活和情感纠葛。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阅读和研究,我深受感动,对于古代文学作品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下面将从作品的主题、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汉宫秋》以“宫廷生活”为主题,通过描绘汉朝宫廷中嫔妃们的遭遇和心路历程,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勇气、坚韧以及面对爱情和权力的抉择。
作品以宫廷为背景,通过对嫔妃的塑造,展现了弱者在权力和利益面前所面临的困惑和挣扎,引发了我对于历史中女性价值观的思考。
该剧情节曲折而扣人心弦,通过一系列的冲突和矛盾,使故事更加丰满,引发读者的强烈阅读兴趣。
从皇帝与各妃子的关系、各自的斗争手段,到嫔妃们的情感纠葛,无不展现了权力的腐败和个人的欲望。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各具特点。
比如主角“崔慧心”,她是一个智慧聪明、足智多谋的妃子,凭借过人的智慧和慧心处理了许多宫廷的复杂关系,成为了众多妃子中最受宠爱的。
她展现出的坚韧和智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代女性的力量。
此外,作品还通过对其他妃子的塑造,展现了她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嫉妒心态。
例如,妃子“李玉”比较妒忌崔慧心,不断出谋划策试图排挤她,给整个故事增添了更多的复杂与火花。
通过阅读《汉宫秋》,我不仅对古代宫廷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冲突和命运抉择。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我沉浸于其中,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宫廷之中。
在我看来,这部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力。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情节的安排和人物的塑造,使得整个故事生动而有力地展现出了古代女性在宫廷中的悲欢离合。
总的来说,古代戏剧作品《汉宫秋》以其主题的独特性和情节的生动性打动了我,使我更加着迷于古代文学作品。
通过对作品中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研究,我对于古代女性的价值观和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部戏剧作品将会一直陪伴在我心中,激励我不断追求对古代文学的探索和研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代戏曲五首》赏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代戏曲五首》赏析本文档将对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古代戏曲五首》进行赏析。
该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中国古代戏曲的不同形式和艺术特点。
以下是对五首古代戏曲的简要赏析:1.《汉宫秋》- 作者:不详- 类型:唱词曲牌《汉宫秋》是一首流传于汉代的古代戏曲。
通过悲怆的旋律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歌词,描绘了汉宫秋景和宫廷中妃子们的离愁别绪。
这首曲子展示了古代宫廷生活的辛酸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妇女的境遇。
2.《牡丹亭》- 作者:汤显祖- 类型:传统戏曲《牡丹亭》是元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传世名作。
该剧以卓文君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婉转动人的唱词和精彩的表演,展示了爱情的纠葛和人生的坎坷。
这部戏曲以其深情迷人的艺术形式,深受观众喜爱。
3.《长生殿》- 作者:洪昇- 类型:传奇剧《长生殿》是明代剧作家洪昇根据唐代文学作品创作的一部传奇剧。
该剧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背景,展现了盛唐时期的宫廷生活和皇帝与妃子之间的情感纠葛。
这部戏曲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4.《红楼梦曲》- 作者:暂缺- 类型:折子戏《红楼梦曲》是根据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改编而成的折子戏。
该剧以富贵之家贾府的兴衰为主线,通过细腻的表演和曲调,展示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等人的情感纠葛和家族命运的变迁。
这部戏曲被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5.《杨门女将》- 作者:不详- 类型:豫剧《杨门女将》是一部豫剧剧目,以杨家将的故事为背景,展现了杨家女将们的英勇事迹和抗敌情感。
这部戏曲充分展示了古代中国女性的坚强和勇敢,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以上即为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中《古代戏曲五首》的简要赏析。
这些古代戏曲以其精彩的表演形式和深刻的人物情感,一直以来都对中国文化传统和戏曲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汉宫秋》与《长生殿》题材与主题的相似性
明证。
继 而 , 致 远 和 洪 鼻 作 为 传 统 的 汉 族 知 识 分 子 , 受 到 马 都 了残 酷 的 民 族 歧 视 性 政 治 压 迫 和 思 想 控 制 。 元 代 统 治 者 取 消 了历 代 知 识 分 子 仕进 的 主 要 途 径 — — 科 举 考 试 , 样 就 使 这 得 汉 族 大 多 数 的 知 识 分 子 失 去 了 仕 进 的 阶 梯 和希 望 , 而 长 从 期处于极为低下的地位 , 当时 社 会 就 流 行 着 “ 官 、 吏 … … 一 二 八 娼 、 儒 、 丐 ” 说 法 。 《 木 子 》 记 载 , 代 知 识 分 子 九 十 的 草 也 元 即 使 做 官 也 “ 每 抑 郁 下 僚 ” “ 不 得 申” “ 得 为 者 , 过 每 、志 ,其 不 县卑佚 , 亦仅而绝无者也” 盖 。处 在 这 样 的时 代背 景 下 , 致 马 远沉浮宦海 2 0多 年 , 只落 得 “ 不 迭 半 纸 来 大 功 名 一 旦 休 ” 都 的 坎 坷 际 遇 , 愿 未 酬 。清 代 虽 然 袭 明 代 旧 制 实 行 科 举 考 夙 试 , 在政 策 上 却 明显 有 民族 歧 视 的倾 向 。 如 清 初 规 定 ,满 但 “ 洲 、 古识 汉 字 者 , 汉 字 一 篇 , 识 汉 字 者 , 清 字 文 一 篇 。 蒙 翻 不 作 汉 军 文 章 篇 数 如 汉 人 例 ” 《 朝 文 献 通 考 》 四 十 七 “ 举 (清 卷 选
[ 图分 类 号 ] I0 7 中 2r 3 7
中国古典十大悲剧十大喜剧作品分析
作品分析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一、《窦娥冤》作者题材:《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
故事梗概:窦天章因为欠蔡婆婆高利贷,无钱归还,将小女端云给蔡家当童养媳。
蔡婆婆给窦天章盘缠赴京赶考并把瑞云改名为窦娥。
窦娥与丈夫生活不久后,丈夫暴病去世,窦娥与婆婆二人守寡在家。
一日,蔡婆婆向赛卢医讨债时,险被无钱归还的赛卢医杀害,巧被路过的张驴儿与其父撞破此事。
张驴儿借口救命之恩,在蔡婆婆家住,贪图窦娥美貌,要求与其父一同入赘蔡家。
窦娥守节不肯,张驴儿就下毒计,从赛卢医处买得砒霜,下到窦娥为蔡婆婆做的羊肚汤中,欲要毒死蔡婆婆,胁迫窦娥改嫁。
正巧蔡婆婆作呕,吃不下,反毒死了自家老子。
张驴儿要挟不成,诬告窦娥。
贪官欲屈打成招,窦娥不招。
而后要挟要打蔡婆婆,窦娥只好招认。
处死前,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绫,六月飘雪,大旱三年以证明其冤屈。
皆应验。
窦天章科举得中,三年后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舞台上常演的有《斩娥》一折。
主题思想:《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被王国维誉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它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
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
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艺术特色:艺术特色(1)剧作结构:一人一事,主干突出,详略得当。
(2)戏剧冲突:在正反面人物的尖锐冲突中塑造鲜明的正面人物形象。
(3)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
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也反衬出社会的黑暗。
元杂剧《汉宫秋》主题新探
、
“ 情 悲剧 ” 爱 层
“ 爱情 悲 剧 ” 主题 的意 义是 从 “ 品 ” 度 考察 得 出 层 作 角
的。阅读《 汉宫秋 》 我们 所感受到 的最初 一层 意义 , 同时
也是 剧 本 表 现 最 为 明 显 的 一 层 , 是 以 汉 元 帝 为 主 角 而 即
展开 的令 人 悲 恸 、 惜 的帝 妃爱 情 故 事 的悲 剧 。 惋 马敛 远 从 创 作 的角 度 对 流 传下 来 的 “ 君 和 亲 ” 事 昭 一 进行 _改 编 , 真 实 的历 史 演 绎 成 一 出爱 情 剧 作 , 而 把 r 把 从
朝 政 的荒 废 主要 原 因 。因 此 , 帝 与 昭君 间 的这 段 爱 情 元 就 显得 更 为 平 实和 纯 洁 , 不 像 李 杨 爱 情 那 样 招 人 诟 病 。 而
后 来 因奸 佞 之 臣 毛 延 寿 的 背 叛 与 朝 臣 的 懦 弱 无 能 , 韩 呼
以来都是 学 界探 讨 的热点 。总结并 参考 前人 的 研究 情
赏心乐事 , 通过作者 的改动和再创 造 , 为一场帝妃之间 变
生离死别 、 彻心 扉的爱情 悲剧。《 宫 秋》 痛 汉 的第 四 折 全 为 元 帝 思 念 昭 君 远 去 之 辞 , 将 这 种 怀 念 的 痛 苦 渲 染 到 并 极 致 :伤 感 似 替 昭 君思 汉 主 , “ 哀怨 似 作 薤 露 哭 田横 , 怆 凄 似 和 半 夜 梦歌 声 , 切 似 唱 三 叠 阳 关 令 。 曲 辞 中 蕴 含 悲 ” 的情感真挚 动人 , 剧 气 氛也 在这 里达 到顶 峰 , 后 以 悲 最 “ 叫长 门 ” 人 柔 肠 的 意 境 作 尾 , 而使 得 这 种 哀 伤 的 雁 断 从
悲剧之感溢满 全篇 , 久久不绝 。《 宫秋》 汉 也因之成 为与 《 窦娥冤》 《 、 赵氏孤儿》 《 桐雨》 、梧 并列的四大悲剧之一 。
古代戏剧长生殿与汉宫秋的主题对比
古代戏剧长生殿与汉宫秋的主题对比古代戏剧《长生殿》与汉宫秋的主题对比汉代是中国古代文化丰富多彩的时期,而戏剧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汉朝达到了巅峰。
在当时,有一部备受瞩目的戏剧作品叫做《长生殿》,与之相呼应的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汉宫秋》。
虽然这两个作品的形式截然不同,但它们的主题却有着一定的联系与对比。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长生殿》与《汉宫秋》的主题,并探讨其在古代文化中的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看《长生殿》,这是一部著名的元曲作品,由郑光祖创作。
该剧主要讲述了唐朝宰相杨广与他的妃子王昭君之间的爱情故事。
通过剧中人物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部戏剧作品中强烈的爱情主题。
杨广为了与王昭君相守,不惜丢弃乌纱帽、补天裳等象征着他的地位与荣誉的物品。
他们的爱情在政治与历史的压力下泛起浪花,而这种追求真爱的坚韧不拔,正是《长生殿》主题的核心。
相比之下,王之涣的《汉宫秋》则追求的是一种淡泊宁静的意境。
这首诗通过描写汉宫的秋景,表达了诗人的胸怀和情感。
诗中的主题主要集中在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如梦的思考上。
诗人以自己的眼睛观察到了悠远的历史,融入其中的感慨和蔚蓝的天空一起构成了这首诗的主旨。
与《长生殿》追求真爱的剧情相比,《汉宫秋》则更加关注的是人生的短暂与闲适。
对比两者可以看出,《长生殿》和《汉宫秋》在主题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与对比。
《长生殿》以浓烈的爱情为核心,追求真爱,而《汉宫秋》则以淡泊宁静的情感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这两个作品通过戏剧与诗歌的形式,各自传递出了不同的情感与观念。
本文不仅对两个作品的主题进行了对比,也对它们在古代文化中的意义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长生殿》展现了汉代文化中强烈的情感追求,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爱情的向往与追逐。
而《汉宫秋》则代表了汉代文化中的一种心境,即对于宁静与淡泊的追求。
总之,《长生殿》和《汉宫秋》是两个不同形式的作品,却都具有一定的主题对比。
《长生殿》追求真爱,表达了浓烈的情感;《汉宫秋》则主张淡泊宁静,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长生殿》“双重主题”新探
长生殿》“双重主题”新探7O?乂iI簋雳墨/古典戏曲今论/2011年第1期总第139期口宋希芝《长生殿》”双重主题”新探于《长生殿》的主题,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多有考订式的证实,或才子式的评点.缺乏深入透彻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论述进一步深入,综合其观点.大致有三种:爱情主题说”…政治主题说” _2以及折中的”爱情政治双重主题说” [3]进. 入思想解放的新时期以来,又出现了一些新说法,如”真情追求说” ,歌”颂至情说” [5]等. 等. 通过梳理以上观点.我们不难发现.大多不出爱情说和政治说的范畴,或是两种观点的折中与调和.这些说法都只是涉及到了《长生殿》的显性主题层面,而没有概括出作品深层次的隐性主题.实际上,《长生殿》通过爱情,政治与宗教的发展及呈现的状态.表现出显性和隐性的”双重主题”. 从行文线索上看.作品中的”占了情场——弛了朝纲——尘缘了断——永为夫妇”是互为因果的:因为”占了情场”, 所以”弛了朝纲”因;为”弛了朝纲”所,以”尘缘了断”因;为“尘缘了断”所.以才能够在天界”永为夫妇”作品既歌颂李杨生死不渝的爱情.又对李杨沉湎于情欲而造成国家危难提出责难,这是作品的显性主题.从思想历程来看.李杨通过”情迷——补恨——忏悔——悟道”逐.步否定自我, 超越自我,再造新我.最后因”情缘总归虚幻”而达到虚空的”至情”境界,实现了对人生有限生命的超越.因而具有了更为普遍的哲理意味.这才是作品的隐性主题.,《长生殿》的显性主题所谓显性主题.是指作品各部分之间的外在关系所体现出来的意义.在《长生殿》中,因为李隆基和杨玉环”占了情场”,从”此君王不早朝”所,以才逐渐”弛了朝纲”因;为“弛了朝纲”所,以才导致”逆藩奸相”搞得天下大乱.既使帝妃”尘缘了断”又.使李唐王朝走向没落.从而酿造了爱情和政治的双重悲剧这应该是作品用以”垂戒来世”的显性涵义.是洪异探索人生哲理的一个外显层次.(一)占了情场——”爱情主题说” 探讨一部作品的主题.我们最不能够忽略的是作者对创作主旨的表述.关于《长生殿》的主题,洪异在< 例言》中说: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专写钗盒情缘,以《长生殿》题名,诸同人颇赏之. ”作者的创作意图明晰可见.洪舁在剧中第一出《传概》又说:”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有人接受的韵书.最终,《中原》仍然是南戏用韵的依据. 我们今天看来,仿照《中原》的内容进行改革应该是最方便可行的办法.即便《中原》在他们看来有许多不足,但它毕竟是元代以来汉语共同语的语音代表.是可以通行全国的.反之,离开了《中原》,好像很难有所作为.我们没有看到王骥德《曲律》所言的韵书流传下来;沈宠绥的”北叶《中原》,南遵《洪武》”的主张在《度曲须知》中没有任何踪迹可寻,也不过是一个El 号罢了.(本文为教育部西部青年项目:09XJC74007西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SWU0909303)参考文献:[1] 王剁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御制大明律?卷二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2] (明)沈宠绥:《度曲须知?曲运隆衰》,《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第五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版.[3] 王国雏:《宋元戏曲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4] (明)祝允明:《猥谈》,《说郭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年版.[5] (清)李渔:《闲情偶记?声音恶习》,《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第七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版.[6] (明)徐渭:《南词叙录》,《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第三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年版.[7] (明)沈霸}: 《南词韵选》,民国线装本.[8] (明)王骥德:《曲律》,《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第四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 年版.[9] (元)琐非复初:《中原音韵?序》,《中原音韵》,瞿氏铰琴铜剑楼藏本[10] (元)范德机:《木天禁语》,学海类编本.[11] 俞为民:《沈碌对昆曲曲体的律化》,《东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 6 期.[12] (明)冯梦龙:《太霞新奏》,善本戏曲丛刊本.台湾学生书局,1987年版.(作者单位:耿军,西南大学国际学院;张亚蓉,西北大学文学院)责任编辑:尹文钱201{第{期总第i39/古典戏鞠今-ie ”崴虏那论生和死•笑人间儿女怅缘悭,无情耳.……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巳. ”为了表现”至情”洪,舁在创作中”凡史家秽语.概削不书”同时又充分借用神话传说.构建了一个美满的结局.由始至终,表现出对李杨爱情的深切同情和由衷赞美.从这个角度说,《长生殿》的”爱情主题说”无疑是很有说服力的作者一反”才子佳人”的模式.大胆描写现实的帝妃之爱他们为了情宁肯抛却至高无上的帝位和政治责任.为情可置生死于不顾.强调情高于一切.这在存理灭欲的时代,有其超越时代的进步意义.但是,封建社会里皇帝可以自由处置两性关系.朝三暮四本是皇帝与生俱有的权利而像杨玉环这样的妃子.却只能全身心地寄托于一个男人.否则即为大逆不道.封建帝王对待女性”滥情”,不”专” 的特权和杨玉环为争宠而”撒泼吃醋”的行为.给帝妃情缘蒙上了厚重的阴影因此.帝妃情缘的主要矛盾是杨玉环的专宠和以梅妃为代表的六宫粉黛失宠的矛盾.以及杨玉环的一往情深和李隆基的二三其德的矛盾这就迫使杨玉环只能采取希恩固宠的畸形方式.维护爱情专一的关系这样,李杨之间的正常感情不免变味.在钳制李隆基的感情铲除异己的斗争之中.杨玉环既有策略又有手段.含泪带嗔,欲迎还拒,让李隆基对她神魂颠倒,难舍难离.虽说在“帝妃情缘”中有由情欲逐步向爱情过渡和深化的趋向.但掺杂了权力,金钱和肉欲后的爱情显然失去了原本的美好作品描写了杨玉环大闹西阁后梅妃饮恨而亡.揭示了宫廷中莺争燕妒背后的斑斑血痕.它使人们看到杨玉环自身的幸福.只能建筑在”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悲剧命运之上毋庸讳言.李隆基贪恋的人间情缘里面也包含了更多的情欲成分. ”安史之乱”祸起,李隆基仓皇出逃西蜀途中. 兵变将起.为了帝国江山.李隆基暂时抛却了那份深浓的情意.杨氏归阴后.李隆基表现出来的寂寞悲伤和辗转反侧的相思,应该也有着自我安慰和减少愧疚的因素.其实. 李杨对人间情缘的极度贪恋注定了他们”劫难将至.免不得生离死别”当时李隆基已经垂垂老矣,杨玉环最终也将人老珠黄,即使没有马嵬兵变,也终有尽了的时候.到头来也只能是徒留无绝期的绵绵遗恨(二)弛了朝纲——”政治主题说” 洪舁在《例言》说: ”古今来逞侈心晌穷人欲,祸败随之.未有不悔者也. ”这表明作者对李杨爱情因”逞侈心而穷人欲”所造成的国家和社会灾难,危害充满了不满和抨击的态度.从这个角度说,《长生殿》的”政治主题说”无疑也是很有依据的洪舁在表现”至情”理想的同时.并没有回避政治描写.也没有把天下大乱的责任推卸给杨玉环.他极力宣扬“爱情至上”思想,所以他绝不会兜售”女色亡国”,红”颜祸水”的陈词滥调.在作者看来,李隆基”弛了朝纲”的结果是用人不当因为他任用了”逆藩奸相”结.果导致了”天下大乱”假.设李隆基任用”贤相良将”即,使他”弛了朝纲”也, 依旧会”天下太平”在作品中, ”逆藩奸相”承担了”天下大乱”的直接责任.而李隆基只是承担了”弛了朝纲”的间接责任这种看法并非作者独有.稍后的清代着名诗人袁枚有诗《再题马嵬驿》日: ”不须铃曲怨秋声,何必仙山海上行,只要姚崇还作相,君王妃子共长生. ”可见二者观点异曲同工袁枚忽略了杨玉环在动乱世事中上下左右的联动作用.他痛恨君侧的奸佞之臣.和淇舁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起轴心作用的君王和宠妃应负的责任. 实际上, ”弛了朝纲”的结果并不是”用人不当”而.是导致了”马嵬兵变”这.是对李杨情爱的严峻考验杨主动请死,表现出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及责任意识.由于”弛了朝纲”身.为九五至尊的李隆基在六军不发的逼迫下.面对失去爱妃而无力挽救的局面.发出了”堂堂天子贵.不及莫愁家”的无奈呐喊•这~刻,他的苦闷与自责显而易见•在李隆基眼中, ”你若捐生,朕虽有九重之尊,四海之富,要他则甚!宁可国破家亡,决不肯抛弃你也! ”然而杨玉环却”望赐自尽.以定军心”认.为”陛下得安稳至蜀.妾虽死犹生也”.《(埋玉》)”百年离别在须臾,一代红颜为君尽”杨.玉环为真爱献出生命.李隆基后来的”觅魂”则是对她真爱的回应.此二人的情感互动是~种纯粹的人性之爱.应该说,《长生殿》在总结”弛了朝纲”的严重危害时, 既反对”女人是祸水”的腐朽观点.同时又写出女人作梗时所产生的巨大的能量作品中杨玉环因其异样的骄奢淫逸和妒忌争宠对政治黑暗和天下大乱的推波助澜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李杨”逞侈心而穷人欲”埋下了祸根,最终导致”乐极哀来” ,祸”败随之”(三')垂'戒'来世”——”爱情与政治双重主题说” 洪异在《例言》说: ”然而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意即寓焉. ”毫无疑问,《长生殿》的主题寄寓了”垂戒来世”的含义.我们论述了作品中”情场”爱(情)与”朝纲”政(治)两方面的关系和涵义显然这两个方面由于李杨的帝妃身份而有着密切的联系帝妃的身份使李杨的爱情有着无法克服的缺陷,他们爱得越真越深,带给政治的影响就越大.爱情与凛然”朝纲”产生了撞击.李隆基重情场.一味寄情声色. 弛朝纲,不顾国计民生.致使朝纲不整,因而激起了阴谋家的野心.诱使”安史之乱”爆发.为埋葬爱情创造了条件.由于李杨专意于情场而引起军民的怨恨.六军不前.要求处死杨玉环.残酷的现实要求李隆基必须做出抉择.这是爱情与政冶的矛盾的最尖锐体现最终杨玉环毅然请死.消解了爱情与政治的极端冲突.可见,李杨沉溺于个人爱情诱导了政治局面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又直接毁灭了现实中的帝妃爱情!实际上,李杨是悲剧的制造者,也是悲剧的承受者.帝王的无限权力使李隆基因情欲放纵而忽略国政民生.杨玉环在情爱追求中也表现出着意享乐和奢靡挥霍的一面.从李杨爱情发展中.由于他们特殊的社会地位给爱情张扬带来的便利.同时张扬的爱情给整个社会又带来的巨大的负面影响这种帝妃情缘的现实悲剧昭明”穷奢极欲必祸败随之”的规律.洪舁以此来劝诫统治者.体现出反对纵欲主义的倾向这是作品的显性涵义所在.从这个角度说. ”爱情与政治双重主题说”显得更为缜密和合理. 但笔者认为.这三种传统的观点,只是概括出了洪异71?72?JII窟戈虏/古典戏曲今论/201{筇第1期总第139鞭探索人生哲理的显性主题.实际上,《长生殿》的隐性主题是从爱情与政治这一对表面的矛盾中去挖掘内在的哲理蕴含.那就是帝妃情缘与社会角色的矛盾是永远难以克服和弥合的.爱情和政治的矛盾对立在转瞬即逝的梦中变为虚幻.一切生死悲欢,善恶是非,不过是过眼烟云,只有'一' 悔能教万孽清”认.识到世俗”情缘总归虚幻”才.能升华为种纯粹的,抽象的,永恒的,超越肉欲,超越名利和超越生死的纯洁高尚的,虚空的”至情”. 二,《长生殿》的隐性主题所谓隐性主题.是指潜藏于作品中的那种支配和影响作品意义生成的哲理性的东西毫无疑问.洪异的内在追求是从爱情与政治这一对表面的矛盾体去挖掘内在的哲理蕴涵.《长生殿》在叙述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之外还在努力引导人们深层思考忘我的情欲给社会带来的深重创伤.在承认爱情与政治之间矛盾的问题上,《长生殿》与《长恨歌》《梧桐雨》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后两者将这矛盾视为人类永远无法摆脱的矛盾.因而是人类永恒的遗憾——只有遗憾,没有解决的办法.而在《长生殿》中,洪舁试图用佛家出世的思想对这个”永恒的遗憾”进行顿悟和超越.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一)'一‘悔能教万孽清”长期以来,人们对《长生殿》主题的认识总是局限在“爱情主题说” ,政”治主题说”或”爱情政治双重主题说”之间.事实上,《长生殿》表层情节之下还有深层意味,那就是种强烈的宗教意味.洪舁本人深研佛道之学.并以这种思想观点来处理李杨情缘.认为”千年长恨声色原空”[8]用. 佛教的度脱方式使其悔悟.佛法理论认为,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空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 马嵬兵变,杨玉环请死是李杨爱情在人世间的终结.然而洪异并没有就此结束对爱情的描写.而是通过阡悔”用. 佛家出世的思想对这个遗憾进行顿悟和超越.使爱情脱离现实的束缚而达到了恒久的境界马嵬兵变后.杨玉环的鬼魂在冷释荒垣和苍烟寒月里飘荡,她”一想一涕零”地追忆生前和李隆基的浓情蜜意她认识到”兄弟姐妹,挟势弄权.罪恶滔天,总皆由我”于, 是向天忏悔自己的种种罪孽杨玉环忏悔了她的爱情给国家人民造成的灾难.但她的忏悔不是为了登蓬莱仙班.她自己归结为一个心愿: ”只愿还杨玉环旧目的匹聘”乃.是为了寻盟与明皇的”钗盒情缘”土.地尊神告诉她:”这一悔能教万孽清.管感动天庭.感动天庭.有日重圆旧盟. ”这种“一悔能教万孽清”的意识深浸着宗教的忏悔色彩吴仪一认为: ”所谓'知悔'即,是觉迷.迷而能觉,即有情亦不为情累,与'忘情 '者同.所谓 '这一悔能教万孽清.管感动天庭. ”‘[91 其实,杨玉环还没有达到一切皆悔的境界尽管她什么都悔,却独独不悔对李隆基的一片痴情.《补恨》中她表示”倘得情丝再续情愿谪下仙班”这.种真诚的忏悔与忘我的牺牲把李杨”俗世之爱”逐渐净化为”精诚之爱”仙界不由感叹”是儿好痴情也”《(神诉》).可以肯定地说,《情悔》是洪升表达内在主旨的重场戏.没有这深深的忏悔.杨玉环就不能成为令人同情与赞叹的主人公,《长生殿》要赞美的”情至”悲喜剧就会受到责疑.从全剧看, ”情悔”是处于死生之界的杨玉环心灵的转折与升华.在此之前.杨玉环的鬼魂只是悠悠荡荡,飘忽不定,不知所处,而”情悔”后已经忏悔的杨玉环心灵明净,她的爱灵获得升华.成为了一个灵魂净化了的爱情女神马嵬事变后.由于李隆基深负钗钿之情和七夕之盟深自忏悔了他对杨妃的轻率薄情.从而产生了深沉的忏悔精神和负罪意识.他以精诚相思和极度忏悔证明自己主观上并非”薄悻男儿辈”这.种自我忏悔的过程也正是他心灵救赎的过程.作者用庄严,圣洁的宗教道德.彻底净化了李杨的感情.这种度脱的模式让他们获得了解脱:鉴于李杨各自深沉的忏悔,仙界才因他们”两下真情.合是一对”宣. 布他们”居忉利天宫,永为夫妇”经.过”冥追”,觅”魂”,补” 恨”和”寄情”李.杨执着的感情和真诚的忏悔.终于实现了“长生殿里盟言”李杨通过完结肉体生命赢得了精神的自由与爱情的”长生”最.后达到了”至情”的终极之境. (二)”情缘总归虚幻” 《长生殿》中李隆基与杨玉环既是人间之人,又是仙界之仙——孔升真人与太真妃子人与仙的双重身份决定着他们必然经受生与死,短暂与永恒的冲突.作为凡人.他们虽贵为帝妃.却注定不能逃脱生与死的苦痛.不可能”地久天长”作;为仙人,他们”偶因微过”而被谪落凡尘,注定要历经人间劫数.早在《密誓》中,杨玉环就意识到: ”妾想牛郎织女,虽则一年一见,却是地久天长.只恐陛下与妾的恩情,不能够似他长远. ”马嵬兵变结束了她在人间的劫难, 可她对李隆基依旧痴情一片.她表示”倘得情丝再续.情愿谪下仙班”李.隆基对人间的情缘更加迷恋.他”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乡”甚.至觉得”仙偶纵长生.论尘缘也不恁争”;问”双星,朝朝暮暮.争似我和卿”把.自己的人间情缘看得比天上情缘更为美满.缘于他忽视了生命有限与无限的差别杨玉环的死彻底打破了他们在现实中追求永久爱情的幻想,同时也昭示着他们劫难的初步结束.在织女的帮助下.他们最终超越了生死和牛郎织女一样拥有了”仙界情缘”《.长生殿》有意对比牛郎织女仙界情缘与李杨人间情缘.牛郎织女虽然一年才得相会一次.却是地久天长,正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他.们的生命是永恒的,因而他们的情缘也是永恒的.李杨虽然”做酥儿拌蜜胶粘定.总不离须臾顷”但.无奈生命短暂.不免生离死别.爱情再美满也不过如空花幻影”人间情缘”与”仙界情缘”的区别就在于生命的有限与无限,爱情的短暂与永恒前者是欢快的,短暂的,悲剧的;后者是磨难的,永恒的,理想的.两者的对比表明了洪异对生命永恒的渴望和追求. 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悲哀与无奈洪舁在《自序》中提出了”情缘总归虚幻”的看法.作品让李杨二人在历尽劫难,遍尝悲欢离合的人生况味后大彻大悟,跳出情河爱海,以佛家的色空观念否定他们的情欲. “清夜闻钟”,蘧”然梦觉”正,所谓”伤心一觉兴亡梦”.恩” 与爱总成空”当.月主娘娘宣布他们”本系元始孔升真人,201..麓1簧139/古典戏瀚今论/tl 茬芰霹蓬莱仙子,偶因小谴,暂住人间.今谪期已满,准天孙所奏.命居忉利天宫,永为夫妇”之后.李杨二人立即感到那人间的一切生死悲欢,善恶是非都不过是过眼云烟”历愁城苦海无边,猛回头痴情笑捐”,总”空花幻影当前,扫凡尘齐上天”所.渭爱情和政治的矛盾和对立.更是转瞬即逝的梦中虚幻.所谓”永恒的遗憾”自然也就没有了这里的利天宫”并非洪舁随便杜撰.而是佛教第三十三天,位居欲界六天中的”经二重天”在.须弥山顶上.中国佛教一般认为玉皇大帝住在忉利天虽然”经二重天”最终还没有达到”无有欲染.亦无女形”的色界和更高层次的“无色界”但.他们毕竟了断了尘缘.脱离欲望所支配”肉身凡胎”业累尽消,往生忉利.”」成为凡夫俗子羡慕的,长生不老的神仙•忉利宫中的…情”已经抽掉了风月,云雨,相思,悲欢,恩爱等具体内容,这种…情”成了一种超越自我,超越世俗,超越生死的永恒而抽象的理念.洪异就这样否定了世俗帝妃的腐朽而糜烂的情欲三, ”双重主题”的关系佛教认为,从境界来说,情欲是低层次的.爱情是高层次的.情欲是为占有对方.而爱情是为爱护对方当情欲上升为爱情的时候,人我对立即消失.本性即空即涅檗.因为真正的爱情使人去除了一切杂念,小我消失.空性产生.正是趋向涅檗之境…]•《长生殿》的”双重主题”决定了作者是按照自己特有的L 生情观”来表现李杨帝妃情缘的热情歌颂和赞美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生死不渝的爱情.又对李杨沉湎于情欲而造成国家危难提出责难,这是《长生殿》的基本的外线的主题.表达世俗…隋缘总归虚幻”追,求纯粹的,抽象的,永恒的,超越肉欲,超越名利,超越生死的纯洁高尚的”至情”是作品的隐性主题隐性主题是对显性主题的补充和深化.(一)显性主题是《长生殿》基本主题洪异明确表示《长生殿》”专写钗盒情缘”即,以表现李杨二人由欲到情,由情到无欲的”至情”为线索.通过二人乐极生悲的故事.表达颂扬李杨生死不渝的爱情是作品基本的,外显的主题思想这个主题的表达包括着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按照”占了情场——弛了朝纲——尘缘了断——永为夫妇”的戏弄线索. 极力渲染李杨爱情随着生死阻隔而愈浓愈烈.一个生守前盟.泪洒相思地:一个死抱痴情,愁满离恨天爱得如此惨淡和痛苦!这种生死相许显示了情感无穷的超越力量.作品用故事,情节,形象完整地表述了中国人的爱情观.成为民族情感世界的符号性代表作品二是对李扬沉湎于情欲而造成国家危难提出责难.通过总结福祸相倚的人生哲理以”垂戒来世”因:为“占了情场”而”弛了朝纠”过.分追求情欲.必然导致”穷奢极欲.必祸败随之”体.现出作者鲜明地反对纵欲主义的倾向.(二)隐性主题是对显性主题的深化和升华《长生殿》的隐性主题是通过李杨历尽劫难,终于”笑骑双飞凤.潇洒到天宫”完成的这个主题的表达也包括着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世俗…情缘总归虚幻”从李杨的思想历程来看.让李杨历经劫难,遍尝悲欢离合的人生况味后大彻大悟,跳出爱河.以佛家的色空观念否定了他们的情欲,达到其人生…情缘总归虚幻”的哲理层面.升华为一种纯粹的,抽象的,永恒的,超越肉欲的纯洁高尚的“至情”这.是对世俗帝妃情缘所特有的不专,嫉妒,恃宠等世俗的”人欲”的净化和升华.也是对”爱情主题说”的净化和升华.二是对人生有限生命的超越虽然超现实的”至情”理想有着情缘虚幻的况味和冷凄的感伤.带有空灵性和非现实性.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忉利宫中的…睛”有无”具体内容”这.里所表现的是生命永恒的理想.重点在于李杨对生与死的超越.对有限生命的超越.而不在于对爱情的具体体验.这种超越穿透历史,俯瞰人生,淡化政治,排斥功利,充满着生命意识,未来意识和自由精神.因而具有了更为普遍的哲理意味这是对传统的”爱情主题说”,政”治主题说”,爱”情与政治双重主题说”等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参考文献:[1] 关德栋:《洪异与&It;长生殿)》,《青岛日~1t55,l954牟3月23 日.[2] 袁世硕:《试论洪羿创作(长生殿)》,《文史哲》,1954年第5期.[3]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4] 徐子方:《长生殿的主题及其他》,《艺术百家》, 2006年第5期[5] 林锦鸿:《(长生殿)主题辨》,《求是’二rq》,1989年第1期.[6] 洪异:《长生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7] 黄南珊:《(长生殿)的情爱文化视界》,《名作欣赏》,1999 年第 5 期.[8] 刘继保:《补?lg--~悟道:谈(长生殿)的宗教意味》,《天中学-f,】》,1998年第6期.。
_汉宫秋_与_长生殿_题材与主题的相似性_史春梅
第21卷第2期徐州教育学院学报Vol.21,No.22006年6月J.of Xuzhou Education College Jun.,20065汉宫秋6与5长生殿6题材与主题的相似性史春梅(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徐州221004)[摘 要] 元代剧作家马致远和清代剧作家洪日升因为人生经历相似,所处的时代背景相似,所以他们的代表作5汉宫秋6和5长生殿6,也以相似的题材内容(古代帝妃爱情故事和历史背景相结合)表现出了相似的双重主题(爱情主题和政治主题)。
[关键词] 人生经历;时代背景;爱情主题;政治主题[中图分类号] I207.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6625(2006)02-0058-03古代剧作家马致远和洪日升因为人生经历相似,所处的时代虽然一为元初,一为清初,但都是深受中国儒学积极入世思想影响很深的传统文人,都是当时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才人,他们的人生理想是/学成文武世,货与帝王家0,/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0。
但由于他们都经历了易代之际政治风云的变幻,都生活在历史上外族统治中原的时代,即一为元蒙统治,一为满族统治的时代。
这些外族统治者在打败汉族、建立和巩固政权的过程中,都对汉族人民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疯狂大屠杀、经济剥削和严厉的思想统治。
如元代,据5元朝秘史6(佚名)卷九记载:元蒙士兵所占之地,将百姓尽掳了,且杀了的人如烂木般堆着。
清代亦如此,如清军攻陷杭州后,将士/狰骄可畏0(吴农祥5梧园文选#赠陈士琰序6),并/组织马兵数万,踹圈民居之0(5仁和县志6卷二十七5纪事6),洪日升就是母亲在/一夜荒山几度奔0的逃奔中生下的,另外,骇人听闻的/扬州十日0、/嘉定三日0之历史血训也是明证。
继而,马致远和洪日升作为传统的汉族知识分子,都受到了残酷的民族歧视性政治压迫和思想控制。
元代统治者取消了历代知识分子仕进的主要途径)))科举考试,这样就使得汉族大多数的知识分子失去了仕进的阶梯和希望,从而长期处于极为低下的地位,当时社会就流行着/一官、二吏,,八娼、九儒、十丐0的说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宫秋》《长生殿》主题多样性探析
在中国古典戏剧的主题研究中,主题纷争的现象极为突出。
本文在对《汉宫秋》、《长生殿》的传统主题研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力图打破传统思维方式,探索提出题旨结构的理论假设,努力对中国古典
戏曲中的主题多样化现象作出一种全新的阐释,做一次理论创新的尝试。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全面梳理了《汉宫秋》和《长生殿》的诸种主题说。
《汉宫秋》主要有“政治主题”说、“爱情主题”说、“政治、爱情双重主题”说、“借古讽今”说、“人生体悟”说等五种观点。
《长生殿》有政治批判说、爱情歌颂说、垂戒来世说、主题矛盾说、双重主题说、多层次主题说、模糊主题说等七种观点。
它们的主题说虽然极为多样化,但都各有缺憾;这就为题旨结构理论的提出
说明了原由。
第二部分对题旨结构说的理论内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集中阐释。
由于剧本题材本身的多元性、作者创作心理的复杂性和读者不同的接受点,导致了一部看似简单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文学作品的“题旨结构”是由众多的思想因子在特定的历史美学情境中瞬间交融而成的,它具有融合发生、张力结构、无限可阐释性三个理论特色。
中西方文学理论为题旨结构说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中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文学接受理论和当代西方文论中的文本理论给这一理论假设的启发最大。
第三部分是文章的重点。
主要用题旨结构理论对《汉宫秋》和《长生殿》进行全新解读,对这一理论的具体应用举出例证。
《汉宫秋》的原初思想因子包含以下几个:对正直、刚强等高尚人格之赞美,对美好爱情之向往,对民族意识之觉醒和对
民族压迫之反抗,对朝政腐败之批判和对皇帝昏庸寡恩之讽刺,对人生怀才不遇之感慨,对世事无常之悲愤无奈;马致远的“民族情结”、“帝妃恋情结”、“士不遇情结”构成了《汉宫秋》的历史美学情境;众多思想因子在历史美学情境中交融,形成了《汉宫秋》的“题旨结构”。
《长生殿》的原初思想因子有:对红颜祸水的谴责和君王荒淫的批判,对国家破亡的哀痛和盛世不在的悼惜,对权奸祸国的暴露和民生疾苦的同情,对生死不渝真挚爱情的赞扬,对美人屈死的惋惜和不平,对历史兴衰的感伤和人生无奈;洪升的至情理想、兴亡意识、天宝情结、宗教情怀交织成一种独特的历史美学情境;众多思想因子在历史美学情境中相遇并融合为一,形成了《长生殿》的题旨结构。
第四部分对题旨结构说与主题说的不同作了区别,并指出了题旨结构说的适用范围。
题旨结构理论从发生学的角度对作品主题纷争不断的现象给出了很好地解答,与各种主题说相比更具合理性;这一理论尤其适用于那些有众多主题纷争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