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在高考语文中的运用
高考语文有关的逻辑知识考点
致流感的原因是有很多的,不止不开窗换气这一种。
② 条件关系不当。预防流感,不一定只有经常开窗通风,并使用加湿器才有效。
③ 条件关系不当。早睡早起,不一定就能避免得流感。
主题三 推 理
1.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 的过程。
[关于推理的考查]
题型二 三段论推理 2.现在假定: (1)所有的因纽特人都是穿黑衣服的。(2)所有的沙巴州土著人都是穿 白衣服的。(3)绝对没有穿白衣服又穿黑衣服的人。(4)H是穿白衣服的 一个人。
请根据以上假定,判定以下结论哪一个是正确的,并写出正确结论的大前 提和小前提。 ①H是沙巴州土著人。②H不是因纽特人。
这则材料意在说明( D ) A.不同国家的消费者会有不同的审美取向。 B.在广告中使用“中国元素”要适可而止。 B.在广告中彰显文化特色是重要的营销策略。 D.理解文化的内涵是“中国元素”成功运用论推理 2.三段论推理是以一个一般性原则(大前提)以及一个附属于
许多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试图推行本土化的传播策略 和营销方案,都期望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在广告中运用 “中国元素”就是一种体现。运用“中国元素”本是值得肯定的,但 这种运用要与人们的文化习惯和感情倾向一致,如果仅仅简单地模仿 和运用,缺乏对文化的真正理解和尊重,再美的“元素”也只会开出 “恶之花”。
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小前提),引申出一个符合一般性原
则的特殊化陈述(结论)的过程。仿照下面的示例,完成后面的
题目。
示例:所有公民都要遵守法律。(大前提)
张三是公民。(小前提)
所以,张三要遵守法律。(结论)
现在假定: (1)所有的因纽特人都是穿黑衣服的。(2)所有的沙巴州土著人都是穿白衣服 的。(3)绝对没有穿白衣服又穿黑衣服的人。(4)H是穿白衣服的一个人。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的逻辑思维训练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的逻辑思维训练在高考中,语文阅读理解是一项重要的考试内容,它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中的信息和思想,从而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展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逻辑思维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的逻辑思维训练。
一、消除干扰在解答阅读理解问题时,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干扰信息,这些信息与问题无关,容易让我们陷入混乱和困惑。
因此,我们要善于辨别关键信息和无关信息,抓住问题的核心,尽量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
方法一是找准问题的关键词。
通过仔细阅读问题,找出关键词,然后回到文章中寻找与这些关键词相关的信息。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定位到正确的答案。
方法二是学会排除干扰选项。
在选项中,有时会有一些与文章相关但是并不是问题所要求的答案。
我们要学会识别这些干扰选项,将其排除,集中精力选择正确答案。
二、推理判断阅读理解中,我们需要通过对文章的推理和判断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需要根据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推断,利用已知信息来推测未知的结果。
方法一是善于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文章中,往往会存在一些因果关系。
我们通过分析这些关系,可以对问题做出合理的推断。
方法二是找出事物之间的共性和区别。
在阅读文章时,我们要着重观察事物的共性和区别,并加以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特点,我们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高考阅读理解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
逻辑推理需要我们根据已知信息,通过一系列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方法一是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规律。
在解答问题时,我们要学会识别常见的逻辑推理方式,例如假设推理、比较推理、归纳推理等,从而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进行推理。
方法二是进行逻辑推理的逐步分析。
我们可以先从已知信息开始,逐步分析问题,并推导出与问题相关的结论。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准确解答问题。
总结起来,在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逻辑思维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高考语文 逻辑三大基本规律
高考语文逻辑三大基本规律一、内容:(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二、作为逻辑三大基本规律的原因:1、最普遍地适用于各种概念、命题、推理和论证;2、正确的思维应当具备确定性、无矛盾性和明确性,而三大基本规律集中反映之;3、逻辑规律是思维规律,逻辑三大规律是总结的结果;同一律:一、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1、内容: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既“A就是A”;2、要求: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概念都要确定,并保持自身的同一,不得随意变更;二、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1、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把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并用一个概念代替已经使用的另一个概念;表现为:1)随表达需要而随意变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将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表达的不同概念混为一谈;2、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断定内同,或者用另一断定代替之;表现为:1)在思维中,用一个与原来相似但不同的命题代替原来的待断定命题;2)思考或谈论问题时,没有中心论题或者远离中心论题;三、同一律的作用及其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1)只要求在一个思维过程中保持确定;2)并不否认思维的发展变化;3)仅仅在思维领域里起作用;矛盾律:一、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1、内容: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既“非(既A又非A)”;2、要求: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真的命题(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同时加以肯定;二、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1、自相矛盾:同时肯定了互相矛盾的命题;2、悖论: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即通过一个命题的真,可以推假,而通过它的假,又可推真;三、矛盾律的作用及其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1)仅对于一个思维过程,即同一个时间、地点的同一对关系;2)并不否认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矛盾;3)矛盾律对于下反对关系没有制约作用;排中律一、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1、内容: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2、要求: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假的命题(矛盾关系、下反对关系)同时加以否定;二、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1、两不可:对于相互矛盾的命题同时不予肯定,或者含糊其辞;2、复杂问语的回答与排中律:回答复杂问语时可以通过否定前提同时加以否定;三、排中律的作用及其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应对于一个思维过程,即同一个时间、地点的同一对关系;2)排中律陈述不可同假,矛盾律陈述不可同真;3)排中律并不否认事物相互转化的中间形态;之所以说因为矛盾律,就因为两个辩题是相互否定的,所以不可能同真;而作为辩题又不能有任意一个为必然真,所以只可能在某种层面上两个命题都假,只有在各自的不同角度和维度上才可能各自为“真”即如果辩题抽象为“P而非Q”vs“Q而非P”则,当A时、用A的眼光去看,P而非Q成立而当B时、用B的眼光去看,Q而非P成立(一)同一律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必须是同一的。
语文高考中的因果关系题型
语文高考中的因果关系题型一、逻辑填空中的“因果关系”一般来说,逻辑填空中对于“因果关系”的用法,主要体现在推断关系中,推断关系中因果词是其中一种判定标志,根据因果词,我们可以“顺藤摸瓜”完成逻辑填空。
下面我们看一道例题:1.对于古埃及的农民来说,________尼罗河泛滥的规律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因此他们________着去计算天数,小心地记录日期。
他们把月亮和星星作为日历。
当天狼星在夏天升起的时候,古埃及人知道尼罗河就要泛滥了;接着当新月时候,就是古埃及新一年的开始。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揭示尝试B.遵循坚持C.总结学习D.掌握摸索【中公】:答案D。
由后文“小心地记录日期”,可知,空,对于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农民还没有完全掌握。
可以选择“总结”和“掌握”;“因此”后面第二个空所填的意思应该是“尼罗河泛滥的规律是性命攸关的大事”的结果且和“小心地记录日期”构成联合关系。
“学习”一般用于学习已知事物,“摸索”则用于未知事物,由前文可知,“摸索”更符合句意,故本题当选D。
二、片段阅读中的“因果关系”因果文段也是片段阅读中常见的一种文段类型。
特别是究竟主旨应该是在“果”还是在“因果关系”,很多同学都难以分清,导致容易栽到考官挖的坑中。
所以全面掌握因果关系,有利于考生拿到这部分的分数。
下面我们看两道例题:2.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的距离在拉大,恢复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地盖座仿古建筑,或穿上汉服、行几个跪拜之礼就足矣。
从历史角度来看,琴棋书画,诗香茶酒都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是生活美学、生命态度与生活方式构筑而成的有机整体。
因此,传统文化只有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才能重新焕发,其复兴才有意义。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必要性B.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可能性C.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途径D.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前景【中公】:答案A。
句话说明传统文化与当代人距离大,要恢复传统文化,仅穿上汉服等方式是不够的;第二句话说明琴棋书画、诗香茶酒是日常生活以及生活美学等的重要内容和有机整体;最后一句话进行总结,得出结论,说明传统文化必须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复兴才有意义,“只有……才……”,给出解决对策,强调的是必要性。
高考语文中“高中语文逻辑推断”的类型分析及解析
高考语文中“高中语文逻辑推断”的类型分析及解析一、高中语文逻辑推断1.给下列句子划分句子成分①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记者一声不响地解了系在自己腰带里的那条结实的粗绳子。
②日益普及的电脑,在给现代人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原有的获知方式和习惯。
③“两会”期间,省政府与铁道部在北京就加快推进江苏铁路建设的问题举行了会谈,提出江苏铁路网在全国率先实现公交化,成为世界一流水平铁路网的构想。
2.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它包含一个一般性原则的大前提,一个附属于大前提的的小前提,一个由此引申出的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
要求:大前提必须是引用名言,语言简明、连贯,句式不要求完全一致。
示例:“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我们是有准备的人,所以最终我们将获得机遇。
3.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共享单车让短途出行更加方便,有了它,大家都不用再挤地铁或公交了。
共享单车减少了汽车的使用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绿色环保,有了它,就不会再有空气污染。
在满足人们安全、快捷、舒适出行的同时,共享单车还成为治疗城市拥堵“癌症”的一剂猛药,有了它,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拥堵消失了。
①有了它,大家不一定不用再挤地铁或公交。
②________③________4.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势必改变以往形成的偏见。
只要大批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
中国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就会快速传播中国文化。
①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不一定会让各国人民改变以往形成的偏见。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的逻辑推理技巧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的逻辑推理技巧高考是每位学生都期待并紧张备考的重要考试,而语文阅读理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试内容。
在语文阅读理解中,逻辑推理技巧是解题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就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的逻辑推理技巧进行探讨,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这一部分的考试内容。
一、辨析逻辑关系在阅读理解题中,常常会出现因果关系、比喻关系、转折关系、总分关系、类比关系等多种逻辑关系。
辨析逻辑关系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也是正确解答题目的关键。
例如,在因果关系中,通常会出现“因为……所以……”、“由于……所以……”、“如果……那么……”等表达方式。
通过辨析这些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观点和结论。
二、分析作者意图在阅读理解题中,理解作者意图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作者通常通过文章中的观点、事实、论证等方式表达自己的主张。
我们需要仔细分析文章,理解作者的观点,尤其是作者为何持有某种态度或立场。
例如,一篇文章可能在讨论一个社会问题时,作者可能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解决方法。
我们需要通过分析作者的意图,理解作者为何会这样观点,以及作者的立场是支持还是反对。
三、捕捉关键信息在解答阅读理解题时,我们需要快速捕捉关键信息,找到与问题相关的内容。
一般来说,问题的答案通常在文章中有所涉及,只是藏在其中的某个细节之中。
因此,我们需要具备准确的阅读技巧,通过快速扫描和筛选,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例如,一道阅读理解题可能要求解答某个人物的特征或某个事件的原因。
我们可以通过细致阅读,找到与该人物或事件相关的描述,进而确定问题的答案。
四、联系上下文在阅读理解题中,我们需要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整体意思。
有时候,某个句子的意思可能并不明确,需要通过前后句子的联系,进行推理和解释。
例如,一篇文章可能提到某个人物在社交场合上非常活跃,但在家庭生活中却比较内向。
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上下文的描述,推测出该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使问题的解答更加准确。
五、形成独立思考在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独立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高考作文中如何体现逻辑性
高考作文中如何体现逻辑性高考作文,作为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着重检验其思维的逻辑性。
一篇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作文,往往能在众多考卷中脱颖而出,获得高分。
那么,在高考作文中,究竟如何体现逻辑性呢?首先,清晰的结构是体现逻辑性的基础。
就如同建造房屋需要稳固的框架,写作文也需要一个明确的结构来支撑。
常见的结构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以总分总结构为例,开头点明主题,中间通过多个段落分别阐述观点,结尾再总结升华。
比如,若作文题目是“论坚持的力量”,开头可以直接阐述坚持的重要性,中间分别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国家进步等方面论述坚持所带来的积极影响,结尾则再次强调坚持的意义,并呼吁大家在生活中保持坚持的品质。
在段落安排上,也要注意逻辑顺序。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重要程度等进行排列。
比如写“家乡的变化”,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从过去的贫穷落后写到如今的繁荣昌盛;写“介绍一座城市”,则可以按照空间顺序,从城市的中心到周边依次描述。
其次,合理的论证是体现逻辑性的关键。
论证方法有多种,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举例论证要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所举事例应紧密围绕论点,且真实可靠。
比如在论述“勤奋能成就人生”这一观点时,可以列举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爱迪生经过无数次试验发明电灯等例子。
道理论证则要引用权威的言论或公认的真理,增强文章的可信度。
而对比论证通过正反对比,更能突出论点的正确性。
同时,论证过程要严谨。
避免出现逻辑漏洞,比如以偏概全、因果倒置等。
在进行推理时,要确保每一步都有合理的依据。
比如,不能因为一个人偶尔的一次失败,就得出他永远不会成功的结论。
再者,准确的语言表达对于体现逻辑性至关重要。
用词要准确、恰当,避免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表述。
语句之间的连接要自然流畅,使用恰当的关联词可以增强文章的逻辑性。
比如“因为……所以……”“不仅……而且……”“然而”“但是”等。
而且,在阐述观点时,要做到条理清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逻辑的力量——运用有效的推理方式》
是将推理去掉具体内容后保留下来的结构框架
常见的三种推理形式(一)演绎推理(从一般推出个别) ①三段论推理 ②假言推理 ③选言推理 ④二难推理(二)归纳推理(从个别推出一般) ①完全归纳推理 ②不完全归纳推理(三)类比推理(从一个个别到另一个个别)
进行推理的命题是一个必要条件命题。
肯定后件
否定前件
前提:只有杂种水稻的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 (大前提) 它的后代发生分离 (小前提)结论:它的后代是杂种水稻第二代 (它本身是杂种水稻第一代)
课文任务解答
这是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只有出使狗国,才会从狗门入;我是出使到楚国来(非出使狗国);所以,我不从狗门入。
这是一个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石兽要么在上游,要么在原地,要么在下游;不在原地,也不在下游;所以,石兽在上游。
③《红楼梦》第64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在私室内用瓜果私祭时想:“但我此刻走去,见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不去,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④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 ;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鲁迅《藤野先生》)
常见逻辑推理形式运用练习1.阅读下面的语段,思考袁滋的逻辑推理形式,概括其推理过程。 冯梦龙的《智囊全集》里记载了一个令人称奇的故事:唐代有一个农夫耕田时挖到一瓮马蹄形黄金,乡里(古代居民组织单位)立刻派人送到县衙去,县官担心公库防护不严,就放到自己家里。隔夜打开检验,发现都是土块。瓮金出土时,乡里人都曾去见证。县官无法辩白,最终承认将黄金掉包的罪名。就在快要定案的时候,事情传到了一个叫袁滋的官员耳里,袁滋说:“我怀疑这案子里有冤情。”州府长官让他重新调查。他点验出瓮中“马蹄金”共二百五十多块,请金铺铸造同样形状和大小的马蹄金,才造出一半数目,总重就达三百斤了,又了解到当初是两个农夫用竹扁担抬着瓮到县府的。算一下,如果这二百五十多块是真金,就不是两个人能抬得动的。这说明在运到县衙之前,金子就被换成土块了。至此案情大白,县官洗清冤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逻辑常见错误类型和例子
推断题的错误类型一、因果关系:因果关系不成立//因果倒置/强加因果二、条件失当(过于绝对只有……才)三、假设错误(假如如果即使)四、递进关系不成立(不仅/不但……而且/还)并列关系不成立(并且,既……又不是……而是)五、概念上存在交叉关系、不包含或者偷换概念六、不合事理(否定失当)七、以偏概全或范围绝对(都)八、答非所问九、不当类比例题一、因果关系:因果关系不成立//因果倒置/强加因果1..《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强加因果,违反了充足理由律,祥林嫂“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死,不能构成她是“谬种”的充足理由。
2.【原文】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形象的飞动,想象的丰富,情绪的饱满,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
【选项】盛唐时代的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所以盛唐气象呈现鲜明、开朗、深入浅出,以及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等特征。
因果倒置二、条件失当(过于绝对只有……才)1.喜鹊叫,喜事到;今天喜鹊在小明门口叫,他肯定能金榜高中。
强加条件关系,“喜鹊叫”与“他肯定能金榜高中”没有必然关系。
2.只有有微笑的人生才能趋于幸福“只有……才……”表述绝对化。
3.以后只有看到这段笔记,才可以从这个小小的想法展开思考。
“只有……才”表示条件唯一;“只要……就”表示条件非唯一,“只要”则强调的是必要条件,即“就”后面的内容要实现,“只要”的条件是必备之一,但不是唯一。
三、假设错误(假如如果即使)1.一个家庭,如果物质生活过于优裕,就会导致精神生活远远滞后”“如果……就”这一假设关系不成立四、递进关系不成立(不仅/不但……而且/还)并列关系不成立(并且,既……又不是……而是)1.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诚信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递进关系不成立,不但……而且表递进关系,应先公民再国家。
高考语文 病句复习:逻辑语病素材
高考病句复习:逻辑语病不合逻辑,是《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的六种语病之一。
在说话和写作中,词语与词语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要合乎事理,不能违背逻辑。
下面通过对这类语病进行分类分析、练习,以提高辨识语病的感知能力,增强语言的运用能力。
(一)自相矛盾①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②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简析:①句中“截止”的意思是(到一定期限)停止,而“最后一天”的意思是还可接受“转会申请”,两词自相矛盾,根据语境删去“截止日期”;②句中“日前”是“几天前”,表示时间已经过去,而“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则表示行为还在进行中,因而这两个词在时态上互相矛盾。
将“日前”改为“目前”。
(二)概念不清③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和中小学教师重视。
④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简析:一般情况下,种属概念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不能并列;同样交叉关系的概念也不能并列。
③句中“文教工作者”包括“中小学教师”,两个概念是包含关系,不能并列,将“和”改为“特别是”。
④句中“报刊”是“报纸、杂志”的简称,不能并列;同样“报纸、杂志”不能与“一切出版物”并列。
改为“我们的报纸、杂志及其他出版物……”。
(三)判断不成立⑤青年人正是世界观形成的时期。
⑥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植物的主要产区。
简析:判断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断定,如果断定不了,判断就不成立。
⑤句中的“青年人”不是“时期”,二者不能组成一个判断,“青年人”可改为“人的青年时期”;⑥句中“红壤”是一种土壤,不是“产区”,将“红壤”改为“红壤区”。
(四)照应不周⑦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⑧继续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已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2021高考语文备考三种逻辑推理段落层次分明技巧
2021高考语文备考三种逻辑推理段落层次分明技巧议论文要深入,就要有议论的层次性。
“层次”要通过文章段落得以体现,段落层次分明,便能清晰体现论述思路,让思路有条有理,依赖于考生的阐述过程。
因此,考生论证说理时,必须要有“亮”点意识。
这个“亮”点,就是要亮出思维分析点,比如用递进关系、因果关系、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等诠释与论证观点。
彰显思路层次的“路标”词,一般来说,可置于文章主体部分各段段首,引领下文。
这样,紧扣观点,运用思维分析点进行诠释与论证,用体现思维关系或层次等的“路标”词,彰显文脉,推进说理。
01 由果溯因——根据指令,回答问题,由果溯因,步步深入这种论证方式,就是根据作文题的任务指令,回答问题,提炼出观点,然后“由果溯因”。
“果”,即论点;“因”,即分析说理——文章主体部分,各段将体现段意的“路标词”置于段首,引领下文,纵向展开论证。
各个层次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这样文章就会思路清晰,结构严密,具有强大的逻辑力与说服力。
【高考示例】2020 年高考全国Ⅱ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权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全国Ⅱ卷作文题,要求考生回答“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考生就必须回答,我对×××感触最深,并说明理由。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逻辑推断题技巧
③__社_会__关__切_后__顾__无__忧_,__素__质_教__育__并_不__一__定__就_会__取__得_圆__满_ 成功
①文学并不一定让文学爱好者变得安贫乐道,富而不骄
②_真__正__爱__好__文__学__的__人__并__不__一__定__是__天__底__下__最__善__良__的__人。
③_以__文__学__钻__营__的__人__并__不__一__定_会__身__败__名__裂__、__一__无__所__得
3. 仿照例句格式拟写答案
根据题目对第一部分推论错误的解析,我们 可以从分析材料逻辑关系的角度确定后面两个推 断的错误。
仿照例句格式答案分别为: ②“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 济发展” ③“更名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
特别注意
1、当我们已经找到两处问题,但还未将全段材 料都斟酌过一遍,这可能意味着我们所找到的这 两处并不正确。 2、斟酌一个句子是否合乎逻辑,最好将其放到 实际生活情境中加以验证。 3、修改时,一定要研究并仿照例句的关键词或 句式。如:“不一定”、“并非”等。 4、要特别注意对文段中由“只有——才”引起 的句子改正方式。
①向孩子道歉并不一定能使亲子关系中出现的问题迎刃而解 ②__向__孩__子__道__歉__并__不__一__定__能__促__使__孩__子__养__成__优__秀__的__品。质 ③_形__成__融__洽__的__亲__子__关__系__不__一__定__只__有__学__会__向__孩__子__道_ 歉这一种途径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逻辑)
定义:是由已知的命题得出新的命题的思维过程。 举例:只有肥料足,菜才长得好。
推理与复句 推理往往要通过复句的语言形式来体现。 复句是推理的语言形式,推理是复句的思想内容。
举例:
1.鲁班抓茅草破手而发明锯子。
鲁班的类比推理:有一排尖刺的茅草会划破手,有一排尖刺的铁条
就会划破木料。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阳光:紫外线
A.电脑:辐射
B.海水:氯化钠
C.混合物:单质 D.微波炉:微波
充分条件
定义:只要有条件A,就能得出结果B,那么A就是B的充分条件。
常用关联词:
如果…,那么…; 只要…,就…
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抓不抓”是“肯定否定”两面,而“是关系到……的大事”
则是一面,可在“事业”后加上“是否”。)
对点训练
①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 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
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③他是个文学爱好者,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外国名著。 ④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
必要条件
定义:只有条件B,才会出现结果A,那么A就是B的必要条件。 常用关联词: 只有……,才…… 例句: 只有熟悉会计业务,才是一个好的会计师。 诠释:必要条件是指某个结论必须要有这个条件,没有就不行,即如果无 A必无B;有A,可能有B,也可能没有B。 好会计师必须熟悉会计业务。不熟悉会计业务,就一定不是好会计师。 而熟悉会计业务,可能好会计师,也可能不是,因为好的会计师还需要 有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二语言文字运用12.2.2逻辑推断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兴趣,而有了浓厚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页
【解题导图】
第6页
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③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第9页
就是“偷换概念”花样。两个“一”概念内涵大不相同,“买一”“一”是你要买 东西,比如一件西服,“赠一”“一”,有可能是一根领带或一个精美袋子而已, 绝不会是一件西服。
第10页
在概念利用方面,有人是不了解某个概念确实切含义,以致在后面利用这一概念 时改变了这一概念含义。这种错误叫作“混同概念”。
第26页
答案:②不是不愿自己创业,找工作时一味求稳定,就势必会严重影响自己未来前 途 ③不是有更多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中国经济就一定会遥遥领先于其它国家
第27页
3.(·青岛调研)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
家庭出身,会影响一个人人生走向。富裕家庭物质生活优裕,会造成精神生活 远远滞后。这么家庭教育出来孩子,缺乏与人友好相处襟怀。一旦走向社会,会因 为本身家庭条件优越而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一个“拼爹”时代是病态,一个民 众都默许“拼爹”社会是可悲。
从事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由此可见,大学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必能取得成功。现 在一些大学毕业生,不愿自己创业,找
第25页
工作时一味求稳定,这势必会严重影响自己未来前途。假如有更多大学毕业生选择 自主创业,中国经济就一定会遥遥领先于其它国家。 ①不是大学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试卷中逻辑题及答案
1. 下列句子中,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我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这些成就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B. 由于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C. 在我国,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D. 他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
答案:D解析:D项中,“他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是主语,而“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是谓语,主谓不一致,语序不当。
2. 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虽然他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仍然没有提高。
B. 如果不加强环境保护,地球将会面临严重的危机。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优秀。
D. 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答案:A解析:A项中,“虽然”表示让步关系,后面应该使用“但是”等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而不是“但”。
3.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月亮升上了树梢,好像一个大玉盘。
B. 爱国之心,人皆有之。
C. 雪花飘飘,像一只只白色的蝴蝶。
D. 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珍惜的。
答案:C解析:C项中,“雪花飘飘,像一只只白色的蝴蝶”使用了比喻手法,但比喻不恰当,因为蝴蝶是会飞的,而雪花只是飘落。
二、填空题4.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沸腾沸然跃然纸上B. 谦虚谦恭谦逊C. 恳切恳求恳切D. 谨慎谨慎谨慎答案:B解析:B项中,“谦虚”、“谦恭”、“谦逊”均表示谦逊的意思,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
5. 下列句子中,句子成分搭配不当的一项是:A.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B. 通过这次比赛,我们深刻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C. 面对困难,我们要保持坚定的信念。
D. 这本书内容丰富,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答案:C解析:C项中,“面对困难”是主语,“保持坚定的信念”是谓语,主谓搭配不当,应该改为“我们要坚定信念”。
6. 下列句子中,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A. 你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很有深度。
高考语文特色单元“逻辑的力量”课件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压力,这个词让很多人感到恐惧。____①____,而败者则害怕压力。什么 是压力?我对压力的定义是:____②____。如在一场足球大赛中,你必须踢进 一个点球才能获胜,而你却没有准备去踢这个点球,那时你就会感到紧张,很 有压力。但是,如果你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那么你一定会迫不及待地向人们 展示你的能耐。这就是胜者期待压力的原因,压力会带出他们的最佳状态。反 过来说,如果你没有准备好,压力会让你受到伤害,它就能够控制你。所以说, ____③____。10%是发生的事情,而90%是你如何处理它。
第三处,根据后文“90%是你如何处理它”,也就是你的态度问题,所以可 填“压力是一种态度”。 参考答案:①胜者喜欢压力(胜者在压力下茁壮成长) ②你必须做你不准备去做的事情 ③压力是一种态度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冰壶赛场上,常听到运动员发出“哈哈哈”“我我我”的喊叫,而跟随 冰壶行进的运动员则拿着冰刷疯狂摩擦冰面。为什么要“尖叫”与“摩擦”? 究其原因,都是为了克敌制胜。负责“尖叫”的队员一般为担任四垒的队长 或投壶队员,他们通过喊叫向擦冰队友发出是否“摩擦”的指令。“哈哈哈” 意为“快速擦冰”,“我我我”意为“停止擦冰”。
于是,爱丽丝找到了狮子和独角兽。当向它们问起今天是星期几时, 狮子回答说:“昨天是我说谎话的日子。”独角兽也回答说:“昨天是我说 谎话的日子。”
答案:B 解析:A项,出自荀子《劝学》,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符合“中国古代文学 作品中的哲学思想”的要求。 B项,出自北宋周邦彦的《苏幕遮》,该句是对雨后荷池景色的描写,没有 体现哲理。此句不符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哲学思想”的要求。 C项,出自《论语·子罕》,该句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流逝,一去不复返, 感慨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符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哲学思想” 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应用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实验中学戚永刚邮编455112电子邮箱:****************一、概念逻辑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
孩子的眼里可以理解成:因为与所以的关系,成年人的眼里可以理解成:真与假关系,宗教里:它是因果关系,轮回关系,哲学里:它是辨证关系,数学里(函数)与(导数)是逻辑应用,所产生的结果。
概念的特征:种差+属概念。
推理的特征:演绎推理的逻辑特征是:如果前提真,那么结论一定真,是必然性推理;非演绎推理的逻辑特征是:虽然前提是真的,但不能保证结论是真的,是或然性推理。
二、高考语文应具备的逻辑思维:1、分析与综合2、分类与比较3、归纳与演绎4、抽象与概括三、逻辑顺序由总到分(概括到具体)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概念到应用作用:按事物内在联系安排材料,进行说明,可以用逻辑顺序。
事理说明文是阐述事理的,用逻辑顺序便于说明得清楚明白。
四、复句关系1.并列复句2.承接复句3.递进复句4.选择复句5.转折复句6.假设复句7.因果复句8.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必要、完全等三种类型。
常见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无论(不管,不论)……都……。
如:①衣服只要干净整齐,越朴素穿着越称心。
②只有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才能昂首阔步于成功的大道之上。
9.解说复句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或总括。
一般不常用关联词语。
如: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地站着纺。
10.目的复句一个分句表示实现某种目的或避免某种结果,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采取的行为。
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
如: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答题之前,我们应仔细思考,省得过后又来修改。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题肢判断运用的逻辑思维1、以偏概全——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特别注意“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到……为止、除……之外、一些、某些”等表范围的词语。
严格区别“部分”与“整体”。
2、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有和有意缺失两种错误。
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
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3、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有强加因果和因果颠倒两种错误。
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
果错断为因。
颠倒了两者之间关系。
4、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偷换概念和指代不明两种错误。
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
常见是漏字、添字、换字、错位。
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
联系上下文,弄清楚它们的指代内容。
5、转化失误:未然说成已然——忽视原文中“将”等修饰语。
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已然说成未然——忽视原文中“已经”、“了”等修饰语,把原文中既成事实说成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
变相对为绝对——注意:“可能”、“一些”、“肯定”、“一定”、“也许”、大概、绝大多数、差不多等。
6、从必要和充分条件上看:注意“只要…就”(表充分条件)、“只有…才”(表必要条件)等词。
7、主次颠倒: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命题人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8、曲解原意:指对词句的理解与有效信息句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9、答非所问:尽管选项出自文章,但与题干毫不相干。
六、高考作文常见的论证方法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
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⑤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
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⑥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
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⑦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⑧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⑨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
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七、病句中的不合逻辑1.概念混乱①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
②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
2.两面失衡①在考试的时候,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认真细致的作风,是考试成功的关键所在。
3.自相矛盾此类语病的特点是,前面的说法与后面的说法自相矛盾,彼此冲突。
①他的父亲仍然健在,享年83岁,精神尚佳。
②我断定他大概能会。
4.主客颠倒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小学生都是很熟悉的了。
5.否定失当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6.强加关系我厂今年重视了产品数量,所以产品质量下降了。
7.不合事实指语句陈述的事实或表述的观点不符合生活的常理或人们普遍认同的公理。
我每次向他借书,他都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冒着酷暑和严寒到小书房去找。
方法总结看两面词1、看是否为一面对两面的错误。
2、虽然都为两面,但面与面交叉不当。
3、特征:有“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优劣”、“上下”、“左右”、“高低”、“轻重”之类的两面词。
看数词1、看数词前后是否重复。
2、看数词前后是否矛盾。
3、注意点:大约、上下、左右、平均、以上、至少等。
4、“倍数”、“增多”、“提高”、“超过”等词语只能用于数量的增加。
看否定词有“避免”、“预防”、“防止”、“忌”、“缺乏”、“杜绝”“忘”等词用在否定句中也相当于否定词,要考虑句子是否把意思说反了。
看并列词句中有“和、与、及、以及、和顿号”等表并列的词或并列短语。
要注意并列是否合理(注意交叉、属种关系)。
一试身手1.一旦确定了某个特定节日的纪念物,商家、企业就可以设计、生产、经营相关的物品,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就有了重点宣传的目标。
(10湖北)2.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10湖北)3.我突然记起黄发垂髫初懂事理的时候,母亲告诫我的一句话: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10天津)4. 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疏忽。
(09全国Ⅱ)5.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09江苏)6. 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
(09湖北)7.这次羽毛球邀请赛在新建的贺家山体育馆举行,参赛选手通过小组赛和复赛、决赛的激烈角逐,最后张碧江、邓丹捷分别获得了冠亚军。
(09辽宁)8.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关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收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
(09湖南)9.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08江西)10. 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动到各社区。
(08湖北)八、成语中的逻辑判断成语怎么用,关键看语境;望文莫生义,对象要搞清;辨明褒贬色,分清轻和重;谦敬别错位,重复义非明;形近易混淆,逻辑也常考;成语太生僻,一般错不了。
九、衔接中的逻辑思维话题的同一性: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围绕着一个中心,集中地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
行文的照应性:语句要前后照应,包括答句与问句的照应、上下句词语的照应、前后句式的照应。
结构的一致性:句子内部语法结构往往前后一致,同是主谓短语,同是动宾短语。
增强语势,又可以加强语句的通畅性。
事理的逻辑性:时间、空间、事物发展先后顺序、认识规律(由里、浅深、感性到理性、现象到本质)、主次轻重顺序等。
风格的趋同性:前后语言的风格应当趋于同一,要平、生动、庄重、简约,要用修辞格都用修辞格。
组合的俗成性:并列词、句的先后顺序它们遵循的往往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组合顺序。
音节的匀整性:语段中字数、句式、平仄、押韵等方面力求和谐一致,以收到音韵和谐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