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与联系

合集下载

论文——小康社会的两个标准

论文——小康社会的两个标准

小康社会的两个标准内容提要:总体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共同发的,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差距的小康;从时间上看,总体小康是2000年达到的小康,全面小康是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水平上的小康社会总体上达到的小康水平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邓小平用我国历史上“小康”的概念并赋予其新的内容,在1979年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的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概念。

他称:“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

”对于什么是小康社会,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

不仅要从生活水平的角度来理解,还应把小康社会作为一个更加具有理论内涵的新概念,是一个体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概念。

其发展目标包括人民生活目标、经济发展目标、政治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内容。

所以,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社会发展阶段。

小康社会有两个标准——总体水平上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下面分别了解一下小康社会的这两种标准:一、总体水平上的小康社会总体水平上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

所谓低水平,就是指刚刚进入小康的门槛:一是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还不高;二是指还有相当比重的人口还没有进入小康。

比如我国2002年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接近1000美元,排名世界第140位。

所谓不全面,是讲我们总体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于物质文明方面,在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

而且经济方面也主要是侧重在解决生存需要,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第六、七章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第六、七章

1.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它包括两层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基本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做出了新的概括,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这九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第十一讲

第十一讲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重要性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
(2)必要性 ——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 ——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 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 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 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 坏.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 坚持以人为本, 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 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①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②本质和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始终把实 现好,维护好, 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 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基本形成. 基本形成.
⑶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 建设生态文明, 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 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二,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
2,措施(怎样做) 措施(怎样做)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发展战略的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 和自主创新. 和自主创新.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 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3)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四个全面”的深刻内涵和相互关系

“四个全面”的深刻内涵和相互关系

“四个全面”的深刻内涵和相互关系作者:吴兴隆来源:《中文信息》2015年第12期摘要:“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它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十八大以来的现实国情和治国理政的丰富实践,先后提出的党的战略思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政治保证。

四个全面是目标与措施的辩证统一,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

关键词:四个全面 ; ;建成小康社会 ; ;深化改革 ; ;依法治国 ; ;从严治党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354-01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调研考察时指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基于11月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的“三个全面”思想,增加了“全面从严治党”,标志着新一届领导核心全面总结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教训、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形成的新时期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布局,是把马克思主义与当前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

准确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对于进一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创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一、“四个全面”的深刻内涵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这个概念,是邓小平同志最早提出来的。

1979年12月,邓小平在见到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时候,第一次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

后来,“小康”成了我们党制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前两步的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进,我们对“小康”的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拓展。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从以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尤其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新常态阶段习近平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论述,使我们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

小议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不同

小议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不同

作者: 卜小玲
作者机构: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
出版物刊名: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页码: 23-24页
主题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体小康 人民生活 全面小康 奋斗目标 十六大报告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小康实现程度 小康生活水平 江泽民
摘要: 江泽民主席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10多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自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我国在20世纪末将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目标后,1991年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委推进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标准,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恩格尔系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婴儿死亡。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区别有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区别有

④总体小康是我们的近期目标,而全面小康则是我们
的最终奋斗目标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认识错误
的是( B )
A.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B.必须保持各地平衡发展,不允许出现贫富
差距 C.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 D.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标志是
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2)总体小康的实现
时间:至20世纪末
表现: ①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②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 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 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 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 )
①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的目标 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③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④人民的衣食住行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跨越 A.①② B.②④ C. ②③ D.③④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练习
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社会状况是( A )
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 C.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D.殷实的小康社会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 C )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 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 活更加殷实 ②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③我国 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④物质文明、政 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根据这些不足概括出总体小康的特点

小康社会的含义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

小康社会的含义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

小康社会的含义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小康社会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通俗的讲,所谓小康就是吃穿不愁、住房宽敝、出行方便、环境整洁、医疗便捷。

小编整理了小康社会的含义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康社会的含义20 世纪70 年代末,“小康”这个概念由于邓小平的倡导而被赋予了新型的时代内容。

1979年,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并明确说明中国社会到20 世纪末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小康社会。

从此,“小康”“小康社会”“小康生活”“小康水平”等,就成了中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概念。

在《邓小平文选》第二、第三卷中,一共 40 次使用了“小康”概念。

1982 年 9 月,十二大正式提出到 20 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1987 年10 月,十三大正式提出“三步走”战略,其第二步的目标就是进入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1什么是小康人的生活状态一般分为贫穷、温饱、小康、富裕四种。

我们所说的“小康”还不是富裕,不是想象中的“家家有别墅,户户有轿车”,也不是家家达小康,人人达小康,而是以县为单位达到整体小康水平,是解决温饱之后的一种生活状态。

小康社会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通俗的讲,所谓小康就是吃穿不愁、住房宽敝、出行方便、环境整洁、医疗便捷。

2为什么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因为那时我国还有3000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城镇也还有一批人口生活在最低保证线以下。

所以,我们要建成一个“全面小康”社会。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学有所、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到2020年建成一个不含水分、实实在在、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发展和环境相协调的全面小康社会。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个不能代替”1.不能以省的总体小康代替县建成小康,坚持多数城乡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标准;2.不能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坚持多数老百姓认可的小康实际成果;3.不能以简单指标数代替直观感受。

五对范畴间的关系

五对范畴间的关系

1、“总体上达到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的关系:区别:(1)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总体小康只有800多美元,而全面小康将超过3000美元;(2)从生活质量来看: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是一个追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小康;(3)从发展均衡性来看:总体小康是发展不均衡的小康,而全面小康发展比较均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将逐步缩小。

联系:总体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全面小康是总体小康的高级阶段。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区别:前者是过程,后者是结果;前者是途径,后者是目的。

联系: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

3、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区别:(1)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规定着该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基本原则;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反映社会经济在组织生产、交换、分配过程中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2)经济制度反映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而经济体制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反映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和具体形态。

由于经济体制不反映该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因此,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可以实行类似的经济体制,经济制度相同的国家也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

联系:一方面,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发展方向,无论选择何种经济体制,都不能背离经济制度的要求;另一方面,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有反作用,经济体制的正确运作和改革能使经济制度得到巩固、发展和完善。

4、社会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具体制度)的关系区别:社会基本制度(又叫社会根本制度)是指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它规定该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社会基本制度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和原则性的特点,是不能根本改变的,但需不断完善。

具体体制是体现一定社会基本制度并为实现社会基本制度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具体运行体制(如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科技体制等等),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具体体制具有具体性和可变性的特点,因生产力而适时改变,通过变革体制完善基本制度。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材料四说明了:我国达到的小康是发展很不平衡的 小康,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我国达到的小康社会的特点:
我国现在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 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想一想: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对 于这一目标,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美妙的梦想,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一下全面小 康社会的模样。(包括政治、经济、文化、 生态、社会、对外开放等方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
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 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 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 活更加殷实。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区别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低标准,人均 较高标准,人均GDP 标 准 GDP只有800多美 超过3000美元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三步走”战略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 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 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
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至20世纪末,使 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
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

偏重于物质消费 的小康,不全面
全面程度
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 的提高外,还特别注重 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 受的民主权利、生活环 境改善等,实现社会全 面进步
发展程度
发展不平衡,地区差 距、城乡差距、工农 差距较大,部分地区 尚未达到
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 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 口
高等收入国家
少于756美元 756—2995美元 2996生活 总体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但人均收入 还是偏低,较之其他国家还处 于中等偏下水平。所以,我国达 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

10.1全面小康

10.1全面小康

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会保障体系
A.①②
③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
④转变发展方式以取得重大进展
C.①③④
√பைடு நூலகம்
B.②③
D.①②③
实现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目标
到2020年,建成全面惠及十几 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 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准的小康。 •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有三大区别。
• ⑴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 2000年底,我国人均 GDP只有800多美元,属于中下收入 国家的水平。而到2020年,我国人均 GDP将超过3000美元
,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 ⑵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
社会 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发展比较均衡
别 发展 社会发展很不全面、不平衡
状态
,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目标都是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小 康是继续消灭局部贫困的阶段,是由片面发展转向全面发展的阶 联系 段;总体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基础条件,全面小康是总体小康的发 展和完善

A.我国还未实现总体小康

B.我国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明显
C.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D.我国已从温饱型小康步入宽裕型小康
【2】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
收入分配格局,就要构建如右图所示的“橄榄型”或“纺锤 型”收入分配结构。以下可以选择的对策有( ①统筹城乡发展 ) ②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1)长期性: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对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认识

对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认识

作者: 刘晓竹
作者机构: 中共贵阳市委党校
出版物刊名: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页码: 19-21页
摘要: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的第三部分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报告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是,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五对范畴间的关系

五对范畴间的关系

1、“总体上达到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的关系:区别:(1)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总体小康只有800多美元,而全面小康将超过3000美元;(2)从生活质量来看: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是一个追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小康;(3)从发展均衡性来看:总体小康是发展不均衡的小康,而全面小康发展比较均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将逐步缩小。

联系:总体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全面小康是总体小康的高级阶段。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区别:前者是过程,后者是结果;前者是途径,后者是目的。

联系: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

3、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区别:(1)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规定着该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基本原则;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反映社会经济在组织生产、交换、分配过程中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2)经济制度反映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而经济体制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反映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和具体形态。

由于经济体制不反映该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因此,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可以实行类似的经济体制,经济制度相同的国家也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

联系:一方面,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发展方向,无论选择何种经济体制,都不能背离经济制度的要求;另一方面,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有反作用,经济体制的正确运作和改革能使经济制度得到巩固、发展和完善。

4、社会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具体制度)的关系区别:社会基本制度(又叫社会根本制度)是指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它规定该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社会基本制度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和原则性的特点,是不能根本改变的,但需不断完善。

具体体制是体现一定社会基本制度并为实现社会基本制度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具体运行体制(如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科技体制等等),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具体体制具有具体性和可变性的特点,因生产力而适时改变,通过变革体制完善基本制度。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有啥区别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有啥区别

作者: 李斌
出版物刊名: 学理论
页码: 14-15页
主题词: 总体小康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政治文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人民生活 文化产业 精神文明 初次分配 物质文明 十六大报告
摘要: 开栏启事:新年伊始,本刊新设栏目"问题解答"与广大读者朋友见面了。

开设此栏,旨在解答广大读者朋友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帮助广大读者朋友释疑解惑。

诚望读者朋友积极参与,来信具体、明确地提出问题;更欢迎作者朋友踊跃来稿,具有权威依据或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地解答问题。

来信来稿,请在信封上标明"问题解签栏目编辑收"字样。

第十课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第十课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目标 特点 成就(目标) 20世纪末 第一、二步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 很不平衡 城乡居民生活 总体小康 贫困-温饱-小康
全面小康
2020年 更高水平、比较全面、比较 平衡 工业化、综合国力、国内市 场规模;人民富裕程度、生 活质量、生态环境;民主权 利、文明素养等制度;对外 开放
三 如何全面建成小康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为主线
(3)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4)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5)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6)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 展能力
• 报纸14期探究活动三
总体小康的成就
国 家
中 国 美 国 高收入 国家
受教育 年限 8.5 12 10 失学 儿童 300万
(1)注意:正确理解总体小康的特点。(参考新 学案P68名师点拨2)
(2)深刻体会全面小康特点以及新要求(参考 新学案6P8探究升华)
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三 如何建成全面小康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三 如何全面建成小康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地位 科学内涵以及如何贯彻落实
报纸14期探究二(2)
三 如何全面建成小康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为主线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主攻方向) (怎么办?)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 发展能力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毛概》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六章)

《毛概》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六章)

《毛概》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六章)1.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它包括两层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基本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做出了新的概括,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这九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如何理解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与联系

如何理解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与联系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1.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也就是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是将目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发展成为更高水平、内容比较全面、发展较为均衡的小康社会。

2.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

单就消费而言,人们可以衣食无忧,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到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上来。

3.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

两者的联系表现为:1. 二者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二步到第三部的战略阶段,通处于小康社会。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基点的,是总体小康的进一步发展,是高水平、发展均衡的小康。

3.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中。

总体上的小康水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有的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进一步的目标,是需要我们努力去实现的。

十七大的新要求及其认识:1. 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针对性。

比如,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

这是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表明我们党更加重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更加突出全面小康社会的自然与环境内涵。

这五个方面的新要求,表明我们追求的小康社会,不仅是一个经济目标,更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更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目标。

三步走战略和全面小康的含义及其总体小康的区别

三步走战略和全面小康的含义及其总体小康的区别

三步走战略和全面小康的含义及其总体小康的区别按照十六大的战略部署,我国从上世纪末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后,将分2010年、2020年、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

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邓小平的现代化“三步走”战略与小康社会的提出小康,是邓小平1979年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的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概念。

“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

” 为了规划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蓝图,邓小平设想了著名的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00年,我们已胜利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均GDP达到848美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下一步将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程度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第三步阶段。

新的历史起点是对“三步走”战略的进一步展开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战略,对第三步只作了一个大致的构想。

现在,在走完前两步目标的时候,把第三步目标和步骤进一步具体化,作出新的战略规划,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要求。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指出: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重申:“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1.
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也就是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是将目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发展成为更高水平、内容比较全面、发展较为均衡的小康社会。

2.
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

单就消费而言,人们可以衣食无忧,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到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上来。

3.
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

两者的联系表现为:1. 二者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二步到第三部的战略阶段,通处于小康社会。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基点的,是总体小康的进一步发展,是高水平、发展均衡的小康。

3.
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中。

总体上的小康水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有的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
进一步的目标,是需要我们努力去实现的。

十七大的新要求及其认识:
1. 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针对性。

比如,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

这是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表明我们党更加重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更加突出全面小康社会的自然与环境内涵。

这五个方面的新要求,表明我们追求的小康社会,不仅是一个经济目标,更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更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目标。

这一新的更高要求,使“全面建设”的内容更加完备,特点更加鲜明,描述更加具体,蓝图更加清晰。

当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并不能一蹴而就。

它有许许多多实在的“指标”,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才能实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