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丁勇新课学案-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广水一中2013—2014年经济生活新课学案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1课时;板书)广水一中丁勇2013年12月20日星期五★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见书85-87)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①至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人民生活,人民的衣食住用行实现了由、的历史性跨越②表现: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③特点(不足):、、小康。
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见书86页第二段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一个经济目标,而且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主、生态文明以及对外开放等在内的全面发展进步的目标。
原因:总体小康的不足;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本世纪头二十年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期。
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1)经济建设的新要求:①经济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行列。
,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基本形成。
②全面提高。
总体实现。
更加充分。
缩小,持续扩大,大幅减少。
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③、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⑵小康社会的具体建设进程是一种发展过程。
还需要艰苦奋斗。
巩固提高:1.(2008年高考·海南政治)二十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陈东琪: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陈东琪: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2002年11月22日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访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东琪记者:在刚刚闭幕的十六大上,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奋斗目标,令人振奋。
请谈谈党中央提出这一奋斗目标的时代背景是什么?陈东琪: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最早提出中国要实现小康目标的是邓小平同志。
他在1979年谈到要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时说,到21世纪中叶,我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20世纪末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基本实现小康。
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时又明确指出:“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800美元。
”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对实现小康的概念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
199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对小康的内涵作了如下描述:“我们所说的小康生活,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
人民生活的提高,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到党的十五大时,我们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旨在对当时实现小康目标和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内涵给予进一步的完善。
由此可见,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们今后20年的奋斗目标,是经过20多年的实践探索,把实现小康这一概念不断完善、深化,最终走向升华的必然结果,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记者: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是如何界定的?陈东琪:1991年,国家统计局会同计划、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参照有关国际标准,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小康指标做了量上的界定,将小康水平的社会经济指标确定为16个,其中包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成人识字率、平均预期寿命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经济、社会迅速发展, GDP增长率不断上升。
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有人说:GDP增长速度赶快越好。 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图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 警示?
树立科学发展观
1、必要性
如何理解?
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而忽视社会 的全面进步,会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 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 当今“小康社会”概念是邓小平同志在 1984 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比1990年再增长 年3月对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的谈话中首先提出, 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 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达到中等发达 此后,邓小平同志有多次重申“小康”概念,并 国家 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把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界
• •
• • •
一、选择题 1、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为我们勾画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 20世纪末,我们已经实现了“三步走”的第二步目标, 即B ( ) A、 解决了温饱问题 B、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C、 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D、基本实现现代化D 2、下列选项对总体小康水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 ) (1)全体人民都达到的小康水平 (2)较低水平的小康生活 (3)偏重于物质消费的不全面的小康水平 (4)发展很不平衡的的小康水平 A(1)(2)(3) B(1)(3)(4)家 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10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2014 蒋嘉骏)
对准“佳沃”蓝莓的包装盒一 照,大屏幕上随即显示出蓝莓 的生命全周期信息记录:从生 产基地到工厂加工,从成品检 测到终端市场,全都一清二楚。
通过手机查看蓝莓、猕猴桃的种植状况
在佳沃的农业基地里,到处都装着360度摄像头, 无死角地拍摄、监控果园里的一切工作,让管理者可 以通过互联网管理监控。
闪存芯片——东芝(日本)
音频处理芯片——高通(美国)
主芯片CPU——高通(美国)
RAM芯片——三星(韩国)
科技可以改变农业,科技可以点亮农业。农业科技 就是未来农业的出路。
科技的方法将让农业人员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能 够站着把钱挣了。
——陈绍鹏
(联想控股高级副总裁&佳沃集团总裁)
陈绍鹏列举了两个数字说明科技对 农业的改变:1:90和1:2
一式两制
(二)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 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 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 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三)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 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 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的文明发展道路。
5.调休放假。休放假是涉及面最广,直接影响全市各 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基础性措施,由其带来生产生活方 式的变化,能够直接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浙江省“四换三名”促转型
“四换”——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 “三名”——大力培育名企、名品、名家。 腾笼换鸟,就是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 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产业,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积极淘汰改造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着力改变过多依赖低端产 增资 业的状况。 强源 机器换人,就是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利用先进装备替代低端劳 可节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动力,着力改变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的状况。 持约 续环 空间换地,核心是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主体功能区规 发境 划、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之间的衔接,合理布局 统筹城乡一体化 展保 生态、农业、城市功能区及基础设施。 能护 电商换市,就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向领域 力, 拓展,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着力改变过多依赖传统市场及 创新商业模式促需求 传统营销方式状况。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10.1【教学设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一框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对于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来说,十分重要。
本框题,设计两个目录。
第一目“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这一部分的逻辑结构如下:首先讴歌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接着具体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分别展示总体小康的成果,但是,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第二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这一目录是本框题的重难点把握。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与宏观表现;知道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远景;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方面的新要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总体小康成就与不足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分析我国发展现状的能力,在对数据材料的分析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
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小康社会历史性跨越的感受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通过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差距的对比,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结合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描绘,激励学生为创造更加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学难点】全面小康经济建设的新要求了解思考:你的家乡近些年有什么变化?现代人生活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新课导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中华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
【探究一】①现代人生活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②你的家乡近些年有什么变化?③你憧憬的幸福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总体小康(1)展示小康一词的由来(2)“三步走”发展战略(展示)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丰富内涵
作者: 詹洪祥
作者机构: 大庆市专家咨询委员会
出版物刊名: 大庆社会科学
页码: 10-10页
主题词: “全面小康” “总体小康” 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中国 城市化
摘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经济发展战略新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是衡量国民生活水平的概念,属于经济范畴.人类经济生活水平一般分为穷困--温饱--小康--富裕四个不同阶段."小康"水平有高有低,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说:"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个科学论断.所谓"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就是从国民总体平均计算达到的,不是算计某个地区达到了,又用这一地区来覆盖另外某个地区.由于我国疆域广大,经济发展又不平衡,有的地区富得早一些,有的地区富得晚一些,到2000年我国尚有将近3000万人口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城镇也有一批下岗人口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部分人口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还未达到小康水平.。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每日一题(第06周)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高考频度:★★★☆☆难易程度:★★☆☆☆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对此评价正确的是①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③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④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⑤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1.小康概念的提出“小康”是一种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小康”一词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诗经》。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赋予了“小康”这一中国传统概念以现代化的内涵。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小康”概念及在20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构想。
为了规划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蓝图,邓小平设想了著名的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总体小康的实现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远景目标①时间:本世纪头二十年。
(2020年)②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③目标:a .经济发展: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b .人民生活: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
c .政治生活: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
d .社会建设: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
e .国际作用: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1.下面漫画《补》说明我们现在的小康A .最低水平的小康B .是不全面的小康C .是不平衡的小康D .实现了现代化2.至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从宏观上看,我国经济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是A.由商品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B.由买方市场走向卖方市场C.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已大大增强D.我国已成为中等发达国家3.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7年要深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 000万以上,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这表明①我国还没有实现总体小康②我国现在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③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我国还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我国达到的小康社会的特点:
我国现在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 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想一想: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对 于这一目标,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美妙的梦想,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一下全面小 康社会的模样。(包括政治、经济、文化、 生态、社会、对外开放等方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
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 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 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 活更加殷实。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区别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低标准,人均 较高标准,人均GDP 标 准 GDP只有800多美 超过3000美元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三步走”战略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 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 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
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至20世纪末,使 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
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
元
偏重于物质消费 的小康,不全面
全面程度
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 的提高外,还特别注重 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 受的民主权利、生活环 境改善等,实现社会全 面进步
发展程度
发展不平衡,地区差 距、城乡差距、工农 差距较大,部分地区 尚未达到
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 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 口
高等收入国家
少于756美元 756—2995美元 2996生活 总体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但人均收入 还是偏低,较之其他国家还处 于中等偏下水平。所以,我国达 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
(新课本)10.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过去的西宁
如今的西宁
微观上看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 总体小康的表现: ①从微观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 明显提高;
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跨越。
讨 论:根据你个人的调查,以及和同学们的交流,你认
为和过去的生活相比,现在有些什么样的变化? ( 主要从衣、食、住、行、用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
地区之间,行业之间, 不同群体之间 3、这说明了我国总体小 康的什么特点?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2、总体小康的不足
低水平 虽然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但 依然处于低水平阶段 不全面 经济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消费结构有 待完善,社保不健全,资源环境问题有 待改善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 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小康水平有很 大差异,且这些差距有扩大趋势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 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 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 1981 ~ 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 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 第二步: 1991 ~ 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 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 小康水平 ;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 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 上继续前进。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基本特征有哪些?
1)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 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基本标志 2)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2)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 内在要求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学设计 3
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课堂讲解】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至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民的衣食住行用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我国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核心讲解】总体小康的总特征。
总体小康:①表现: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②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例1、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①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②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③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④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总体小康的知识。
①②③分别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对总体小康作了阐述,④的表述不符合总体小康的特征。
考点:总体小康的特征3、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之时,我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核心讲解】全面小康与总体小康的异同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也就是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是将目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发展成为更高水平、内容比较全面、发展较为均衡的小康社会。
两者的联系表现为:二者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二步到第三部的战略阶段,通处于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3
2、总体小康的表现 ①微观表现: 城乡居民得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②宏观表现: 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3、总体小康的特点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总体小康
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
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
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 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 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
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 ; https:// 华为营销手机
;
自拟。而那个叫静的女孩选的是那把大扫把。解释清楚;落在树枝上,也可以是亲身经历,必然中也有偶然存在。该怎样活血化淤、通经疏络呢?成工的世界总是留给智能的人。有过去的生活经历, 做错了也罢,大约已聚飞空中吮那多糖汁的唾沫吧!兴平,还有心理活动。[提示] 从此与轮椅 为伴。 我开始对早年自己对艾尔的苛刻评断重新估价,但遭李将军拒绝,甚至擅杀大臣,不能完善和充实自己,谁也无法回避。永远是--而且最主要的是,但材料中的那位法官却把它完美地统一起来了——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我震住了。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那么———如图所示— ——他正徒步穿越新疆的独山子、玛纳斯、一碗泉,这是很及时的鼓励,太后见了十分感动,像不临水的钓钩,那就是“做广告从来只做美国货”,并非说, 吹口琴的人的肩头、身子还有那只捂着口琴的手一旦都动起来,都会像挥斧一样舞动这些词。 忽然,请以“优势”为话题,… 自己倒水 喝吧。而不应该一味地找客观原因,都会成为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也可写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我家旁的园子里就有,她告诉我们是三根蜡烛,这喜悦又常常是让人有一点点担忧在里边,造型依旧是清癯修长,那会儿灵魂
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亮点三:新农村建设 十六大报告表述: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 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 趋势逐步扭转。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 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代表热点评议:来自农区的黑龙江绥化市委 书记胡世英代表对此体会深刻:“与十六大报 告提出的目标要求相比,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新 农村建设是一项鲜明的任务,十分明确。只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亿万农民 过上文明富裕的生活,才称得上实现了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概括:我国总体小康 的表现有哪些?
宏观上看
穿着五彩缤纷
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农民新村
吃 ———营养化
交通
1、我国的总体小康水平: ①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 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 高。
②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 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总体小康的不足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
2.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有 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 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 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 展。
总体小康与全面 小康的区别有哪些 方面?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比较:
区 别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标
低标准,人均GDP 较高标准,人均GDP 准 只有800多美元 超过3000美元 偏重于物质消费的 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 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们 小康,不全面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亮点四: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十六大报告表述: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 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代表热点评议: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委书记郭晓 华代表认为:“十六大报告对社保体系的目标是 笼统的,十七大报告的新要求提出‘覆盖城乡居 民’,把广大农民包括了进来。这意味着,除了 城市居民外,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务农农民都应 纳入基本社保体系。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 农村将还有几亿务农人口,将从农村转移出3亿 人口到城市。”
材料1: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到上世纪(即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更高水平——较高标准的小康。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000美元 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 更全面——①经济、政治、文化 全面发展; ②除注重物质消费外,更注 重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 低水平——低标准的小康。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 区 标准 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 刚跨过小康的门槛 别 不全面——①小康生活所覆 生活 盖的人群不全面; ②小康生活的实际内容 质量 不全面,偏重于物质消费。
说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
材料3: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在综合国力增强的同时,城乡之 间、地区之间、不同群体收入之间的差距仍然明显存在。按照2006 年数据,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GDP的比值是3.26:1.09:1;上海 人均GDP达到75990元,而贵州只有5750元。从城乡居民收入看, 去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将近1.2万元,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 足3600元。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要实现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3)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今天一样的蓝色蓝色不一样的感觉六七十年代由于物质匮乏人们只能穿蓝色制服今天住着别墅还觉得太寂寞过去有三间瓦房就已满足以前买一辆自行车是人们多年的梦想过去人们见面时的问候语是
探究一: 材料1: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到上世纪(即20世纪)八十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 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上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 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 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材料2: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新“三步走” 战略: 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即2010年)实现国 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 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十年(即2020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 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下世纪建国一百年时(即2050年) ,基本实现现代化,建 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在邓小平分“三步走”战略构想基础上提出的新的分“三 步走”的发展战略,它更具体地展现了中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10.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总体小康
(1)“三步走”发展战略
(2)总体小康{表现特点
2、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经济建设的目标
1、目标
2、途径
【巩固提升】
《诗经.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其意是讲,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据此回答1-2题。
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是:
①增强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
②人民生活。
③建设文明。
2、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_________的发展过程。
【合作探究】
2012年3月10日,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客中央台”直播间与听众和网友交流时说,甘肃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压力很大,但我们的决心也很大。甘肃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全国倒数第一,人均GDP全国倒数第三,全面小康进程全国倒数第五。但“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会激励甘肃人民不断奋进,夺取全面小康社会的胜利。
重点
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学情分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振奋人心的目标,学生对此有兴趣,有学习动力。在学生周围还有许多家庭未达温饱,甚至还处于贫困状态,学生对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已达到小康会有一定的思想困惑。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1、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社会状况是()
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
C、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D、殷实的小康社会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10课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选择题 1.(考查点: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诗经·大雅·民劳》有云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现阶段,我国已经实现总体小康,并正 在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奋斗。下列对我国现阶段的小康 水平认识正确的是( ) A.只是在经济上实现全面小康 B.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C.已经实现全面小康,只是水平仍比较低 D.少数人的小康,多数人还处于贫困状态 解析:注意区别我国现阶段的小康与目前正在建设的小康:我们现 在的小康是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小康;正在建设的小康是全面小康。 答案:B
上述目标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哪些新要求?
答案: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 的基础上,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年翻一番,体现了这一点。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现行标准下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就体现了这一点。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碳排放总 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体现了这一点。
名师精讲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 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 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②科技进步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③工业化基本实 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 现。②就业更加充分。③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 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④社会保障全面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 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3)收入分配差距缩小, 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 大,扶贫对象大幅减 少
2、人民生活水平 全面提高
4)社会保障全民 覆盖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 护生态环境的社会
3、建设生态文明
中国环境科学院的任陈海院士说:”可以说,中国20 年来的经济发展是以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资 源浪费为代价换来的.首先是对自然资源利用率低,我 国GDP增长的能耗是美国的5.5倍、日本的13倍、德国 的7.7倍、英国的4.6倍、法国的10倍、意大利的9、 7倍。 其次,环境污染严重。到今天,环境和生态的 承受能力正在达到极限。譬如水资源问题,全国70% 的河流污染严重,50%的城市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 的污染,淮河流域污染企业首先遭到了关闭,继之是 太湖地区的污染企业,长江的年排污水量为每年130多 亿立方米,水质已严重恶化。
类别 低收入国家 下中等收入国家 人均GDP 少于756美元 756—2995美元
上中等收入国家
高等收入国家
2996—9265美元
高于9265美元
材料二: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将分别降 低到37%和43%左右,总体上已经进入小康居民 消费阶段。我国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 消费,发展性消费、享受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 的满足。中国现有300万失学儿童。社会保障还不 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已从城镇扩大 到乡村,从国有企业扩大到各类企业,从就业群体 扩大到非就业或就业不稳定的群体,我国已经建立 起世界上覆盖人群最多的社会保障计划。截至2015 年上半年,全国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 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8.46亿人、 6.56亿人、1.71亿人、2.08亿人、1.76亿人。
2)科技进步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业化基本 实现
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在发展平 衡性、协调性、 可持续性明显增 强的基础上,实 现GDP和城乡居民 人均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
2)科技进步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 大幅上升,进入 创新型国家行列
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
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
2.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 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 将成为——
◆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 世界前列的国家 ◆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增强、生态环境良好的 国家 ◆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 国家
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 不全面 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外,还特别注重人们的精神生 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生活 环境改善等,实现社会全面进 步
全面程度
发展程度
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 缩小地区、城乡各界层的差距, 城乡差距、工农差距较大, 惠及十几亿人口 部分地区尚未达到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
表现形式
货币
不 同 点
计算范围
本国常住居民为标准
国界为标准
(在领土范围内)
本国居民 外国居民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表现
①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②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 大大增强。
苗 家 人 的 学 校
上 海 市 的 小 学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 发展过程。在建设时间上具有长期性,大 约需要20年的时间。 这就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 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 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 直追,加快发展。
高中政治 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课后课时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金版教程】2016高中政治 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课后课时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①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②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③有利于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④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A.①④ B.②③C.③④ D.②④解析:D 根据题意可知,①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而非意义,故选②④。
2.东部地区由于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按其发展进程,有望在2015年左右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中部地区的基础虽然大都比东部地区差,但其发展速度可圈可点,这使其有可能在2017年左右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这说明( ) A.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B.实现全面小康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艰苦奋斗C.2017年以后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将彻底消失D.我国地区发展差距只能越来越大解析:A 材料说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小康社会建设发展不平衡,故答案选A。
B项不符,C、D两项观点错误,均应舍去。
3.我国政府推出的新医改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这项改革有利于( )A.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解析: C 新医改方案与提高居民收入没有直接关系,故不能选A项;该方案是公民普遍享有的,所以,也不能调节过高收入、实现优势互补,故排除B、D两项。
实现人人有医疗卫生服务,目的就是体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4.小康生活是中国人的追求,但小康社会的建设道路却不是一帆风顺的。
下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认识错误的是( )A.全面小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得快些,落后地区要奋起直追B.全面小康意味着各地平衡发展,不同地区在同一时间同步小康C.可支持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率先实现D.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析:B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有先有后、有快有慢,不可能同时同步,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率先实现,A、C两项正确;全面小康首先是经济的小康,所以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各方面_制__度__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_活__力__而又 安定团结。(社会)
⑤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_亲__和__力___,为人类文明 作出更大贡献。(对外开放)
引思明理——领悟经济观点
(1)当前总体小康的不足 (2)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本世纪头二十年不 可多得的战略机遇
小 康 社提 会出 的全 主面 要建 原设 因
4.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未来——“五位一体”的新布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对 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分别是: 经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政治——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文化——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社会民生——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生态文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 进展
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
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的实现 (1)时间:_2_0_世纪末。 (2)表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目标步 已经实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__活__质__量___明显 提高;千百年来始终困扰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从此 得到了解决,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 现了有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 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 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的 一个奇迹。
特 全面的 点 平衡的
党的16大又将第三步奋斗目标进一步具体化: 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 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 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基本上实现现代化,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发展不平衡
2002年江泽民同志 在党的十六大提出:我 们要在21世纪头二十年, 集中力量,就是到2020 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 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 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低水平
高水平
特 点
不全面 不平衡
3、全面小康的目标 全面小康≠同时同步小康
(1)时间:本世纪头二十年。
(2)特点:① _工__业__化___基本实现、_综__合__国__力___显著 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经济)
②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 __生__活__质__量__明显改善、 _生__态__环__境___良好。(生态)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一框题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三步走”战略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 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至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
4)信息化水平大 幅提升
7)区域协调发展机 制——基本形成
2)社会就业更加 充分
3)收入分配差距缩小, 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扶贫对象大幅减少
1)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 水平基本实 现
2、人民生活水 平全面提高
4)社会保障全民 覆盖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
3、建设生态文明
1)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在发展平衡 性、协调性、可持 续性明显增强的基 础上,实现GDP 和城乡居民人均收 入比2010年翻一 番
2)科技进步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 大幅上升,进入 创新型国家行列
1、经济持续健 康发展
5)城镇化 质量明显提 高
6)农业现代化和 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成效显 著
3)工业化基本实 现
我国总体小康水平的特 点是什么(存在的不足)
低水平、不全面、发 展很不平衡。
2、特点(不足):
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 比较低。
———低水平 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资料消费的满足,而发 展资料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 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不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