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

合集下载

体现孔子思想的小故事

体现孔子思想的小故事

体现孔子思想的小故事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那么你想知道一些关于孔子的思想故事吗?如果你感兴趣,就赶紧和小编我一起来了解吧!思想故事1、孔子离开宋国到郑国去,与弟子们走散了,一个人站在城郭东门下。

一个郑国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额头像尧,脖子像糕陶,肩膀像子产,从肩往下比禹矮三寸,狼狈不堪的样子像条丧家狗。

”子贡说与孔子,孔子笑着说:“说我长得像古代圣贤,不像吧。

丧家之狗,倒是很像的。

”敢于正视自己的落魄,敢于正视自己的真实处境,是一种大境界。

每个人都应当由闻过则喜的胸怀,敢于承认自己,才能认识自己并剖析自己。

凡人当如此,成功者更当如此。

2、鲁国大夫臧文仲曾在家养贵重的动物——玳瑁,孔子批评他玩物丧志,不务正业。

孔子还曾把臧文仲说成“窃位者”,意思就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身居高位,却不知提拔有才德的人。

孔子批评他:“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柳下惠是孟子眼中的“圣之和者”,怀中搂着女子而没有产生非分的想法和举动,被誉为道德楷模。

臧文仲明知柳下惠是个贤人,却不对其提拔重用。

一个明智和有度量的管理者,对于身边有才干的人,不应心存嫉妒,要大胆提拔任用,不应当压抑有才干之人。

当身边下属都非常强大的时候,管理者本身的能力和修养也会得到提升,这是水涨船高的道理。

3、子路有一次问孔子:“君子也有忧愁吗?”孔子回答说:“没有。

君子追求道义,有终生的快乐,无一朝之忧。

小人汲汲于功利,患得患失,一生都生活在忧虑之中。

”仁者不忧,是一门大学问。

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在于他的所作所为里,承载了他的人生追求。

兼济天下的人海阔天空,胸怀广大。

小人关注眼前得失,稍有挫折便怨天尤人,长久以往便“长戚戚”。

4、仲弓向孔子问仁。

孔子回答说:“自己所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在朝廷做官的时候不要让人怨恨,在城邑做官的时候也不要让人怨恨。

”仲弓听后对孔子说:“我虽然迟钝,但也一定会按照您的话去做的。

论语名句: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名句: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名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周(1)而不比(2),小人(3)比而不周。

”【注释】(1)周:合群。

(2)比:音bì,勾结。

(3)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解释翻译】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这个章是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就品德来说,君子是有德之人,小人是无德之人。

在《论语》里面,把君子和小人对比着来说,有很多的章节。

这里讲『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讲周和比两个字。

什么叫周,什么叫比?古注里面有不同的说法,都说得很好,我们能够合起来看,这样去体会君子之德。

首先一个,周和比当作公和私来讲,这是第一种讲法,周是公,比是私。

也有的讲是义和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当义和利来讲。

那么也有的说普遍与偏党,周是普遍,比是偏党。

雪公老人主张依公私这种讲法,就是周是讲公,比是讲私。

君子大公无私,这就是「周而不比」,那么小人是反过来。

所以君子办事,存心都是为公,没有私心,没有自私自利。

平时修养,也是致力于去其私心,存其公心,这就是周而不比的意思。

那么小人办事,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对自己有没有好处,他不是第一念为公。

在公与私有冲突的时候,他选择私而废弃公。

那么没事的时候,小人心里所想的,所盘算的都是自私自利的这些打算,没有为社会大众,为天下人考虑过,这叫「比而不周」。

为什么小人会这样?他心量太小了,为什么叫小人?小心量,只想到自己。

顶多想到自己一家,再大的他就想不到了,他不愿意去想。

君子心量大,起心动念为天下。

他不是为一身、一家、一国,他是为天下。

那么圣人,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他所想的都不止一个天下,这个天下就一个地球,还是小。

那地球以外的,其它的星球,其它的世界?所以这心量还不够大。

圣人心量是涵盖整个宇宙,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周而不比,这周到极处了。

雪公又引古注,孔安国他的说法,这是西汉的经学家,孔老夫子的十一世后裔,说「忠信为周,阿党为比」。

《论语.为政篇第二》原文及译文

《论语.为政篇第二》原文及译文

(二)《论语.为政篇第二》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以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安坐在它的位置上,其它星辰环绕着它而摆布。

”2、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无不出于真情(都是真情流露,没有虚情假意)(也有说思想纯正无邪,似解不通)。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也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以政令来教导,以刑法来管束,百姓免于罪过,但是不知羞耻;以德行来教化,以礼治来约束,百姓知道羞耻,还能走上正途。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愈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求学,三十岁时可以立身处事,四十岁时可以免于迷惑,五十岁时可以领悟天命,六十岁时可以顺从天命,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都不越出规矩。

”5、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孟懿子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

孔子说:”不要违背礼制。

樊迟为孔子驾车时,孔子对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

我回答他:‘不要违背礼制。

’”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依礼的规定来侍奉他们,父母过世后,依礼的规定来安葬他们,依礼的规定来祭祀他们。

”6、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

孔子说:“让父母只为子女的疾病忧愁,因为各方面都表现很好。

(另:只要担忧父母的疾病就可以了,似解不通)”7、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译文:子游向孔子问孝。

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侍奉父母。

但是像狗跟马,也都能服侍人。

如果少了尊敬,又要怎么分辨这两者呢?”8、子夏问孝。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启示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启示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启示
这句话是孔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君子做事要全面周到而不局限于某一方面,小人则只看重比较而不注重全面的发展。

从这句话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 全面发展:君子应该注重全面发展自己,不只是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而忽视其他方面。

只有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2. 比较与评价:小人只看重比较与评价,他们追求的是自己在某一方面超过他人,而不是真正全面提升自己。

君子应该远离这种狭隘的心态,注重自我完善。

3. 周密思考:君子应该在做事之前仔细思考,考虑事情的方方面面,不留下任何疏漏。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4. 价值观的重要性:这句话也体现了价值观的重要性。

君子以周为原则,意味着他们的行为是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基础上的。

而小人只看重比较,往往忽视了价值观的指引。

君子应该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并且在行动中贯彻执行。

综上所述,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成为一个君子,我们应该注重全面发展、远离狭隘的心态、周密思考和坚守正确的价值观。

论语选读-《周而不比》教材内容与课后问题整理

论语选读-《周而不比》教材内容与课后问题整理

2021年浙江高考国学经典复习:《周而不比》教材内容与课后问题整理【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①,小人比而不周。

”(2.14)【注释】①周而不比:“周”和“比”都有密合的意思。

这里“周”指以义合,“比”指以利合。

“周而不比”的意思可与下章“群而不党”互参。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匀结而不团结【2】子曰:“君子矜(jīn)而不争,群而不党。

”(15.22)【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庄重自持但不争强好胜,合群团结但不结党营私。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3)【参考译文】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正确地做到喜爱人,才能正确地做到厌恶人。

”【4】子曰:“视其所以①,观其所由②,察其所安,人焉廋③哉?人焉廋哉?(2.10)【注释】①以:为。

②由:经由,经历。

③廋(sōu):隐藏。

【参考译文】孔子说:“看他的行为,观察他的经历,考察他的习惯兴趣,一个人能躲到哪里呢?一个人能躲到哪里呢?”【5】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①。

观过,斯知仁矣。

”(4.7)【注释】①党:类。

【参考译文】孔子说:“人的过错,各自取决于他所属的类别。

观察一个人的过错,就可以知道他是不是具有仁德了。

”【6】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15.17)【参考译文】孔子说:“一帮人整天待在一起,说话不涉及道义,只喜欢卖弄小聪明,难以有所成啊!”【7】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①,友善柔②,友便佞③,损矣。

”(16.4)【注释】①便辟( pián bì):谄(chǎn)媚逢迎。

②善柔:假装和善。

③便佞( pián nìng):巧言山辩。

【参考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跟正直的人交朋友,跟诚信的人交朋友,跟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便有益了。

跟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跟态度伪善的人交閉友,跟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

论语名句: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名句: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名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周(1)而不比(2),小人(3)比而不周。

”【注释】(1)周:合群。

(2)比:音bì,勾结。

(3)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解释翻译】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这一章是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就品德而言,君子是有德之人,小人是无德之人。

在《论语》里面,把君子和小人对比着来说,有许多的章节。

这里讲『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讲周和比两个字。

什么叫周,什么叫比?古注里面有不同的说法,都说得很好,我们可以合起来看,这样去体会君子之德。

首先一个,周和比当作公和私来讲,这是第一种讲法,周是公,比是私。

也有的讲是义和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当义和利来讲。

那么也有的说普遍与偏党,周是普遍,比是偏党。

雪公老人主张依公私这种讲法,就是周是讲公,比是讲私。

君子大公无私,这就是「周而不比」,那么小人是反过来。

所以君子办事,存心都是为公,没有私心,没有自私自利。

平常修养,也是致力于去其私心,存其公心,这就是周而不比的意思。

那么小人办事,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对自己有没有好处,他不是第一念为公。

在公与私有冲突的时候,他选择私而废弃公。

那么没事的时候,小人心里所想的,所盘算的都是自私自利的这些打算,没有为社会大众,为天下人考虑过,这叫「比而不周」。

为什么小人会这样?他心量太小了,为什么叫小人?小心量,只想到自己。

顶多想到自己一家,再大的他就想不到了,他不同意去想。

君子心量大,起心动念为天下。

他不是为一身、一家、一国,他是为天下。

那么圣人,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他所想的都不止一个天下,这一天下就一个地球,还是小。

那地球以外的,其它的星球,其它的世界?所以这心量还不够大。

圣人心量是涵盖整个宇宙,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周而不比,这周到极处了。

雪公又引古注,孔安国他的说法,这是西汉的经学家,孔老夫子的十一世后裔,说「忠信为周,阿党为比」。

周而不比简答题及答案

周而不比简答题及答案

《周而不比》名句默写: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孔子和曾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的交友之道。

孔子和曾子的交友之道有什么不同?答:(1)孔子的交友之道包括忠告、善导、不可则止三方面,强调自主平等真诚的独立人格;曾子从交友的意义出发,强调文章学问在交友中的作用,交友的目的是培养仁德。

(2)你怎样评价他们的交友之道?答:两人从不同角度提出交友的态度与方法,孔子从仁德出发,强调交友需要平等真诚;曾子侧重交友的方法。

两人追求的要义是一致的。

2. 5.17章“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的“之”,所指代的对象有两说:一说指晏子,一说指晏子所交之人。

请联系4.26“事君数”章和12.23“子贡问友”章,分析一下哪种说法更为合理。

答:“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讲的都是在与人交往中要保持适当距离,不可过分密切,否则就可能自取其辱,关系也不能持久。

这也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

可见,能使别人长时间保持对自己的敬意,是一个人善于交往的表现,其中包含着交往方法、技巧的问题。

因此,把“久而敬之”的“之”理解为晏子,更符合孔子的原意。

如果把“敬之”理解为尊敬别人,就成了交往态度问题,原文中的“善”字就没了着落。

3.结合实际,说说你认为“周而不比”都应该有哪些表现。

答:“周而不比”的表现:友好交往(与人为善)、诚实交往(讲求诚信)、“适中”交往(和而不同),不结党营私,不拉帮结派搞小团体。

4.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①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②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中君子与小人对比的句子

论语中君子与小人对比的句子

论语中君子与小人对比的句子在《论语》中,孔子通过君子与小人的对比,阐述了他对人格修养和道德品质的看法。

在这些句子中,君子往往被赞美为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典范,而小人则被批评为道德败坏、行为不端的反面。

以下是一些《论语》中关于君子与小人对比的句子: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这句话强调了君子不会通过与他人比较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性,而是通过自我修养和完善来达到高尚的品德境界。

相比之下,小人则喜欢拿自己与他人比较,以显示自己的优势,但却忽视了自身的内在修养和道德品质。

2.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子罕》)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在言谈之间应该慎重谨慎,不轻易说出自己不确信的话,而在行动上则应该果断敏捷,勇往直前,不拖泥带水。

相比之下,小人则往往口若悬河,言辞华丽,但却缺乏实际行动,只会说空话而不去实践。

3. "君子不器。

"(《论语·卫灵公》)这句话强调了君子不会被功利和物质所束缚,不会被外在的物质财富和地位所左右,而是追求内心的高尚品质和人格修养。

相比之下,小人往往只看重外在的物质享受和功利,缺乏内在的追求和修养,只追求短期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道德价值。

4.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为政》)这句话强调了君子注重道义和正义,以义为先,不以私利为重,在处理问题和做决策时会考虑到整体的利益和道德原则。

相比之下,小人只看重个人的私利和利益,不顾他人的感受和利益,只追求短期的个人利益而忽视了整体的道德原则。

通过以上几句《论语》中关于君子与小人对比的句子,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区分是基于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的不同,君子往往被赞美为高尚的道德典范,而小人则被批评为道德败坏的反面。

这些句子不仅体现了孔子的道德观念,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思考人格修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参考。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感悟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感悟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感悟
一、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春秋时期孟子的《论语》。

它提醒我们不要以视而不见,不要以小人的思想观念来衡量君子的行为;君子应当全面、深入地考察事物,使事物的本质及其影响得以明确。

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感悟
1、深入认识事物本质。

君子要深刻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即使是最小的事物,也应当认真思考,不能因为它体积小,细节忽略,只关注表面的现象,关注不到本质问题,这是不合理的。

2、要全面考虑后果。

一个君子要做的决定,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弊,还要考虑到由此带来的积极或消极的后果,根据后果决定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这时智慧才会表现出来。

3、要做到心平气和。

在做出任何决定时,一个君子要做到心平气和,不能被小人的思想观念而影响,不能因小失大,不能因噎废食,要从客观的角度来权衡利弊,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

4、尊重自己的决定。

无论自己的决定是正确还是错误,都应该尊重自己的决定,不要因为别人的压力而改变原有的判断,这样无论成败,都应该心平气和,谦虚而不自满。

总之,“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既要有深刻的认识,也要有全面的考虑,这才是作出正确决定的基础。

君子不器周而不比意思

君子不器周而不比意思

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要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不徇私护短。

原句出自:《论语·为政》。

1、子曰:“君子不器。


释义: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为学而成德之人。

是通过学问思辩,修身践行而集道德仁义于一身,明达天道地道人性,能文能武,通才达识,不局限于一技一艺。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释义: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周与比,一褒一贬,周褒君子,比斥小人,译为“团结和勾结”,比较恰当。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的团结只为共同目标的“义”,小人的勾结,则不过是为了个人的私利罢了。

论语中有关“君子”类的名句及翻译

论语中有关“君子”类的名句及翻译

《论语》中有关“君子”的名句及其翻译一、“君子”风范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相互团结但不互相勾结,小人相互勾结但不能互相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所思是德行,小人所思是有利可图;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应多才多艺。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平和相处。

8、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1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说:“君子穷困时尚能安守,小人穷困了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了。

”1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1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1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君子以言行不一致为耻。

16、子曰:“君子贞而不谅”君子坚守正当而不能不顾是非地讲究信用。

论语中关于君子之道为人之理的名言

论语中关于君子之道为人之理的名言

论语中关于君子之道为人之理的名言论语中关于君子之道为人之理的名言:1.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

君子注重全面发展,周而不比,意味着君子在思想、品德、行为等方面都要兼顾,不偏废一方。

而小人则只注重比较自己与他人的得失,不关心整体发展。

2.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与小人对待利益的态度。

君子以义为重,追求道德、正义和公平,而小人则只顾追求个人利益,缺乏远大的眼光和高尚的品格。

3.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这句话指出了君子的内在修养。

君子具有明智的智慧,不会迷惑于外界的诱惑和干扰;具有仁爱的心态,不会因为困境而忧虑;具有勇敢的胆识,不会因为困难而畏惧。

4.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与小人在自我认知上的不同。

君子能够保持谦逊和平衡的心态,不因自己的优秀而骄傲,保持对外界的敬畏;而小人则因为自负和傲慢而无法获得真正的安宁和平衡。

5.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强调根本和本质。

君子注重发展自身的根基和基础,只有根基稳固,道德修养才能生发出来。

君子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践道德之道。

这些名言展示了论语中关于君子之道为人之理的重要观点。

君子应该注重个人的修养和发展,在道德、品德、行为等方面树立榜样,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与此同时,君子应该有高尚的目标和追求,注重正义、公平和仁爱。

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子可以实践道德之道,达到人之理的境界。

中小学生必背论语为政篇第二含注音注释说明

中小学生必背论语为政篇第二含注音注释说明

论语为政篇第二【原文】2•1 子z ǐ曰yu ē:“为w ãi 政zh ân ɡ以y ǐ德d ã,譬p ì如r ú北b ěi 辰ch ãn,居j ū其q í所su ǒ而ãr 众zh în ɡ星x īn ɡ共ɡîn ɡ之zh ī。

”【注释】(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

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评析】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

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

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原文】2•2 子z ǐ曰yu ē:“诗sh ī三s ān 百b ǎi,一y ī言y án 以y ǐ蔽b ì之zh ī,曰yu ē:“思s ī无w ú邪xi ã。

”【注释】(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

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评析】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

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

《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

【原文】2•3 子z ǐ曰yu ē:“道d ào 之zh ī以y ǐ政zh ân ɡ,齐q í之zh ī以y ǐ刑x ín ɡ,民m ín 免mi ǎn 而ãr 无w ú耻ch ǐ,道d ào 之zh ī以y ǐ德d ã,齐q í之zh ī以y ǐ礼l ǐ,有y ǒu 耻ch ǐ且qi ě格ɡã。

原文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原文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探究二:如何了解别人?
所以讲到这里,要“视其所以”,看他的动机、目的。“观其所由”,看 他的来源,整个行动的经过。“察其所安”,再看看他平常作人是安于什 么?能不能安于现实。有的安于逸乐, 有的安于贫困,有的安于平淡。学 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的人,什么事业都可以做。因为他不会被事业所 困扰,这个话怎么说呢?安于平淡的人,今天发了财,他不会觉得自己钱 多了而弄得睡不着觉;如果穷了,也不会觉得穷,不会感到钱对他的威胁 。所以安心是最难。——南怀瑾《论语别裁》
探究四:如何待人?
1、为人处事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所以,一旦发生了矛 盾,人们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孔子语重心长地教诲 我们,要我们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这样来减少怨恨,造成一个宽松的生活 与工作环境。一个宽容的人,往往也是快乐的人,所以宽容别人,是给别人一个 机会,也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2、孔子并不是提倡一味地丧失原则,一味地以仁爱之心去宽宥一切人。面对一 件事情,迅速地做出判断,选择最正确的方式。“以直报怨”对于个人道德修养 极为重要 3、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4、看到朋友做的不对的事,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 算了,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所以,与好朋友相处也要有个度,不要什么样 的事情都大包大揽。子游还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 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总之就是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留有 一点分寸,留有一点余地的待人处事原则。
曾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指出交友的途径,以文会友,见贤思齐,养成高 尚的情趣。主张以文章学问作为结交朋友的手段,以互相帮助培养仁德作为结 交朋友的目的。
争鸣:如何理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论语二十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二十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论语二十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语二十章原文及翻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翻译〗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翻译〗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翻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翻译〗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翻译〗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翻译〗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翻译〗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翻译〗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翻译〗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翻译〗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翻译〗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翻译〗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翻译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翻译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翻译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是: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周:合群。

比(bì):勾结。

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第14章。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扩展资料:
《论语·为政》篇包括24章。

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南怀瑾《论语别裁》中提到: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

一个君子的做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这个人好,对那个人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

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

这样一个真正的大政治家,也就是宗教家,也就是教育家的态度,这就是“周而不比”,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
今儿个呢,咱说说那个“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流行解释说:周:普遍,公共利益;比:私人私利和偏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就是:君子大公无私,小人结党营私。

那是延伸汉儒篡改的曲解。

在孔子的时候,“周”字写法是‘田’的四个方格里各有一个大点,表示“封田分地”的王室贵族权利所属,那不但不是“公共利益”、反而是非常私有的特权利益;而“比”字的写法是两个并列下跪的人,表示的是社会地位的等级比较,跟私利结营无关。

所以呢,“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就是:君子享受封田有分地、不是给人下跪的;小人是给人下跪的、不给封田也不给分地。

明摆着,那讲的是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特权利益。

还有,当时,封田分地扩展到王室贵族以外,而孔子那话是反对这个历史发展趋向的,主张的是继续王室贵族才有的特权利益。

现在很多人瞧不上儒家
就想方设法地编排它
上面这段文字似乎就属此列
不过说的又看似有些道理
困惑
客尘喻当
2006-06-20 23:28:56
君子和小人大致有三种解释:
1。

最初君子和小人是指社会等级,君子是贵族,有身份和地位的人。

2。

后来引申为道德标准,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品德低下的人。

这种意思沿用至今。

3。

对他人和对自己的称谓,对别人表示尊敬称君子,自谦地称自己为小人。

读《论语》要通篇地理解孔子的原意,不可以断章取义,并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和社会背景。

很明显,在孔子的弟子中特别穷困潦倒的颜渊和曾参等人不是贵族,但他们被尊为君子。

再结合《论语》中反复出现的君子和小人一词,知道这里所指的君子和小人是指道德品质方面的标准。

这句话在历代的解释中最被认可也是最普遍的(历代对这一句的解释几乎没有什么争议)是:“君子(因为志同道合)团结而不是沟结,小人(因为利益关系)沟结在一起而不是团结。

”还可以参看“君子朋而不党”(朋的解释我前面写过,最好的注解是欧阳修的《朋党论》)
曲解得最厉害的版本我也看到过,“批林批孔”时期的《论语注解》那里面就对每一句都是批判的。

比如说“学而时习之”“温故知新”“见义不为无勇也”“学而不思则罔”等等大家都熟悉的句子,全在批判之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