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醚的用途及需求

二甲醚的用途及需求
二甲醚的用途及需求

二甲醚生产技术及应用

4、二甲醚的用途及需求

二甲醚简称DME,是一种无毒醚类化合物,它从煤、天然气等多种资源中制取。二甲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许多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如制备低碳稀烃、二甲醚还可羰基化、烃基化、氧化生成一系列有机化工产品;同时在制药、燃料、农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独特的用途,可以用作气雾剂的抛射剂、发泡剂等,代替氟利昂作为致冷剂。由于二甲醚有优良的燃烧性能,能实现高效清洁燃烧,在交通运输、发电、民用、燃气等领域有着十分美好的应用前景。

二甲醚含氧量为34.8%,组分单一,碳链短,燃烧性能良好,热效率高,燃烧过程中无残液,无黑烟,是一种优质、清洁的燃料。二甲醚可用作汽车燃料、民用燃气。二甲醚有很高的十六烷值可作为汽车燃料使用,尾气排放能够达到欧Ш排放标准,替代柴油时十六烷值比柴油高10%,发动机爆发力大,性能好。二甲醚作为民用燃料可具备燃烧充分、无残液、不析碳的优点。DME目前主要应用于气雾剂、发泡剂、化学中间体和燃料,其中目前民用燃料的用量最大,我国用于民用燃气的DME约占总产量的80%以上。

表4.1 二甲醚物性参数

中国的资源概况是缺油少气,煤炭丰富。按公布的数据证实,中国煤炭储量为1145亿吨,占全球的11.6%,至少可开采116年。而中

国石油储量为33亿吨,占全球的2.2%,可开采年仅为20.2年。目前在中国已探明的一次能源总量中煤炭占了96%。2005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为222,468万吨标准煤,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06,324万吨标准煤,发电量24,146亿千瓦小时,均居世界第二位。当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达7000万千瓦。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品燃料占68.7%,油品燃料占21.2%,天然气占2.8%,水电、核电和风电占7.3%。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支撑中国发展的主要条件。世界及中国主要一次能源概况见表:

表4.2 世界及中国主要一次能源概况

4.1、二甲醚替代柴油

国内外研究表明,目前二甲醚是仅此于氢燃料的清洁燃料,有望成为主要石油代替产品。二甲醚常温、常压下是气态,加压到5~6个大气压可以变为液体,物理性质类似于液化石油气。二甲醚十六烷值大于55,高于柴油,可作为理想的柴油替代品。二甲醚低毒、低腐蚀性,燃烧时有害气体排放量明显低于汽、柴油,能显著缓解城市汽车尾气污染。

二甲醚作为车用燃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如发动机的改造,供应站的建立,环保政策等等,这些除了企业的努力外,更需要国家

政策的扶持,否则是难以推广的。作为国家新兴能源产业,应努力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在产业化及配套政策上加以扶持,以促进我国二甲醚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汽车发动机特别是柴油发动机的主要环境污染是氮氧化物的排放和颗粒物质——黑烟的生成。而其中氮氧化物对环境的破坏作用特别大,它不仅会形成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酸而,还会严重破坏地球的臭氧层。

表4.1.1 二甲醚和一些燃料的性质

表4.1.2 二甲醚与汽油性质比较

研究表明,二甲醚是柴油发动机理想的替代燃料。常规发动机代用燃料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甲醇,它们的十六烷值都小十lo,只适合于点燃式发动机。而二甲醚十六烷值大于55,具有优良的压缩性,非常适合于压燃式发动机,可用作柴油机的代用燃料。

普通柴油发动机通过燃烧系统的优化和压力高达200MPb的高压燃油喷射,发动机的氮氧化物才可控制在3.8g/hp-h左右,若要进一步将氮氧化物控制在3.8g/hp-h以下,必须采用废气再循环技术和废气后处理技术,但这些技术目前还有待于完善和发展。

2005年1月,国家科技部给山东久泰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达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清洁汽车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中《二甲醚汽车的应用研究》课题科技攻关计划,由山东久泰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和吉林大学,进行二甲醚替代汽、柴油在大型公交车、中巴车和小轿车上的研究,并且要求在研究成功的基础上,在山东省临沂市组织不少于30辆车的公交和出租车队,向全国示范,于2007年4、5月份国家将组织专家验收。并在示范成功的基础上,向全国推广。由于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和吉林大学均属国内名牌大学,特别是在汽车研究开发方面技术力量处国内领先位臵,有雄厚的实力,目前研究工作顺利完成,进行鉴定后即可开展组织示范车队的有关工作。如下图4.1.1、4.1.2和4.1.3就是此项目完成样车改装图,分别代表纯二甲醚客车、二甲醚和柴油混烧小轿车和二甲醚和柴油动力客车。山东省临沂市将在科技部项目验收完成后进行示范推广,山东久泰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得到

临沂市政府关于在临沂市推广二甲醚公交车和出租车得批文,这必将在全国推广二甲醚起到良好得示范作用。

图4.1.1纯二甲醚客车图4.1.2二甲醚柴油混合动力轿车

图4.1.3 二甲醚柴油混合动力客车

研究表明,现有汽车发动机只需略加改造就能使用二甲醚燃料。现二甲醚生产成本低于柴油,污染都也远低于液态丙烷等低污染替代燃料。实验表明,使用二甲醚后可使发动机功率提高10%-15%,热效率提高2%-3%,噪音降低10%-15%。与柴油机相比,燃用DME后,发动机完全消除了碳烟排放,氮氧化物排放降低50%~70%,未燃碳氢排放降低30%,CO排放降低20%,排放指标不仅满足欧洲Ⅱ和Ⅲ标准,而且接近欧洲于2005年实施排放标准和美国加州超低排放标准。

上海交大、西安交大以及日本已完成以二甲醚作为汽车燃料的试

验,试验显示出二甲醚燃料高效率和低污染的优点,可实现无烟排放,可降低噪声和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说排放废气可达到或低于美国加州有关重型汽车和客车的尾气排放标准。

柴油发动机的主要问题是氮氧化物的排放和颗粒物质—黑烟,其中氮氧化物是会形成市区酸雨,破坏臭氧层。二甲醚燃料排放指标及二甲醚燃料在重型卡车中的排放指标分别见下表。

表4.1.3 二甲醚燃料满足加州小型车超低排放指标

表4.1.4 二甲醚燃料满足加州中型车超低排放指标

表4.1.5 二甲醚燃料满足加州重型卡车的排放指标

使用二甲醚为燃料,仅需对原柴油机的燃油系统稍作改进。在保持原柴油机的高热效率及同样的输出功率、扭矩及燃油经济性的同时,不需使用任务废气再循环系统和废气处理装臵,氮氧化物就能大幅降低,达到2g(bhp·h)以下,这样,控制氮氧化物和微粒排放的矛盾也不复存在,碳烟排放为零,没有任何加速烟度,微米排放也大幅降低。除上述特性外,发动机燃烧噪声可降低10bB(A)左右。与柴油相比,二甲醚主要特性可归纳为:

(1)二甲醚分子结构中无C—C键,只要C—O和C—H键,且含有34.8%的氧,燃烧后生产的碳烟微粒少,并容许采用较大的EGR,降低NO X排放。

(2)二甲醚的十六烷值高于柴油,自燃温度低,滞燃期比柴油短,NO x 排放与燃烧噪音比柴油低。

(3)二甲醚的低热值比柴油低,仅为柴油的64.7%,但二甲醚与空气的理论混合气热值比柴油高5%(二甲醚为3066kj/kg,柴油为3911kj/kg),因此,二甲醚发动机的功率可以高于柴油机。

(4)二甲醚的汽化潜热大,为柴油的1.64倍,采用直喷燃烧方式可大幅度低柴油机缸内最高燃烧温度,改善NO X的排放。

(5)二甲醚的常压下-24.9℃就汽化成气体。为了保证二甲醚再燃油系统不汽化,造成输送管道内气阻,必须对燃油加压。

(6)二甲醚对金属无腐蚀性,所以对燃油系统的材料没有特殊的要求。然而,天然橡胶与二甲醚不能共存,长期与二甲醚接触会溶胀老化,

必须寻找合适的密封材料。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国家曾在CA498A柴油机燃用二甲醚燃料,相关检测结果表明,采用氧化催化剂处理后其排放水平可达欧Ⅲ,见表4.1.6:

表4.1.6 CA498车用二甲醚发动机ESC13工况下的检测结果

单位:g/kw·h

表4.1.7 柴油机和燃用二甲醚燃料的性能对比

二甲醚可以从煤、天然气或生物质中制取,有稳定可靠的原料来源,饱和蒸气压低于LPG可以沿用LPG的基础设施。采用DME的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大规模生产时成本仅为1100元/吨左右,可以较好的满足汽车对代用燃料的基本要求:原料来源稳定、长期;环境友好;基础设施投资少;汽车动力性好;经济性好、燃料成本低,因此是一种优秀的车用柴油机的代用燃料。

二甲醚还可以用作燃气汽车燃料,只需对车辆进行部分改装,无需改动动力系统,只须增加一套燃气系统即可,汽车尾气排放量低,可应用在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家庭用车上,其动力性能与93#汽油相当,有优良的性价比,燃料成本可降低10%。使用二甲醚,尾气无需催化转化处理,氮氧化物及黑烟微粒排放就能满足美国加利福尼亚燃料汽车超低排放尾气的要求,并可降低发动机噪音,山东久泰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已在50多台汽油汽车上采用二甲醚燃料,并已成功运行4年多,并有行使30万公里的记录,各项性能指标优越,大规模推广使用清洁燃料二甲醚用作替代汽油汽车的基础条件已基本具备,图4.1.4就是二甲醚燃气汽车样车图。

图4.1.4 二甲醚燃气汽车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一个汽车大国,2004年汽车销量520万辆,2006年全国汽车销售量接近700万辆,预计2010年我国汽车的年产量将达到1000万辆,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国家之一,届时我国汽车保有量为5000~6000万辆。

汽车产量与保有量的快速上升,将会刺激国内车用燃料油需求的快速增长。1990~2003我国车用燃料油(汽、煤、柴)产量从5038万吨增长到13400万吨,平均增长率为7.8;成品油(汽、煤、柴油)消费量从4900万吨增长到14100万吨,平均增长率为8.5%。近年我国成品油消费中,2004年度柴油约占63.4%,2006年消费量为11646万吨,近年来柴油消费量增长率一直在9.0%以上。

2006年全国柴油消费量6710万吨,2006达到11646万吨,而汽油消费量为5210万吨,柴油所在比重增加到69%,同时对进口柴油需求显著增多。柴油消费量预计2010年国内将达到13053万吨左右,2015年将达到15500万吨。二甲醚作为良好的替代燃料,按其对柴油的替代率为5%计算(相对柴油的二甲醚消费替代比为1.336),2010年约需要二甲醚870万吨,2020年约需1330万吨。

同时,国内原油供需矛盾更加突出,2006年我国原油进口量达到1.452吨,并且每年都以9.0%以上的速度在增加。所以替代能源的开发、研究和推广是我国的一项长期重要工作,是关系到我国能源安全性的重大课题。

表4.1.8 我国柴油需求

单位:万吨

4.2二甲醚替代液化石油气:

石油资源日益枯竭,国际能源结构正在从以石油为单一能源结构向石油、天然气、煤等多种能源过渡。我国石油资源日趋紧缺,2005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超过3.0亿吨,其中进口将超过其总用量的40%。

因此寻找对环境友好、技术成熟、经济上可接受的代用燃料迫在眉睫。我国缺油少气,但煤炭资源丰富,化学工业也相应的从石油化工为主原料路线向石油化工与C1化工并存或多原料路线的方向过渡。为此,以煤、天然气、生物质为原料合成二甲醚已经成为热点。

20世纪七十年代,国外有人提出用甲醇制得的二甲醚加入城市煤气,或将二甲醚替代液化石油气作为民用燃料。二甲醚与液化石油气性质见表4.2.1所示

二甲醚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无臭气体,二甲醚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常温时可在5个大气压下液化,具有与液化气相似的性质。从表4.2.1数据可以看出,在同等温度下,二甲醚的饱和蒸汽压低于液化石油气。因此,储存、运输时比液化石油气安全。二甲醚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比液化石油气高1倍,使用中作为燃料也比液化石油气安全,同时,它的爆炸极限(如表),比丙烷气丁烷气也高,蒸汽危险指数比丙、丁烷都小(指数越小越安全),所以安全性优于丙烷、丁烷。表4.2.2,显示出二甲醚与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性质得比较。

表4.2.2 二甲醚与液化气、天然气性质比较

二甲醚作民用清洁燃料有诸多优点:(1)在同等温度条件下,二甲醚的饱和蒸汽压低于液化气,其储存、运输等比液化气安全;(2)二平醚在空气中的爆炸下限比液化气高一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二甲醚作为燃料比液化气安全;(3)虽然二甲醚热值仅为液化石油气的0.687,但由于二甲醚本身含氧,在燃烧过程中所需空气量仅为液化石油气的0.615,,从而使得二甲醚的预混合热值与理论燃烧温度均高于液化气(1.079:1), 其理论燃烧温度比液化石油气高195℃(9.5%)。(4)二甲醚自身含氧,组分单一,碳链短,燃烧性能良好,热效率高,燃烧过程中无残液,无黑烟,是一种优质、清洁的燃料;(5二甲醚易于压缩,贮存压力1.35MPa,低于液化石油气的1.92MPa,故更为安全,且可利用现有的液化石油气罐、槽车等容器及管道,灶具经过简单改装及可通用,故易于推广,而二甲醚与液化石油气混合使用,混配比低于50%,则无需对原有液化石油气灶在进行改装。

DME具有燃料的主要性质,其热值约为64.686MJ/m3,且其本身含氧量为34.8%,能够充分燃烧,不析碳、无残液,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以前主要由于其成本较高、生产及应用研究深度以及替代积极性等问题限制了在燃料领域的应用。

二甲醚可替代煤气、液化石油气用于民用燃料。二甲醚常温下蒸

气压力为0.5MPa,同等温度下,二甲醚的饱和蒸气压低于液化气,储存运输比液化石油气更安全,若二甲醚单独用作燃料,其压力等级符合液化气要求,可用现有的液化气罐集中统一罐装,灶具只需要做简单改动即可。二甲醚作为民用燃料时,燃烧充分,无残液,不析碳,和丙烷相比燃烧每公斤丙烷需消耗氧气3.6kg,而燃烧每公斤二甲醚仅耗氧2.08kg,少耗7m3空气,避免了大量空气中氮气被加热到高温排放,因此燃烧效率高。

国内有关产品质量检验站针对二甲醚液化气,参考CJ4-83家用煤气灶标准,用人工煤气灶进行实验检测的结果表明:“着火性能、燃烧工况、热流量、热效率、烟气成分等符合煤气灶GB16410-1996的技术指标”,“正常使用条件下二甲醚燃料及配套燃具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对空气不构成污染”,“在使用配套的燃具燃烧后,室内空气中甲醇、甲醛及CO残留量均符合国家居住区大气卫生标准及居室空气质量标准”,情况见下表。

表4.2.3 二甲醚灶燃烧后有害残留量

表4.2.4 二甲醚灶燃烧后环境卫生检测

表4.2.5 二甲醚灶具燃料检测结果

表4.2.6 我国即将颁布的二甲醚行业标准

二甲醚可单独作民用燃料使用,也可以以一定比例掺入液化气中一起燃烧。二甲醚的掺入可使液化气燃烧更加完全,降低析炭的可能性,并降低尾气中的CO与碳氢化合物含量。

液化石油气主要组分是低碳烃,它富含C3和C4的烷烃与烯烃,还含有少量C5烃类。由于C5组分沸点较高,蒸气压较低,又不能与C3或C4组分一起完全燃烧,有残液留在液化石油气钢瓶中。如在液化石油气中添加少量二甲醚,它不但能提高C5的气化效率,还增加C3、C4与C5间的互溶性,从而消除液化石油气钢瓶中残液,避免燃烧时析炭,

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图4.2.1 二甲醚燃烧效果图4.2.2 二甲醚取暖

另外,二甲醚还可以掺入城市煤气或天然气中混烧。二甲醚热值为64686kj/m3,如将一定比例的二甲醚加入到热值为15907kj/m3的城市煤气或热值为37674kj/m3的天然气中,可解决城市煤气高峰时气量不足问题,降低城市煤气中CO含量,增加使用安全性,改善煤气质量,提高燃气热值。二甲醚单独作为燃气可以采用管道输送,也可用原LPG储罐冲装销售。由于二甲醚与LPG相溶性非常好,质量较差的LPG(即含烯烃和C5较多)的液化气,加入20~30%的DME,火焰质量明显改善(蓝色火焰),火焰温度提高,并且无残液或残液很少。

液化石油气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在我国推广使用了,由于液化石油气供应不足,五十年代各地就想法寻找替代品。近年来LPG供应十分紧张,山东久泰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2001年开始从事二甲醚地研究和生产,2002年自主开发了液相法工艺技术,建立0.5万吨/年的中试装臵,2003年建成3万吨DME装臵,并且顺利扩产到5万吨,目前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再建项目总量为180万吨,其中60万吨2007年即可投产,届时将达到75万吨/年的生产能力,主要将作为民用燃料。2006年经山东省技术监督局、消防局、组织国家建设部、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等单位鉴定,认为二甲醚可以作为民用燃气,符合国家推广新型能源和城镇燃气发展的有关政策。经国家燃气用具监督中心及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检测,认为二甲醚的有关参数和性能,

符合城镇燃气有关标准要求,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对二甲醚作为新型能源和民用燃气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国家建设部2006年4月10日(建标[2006]78号)文,在“关于印发《2006年建设部归口工业产品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一文中要求制定城镇燃气用二甲醚标准,由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主编,山东久泰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奥集团、泸天化等参加编制《城镇燃气用二甲醚标准》2006年底已完成报批稿,即将颁布执行,这将为二甲醚得大力推广应用铺平道路。

二甲醚与液化气混配成为复合燃气后,有液化气所不可比拟的诸多优势:1、能提高燃烧质量,使燃烧更充分。 2、能有效减少红火苗,比液化气更清洁,更环保。3、能有效带动液化气中60%以上残液的燃烧。4、降低液化气经营企业的成本,提高了价格竞争力,能为客户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山东久泰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甲醚复合燃气已得到山东、江苏、安徽等各专业液化气经营者的信赖,更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普遍接受与认可。目前在山东、江苏、安徽、广东等地等地区建立了销售网络,发展了30余个区域代理商,与他们建立了良好而稳固的合作关系,其中山东10个,江苏7个,安徽3个,每月销售二甲醚10000余吨,这些公司通过我们的技术指导都能独立操作二甲醚与液化气的混配,混配比例为1:4,这样每月这些代理商销售二甲醚复合燃气50000多吨,大约有100多万个家庭在使用二甲醚复合燃气,已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和信赖,二甲醚复合燃气不仅可以用于瓶装供气,还可以用于管道供气。

我国自1990年开始大量进口液化石油气,伴随着南方沿海地区需求迅速膨胀,年进口量从1990年的11.7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482万

吨,2004年达到638万吨,年均增长率高达15%, 2006年我国国内液化石油气商品消费量为2133.69万吨。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液化石油气进口量将持续大幅增长,所以即使二甲醚只能取代其中一部分,其需求量也相当可观。

我国LPG产量绝大部分来自炼油厂,只有少部分来自油气田。2006年我国LPG的产量1613.7万吨,全年LPG消费总量为2133.69万吨,进口量仅2004年就达到638.6万吨。目前LPG市场总体表现为供不应求,;进口量占表观消费量的1/3左右。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LPG 的市场缺口将达1000万吨,如表4.2.7所示:

表4.2.7 我国LPG的生产与消费情况

从以上分析来看,我国民用燃料市场容量极大,LPG供需缺口也很大,这为DME用作民用燃料提供了极好的前景和广阔的市场。

到2010年,按全国对LPG的替代率为20%计算,则二甲醚的需求量为600万吨,2020年约为860万吨。

4.3、二甲醚替代溶解乙炔:

随着二甲醚在化工、燃料方面的广泛应用,它作为气焊、气割气,代替传统的气焊、气割气乙炔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乙炔替代气的使用源于1970年,当时美国在丙烷气中添加助燃添加剂,开始在工业上代替乙炔气用于金属焊接和切割,80年代基本代替乙炔气,到90年代美国几乎没有使用乙炔气作为切割气使用了。近几年来我国在金属气焊、切割行业也逐步采用丙烷气、液化气、天然气作为切割气,但目前仍然是以乙炔为主占90%左右。山东久泰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期以来采用自己生产二甲醚,经气焊、气割实际应用,已取得理想的效果,与传统的气焊、气割用气——乙炔相比,已在很多方面显示出了潜在的优势。

表4.3.1 二甲醚性质

从上表4.3.1可以看出,二甲醚在常温时可在5个大气压下液化,具有与液化气相似的性质,并且二甲醚组分单一,碳链短,所以燃烧

性能良好,热效率高,燃烧过程无残液、无黑烟,是一种优良的清洁燃料。

表4.3.2乙炔的性质

从表4.3.2可知,乙炔的爆炸范围很宽,所以安全性不高,用于气焊、气割时,需将乙炔溶于丙酮中才能使用, 在15℃和总压力为15大气压时,乙炔在丙酮中的溶解度为237克/升,一瓶只能装乙炔3kg 左右,所以在焊接,气割过程中,经常更换乙炔气瓶。

从下表4.3.3可以看出,目前应用几种切割气乙炔、汽油、丙烷(石油液化气)、丙烯、无论从安全、环保、燃料费用,切割质量、切割速度等方面衡量,二甲醚是比较理想的气割气代替燃料之一。

表4.3.3、不同切割气的一些性能比较:

乙二醇使用前初步了解的一些术语

乙二醇使用前初步了解的一些术语 载冷剂:是在间接冷却的制冷装置中,完成将被冷却系统(物体或空间)的热量传递给制冷剂的中间冷却介质。这种中间冷却介质亦称为第二制冷剂。空调工程、工业生产和科学试验中,常常采用制冷装置间接冷却被冷却物,或者将制冷装置产生的冷量远距离输送,这时,均需要一种中间物质,在蒸发器内被冷却降温,然后再用它冷却被冷却物,这种中间物质称为载冷剂。 常用的载冷剂是水,但只能用于高于0℃的条件。当要求低于0℃时,一般采用盐水,如氯化钠或氯化钙盐水溶液,或采用乙二醇或丙三醇等有机化合物的水溶液。 乙二醇:是一种有甜味的无色粘稠液体, 无气味, 很容易吸湿, 有一定毒性, 能与水、乙醇和丙酮、甘油等互溶, 同时, 它能与金属和酸作用, 与氧反应, 其醇羟基可被卤素取代等。乙二醇用途广泛, 主要用来生产优质聚酯树脂, 还可用作薄膜、橡胶、醇酸树脂、增塑剂、防冻液、熔剂、干燥剂、刹车油等产品的原料。 缓蚀剂:以适当的浓度和形式存在于环境(介质)中时,可以防止或减缓材料腐蚀的化学物质或复合物,因此缓蚀剂也可以称为腐蚀抑制剂。它的用量很小(0.1%~1%),但效果显著。这种保护金属的方法称缓蚀剂保护。缓蚀剂用于中性介质(锅炉用水、循环冷却水)、酸性介质(除锅垢的盐酸,电镀前镀件除锈用的酸浸溶液)和气体介质(气相缓蚀剂)。(N:如制冷常用冷媒增效剂)由缓冲剂和钝化剂组成:缓冲剂,用来缓冲因乙二醇氧化生成的有机酸,可以是硼砂、三乙醇胺等;钝化剂,是使金属表面形成钝化膜,造成电阻极化从而阻止腐蚀的进程的物质,可以是磷酸盐、钼酸盐等。 储备碱:溶液的缓蚀能力,表示乙二醇水溶液对酸化的阻力。 衡量指标:将10ml乙二醇溶液滴定至pH5.5时所消耗0.100N盐酸的毫升数。 多数场合储备碱度应为10 ~12 毫克当量。ASTM D1122规定长效防冻液的储备碱度为10~20mg/100ml。根据溶液储备碱度的高低决定系统溶液测试和调整的频度。简单的pH监测:要求在7.5以上,不可低于6.5 。 注意:对于因管路大修排空后再重新充注的系统,在充注乙二醇溶液前,需用2%的磷酸三纳水溶液进行管路内部清洗。废旧乙二醇需联系有资质的危废回收商进行回收处置。

二甲醚(DME)的主要用途和生产方法

二甲醚(DME)的主要用途 1.1.1替代氯氟烃作气雾剂 随着世界各国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以前作为气溶工业中气雾剂的氯氟烃正逐步被其他无害物质所代替。 1.1. 2.用作制冷剂和发泡剂 由于DME的沸点较低, 汽化热大,汽化效果好,其冷凝和蒸发特性接近氟氯烃,因此DME 作制冷剂非常有前途。国内外正在积极开发它在冰箱、空调、食品保鲜剂等方面的应用,以替代氟里昂。DME作为作发泡剂,国外已相继开发出利用DME 作聚苯乙烯、聚氨基甲酸乙酯、热塑聚酯泡沫的发泡剂。发泡后的产品,孔的大小均匀,柔韧性、耐压性、抗裂性等性能都有所增强。 1.1.3.DME用作燃料 由于DME具有液化石油气相似的蒸气压,在低压下DME 变为液体,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易燃、毒性很低,并且DME的十六烷值(约55) 高,作为液化石油气和柴油在汽车燃料方面的代用品,条件已经成熟。由于它是一种优良的清洁能源,已日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在未来十年里,DME 作为燃料的应用将有难以估量的潜在市场,其应用前景十分乐观。可广泛用于民用清洁燃料、汽车发动机燃料、醇醚燃料。 1.1.4.DME用作化工原料 DME 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可合成多种化学品及参与多种化学反应:与SO3 反应可制得硫酸二甲酯;与HCl 反应可合成烷基卤化物;与苯胺反应可合成N , N - 二甲基苯胺;与CO 反应可羰基合成乙酸甲酯、醋酐,水解后生成乙酸;与合成气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生成乙酸乙烯;氧化羰化制碳酸二甲酯;与H2S 反应制备二甲基硫醚。此外,利用DME 还可以合成低烯烃、甲醛和有机硅化合物。 目前合成DME有以下几种方法:(1)液相甲醇脱水法(2)气相甲醇脱水法(3)合成气一步法(4)CO2 加氢直接合成。(5)催化蒸馏法。其中前二种方法比较成熟,后三种方法正处于研究和工业放大阶段。本设计采用气相甲醇脱水法。下面对这几种方法作以介绍。 DME合成主要方法 1)液相甲醇脱水法制DME 甲醇脱水制DME 最早采用硫酸作催化剂, 反应在液相中进行, 因此叫做液相甲醇脱水法, 也称硫酸法工艺。该工艺生产纯度99.6%的DME 产品, 用于一些对DME 纯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其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130~160)℃、甲醇单程转化率高( >85%) 、可间歇也可连续生产等特点, 但是存在设备腐蚀、环境污染严重、产品后处理困难等问题, 国外已基本废除此法。中国仍有个别厂家使用该工艺生产DME , 并在使用过程中对工艺有所改进。 2)气相甲醇脱水法制DME 气相甲醇脱水法是甲醇蒸气通过分子筛催化剂催化脱水制得DME。该工艺特点是操作简单, 自动化程度较高, 少量废水废气排放, 排放物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该技术生产DME 采用固体催化剂催化剂, 反应温度200℃, 甲醇转化率达到75%~85%, DME 选择性大于98%, 产品DME 质量分数≥99.9 % ,甲醇制二甲醚的工艺生产过程包括甲醇加热、蒸发,甲醇脱水,甲醚

二甲醚市场分析

二甲醚DME(Dimethyl Ether),简称甲醚。分子式:CH3OCH3,分子量46.07。二甲醚与液化石油气(LPG)的物理性质很相似,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轻微的醚香味,无腐蚀性、无致癌性,室温下蒸汽压力约为0.5 MPa,常压下致冷到-25℃或在常温下加压到0.5~0.6MPa,即被液化。沸点为-24℃,凝固点为-140℃。100mL水中可溶解3700mL二甲醚气体,二甲醚也易溶于汽油、四氯化碳、丙酮、氯苯和乙酸甲酯等多种有机溶剂。常温下二甲醚难以活化。 传统的二甲醚生产工艺称为两步法。该工艺先将合成气(CO和H2)转化为甲醇,采用的催化剂为铜基催化剂,分离提纯后的甲醇再在酸催化剂的作用下脱水生成二甲醚。近年来提出和开发的一步法工艺是指将上述两步反应集中在一个反应器中进行,此时,第一步反应生成的甲醇等产物不经过分离,直接原位转化为二甲醚。与两步法相比,一步法工艺流程简单,运行成本低,但缺点是初次投入高,且会产生大量的CO2废气,因此工业应用受到限制。目前二甲醚的工业生产绝大部分采用传统的两步法。 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工艺近年来逐渐兴起,该技术合并两步反应为一步,缩短了生产工序,减少了设备,因而使二甲醚生产成本大为降低。目前拥有该项技术的企业主要有丹麦Topsoe、美国空气产品公司、日本NKK、中国清华大学等。 目前国内二甲醚的主要用途是替代LPG,用作民用燃气,其次是地台柴油用作汽车燃料。此外,二甲醚还可应用于气雾剂、制冷剂、发泡剂;或者用于化工原料,生产硫酸二甲酯、碳酸二甲酯、烷基卤化物等。 据统计,2007年我国一共有二甲醚生产企业30家,产能合计261万吨/年,产量约130吨。其中需外购甲醇的工23家,产能合计170.5万吨/年;自配甲醇装置的工7家,产能合计90.5万吨/年。2008年我国新增二甲醚产能147.5万吨/年,总产能达到408.5万吨/年。其中自配甲醇装置的项目有2个,产能合计16万吨/吨;需要外购甲醇的项目有6个,产能合计131.5万吨/年。 2009-2010年,我国计划投产的二甲醚项目工14个,产能合计395万吨/年。预计2010年我国二甲醚产能将达到803.5万吨/年,其中需要外购甲醇的产能为572.0万吨/年。若开工率按90%计算,则这部分二甲醚的产量为514.9万吨,至少需要从市场采购甲醇772.4万吨。 二甲醚在我国民用燃气领域和替代燃料领域都潜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2007年,我国LPG 表观消费量为2300万吨,柴油表观消费量为1.25亿吨,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市场对于LPG和柴油的需求量都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到2010年,国内LPG和柴油的市场需求量将分别达到2600万吨和1.4亿吨。如果按照LPG替代10%、柴油替代3%计算,2010年二甲醚的市场需求量将达到680万吨。 然而市场的培育需要一定的过程,需求量不会在断气内骤然放大。虽然二甲醚作为民用燃气的标准已经颁布,但是国内相关的配套设施仍不完善,给而加密的应用带来一定的困难。此外,二甲醚如果不能保持一定的价格优势,就将在与LPG的竞争中落于下风,导致二甲醚市场需求的萎缩。 在替代柴油用作汽车燃料方面,由于相关标准上位出台,二甲醚尚没有替代燃料的合法身份,二甲醚公交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只能处于试运行阶段。二甲醚汽车从研发到试运行,再到大范围推广必然经过一个比较漫长而且曲折的过程。 目前,国内二甲醚企业的扩能积极性很高,部分煤炭企业的甲醇企业则做好了进入该领域的准备。但是,在配套条件尚不晚上、下游需求增长缓慢的情况下,急于上马二甲醚项目是不明智的。盲目的扩张不但会行业产能过剩,而且也会导致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加剧,而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乙二醇和丙三醇的用途

乙二醇和丙三醇的用途 乙二醇的用途与汽车防冻液 乙二醇俗名甘醇,用途广泛,可用来合成“涤纶”(的确良)等高分子化合物,还可用作薄膜、橡胶、增塑剂、干燥剂、刹车油等原料,又是常用的高沸点溶剂,其60%的水溶液的凝固点为-40℃,所以可用作冬季汽车散热器的防冻剂和飞机发动机的致冷剂。乙二醇也可用于玻璃纸、纤维、皮革、粘合剂的湿润剂。乙二醇经加热后产生的蒸气可用作舞台烟幕,乙二醇的硝酸酯是一种炸药。 汽车防冻液是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用的循环介质,最常用的是水。水有许多优点、如:来源广、无毒、价廉、有良好的导热性能等。长期以来,水一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使用。但水有许多缺点,如冰点高,当气温低于0℃时,水结冰使体积增加.容易造成水箱或冷却系统管道胀裂;水的沸点低,夏季高温时,当发动机处于苛刻条件下行驶时,会造成水温升高,甚至沸腾,影响汽车正常行驶;溶在水中的金属盐类受热后形成水垢,降低传热效率;水还会使金属生锈。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新型的冷却剂来代替水。首先采用盐的水溶液(如氯化钙、氯化镁、硝酸钠、亚硝酸钠)可降低冰点到一30℃以下,但不能解决锈蚀问题。用糖和蜂蜜也可降低冰点,且不腐蚀金属,但价格昂贵、热稳定性差。用煤油和柴油作冷却剂凝点虽低,但传热差、容易燃烧、对橡胶有溶胀作用,亦不采用。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曾用甲醇、乙醇作为冷却剂,它虽然价廉、冰点低,但沸点低、易挥发、易燃烧也不能成为理想的冷却剂。后来,人们发现乙二醇水溶液的性能好,在一定的比例时冰点可达-60℃以下,而沸点在110℃以上,它不会损害橡胶软管,加入防锈剂后不腐蚀金属,价格相对便宜,无不愉快的气味。因此这种液体目前广泛采用作为汽车冷却系统的循环介质,称为汽车防冻液。 丙三醇的用途 甘油的重要用途是制取三硝酸甘油酯,三硝酸甘油酯是无色或淡黄色有油状物,微溶于水,溶于丙酮、醚等有机溶剂中。它是非常容易爆炸的物质,稍受震动就能引起猛烈爆炸,爆炸时分解成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 现在一般是把三硝酸甘油酯吸收在木屑、硅藻土等多孔性物质里,以及跟一定量的硝化棉、硝酸铵等物质混合,制成甘油炸药,应用于爆破工程和国防上。硝酸甘油酯在生理上有扩张血管的作用,用作心脏病急救药。

二甲醚与甲烷

二甲醚与甲烷、丙烷、正丁烷的物理化学性质 丙烷的物理性质

来源:[苏州蓝天燃气有限公司] 该新闻共被浏览:[1444] 次

液化石油气(英文缩写LPG)指比较容易液化,通常以液态形式运输的石油气,简单地说就是液化了的石油气。液化石油气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状态,在常温加压或常压低温下很容易从气态转变为液态,便于运输及贮存,故称液化石油气。一、液化石油气的化学成分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含有三个碳原子和四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行业上习惯分别称为碳三和碳四。液化石油气主要组成有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四种。除上述主要成分外,有的还含有少量的戊烷(为通常俗称为残液的主要成份)、硫化物和水等。通常在民用液化石油气中,加入微量的甲硫醇、甲硫醚等硫化物作加臭剂。液化石油气主要来源是从炼油厂获取。其含量约占原油总量的5%--15%。 二、液化石油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所说的液化石油气都存在液、气两种形态,液、气态处于动态平衡中。它具有一些以下物理化学性质: (1)液态比水轻,比重约为水一半 液化石油气比水轻,比重约为水的一半,约在0.50--0.60之间。组成一定时,液态液化石油气的比重,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变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气态液化石油气比空气重,约为空气的1.5--2倍,密度随压力、温度升高而增加,压力不变时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所以液化石油气一旦从容器或管道泄漏出来后不象比重小的可燃气体那样容易挥发和扩散,而是象水一样往低处流动和沉积,很容易达到爆炸浓度,如遇明火、火花就会发生爆炸或燃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十分注意安全,避免造成火灾事故。 液化石油气从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膨胀非常大,约增大250--300倍。 (2)易挥发性,体积膨胀系数大 液化石油气的体积膨胀系数比水大得多,约为水的10--16倍,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饱和蒸气压也随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加。温度升高10℃,液化气液体体积膨胀约为3--4%。因此,液化石油气的贮存充装必须注意温度的变化,不论是槽车、贮罐或是钢瓶,在充装时都绝对不能充满,而应留有足够的气相空间,最大充装重量一般按充装系数0.425Kg/1,体积充装系数一般为85% 液体液化气全部充满整个容器是十分危险的,因为液态液化气全部充满整个容器以后,容器内的压力就不再是蒸气压,而是液体的膨胀压力,液体的膨胀压力比蒸气压力受温度的影响要大得多,温度每升高1℃,表压上升约20--30公斤/平方厘米,如果容器全部装满液体,温度升高3至5℃内压就会超出容器设计压力而导致爆炸。因此通常灌装时,容器内应留有一定的气相空间供温度升高时液态液化石油气膨胀用。所以严禁超装是液化石油气生产、贮存、运输、使用液化石油气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的要求。(3)饱和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由于液化石油气具有这个特点,槽罐车、贮罐及钢瓶严禁超温使用,以免压力而超进容器的设计压力而使容器胀破,造成事故。 (4)气化潜热大 液化石油气液态变为气态体积增约250--300倍,并吸收大量的热量,所在液化石油气容易冻伤人。 (5)沸点低 液化石油气沸点很低,通常都很容易自然气化使用,有时家庭用的瓶装液化石油气在冬天使用时出现冷凝或结冰现象,很难气化,这时千万不能用火烧、开水烫钢瓶,

国内二甲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

国内二甲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 摘要:文章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二甲醚产业发展状况,分析了二甲醚在我国发展存在的优势和问题,对其市场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二甲醚发展现状市场前景 二甲醚是一种新兴的煤化工产品,具有燃烧热值高、污染小等优点。在国际原油价格高企的背景下,二甲醚部分替代石油产品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国内市场对于二甲醚的认同程度也渐渐提高。目前,国内二甲醚的主要用途是按一定比例(10%左右)添加到液化石油气中,作为民用燃气;其次,还可以替代柴油,作为汽车燃料。另外,二甲醚在医药、农药、金属焊接等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近年来,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液化气生产成本增加。二甲醚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步开始在市场上推广。 1国内二甲醚生产现状 1.1 2007年国内二甲醚生产情况 据统计,2007年我国共有二甲醚生产企业30家,产能合计261.15万吨/年,产量约130万吨。其中,外购甲醇生产二甲醚的企业共23家,产能合计170.65万吨/年;自配甲醇装置的企业7家,产能合计90.5万吨/年。我国主要二甲醚生产企业情况见表1 1.2 2008年产能扩张情况 2008年我国有8个二甲醚项目投产,产能合计147.5万吨/吨。其中自配甲醇装置的项目有2个,产能合计16万吨/年。需要外购甲醇的项目共6个,产能合计131.5万吨/年。我国二甲醚总产能达到408.65万吨/年,其中自配甲醇的产能为106.5万吨/年,外购甲醇的产能为302.15万吨/年。2008年投产的部分二甲醚项目统计见表2。

1.3 2009~2010年产能扩张情况 2009年~2010年投产的二甲醚项目共14个,产能合计395万吨/年(见表2)。其中,自配甲醇的项目共7个,产能合计125万吨/年,需要外购甲醇厚的项目也有7个,产能合计270万吨/年。预计到2010年底,国内二甲醚产能将至少达到803.65万吨/年,其中需要外购甲醇的生产能力为572.15万吨/年,若开工率按90%计算,则这部分二甲醚产量为514.9万吨,至少需要市场采购甲醇772.4万吨。 2 我国发展二甲醚产业的优势 2.1 资源优势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工产品原料充足,有利于保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符合我国“缺油富煤”的资源结构。国内拥有煤炭资源的企业发展二甲醚产业在保障原料来源的同时,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因此优势更加明显。从经济性考虑,建立在煤矿附近的甲醇生产企业可能有效降低甲醇生产成本,进而可以将二甲醚的生产成本相应控制在一定范围。 2.2市场优势 在两大应用领域——替代液化石油气领域和替代柴油领域,二甲醚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007年我国液化石油气表现消费量为2300万吨,柴油表现消费量为1.25亿吨。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市场对于液化气石油气和柴油的需求量都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到2010年,国内液化气石油气和柴油的市场需求量将分别达到2600万吨和1.4亿吨。但是,由于我国石油资源匮乏,原油和液化石油气的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因此,发展替代产品有利于缓解我国石油供需矛盾,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如果按照液化石油气替代10%,柴油替代3%计算,2010年二甲醚的市场需求量将会达到680万吨甚至更多。由此可见,只要二甲醚推广工作进展顺利、配套设施能够尽快完善,二甲醚的市场前景将会非常乐观。 2.3 政策优势 2007年8月,建设部发布了《城镇燃气用二甲醚》标准。该标准的实施表明,二甲醚作为液化气石油气的替代燃料已具有合法身份,可以正式进入城镇作为替代燃料。同时,该标准的实施也为二甲醚的大范围推广铺平了道路。除了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我国政府在二甲醚技术开发上也加大了投入。2006年12月,久泰化工获得了国家发改委总额730万元的财政扶持资金。此外,政府还直接推动中央企业参与二甲醚生产。由中煤、中石化等5家企业联合组建的中天合创420万吨/年甲醇、300万吨/年二甲醚项目已经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签约,

乙二醇概述

1.定义与分类 乙二醇(ethylene glycol)又名“甘醇”、“1,2-亚乙基二醇”,简称MEG。化学式为(HOCH2)?,是最简单的二元醇。包括一乙二醇、二乙二醇和三乙二醇。通常所说的乙二醇为一乙二醇(Mono Ethylene Glycol, MEG)。 2.物理和化学性质 2.1 物理性质 乙二醇是无色无臭、有甜味液体,对动物有毒性,人类致死剂量约为1.6 g/kg。乙二醇能与水、丙酮互溶,但在醚类中溶解度较小。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甜味、粘稠液体 蒸汽压0.06mmHg(0.06毫米汞柱)/20℃ 粘度25.66mPa.s(16℃) 表面张力46.49 mN/m (20℃) 燃点418℃ 介电常数37(25℃) 2.2 化学性质 乙二醇由于分子量低,性质活泼,可起酯化、醚化、醇化、氧化、缩醛、脱水等反应。 酯化:主要能与无机或有机酸反应生成酯,一般先只有一个羟基发生反应,经升高温度、增加酸用量等,可使两个羟基都形成酯。如与混有硫酸的硝酸反应,则形成二硝酸酯。酰氯或酸酐容易使两个羟基形成酯。 脱水:乙二醇在催化剂(二氧化锰、氧化铝、氧化锌或硫酸)作用下加热,可发生分子内或分子间失水。 醇化:乙二醇能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作用形成醇盐。通常将金属溶于二醇中,只得一元醇盐。 醚化:乙二醇二钠与卤代烷反应,生成乙二醇单醚或双醚。乙二醇二钠与1,2-二溴乙烷反应,生成二氧六环。 氧化:乙二醇容易被氧化,随所用氧化剂或反应条件的不同,可生成各种产物,如乙醇醛HOCH2CHO、乙二醛OHCCHO、乙醇酸HOCH2COOH、草酸HOOCCOOH 及二氧化碳和水。乙二醇与其他二醇不同,经高碘酸氧化可发生碳链断裂。 3.生产工艺和原料 (1)石油路线法 石油路线法均以石油化工产品乙烯或其所制产品环氧乙烷为原料,再经不同反应过程制得乙二醇,国内工业生产实际应用的石油路线法为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

二甲醚的用途及需求

二甲醚生产技术及应用 4、二甲醚的用途及需求 二甲醚简称DME,是一种无毒醚类化合物,它从煤、天然气等多种资源中制取。二甲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许多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如制备低碳稀烃、二甲醚还可羰基化、烃基化、氧化生成一系列有机化工产品;同时在制药、燃料、农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独特的用途,可以用作气雾剂的抛射剂、发泡剂等,代替氟利昂作为致冷剂。由于二甲醚有优良的燃烧性能,能实现高效清洁燃烧,在交通运输、发电、民用、燃气等领域有着十分美好的应用前景。 二甲醚含氧量为34.8%,组分单一,碳链短,燃烧性能良好,热效率高,燃烧过程中无残液,无黑烟,是一种优质、清洁的燃料。二甲醚可用作汽车燃料、民用燃气。二甲醚有很高的十六烷值可作为汽车燃料使用,尾气排放能够达到欧Ш排放标准,替代柴油时十六烷值比柴油高10%,发动机爆发力大,性能好。二甲醚作为民用燃料可具备燃烧充分、无残液、不析碳的优点。DME目前主要应用于气雾剂、发泡剂、化学中间体和燃料,其中目前民用燃料的用量最大,我国用于民用燃气的DME约占总产量的80%以上。 表4.1 二甲醚物性参数

中国的资源概况是缺油少气,煤炭丰富。按公布的数据证实,中国煤炭储量为1145亿吨,占全球的11.6%,至少可开采116年。而中

国石油储量为33亿吨,占全球的2.2%,可开采年仅为20.2年。目前在中国已探明的一次能源总量中煤炭占了96%。2005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为222,468万吨标准煤,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06,324万吨标准煤,发电量24,146亿千瓦小时,均居世界第二位。当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达7000万千瓦。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品燃料占68.7%,油品燃料占21.2%,天然气占2.8%,水电、核电和风电占7.3%。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支撑中国发展的主要条件。世界及中国主要一次能源概况见表: 表4.2 世界及中国主要一次能源概况 4.1、二甲醚替代柴油 国内外研究表明,目前二甲醚是仅此于氢燃料的清洁燃料,有望成为主要石油代替产品。二甲醚常温、常压下是气态,加压到5~6个大气压可以变为液体,物理性质类似于液化石油气。二甲醚十六烷值大于55,高于柴油,可作为理想的柴油替代品。二甲醚低毒、低腐蚀性,燃烧时有害气体排放量明显低于汽、柴油,能显著缓解城市汽车尾气污染。 二甲醚作为车用燃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如发动机的改造,供应站的建立,环保政策等等,这些除了企业的努力外,更需要国家

二甲醚市场前景浅析

二甲醚市场前景浅析 甲醇气相催化脱水法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多的二甲醚工业生产方法。国内拥有该技术并已工业化的有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和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煤化所、上海石油科技研究院等。国外主要厂家有杜邦公司、阿克苏公司、德国联合莱茵褐煤公司等。 催化剂为ZSM分子筛,磷酸铝或氧化铝。甲醇脱水反应的化学反应式为: 2CH3OH=H3COCH3+H2O 主要副反应:CH3OH=CO+2H2 H3COCH3=CH4+H2+CO CO+H2O=CO2+H2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和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过生产实践延伸开发的甲醇气相催化脱水法新技术目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有以下几个优点: 1、与甲醇装置联产,可以粗甲醇为原料,节约蒸汽。 2、反应器采用多段冷激式固定床,副反应少,易于大型化。 3、采用独特的汽化塔技术,回收甲醇作为回流水使用,简化流程,较少投资。蒸汽消耗比国内外同类技术低0.5吨以上。 4、采用自行研发的专用催化剂,规模生产,活性高,热稳定性好,选择性高。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为:甲醇(粗甲醇折纯)1.41吨、中压蒸汽

1.40吨、电8kwh、催化剂0.054kg。 目前国内二甲醚的日产能为42500吨,由于供需严重不平衡,供大于求,当前实际产量不足产能的三成。进出口方面,2013年全年几乎无进口,2014年至目前无进口,生产成本方面业界往往以甲醇价格乘以1.4再加上250-300的加工成本。 当前河南地区甲醇市场稳定在2500-2530元/吨之间,由此推算甲醚的生产成本在3800元/吨,而山东地区二甲醚的售价在3800-3900。基本与成本相等。 二甲醚在当前的主要用途是用作抛射剂、制冷剂和发泡剂,其次是用作化工原料,生产硫酸二甲酯、烷基卤化物等,作为甲基化试剂。但其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的民用和车用燃料,被看成是柴油、液化石油气和压缩天然气的优秀替代品,作为燃料的市场需求增长将会非常惊人。 其作为车用燃料存在的障碍主要为:1、现代柴油车的油箱、油路及进气系统都需要进行改造。2、储存和运输等方面需要专门建设。 3、二甲醚汽车实际应用可靠性和耐久性仍需要研究。除此之外,根据二甲醚公共汽车在我国目前运行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两个问题:1、二甲醚汽车成本过高,使得这类产品市场化运营困难重重。2、二甲醚热值仅是柴油热值的70%,是天然气的60%,行驶相同公里数燃料成本优越性并不明显,甚至高于天然气。有研究认为目前仅有2%用于汽车。 2008年1月1日,建设部发布《城镇燃气用二甲醚》行业标准,该标准表明,二甲醚作为液化气的替代燃料已具合法身份,可以正式

乙二醇性质、生产方法、安全技术

乙二醇 乙二醇的填充模型 乙二醇(ethylene glycol)又名“甘醇”、“1,2-亚乙基二醇”,简称EG。化学式为(HOCH2)?,是最简单的二元醇。乙二醇是无色无臭、有甜味液体,对动物有毒性,人类致死剂量约为1.6 g/kg。乙二醇能与水、丙酮互溶,但在醚类中溶解度较小。用作溶剂、防冻剂以及合成涤纶的原料。乙二醇的高聚物聚乙二醇(PEG)是一种相转移催化剂,也用于细胞融合;其硝酸酯是一种炸药。 目录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制法 包装和贮运 健康危害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实验室监测方法 环境标准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制法 包装和贮运 健康危害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实验室监测方法 环境标准

物理性质 CAS号107-21-1 中文名称乙二醇 乙二醇的球棍模型 EINECS 登录号203-473-3 InChI编码InChI=1/C2H6O2/c3-1-2-4/h3-4H,1-2H2 英文名称Ethylene Glycol,Mono ethylene glycol,MEG,EG. 英文别名: glycol, 1,2-ethanediol. 别名甘醇 分子式:C2H6O2; 结构简式:HO-CH2CH2-OH 分子量:62.068 冰点:-12.6℃ 沸点:197.3℃ 密度:相对密度(水=1)1.1155(20℃);相对密度(空气=1)2.14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甜味、粘稠液体 蒸汽压:0.06mmHg(0.06毫米汞柱)/20℃ 闪点:111.1℃ 粘度:25.66mPa.s(16℃)[1] 溶解性:与水/乙醇/丙酮/醋酸甘油吡啶等混溶,微溶于醚等,不溶于石油烃及油类,能够溶解氯化锌/氯化钠/碳酸钾/氯化钾/碘化钾/氢氧化钾等无机物。 表面张力:46.49 mN/m (20℃)

二甲醚的的合成及其应用前景

学号:3510020031泰山医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二甲醚的的合成及其应用前景 院(部)系化工系 所学专业应用化工技术 年级、班级10级1班 完成人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年月日

论文原创性保证书 我保证所提交的论文都是自己独立完成,如有抄袭、剽窃、雷同等现象,愿承担相应后果,接受学校的处理。 专业: 班级: 签名: 年月日

摘要 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因其良好的理化性质在化工和医药行业中一直被广泛用作甲基化剂、气雾剂、致冷剂和各种有机合成原料。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发现它还具有优良的燃烧性能,可直接用作发动机燃料和民用燃料,被誉为“21世纪的清洁燃料”。本论文将介绍二甲醚的性质,二甲醚的制备方法,二甲醚的应用及市场发展前景,国内二甲醚的生产及研究现状。 关键字:二甲醚;燃料;化工产品;制备方法

Abstrac Two ether is an important fine chemical product, because of its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in the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a methylating agent, aerosol, refrigerant and various organic synthesis of raw materials. In recent year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found that it also has excellent combustion properties, can be directly used as engine fuel and civilian fuel, known as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clean fuel". This paper will introduce the properties of two ether, preparation method of two ether, application and market prospect of the two ether, present situation of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of the two ether. Keywords: two ether; fuel; chemical products; preparation method

丙三醇 精甘油的用途

甘油的用途 气相色谱固定液(最高使用温度75℃,溶剂为甲醇),分离分析低沸点含氧化合物、胺类化合物、氮或氧杂环化合物,能完全分离 3-甲基吡啶(沸点144.14℃)和4-甲基吡啶(沸点145.36℃),适用于水溶液的分析、溶剂、气量计及水压机缓震液、软化剂、抗生素发酵用营养剂、干燥剂、润滑剂、制药工业、化妆品配制、有机合成、塑化剂。可与水以任何比例溶解,低浓度丙三醇溶液可做润滑油对皮肤进行滋润(开塞露)。 工业用途 1、用作制造硝化甘油、醇酸树脂和环氧树脂。 丙三醇键线式 2、在医学方面,用以制取各种制剂、溶剂、吸湿剂、防冻剂和甜味剂,配剂外用软膏或栓剂等。 3、在涂料工业中用以制取各种醇酸树脂、聚酯树脂、缩水甘油醚和环氧树脂等。 4、纺织和印染工业中用以制取润滑剂、吸湿剂、织物防皱缩处理剂、扩散剂和渗透剂。 5、在食品工业中用作甜味剂、烟草剂的吸湿剂和溶剂。 6、在造纸、化妆品、制革、照相、印刷、金属加工、电工材料和橡胶等工业中都有着广泛的用途。 7、并用作汽车和飞机燃料以及油田的防冻剂。 8、甘油可以作为塑化剂用于新型陶瓷工业。

日用 食用级甘油其中最优质一种-生物精化甘油,除含有丙三醇,还有酯类、葡萄糖等还原糖,属于多元醇类甘油;除具有保湿、保润功能外,还具有高活性、抗氧化、促醇化等特殊功效。 每克甘油完全氧化可产生4千卡热量,经人体吸收后不会改变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甘油是食品加工业中通常使用的甜味剂和保湿剂,大多出现在运动食品和代乳品中。 [3] 在果汁、果醋等饮料中的应用 不同品质的水果,都含有不同程度的单宁,而单宁又是水果中的苦、涩味来源。 作用:迅速分解果汁、果醋饮料中的苦、涩异味,增进果汁本身的厚味和香味,外观鲜亮,酸甜适口。 添加量:0.8%~1% 果酒行业的应用 用水果或其它干鲜果品酿制或泡制的酒,只是制作方法不同,都称为果酒(干红、干白),果酒都存在单宁,单宁就是苦、涩味的来源。 作用:分解果酒中的单宁,提升酒品的品质、口感,去除苦、涩味。 添加量:1% 肉干、香肠、腊肉行业的运用 腌腊制品、肉干、香肠的用法:

二甲醚生产与发展趋势

二甲醚生产与发展趋势 张国伟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抚顺113001) 摘要:本文介绍了二甲醚国内外的生产工艺及市场情况。指出二甲醚是一种性能优良、很有发展前途的清洁能源,并对二甲醚作为替代能源在国内的发展前景提出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二甲醚;生产工艺;市场前景 Production Technique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Dimethyl Ether Zhang guowei (Liaoning petrochemical industry university fushun 113001) Abstract:The production techniques of DME,market demand and supply at home and abroad are introduced.Dimethyl ether is an excellent,promising clean energy.The views and the suggestions of development prospect to the dimethyl ether as an alternative fuel in the domestic are proposed.Key words:dimethyl ether ;production technique ;market prospect

1 概述 能源是发展农业、工业、国防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一切生产技术变革的前提。尽管我国有丰富的资源,但存在一些不利方面,主要表现在:人均占有量少,地理分布不均,单位产值耗能高。另外,随着经济发展,汽车工业产销量大增,其直接后果是汽车尾气污染,造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这不仅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对人体健康也有极大危害。因此清洁能源开发也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贫气,能源分布不均的国家。自从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后,能源安全一直困扰中国,2008年原油进口1.789亿t,进口依存度达到48.53%[1]。2008年,席卷中国大部分省市的油荒问题令许多人记忆犹新。居高不下的油价,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使人们急于寻找一种新的替代能源。二甲醚以其优良的理化性质,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二甲醚又称甲醚,简称DME,在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或压缩液体,具有轻微醚香味。相对密度(20o C)0.666,熔点一141.5 ,沸点一24.9℃,室温下蒸气压约为0.5 MPa,与石油液化气(LPG)相似。溶于水及醇、乙醚、丙酮、氯仿等多种有机溶剂。易燃,在燃烧时火焰略带光亮,燃烧热(气态)为1 455 kJ/mol。常温下DME具有惰性,不易自动氧化,无腐蚀、无致癌性,但在辐射或加热条件下可分解成甲烷、乙烷、甲醛等。 2 二甲醚的应用 2.1 用作新能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80%的煤是通过直接燃烧,目前我国已是二氧化硫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导致区域性的环境酸化,酸雨区已超过国土面积的40%【2】。利用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采用洁净煤技术生产油品和石油替代品是我国能源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甲醚用作新能源将是其最具潜力和发展前景的领域。 2.1.1 柴油替代燃料 二甲醚为含氧化合物,其十六烷值高于柴油,是柴油发动机的理想替代品,具有清洁、污染少、动力性能好、易储存等特点。与使用柴油相比,无需任何废气循环和处理装置,碳烟排放为零;汽车尾气排放指标低于目前使用的替代燃料丙烷和压缩天然气等,在我国部分地区试用效果良好。 2.1.2 液化气替代燃料 二甲醇的液化性能与天然气相似,经试验表明是可以替代液化气的清洁燃料,和甲醇燃料、醇.醚燃料相比,二甲醚具有以下优点[3]:①同等温度下,二甲醚的饱和蒸汽压低

二甲醚对健康的危害及应急处置方法

编号:SM-ZD-67258 二甲醚对健康的危害及应 急处置方法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二甲醚对健康的危害及应急处置方 法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三维结构英文名称:methyl ether;dimethyl ether;DME CAS编号:115-10-6 分子式:C2H6O 结构式:CH3—O—CH3 二甲醚又称甲醚,简称DME。二甲醚在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或压缩液体,具有轻微醚香味。相对密度(20℃)0.666,熔点-141.5℃,沸点-24.9℃,室温下蒸气压约为0.5MPa,与石油液化气(LPG)相似。溶于水及醇、乙醚、丙酮、氯仿等多种有机溶剂。易燃,在燃烧时火焰略带光亮,燃烧热(气态)为1455kJ/mol。常温下DME具有惰性,不易自动氧化,无腐蚀、无致癌性,但在辐射或加热条件下可分解成甲烷、乙烷、甲醛等。 二甲醚是醚的同系物,但与用作麻醉剂的乙醚不一样,

二甲醚的生产方法比较及市场预测

二甲醚的生产方法比较及市场预测 能源、环境和人口是当今全球进展战略的三大咨询题。能源是国民经济进展的基础资源和重要战略物质。石油产品是国民经济的“血液”。按照已探明的能源储量推测:全球石油可再坚持30~50年。与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的石油贮藏量并不多,因此受石油危机的阻碍也更大。面对石油的短缺,能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国际上对环境的要求日高,国外早已提出代用燃料和燃料清洁化的开发方向。我国政府也已意识那个咨询题的严肃性,近期又反复强调抓紧开展这项工作。因此,近年来二甲醚的开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甲醚是碳一化学中的一个拳头新产品,一样通过甲醇脱水获得。二甲醚亦称甲醚(CH3)2O,缩写DME,无色无毒气体或压缩液体,沸点-24℃,凝固点-140℃。其用途广泛,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许多精细化学品的合成),而且也是一种清洁燃料和燃料添加剂;还可作为汽油和烯烃的中间体;在制药,农药等化学工业中有许多专门的用途;能够替代氯氟烃类(即CFC物质)用作溶胶喷射和制冷剂;高纯度的二甲醚可用作麻醉剂;此外,二甲醚还能够成为都市煤气和液化气的代用品,也可作为汽车燃料。 2、二甲醚的生产方法比较 2.1生产方法 工业上制取二甲醚的生产方法要紧有以下四种: (1)甲醇脱水法; (2)在生产甲醇时作为副产物经分离,精制而得到;

(3)合成气直截了当合成二甲醚(进展方向,目前正进行工业装置的中试时期); (4)甲酸甲酯催化分解; 现时期大多数工业生产都采纳甲醇脱水法,该法有如下技术路线: A、以浓硫酸脱水反应 B、添加磷酸铝高温反应 C、催化反应 在以上三种技术中,浓硫酸脱水反应的方法,设备腐蚀严峻,操作条件差;磷酸铝高温反应的方法,甲醇转化率及二甲醚的选择性均较低。而改性固体酸催化的方法,尽管温度和压力条件要求较低,生产操纵比较容易,便于连续化工业生产,但甲醇蒸汽与固体催化剂表面接触面积有限,存在转化率低,二甲醚气体与反应气不易分离等缺点。针对以上情形,阳离子型液体催化反应法是近几年成功开发的一项专利技术,它采纳“液-液-气”工艺路线,甲醇分子与催化剂分子接触充分,因而转化率高,二甲醚气体极易脱离液相。而且投资少,能耗低,收率高、成本低,且具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2反应特点 该方法的特点为: (1)催化剂的再生与反应过程是同步的,即在产气的同时就完成了催化剂的再生。 (2)液体甲醇在较低温度(<130℃),较低压力(<0.1MPa)条件下脱水。 (3)反应平和稳固,能耗少,易操纵。 (4)无污染、无腐蚀。

乙二醇

【乙二醇】 1 产品简介 乙二醇 ethylene glycol,CAS No.107-21-1;结构式HOCH2 CH2OH。相对密度1.1132。折射率1.4306(25℃)。凝固点-12.6℃。沸点197.2℃。自燃温度400℃。闪点110℃。爆炸极限3.2%~15.3%。很易吸湿。能与水、乙醇和丙酮混溶。能大大降低水的冰点。微溶于乙醚。 乙二醇是无色、粘稠的亲水性液体。无气味,有甜味,稳定无腐蚀性。它可燃但不易燃。它被《欧洲委员会危险品导则》分类为“有害物质”。如果被误吞的话,二醇类化合物都是慢性毒物。过度暴露在它的蒸汽中,能对眼、鼻和咽喉产生刺激作用。 2 技术进展 工业上,现在唯一的大规模生产乙二醇的方法是环氧乙烷水解法。早期的环氧乙烷是通过氯乙醇制取的,而现在这种方法已被直接氧化法取代,即在空气或氧气存在条件下,通过氧化银催化剂对乙烯进行氧化,然后环氧乙烷水解分馏制得乙二醇。这一工艺的乙二醇选择性低,需要20倍于环氧乙烷摩尔数的水才能达到90%的乙二醇收率。 典型的水解工艺描述如下:将环氧乙烷和来自环氧乙烷装置的环氧乙烷水溶液送入氧化物——水混合器,使之与加入的补充水及循环水混合,使混合物中水和环氧乙烷的摩尔比达到22:1。从混合器流出的混合物首先用第四效蒸发器——再沸器出来的冷凝液加热,然后通过与蒸汽的热交换使其温度达到150℃。混合物进入乙二醇反应器,在150℃,1.38MPa压力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乙二醇和少量的二甘醇、三甘醇和聚乙二醇残渣。此工艺中乙二醇的选择性为88.4%,二甘醇为10.3%,三甘醇为0.5%。 为了克服上述工艺水与环氧乙烷摩尔比很高的缺点,许多石化公司力图开发出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制乙二醇的工艺。UCC公司着重进行这方面的开发工作。该公司开发了两种阴离子水合催化剂,主要是钼酸盐、钨酸盐、钒酸盐;另一种是三苯基膦络合催化剂。在两种催化剂的应用实例中:用离子交换树脂Amberlite IRA904制备的钼酸盐催化剂,在水/EO摩尔比为4.9/1的条件下水合,乙二醇收率为97%;而应用双(三苯基膦)亚胺钼酸盐催化剂,在水/EO为6.1/1时可获得几乎100%乙二醇收率。虽各国石化研究人员一直从事多种努力,但仍未寻找到工业上可替代的新工艺。

国内外二甲醚市场和生产工艺分析

国内外二甲醚市场和生产工艺分析 目前二甲醚(DME )的主要用途是用作抛射剂、制冷剂和发泡剂。其次是用作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学品。如硫酸二甲酯、烷基卤化物、N , N—二甲基苯胺、乙酸甲酯、醋酐 碳酸二甲酯、二甲基硫醚、乙二醇二甲醚系列醚化物等。 二甲醚易压缩、易贮存、燃烧效率高、污染低, 可替代煤气、LPG作民用燃料。同时,二甲醚具有 较高的十六烷值,可直接用作汽车燃料替代柴油。 二甲醚作为清洁燃料方面的发展前景潜力巨大,已 经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1国内外市场分析 1?1国外市场分析 目前世界上二甲醚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德、荷兰和日本等国,2002年世界(不包括中 国,下同)总生产能力为20.8万吨/年,产量为15万吨,开工率为72%。国外二甲醚的主要生产厂家有美国Dopnt公司、荷兰AKZO 公司、德国DEA公司和United Rhine Lignite Fuel公司等,其中德国DEA公司的生产能力最大,生产能力为6.5万吨/年。 世界二甲醚的主要生产厂家。 序号厂家名称生产能力(万吨/年) 1 Dopnt (美国) 3.0 2 DEA (德国) 6.5 3 United Rhine Lignite Fuel (德国) 3.0 4 AKZO (荷兰) 3.0 5 Sumitomo (日本) 1.0 6 DEA (澳大利亚) 1.0 7 Mitsui toatsu(日本)0.5 8 Kang Sheng(日本) 1.8 9 NKK (日本) 1.0 合计20.8 由于二甲醚的市场需求潜力十分巨大,在世界范围内,二甲醚的建设已经成为热点,一些大型二甲醚装置已在筹建之中。 二甲醚开发公司(由道达尔菲纳埃尔夫公司和日本8家公司组成的财团)计划建设能力 为2500吨/天的商业化二甲醚装置。日本东洋工程公司完成了在中东建设单系列250万吨/ 年二甲醚装置的可行性验证,预计该装置可望于2005-2006年建成。BP公司、印度天然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