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练习:第二单元 第6课 菜园小记 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W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考查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的一组是()
A.绛.紫(jiànɡ)自给.(jǐ)石窠.(kē)腌渍.(zhì)
B.木槿.(jǐn)甬.路(yǒnɡ)间.苗(jiàn) 涔.涔(cén)
C.苗圃.(pǔ)煦.暖(xù) 菜畦.(qí) 芫荽
..(yán sui) D.空隙.(xì) 清冽.(liè) 掐.尖(qiā)濯.我足(zhuó)
解析:选A。

“渍”应读“zì”。

2.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姹紫嫣红垂垂联珠繁茂泼辣见缝插针
B.土肥地整鲜绿肥嫩窄窄浅浅精神矍铄
C.行列整齐万头攒动傲然不群无限生机
D.浑身苏畅月光皎洁香气脉脉五彩斑斓
解析:选D。

“浑身苏畅”应为“浑身舒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百度已死”固然________,而争议的焦点恰恰在于,百度通过提供有选择的信息结果,达到向自家产品引流的商业目的,而且内容________,甚至存在涉嫌侵权和虚假的信息,这无疑从根本上违背了其作为公共搜索引擎的初衷。

无论如何,一个已达到垄断级别的搜索引擎,已经不是哪个企业的“私家花园”,而首先是互联网的公共平台。

倘若以亲近疏远为规则,那么搜索引擎只会沦为牟利的私器。

曾经的教训________:当贴吧的公共空间标上“可售卖”的价码,当寻医问诊的页面布上广告陷阱,病友的家园变成骗子的“狩猎场”。

这些悲剧一再警醒我们,谁掌握了信息入口,谁就要相应地担起责任,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共识。

不可否认,对每一个搜索引擎而言,排名总有先后,结果总有页码。

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考量、用怎样的思维加以布局。

“按照优质内容排序”的承诺践行了吗?平台内容的把关义务尽到了吗?事实证明,那种只在乎企业利益不注重公共效益的做法,无异于________、饮鸩止渴,不仅会失去用户,而且会触犯众怒。

对于直接服务亿级用户的互联网平台,()。

平台越大,责任越大。

平台的公共性与资本的逐利性,似乎存在天然的冲突,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正是对企业最大的考验
之一。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耸人听闻良莠不齐记忆犹新竭泽而渔
B.骇人听闻良莠不齐历历在目釜底抽薪
C.骇人听闻参差不齐记忆犹新釜底抽薪
D.耸人听闻参差不齐历历在目竭泽而渔
解析:选D。

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骇人听闻:指人听了某事后感到很惊讶、恐惧,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前者强调夸大或捏造事实,而后者强调真的发生的严重的事情。

语境说的是“百度已死”,这个新闻肯定是有些夸大,故选“耸人听闻”。

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前者搭配对象是物、能力、水平等,而后者对象是人。

语境中的搭配对象是“内容”,故选“参差不齐”。

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晰,如刚发生过的一样。

“历历在目”强调过去的事情一一清楚地列在眼前,后面往往列举具体事实。

语境中说的是“曾经的教训”仍清楚地列在眼前,后面紧接着列举事实,故选用“历历在目”。

竭泽而渔: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语境说的是“那种只在乎企业利益不注重公共效益的做法”是目光短浅的做法,因此选用“竭泽而渔”。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思维进行布局、用怎样的方式加以考量。

B.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逻辑进行考量、用怎样的方式加以布局。

C.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逻辑进行布局、用怎样的标准加以考量。

D.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标准进行考量、用怎样的逻辑加以布局。

解析:选C。

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逻辑顺序不当,应先布局后考量,排除B、D两项;二是搭配不当,以什么逻辑布局,用什么标准考量。

排除A项。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公益性和公共性是第一属性
B.公共性和公益性是第一属性
C.公共性和盈利性是第一属性
D.盈利性和公共性是第一属性
解析:选B。

根据语境看,强调的是公共性和公益性,而不是盈利性。

因此排除C、D 两项。

另外,作为一个互联网平台首先是公共性,其次才是公益性。

因此排除A项。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雨韵
从维熙
进入生命的夕阳黄昏,才理解了“雨”这个简单的汉字里,包容着人生的四季。

按着化学的分子式来解读,雨是地面上的H2O气体,在天空合成为水,然后返还到地面上来的物质。

它在不同季节,有着变形的本能:春雨悄然无声,充满了孩子气的稚嫩和温柔,像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那般,形象上有点腼腆;夏雨滂沱,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量,在这个草长莺飞、庄稼拔节上蹿的时节,就如同一个人从童年进入青年时期,显示出无与伦比的阳刚气势;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那淅淅沥沥不绝于耳的雨声,除去让人看见果实的成熟,感到收获的喜悦之外,还容易让人联想起《红楼梦》里的黛玉悲秋,这是人与自然同时走向了成熟的标志;到了冬天,雨的体形变为片片白雪,与老人的银发一色,这寓意人已经走到了生命暮年;待到白雪结成寒冰的日子,就是人生终点站到了,于是在墓园里,耸立起一座座白色的人生纪念碑。

步入老年,我更加喜欢雨了,尤其偏爱在雨天散步。

我惬意地打着一把雨伞,在雨中踽踽而行,倾听着人生四季中雨的各种音韵旋律:少年时无拘无束的童真,青年时的学海苦渡,中年时在“老君炉”中之修炼,花甲之后的心若静水……在雨中回眸人生苦乐酸甜,与在书斋中伏案回忆往事,是迥然不同的两种境界。

后者,因为缺少了雨作衬托,如同人生戏剧少了背景,多少有点禅佛晨钟暮鼓的意味;而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升华记忆的色彩,雨在此刻还能转化为助燃之剂,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的音韵,成为浪漫的抒情和感伤的咏叹。

记得在一个雨天,我看见一个老者领着一个娃儿——身后还有一条小狗,一起来到公园的湖边。

孩子似乎并不喜欢雨中的静物世界,他在百般无聊之际,把那条小狗招呼到脚下,喊了“一、二、三”之后,在雨中与那条小狗开始了赛跑。

待那娃儿与狗环湖赛跑回来,虽然人和狗都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般,但那个男娃和那条狗,一个开心地笑个不住,一个欢喜
地对天狂吠起来……多好!这真是一幅难觅的雨中写意画面,但其更为重要的意义,还在于这幅画的画面之外——因为没有这第一次的勇敢,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那个在惊涛骇浪中与鲨鱼顽强搏斗的主人公,或许就不会在地球上诞生。

难道不是吗?!
看着这个充满动感的雨中画卷,我情不自禁想起自己的童年。

虽然儿时我的雨中寻觅,与这男娃在雨中的动态进出,完全属于两个世界的东西,但我们都在雨中感受到了不同的快乐。

因为,在我眼里,雨是有灵性的东西,它不仅能洗涤人的肉体污秽,安抚人的伤痛灵魂;它还给各种人以向往,以各种不同的满足。

雨丝,从其造型上看,像是连接了天和地之间的条条琴弦;每个雨滴,是在琴弦上跳跃着的音符;天空和大地,是它演出的无边无垠的舞台;它演出的,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大自然的美丽的乐章。

宇宙的万物之中,它还有着极为博大的胸襟。

在它心中,没有贫贱与富贵之分,没有肤色与人种之别,没有国界的樊篱,也不受各种信仰的局限——它很自由,愿意到哪儿去潇洒,它就随着云影去了,并在那儿的天空织成雨后的彩虹,聚成江河,流向大海,给高山编织银冠,给大地献出冰川。

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以“雨”为线索,描写雨的灵性,以“雨”喻人生,给读者深刻的人生感悟。

B.“多少有点禅佛晨钟暮鼓的意味”,意思是在书斋中伏案回忆往事,只能使人警觉醒悟而缺少欢乐。

C.第二段开头“按着化学的分子式来解读”,体现了这篇散文人文性与科学性的完美结合,在给读者美的享受之中也让读者获得知识的享受。

D.文章引用《红楼梦》中的“黛玉悲秋”、《西游记》中的“老君炉”、《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旧典活用,赋予新意,象征了人生的不同阶段,深化了主题。

解析:选A。

B、C、D三项说法不准确。

7.为什么说“雨包容着人生四季”?简要概括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答:
答案:因为春雨稚嫩、温柔,如婴儿;夏雨生命力旺盛,如青年;秋雨欢乐中掺杂一丝忧伤,是成熟的标志;冬雨变成雪与冰,象征人生命的暮年与终点。

8.作者在文中描写了一幅孩子与小狗在雨中赛跑的“写意画面”,请你结合文章中心,简要分析作者从这幅写意画中所体悟到的“雨韵”。

答:
答案:①没有童年的第一次勇敢,就没有人生的光辉历程;②雨有灵性,能洗涤肉体的
污秽,安抚伤痛的灵魂,给人以向往、满足、欢乐;③雨胸襟博大,自由自在,乐于奉献。

三、语用创新
9.以下是一家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请将这一信息改写成正式的招聘启事(以“本公司”开头),要求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

不超过75个字(含标点符号,电话号码占两格)。

帅哥靓女,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有没有驾照?会不会粤语?快来看哦,这儿招人啦!这是个中日韩三国合资公司,马上要在“2010亚运会”举办的地方广州开业咯。

现需要行政秘书3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

要是有意,可以电话168168,8月31日面试,海心大厦908,不见不散哦。

答:
解析:本题从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的角度考查语言的应用能力,首先要从本段招聘信息中筛选出必要内容,然后再改用正式的招聘启事语体将这些信息有机地组织起来。

内容要完备,层次要清晰,第一层是公司介绍,第二层是招聘条件(学历、技能、语言),第三层是联系方式、面试日期与地点。

表达要得体。

答案:本公司为广州的一家中日韩合资企业,拟招聘行政秘书3名。

要求本科毕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有驾照、会英语粤语。

电话168168,8月31日海心大厦908面试。

10.下面是一首题为《春》的诗稿,有三句尚待斟酌;请你补缺,完成全诗的创作。

要求:第①处完成后,前三行诗应是一组排比句,第②处与第③处应保持语意连贯,并扣合这首诗的题目,结尾处应有表明诗句语气的标点符号。

不管命运的手如何沉重,
不管皱纹怎样犁着前额,
①,
不管你在忍受怎样的
残酷的忧患,但只要你
②,
③?
答案:(示例)①不管心里充满几多创伤
②碰到初春的和煦的风
③这一切岂不都随风飘去
歌声
吴伯箫
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长远的。

无论哪一首激动人心的歌,最初在哪里听过,哪里的情景就会深深地留在记忆里。

环境,天气,人物,色彩,甚至连听歌时的感触,都会烙印在记忆的深处,像在记忆里摄下了声音的影片一样。

那影片纯粹是用声音绘制的,声音绘制色彩,声音绘制形象,声音绘制感情。

只要在什么时候再听到那种歌声,那声音的影片便一幕幕放映起来。

“云霞灿烂如堆锦,桃李兼红杏”,《春之花》那样一首并不高明的歌,带来一整套辛亥革命以后启蒙学堂的生活;“我们是开路先锋”,反映出一个暴风雨来临的时代。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描绘出抗日战争初期一幅动乱的景象……
我以无限恋念的心情,想起延安的歌声来了。

延安的歌声,是革命的歌声,战斗的歌声,劳动的歌声,极为广泛的群众的歌声。

列宁在纪念《国际歌》的作者欧仁·鲍狄埃的文章里说:“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的声音,共同的语言。

我们也可以这样看延安的歌。

在延安,《国际歌》就是被最庄严最普遍地歌唱的。

回想从冼星海同志指挥的《生产大合唱》开始吧。

那是一九三九年夏初一个晚上,在延安城北门外西山脚下的坪坝上。

煤气灯照得通亮。

以煤气灯为中心,聚集了上万的人。

印象中仿佛都是青年人。

少数中年以上的人,也是青年人的心情,青年人的襟怀和气魄。

记得那时候我刚刚从前方回到延安,虽然只出去四五个月,也像久别回家那样,心里热呼呼的,见到每个人都感到亲热。

不管认识不认识,见到谁都打招呼。

会场上那些男的,女的,都一律穿着灰布军装,朴素整洁,打扮得都那样漂亮。

大家说说笑笑,熙熙攘攘,像欢度快乐的节日一样。

是的,正是欢乐的节日,是第一个五四青年节。

就是在那天晚上,我们听了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那篇有名的报告:《青年运动的方向》。

说的这时候,是报告完了,热烈的鼓掌、欢呼以后,大家正极兴奋的时候。

那真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只是大家酣醉的幸福里,那里还想不出这样恰当的形容文字。

每个人都咀嚼、回味报告里的深刻意义和警辟的语句:“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

”“今天到会的人,大多数来自千里万里之外,不论姓张姓李,是男是女,作工务农,大家都是一条心。

”咀嚼着,回味着这些语句,同时等候大合唱开始。

露天会场。

西边是黑黝黝的群山,东边是流水汤汤的延河,隔河是青凉山。

南边是隐隐约约的古城和城上的女墙。

北边是一条路,沿了延河,蜿蜒过蓝家坪,狄青牢,直通去三边的阳关大道。

合唱开始,大概已经是夜里十一点了。

就在那样不平凡的时刻,在那个可纪念的地方,我第一次听见唱:
二月里来,好风光,
家家户户种田忙。

……
冼星海同志指挥得那样有气派,姿势优美,大方;动作有节奏,有感情。

随着指挥棍的移动,上百人,不,上千人,还不,仿佛全部到会的,上万人,都一齐歌唱。

歌声悠扬,淳朴,像谆谆的教诲,又像娓娓的谈话,一直唱到人们的心里,又从心里唱出来,弥漫整个广场。

声浪碰到群山,群山发出回响;声浪越过延河,河水演出伴奏;几番回荡往复,一直辐散到遥远的地方。

抗日战争的前线后方,有谁没有听过,没有唱过那种从延安唱出来的歌呢?
延安唱歌,成为一种风气。

部队里唱歌,学校里唱歌,工厂、农村、机关里也唱歌。

每逢开会,各路队伍都是踏着歌走来,踏着歌回去。

往往开会以前唱歌,休息的时候还是唱歌。

没有歌声的集会几乎是没有的。

列宁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工人歌咏团,说他们是“在法兰克福一家小酒馆的一间黑暗的、充满了油烟的里屋集会,房子里是用脂油做的蜡烛照明的”。

在黑暗的时代里,唱唱歌该是多么困难啊。

在延安,大家是在解放了的自由的土地上,为什么不随时随地集体地,大声地歌唱呢?每次唱歌,都有唱有合,互相鼓舞着唱,互相竞赛着唱。

有时简直形成歌的河流,歌的海洋,歌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接唱,联唱,轮唱,使你辨不清头尾,摸不到边际。

那才叫尽情地歌唱哩!
(有删改)
【赏评】文章由歌声写起,重点写的是延安的歌声。

延安的歌声里充满着自由和快乐,这歌声是力量和团结向上的象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