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本纪原文

合集下载

史记-卷二 夏本纪第二_国学经典

史记-卷二 夏本纪第二_国学经典

卷二夏本纪第二夏禹,【集解】:谥法曰:“受禅成功曰禹。

”【正义】:夏者,帝禹封国号也。

帝王纪云:“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

”名曰文命。

索隐尚书云“文命敷于四海”,孔安国云“外布文德教命”,不云是禹名。

太史公皆以放勋、重华、文命为尧、舜、禹之名,未必为得。

孔又云“虞氏,舜名”,则尧、禹、汤皆名矣。

盖古者帝王之号皆以名,後代因其行,追而为谥。

其实禹是名。

故张晏云“少昊已前,天下之号象其德;颛顼已来,天下之号因其名”。

又按:系本“鲧取有辛氏女,谓之女志,是生高密”。

宋衷云“高密,禹所封国”。

【正义】:帝王纪云:“父鲧妻脩己,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

名文命,字密,身九尺二寸长,本西夷人也。

大戴礼云‘高阳之孙,鲧之子,曰文命’。

杨雄蜀王本纪云‘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於石纽’。

”括地志云:“茂州汶川县石纽山在县西七十三里。

华阳国志云‘今夷人共营其地,方百里不敢居牧,至今犹不敢放六畜’。

”按:广柔,隋改曰汶川。

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索隐】:皇甫谧云:“鲧,帝颛顼之子,字熙。

”又连山易云“鲧封於崇”,故国语谓之“崇伯鲧”。

系本亦以鲧为颛顼子。

汉书律历志则云“颛顼五代而生鲧”。

按:鲧既仕尧,与舜代系殊悬,舜即颛顼六代孙,则鲧非是颛顼之子。

盖班氏之言近得其实。

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

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当帝尧之时,鸿水【索隐】:一作“洪”。

鸿,大也。

以鸟大曰鸿,小曰雁,故近代文字大义者皆作“鸿”也。

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

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

”四岳曰:“等之未有贤於鲧者,原帝试之。

”於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

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

於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

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索隐】言无功状。

乃殛鲧於羽山以死。

【正义】:殛音纪力反。

史记·夏本纪(13)全文

史记·夏本纪(13)全文

史记·夏本纪(13)全文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

帝太康失国①,昆弟五人②,须于洛汭③,作《五子之歌》④。

①失国:《集解》引孔安国曰:盘于游回,不恤民事,为羿所逐,不得反国。

②昆弟:兄弟。

③须:等待。

④《五子之歌》:《集解》引孔安国曰:太康五弟与其母待太康于洛水之北,怨其不反,故作歌。

今存伪古文《尚书》中有《五子之歌》。

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

帝中康时,羲、和湎淫①,废时乱日②。

胤往征之,作《胤征》③。

①羲、和:羲氏、和氏,掌天地四时之官。

参见《五帝本纪》。

湎:沉湎于酒。

淫:过分。

②废时乱日:弄错了岁之四时、日之甲乙。

③《胤征》:《尚书》篇名。

伪古文《尚书》有此篇。

中康崩,子帝相立。

帝相崩,子帝少康立①。

帝少康崩,子帝予立②。

帝予崩,子帝槐立③。

帝槐崩,子帝芒立。

帝芒崩,子帝泄立。

帝泄崩,子帝不降立④。

帝不降崩,弟帝扃立。

帝扃崩,子帝廑立。

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为帝孔甲。

帝孔甲立,好方鬼神⑤,事y n乱。

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⑥。

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⑦,未得豢龙氏。

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⑧,以事孔甲。

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

龙一雌死,以食夏后⑨。

夏后使求,惧而迁去⑩。

①少康立:据《索隐》、《正义》考证,帝相至少康中间经后羿代夏政,(书摘天下)寒浞(zhu,浊)杀后羿代夏,此纪未记,是司马迁的疏略。

②帝予:《索隐》:音伫,《系(世)本》有季伫,《左传》、《国语》有《杼。

③帝槐:《索隐》:音回《系(世)本》作帝芬。

④帝不降:《索隐》云:《系(世)本》作帝降。

⑤好方鬼神:迷信鬼神。

《会注考证》曰:方字疑衍。

⑥畔:通叛。

⑦食(s,寺):喂养。

⑧扰龙:驯龙。

扰,柔顺,这里是使柔顺的意思。

⑨食(s,寺):给吃。

⑩迁去:指迁往鲁县。

按:刘累驯龙事采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译文参照《左传》所记译出。

孔甲崩,子帝皋立。

帝皋崩,子帝发立。

帝发崩,子帝履癸立,是为桀①。

夏本纪

夏本纪

夏本纪概述帝禹授益,益不若启贤,启得天下,建国夏。

(约为前2000年—约前1600年) 夏朝共传13代,16王。

政治制度:夏后,即夏王,是最高统治者,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其下属的军队、官吏和监狱等,是维系国家政权的支柱。

九州的五服贡赋是夏后氏的主要经济来源,车战是夏代的主要战斗形式。

正,是夏代掌管具体事务的官吏之通称。

见诸文献的有车正、牧正、庖正等,分别为管理车辆、畜牧和膳食的官吏。

刑法:夏朝的法制指导思想可概况为奉“天”罪罚。

奉“天”罪罚的法制观表现为:一方面统治者的统治依据来自于天命;另一方面打着天的旗号实现统治。

为制裁违法犯罪行为制定了《禹刑》,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正规法典。

经济:仪狄杜康酿酒。

陶器品种等达三十多种。

造型美观,质地坚硬,制作精湛,胎质细腻、薄如蛋壳、器表漆黑发亮表面有各种纹路。

在石器制造方面,以钻孔石铲与石刀为主。

各种石器磨制精致,几乎没有钻孔损毁或重钻的现象,表明制作石器的技术已相当成熟。

1980年在登封王城岗的发掘中,出土了一件青铜残片,包含有锡、铅、铜合金的青铜。

夏代已经铸造铜器,并进入了青铜时代。

此外,制造木器、玉器、骨器和蚌器,以及纺织和酿酒等,在夏代都可能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

历史上已有夏篆的记载,夏禹书、禹王碑则是夏朝的传世文字,但目前仍未发现夏朝文字。

生产工具,仍以石器为主,骨角器和蚌器也还在使用,二里头文化遗存中有青铜铸造的刀锥锛凿镞戈爵等工具武器和容器。

夏朝都城出现了车,但还不能确认是人力车还是马车,因为车辙只有1米宽,和商朝的2米宽车辙不同,商朝已经确认使用马车了。

科技:夏代设有历法官。

夏代的历法,是中国最早的历法。

后人整理《夏小正》,已经被证实是综合夏代至春秋时期历法知识的古籍,是中国现存最早一部具有丰富物候知识的著作。

其经文有463字,按一年12个月分别记载了物候、气象、天象、和重要政事,主要是有关生产的农耕、蚕桑、养马以及采集、渔猎等活动。

史记·夏本纪(8)全文

史记·夏本纪(8)全文

史记·夏本纪(8)全文①阳鸟:即大雁。

《集解》引孔安国曰:随阳之鸟,鸿鴈之属,冬月居此泽也。

②入:指入海。

③致定:意思是修治完成,指修筑堤防,成为蓄水湖泊。

④竹箭:即箭竹。

竹质坚硬,可以制箭。

布:遍布。

⑤夭:茂盛的样子。

⑥乔:高大。

⑦涂泥:土质湿润。

⑧下下:第九等。

⑨下上:第七等。

上杂:意思是夹杂有上一等的,即第六等的。

⑩金三品:指三色铜。

(依《集解》引郑玄说。

)(11)瑶:美玉。

琨:似玉的宝石。

(12)齿:象牙。

革:兽皮。

旄:旄牛尾,可作旌旗上的装饰。

(13)岛夷:即上文所说的鸟夷。

卉服:草编的衣服。

(14)织贝:贝形花纹的锦缎。

(15)包橘、柚:包着的橘子和柚子。

锡(c,赐)贡:根据天子的指令进贡。

《集解》引孔安国曰:锡命乃贡,言不常也。

(16)均:沿。

《尚书禹贡》作沿。

荆及衡阳维荆州:江、汉朝宗于海①。

九江甚中②,沱、涔已道,云土、梦为治。

其土涂泥。

田下中③,赋上下④。

贡羽、旄、齿、革,金三品,杶、榦、栝、柏⑤,砺、砥、砮、丹⑥,维箘簬、楛⑦,三国致贡其名⑧,包匦菁茅⑨,其篚玄纁玑组⑩,九江入赐大龟(11)。

浮于江、沱、涔、(于)汉,逾于雒(12),至于南河。

①朝宗于海:意思是像诸侯朝见天子一样奔向大海。

朝宗,朝见。

《周礼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

②甚中:意思是都有了固定的河道。

《会注考证》引江声云:中,犹言水由地中行也。

(水由地中行即水顺河道而行。

)③下中:第八等。

④上下:第三等。

⑤杶:即椿树。

幹(gān,干):即柘树。

木质韧细密,可作弓。

栝(guā,刮):即桧树。

⑥砺、砥:磨刀石。

砺粗砥细。

砮:一种石头,可做箭头。

丹:丹砂。

⑦箘簬:一种细长节稀的竹子。

可做箭杆。

楛:一种可作箭杆的荆条。

⑧致贡其名:进贡当地有名的特产。

⑨包匦菁茅:包裹和装在匣子里的菁茅。

匦,匣子。

菁茅,祭祀时用来滤酒的一种香茅。

⑩玄纁:彩色的帛。

玄,黑中带红。

纁,浅红色。

《集解》引孔安国曰:此州(按:指荆州)染玄纁色善,故贡之。

史记·夏本纪(7)全文

史记·夏本纪(7)全文

史记·夏本纪(7)全文禹行自冀州始。

冀州:既载壶口①,治梁及岐②。

既修太原③,至于岳阳。

覃怀致功④,致于衡漳。

其土白壤⑤。

赋上上错⑥,田中中⑦。

常、卫既从⑧,大陆既为⑨。

鸟夷皮服⑩。

夹右碣石,入于海(11)。

①既:完毕,已经。

载:施行,指施工。

②岐:通歧,分岔,指梁山的支脉。

(参用《尚书易解》说。

)③修:治理。

④致功:收到成效,意思是治理好了。

⑤壤:土质松软肥沃。

《集解》引孔安国曰:土无块曰壤。

⑥赋上上错:田赋应交纳第一等的,也杂有第二等的。

上上,指田赋的等级为上上等,即最高一等。

错,杂,夹杂。

指夹杂有次一等的,即上中等(第二等)。

⑦田中中:指田地的质量属中中等,即第五等。

按:《尚书禹贡》把九州的土地质量和田赋数量各分为九等,最高一等为上上,最低一等为下下。

但田的等级和赋的等级并不一致。

所以如此,唐孔颖达疏云:此时亦什一税(收总产量十分之一的税)。

俱什一而得为九等差者,人功有强弱,收获有多少。

传以荆州田第八赋第三,为人功修也;雍州田第一赋第六,为人功少也。

是据人功多少总计以定差。

⑧从:顺,这里指顺河道流了。

⑨为:治。

⑩鸟夷。

古族名。

分布在中国东部沿海及海域中的岛屿上。

《尚书禹贡》作岛夷。

《集解》引郑玄曰:鸟夷,东方之民搏食鸟兽者。

皮服:兽皮作的衣服,这里指用皮服作贡品。

(11)夹右碣石二句:指鸟夷的贡赋,要自渤海绕过西边的碣石山进入黄河,再运往京城。

夹,接近,挨近。

右,西。

海,当作河,黄河。

《集解》引徐广曰:海,一作河。

《尚书禹贡》作河。

按:黄河当时在碣石附近入海。

《水经注》云:河之入海,旧在碣石。

济、河维沇州①:九河既道②,雷夏既泽③,雍、沮会同,桑土既蚕④,于是民得下丘居土⑤。

其土黑坟⑥,草繇木条⑦。

田中下⑧,赋贞⑨,作十有三年乃同⑩。

其贡漆、丝,其篚织文(11)。

浮于济、漯(12),通于河。

①维:系,是。

②道:同导,疏通。

③泽:湖泊。

这里是成为湖泊的意思。

④蚕:指种桑养蚕。

⑤下丘居土:从高地下来,居住在平地上。

史记·夏本纪(10)全文

史记·夏本纪(10)全文

史记·夏本纪(10)全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①:声教讫于四海②。

于是帝锡禹玄圭③,以告成功于天下。

天下于是太平治。

①朔:北方。

暨:及,到。

②讫:同迄,至,到。

③锡:同赐。

玄圭:黑色的玉圭。

《正义》曰:玄,水色。

以禹理水有功,故锡玄圭,多以表显之。

皋陶作士以理民①。

帝舜朝,禹、伯夷、皋陶相与语帝前②。

皋陶述其谋曰:信其道德③,谋明辅和④。

禹曰:然,如何?皋陶曰:於⑤!慎其身修⑥,思长⑦,敦序九族⑧,众明高翼⑨,近可远在已⑩。

禹拜美言(11),曰:然。

皋陶曰:於!在知人,在安民。

禹曰:吁(12)!皆若是(13),惟帝其难之(14)。

知人则智,能官人(15);能安民则惠,黎民怀之(16)。

能知能惠,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善色佞人(17)?皋陶曰:然,於!亦行有九德(18),亦言其有德。

乃言曰:始事事(19),宽而栗(20),柔而立(21),愿而共(22),治而敬(23),扰而毅(24),直而温(25),简而谦(26),刚而实(27),强而义(28),章其有常吉哉(29)。

日宣三德(30),蚤夜翊明有家(31)。

日严振敬六德(32),亮采有国(33)。

翕受普施(34),九德咸事,俊乂在官(35),百吏肃谨。

毋教邪淫奇谋。

非其人居其官,是谓乱天事(36)。

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37)。

吾言厎可行乎?禹曰:女言致可绩行。

皋陶曰:余未有知,思赞道哉(38)。

①理:治,管理。

②相与:一块儿,共同。

③信其道德:《尚书皋陶谟》作允迪其德(允,信;迪,道),《会注考证》以为此句当作信道其德,意思是确确实实地遵循道德办事。

④辅:辅佐,指辅佐之臣。

和:和谐。

⑤於(wū,乌):叹词。

⑥慎其身修:谨慎对待自身修养。

⑦思长:思虑长远,做长远打算。

⑧敦序九族:使九族亲厚而有顺序。

敦,厚。

九族,指上自高祖下至玄孙的同族九代人。

⑨众明:指众多贤明的人。

翼:辅佐,帮助。

⑩近可句:意思是由近可以及远,要从自己做起。

夏本纪

夏本纪
①玄孙:孙之孙为玄孙。同姓宗族中,以自 己为本位,上有父、祖、曾祖、高祖;下有 、孙、曾孙、玄孙。 ②曾大父:即曾祖父。
• 文中写出夏禹具有哪些高尚品质? 采用了什么手法?
• 仁孝诚信,勤勉肃敬;遵纪守法,德才兼备; • 公而忘私,乐于奉献; 身体力行,吃苦在前; • 公平正直,体察下情;审时度势,为民造福; • 谦逊礼让,淡泊名利;
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 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 秦汉,上计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 既科条之矣。——《太史公自序》
本纪是按照编年的体例,依照年月的顺 序,记载帝王的言行政绩,以及当时的重大 事件的。
初读课文
禹的家世:
帝——昌意——颛顼——鲧——禹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 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三字经》
嶓冢 唐·胡曾
夏禹崩来一万秋,
水从嶓冢至今流。
当时若诉胼胝苦,
更使何人别九州? • 注:嶓(bō)冢 ,山名,是汉水与嘉陵
江的分水岭。胼胝:pián zhī,老茧
• 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这 一生,要成就事业,必须要有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不怕吃 苦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抵御物欲的诱惑, 功利的驱使,游乐的招引。艰难困苦就是 人生成功的摇篮。让理想的翅膀带你过尽 千帆,让理想的呼唤伴你闯过生活的难关, 永葆一颗接受磨砺的心,人生才会永驻青 春。只有直面痛苦,才能沐浴到胜利的光 辉。

史记夏本纪原文与解析

史记夏本纪原文与解析

史记夏本纪原文与解析夏本纪是《史记》中的第一篇,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传说中的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历史和传说。

本文将对《史记》夏本纪的原文进行解析,探究其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意义。

《史记》夏本纪的原文如下:“夏,有天下十有二君,以一合诸侯,以二合群臣,以三合宗庙,以四合百姓,以五合天下。

”这句话是《史记》夏本纪的开篇,它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夏朝建立的基本过程和原则。

首先,“夏,有天下十有二君”,表明夏朝是由十二个部落的首领共同组成的联盟政权。

这种政权形式被称为“多主政体”,即君主通过和领袖们的互相制衡和合作来维持统治。

其次,“以一合诸侯,以二合群臣,以三合宗庙,以四合百姓,以五合天下”。

这是夏朝建立的一系列政治制度和仪式,借助于这些制度和仪式,夏朝实现了统一和稳定。

通过“一合诸侯”,夏桀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威望,将分散的诸侯势力纳入统一的体系之下。

通过“二合群臣”,夏桀巩固了统治者与臣下的关系,确保了政权的稳定性。

通过“三合宗庙”,夏桀使夏朝的祭祀制度成为宪法法律制度的核心,使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的体系相互连接起来。

通过“四合百姓”,夏桀使百姓们在和谐的社会制度下安居乐业,实现了对庶民的有效统治。

最后,“以五合天下”,夏桀通过和各种族的合作,统一了整个中原地区,实现了对整个天下的统治。

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的起始,具有开创性和重要性的意义。

夏本纪中的原文所表达的夏朝建立过程和原则,既是当时社会政治实践的反映,也是后世政治制度发展的基石。

它对后世政治家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为后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演变提供了宝贵经验。

总结起来,《史记》夏本纪的原文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揭示了夏朝建立的过程和原则,展示了当时政治制度和社会体系的特点。

这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夏朝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轨迹具有重要的价值。

夏本纪1

夏本纪1

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 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 国境内。到唐尧、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禹因治水有功, 取得了帝位,并传给其子启,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 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 前十六世纪。 《夏本纪》记述夏朝各代君主兴亡事迹,是《史记》 的第二篇“本纪”。夏朝约存在于前21世纪到前16世 纪,当时还是无文字记 载时期,它是据先秦遗留下来的 典籍编缀而成,主要依据是《尚书》(古代帝王的文诰汇 编)。本文是一部夏王朝的兴衰史,本文节录的 是大禹 治水定九州的部分,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 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
朔、南暨 jì 为嗣 sì 禹辞辟 bì
翻译文中句子:
•1、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 殛鲧于羽山以死。 2、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 帝试之。 3、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 官?
• 1、舜在巡视途中,发现鲧治水实在 不像话,就把鲧流放到羽山,结果 鲧就死在那里。 • 2、比较起来,与他同辈的人中没有 谁比他更能干的了,希望您让他试 试。 • 3、有谁能光大尧帝的事业,让他担 任官职呢?
颛顼 zhuān xū 更得舜 gèng 女平水土 rǔ 皋陶 yáo 亹亹wěi 沟淢 xù 山行乘檋 jú 行相地宜所有 xiàng 四奥 ào 祗台 zhī yí
• • • •
东渐于海 锡禹玄圭 三年丧毕 姓姒氏
朔、南暨 为嗣 禹辞辟
• • • •
东渐于海 jiān 锡禹玄圭 cì 三年丧毕 sāng 姓姒氏 sì
• 注:嶓冢 ,山名,是汉水与嘉陵江的 分水岭。

• 这首诗歌的前两句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 怎样的内容? • 后两句诗对你有何启发,说说你对这首诗的感悟。

《史记·夏本纪》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史记·夏本纪》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史记·夏本纪》全⽂·注释·译⽂赏析【说明】夏本是⼀个古⽼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多个部落联合发展⽽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

到唐尧、虞舜时期,夏族的⾸领禹因治⽔有功,取得了帝位,并传给其⼦启,从⽽建⽴了我国历史上第⼀个奴⾪制王朝。

夏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世纪⾄公元前⼗六世纪。

《夏本纪》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说,系统地叙述了由夏禹到夏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向⼈们展⽰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化及⼈民⽣活等⽅⾯的概貌,尤其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领和帝王的形象。

相传尧、舜时洪⽔泛滥,民不聊⽣,虽经⼤⼒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当政者⽤⼈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灾难中解救出来。

这成了当时因扰中华民族⽣存和发展的⼀个⼗分尖锐的问题。

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夏禹,⼀个有抱负⽽且聪敏勤恳的青年出现了。

他继承⽗业并吸取⽗亲鲧(gǔn,滚)治⽔不成的教训,以他的健壮、精⼲和毅⼒,获得成功,在⼏百万平⽅公⾥的⼟地上,呈现出⼀派怡然富⾜、井然有序的宏伟景象。

司马迁以极其虔敬的⼼情,向⼈们叙说了夏禹的业绩:他怀着励精图治的决⼼,新婚四天就离家赴任,⾏⼭表⽊,导九川,陂九泽,通九道,度九⼭,考察了九州的⼟地物产,规定了各地的贡品赋税,指给了各地朝贡的⽅便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划定了五服界域,使得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众河朝宗于⼤海,万⽅朝宗于天⼦的统⼀、安定和欣欣向荣的⼤好局⾯。

在叙说夏禹的业绩的过程中,司马迁还插进了皋陶(yáo,姚)论“九德”以及舜和皋陶关于元⾸和股肱(gōng,⼯)的歌词,这也反映了古⼈理想的天⼦及诸侯⼤⾂的⾏为和道德规范。

与夏禹的形象相反,司马迁也⽤简约的笔触,勾画和鞭挞了孔甲的湎淫和夏桀的暴虐。

《夏本纪》是⼀部夏王朝的兴衰史。

夏禹的兴起,是由于他治理洪⽔拯民于灾难,勤勤恳恳地做⼈民的公仆,⼈拥护他。

《夏本纪》(正式)

《夏本纪》(正式)

课文记述了大禹的哪些事迹? 课文记述了大禹的哪些事迹?从中体现 了他的哪些高尚品质? 了他的哪些高尚品质?
事迹——(家族世系),继承父业,美尧之事,行山表木,导 (家族世系),继承父业,美尧之事,行山表木, 事迹 ),继承父业 九川,陂九泽,通九道,度九山,考察了九州的土地物产, 九川,陂九泽,通九道,度九山,考察了九州的土地物产,规 定了各地的贡品赋税,指给了各地朝贡的方便途径, 定了各地的贡品赋税,指给了各地朝贡的方便途径,使得全国 范围内形成了众河朝宗于大海,万方朝宗于天子的统一、 范围内形成了众河朝宗于大海,万方朝宗于天子的统一、安定 和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最后即天子位。 和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最后即天子位。 品质——谦逊仁孝,公而忘私、乐于奉献、勇往直前、百折不 谦逊仁孝,公而忘私、乐于奉献、勇往直前、 品质 谦逊仁孝 挠、恪尽职守、为民造福等高尚品质。 恪尽职守、为民造福等高尚品质。
新妻难挡离人路,娇子门啼过耳声。 新妻难挡离人路,娇子门啼过耳声。 洪水有治人无治,不处小情怎大情? 洪水有治人无治,不处小情怎大情? 圣德永垂史册中,万年传唱真英雄。 圣德永垂史册中,万年传唱真英雄。 披星戴月除涝患,缩食节衣住帐栊。 披星戴月除涝患,缩食节衣住帐栊。 引水开渠得妙法,宽民疏政树廉风。 引水开渠得妙法,宽民疏政树廉风。 与天奋斗九州治,海晏河清大禹功。 与天奋斗九州治,海晏河清大禹功。
练习及作业
• 1、理解翻译:
洪水滔天。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 洪水, 堙(yīn)洪水,不待帝命。帝 洪水 不待帝命。 命祝融杀鲧于羽郊。 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 命禹卒 禹。帝乃 命禹卒布土以定九 州。 -《山海经·海内经》
文言知识积累
⑴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浩浩怀山襄 冲上, 鲧为人负命毁 不可: 浩浩怀山襄陵:冲上,漫上 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败坏 行天子之政: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 摄行天子之政:代理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治理 之未有贤于鲧者:比较、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比较、衡量 敏给克勤 克勤: 同义。身为度, 以出:称量, 敏给克勤:敏捷 给”与“敏”同义。身为度,称以出:称量,权 衡 高山大川: 作表记; 行山表 作表记 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给……作表记;测定 薄衣食, 孝于鬼神: 送达,表达。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致:送达,表达。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兴人徒以傅土 发动。人徒:指被罚服劳役的人。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兴:发动。人徒:指被罚服劳役的人。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察看,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察看,考察 鲧于羽山以死:流放, 乃殛鲧于羽山以死:流放,放逐 照看,这里有办的意思。 女其往视尔事矣。 女其往视尔事矣。视,看,照看,这里有办的意思。 亶亶穆穆,为纲为纪: (wěi) i)亹 勤勉不倦的样子。 穆穆: 亶亶穆穆,为纲为纪:亹(w i)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穆穆: 庄重严肃的样子。 庄重严肃的样子。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应根据各地所具有的物产来向天子进贡。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应根据各地所具有的物产来向天子进贡。 九泽, 九山: 陂(bēi)九泽,度(duó)九山:测量,勘测,即上文的“表木”。 九泽 九山 测量,勘测,即上文的“表木” 九山刊旅 九川涤原: 刊旅, 砍削; 治理。 九山刊旅,九川涤原:刊,砍削;旅,治理。 于海, 流入; 覆盖。 东渐(jiān)于海,西被于流沙: 渐,流入;被,覆盖。 于海 西被于流沙:

白话文史记——夏本纪

白话文史记——夏本纪

夏本纪夏禹,名叫文命。

禹的父亲叫鲧,鲧的父亲就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叫昌意,昌意的父亲就是黄帝。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帝的孙子。

禹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没有在位称帝,只是做别人的大臣。

当尧帝在位时,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山岭,淹没丘陵,百姓十分忧虑。

尧寻求能治理洪水的人,群臣、四岳都说“鲧可以”。

尧说:“鲧为人违背命令,摧残同类,不可用。

’’四岳说:“比较起来,没有比鲧更合适的,希望您能试一试他。

”于是帝尧听从四岳的意见,用鲧治水。

九年过去,洪水仍然泛滥,没有成功。

这时,帝尧再次寻求人才,意外地得到舜。

舜被起用,代替天子管理国政,巡视各地。

巡行时,发现鲧治水失败,就把鲧流放到羽山,直至死在那里。

天下的人都认为舜的惩罚很对。

于是舜举荐鲧的儿子禹,让他继续鲧的治水事业。

尧死后,帝舜问四岳道:“有谁能成就帝尧的事业,可叫他担任官职呢?’大家都说“伯禹作司空,可以成就尧的事业”。

舜说:“嗯,对!”命令禹说:“你平治水土,尽心尽力做好这件事吧。

’’禹跪拜叩谢,推让给契、后稷、皋陶。

舜说:“你快去上任办事吧。

”禹为人敏捷机智,克勤克俭,遵守道德,仁爱可亲,说话诚实;声音的高低快慢,合于律吕,自身的进退屈伸,合于法度,一举一动,都能适宜于事理,勤勉敬谨,可以作为纲纪。

禹于是与益、后稷奉舜帝的命令,率领诸侯、百官发动民夫动土治水,行山路,树标志,测定高山大川情况。

禹感伤先人父鲧没有完成治水大业以致受惩罚,于是勤劳奔走,苦苦思索,在外十三年,就是经过自己的家门,都不敢进去看一看。

他节衣缩食,尽力孝敬鬼神;居室简陋,省出财力,用于治水。

他坐车在陆地上走,乘船在水中行,遇到沼泽,利用两头翘起像船形的橇前进,遇到高山,就穿着有铁齿的鞋爬行。

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还带着测量四时的仪器,终于开辟了九州,疏通了九条河道,筑堤修治了九个大湖,凿通了九座大山。

他叫益发给民众稻种,在低湿的地方种植。

叫后稷发给民众欠的粮食。

粮食缺少的地方,就加以调剂,使各诸侯管辖区内,能够大致平衡。

史记·夏本纪原文及译文

史记·夏本纪原文及译文

《史记·夏本纪原文及译文》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看看《史记·夏本纪》。

这可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哟!
原文里说,夏朝的君主们做了好多事情。

比如说,他们要管理国家,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译文呢,就是把那些难懂的古文变成我们能懂的话。

就好像把一个大秘密用简单的话告诉我们。

这样我们就能知道夏朝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儿啦。

小朋友们,是不是很期待?
《史记·夏本纪原文及译文》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说《史记·夏本纪》。

原文里的字可能有点难,但是别担心。

译文会来帮忙的。

比如说,原文里提到夏朝的人怎么种地,怎么建造房子。

译文就会告诉我们,他们是怎么辛苦劳动,怎么一点点把生活变好的。

就像我们做游戏,一开始觉得难,但是有人告诉我们怎么做,就变得简单啦。

小朋友们,想不想多了解一些?
《史记·夏本纪原文及译文》
小朋友们,再一起来看看《史记·夏本纪》。

原文就像是一个古老的谜语。

译文就是解开谜语的钥匙。

比如说,原文说夏朝有个很厉害的君主做了一件大事。

译文就会告诉我们,这个君主是谁,做了什么大事,为什么很厉害。

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呀?。

史记·夏本纪(11)全文

史记·夏本纪(11)全文

史记·夏本纪(11)全文禹曰:於,帝!慎乃在位①,安尔止②。

辅德③,天下大应。

清意以昭待上帝命④,天其重命用休⑤。

帝曰:吁,臣哉,臣哉!臣作朕股肱耳目⑥。

予欲左右有民⑦,女辅之。

余欲观古人之象⑧,日月星辰,作文绣服色⑨,女明之⑩。

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11),来始滑(12),以出入五言(13),女听。

予即辟(14),女匡拂予(15)。

女无面谀,退而谤予(16)。

敬四辅臣(17)。

诸众谗嬖臣(18),君德诚施皆清矣(19)。

禹曰:然。

帝即不时(20),布同善恶则毋功(21)。

①乃:你,你的。

在位:指在位之臣。

(参用《尚书易解》说)②安:稳。

止:举止,行为。

这里指处理政务。

③辅德:意思是辅佐的大臣有德行。

④清意句:大意是以清静之心来对待上帝之命。

⑤其:将。

重:重复。

用:以。

休:美,善。

⑥股肱(gōng,工)耳目:比喻得力之臣。

股,大腿。

肱,胳臂由肘至肩的部分。

⑦左右:帮助。

有民:民众。

有,有人认为是上古汉语名词词头,无实际意义。

⑧象:指衣服上的图象。

⑨日月二句,意思是按照日月星辰的天象制做锦绣服装。

《会注考证》:南化本象下有以字。

⑩明之:指明确服装等等。

(11)六律五声八音:泛指音乐。

六律,我国古代的定音方法,用十二根长短不同的律管定出十二个标准音,叫十二律。

十二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xiǎn,显)、仲吕、蕤(ru,瑞阳平)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y,夜)、应钟。

狭义上的律,仅指上列十二律中单数的六个律,即六律,为阳律。

与之相对的双数的六个律叫吕,即六吕,亦称六同为阴律。

六律,在这里泛指古代音乐中的定音方法。

五声,也叫五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五个音级,即宫、商、角、徵(zhǐ,止)羽。

八音,我国古代乐器的统称。

指金、石、土、缶(fǒu,否)、革、丝、木、匏、竹等八类。

(12)来始滑:此句历来不可解。

《尚书皋陶谟》作在(察)治忽(怠慢)。

意思是通过音乐来考察各方政教之治乱。

史记夏本纪原文与翻译

史记夏本纪原文与翻译

史记夏本纪原文与翻译《夏本纪》出自《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主要记述了夏朝的历史。

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史记夏本纪原文与翻译,供大家阅读参考。

史记夏本纪原文:夏禹,名曰文命。

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

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

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

”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

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

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

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

”舜曰:“嗟,然!”命禹:“女平水土,维是勉之。

”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

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

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溼。

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

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禹行自冀州始。

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

既修太原,至于岳阳。

覃怀致功,至于衡漳。

其土白壤。

赋上上错,田中中,常、卫既从,大陆既为。

鸟夷皮服。

夹右碣石,入于海。

济、河维沇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雍、沮会同,桑土既蚕,于是民得下丘居土。

其土黑坟,草繇木条。

田中下,赋贞,作十有三年乃同。

其贡漆丝,其篚织文。

《史记.夏本纪第二》

《史记.夏本纪第二》

《史记.夏本纪第二》书读通鉴,则思风尘之会。

虑念王略,则感命途之艰。

大家好,欢迎来到王牧信读通鉴。

原文一:知人则智,能官人;(1)能安民则惠,黎民怀之。

(2)翻译:理解臣下就会明智,能够任命适当的人做官;能够安定民心就对人有恩惠,民众都会怀念他。

启发:1.选择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很重要,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合适一个岗位,千年以来都是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不同古籍都有记载,不多说。

要注意的一点,是孙武说:择人而任势。

选择合适的人后,就顺势而为。

在选择人才方面多下功夫,在管理的时候宽松一点:劳于论人,佚于治官《墨子》。

2.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如何安定民心有基本策略:a牧民以信。

(百姓看君主是否言行一致。

)b藏富于民。

(百姓富了,当敌人攻打我国时,百姓会和敌人拼命,国亡的话百姓个人利益也将被侵蚀。

)c养民以智。

(愚民政策使百姓容易被管理,却也让国家实力退步,导致外患频繁。

让百姓有更高的智慧,这是因为君主有深远的战略眼光:不是为了分国内有限的蛋糕,而是为了在天下争夺更大的蛋糕。

)原文二:帝桀之时,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1)汤修德,诸侯皆归汤,(2)汤遂率兵以伐夏桀。

翻译:桀帝的时候,桀不去致力建立德政却用暴力伤害百官贵族,贵族们都承受不了。

汤修治自己的德政,诸侯都归附到汤的名下,汤就领兵来讨伐夏桀。

启发:1. 要明白自己该重视什么人。

“不务德”,没对别人好。

“武伤”,对别人坏。

不务德和武伤这两种行为模式同时做,是在作死。

2. 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做好自己(修德),等待别人犯错(百姓弗堪),就有机会(诸侯皆归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本纪原文(据本校对)
夏禹,名曰文命。

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

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

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

”四岳曰:“等之未有贤於鲧者,愿帝试之。

”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

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

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

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

”舜曰:“嗟,然!”命禹:“女平水土,维是勉之。

”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

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

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

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

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

六府甚修,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

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於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

天下于是太平治。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

十七年而帝舜崩。

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

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补充)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

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

而后举益,任之政。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

以天下授益。

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

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

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

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

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

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

启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

今予维共行天之罚。

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女不共命。

御非其马之政,女不共命。

用命,赏于祖;不用命,僇于社,予则帑僇女。

”遂灭有扈氏。

天下咸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