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姓、氏、名、字、号

合集下载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

名殊 字同叔 “殊途同归” 《周易.系辞下》 曰:“天下同归 而殊途,一致而 百虑”, 在现代汉语中也 有“特殊”一词, “叔”表排行
意义相顺
曹 操
国曹操 名操 字 孟德 《荀子。劝学》 有“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夫 是之谓德操” 现在:有“道 德情操”之说

意义相顺

白居易
字乐天,号 香山居士, 又号醉吟先 生
山居秋暝
崇教
唐朝 李持盈 玉真公主
道号:无上真 字:玄玄
拆字
老 舍

合则为名,拆则为字。 南宋诗人谢翱 名翱 字皋羽 老舍原名舒庆春 名庆春 字舍予
拆字
查良镛
金庸
上举的诸人之“字”均有两字组成。其中一个为主 (也有些“字”中两字都起作用),另一个为辅, 为主的与“字”有意义上的联系,为辅的只起修饰 作用,例如: ①涵义丰美之字: 四、 子、甫、元、君、玄、宝、智、义、仁、耆 、 何谓 公、翁、卿、倩、彦、伟、休、 道、孝 …… “衬 ②次第,孟(伯)、仲、叔、季 最典型例子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 字” 孙策 老大 字伯符 孙权 老二 字仲谋 孙翊 老三 字叔弼 孙匡 老四 字季佐

名是人们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
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长者或有威望 的人命名;
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份的确定。 古人直称姓名有三种情况: (1)用于自称: 庐陵欧阳修 (2)用于给人作传记: 廉颇者,赵之良 将也。 (3)用于厌恶的人: 不幸吕师蒙构恶(è)于前
1、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 亲或长者给取的,只限于古代有身 份的人。

1、号又叫别号、表号、别称。 2、号初为自取,称自号,以显示某种志 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如: 青莲居士、东坡 居士 。 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赠号,称尊 号、雅号、谥号、绰号等。)

古代的姓氏和名号PPT课件

古代的姓氏和名号PPT课件

39
2021
竺——东汉时枞阳侯竹宴认为本姓源出伯夷、叔齐二 贤,因此在竹下加二,改称竺氏。
田——源出于妫姓,春秋时陈国厉公儿子陈完因避难 逃到齐国,改姓田氏,当时陈、田读音相同。
郭——文王弟虢叔受封于虢,后虢国为晋所灭,后遂 改姓郭氏。
元——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姓拓跋,到孝文帝 时改拓跋为元姓,意为天下第一姓。
29
2021
4.以祖先的名、字、谥号为氏
孔——源出于子姓,微子启封到宋国,后裔宋 襄公的五世孙,名嘉,字孔父,在宋国任大司
马,动乱被杀,其子木金父逃到鲁国,便以父 亲的字“孔”为氏。
庄——按周朝的谥法,喜欢征讨的君主死后常 谥“庄”。春秋时有楚庄王,郑庄公,宋庄公 等,他们的子孙便以谥号“庄”为氏。
31
2021
诸侯的儿子称公子,公子的儿子称公孙,公孙的儿子 往往以其祖父(即公子)的字为氏,例如宋桓公的儿子 公子目夷,字子鱼,孙子公孙友,公孙友的儿子就以 其祖父公子目夷的字(子鱼)为氏,称鱼苕、鱼石。鲁 桓公的三个儿子公子庆父字仲,公子牙字叔,公子友 字季,他们的后代分别以仲孙(后改孟孙)、叔孙,季 孙为氏,成为鲁国掌握实际政权的三大家族,世称 “三桓
司寇——相传夏、商时就有司寇的官职,掌管 治安刑狱。
28
2021
司徒——也是上古官名,尧舜时就设立了,主 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物,周朝以地官为大司徒, 相当于宰相。相传舜为尧司徒,子孙以为氏。 上官——源出于芈姓,战国时,楚国公族子弟 靳尚任上官大夫,后代子孙以上官为氏。 乐正——周代设乐正之官,子孙以乐正为氏。
30
2021
孟——源出于姬姓,鲁桓公的儿子、庄公弟庆 父连续杀死两个君主,激起人民的反对,后被
迫自杀,他的后代应该称仲孙氏,为了避讳弑 君之罪,改称孟孙氏,子孙以孟为氏。

“姓”“氏”“名”“字”“号”

“姓”“氏”“名”“字”“号”

“姓”“⽒”“名”“字”“号”“姓”“⽒”“名”“字”“号”姓和⽒在中国传统⽂化中,“姓”是家族的标志,“⽒”指家族中的某⼀⽀,“姓”“⽒”只在先秦有分别,秦之后基本合⼀。

姓,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符号。

姓在古代主要有两个来由,⼀是以⼥性受孕⽽得姓;⼆是以⼥性⽣育的地点⽽得姓。

所以古姓的字旁多从⼥,如姬、姜、妘、姒、赢、妫、妊、姚等。

⽒,要⽐姓出现的晚,⽤来表⽰贵贱的⾝份。

⽒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贵族有⽒,平民则⽆⽒。

后来姓与⽒⼆者合⼀,现在常见的“以姓⽒笔画为序”的“姓⽒”,就说明了这个意思。

中国姓⽒的具体来源⽐较繁杂,⼤⾄有:、以封地为姓,如齐、鲁、吴、楚、秦、燕、赵、宋等。

、⽤官爵作姓,如王、侯、司马、司徒、司空等。

、以从事的职业为姓,如陶、贾等。

、以居住的处所⽅位为姓,如西门、东郭、南郭等。

、少数民族姓⽒⾳译成为复姓,如长孙、慕容、呼延、尉迟等。

名和字名,《说⽂解字》对“名”的解释是:“名者,从⼝,从⼣,⼣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名。

”“名”是由看得见、喊得出、写得来并具有⼀定意义的“字”所组成。

所谓“名”也是社会上个⼈的特称,即个⼈在社会上所使⽤的⽂字符号。

早期的⼈名朴实,如夏商两代的孔甲、盘庚、⼩⾟等,都以⼲⽀为名,后来取名才慎重考虑,反复斟酌。

古时候的“名”基本上是由长辈或者有威望的⼈起的,“字”可以是成年之后⾃⼰起的,也可以是朋友赠与的,⽽且⼀般只有⽂化的⼈才会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互相为表⾥的,所以⼜称为“表字”。

男性⼆⼗岁⾏冠礼,取字;⼥⼦⼗五岁⾏笄礼,取字,标志着许嫁,未许嫁的叫“未字”或“待字”或“待字闺中”。

古⼈“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孔⼦的⼉⼦名叫孔鲤,字伯鱼,鲤与鱼相关,之所以前⾯加个伯就是因为他是孔⼦的⼤⼉⼦。

孔⼦有个学⽣叫宰予,字⼦我,予跟我的意思是⼀样的。

孟⼦,姓孟,名轲,字⼦舆,轲跟舆的意思相近。

《汉书》的作者班固,字孟坚,坚跟固同义,他是班彪的长⼦,所以称孟。

姓、氏、名、字、号、谥号,中国姓氏文化原来是这么来的

姓、氏、名、字、号、谥号,中国姓氏文化原来是这么来的

姓、氏、名、字、号、谥号,中国姓氏文化原来是这么来的接下来几期文章,咱们聊聊我们的姓名。

百家姓姓名里包含了我们祖先的职业、迁徙的路线、历史的变化等等等等,比如说:姓巫的朋友,先祖是为皇家负责医疗、祭祀或者观天事务的官员;姓史、或者太史的朋友,祖上是为朝廷记载历史的官员;而姓张的朋友,祖上则是一名擅长射箭的高手。

凡此种种,我们把百家姓里的名字拿出来,掰开啦,揉碎啦,从甲骨文的角度,看看每个姓氏的祖先,最初都是做什么的。

咱们要聊具体的姓名,或者叫姓氏之前呀,有一个问题摆在眼前。

这个问题就是什么叫姓、什么叫名;什么叫氏、什么叫字。

搞清楚这些问题,咱们才能更清楚地了解我们姓氏、名字的由来。

•什么叫姓?母系社会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了,所以中国最早的一批姓度是和女字旁相关的字,比如说姬、姜、姒、嬴、妘(音同“云”)、妫(音同“归”)、姚、姞(音同“吉”)。

炎黄结盟传说黄帝住在姬水河边,所以他们这一支以姬为姓;炎帝住在姜水河边,他们这一支就以姜为姓。

大禹因为治水有功,赐姓为姒。

此外,部落首领们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姓。

黄帝有二十五个孩子,其中有十来个孩子拥有自己的姓。

它们分别是:姬、酉、祁、己、滕、任、荀、箴、僖、姞、儇(音同“轩”)、依等十二个姓。

在祝融之后,又产生了己、董、彭、秃、妘、曹、芈等八个姓,他们合称祝融八姓。

•什么叫氏?氏是姓的分支,相当于大家族的概念。

夏王室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以己为姓,而这个己姓里,又分出了苏、顾、温、董、豢龙等氏族名称。

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朝。

周朝初年,为控制被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地分封诸侯。

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即以封国名为氏。

另外,各诸侯国又以同样的方式对国内的卿大夫进行分封,大夫的后人又以受封国的名称为氏。

以后,各种形式的氏的来源又不断出现,并且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

但是只有贵族才有氏,贫贱者有名无氏,氏成为贵族独有的标志。

至于贵族妇女,则无论怎么称呼都必须带上姓,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宗法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谨性。

中国古代姓、氏、名、字、号的区别

中国古代姓、氏、名、字、号的区别

中国古代姓、氏、名、字、号的区别读书学习10-05 1339:()中国古代姓、氏、名、字、号的区别平时我们碰到一个陌生人,要想与之沟通,总要问“您贵姓?”“您尊姓大名?”我们国家举行重大会议,公布人事安排,凡有多人担任同样职务,或其他场合如书的编者、为多人时,排顺序往往是“以姓氏笔划为序”。

那么什么是姓氏?姓、氏是一样的,还是不同的?名又是怎么回事?我们在看古书,古典戏剧时往往会碰到同一个人在他的姓名之外,又有字、号的情况,有时还不止一个号,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称呼。

这又是怎么回事。

这里就来谈一谈这方面的知识,主要讲一讲我们中国古代姓、氏、名、字、号的历史由来及演变情况。

一、姓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

”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

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

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

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

据文献记载,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

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姓是怎么来的?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

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

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

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

后人据《春秋》整理出来的“古姓”有:妫(今河北涿鹿有妫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风、赢(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归、曼、芈(楚姓)、隗(原北方少数民族姓)、漆(瞒)、允等22个姓。

这些姓中近半数带女字旁。

所以,人们推测,姓的产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会。

历史冷知识:古人的姓、氏、名、字、号,都有什么含义,如何使用

历史冷知识:古人的姓、氏、名、字、号,都有什么含义,如何使用

历史冷知识:古人的姓、氏、名、字、号,都有什么含义,如何使用在中国,起名字是一种文化,名字从来不是一个代号那么简单,因为那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期盼与满满的祝福,现代人的名字很简洁,就是“姓氏名字”两到四个字,而在古代却复杂得多,因为在今天意思相同的“姓与氏” ,“名与字”在古代都是截然不同的意思,这里纵横就来聊聊古人名字的那些事。

“姓”与“氏”的渊源在如今,姓氏是一个词,除了少数随母亲姓的,基本就是指父性,而在古代“姓”与“氏”是有很大差别的。

“姓”的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当时的部落都是女性掌权,通常是一妻多夫制,他们的子女也只能随其母姓,部落的名称都是以女性首领的姓命名的,所以中国很多古老的姓氏都是女字旁的,如“姬、嬴、姜”,例如褒姒,就是姒姓,褒国人的意思。

随着原始人类生存技能的逐渐强化,部落得以不断的繁衍生息,人数剧增,各个部落中都出现了小群体,也就是不同的分支,为了加以区分,每个分支会冠以不同的称号,也就是“氏”,简单来说,姓是整个部落的共同的符号,氏用以划分同部落里不同的分支。

例如秦始皇嬴政,就是嬴姓,赵氏,有意思的是同为战国七雄的赵国,一直与秦国针锋相对,可是赵国国君也是嬴姓赵氏,与秦国国君是同宗同源,一脉相承的。

随着时代的演变,“姓”的代表意义不再鲜明,地位逐渐被“氏”取代了。

“名”和“字”的区别这两个字的用法可是很有讲究的。

《礼记》里中记载,“幼名,冠字”,在孩子出生三个月后要取“名”,到了成年的时候,就要给他取“字”了。

不过,字一般都是上流社会、书香门第才会取得,生活在最底层那些目不识丁的人家,孩子大多都没有名,更不会取个字了,像明太祖小时候叫朱重八,八月初八生的,他父亲叫朱五四,五月初四生的,就是用生日做个代号,连个像样的名字都没有,起兵反元之后才给自己改的名字叫做朱元璋。

值得一提的是不是男子才有“字”,很多女子也有。

男子成年行冠礼的年纪是二十岁,而女子十五岁成年行及笄之礼并且有婚配之后就可以取“字“了,“待字闺中”这个说法就是这样来的。

古人的字和名和号有什么区别

古人的字和名和号有什么区别

古人的字和名和号有什么区别在古代社会,人们常常使用字、名、号来表示个人身份和称呼,这些概念在古代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字、名、号分别代表了古人在不同场合的身份和准则。

下面将从三者的定义、使用和演变等方面详细探讨古人的字、名和号之间的区别。

一、字字是指个人家族的传统姓氏,代表了家族的身份和血统。

在古代社会,字是祖先留下来的,代代相传,是家族的认证标识。

每个人都有一个固定的字作为自己的姓氏,传承家族和血脉联系的象征。

古代常用的字包括“姓氏”和“雅名”,用于区分不同家族和社会地位。

二、名名在古代代表了个人在社会中的真实身份和个人特征。

名通常是在出生时由父母或长辈取的,是一个人日常生活和社交中使用的标识。

名与字的区别在于名是每个个体独特的标识,没有传承性,而字则代表着家族的传承和血统。

顺着名的衍生,出现了许多雅号、字号等称谓,用以尊称或表达对他人的尊重。

在古代社会,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是个人自己的标识,也是人们彼此之间的称呼依据。

三、号号是指古代社会中人们在不同情境下使用的别称或尊称。

号通常是根据一个人的才能、品质、身份等不同要素而赐予的,是对个人的评价和尊重之称。

古代社会人们常常以号作为相互之间的称呼,更显尊重和礼貌。

号往往与人的名字或特长有关,是体现了一个人社会地位和个人特征的称谓。

人们常常以号取代名字在特殊场合使用,展示自己的特长或身份特点。

四、总结古人的字、名和号在古代社会中有着各自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字代表了家族传承和血脉联系,名是个人特定身份的标识,号则是对个人的尊重和评价之称。

这三者在古代社交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反映了社会等级、家族传承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文化特色。

通过了解古人的字、名和号之间的区别,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和人际关系。

姓、氏、名、字、号有什么区别?

姓、氏、名、字、号有什么区别?

姓、氏、名、字、号有什么区别?'姓,人所生也'(《说文》),姓字从女从生,表明了出生的血缘关系,清楚地说明了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姓祖先的子孙,正是母系氏族社会每一血缘关系人群的标记。

姓发展到以父系计算血缘关系以后,姓也就转变为父系血缘关系。

姓与氏有关联但又有区别,姓表血统,氏则表职官、表居地、表职业等。

同一姓可以衍分许多氏。

今日的姓大多来自古代的氏。

我国一些主要姓氏已有4000年的历史了。

上古时代的原始氏族,人们就有姓了。

当时社会氏族以母系为中心,帝王都以女傍为姓,比如神农姓姜,黄帝姓姬,虞舜姓姚等都是非常古老的姓。

历史上明确记载姓氏是从周代开始,繁衍至今,目前我国的姓氏大约有3000个左右。

而见于历史文献的姓有6363个,明代的《千家姓》,收集了1968个姓。

氏的本义为“支'、“歧”、“所以别子孙所出也'。

由于同姓者越来越多,为了区别家族间的地位、出身,便产生了氏。

氏的来源主要有爵号,如王、侯; 有国号,如殷、夏、齐、鲁、周、楚、韩、赵、魏、吴等; 有官职,如司徒、司马、司空、帅尉、师、史等; 有居住地,如西门、南郭、南宫、柳下、百里等; 有封地,如屈、解等; 有职业,如陶、巫、商、贾等; 有鲜明少数民族印迹的氏,如金、翦、萨、撒、慕容等。

姓氏原来只有贵族才有,一般百姓没有姓氏。

战国以后,由于氏日益增多,起到了姓的作用,姓与氏合一,一般百姓也有了姓。

至汉魏时,已是人人皆有姓了。

名,古时侯,名是出生三月或百日后才取的,取名极为慎重。

三国时有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等等。

名是社会个人的特称,有按族谱辈分起的,如孔氏家族、朱元璋后人等; 有像《红楼夢》中贾氏家族按偏旁论辈起名的。

平民百姓则不是如此讲究,随意性较大。

如今取名趋同问题很突出,据2015年我国人口统计,张伟有29.9万,王伟有29.1万,王芳有27.7万,李娜25.9万……在南方城市梓、轩、萱、欣、浩等名字近年来蜂拥而至,有的幼儿园一个小班同名的就有好几个。

高考文化常识:姓、名、字、号

高考文化常识:姓、名、字、号

• 过去人一出生,家中长辈就给取个小名。小名, 又叫乳名、幼名、奶名。比如司马相如小名“犬 子”,曹操小名“阿瞒”,刘禅小名“阿斗”, 刘裕小名“寄奴”。 小名起得比较随意,有的 是专门找难听的“贱名”来,说是这样的孩子鬼 会讨厌,好养活,于是,“狗剩”、“狗不理” 、“石头儿”、“鸭蛋”、“阿猫”、“柳 娃 ”全来了。上学后,才有了正式的名,这名又叫 学名、大名、大号。但是这时候还没有字。
弱冠
及笄
• 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 他称。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情况下都必须对人 称字不称名,这要依对话双方的相互地位而定。 彼此地位相当者,尊称别人用字不用名,谦称自 己用名不用字;而长辈对晚辈、老师对学生、上 级对下级,也可以称名而不称字,这样显得更亲 切。如果说起名是为了分彼此,那么取字就是为 了明尊卑。这是名与字功能的基本区别。
而复杂的主要原因。
根据最新统计,姓张的超一亿,成为世界最大姓。 百家姓
姓氏来源
• 【张】
• 1、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 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 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 河北张氏。
•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 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 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 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 南之张氏。
刘禅(shàn) :阿斗 [ ā dǒu ]
• 《礼记》中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 字。”这里说的是古人的一种礼俗,那时候,小孩子生 下来3个月由父母命名,男子到了20岁,由父亲在宗庙 主持冠礼,把头发束起来,在头顶盘成髻,这表示可以 娶媳妇了,有资格参军与参加祭祀了。然后由身份高的 老人根据男孩的名取字(也有资料称自己取字,但名、 字由长辈取较多)。有了字的男人,才算是成年男子汉 。女孩子到15岁举行笄礼,取字。所谓笄就是在头发上 插簪子,这表示女孩可以找婆家了。过去说的“待字” 就是待嫁,“未字”就是未嫁,“字人” 就是出嫁的 人。

古代人的姓、名、字、号都是什么意思?

古代人的姓、名、字、号都是什么意思?

古代⼈的姓、名、字、号都是什么意思?古⼈之名字极为复杂,由姓、⽒、名、字、号五个部分组成,姓和⽒最早是分开的,不是⼀个词,姓产⽣在前,⽒产⽣于后。

“姓”是⼥⼈⽣之⼦⼥,代表了⼀种⾎缘关系,是家族基因之延续,在母系社会,同⼀个母亲所⽣之⼦⼥就是同姓,随着同⼀祖先之⼦孙繁衍增多,特别是到了伏羲⽒族社会时期,⼀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散居各处。

各个分⽀之⼦孙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为⾃⼰取⼀个称号作为标志,就产⽣了“⽒”。

姓是⼀个家族所有后代之共同称号,⽽⽒则是从姓中派⽣出来之分⽀。

⽒族社会时期实⾏族外婚,同⽒族之⼈不能结婚,这样“姓”就起到了“别婚姻”之作⽤。

姓世代相传,⼀般不更改,⽐较稳定;⽽⽒则会有后代有⼏个⽒或⽗⼦两代不同⽒之情况,不同姓之间可能会以同样之⽅式命⽒,因此会出现姓不同⽽⽒相同之现象。

到阶级社会,贵族除有姓之外,还以国名、官位为⽒,“⽒”也就成了区别贵贱之标志,贵族男⼦及其后代才有“⽒”,⽽奴⾪和平民百姓是没有“⽒”的。

春秋时期,宗法制度逐渐⽡解,姓⽒制度也发⽣根本变⾰,⽒开始转变为姓,战国以后平民也有姓,百姓遂成为民众之通称,秦汉以后姓与⽒合⼀,遂称“姓⽒”。

名字是⼈与⼈之间的特定称呼,是⼀个⼈之符号标志。

今天中国⼈之名字⼤多⽐较简单,都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姓”沿袭祖辈、代表⾎缘关系,“名”凝聚着长辈殷切之希望。

古代名和字是分开使⽤的,“名”是⼀个⼈在社会上所⽤之符号,有鲜明个⼈烙印,“字”则往往是名之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的,故⼜称表字,更重要是古⼈只有到了成年才能取字,《礼记·檀⼸上》“幼名,冠字”,“冠”是指古代男⼦之成⼈礼,意思是男孩到⼆⼗岁举⾏“结发加冠”成⼈礼之时就要取字,是出于对成年男⼦之尊重和避讳,以后⼤家就不能直呼其名了,⽽⼥孩到⼗五岁举⾏“及笄”成⼈礼之时才取字。

“字”通常由“名”衍⽣⽽来,《⽩虎通·姓名》说:“或旁(傍)其名为之字者,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可见古⼈之“名”与“字”在意义上⼤体相近或有关联。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姓氏称谓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姓氏称谓

ss 改字
空字
12
缺笔 3 4
改读
康熙皇帝名玄烨, “玄鸟、玄武、玄黄” 等“玄”改为“元”, “玄武门”改为“神武 门”,“玄武大帝”改 为“真武大帝”。
又如《红楼梦》中林 黛玉的母亲名敏,因此 她读书时,凡遇“敏” 字皆念作“密”字,写 字遇到“敏”字亦减一 二笔。
5.古代书籍中常见的其他称谓
2.名、字、号
名、字 别号
释义
使用区别
举例

古人幼时取名以供长辈呼唤 名具有“名以正体”的严肃性
上对下、长对少方可称名;在一 般情况下直呼对方的名是不礼貌 的。
古人成年后取的别名,又叫“表字”。 下对上、平辈之间,称字不称名。诸葛亮,字孔明(同义词
古代男子到20岁成人,举行冠礼,要另 字具有“字以表德”之意,或以 )
宋太祖
汉高祖刘邦
宋太祖赵匡胤
元世祖忽必烈
唐太宗李世民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3.谥号、庙号、年号——年号
年号是皇帝用以纪年而设置的称号。年 号始于西汉武帝即位之年的“建元”。新君 即位,于次年改用新年号,叫“改元”。
一个皇帝在位期间,遇到重大事件如祥 瑞灾异等,也常改元,如武则天在位期间, 用了17个年号。年号一般用两个字,也有用 三四个字的,如“中大通”(南朝萧衍)、 “天册万岁”(武则天)、“太平兴国” (宋太宗)等。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姓氏称谓
1.姓、氏
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我国具有世界上最悠久并持续不断的姓氏传统。据 统计,我国现存姓氏有3500多个,而历史上出现过的姓氏有2.2万多个。
姓氏 姓 氏
不同的含义 一个族号“别婚姻
” 姓的分支“别贵贱

001中国传统文化-姓名ppt课件

001中国传统文化-姓名ppt课件
7
看看你能否知道落款的意思? 山陰陳士鐸敬之甫號遠公又號朱華子著述
8
中國傳統文化—姓、氏、名、字、號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 石軍
1
古代文化知识
古代文化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天文曆 法、姓名、年龄称谓、避讳方法、度量衡制 度以及與中醫有個的藥物、方劑、穴位等事 物命名等知识,尤多反映于古医书中。
2
姓、氏
我國上古時期,不僅有姓,而且有氏。
一、姓氏
姓,是一種由母系社會而來的族號。
自称名:人前称自己,尊敬對方 《本草綱目》:“楚蘄陽李君東璧— 謂余曰:時珍,荊楚鄙人也。‘“
周代貴族男子常加“伯、仲、
字與名在意義上有聯繫 叔、季表示兄弟排行,如仲尼 “珍,寶也;璧,瑞玉圜也 現雖不用表字,但也用以排行。
還有在字后加“父或甫”。如伯禽父
有時省去排行,僅字后加“父或6 甫”
別號,古人除了名和字之外,还有別號(別字)
姓上冠以配偶的氏或邑名,趙姬、孔姬 死後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謚號,武姜,文姜 孟氏不需區別時,直接在姓下加“氏”,武姜稱姜氏 待嫁,要在姓上冠以孟、伯、仲、叔、季以表示排行
以氏為姓, 姓氏逐漸合一
長孫、宇文、賀蘭 統謂之姓, 呼延,來自少數 平民也有了姓 名族的譯音
戰國后
漢以後
後世
5
名字,古人有名有字。
字是成年时由尊輩代取得,別號往往是晚年自取的,與名 不要求有意義上的聯繫。
兩字的別號 張從正,號戴人 薛雪,號一瓢
三字以上的別號 葛洪,號抱樸子 王冰,號啟玄子 李杲,晚號東垣老人
四字的別號常壓縮為兩字 如東垣
別號和字應用上無區別
其他的敬稱 官職—王太僕 地望---劉河間 任職之地---張長沙 有的字、號、官職、地 望等並用---聞丹溪朱先 生彥修醫名遍四方

古人的“姓”、“氏”、“名”、“字”有何区别?

古人的“姓”、“氏”、“名”、“字”有何区别?

古人的“姓”、“氏”、“名”、“字”有何区别?今天我们常常说“姓氏”和“名字”,但在古代,“姓”、“氏”、“名”和“字”是不一样的。

首先说姓,姓来源于同一个血缘关系的族群,如果某两个人有相同的姓,则表明他们有共同的血缘关系,拥有共同的祖先。

古代著名的姓有妫、姒、姬、赢(秦姓)等等。

姓在古代往往起着“别婚姻”的作用,“同姓不婚,恶不殖也”。

氏则是对同姓的族群的进一步区分,随着人口的繁衍,同一个族群内部为了加以区分,分成了更多的若干个小族群,这些小族群之间就用氏加以区别。

氏的取名规则往往来源于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以及所授的官职等。

比如周朝的统治者姓姬,周实行的是分封制,于是出现了很多因为分封产生的氏,如周公属于姬姓,但由于其所封之地为周,所以“周”成为他的氏。

用一句简单的话总结氏,就是氏由姓所出,氏是姓的分支!姓用于区别血缘,氏却用于区别贵族和平民,因为贵族才有氏,普通平民没有。

顾炎武曾说过,“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什么意思?就是氏往往会因为封地、官职变化而变化,但你身上流淌的哪个祖先的血是不变的,所以姓会千万年不变。

当然这个不是绝对的,姓也有经常改变的例子,比如被皇帝赐姓。

在先秦时期,姓和氏严格区分;汉代以后,姓和氏合一,统称为姓。

战国以前,贵族才有姓和氏,平民有姓无氏。

其中贵族男子称氏,贵族女子称姓。

氏相同但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但氏不同者,不可结婚。

名则是出生后父母给起的,《周礼》记载:“婚生三月而加名”,小孩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作为他来到这个家庭的代号。

名一般用于自称。

字是一个人到了成年后父母再给他起的,用于社会交往时候的他称。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男子到了二十岁和女子到了十五岁后家长给他们取个字。

字一般用于他城!除了刚刚提到的姓、氏、名、字,古人还有号,他和“名”、“字”不一样,“名”和“字”都是尊长取的,号是自己或者朋友取的。

姓名,字,号的区别及用法

姓名,字,号的区别及用法
「字」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两个字,但以双字者居多,更长的少见。比如屈原,名平字原,就是单字。岳飞,名飞字鹏举,就是双字。取字的方法有很多,但一定要与「名」有所关联,《颜氏家训·风操》有言「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正是此意。可以取近义,也可以进行一些比喻延伸,甚至可以反义相对,方法多多,在此就不赘述了。
三、别号
「别号」又称「别字」,简称「号」。字数不限,王安石号「半山」,范蠡号「陶朱公」,苏轼号「东坡居士」,都可以。有些时候以故乡、官职称呼别人,也是「别号」的一种,比如王维为「王右丞」,柳宗元为「柳河东」等等。
帝王、士大夫有的「谥号」、「庙号」,也都是「别号」的一种。例如,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齐桓公」、「楚庄公」等等。
至于「号」,就多在文人雅士之间相互使用,用来自称也非常方便。现在还有不少朋友,习惯叫我「紫阁」,而不叫「博闻」。这种情况,即便放在古代,也是十分恰当的。
但是对于历史人物而言,他最广为人知的称呼,可能是「名」,也可能是「字」,也可能是「号」。估计是哪个顺口好记,就容易流传。比如郑板桥本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道人。板桥好记好认,说郑燮、郑克柔是谁,认知率就低了。齐白石名纯芝,号白石山人,就以白石传世。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现在也多叫苏东坡,还有东坡肘子流传。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在周朝之前,姓和氏分治不同的功能。男女之间,姓同氏不同,不能通婚。而姓不同氏同,则可以通婚。先秦时期,只有贵族才能使用姓氏,比如「庖丁」就是名叫丁的厨子,公输班叫「鲁班」却不姓「鲁」,只用,也走入寻常百姓家了。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女性而言,姓氏比名字更重要。出嫁以前,在姓之前加上「孟、伯、季」等排行作称呼。出嫁以后,在姓前加以所出身的国名,比如「齐、秦、鲁」。称呼妇女的时候,也往往在其姓的后面加上一个「氏」字,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张氏、王氏、徐氏」。这类体制,后世多有演变,但在先秦时期业已形成。

古人的姓

古人的姓

古人的姓、氏、名、字、号平时我们碰到一个陌生人,要想与之沟通,总要问“您贵姓?”“您尊姓大名?”我们国家举行重大会议,公布人事安排,凡有多人担任同样职务,或其他场合如书的编者、作者为多人时,排顺序往往是“以姓氏笔划为序”。

那么什么是姓氏?姓、氏是一样的,还是不同的?名又是怎么回事?我们在看古书,、古典戏剧时往往会碰到同一个人在他的姓名之外,又有字、号的情况,有时还不止一个号,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称呼。

这又是怎么回事。

一、姓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

”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

”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

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

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

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

据文献记载,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

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姓是怎么来的?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

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

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

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

后人据《春秋》整理出来的“古姓”有:妫(今河北涿鹿有妫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风、赢(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归、曼、芈(楚姓)、隗(原北方少数民族姓)、漆(瞒)、允等22个姓。

这些姓中近半数带女字旁。

所以,人们推测,姓的产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会。

章太炎先生及其他学者又从《说文》、《山海经》、甲骨文、金文等较古的文献中整理出几十个古姓(约59个,章太炎得52个,他人又从金文中得嫘等7个),这样加上原有的也不过80几个,可以想见,这只是远古实际存在的姓中的一部分,原有的姓肯定不止这些。

古代汉语:古人的姓氏与名、字、号

古代汉语:古人的姓氏与名、字、号
东晋南朝时王谢二家门第极高权势极大先后出来许多名人如王敦王导兄弟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谢安谢玄叔侄谢灵运谢两大诗人
古人的姓氏 与名、字、 号
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社
会成员赋予它某些规定性,用以调整和维持某种社会结构,于是形成 一种姓氏制度。
西方国家的姓氏多带宗教色彩,而中国的姓氏则主要是宗法色彩。
中国人的名、字与号
春秋战国以来,社会礼制急剧变化,其命名现象更多反映了 社会下层的面貌,以贱、丑命名,如鲁文公的儿子取名为“恶”。 西汉末年复古,王莽禁取复名,人们多取单名,直到东汉、三国, 单名依旧盛行,因此一部《三国志》,人物几乎都是单名。以后 数代,取名均受时代影响,如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取名多用“建 国”、“爱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多用“卫东”、“向东”、 “立新”等。
这里所讲中国的姓氏制度,是指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绝大 多数中国人所采取的姓氏制度。 有如下特点:(一)它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
现,历史渊源非常久远。(二)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与封建礼制 相结合,标榜同姓同宗,抬高名门大姓,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有 力工具,如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三)
举例:孟姜女
人们说的“孟姜女”,并不是姓孟名姜女,而是姜姓长女的意。 女子出嫁后,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出嫁前的本国国名,如周幽 王的宠妃褒姒,本人姓姒,来自褒国;如果所嫁之人为国君,则也可 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所嫁国的国名,比如卫庄公的妻子姓姜,来自齐 国,她可以叫“齐姜”,也可以叫“卫姜”。 姓与氏混合为一,大约在秦汉时代。
“氏”的产生
“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 繁衍,人口增加,于是由这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地方居住 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 是“氏”。一个母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因此可以说, 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 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

姓氏名字号庙号谥号年号新建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姓氏名字号庙号谥号年号新建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古代文化常识:姓、氏、名、字、号、庙号、谥号、年号 1、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 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神农氏。太史氏。摄氏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物体欲倾倒而将其支撑住的形象。是“支”的本字。本义: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 黄帝:姬姓,轩辕氏 2、名是人们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长者或有威望的人命名; 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份的确定。 古人直称姓名有三种情况:(1)用于自称:庐陵欧阳修(2)用于给人作传记: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3)用于厌恶
的人:不幸吕师蒙构恶(è)于前 3、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 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 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只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三国周瑜 , 名瑜 , 字公瑾;三国诸葛瑾 , 名瑾, 字子瑜 ,“公”与“子”是衬字,春秋 颜回,名回 ,字子
渊 “子”是衬字 4、号,是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如苏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号多为自己所起, 亦有他人所起。与名、字无联系。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简称号。在古人称谓中,别 号亦常作为称呼之用。
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如:谥号。
5谥号是根据其生前的品德行为来定的,有帝王谥号,有帝王赐给大臣的谥号,以褒扬 居多。古代帝王或大官Fra bibliotek后评给的称号。
6、 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 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 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

古代汉语:古人的姓氏与名、字、号

古代汉语:古人的姓氏与名、字、号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除保留原有的区别以外, 又带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 封而得来的。《左传》记载,诸侯以字作为谥(shi) 号,他的后人就用他的谥号作氏.
姓氏的发展
世代为官而且有功绩,他的后人就以官名为氏;有封邑的就以 邑号作氏。可见,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贵者有氏, 贱者无氏。这时的贵族都是男子,所以男子有氏,如果他的封 邑、官职或是居住地发生变化,他的氏也就跟着变化。如商鞅, 原为卫国公族,可称“公孙鞅”,也可称“卫鞅”,后来他被 封于商,故而又称“商鞅”。 至于女子,她们在家只能按孟、仲、季等排行相称。另外,夏、 商、周三代实现严格的“同姓不婚”制,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 要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孟、仲、叔、季等排行,如 孟姜、仲姬等。
举例:孟姜女
人们说的“孟姜女”,并不是姓孟名姜女,而是姜姓长女的意。 女子出嫁后,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出嫁前的本国国名,如周幽 王的宠妃褒姒,本人姓姒,来自褒国;如果所嫁之人为国君,则也可 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所嫁国的国名,比如卫庄公的妻子姓姜,来自齐 国,她可以叫“齐姜”,也可以叫“卫姜”。 姓与氏混合为一,大约在秦汉时代。
古人在名字之外还有“号”。 “号”的起源虽然很早,但其流行乃是唐宋以后,明清时为盛。 这一方面是社会对文人学士有一种推崇和敬佩的心理,另一方面, 是骚人墨客企图用一种委婉曲折的手法表达自己超然物外的理想和 情趣。因此,“自号”极为流行,其含义不外追求旨趣、祈求自勉、 表明环境、显示收藏、描述形貌、取自文学意境、表现自身才能和 专业等。如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唐伯虎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 子”等。
姓氏的主要来源
姓氏的来源相当复杂,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最早产生的姓,即真正意义上的姓,多带女字旁。 如姜、姬、姚、姒、嬴等。 (二)以国邑为氏。 如韩、赵、魏等,都是战国时代国家名,后来都成为氏。 (三)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空、司徒、史、理、钱、宗、帅等。 (四)以祖父或父亲的名或字为氏。 如诸侯的儿子称“公子”,公子的儿子称“公孙”,公孙的儿子 以其祖父的名或字为氏。这类姓有牛、关、柯、丰、廖等。 (五)以排行次第为氏。如孟、仲、叔、季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姓、氏、名、字、号中国古代的姓、氏、名、字、号阜阳城郊李卫全中国古代的姓、氏、名、字、号平时我们碰到一个陌生人,要想与之沟通,总要问您贵姓?您尊姓大名?我们国家举行重大会议,公布人事安排,凡有多人担任同样职务,或其他场合如书的编者、为多人时,排顺序往往是以姓氏笔划为序。

那么什么是姓氏?姓、氏是一样的,还是不同的?名又是怎么回事?我们在看古书,、古典戏剧时往往会碰到同一个人在他的姓名之外,又有字、号的情况,有时还不止一个号,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称呼。

这又是怎么回事。

这里就来谈一谈这方面的知识,主要讲一讲姓、氏、名、字、号的历史由来及演变情况。

一、姓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

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

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

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

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

据文献记载,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

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姓是怎么来的?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

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

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

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

后人据《春秋》整理出来的古姓有:妫(今河北涿鹿有妫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风、赢(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归、曼、芈(楚姓)、隗(原北方少数民族姓)、漆(瞒)、允等22个姓。

这些姓中近半数带女字旁。

所以,人们推测,姓的产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会。

章太炎先生及其他学者又从《说文》、《山海经》、甲骨文、金文等较古的文献中整理出几十个古姓(约59个,章太炎得52个,他人又从金文中得嫘等7个),这样加上原有的也不过80几个,可以想见,这只是远古实际存在的姓中的一部分,原有的姓肯定不止这些。

其他的已佚。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时候的姓决没有我们今天讲的姓多。

我们这里可以罗列几个从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关于姓的数字。

北宋以后的封建社会,长期作为儿童识字读物的《百家姓》(北宋钱塘无名氏编),共收入502个姓氏(其中单姓342个,复姓60个。

开头曰: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宋代郑樵《通志·姓氏略》中统计古代姓氏共有1745个。

明代翰林院编修吴沈等人据当时户部所藏户籍编成《皇明千家姓》,收姓氏1968个。

(开头曰: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圣神文武,道合陶唐……)清代康熙帝亲自审定《御制百家姓》,(开头曰:孔师阙党,孟席齐梁,高山詹仰,邹鲁荣昌,冉季宗正,游夏文章……)清人张澍《姓氏寻源》、《姓氏辨误》中说古姓氏有5129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陆学者阎福卿等曾编辑出版过《中国姓氏汇编》共收姓氏5730个。

其中单姓3470个,双字姓2085个,三字姓163个,四字五字姓12个。

台湾省也出版过《中华姓符》共收姓氏6363个,但里面有异体字重复收入的情况。

据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工作委员会汉字处1984年的抽样调查及有关专家的估计,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姓氏在3000个以上。

(气象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王大良编《当代百家姓》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认为:目前,我国常用的姓约400个,按当时人口数算,前100个姓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蔡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周熊金陆,郝孔白崔康王丘秦江史,顾侯郎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

这100姓占全国总人口的87%以上。

其中李王张刘陈5姓就有3亿多人口。

李8700万、王8000万、张800万、刘6000万、陈5000万。

全国各城市的大姓情况也不一样,如上海前10名的姓是:张王陈李徐朱周吴刘沈。

)这个数字跟我们前面说的所谓远古即有的纯正的姓相去太远了。

那么另外那些也被称作姓的字又是怎么回事呢?那些字就是现代姓的主要组成部分氏,下面就来介绍氏。

二、氏由于人口的繁衍,原来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这些部落为了互相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本部落共用的代号,这便是氏,当然也有的小部落没这样做,而仍然沿用老部落的姓的。

有的部落一边沿用旧姓,一边有自己的氏。

这些小部落后来又分出更多的小部落,它们又为自己确定氏,这样氏便越来越多,甚至于远远超过原来姓的规模。

从时间上来讲,这已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事情了,氏带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

所以氏可以说是姓的分支。

《通签·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就很能说明二者的关系。

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

顾炎武也说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

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不加区分,姓氏合一,统称为姓。

最明显的标志是《史记》,根据现有姓氏、推究它们的来源或者说最初确定它为姓氏的缘由,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前面提到过,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娰、姬、姜、妫、赢等,这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

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长的名姓称号。

(2)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

如马、牛、羊、猪、蛇、龙、柳、梅、李、桃、花、叶、谷、麦、桑、麻、粟、山、水、林、木、风、云、河、江、金、石、钢、铁、玉等,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

(3)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

如齐、楚、燕、韩、赵、魏、秦、鲁、蔡、郑、陈、宋、阮;司徒、司马、司空、乐正、宰、上官、太史、少正、王、侯、公孙、伯子等,由于古代封爵职官名目繁多,故此类姓很多。

(4)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如姚(虞舜生姚墟)、东方(伏羲住处)、西门、东门(鲁庄公子遂后代封住地)、东郭、南、百里、欧阳(越王勾践,被封在乌程欧阳亭)、陶、巫、卜、医等。

(5)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

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庄、宣、平、成等。

(6)其他(在姓中还有几种变种,突变情况):A、皇帝赐姓。

如刘邦赐项伯姓刘。

李煜赐奚廷圭(墨务官)姓李。

B、为避灾难而改姓。

如伍子胥在吴被杀后,子孙逃到齐国,改姓王孙;陈厉公子陈完,在陈内乱后逃到齐国做了大夫,改姓田。

C、为避皇帝或圣人讳而改姓。

如荀改孙,庄改严,丘改邱等。

D、嫌原姓复杂、字多而改姓。

如司马简姓司或马或冯,欧阳简姓欧。

E、少数民族主动从汉姓。

如北魏孝文帝规定鲜卑族人改用汉姓如陆、穆、贺、于等,皇族带头,由原来的姓拓跋改为姓元。

F、另外,拓跋、单于、宇文、长孙、呼延、尉迟、耶律、完颜,爱新觉罗等都是少数民族姓的汉语译音。

有些少数民族姓在译成汉语后,嫌字太长就简化,如爱新觉罗,改姓罗,金。

从以上可看出,同姓不一定一家。

今天在公共社交场合的贵姓、尊姓、按姓氏笔画为序中的姓,实际上包括了古姓、氏这两方面的内容。

另外,古代姓氏还有几点值得注意:战国前,贵族才有姓氏,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因为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氏族略序》)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考之于《传》,二百五十五年之间,有男子而称姓者乎?无有也。

那么男子称什么呢?1、贵者称氏;2、贱者则以职业概括之。

如奕秋、庖丁、匠石、医和、优孟,这些职业名后来才成了姓。

当时是通称。

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礼不娶同姓,父母同姓,其出不蕃(《左传》),同姓不婚,恶不殖也。

(《国语》)有人认为里面隐含了朴素的优生学。

春秋时,鲁昭公娶吴女为夫人,两人都姓姬,乃改夫人姓孟,称吴孟子。

因为姓起着别婚姻的作用,贵族男子又不称姓,故女子称姓特别重要,为了给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加以区别,就形成了对女子的特殊称呼,在姓的前后加前缀、后缀。

A、前缀用排行:孟、伯、仲、叔、季。

如孟姜、伯姬、叔隗,B、以夫家的采邑、谥号为前缀:如晋姬、武姜、文赢。

C、加氏、女、母、姬、媪、妪等后缀,如张氏、商女、孟母、吴姬、赵媪等。

三、名名是每个人的代号。

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个人的。

历朝历代的命名习惯,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意识形态。

由于人们所属的民族、社会、历史、宗教信仰、道德传统及文化修养的不同,其命名习惯也很不相同。

名的产生也是在氏族社会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个体意识逐渐觉醒的必然结果。

《说文》对名这样解释:名,自命也。

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意为,黄昏后,天暗黑不能相认识,各以代号称。

这便是名的由来。

这多少有些传说意味。

人们发现使用名的便利性,便逐渐通行起来,使得人皆有名,并对命名讲究起来。

实际上,名的出现是私有制经济出现后的必然产物。

古时天下为公,一个部落一个名号,黄帝、炎帝、共工、蚩尤都是部落名。

据《周礼》婚生三月而加名,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我们现在所看见最早的名是商代人的名。

当时的习惯,崇尚以天干为名。

也往往以其生日干支来命名,主要以天干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

如太乙,成汤(天乙),太丁,盘庚,帝辛(纣)外丙、仲壬、太甲……武丁(盘庚曾孙)。

陈梦家《殷商卜辞综述》认为:太康(即大庚),仲康(中庚),少康(少庚)等。

周代以后对命名有所讲究。

春秋鲁桓公六年(705)鲁桓公问命名应遵守的礼节时,大夫申提出信义象假类五条(五则)。

到战国时,很多贵族通过占卜来给自己的儿子命名,如屈原(皇揽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随着儒学的兴起,对起名的讲究越来越复杂,成书于战国年间的《周礼》中对命名除了前面提的主要注意的五条之外,还规定了六不。

即(1)不以国(2)不以官(3)不以山川(4)不以隐疾(5)不以畜牲(6)不以器币。

秦汉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加强,在命名方面除了对五类、六不同样讲究外,还对一些寓含王霸意义的字眼如龙、天、君、王、帝、上、圣、皇等字禁止使用。

有些朝代不禁。

魏晋以后,一代代的学风、思潮、单从命名方面即能看出一些。

如魏晋南北朝人自命清高,玄学盛行,起名讲究高雅。

如盛行以之命名,如王羲之子献之,孙静之、桢之。

画家顾恺之,将军刘牢之,科学家祖冲之,史学家裴松之,文学家颜延之,杨衔之等。

南北朝佛教盛行,取佛僧名成了时髦。

一时间,僧佑、僧护、僧智、梵童、摩诃之名比比皆是。

据正史载,南北朝带僧字的名有122人,昙者39人,佛者24人。

唐宋时,道炽一时,僧也极红。

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成了时尚。

如朱熹(火),父名松(木),儿名(土),孙名钜、钩、鉴、铎(金),曾孙名渊、泠、潜、济、浚、澄(水),刚好是五行一个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