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还乡

合集下载

《高祖还乡》 知识清单

《高祖还乡》 知识清单

《高祖还乡》知识清单一、作品简介《高祖还乡》是元代散曲家睢景臣创作的套曲。

此曲以一个乡民的视角,对汉高祖刘邦还乡的排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通过对刘邦“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时的种种滑稽表现的描绘,揭示了封建最高统治者的丑恶嘴脸,表达了作者对皇权的批判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二、作者睢景臣睢景臣,字景贤,扬州人。

他一生著有杂剧三种,均不传。

今存散曲套数三套,其中《高祖还乡》最为出名。

睢景臣的作品语言生动活泼,幽默诙谐,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

三、创作背景元代是蒙古贵族统治的时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

统治者穷奢极欲,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作者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虚伪有深刻的认识。

《高祖还乡》正是作者对封建皇权的一种有力抨击。

四、文本分析1、视角独特此曲以一个乡民的视角来描写高祖还乡,与传统对帝王的歌颂截然不同。

乡民不懂得那些繁琐的礼仪和排场,只看到了刘邦还乡给百姓带来的麻烦和负担,这种视角使作品更贴近生活,更能反映出百姓的真实感受。

2、讽刺手法作者运用了夸张、对比、反讽等多种讽刺手法。

比如写刘邦的仪仗队,“瞎王留引定伙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

见一颩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

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通过对这些奇奇怪怪、不伦不类的旗帜的描写,讽刺了刘邦的虚荣和排场的荒诞。

再如,当乡民认出刘邦时,说“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

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将刘邦昔日的贫贱生活与如今的威风凛凛相对比,揭露了他的虚伪和忘本。

3、语言特色作品的语言通俗、口语化,充满了乡土气息。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民间俗语和俚语,如“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使作品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五、主题思想1、批判皇权作品通过对刘邦还乡这一事件的描写,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皇权的虚伪和腐朽。

《哨遍·高祖还乡》原文及翻译

《哨遍·高祖还乡》原文及翻译

《哨遍·高祖还乡》原文及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古诗文、作文大全、教学资料、试题大全、条据书信、公文素材、方案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ncient poems, essays, teaching materials, test questions, letter letters, official documents, project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哨遍·高祖还乡》原文及翻译《哨遍·高祖还乡》原文及翻译《哨遍·高祖还乡》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口语化特点,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2024《高祖还乡》说课稿范文

2024《高祖还乡》说课稿范文

2024《高祖还乡》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祖还乡》,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高祖还乡》是2024年中国学生语文课本八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它是以历史题材为背景,通过描述刘邦的故事,展现了他初心不改、心系百姓的高尚情操和为国家为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崇尚英雄精神的重要内容。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刘邦的故事,理解其中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感悟高祖的精神境界。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崇尚英雄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刘邦的故事,把握其中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难点是:理解高祖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因此,我将采用问题导入法和讨论引导法进行教学。

学法方面,我将采用独立思考法和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相关的课件和多媒体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刘邦的故事和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辅以一些图片和视频素材,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四、说教学过程1. 背景介绍我将通过讲解课文的背景,介绍汉朝初年的历史背景和刘邦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和探究欲望,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阅读导入我将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一些问题,如:刘邦为何选择还乡?他面临了哪些困难和挑战?学生可以在自主思考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文本解读我将采用讲解和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对课文进行逐段解读和探讨。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如"青山隐隐水迢迢"和"一人逢几人醉"等,让学生理解刘邦的境遇和心态变化,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鉴赏及译文注释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鉴赏及译文注释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鉴赏及译文注释《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由睢景臣所创作的,全曲八段。

首段写乡中接驾的准备,众人忙碌而“我”独不解,一开头便为全篇定下诙谐,嘲讽的基调。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元朝:睢景臣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

一壁厢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

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

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胡芦。

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幺大户。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妇,胡踢蹬吹笛擂鼓。

见一彪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

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

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

这些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

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

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

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二煞]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

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

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秆,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糊突处。

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

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古诗简介《哨遍·高祖还乡》是元曲作家睢景臣的套曲作品。

此曲以嬉笑怒骂的手法,通过一个熟悉刘邦底细的乡民的口吻,把刘邦“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之举,写出一场滑稽可笑的闹剧,以辛辣的语言,剥露了刘邦微贱时期的丑恶行径,从而揭露了刘邦的无赖出身,剥下封建帝王的神圣面具,还其欺压百姓的真面目。

《哨遍·高祖还乡》赏析一

《哨遍·高祖还乡》赏析一

赏析[ 哨遍] 《高祖还乡》据《史记.高祖本纪》中载:高祖十二年前195 年还乡,设酒大宴父老,醉后起舞,高歌大风,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叙述的就是汉高祖刘邦衣锦还乡的情景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后人给其以很高的评价,锺嗣成在录鬼薄中评曰:“维物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公哨遍制作新奇,诸公皆出其下”,的确,在封建时代,睢景臣敢于剥下皇帝的龙袍,能发人所未发,实在难能可贵,过人的胆略,精巧的构思生动活泼的语言,使此曲在我国文学史上获很高的声誉。

这曲众口传诵的名篇,由八支曲子组成,根据叙述的内,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曲,写忙驾,待驾,社长的告示出来了,一面通知乡里有差使临驾,面又派人,纳草征粮,“一壁纳草除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可是村民们还蒙在鼓里,不明白到底是什么贵人还乡,开始听说是差使,“又言是车驾,都说是銮舆”,“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葫芦”。

作者,先特写了,两个乡里小人,“王乡老”、“赵忙郎”一个托着“瓦台盘”,一个抱着“酒葫芦”,后又用“新刷来的头巾,恰糨业的绸衫”两句,从衣着上细致入微的描写了“大户”的行动即大户都穿上了刚浆好的衣服,戴上才刷干净的头巾,这一部分,从社长的行动写到两面三刀个乡里小人的阿谀奉承的丑态,写到“大户”矫揉造作的举动。

展示了村里从上到下人人忙碌的景象,从侧面烘托了“这差使不寻俗”,为后几曲做了悬念和铺垫。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曲,写进驾,迎驾,这部分作者借一个“无知”的乡民之口,用“陌生化”的口吻绘声绘色地描写了高祖的“仪仗队”,可谓是该曲的高潮部分,陌生化的创作方法,要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运用,把皇帝的鼓队金鼓队说成“火乔男女”、“胡踢蹬”;把象征月亮的月旗说成“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象征太阳的日旗说成“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把象征权力的“凤舞旗”、“飞虎旗”、“蟠龙旗”分别说成“鸡学舞”、“狗生双翅”、“蛇缠葫芦”。

总之,在这个乡民看来。

请用400字左右讲一讲高祖还乡的故事

请用400字左右讲一讲高祖还乡的故事

请用400字左右讲一讲高祖还乡的故事高祖回京途中,路过沛县时停留下来。

在沛宫置备酒席,把老朋友和父老子弟都请来一起纵情畅饮。

挑选沛中儿童一百二十人,教他们唱歌。

酒喝得正痛快时,高祖自己弹击着筑(zhù,竹)琴,唱起自己编的歌:“大风刮起来啊云彩飞扬,声威遍海内啊回归故乡,怎能得到猛士啊守卫四方!”让儿童们跟着学唱。

于是高祖起舞,情绪激动心中感伤,洒下行行热泪。

高祖对沛县父老兄弟说:“远游的赤子总是思念着故乡。

我虽然建都关中,但是将来死后我的魂魄还会喜欢和思念故乡。

而且我开始是以沛公的身份起兵讨伐暴逆,终于取得天下,我把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免除沛县百姓的赋税徭役,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

”沛县的父老兄弟及同宗婶子大娘亲戚朋友天天快活饮酒,尽情欢宴,叙谈往事,取笑作乐。

过了十多天,高祖要走了,。

沛县父老坚决要高祖多留几日。

高祖说:“我的随从人众太多,父兄们供应不起。

”于是离开沛县。

这天,沛县城里全空了,百姓都赶到城西来敬献牛、酒等礼物。

高祖又停下来,搭起帐篷,痛饮三天。

沛县父兄都叩头请求说:“沛县有幸得以免除赋税徭役,丰邑却没有免除,希望陛下可怜他们。

”高祖说:“丰邑是我生长的地方,我最不能忘,我只是因为当初丰邑人跟着雍齿反叛我而帮助魏王才这样的。

”沛县父老父仍旧坚决请求,高祖才答应把丰邑的赋税徭役也免除掉,跟沛县一样。

于是封沛侯刘濞为吴王。

幽默与讽刺——睢景臣《高祖还乡》赏析

幽默与讽刺——睢景臣《高祖还乡》赏析

幽默与讽刺——睢景臣《高祖还乡》赏析
睢景臣《高祖还乡》是一首古典诗歌,讽刺了当时社会中的腐败现象。

据说,这首诗歌是他在宋朝末期为纪念祖先而写的,以此鞭挞当时的腐败官员。

诗歌以历史传说中高祖还乡的故事为背景,讽刺了当时官员的贪婪、腐败和政治暴政。

高祖返乡回到了乡里,发现当地的官员贪污腐败,领导人极端暴政,百姓受尽折磨,令其悲痛不已。

睢景臣用一种幽默的方式讽刺了当时的腐败,他写道:“官员贪婪,腐败无度,暴政极端,百姓受折磨,老百姓痛苦
不堪,高祖离乡返回,复兴家国,救世苦难!”这首诗歌中,
睢景臣以其幽默的言辞,让人不禁感叹当时的社会腐败。

他的诗词里蕴含着改革的渴望,强调了改变腐败的重要性,并赞扬了高祖回乡救世的拯救力。

睢景臣的《高祖还乡》不仅把当时的腐败现象揭露了出来,而且还以一种讽刺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腐败的反对,赞美了高祖回乡救世的勇气与智慧。

睢景臣《高祖还乡》虽然是一首古典诗歌,但是它运用了讽刺和幽默的方式,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腐败的现象,并强调了改革腐败的重要性,值得我们敬佩。

古曲《哨遍-高祖还乡》(作者睢景臣)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曲《哨遍-高祖还乡》(作者睢景臣)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元代]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

一壁厢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

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

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胡芦。

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么大户。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妇,胡踢蹬吹笛擂鼓。

见一颩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

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

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

这些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

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

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

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二煞]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

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

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秆,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糊突处。

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

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标签讽刺译文听说有个大人物要还乡了,社长挨家挨户地通知每个差使:“任何差使均不得借故推脱。

”这些差使真不寻常,一边要交纳草料,一边要派服劳役的民夫,都必须执行。

有的说是车驾,有的说是銮舆,今天要回乡。

只见在喧闹的市集里,王乡老拿着个陶托盘,赵忙郎抱着一个酒葫芦,带着新洗过的头巾,穿着新糨过的绸衫,正好装充有身份的阔人。

忽然,瞎王留叫来一伙稀奇古怪的男女胡乱地吹笛打鼓,好像在欢迎什么。

一大队人马从村口进来,前头的人拿着几面旗子,颇威风似的。

那些旗子上的图案千奇百怪:有在月形环中画白兔;有红圈中画鸟;有画着一只鸡学跳舞的;有画着长着翅膀的狗;有画着蛇缠在葫芦上。

高祖还乡赏析

高祖还乡赏析

十三.[般涉调] 哨遍1.学习掌握元曲的有关知识,和主要的作家作品,并注意它与唐诗宋词的区别;2.注意理解本曲对汉高祖刘邦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新颖之处及其积极意义;3.注意领会备曲民间口语和幽默语言的运用及在刻划人物和表达感情中的作用。

【探海导航】本文是元代著名套曲之一。

在自学时应先认真看好自读提示和课文注解,然后重点从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两方面加深理解本文之“新奇”。

新就新在思想内容。

本文写汉高祖刘邦称帝后衣锦还乡的情景,取材有历史依据,但具体情节都是虚构的。

作者假想一个熟知刘邦底细的同乡,从他口里说出刘邦发迹前的种种作为,撕破了封建帝王的神圣面具,塑造出一个好酒贪杯、明借暗偷、敲诈勒索的流氓无赖的帝王形象。

奇就奇在表现手法。

本文大量运用民间口语,语言极尽幽默讽刺,既显得活泼有趣,又辛辣无情意味深长。

【思路结构】“高祖还乡”是历史真实,《史记》《汉书》均有记载。

当时扬州曲家写“高祖还乡”题材套曲的亦较多。

作者力求出新,避开正史内容,以普通乡民的视眼来写一代君王,遂开辟了一条新思路,独特新奇。

第一部分是第一支曲子[哨遍]写高祖来之前,社长派夫派粮,村里一片忙乱,为全篇设置悬念;第二部分从[耍孩儿] 到[ 四煞]共三支曲子,写汉高祖仪仗队刚进村的场面,化庄严为荒唐,化神奇为腐朽;第三部分从[三煞]到[尾声]共四支曲子,写见驾、骂驾,揭露流氓皇帝的老底,是最精彩的部分。

结构图:【疑难指津】·高祖形象的理解: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开国君主在民间文艺和野史中是颇不得人心的,一个是汉高祖刘邦,另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

究其原因,大概在民间有这样一种看法:他们两人都出身低微,才德亦不见得高超,只不过是乘乱而起,因势而成,称帝后又都兔死狗烹大肆杀戮功臣。

因而后代文人亦多有微词。

睢景臣此曲与正史的帝王形象大不相同,极尽嘲讽之能事,表达出对皇帝的蔑视,是难能可贵的。

··诙谐口语的理解:元代散曲由词蜕化而来,体式相近,但较为自由,且较多地使用民间口语,走的是平民路线。

《哨遍·高祖还乡》优秀课件

《哨遍·高祖还乡》优秀课件

五、哨遍·高祖还乡的历史价值
作用
哨遍在高祖还乡故事中起到了什 么作用?
启示
高祖还乡故事对于当今社会有何 启示?
价值
哨遍·高祖还乡的历史价值和现实 意义是什么?
六、总结
哨遍·高祖还乡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以及对哨遍和高祖的思考和交流。
七、参考文献
细节和资料来源等的引用和注释。
《哨遍·高祖还乡》优秀 课件过讲述哨遍和高祖 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智慧与勇气的结合。
一、背景介绍
哨遍是一种古代中国的传统制度,旨在维护国家安全与秩序;高祖是中国历 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还乡意味着回到故乡。
二、哨遍的历史演变
起源朝代
哨遍始于古代哪个朝代?
演变历程
哨遍在历史上有哪些演变和发 展?
现代应用
哨遍在现代社会有何应用和意 义?
三、高祖的生平介绍
1 经历
高祖的生平经历有哪些?
3 影响
高祖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2 角色
高祖在历史上扮演了什么角色?
四、高祖还乡的故事
1
动机
高祖为何要还乡?
2
过程
高祖还乡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3
意义
高祖还乡的意义是什么?

《哨遍-高祖还乡》原文及翻译

《哨遍-高祖还乡》原文及翻译

《哨遍-高祖还乡》原文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哨遍-高祖还乡》原文及翻译《哨遍·高祖还乡》原文及翻译《哨遍·高祖还乡》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口语化特点,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高祖还乡》本文赏析

《高祖还乡》本文赏析

《高祖还乡》本文赏析全曲借用一个乡民的口吻,揭露了“帝王之尊”的虚伪与可笑。

首段写乡中接驾的准备,众人忙碌而“我”独不解,一开头便为全篇定下恢谐,嘲讽的基调。

《耍孩儿》、《五煞》、《四煞》三首曲子铺陈车驾的排场,本应是庄严高贵的场面在老百姓看来都怪里怪气,莫名其妙,这实际上讽刺了皇家气派和帝王尊严。

《三煞》、《二煞》、《一煞》是数落汉高祖当年的寒酸和劣迹,一下子就揭穿了隐藏在黄袍之后的真面目,而他还在人前装腔做势、目中无人,两厢对比,更觉可笑。

《尾》曲是全篇的高潮,“刘三”是作者根据史书杜撰的刘邦的小名,乡民呼出,形神酷似,妙就妙在它粉碎了“真命天子”的神话,所谓帝王之尊在辛辣的嘲笑声中荡然无存。

本篇制作新奇、角度独特,对比手法的运用,揭示本质,具有强烈的喜剧性与讽刺性。

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口语化特点、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具有漫画与野史的风格。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代著名套曲之一。

“高祖还乡”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实,《史记》《汉书》均有记载。

元曲中写“高祖还乡”这件事的很多,有白朴的《高祖归庄》,张国宾的《歌大汉高祖还乡》等。

但睢景臣的这首《高祖还乡》却成为当时压倒各家,技盖群芳之作。

究其原因是:作者在元代生活的基础上,取材于史料,却又别出心裁,透过正史的表面文字,抓住问题的实质,以辛辣的讽刺,出尽了这位汉高祖的洋相。

构思新奇,不落窠臼。

因此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品味课文,领悟其中的创新意识之上。

在引导学生赏析的过程中,他们领悟到了这首元曲的“新奇”及其中所体现的创新意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立意新。

本曲不像其他以写皇帝为题材的文章,目的是为帝王歌功颂德,往其脸上贴金。

在作者的笔下,本文中的刘邦却成了一个流氓无赖。

当过亭长,嗜酒贪杯;曾经替人喂过牛,耕过地;买办田地文书时,趁机敲榨勒索;偷量别人的豆子来还酒债。

作者毫不留情地揭下了那层蒙在封建统治者脸上的神秘面纱。

二、构思奇。

作者选取了一个独特的庄稼人的视角,以一个虚构的富于戏剧性角度来写刘邦还乡的盛大场面,揭示刘邦发迹前的所作所为。

高中语文文言文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原文与译文【含赏析】【原文】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社长排门告示[二],但有的差使无推故[三],这差使不寻俗[四]。

一壁厢纳草也根[五],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六]。

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七],今日还乡故。

王乡老执定瓦台盘[八],赵忙郎抱着酒胡芦[九]。

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十],畅好是妆么大户[十一]。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妇[十二],胡踢蹬吹笛擂鼓[十三]。

见一颩人马到庄门[四],匹头里几面旗舒[十五]。

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十六],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十七]。

一面旗鸡学舞[十八],一面旗狗生双翅[十九],一面旗蛇缠葫芦[二十]。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二一],甜瓜苦瓜黄金镀[二二],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二三],白雪雪鹅毛扇上铺[二四]。

这些个乔人物[二五],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二六],车前八个天曹判[二七],车后若干递送夫。

更几个多娇女[二八],一般穿着,一样妆梳。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

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二九]。

猛可里抬头觑[三十],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二煞]你身须姓刘[三一],三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三二]: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三三],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

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三四]。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

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秆[三五],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糊突处[三六]。

明标着册历[三七],见放着文书[三八]。

[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三九],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四十]。

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四一],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四二]。

[二]社:古时地方的基层单位。

元代以五十家为一社。

[三]无推故:不要借故推辞。

哨遍高祖还乡原文及翻译

哨遍高祖还乡原文及翻译

哨遍高祖还乡原文及翻译哨遍高祖还乡原文及翻译元代:睢景臣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

一壁厢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

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

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胡芦。

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么大户。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妇,胡踢蹬吹笛擂鼓。

见一颩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

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

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

这些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

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

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

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二煞]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

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

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秆,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糊突处。

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

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译文听说有个大人物要还乡了,社长挨家挨户地通知每个差使:“任何差使均不得借故推脱。

”这些差使真不寻常,一边要交纳草料,一边要派服劳役的民夫,都必须执行。

有的说是车驾,有的说是銮舆,今天要回乡。

只见在喧闹的市集里,王乡老拿着个陶托盘,赵忙郎抱着一个酒葫芦,带着新洗过的头巾,穿着新糨过的绸衫,正好装充有身份的阔人。

忽然,瞎王留叫来一伙稀奇古怪的男女胡乱地吹笛打鼓,好像在欢迎什么。

一大队人马从村口进来,前头的人拿着几面旗子,颇威风似的。

《高祖还乡》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

《高祖还乡》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

《高祖还乡》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高祖还乡》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

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高祖还乡》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希望有所帮助!《高祖还乡》原文高祖还归,过沛,留。

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

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

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

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①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②,道旧故为笑乐。

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

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

”乃去。

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③。

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

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

”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④故反我为魏。

”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史记·高祖本纪》)【注】①复,免除赋税徭役。

②驩,同欢。

③献,敬献牛、酒等礼物。

④雍齿,原是刘邦部将,后反叛刘邦,被杀。

阅读题9.下列“之”字的用法和“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相同的一项是()(2分)A.齐之习辞者也B.至之市C.楚王闻之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高祖这次回乡经过沛县,召集亲朋故旧一起纵情喝酒,还作歌让沛县的儿童学唱。

B.高祖免除了沛县的赋税徭役,并答应他们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

C.因为沛县的百姓很多,高祖的'父亲和兄长不能招待他们,所以高祖离开了沛县。

D.因为雍齿帮助魏王反叛刘邦,而丰县人也帮助雍齿,所以刘邦一开始不愿意免除丰县的赋税。

1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①悉召故人②吾虽都关中③张饮三日④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1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

高祖还乡知识点总结

高祖还乡知识点总结

高祖还乡知识点总结高祖还乡,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高祖还乡》的主题,该作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篇长篇散文,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

高祖还乡以其深刻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篇文章涉及的知识点广泛丰富,涉及到国家政治、社会风俗、文学艺术等方方面面。

下面我们就对高祖还乡这部作品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文学作品。

一、故事背景首先,高祖还乡的故事背景是汉朝的历史背景,当时汉高祖刘邦去世,子嗣不成器,天下动乱不安。

刘邦的七个儿子争权夺利,形成了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

其中刘恒(即汉文帝)是刘邦第四个儿子,他为了争权夺利,趁机避乱巴蜀,后来在汉文帝即位后,刘恒成为了太子,最终登上了皇位。

故事的主人公高祖,是刘邦的一个近亲。

高祖长大后,一直受到欺负和迫害,他最终成为了一名放浪形骸的游民,四处流浪。

故事中的高祖主要经历了从巴蜀流亡到长安的历程,最终在长安得以安居乐业,成为了一名孝子良民,为国效力。

二、文学特点高祖还乡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篇长篇散文,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

在文学方面,高祖还乡的语言简练朴实,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

作者通过高祖的经历将世人的悲欢离合、人生百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寄托了作者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生活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

三、人物形象高祖还乡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高祖自己。

高祖虽然身世坎坷,遭遇艰难,但他却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最终结束了自己的游行生活,成为了一名孝子良民,为国效力。

高祖的形象展现了对国家社会的忠诚,对家族的尊重,对生活的勇敢面对等品质,给人们树立了一个伟大的榜样。

四、人际关系在高祖还乡这部作品中,人际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作者通过高祖在流亡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流亡途中,高祖结识了许多朋友和知己,在他最困难的时刻,这些朋友和知己伸出了援手,为他提供了帮助,让高祖在困境中找到了希望和力量。

高祖还乡名词解释

高祖还乡名词解释

高祖还乡名词解释高祖还乡名词解释高祖还乡是指祖先或其后代回到其起源所在的地方居住或探访的一种行为。

这种行为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普遍,往往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历史类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高祖还乡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

在秦朝时期,武王之后的后代们即经常重归故里,这不仅是一种家族传统,也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家族资源和维护家族地位。

在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在获得天下之后重返故乡卢氏,以纪念自己的起点。

而在宋代时期,开国皇帝赵匡胤建立宋朝后,曾重返其家乡河南汝州府杏花岭,以表明自己对家族的忠诚。

文化类高祖还乡不单单是一种历史现象,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主题。

在《论语》中,孔子曾说“食色,性也;服色,人也。

”,这句话强调了仪态上的约束和尊严。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一个人应当守一份人情,处处守德,所以许多先贤在赢得社会声誉之后,回到自己的故乡,以表示对文化和家族的挚爱和忠诚。

其中,佛陀和孔子的还乡更是成为了不少文化经典中的主题,饱含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对家族情感的崇高概念。

情感类高祖还乡不仅仅是历史、文化,更是一种情感。

回到故乡,在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人们能够重新发现家族资源和自己内在的优点,并且还能够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情和忠诚。

故乡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个情感的符号,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当人们回到故乡,走在熟悉的小巷中,再次闻到熟悉的气味时,会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安慰和踏实感。

人们回到故乡,是回到自己的根,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文化和情感归属。

结语高祖还乡,是中国历史、文化和情感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它强调了尊重传统、关注家族和家乡文化的重要性。

人们回到故乡,不仅是回到自己的根,更是回到了自己的情感故乡。

在这里,人们能够重新发现自己内在的优点和家族资源,并表达出自己的文化感情和家族归属。

大学语文--高祖还乡

大学语文--高祖还乡
返回
教学参考
《陌生与诙谐》陆剑平《名作欣赏》

1999.2 《睢景臣〈般涉调· 哨遍· 高祖还乡〉新解》卢 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0.6
返回
补充注释
元曲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体裁之一,是元杂剧 和散曲的合称。 散曲起于金元,便于清唱,它包括散套(套数、套曲)和 小令两种(也称清曲)。 小令每一首都能独立成篇,(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 但可重复),同时,它又能歌唱。它体制短小,句调长短不 齐,却有一定的腔格,元人称为“叶儿”。 套数(套曲、散套)沿自诸宫调,是由同宫调的二支以上 的曲子相联组成,成为有头有尾的一个整套曲子。必须具备 三个条件:1.整套必须有两支以上同一宫调是曲子互相联 缀而成。 2.每套作品除了用带过曲作结以外,大多数在结 束处有一尾声。 3.整套作品一般用一、二支小曲开端,中 间选用的调数可多可少。(少则二、三调,多则二、三十个 曲调)不管散套多长,采用多少曲子联缀成套,必须一韵到 底,不能换韵。套数应标明该曲子属于何宫何调。 五宫: 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 四调: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
补充注释
高祖还归,过沛,留。 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得沛中儿 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 兮守四方 ! ”令儿皆知习之。 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 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 乐思沛。” 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 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 “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 邑西献。高祖复留止,帐饮三日。 ——《史记· 高祖本纪》
返回
译文
(听说有个大人物要还乡了,)社长挨家挨户地通知每个差使: “你们不能以任何借口来请假。”这些差使真不寻常,在缴纳草料时他 们必须把草根除掉,又要差夫,还要应付公差,这事儿得认真对待。有 的说是车驾,有的说是銮舆,今天要回乡。只见在喧闹的市集里,王乡 老拿着个陶托盘,赵忙郎抱着一个酒葫芦,身光颈靓,装模作样充当有 钱人,大摇大摆地走着,真讨厌! 忽然,瞎王留叫来一伙不三不四的男女胡乱地吹笛打鼓,好像在欢 迎什么。一大队人马从村口进来,前头的人拿着几面旗子,颇威风似的。 那些旗子上的图案千奇百怪:有白圆圈里套住一只白兔;有红圆圈里套 着一只黑乌鸦;有画着一只学跳舞的鸡;有画着长翅膀的狗;有画着蛇 缠在葫芦上……(这些乌七八糟的,太好笑了!) 还有用红漆刷过的叉,用银色镀过的斧头,连甜瓜苦瓜也镀了金色。 枪尖挂着明晃晃的马镫,扇子铺了一层雪白的鹅毛。还有那几个穿着奇 怪的人,手里拿着一些罕见的器仗。 辕条套的全是马,黄色丝绸做的伞的把是弯曲的。车前站着八个好 像判官的人,车后的是随从。还有几个漂亮女子穿着艳装,一样的打扮。

【课外阅读】睢景臣《高祖还乡》赏析

【课外阅读】睢景臣《高祖还乡》赏析

【课外阅读】睢景臣《高祖还乡》赏析画中之漫画剧中之喜剧——睢景臣《高祖还乡》赏析元代散曲作家有姓名可考的200多人。

隋树森所编《全元散曲》,是现在收集作品最完备的散曲集,共收元人小令 3853 首,套数 457 套。

我们在看待这些作家作品的时候,还必须要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由于散曲是通俗文学,专工的人不多,因此编入集子的人就更少了,至于民间作品散失的就更多了,由于散曲散轶的很多,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元散曲数量比较少,而很多又是出于上层文士之手,这就影响了现在散曲的思想和艺术的质量。

元散曲的发展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著名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王和卿等人。

马致远是元代重要的散曲作家,是前期散曲作家中创作最丰富者之一。

后期的散曲作家著名的有睢景臣、张养浩、张可久、乔吉等。

其中张、乔影响最大。

元代散曲多为文人创作,我们知道文人在元代社会地位是很低下的,有所谓“八娼九儒十丐”之说,由此可见读书人地位之低下。

元代读书人失去了科举的精神支柱,心情是十分苦闷的,他们创作散曲的目的,是为了抒发在元蒙统治者重压之下的愁苦、郁闷,有的人把散曲作为逃避现实的工具,再加上元代统治者刑罚森严,知识分子虽有不满,却不能直言,这一切就造成了元代散曲的内容有这样两个显著的特点:1、元散曲很少有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作品,这是由知识分子的政治态度所决定的,这种作品很少,实际上表现了知识分子的一种消极反抗。

2、散曲的主要内容是叹世、归隐、歌咏山水,还有很多感叹人生如梦,鼓吹及时行乐的作品。

睢景臣,字景贤,扬州人,元后期曲家。

一生著有杂剧三种,词一卷,均不传世,惟散曲存三套,其中《高粗还乡》为代表作,也是元散曲套数中的名篇。

雎景臣自幼读书刻苦,心性聪明,尤其酷好音律。

他同关汉卿等人一样,也是勾栏瓦肆中的常客。

对社会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应当说是深有体会的。

他自己生活十分窘困,寄栖庙祠,颇多感慨。

这些遭遇和感受对他正确认识当时社会,并从较高高度反映当时社会,是有一定影响的。

高祖返乡赏析

高祖返乡赏析

高祖返乡赏析
《高祖还乡》这部作品通过一个农民的所见所忆,揭露了刘邦的装腔作势。

《高祖还乡》是《西厢记》中的名篇,以高祖刘邦还乡为背景,通过乡民的视角,描绘了刘邦的傲慢和无赖。

刘邦身为封建最高统治者,却毫无威严,傲慢自大,他的行为举止让乡民感到十分可笑。

而他的随从们则为了讨好他,不惜用各种手段欺压百姓,让人们更加憎恶他的行为。

这些描写不仅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现实。

在元代,等级制度森严,统治阶级作威作福,地方乡里趋炎附势,差役苛赋十分繁重。

《高祖还乡》的反封建主题也是针对元代社会现实而发的,它借历史事件,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现实。

《高祖还乡》这部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思想意义让我们反思历史的同时也警醒我们要关注社会现实,让我们一起呼吁消除封建思想和元代社会的黑暗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高祖本纪》
司马迁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 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 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作生产作业。及壮,试 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 酒及色。常从王媪、武妇贳[shì,赊欠]酒, 醉卧,武妇、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布衣皇帝----刘邦
刘邦十二项第一
• 1、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 • 2、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御驾亲征而统一天下的
皇帝。 • 3、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发明“招降纳叛”和
“统一战线”军事战略战术的皇帝。 • 4、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休养生息”为国策
从而在全国大力发展经济的皇帝。 • 5、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释放奴婢”从而一定
汉高祖还乡,结尾结在向他要帐上, 这实在是意想不到的结局。而且最后三句 意在指责他至今还想赖帐不还,更使人料 想不到。但仔细想来,却又是合情合理的。
汉高祖是刘邦死后的尊号, 作者却为什么把这尊号放在 刘邦生前呢?
作者是故意把这尊号放在刘邦生前 的。一则是因为这个尊号已为大家所熟 悉,这里借用一下;二则活人为了赖债, 竟然要用死人的尊号,不仅具有强烈的 讽刺意义,也增加了喜剧的效果。
程度上打击奴隶制度、解放生产力的皇帝。 • 6、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轻
徭薄赋”政策、实行“十五税一”低税率的皇帝。
• 7、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推行“量吏禄,度官用, 以赋于民”的财政支出紧缩政策而提倡节俭的皇帝。
• 8、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制定礼仪从而巩固皇权 的皇帝。
• 9、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下“求贤诏”在全天下 广招贤士人才的皇帝。
• [三煞]中称刘邦为大汉,也是庄稼人的口吻。 • 最后几煞揭示刘邦的根底,则成了庄稼人内心的
独白。
• 三、语言平实朴素,又尖锐泼辣。
• 曲中运用许多农民口语,真实地传出人物的感情, 使人感到他们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
• 如,“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 么大户。”“这几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 穿着些大作怪衣服!”这些平实的语言又透出一种辛 辣的讽刺味。这其中又流露出村民对帝王威严的一种 蔑视。仪仗队里的兵器成了农村日常生活中叉、斧、 瓜、马镫,又是何等的滑稽好笑。揭示刘邦底细时, 语言更是针针见血:“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 人教村学读几卷书”,而且还“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 锄”;“强称”、“偷量”、“私扣除”等动词犹如 一颗颗炮弹投向封建最高统治者。结尾处“白什么改 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汉高祖”是刘邦 死后的谥号,虽不合理,却十分有趣,同样具有很强 的讽刺意味。
套曲写的是高祖还乡,为什么主角不很 快出场,而要用一大半的篇幅去写支差迎驾, 銮舆仪仗之类的场面?是否有点走题?
手法:反复铺陈欲抑故扬
目的:造成戏剧性的效果
作者着意是写那个至此还未出场的 人物,这样豪华威严的气派,来的肯定 是个非凡的人物。然而当读者按这个思 路去推想时,却突然来了个大转折。
结尾一曲是全组套曲的高潮,特 别是最后三句:“白什么改了姓,更 了名,唤做汉高祖”,更是余味无穷。 怎样理解这个结尾呢?
皇帝外出的车驾是非常威武壮观的,可
? 我们在读二至四三支描写这种场面的曲子时,
感觉到异常滑稽可笑,这是为什么?
作者通过旁观者的眼睛,层次井然地描写了 皇帝出巡那种威严盛大的场面。然而,这个旁观 者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农民,也许他一辈子都没离 开过村子,根本没看到过这些人物和东西,他是 用自己掌握的那点知识来观察和理解这一切的, 所以就像通过哈哈镜观察世界一样,一切都走了 形。
•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 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胡 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 翻译:春天你摘了我的桑叶,冬天你借了我的 米,我都不知有多少了。趁着换田契,强迫称 了我三十斤麻,还酒债时偷着少给我几斛豆。 这都是显而易见的,清清楚楚地写在账簿上, 现成的放着字据文书。
• 二、构思奇。
• 选取了一个独特的庄稼人的视角,以一个虚构 的富于戏剧性角度来描写刘邦还乡的盛大场面,揭 示刘邦发迹前的所作所为。
• 开篇便制造了许多悬念,使乡民惶惑不解:社 长通知这差使不寻常,不能推脱;喂马的草料要除 根,听说皇帝的车驾要回故乡;王乡老、赵忙郎穿 戴一新,忙得不亦乐乎。
• [耍孩儿]则表现了庄稼人眼里皇家仪仗队的到 来。从这段开始,所有高祖还乡事件的过程都是透 过一位老汉眼中道出,金瓜银斧,卫士嫔妃,对他 来说都是新奇而陌生的。
西方对刘邦的评价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瑟·汤恩比评论说: “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பைடு நூலகம்影响最大的 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恺撒, 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高祖刘邦。恺 撒未能目睹罗马帝国的建立以及文明的兴起, 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刘邦却亲手缔造了一个 昌盛的时期,并以其极富远见的领导才能, 为人类历史开创了新纪元!”
[哨遍]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 不寻俗。一壁厢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 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王乡老执 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胡芦。新刷来的头巾,恰 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么大户。
听说有个大人物要还乡了,社长挨家挨户地通 知每个差使:“你们不能以任何借口来请假。”这 些差使真不寻常,在缴纳草料时他们必须把草根除 掉,又要差夫,还要应付公差,这事儿得认真对待。 有的说是车驾,有的说是銮舆,今天要回乡。只见 在喧闹的市集里,王乡老拿着个陶托盘,赵忙郎抱 着一个酒葫芦,身光颈靓,装模作样充当有钱人, 大摇大摆地走着,真讨厌!
人物形象
“我”: 没见过世面,直率认真,不怕天、
不怕地、敢说敢为的普通农民。
刘邦: 大摆架子,好酒贪杯,欠账
不还,强取豪夺,假公济私的流氓无赖。
主题
蔑视权贵,批判封建帝王。
曲子的思想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哪里?
• 分析:这篇套曲思想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蔑视皇 帝,否定皇权的思想倾向上。曲子中的乡民不仅不尊 重刘邦,反而当众抖搂刘邦的丑事,使皇帝“原形” 毕露,否定了皇帝不是什么奉天承运、高贵得不可侵 犯的圣人。曲子中的被嘲弄的皇帝刘邦,只不过是作 者借以调侃讽刺皇帝的艺术形象,作者正是通过否定 刘邦而表现了他否定皇权的思想。
释题
般涉调, 宫调 名; 哨遍, 曲牌 名; 高祖还乡, 标题 名.
这组套曲按内容可分成几个部分?
• 可分成三部分。
• 一(1) 描写社长告示,乡民被迫 迎驾的忙乱情景;
• 二(2-4) 对刘邦极其奢华的仪仗队 进行嘲笑和讽刺;
• 三(5-8) 嘲讽刘邦骄傲的丑态并揭 他的老底,数落他的无赖行径。
• 翻译:那个大汉下车了,众人马上行礼, 但他没有看在眼里。见乡亲们跪拜在地, 他赶紧用手扶。我突然抬起头一看,那 个我认识的,差点气死我了!
• [二煞]你身须姓刘,三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 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 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 翻译:你本来姓刘,你妻子姓吕,你们的底细。 你以前是亭长,喜欢喝酒。你的丈人在村教书, 你曾经在我屋庄的东头住,和我一起割草喂牛、 耕地。
作者简介
睢景臣,元散曲家。一作舜臣,字景贤, 又作嘉贤,扬州人,生卒年不详。元成宗大 德七年移居杭州,与《录鬼簿》作者钟嗣成 相识。心性聪明,酷嗜音律,而仕途不得志。 著有杂剧《屈原投江》等三种,今不传。散 曲尚存三套,其中《高祖还乡》制作新奇, 被人推为绝唱。
背景简介
刘邦,丰邑人,当过秦朝的亭长。父 兄都耕田,他却好酒贪色,不爱劳动。陈 胜吴广起义时,他响应起义军。后来势力 渐强,攻破秦都咸阳,夺取了农民起义的 胜利果实,统一了全国,做了汉朝第一任 皇帝,史称太祖高皇帝,简称汉高祖。
• 《三煞》《二煞》《一煞》是 数落汉高祖当年的寒酸和劣迹, 一下子就揭穿了隐藏在黄袍之 后的真面目,而他还在人前装
腔做势、目中无人,两厢对比,
更觉可笑。

这组套曲写的是汉高祖还
考 乡,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
? 这个事件的?
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熟悉刘邦底细, 并在刘邦没有发迹前,和刘邦还有过一些 瓜葛的农民的眼睛,勾勒了天子返乡的一 幅幅画面。
• [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 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 干递送夫。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 样妆梳。
• 翻译:辕条套的全是马,黄色丝绸做 的伞的把是弯曲的。车前站着八个好 像判官的人,车后的是随从。还有几 个漂亮女子穿着艳装,一样的打扮。
•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 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 挪身着手扶。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 险气破我胸脯。
• 10、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写诗的皇帝,其诗作— —《大风歌》被誉为“千古人主第一词”(大风起兮 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11、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祭祀孔子并重用儒士的 皇帝,从而为汉朝及后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思想治国 奠定了基础。
• 12、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孝治理天下的皇帝。
二、用农民的视角,朴实地描写平民百姓眼中的汉高祖,真实反 映刘邦在人民眼中的形象。
(1)还乡的光宗耀祖被看做扰民。
(2)威严恢宏的排场被看做“大作怪”、“不曾见”。
三、通过典型事件直接还原刘邦的无赖本色。
艺术手法
• 一、立意新。 • 本曲不像其他以写皇帝为题材的文章,目
的是为帝王歌功颂德,往其脸上贴金。在作者 的笔下,本文中的刘邦却成了一个流氓无赖。 当过亭长,嗜酒贪杯;曾经替人喂过牛,耕过 地;买办田地文书时,趁机敲榨勒索;偷量别 人的豆子来还酒债。作者毫不留情地揭下了那 层蒙在封建统治者脸上的神秘面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