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解决问题 人教版新课标

合集下载

4.2.5《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4.2.5《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问题的提出: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3. 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验证。

4. 解决问题的步骤: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自主探究: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方法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验证。

5. 实践应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2. 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3. 教学工具:计算器、直尺、圆规等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数学故事、参加数学竞赛等方式,拓宽自己的数学视野。

第二单元《解决问题(连续两问)》(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解决问题(连续两问)》(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解决问题(连续两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解决连续两问的数学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连续两问的数学问题。

2. 加减法的运用。

3. 数学语言的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解决连续两问的数学问题,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两问的关系,正确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连续两问的数学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解题过程。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连续两问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连续两问的数学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3. 实例演示:通过实例演示解题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解题方法。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连续两问的数学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连续两问的数学问题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3.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九、教学资源1. 练习册。

2. 课件。

3. 小组讨论材料。

十、教学时间1. 1课时。

十一、教学效果1. 学生能够理解并解决连续两问的数学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解决问题 人教版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解决问题  人教版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人教版新课标
1)、二(1)班得了()面小红旗,二(2)班比二(1)班少()面,二(2)班有多少面?
2)、从这道题可以知道二(2)班的小红旗比二(1)班的(),两个班相比()的多,()的少,我们要求的是比较()(填多或少)的那一个班,所以用减法计算。

列式是:
口答:
3)、二(2)班得了()面小红旗,三.1班比二.2班多()面,列式是:?
4)、二(1)班比二(2)班(),我们要求()(填多或少)的那一个班,所以用()计算。

列式:。

3、你可以编一道类似的题吗?把它解答出来
二、议一议
通过做这两道题你知道了:
你解决不了的问题是:
三、过关检测:
1、完成教材23页做一做
问题:列式:
2、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5题
用加法解决的问题是:
问题一:列式:
问题二:列式:
用减法解决的问题是:
问题一:列式:
问题二:列式:
3、你得出了了什么规律: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你想说的是:。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解决问题—减法∣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解决问题—减法∣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解决问题—减法∣人教新课标我教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的解决问题——减法。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76页例1,76页例2,77页做一做第1、2题,78页练习十七第1、2、3题。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这个问题解决的练习,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课中,减法的概念和运用是重点,而如何理解减法的概念,如何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则是难点。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练习本、算术卡片等。

一、导入: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图,图中有一只小猫和5条鱼,我会问学生们:“小猫有5条鱼,它吃掉了几条鱼,还剩下几条鱼呢?”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理解减法的概念。

二、新课导入:我会指着黑板上的图,告诉学生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减法,减法就是用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求出它们之间的差。

三、例题讲解:我会用算术卡片,给学生们展示例1和例2,我会让学生们看卡片,然后跟着我一起做减法。

四、随堂练习:我会让学生们拿出练习本,做77页做一做第1、2题,78页练习十七第1、2、3题。

五、作业布置:我会布置78页练习十七第4、5、6题作为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将减法的概念和例题展示在黑板上。

七、课后反思:在课后,我会反思我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减法的概念和运用,以及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表现。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导入环节的问题设计。

导入环节的问题设计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

我设计的问题是以小猫和鱼的情景出发,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的情境来理解减法的概念。

我认为这个问题设计得很成功,因为学生们都很感兴趣,积极参与进来。

二、新课导入的讲解。

在新课导入环节,我指着黑板上的图,向学生们讲解减法的概念。

我认为这里的讲解要简洁明了,让学生们能够清楚地理解减法的定义和运用。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简案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简案

小学“数学”学科课题目标备课
小学“数学”学科课题备课




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几或者少几
教学反思
启发、引导学生,只要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很多数学知识,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遥远,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节课,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是指导学生通过分别摆花片的操作过程,把隐蔽的数量关系在物化活动中外显出来,使学生形成比较清晰的表象,并以这种表象为基础,利用已有的知识,直接确定计算方法。

这种教学策略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便于学生理解计算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2单元《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2单元《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三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阅读理解、分析问题、拟定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

2. 利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3. 利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和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和表内乘法解决问题。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5.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5. 教师应不断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第二单元《解决问题(连续两问)》(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解决问题(连续两问)》(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解决问题(连续两问)》(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应用问题解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借助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耐心、观察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如何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如何理解问题信息,如何运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小组学生分组,每组4-5人,每组分配1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解决)T: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请看一下你们手中的问题。

(展示问题)请让你们小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思考一下如何解决。

让我们等一会儿合作思考这个问题。

2.整合思路(学生讨论一段时间后,教师引导学生,整合思路,把他们的想法归纳总结一下)T:同学们,现在我们来整合一下你们的思路。

你们有哪些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请说一说。

(学生回答)3.解题过程(学生围绕此问题,按照归纳总结出的方法逐步执行解决问题)T:同学们,通过我们的讨论和整合,我们已经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请大家先想一想需要进行哪些步骤,然后实际操作一下。

4.总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而得,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T:同学们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了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呢?请大家总结一下。

五、课后作业1.回家复习本节课所学的问题解决方法,给家长讲解。

2.自己在家里再发明一个问题并创造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下次课时分享。

六、教学方案总结本次课程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按照此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讨论、总结,不断优化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因此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勇气。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准确地理解并按照问题要求解题。

2.能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3.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小板书、实物道具。

3.活动准备:提前准备好问题解决所需的实际情境或实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具体的生活问题导入本节课,引起学生兴趣。

例如:一个小学生每天早饭吃两个鸡蛋,一个星期有几天不吃鸡蛋?2. 学习活动•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解题思路。

•第二步:让学生自由探讨解题思路。

•第三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解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活动设计•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相互学习提高。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解题思路和方法。

•让学生分享解题感悟,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思考。

五、课后作业1.布置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2.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加强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需要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发展。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祝各位老师授课顺利,学生学习愉快!。

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第二单元的基本概念,如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表内乘法和除法。

能够正确进行两位数加减、表内乘法和除法的计算。

理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观察、归纳等方法自主发现数学规律。

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思维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加减法运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表内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实际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对计算错误进行自查和纠正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或故事引出新课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复习相关基础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知识讲解清晰阐述第二单元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和方法。

结合具体例子演示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确保学生得到充分练习。

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

互动讨论组织小组讨论,探讨计算方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促进彼此间的思维碰撞。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和计算方法。

强调易错点及计算技巧,加深学生记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直观教学法利用教具、实物、多媒体等直观手段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互动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游戏化教学法设计数学游戏和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案例教学法结合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安排适量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点。

引导学生自查错误,培养自我反思能力。

家庭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要求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加强家校沟通。

评价方式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测验等。

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课程名称: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单元名称: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 学生能够掌握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求法。

b.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a. 学生能够听懂老师的讲解、积极发言。

b.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c. 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a. 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纪律,融洽的团体关系。

b. 学生能够发扬团队精神,愉快地参与课堂活动。

c. 学生能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培养自信心。

2.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a. 了解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概念。

b.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方法课件、游戏、小组合作学习、板书解析法等。

4. 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出示一个苹果,问学生这个苹果比它多几个,学生思考后,回答出答案。

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通过问题引出小学生向老师请教,启发小学生,也便于老师更好的教学。

(2)讲解通过PPT,讲解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求法。

教师通过举例子,讲解了求解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加一减一,就可以求出比它多几的数。

(3)实践操作1. 在课前教师准备好很多苹果,让学生随机选取一只苹果。

2. 让学生根据自己选取到的苹果来找到比它多几的数,并向全班展示。

3. 每一个学生都完成上述操作,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答案进行汇总。

(4)巩固引导学生结合教学所学的内容,分小组合作,将以下问题用加减法的运算解决:1. 有5个苹果,比它多一个。

2. 有3个苹果,比它多两个。

3. 有10个苹果,比它多四个。

(5)小结给学生介绍“今天我们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内容,你们学会了吗?”然后让学生思考和总结所学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全班和小组学生,在活动和课堂演练过程中发现和收集学生们的问题和错误,并及时进行及时纠正和提醒。

2023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2023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经历用加、减法计算解决“求比-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

2.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中,学会用画图的策略表示、分析数量关系,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渗透象形统计图的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用加、减法计算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采用画图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学校开展卫生评比活动,二年级评比结果出来了。

表格中每列分别表示一班,二班,三班,四班得到的小红旗,(图中标出班级)师:你能从这张统计图中知道哪个班级得的红旗最多,哪个班级得的红旗最少?师:相信认真观察的你一定发现了,2班得的红旗数最多,3班得的红旗数最少。

师:那这些班级到底得了多少面红旗呢?师:请看(课件出示)师:我们一起把题目完整的读一读:1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二)新课探究【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师:读完题目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师:我们知道了一班得了12面,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

师:那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呢?是的,要求二班得了多少面?(2)理清数量关系师:从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这个数学信息中,你知道这是几班和几班比吗?师:没错,2班和1班在比较。

师:那哪个班级多,哪个班级少呢?师:是的,二班得的红旗多,一班得的红旗少。

(3)如何画图师:要求出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我们怎样做才能更清楚的表示出这些数学信息和问题呢?师:确实,画图是个好方法,他能清楚地表示出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师:你打算怎么画图呢?请你自己动手试着画一画吧!师:都画好了吧!一起来看看。

师:我们先画一班得的12面小红旗。

师:2班得的红旗数应该怎样画呢?师:没错,2班得的红旗数要先画与一班同样多的12面小红旗,然后再画多的3面。

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二单元第06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二单元第06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精炼性和风格的简洁性。板书布局将采用清晰的模块化设计,使得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各个部分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除法的定义、计算法则和实际应用等。我会用关键词和图示来表达这些内容,以确保板书的简洁性和易于理解。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一个直观的学习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为了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注重字迹的工整和图示的准确性,并且在板书过程中保持节奏的适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理解和消化。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加减法和乘法知识。他们应该能够理解数值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运算。在学习障碍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除法的概念理解困难,特别是对于除数不为1的情况。此外,学生可能对将除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三)学习动机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例如学生对于除法概念的理解困难、计算准确性的问题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等。对于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应对策略:对于理解困难,我将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实际问题来解释除法的概念;对于计算准确性,我将强调计算法则的重要性,并进行适量的练习;对于应用能力的培养,我将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点,我将进行更深入的拓展;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将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段,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和探索。在认知水平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简单的数学概念。然而,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在学习兴趣方面,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尤其是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至于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部分学生需要进一步培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人教版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人教版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人教版新课标学法指点:1、结分解绩自学课本第23页;独立思索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学习目的:1、会用学过的加减法处置生活中的复杂效果。

2、初步学会结合信息,提出效果并正确处置效果。

3、体验自主探求、协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了解〝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了解计算方法,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气。

一、自主学习〔1〕、小红有10元钱,明明比他多2元,明明有〔〕元。

〔2〕、小红有10元钱,明明比他少2元,明明有〔〕元。

〔3〕、小红有10元钱,他比明明多2元,明明有〔〕元。

〔4〕、小红有10元钱,他比明明多2元,明明有〔〕元。

2、看教材23页主题图,读懂图意。

1〕、二〔1〕班得了〔〕面小红旗,二〔2〕班比二〔1〕班少〔〕面,二〔2〕班有多少面?2〕、从这道题可以知道二〔2〕班的小红旗比二〔1〕班的〔〕,两个班相比〔〕的多,〔〕的少,我们要求的是比拟〔〕〔填多或少〕的那一个班,所以用减法计算。

列式是:口答:3〕、二〔2〕班得了〔〕面小红旗,三.1班比二.2班多〔〕面,列式是:?4〕、二〔1〕班比二〔2〕班〔〕,我们要求〔〕〔填多或少〕的那一个班,所以用〔〕计算。

列式:。

3、你可以编一道相似的题吗?把它解答出来二、议一议经过做这两道题你知道了:你处置不了的效果是:三、过关检测:1、完成教材23页做一做效果:列式:2、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5题用加法处置的效果是:效果一:列式:效果二:列式:用减法处置的效果是:效果一:列式:效果二:列式:3、你得出了了什么规律:总结、评价:明天的学习,我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快乐、普通、痛苦〕你想说的是:。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2.初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3.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2.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识别问题;2.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回忆掌握的四则运算,解决过的实际问题。

2. 学习新知识1.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1)读题;(2)理解题意;(3)分析问题;(4)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5)计算;(6)验证答案。

2.初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了解实际问题的背景;(2)理解问题的需求;(3)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4)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5)检查和验证解决方案的正确性。

3. 练习巩固1.给学生分配小组,每组设计一道实际问题,然后交给其他小组解决;2.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巩固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4. 课堂总结1.回顾今天学习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提出“识别问题”和“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是解决问题的难点;3.强调解决问题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的结合。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2.设计一道自己的实际问题并解决。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讲解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向学生传授了实际问题的解决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在以下两个方面传授了一些技巧:1.如何识别实际问题以及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2.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的时候,需要对问题进行分类,这样能够更好的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在课后作业中我要求学生设计一道自己的实际问题并解决,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更好的巩固和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并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2  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解决问题》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运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分析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知(1)引导学生回顾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2)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阅读题目、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列式计算、检查答案。

(3)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解决问题步骤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能够运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人教版
(2)汽车上有36人,到站下去8人.(条件
(1)妈妈买来12个苹果,______.还剩多少个?
(2)小明拍球50下,______.小明和小刚一共拍了多少下?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5: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1.学习例5
(1)读题
小声自由读一遍,指名读一遍,齐读一遍.
(2)找已知、未知
学生口述,教师在题中标出.
(3)分析数量关系
美术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哪个已知没给?哪个直接给了?那应该先求出什么?
2.总结学习方法
刚才我们一起学会了例5,在学例5时,第一要认真读题,最少读3遍,帮助我们理解题意.第二要找出已知、未知,认真在题上标出.第三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最后再正确解答.要想正确解答两步应用题,这四步一步不能少,而且还离不开认真二字,下面我们做一些练习,看谁做题认真,解答正确.
3.发展学生连贯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资源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基本环节
一、铺垫孕伏
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
(1)二(1)班男生20人,女生18人.(学生可能提出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提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或者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作业设计
1.练习册;
2.与家长互动进行解决问题的练习;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5 男生:14-5=9(人)
一共:14+9=23(人)
教学反思
学校(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执教时间:
教学单元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例4《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例4《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版⼩学数学⼆年级上册第⼆单元例4《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解决“求⽐⼀个数多(少)⼏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法。

2.能运⽤所学的知识解决⽣活中的⼀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法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步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增强合作意识。

2.进⼀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解决“求⽐⼀个数多(少)⼏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法。

难点: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板块⼀创设情境,⽣成问题谈话引⼊,展⽰情境。

师:昨天学校举⾏了⼀次卫⽣评⽐活动,成绩已经公布在学校的宣传栏⾥了,⼤家想不想去看⼀看⾃⼰班的成绩呢?⽣:很想去看⼀看。

师:现在让我们⼀起到宣传栏前看看⾃⼰班的成绩吧!(课件出⽰教材23页例4情境图)师:认真观察情境图,从图中我们能知道哪些信息?说给⼩组的同学听⼀听。

(师指名汇报)预设⽣1:我知道⼀班得了12⾯⼩红旗。

⽣2:我知道⼆班⽐⼀班多得3⾯。

⽣3:我知道问题是要求⼆班得了多少⾯。

师:同学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你们能利⽤这些信息求出⼆班得了多少⾯吗?(板书课题)操作指导:让学⽣通过观察情境图,描述图中的信息,不但能提⾼学⽣的语⾔表达能⼒,⽽且能培养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激发学⽣的学习兴趣。

板块⼆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画⼀画,分析题意。

(1)选择信息。

师:你能选择两个信息来计算“⼆班得了多少⾯”吗?预设⽣1:⼀班得了12⾯⼩红旗。

⽣2:⼆班⽐⼀班多得3⾯。

(2)画图分析。

师:为了更加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我们可以⽤画图的⽅法来帮助分析。

现在请同学们画⼀画。

(学⽣尝试画图)①让学⽣⾃⼰动⼿画⼀画,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

②⼩组讨论并汇报。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画图分析的?预设⽣:先画12⾯⼩红旗,表⽰⼀班所得⼩红旗的数量。

再在下⾯画和12⾯同样多的⼩红旗后,多画3⾯,表⽰⼆班所得⼩红旗的数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5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5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5篇)《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3页例题7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四则运算的含义选择合适的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说一说、比一比、画一画等数学活动,获得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法表征问题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基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验解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利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情景:圣诞节快到了,羊村要组织联欢会,帮助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出示题目情景 1.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初步感知。

2.表征数量关系,沟通实际问题与实际运算意义的联系。

① 理解题意,语言描述表征题意② 画图表征题意③ 列式解答④ 检查⑤ 回顾梳理,小结方法。

三、运用巩固,解决问题。

2.羊村举行摄影展览,如果每只羊要选出5张照片,6只羊一共要选多少张照片?独立尝试,汇报交流。

他们还准备了两袋苹果,一袋三个,另一袋六个。

我还准备了3袋梨,每袋6个。

你会问数学题并回答吗?独立尝试,汇报交流。

四、课堂总结:对话:今天天气真好!你得到了什么?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第二单元例5)【学习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例5 【课程标准描述】【学习目标】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歩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评价学习方案】1.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考题,明确要解决哪两个问题。

评估学习目标1。

2.通过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当一个问题缺少条件时,必须先补上条件才能回答,以此来评价学习目标2。

【学习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目标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们喜欢做什么?2、出示教材32页情境图,谈话:画面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P32例5。

教学目标:1.了解连续两问的问题结构,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通过解决有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连贯思考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的结构,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准确地找出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条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过求比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问题,请同学们列式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题目(1)小兔采了12个蘑菇,兔妈妈比小兔多采了9个蘑菇。

兔妈妈采了多少个蘑菇?(2)图书角有故事书35本,科普书比故事书少11本,科普书有多少本?3、学生列式计算,并汇报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题目: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2、找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3、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和之前学习的解决问题,有什么不同?4、用一个圆代表一个小朋友,画一画,表示出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5、学生画图表示,并汇报。

6、列式解决数学问题(1)请同学们试着列式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你先解决哪个问题?为什么要先解决这个问题?(2)要解决“男生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9”这个数据,不是题中已知的数学信息,怎么来的呀?是的,“9”是第一个问题的结果。

看来,我们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不但有两个问题,还要用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条件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7、检验(1)师:解答正确吗?这样检验?(2)学生汇报8、小结师:这道题我们解决了几个问题?解答时要注意什么?师小结:解答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要先根据已知的条件求出第一个问题,再根据第一个问题的结果和有关联的另一个条件去求出第二个问题。

也就是说,第一个问题的结果要作为第二个问题的条件,要求第二个问题必须先求出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且确保其结果的正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
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3页;独立思考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学习目标:
1、会用学过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初步学会结合信息,提出问题并正确解决问题。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
理解“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
理解计算方法,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一、自主学习
(1)、小红有10元钱,明明比他多2元,明明有()元。

(2)、小红有10元钱,明明比他少2元,明明有()元。

(3)、小红有10元钱,他比明明多2元,明明有()元。

(4)、小红有10元钱,他比明明多2元,明明有()元。

2、看教材23页主题图,读懂图意。

1)、二(1)班得了()面小红旗,二(2)班比二(1)班少()面,二(2)班有多少面?
2)、从这道题可以知道二(2)班的小红旗比二(1)班的(),两个班相比()的多,()的少,我们要求的是比较()(填多或少)的那一个班,所以用减法计算。

列式是:
口答:
3)、二(2)班得了()面小红旗,三.1班比二.2班多()面,列式是:?
4)、二(1)班比二(2)班(),我们要求()(填多或少)的那一个班,所以用()计算。

列式:。

3、你可以编一道类似的题吗?把它解答出来
二、议一议
通过做这两道题你知道了:
你解决不了的问题是:
三、过关检测:
1、完成教材23页做一做
问题:列式:
2、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5题
用加法解决的问题是:
问题一:列式:
问题二:列式:
用减法解决的问题是:
问题一:列式:
问题二:列式: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3、你得出了了什么规律: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你想说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