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一测量静摩擦因数试验

合集下载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公式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公式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公式《探索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公式》嗨,小伙伴们!今天咱们要一起去探索一个超级有趣的物理世界里的东西,那就是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公式。

这可不是什么枯燥的东西哦,就像一场神秘的探险,等着咱们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呢!先来说说静摩擦力吧。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特别酷的玩具小汽车,你想把它推动。

可是呀,一开始的时候,它就像个固执的小怪兽,不想动呢。

这个时候,阻止小汽车动的力就是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就像是一个隐形的小卫士,守护着物体不让它轻易移动。

那静摩擦力的大小怎么计算呢?其实呀,静摩擦力是个很聪明的家伙,它的大小会根据你推小汽车的力的大小而变化。

只要你没有把小汽车推动,静摩擦力就会和你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比如说,你轻轻推小汽车,用了1牛的力,那静摩擦力就是1牛,只不过方向和你推的方向相反。

这就好像两个人在拔河,只要没有一方被拉动,两边的力就是一样大的。

这时候你可能会想,那静摩擦力有没有一个最大的值呢?当然有啦!这个最大静摩擦力就像是静摩擦力这个小卫士的极限力量。

当你推小汽车的力超过这个最大静摩擦力的时候,小汽车就会被推动啦。

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和很多东西有关呢,比如说小汽车和它所在平面之间的压力,还有它们之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如果小汽车很重,那就相当于对地面的压力很大,那最大静摩擦力往往就会大一些;如果接触面很粗糙,像在沙子上,那最大静摩擦力也会比较大。

再来说说滑动摩擦力吧。

当你终于把小汽车推动了,这个时候阻碍小汽车继续滑动的力就是滑动摩擦力啦。

滑动摩擦力可比静摩擦力要“老实”一点呢。

滑动摩擦力的公式是f = μN。

这里的f就是滑动摩擦力啦,μ呢,它叫动摩擦因数,这个动摩擦因数就像是一个小标签,专门用来表示两个接触面之间的摩擦特性的。

不同的材料之间,这个动摩擦因数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冰面和鞋底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就比较小,所以在冰面上走路很容易滑倒;而橡胶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就比较大,这样我们跑步的时候就不容易滑倒啦。

摩擦化学实验教案模板初中

摩擦化学实验教案模板初中

摩擦化学实验教案模板初中
实验名称:摩擦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掌握摩擦对物体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并能够探究不同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差异。

实验材料:玻璃片、金属片、塑料片、纸片、砂纸、枕木、弹簧测力计、平衡器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材料,并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桌面上。

2. 将玻璃片、金属片、塑料片、纸片、砂纸分别放在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每种物体在桌面上的摩擦力。

3. 将不同组合的物体放在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各组合在桌面上的摩擦力。

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差异。

实验原理:摩擦力是物体接触面之间发生的相互抵抗运动的力,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大小、表面粗糙程度以及接触面之间的压力。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了解摩擦力的基本原理,并且探究不同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的差异。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组合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大小,来进一步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整理实验器材,并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3. 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合理分析。

拓展实验: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材质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差异,或者在不同表面材质上进行摩擦实验,来进一步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

(备注:本实验可适用于初中物理课程中关于力的相关知识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

测量动摩擦因数(实验报告)(学生版)

测量动摩擦因数(实验报告)(学生版)

测量动摩擦因数 试验报告试验日期:________ 班级:_________试验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___一、试验名称:测量动摩擦因数 二、试验目的:1.学习了解各种材料动摩擦因数的测定方法2.通过试验加深对动摩擦因数的理解3.通过试验测定不同材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探究材料之间的摩擦特性。

三、思索与猜测1.以下哪个试验装置更合理?为什么?四、试验原理滑动摩擦力与动摩擦因素关系N f μF1.滑动摩擦力的测量:转化法,依据二力平衡,物体匀速运动时,拉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压力的测量: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依据二力平衡,静止时,接触面间的正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五、试验器材带定滑轮的长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白纸。

六、试验步骤1.如下图,将带定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在桌面上,将绳子穿过滑轮一端系在木板上,另一端挂上适当的质量.2、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在带滑轮的长木板上,另一端钩住木块,保证拉力水平。

3、释放重物,带动木板移动,木块跟随一起移动,待稳定后记录下弹簧测力计的速度,填入表格4、重复试验5次,屡次测量填入表格5、在长木板上贴上白纸,重复以上试验,测定不同材料之间的动摩擦因素6、在长木板上贴上毛巾,重复以上试验,记录数据七、数据记录表1八、试验结论九、误差分析1.本试验误差来源哪里?十、考前须知1.带定滑轮的长木板要水平放置,可以用水平仪放置两端,保证明验过程中保持水平,使得接触面的压力等于重力大小。

2.试验过程中要保证接触面洁净,以保证明验结果的精确性。

3.由于动摩擦因素与温度有关,试验过程尽量保持温度恒定,两次试验之间间隔肯定时间,减小摩擦生热给试验带来的影响。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6篇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6篇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6篇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用公式F=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因素。

3.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最大静摩擦力。

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学习重点: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FN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学习难点:1.正压力FN的确定。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

主要内容:一、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或者在另一个物体上有滑动的趋势时我们会感到它们之间有相互阻碍的作用,这就是摩擦,这种情况下产生力我们就称为摩擦力。

固体、液体、气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有摩擦作用。

二、滑动摩擦力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表面粗糙。

①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摩擦力。

挤压的效果是有压力产生。

压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压力,压力属弹力,可依上一节有关弹力的知识判断有无压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

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啮合,形成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

凡题中写明接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滑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③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

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运动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3.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的相对是指相互接触发生摩擦的物体,而不是相对别的物体。

同济大学理论力学摩擦实验报告

同济大学理论力学摩擦实验报告

理论力学摩擦实验报告一、实验原理1、滑道倾角的调节滑道倾角可通过两种方式调节,即电机快速调整和手动慢速微调。

其中,电机快速调整由电机传递动力,经电机减速部分减速后输出,通过电磁离合器带动蜗杆转动,由此带动蜗轮传动,蜗轮轴输出使滑道转轴运动,实现滑道的倾角变化。

将电线插头插入交流220V,50HZ电源插座,按下实验装置操作面板上总电源开关、机动电源开关,转动滑道升降开关。

向左旋转滑道升起,倾角增大。

向右旋转滑道倾角减小,直至为零。

在使用手轮作慢速微调之前,需按下手动电源开关,向左旋转手轮滑道升起,倾角增大。

向右旋转手轮滑道倾角减小。

2、角度的显示通过角度传感器和显示仪表即时反映滑道倾角的变化值。

当转轴带动滑道转动时,角度传感器将测得数据传送到显示器,即可反映出滑道的倾斜角度,角度显示精度值为0.01度,大大提高测量精度,减少实验角度测量的误差。

该部分电源在总电源开通时开通。

在使用本实验装置前,须将工作台作水平调整,以免引起滑道倾角的累计误差。

3、计时通过光电门来实现。

二、实验装置MC50摩擦实验装置是由滑板倾角调整机构、角度显示机构和数字测时器三部分组成。

通过滑块在不同材质的滑道上运动,可以测定静、动摩擦系数及物体的加速度。

并可以进行在不同情况下物体滑动、翻倒的演示。

三、实验内容测定木材与铁轨之间的静、动摩擦系数,以及了解当滑块高度较大时,不同载荷下滑块翻倒和滑动的情况。

(1)改变滑板的倾角,测量不同材料之间的静摩擦系数。

(2)通过测量两点之间的平均加速度,测量不同材料之间的动摩擦系数。

(3)当滑块高度较高,加载不同载荷时,其在自重作用下,测定滑块向下翻倒和滑动的最大倾角以及滑块向上翻倒和滑动的最大倾角角。

四、实验步骤1、静摩擦系数实验(a) 调整好滑道倾角角度,使滑块放到滑道上不下滑为准;(b) 旋转手动微调按钮,将滑道的倾角慢慢调大,直到滑块达到将滑未滑时停止,记下此时滑道倾角,即摩擦角;(c) 将所测得的倾角代人静摩擦系数公式,即可得木块与铁之间的静摩擦系数。

理论力学摩擦实验报告

理论力学摩擦实验报告

理论力学摩擦实验实验报告姓名:***学号:*******时间:2012年10月11日星期四晚6:30——8:00摩擦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普遍存在,摩擦力的存在既有不利的方面,如阻碍物体运动,消耗能量,并磨损机件等;也能为人们所利用,如利用摩擦力传动和制动等。

所以研究摩擦力的性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摩擦力与接触面的正压力成正比,这个系数就是摩擦因数,而且在滑动摩擦和静摩擦两种情况下的值不相同。

由于多数情况下,正压力、摩擦力、物体所受拉力三力不汇交,于是就有物体先滑动还是先翻到的差别。

所以我们本学期就在理论力学的学习过程中,加入的对摩擦性质的研究实验。

我们在10月11日晚上对静摩擦因数、动摩擦因数和物块的滑动和翻到等三项进行了研究。

一、实验目的1. 测量木与铁之间的静摩擦因数ƒs。

2. 测量木与铁之间的静摩擦因数ƒd。

3. 分别测量并验证木滑块在一定倾角的铁质滑道在上保持平衡时所加力的范围。

二、原理摘要1. 静摩擦因数的推导当滑道倾角为ϕ时,若物块恰好不滑下,则此时∑F x = 0:mg sinϕ -ƒ = 0∑F y = 0:N - mg cosϕ = 0又因为ƒ = Nƒs得ƒs = tanϕ2. 动摩擦因数的推导x方向:mg sinϕ = ƒ + may方向:N = mg cosϕ且ƒ = Nƒd解出动摩擦因数的计算公式为:ƒd = tanϕ−agcosϕ3. 物块在斜坡上的受力分析(1)上翻情况:以滑块的右下角为矩心,由于此时支持反力和摩擦力通过矩心,可列出物块的力矩平衡方= Fℎ程:P sinθℎ2得F =sinθP2(2)下滑情况:将物块所受的力分解到x和y两个方向。

∑F x = 0:P sinθ= F+ƒ∑F y = 0:mg cosθ=NN又因为摩擦定律:ƒ=ƒs三、仪器和装置1. MC50摩擦实验装置(包含光电门和加速度显示屏)2. 滑动摩擦小车(包括遮光板)3. 定滑轮4. 实验物块(用于翻到和滑动实验)5. 砝码托盘和砝码四、内容步骤1. 静摩擦因数的测量滑块木质的一面接触铁质滑道,缓慢增大滑道的倾角,先用自动增大按钮快速增大角度,然后用手动旋钮调节滑道的倾角,当滑块恰好不滑下时,记下此时滑道的倾角。

CT-摩擦块静摩擦因数测定试验研究

CT-摩擦块静摩擦因数测定试验研究




21 0 0年
第3 8卷
第 2期
C T相对 摩擦 块 有 相 对 瞬 问滑 动 时 ,记 录压 紧力 和 轴 向拉力 ,从 而得 到 两 者 的相 互 关 系 。设计 时 ,2 个 液缸采 用 相 同 活塞 直 径 ,都 为 10 n 6 q _ m,活 塞 杆
直 径 7 0mm。
算 不 同类 型快 速接 头 的强度 ,可 以为 海上 钻井 施工 提 供 可靠 的理论 保 证 ,有 效 地减 少海 上钻 井作 业事
故 的发 生 。
晕 R
图 7
极 限 抗 弯 承 载 力 一 质 屈 服 应 力 关 系 曲 线 材
由图可知 ,不 同材质 的快 速接 头极 限抗 弯 承载
在表 1中 ,最小 静摩 擦 因数 为 055 .2 ,静 摩 擦
因数 随夹 持 力 增 大 呈 现 出逐 渐 减 小 的 趋 势 ;试 件
作 业设备 注人 头为 研究对 象 ,取现场 作业后 的摩 擦 块与 C T,再配套 加 工与组 配 ,制成 C T试 验样 件与
1 、试 件 2和试件 3的试 验 计 算 静摩 擦 因数呈 现 下 降趋 势 ;相 同试 件第 2次试验 比第 1次试 验静摩 擦
头 上 ,装 入摩擦 块试 验组 件 ;
( ) 接 液 压 源 ,检 查 回路 是 否安 全 ,安 全 开 2 启 液压装 置 ;
表 1为试 验 测 定 工况 与测 定 的 管. 静 摩 擦 因 块 数计算 结果 。由表 1 知 ,试 件 1 1 可 第 次试 验最 小
静摩 擦 因数为 0 9 0 . 7 ,第 2次 试验 最小 静 摩擦 因数
力具 有很 明显 的差别 。材 质屈 服强 度越 高 ,其极 限

摩擦力与摩擦系数的实验测定

摩擦力与摩擦系数的实验测定

摩擦力与摩擦系数的实验测定摩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力,无论是走路、开车还是使用各种机械设备,摩擦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摩擦力正是由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面产生的力,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摩擦力会抵消掉一部分机械能,从而产生热能,并阻碍物体的运动。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摩擦力和摩擦系数来了解不同物体之间的摩擦特性。

摩擦力的实验测定是一项基础物理实验,旨在研究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特性。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利用水平面上的运动来进行实验。

首先,我们选取一块光滑的水平面,例如一块木板或金属板。

然后,在木板的一端放置一个物体,并利用力计来测定所施加的力。

接着,我们逐渐增加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直到物体开始运动。

这个开始运动的力值就是摩擦力。

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我们要多次重复实验并取平均值。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公式F=μN 来计算摩擦力,其中 F 是摩擦力,μ是摩擦系数,N 是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

摩擦系数反映了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特性,它是用来衡量摩擦力与压力之间的比例关系。

摩擦系数的实验测定有很多方法,这里我们介绍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倾斜面法。

倾斜面法是利用一个倾斜的平面来测定物体在施加力下的运动情况。

首先,我们选取一个倾斜面,将物体放置在倾斜面上,并记录下物体开始运动的倾斜角度。

利用三角函数的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出斜面的倾斜角度θ。

接下来,我们逐渐增加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直到物体开始运动。

我们可以测量到物体开始运动时的施加力F,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斜面的倾斜角度和物体的质量计算出施加在物体上的重力N。

最后,我们可以应用公式F=μN 计算出摩擦系数μ。

当然,摩擦系数的测定也受到一些限制和误差。

例如,实际物体的表面并非完全光滑,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微小的凹陷和凸起,这些微观结构将影响到摩擦力的测量。

另外,实验中物体的质量、表面材质等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采取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的方法,并且要注意选择相对平滑、一致的物体进行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测量静摩擦因数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量同种材质之间的静摩擦因数
2、测量不同材质之间的静摩擦因数
3、熟悉DHKF(一)型静动滑动摩擦、因数测试仪的使用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原理
如图当物体静止在斜面上时,由平衡条件可得:
f =mgsinθ
N=mgconθ
倾角增大,摩擦力也增大,最终滑块将发生滑动,此时的摩擦力称为最大静摩擦力f m 静摩擦因数:μj=f m/N=tanθ
四、介绍仪器结构及使用
通过课件介绍仪器结构和调试
五、实验步骤
1、如图安装好器材
2、调整二维水平器的可调水平螺钉,使气泡置于水平器的中心
3、在有机玻璃槽中放入不锈钢面板,并固定
4、将不锈钢滑片再放上玻璃槽
5、缓慢抬起升降手柄,直到有机玻璃槽不锈片刚开始滑动读出量角器此时的数值,即
为斜面的倾角θ
6、将槽中面板换成铝片、有机玻璃,将滑片换成铝片,有机玻璃,重复3—5的步骤,
得出三种材料不同组合的倾角θ(刚滑动时的)
七、思考题
1、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测量静摩擦因素,说出需要器材和实验步骤。

2、最大静摩擦力可以大于重力吗?举例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