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黄连汤妙用辨治心悸
治疗心悸九法方剂总结(全程干货)
治疗心悸九法方剂总结(全程干货)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导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心悸发作时常伴有胸闷气短甚至眩晕、喘促、晕厥,脉象或数,或迟,或节律不齐等。
临床上,经方治疗心悸,方简效速,分为几个症型,特此总结一下1:温补心阳临床上很多心悸患者都属于心阳虚,这个占比多,多是由于各种原因损伤心之阳气,例如:发汗过多;或者过服苦寒之品而内戕阳气;或因年老阳虚,以及禀赋素弱等等,皆可发生心阳虚的心悸。
症见:患者两手交叉按其心口之上,即张仲景所说的“心下悸,欲得按”。
同时,还往往伴有体疲无力,少气懈言等症。
舌质淡嫩,苔薄白,脉缓弱无力,有时还会出现间歇脉。
治当甘温扶虚,补益心胸阳气,常用桂枝甘草汤:桂枝20g,炙甘草10g此方妙在药味单捷,又要一次服完,则药力专一,而直达病所,发挥疗效。
若心阳不足,邪气内陷,症见胸闷、心悸、咳逆,兼有气短、项背不适等营卫不和之证,用桂枝去芍药汤补心阳、振胸阳、调营卫。
若病人“微恶寒者”,或手足冷,背恶寒,阳虚较著,则用桂去芍药加附子汤若上述阳虚心悸,兼见烦躁不安等症,乃是阳虚而心神不能潜敛,治应补心敛阳,镇静神气,常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6g,炙甘草6g,龙骨12g, 牡蛎12g。
本方用桂枝、甘草温补心阳之虚;龙骨、牡蛎潜敛神气而镇静安心。
若有心悸动,汗出恶寒,烦躁眠差,脉弦芤迟,舌淡胖苔薄白者,证属阳虚欲动则用二加龙骨牡蛎汤补阳潜阳,调和营卫:龙骨20g ,牡蛎30g,桂枝20g, 白芍20g,炙甘草8g,大枣12枚,生姜6g,附子10g,白薇10g。
夫阳虚之心悸,若下使肾阳亦虚,兼见烦躁而手足厥冷,脉沉而舌淡者,则手足少阴阳气上下皆虚,治当心肾同温,上下兼顾,方用茯苓四逆汤:茯苓12g,人参6g,炙甘草6g,附子12g,干姜6g。
本方用茯苓、人参补益心气,附子、干姜、炙草(即四逆汤)温扶肾阳。
张仲景治疗心悸的经方
张仲景治疗心悸的经方
张仲景是我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他所留下来的《金匮要略》是一部治疗各种疾病的经典。
其中就包括治疗心悸的经方,下面我们将按照步骤来阐述这个经方的使用方法。
步骤一:确定病因,明确证型
在使用张仲景的治疗方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进行一个详细的辨证分析,确定患者的病因和证型。
在张仲景的经典中,不同的证型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所以确切地判断出患者的证型非常关键。
步骤二:制作药方
在确定了患者的证型之后,我们就可以按照张仲景的经方制作药物。
治疗心悸的经方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茯苓杏仁甘草汤”、“五子衍宗丸”和“保和丸”。
其中,“茯苓杏仁甘草汤”是张仲景治疗心悸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个方剂,也比较容易制作。
步骤三:用药方法
使用药物的方法也非常重要,不同的经方使用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使用“茯苓杏仁甘草汤”的时候,我们需要将这些药材配好,然后加入适量的水,煮沸约十五分钟,待药汁冷却后,再喝下。
步骤四:注意事项
在使用张仲景的治疗方法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比如在用药
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来进行,不要超量或减量使用药物;同时还需要注意药物的质量和来源,不要使用有问题的药材。
治疗心悸的经方是张仲景治疗心血管疾病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
通过仔细的分析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在许多患者身上已经得到了证明。
当然在治疗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还需要在饮食上注意营养、调节情绪等。
总之,治疗疾病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进行综合治疗。
名老中医辨治心律衰竭医案录
名老中医辨治心律衰竭医案录名老中医辨治心律衰竭医案录一、引言心律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特征是心脏节律紊乱,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心律衰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医案。
本文将介绍一些名老中医在辨治心律衰竭方面的医案,以期能够对临床实践有所启示。
二、名老中医辨治心律衰竭医案1. 医案一:张氏神奇方患者男性,45岁,主诉心悸气短、乏力。
舌红苔黄,脉细数。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名老中医张氏开出了一副神奇方剂:黄连汤加减。
该方剂包括黄连、黄芩、半夏等草药,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了个体化调整。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心悸气短明显改善,乏力感也减轻。
2. 医案二:王氏调和法患者女性,60岁,主诉胸闷、心悸。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名老中医王氏认为该患者属于气阴两虚型心律衰竭。
他采用了调和法治疗,包括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等方剂,并结合针灸疗法进行治疗。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患者的胸闷、心悸明显减轻,舌质和苔薄白也有所改善。
3. 医案三:李氏温通法患者男性,50岁,主诉心慌、头晕。
舌红苔黄厚,脉弦数。
名老中医李氏认为该患者属于阳虚火旺型心律衰竭。
他采用了温通法治疗,包括温阳降火、通络化瘀等方剂,并结合推拿按摩进行治疗。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患者的心慌、头晕明显减轻,舌红苔黄厚也有所改善。
4. 医案四:刘氏补益法患者女性,70岁,主诉气短、乏力。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名老中医刘氏认为该患者属于气血两虚型心律衰竭。
他采用了补益法治疗,包括益气养血、温阳化湿等方剂,并结合食疗进行治疗。
经过半年的治疗,患者的气短、乏力明显改善,舌质和苔薄白也有所改善。
三、总结以上介绍了一些名老中医在辨治心律衰竭方面的医案。
这些医案充分展示了中医药在治疗心律衰竭方面的优势和特点。
通过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类型的心律衰竭进行个体化调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情况是不同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个体化治疗。
一个治心悸的名方
一个治心悸的名方
【一个治心悸的名方——黄连温胆汤,可调治心律失常出现的心悸、心慌】
在不同的心律失常疾病中,我们经常遇到伴有心悸症状的患者,这些患者中最常见的证型就是痰热型。
《景岳全书》中也指出五脏病后生痰,主要在于脾肾。
脾之运化失司,聚湿生痰,痰浊内阻,脾之升清降浊功能失调,心神不宁,则心悸生。
临床上根据心悸的不同类型,可使用先通后补,或先补后通,通补熟多熟少,或是通补兼施等不同手段,具体药味药量也应视病机特点权衡而定。
不论何种原因,痰热型心悸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痰凝、气滞、火炽。
在一定条件下,痰热一旦形成,则会“痰随火升,火引痰行,上干心神,变生诸症”。
根据前人总结“治痰必降其火,治火必顺其气'的经验,黄连温胆汤合人化瘀药的运用恰好融合了清热、化痰、降气、活血、化瘀以及宁心安神的基本治疗原则。
用药:黄连、姜半夏、干竹茹、枳实、陈皮、丹参、甘草、北柴胡、黄芩、茯神、
汤中黄连清热解毒,泻心火、宁心神。
半夏、陈皮燥湿化痰之功
显著;佐以茯苓健脾利湿;
柴胡、黄连疏泄肝胆郁热,宁心神;竹茹清热化痰,清心除烦;积壳疏肝行气,祛痞化湿;甘草益脾和胃,调和诸药,辅以丹参活血化瘀,药证相符,固然奏效。
黄连温胆汤治疗心悸痰火扰心证
黄连温胆汤治疗心悸痰火扰心证黄连温胆汤出自清·《六因条辨》。
【组成】川黄连(6克)、竹茹(9克)、枳实(9克)、半夏(9克)、陈皮(6克)、甘草(3克)、生姜(2片)、茯苓(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燥湿,化痰和中。
【主治】主治伤暑汗出,身不大热,烦闭欲呕,舌黄腻。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失眠、胆汁反流性胃炎、非酒精性脂肪肝、H型高血压等病症。
1.失眠:将68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予黄连温胆汤加减联合艾司唑仑片睡前口服治疗,对照组34例予艾司唑仑片睡前口服,疗程4周。
以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睡眠时间达6小时以上,醒后精力充沛,伴随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痊愈标准。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76.47%。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2.胆汁反流性胃炎:本方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8例,对照组56例用多潘立酮、奥美拉唑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以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活动性炎症消失,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正常,胆汁反流消失为痊愈标准。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86%。
(《山西中医》2012年第2期)3.非酒精性脂肪肝:应用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与辛伐他汀片治疗30例作对照,疗程15日。
以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血脂恢复正常,B超检查恢复正常为治愈标准。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为70%。
(《湖南中医杂志》2012年第5期)4.H型高血压:应用黄连温胆汤治疗H型高血压32例,与依那普利31例治疗作对照,疗程4周。
以收缩压下降≥30 mmHg,或者收缩压降至正常并下降20 mmHg以上为显效标准。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1.88%,对照组80.65%(P<0.01),且治疗组对血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也有改善。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年第2期)【方解】方中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枳实行气消痰;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陈皮理气燥湿化痰;茯苓健脾渗湿消痰;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甘草、生姜、大枣益脾和胃,以绝生痰之源。
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心悸的探讨
20 年 1 ~20 年 5 06 月 08 月应用参松养心胶囊 治疗各种早搏 10 , 2例 并与普 罗帕 酮治 疗相 比较 , 疗效 满意 , 告如下 。 报
1资料与方法
般资料 : 选择 患者 2 0 , 10 , 8 例 , 4 例 男 6 例 女 0 年龄 1 ~7 5 0岁 , 所 有病例均经心 电图证实为频发性 室性 或室上性早搏 , 并做 2 小时动 4 态心电 图评价 早搏频度 ≥ 3 0 /小时 。室上性早搏 9 例 , 0次 8 室性 早搏 l0 , l 例 多元性早搏 3 例。其 中冠 心病 8 例 , 毒性心 肌炎及后遗症 2 7 病 3 例, 8 高血 压病 4 例 , 7 甲状腺功 能亢进症 2 例 , 3 更年 期综合征 l , 9例 不 明原 因引起 的早搏 2 6例。发病时 间 6天 ~l 年 。随机 分为治疗 组 0 和 对照组 , 两组一 般情况差异 无显著意 义 , 具有可 比性 。 治 疗方法 : 治疗 组参 松养心胶囊 3 / , 次 /日; 粒 次 3 对照组给予普 罗帕酮 10 g, 次 / 日, 5r 3 a 不用其 他抗心律失 常药物 , 两组 均针对病 因 进行治 疗 ,O 6 天为 1 个疗程 。治疗前 后均进行心 电图和 动态心 电图检 查 , 测血 糖 、 检 血脂 、 肝肾功能 、电解质等检 查 , 并注意记 录不 良反应 。 疗效 判断标 准 : 据 中华 心血管 病杂志 编委会心血 管药物 对策专 根 题组 , 心血 管药物 临床试验评价 方法 的建议 判断效果 。心 电图的疗效 判定标准 : 早搏消失 或减少 9 %以上为显 效 ; 少 5 %以 上为有效 ; 0 减 0 减 少 5 %以下或无 变化或增 多为 无效 。显效和 有效之和为 总有效 。 0 统计 学方法 : 应用 S S 1 . 统 计软件 。计算资料 以率表示 , P S 20 采 用卡方 检验 , 治疗 前、后组 间比较用 t 检验 。P <0. 5 差异 有统 0 为 计学意 义。
中医心悸医案分析(心悸3年余)
中医心悸医案分析(心悸3年余)
张某,女,30岁。
初诊:202*年12月29日。
主诉:心悸3年余。
现病史:患者于3年前曾感冒后出现病表性心肌炎,在当地医院治疗后好转,后遗下心慌胸闷,感冒后则明显。
腰部偶疼痛,偶觉乏力纳眠可,二便正常,经期腹痛,质暗红杂有血块,经期延后约6天,手足不温怕冷易上,心电图有早博。
舌淡红苔黄腻脉沉细滑。
辨证:痰热扰心,瘀血内阻。
治则:清热化痰,活血安神。
处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方药:黄连6g,半夏9g,陈皮10g,茯苓12g,枳实9g,竹茹15g,远志10g,丹参15g,郁金15g,琥珀3g(冲),丝瓜络15g,生龙骨30g。
10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服上方效不明显,心慌,懒动,手足凉较前好转,畏寒怕冷,稍活动即有心慌,睡眠尚可,纳可,口干,不渴,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滑无力。
中药予以调方。
处方:六君子汤加减。
方药:党参15g,炒白术15g,云苓12g,半夏9g,陈皮10g,远志10g,炒枣仁15g 丹参15g,琥珀3g(冲)。
7剂,水煎服,日一剂。
患者因它病来诊,诉上方吃完后愈至今未发作。
按语:病起于感冒之后,初诊见心慌、痛经,舌红苔黄腻,辨证属痰热扰心,瘀血内阻,方以黄连温胆汤加减,药后效差,再辨其证,畏寒怕冷,动则心悸,脉沉细滑无力,本因气血不足,标在痰湿瘀血。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选常用之六君子汤加远志益气健脾以助化源,化痰除湿以宁心神;枣仁养心血;丹参活血,琥珀活血镇心,方选平淡,取效甚捷。
黄连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黄连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黄连汤是人们还算比较熟悉的一款方剂,黄连汤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人体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黄连汤如何吃
黄连汤是人们还算比较熟悉的一款方剂,黄连汤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人体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黄连汤如何吃最好。
【处方】黄连9克甘草9克(炙)干姜9克桂枝9克(去皮)人参6克半夏6克(洗)大枣12枚(擘)
【功能主治】平调寒热,和胃降逆。
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
去滓温服,昼三次,夜二次。
【备注】方中黄连苦寒,上清胸中之热,干姜、桂枝辛温,下散胃中之寒,二者合用,辛开苦降,寒热并投,上下并治,以复中焦升降之职;更以半夏和胃降逆,人参、甘草、大枣益胃和中。
合而用之,能使寒散热消,中焦得和,阴阳升降复常,痛呕自愈。
【摘录】《伤寒论》
【处方】黄芩8分,黄连8分。
【功能主治】赤白痢如鹅鸭肝者。
【用法用量】以水2升,煎取1升,分2服。
【摘录】方出《医心方》卷十一引《传信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处方】黄连1两,橘皮1分,杏仁(麸炒)1分,枳实1分,麻黄1分,葛根1分,厚朴1分,甘草1分。
【功能主治】冬温至夏发斑,咳而心闷,呕清汁,眼赤口疮,下部生活常识分享。
黄连汤的妙用
黄连汤的妙用.txt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不能得到的更要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
黄连汤的妙用来源:张仲景配伍:炒黄连、炮姜、炙甘草、桂枝各24克,人参18克,碎半夏100毫升,大枣12枚,水煎.主治:胸中有热而欲呕吐,胃中有寒而冲痛.方解:和解之剂,寓意类似小柴胡汤,和解,只是归经不同.黄连汤【来源】《伤寒论》。
【方组趣味记忆】姜贵人与黄老早下。
解:姜指干姜,贵指桂枝,人指人参,与虚字,黄指黄连,老为甘草,枣为大枣,下为半夏。
【汤头歌诀】黄连汤内用干姜,半夏人参甘草藏,更用桂枝兼大枣,寒热平调呕痛忘【组成】黄连9克甘草9克(炙) 干姜9克桂枝9克(去皮) 人参6克半夏6克(洗) 大枣12枚(擘)【用法】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
去滓温服,昼三次,夜二次。
【功用】平调寒热,和胃降逆。
【主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
【方论】方中黄连苦寒,上清胸中之热,干姜、桂枝辛温,下散胃中之寒,二者合用,辛开苦降,寒热并投,上下并治,以复中焦升降之职;更以半夏和胃降逆,人参、甘草、大枣益胃和中。
合而用之,能使寒散热消,中焦得和,阴阳升降复常,痛呕自愈。
【方解】胸中烦热,欲呕吐,舌苔黄,乃胸中有热之见证;腹中痛,肠鸣泄泻,脉弦紧系胃中有寒之见证。
此证因胸热胃寒而致升降失司,方中黄连苦寒以清胸中之热;干姜辛温以去胃中之寒,二药合奏清上温下,平调寒热之功而为君。
半夏和胃降逆,桂枝温阳升清二药与共,使升降复司,胃肠安和而为臣。
党参、大枣补中益气,共奏扶正以驱邪之功可为佐,甘草调和诸药而为使。
黄连汤【组成】黄连(去须)1两,干姜(炮)半两,艾叶(炒)半两,乌梅肉3枚。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主治】小儿赤白痢,腹痛。
【用法】上(口父)咀。
每服2钱匕,以水8分1盏,煎,去滓取3分,空腹温服。
黄连汤【组成】黄连(去须)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黄药子1分,吴蓝叶1分,栀子仁2枚,犀角屑1分。
治疗心悸的中药药方
治疗心悸的中药药方
治疗心悸的中药药方可以根据具体症状和病情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药方供参考:
1. 大黄汤:大黄9克,芒硝3克,甘草3克,生姜5克。
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适用于阳明热盛引起的心悸。
2. 安神补心汤:黄连6克,黄芩6克,当归6克,菊花6克,
肉桂6克,生姜6克,大枣6克,远志6克,甘草6克。
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适用于心火炽盛引起的心悸。
3. 七叶一枝花汤:七叶一枝花15克,丹参12克,山楂12克,赤芍12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香附12克,龙眼肉12克,甘草6克,生姜6克。
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适
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心悸。
4. 决明子茶:决明子10克,加水煮沸后,盖住,焖10分钟,随后饮汤,吃决明子。
每日1剂,分2次服用。
适用于心火旺盛、肝火上炎引起的心悸。
请注意,以上药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还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调配和调整。
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个体差异和用药适应症,并咨询医生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和禁忌。
中药养身预防和缓解心悸的中药调养法
中药养身预防和缓解心悸的中药调养法心悸是指人们在安静状态下感觉自己的心脏跳动剧烈、明显或不规则的一种症状。
它可能是生理因素引起的暂时性心悸,也有可能是病理性心悸的表现。
中药调养法作为一种天然、温和且有效的治疗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药调养心悸的方法,帮助您预防和缓解这一症状。
一、黄连——清热解毒、平肝熄火黄连性寒凉,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滋阴的功效。
对于由于心气炽盛引起的心悸症状特别有效。
黄连具有平肝熄火的作用,能够舒缓肝火炽盛导致的心悸。
建议每日饭后服用黄连片或黄连汤剂,每次2片或10ml,连续服用一周,可以明显感受到心悸症状减轻。
二、菊花——降火清热、宁心安神菊花具有降火清热、宁心安神的功效,对于心悸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常使用菊花泡水或饮用菊花茶可以达到调养心悸的效果。
每日可饮用适量的菊花茶,或将菊花与枸杞一同煮水代茶饮用,也可以加入适量的冰糖进行调味。
三、酸枣仁——平肝和胃、安神定志酸枣仁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平肝和胃、安神定志的功效,对心悸伴有失眠多梦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每日可将酸枣仁适量炒熟,磨成细粉,每次用开水冲服2g至3g,连续服用一段时间,可以明显改善心悸症状。
四、五味子——补肾安神、益气养血五味子为中药常用药物,具有补肾安神、益气养血的功效。
对于由于心脾不足引起的心悸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五味子常用于药膳,可以制作成五味子粥或者与其他补益材料一起炖煮,每周食用2-3次,可以达到调理心悸的效果。
总结:中药调养法可以很好地预防和缓解心悸症状。
黄连的清热解毒、平肝熄火功效、菊花的降火清热、宁心安神功效、酸枣仁的平肝和胃、安神定志功效以及五味子的补肾安神、益气养血功效,都是心悸调养中常用的中药材。
使用中药调养时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症状来选择相应的中药材,合理搭配使用,以达到更好的调理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中药调养心悸时应咨询医生的建议,不宜自行进行药物调理。
同时,中药调养效果需要时间,不能期望一蹴而就。
经方:黄连阿胶汤(心血不足的失眠)
经方:黄连阿胶汤(心血不足的失眠)黄连阿胶汤【原文】黄连四两黄芩一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一云三挺)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伤寒】1、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用法】1、先煮黄连、黄芩、芍药,五碗水煮成二碗,去渣;2、再用小微火,阿胶放进;3、阿胶化掉后。
把火关掉;4、等它冷了之后,纳鸡子黄,搅令相得。
不要在很烫的时候放鸡子黄,那会变成蛋花汤。
鸡子黄就是生用才是补心血。
【组成】黄连阿胶芍药鸡子黄【时机】1、脉沉细,手脚冰凉,失眠,口渴、塘泻,一剂就中。
【方解】1、少阴病的方子;2、黄连、黄芩都是清热的药,杀菌力很强;3、鸡子黄就是鸡蛋里面的蛋黄;4、阿胶是驴皮熬成的膏。
阿胶完全是滋阴的药,补阴血不足、补心血,补心脏和肾阳的血;5、白芍的性是酸的,有固摄的功能。
因为病人的体能太差,阿胶是驴皮补进去会散出来,所以用白芍把它固到。
【说明】1、失眠是因为心血不够。
黄连阿胶汤治疗心血不足的失眠;2、蛋黄的作用将苦味送到心脏去补心中一滴血(心藏神就靠这一滴血)。
【应用集锦】1、舌苔黄干之失眠可用黄连阿胶汤;2、黄连阿胶汤大部分用在手术以后的烦躁,因为很虚没有办法入眠;3、年龄大的人,气血两虚,没有办法入眠,或睡得不是很深,可以用黄连阿胶汤下去当安眠剂。
4、牛皮癣是一种往往呈长期一进一退病程,容易再发、难以治愈的皮肤病,汉方常用的处方有(矢数道明):(1)虚证时的桂枝加黄芪汤、黄连阿胶汤;(2)实证时的防风通圣散、大柴胡汤;(3)血热、血燥时的消风散、温清饮;(4)瘀血时的大黄牡丹皮汤、桂枝茯苓丸料等5、舌苔黄干之失眠可用黄连阿胶汤;无失神故可以不加蛋黄。
6、少阴病:(1)二三日背恶寒者,肾火衰败也,必温补以益阳;灸。
(2)反发热者,肾水不藏也,宜微汗以固阳,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
(四)黄连阿胶汤——烦躁谵语,心悸失眠,潮热甲亢
(四)黄连阿胶汤——烦躁谵语,心悸失眠,潮热甲亢24烦躁失眠谵语——冯世纶医案患者关某,男,45岁。
素有神经官能症,每年都发作一两次,持续时日不等。
这次发作已近七十天,日甚一日,家人及其本人都很苦恼。
诊时证见:神(清)语乱,词不达意,舌质光红,舌面无苔,脉弦细数。
问其所苦,不能说明。
后由家人代述,方知近日由于家事不顺,病人情绪被扰,痼疾复发。
又因治疗不当,病人更加烦躁,所以病情恶化。
近几天,饮食减少,睡眠不安,甚至整夜不眠,白天做事则神不守舍,经常不能完成手中的工作。
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坐不了几分钟。
并自觉屋室狭小,欲奔走于外。
结合上述症状,先生辨为火邪内扰、心肾不交。
处方予黄连阿胶汤泻火除烦、交通心肾:黄连10g、黄芩15g、白芍20g、阿胶15g、鸡蛋黄3个。
冯老师根据仲景原书所载,嘱咐患者把阿胶烊化最后兑人。
鸡蛋黄需待药液稍凉后搅匀倒入,目的是,不可使其过熟,以确保疗效。
《经方验案评析》结果:上药只服十剂就基本正常了。
两个月后其病再次发作,转用甘草泻心汤而收功。
解析:《伤寒论·少阴病》:“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本案与心肾失交,火热内扰有关。
黄连阿胶汤,是治疗阴虚火燥、动血伤津的代表方。
其中黄连、黄芩同用,所谓“阳有余,以苦除之”,可清心除烦,解火邪引起的心下痞闷;白芍、阿胶、鸡蛋黄可滋阴润燥、凉血解毒,亦即“阴不足,以甘补之”,配合黄连、黄芩有清上滋下、交通心肾的作用。
《经方验案评析》25惊惕失眠——张菊人医案杨某,女,入夜昏沉,痛不得寐,寐亦不沉,时有惊惕,左关弦,内风欲动。
处方:川连五分,杭芍三钱,黄芩一钱半,陈阿胶三钱,大生地六钱,鸡子黄二个(分两次和入)。
服上方夜能安寐,左关仍未平静,右关尚属有力,口热足冷,鼻孔有血。
依原方加凉血之品。
川连五分,粉丹皮二钱,陈阿胶三钱,黄芩一钱半,白茅根三钱,鸡子黄二个,杭芍三钱,大生地六钱。
原按:此案为心肾不交,心火不下交于肾水,反而上克肺金,故咳嗽痰稠,永夜不寐。
经方躬行录-黄连汤的组成,功效,临床运用医案
经方躬行录-黄连汤的组成,功效,临床运用医案【原文】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173)【组成】黄连10g 干姜10g 桂枝10g 人参6g 半夏15g 炙草10g 大枣12枚【煎服方法】水浸20分钟,煎30分钟,约600ml,分早、午、晚频频服之。
【功效主治】腹痛呕吐,属上热下寒者。
【加滅】1.腹痛甚者,加白芍。
2.呕吐甚者,加生姜、吴萸。
3.下利者,加茯苓、苍术。
【禁忌】1.腹痛呕吐、无口苦等上热证者,忌之。
2.喜冷思饮,脉滑数者,忌之。
3.腹部拒压者,忌之。
【类方】1.小柴胡去黄芩加芍药汤:同可治腹痛呕吐。
不同者,小柴胡去黄芩加芍药汤证,为肝木乘土而起,必有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脉弦之状。
黄连汤证之腹痛呕吐,则为脾胃虚弱,寒热不调所致。
2. 理中汤:同可治腹痛呕吐。
不同者,理中汤证为中虚寒盛,并无上热之状。
2. 半夏泻心汤:与黄连汤相比,仅黄芩桂枝之异,皆为中虚而寒热不调。
黄连汤证上热较轻、下寒较重,以呕吐、腹痛为主;半夏泻心汤证上热较重、下寒较轻,以心下痞满为主。
【临床运用】1. 呕吐。
但身微热,水入则吐,舌尖红燥,苔腻。
(《治验回忆录》)2. 胃肠型流感、消化不良性胃炎、急性胃肠炎、胃酸过多症。
(《古方临床之运用》)3.治霍乱疝瘕,攻心腹痛,发热上逆,心悸而欲呕吐,及妇人血气痛,呕而心烦,发热头痛者。
(《皇汉医学·类聚方广义》)4.舌上如苔四字,可为一证。
此证舌根苔厚,少带黄色,舌上有滑润之苔。
假令无腹痛而有杂证干呕,诸药无效者,绝有效。
若有腹痛,则更效也。
(《皇汉医学·方函口诀》5.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症见腹中冷痛,下利日数行,口苦、口渴欲吐,舌边尖红,苔白腻,脉沉弦。
(《刘渡舟验案精选》)【浅议】此调理寒热、补虚健脾,治腹痛呕吐之方也。
临床使用以腹痛,呕吐,得冷益甚,胸中烦热,口苦,苔黄为目标。
胃有热,肠有寒为本证病机,寒热不和,气滞经脉则腹中疼痛,胃气上逆则恶心、欲呕吐。
刘中勇应用黄连温胆汤辨治心悸浅析
CH
I
NA
SNATUROPATHY,Jun
2019,Vo
l
27No
12
刘中勇应用黄连温胆汤辨治心悸浅析
胡 悫1 ,刘中勇2
(
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1.
2.
【摘要】 痰、
镇心安神.”此 3 种功 效 正 对 此 证 病 机;火 热 不 甚,痰 蒙
神窍者,适量减小黄 连 用 量,加 石 菖 蒲、远 志 开 窍 化 痰;
体内,郁久化热,而后化火生痰,每当情志不遂则痰随火
痰火致悸兼少阳枢机不利,见口苦咽干、眩晕、胸闷等症
升,痰火胶结,扰乱心 神 致 心 神 不 宁,而 后 发 为 心 悸,表
授认为加琥珀、丹参 最 宜.«本 草 经 疏»言:“琥 珀,专 入
指出现代生活和工作压力普遍较大,使人长期处于精神
紧张、压抑的状态,七情伤人,首为气郁,肝气不达,久郁
则化火;又偏嗜肥甘 之 物,使 脾 失 健 运,痰 浊 内 生,留 于
血分 故 能 消 瘀 血 也 则 行 血 破 血 利 窍
姜、枳实、甘草、茯苓和 陈 皮 组 成.«金 匮 要 略»可 以 窥 见
初形,其由橘枳姜汤及橘皮竹茹汤演变而来.方中以半
夏配黄连,半夏辛开,黄连苦降,为开气结、燥湿热的绝妙
配伍[1];枳实配竹茹清热、化痰、降气,«本草衍义补遗»述
通信作者:
刘中勇,
E
Gma
i
l:
l
z
ongma
i
l@1
6
3c
.
om
y
8 中国民间疗法 2019 年 6 月第 27 卷第 12 期
【黄煌:黄连汤】
【黄煌:黄连汤】黄连汤[方药]黄连三两(9克)甘草三两(炙)(9克)干姜三两(9克)桂枝三两(去皮)(9克)人参二两(6克)半夏半升(洗)(9克)大枣十二枚(擘)(4枚)[煎服]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
(现代用法:水煎二次温服)。
[原文]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173)[解说]胸中有热,腹中有寒,寒热隔拒,阴阳不调,升降失常。
用黄连汤清上温下,和胃降逆。
本方即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以宣通上下阴阳之气;并加重黄连用量清热于上。
诸凡寒热错杂之吐泻腹痛,均可用本方化裁。
[运用]一、下利(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刘渡舟医案:林某某,男,52岁,1994年4月18日就诊。
患腹痛下利数年,某医院诊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迭用抗菌素及中药治疗,收效不显。
刻下:腹中冷痛,下利日数行,带少许粘液。
两II办疼痛,口渴,欲呕吐。
舌边尖红,苔白腻,脉沉弦。
辨为上热下寒证。
治以清上温下,升降阴阳。
为疏加味黄连汤:黄连10克,桂枝10克,半夏15克,干姜10克,党参12克,炙甘草10克,大枣12枚,柴胡10克。
服药7剂,腹痛、下利、呕吐明显减轻,但仍口苦、口渴、胁痛。
又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清胆热温脾寒,服7剂而病愈。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104~l05)按语:上有热,下有寒,寒热阻拒,阴阳不交,影响胃肠的消化、传导功能,而见腹痛、下利、呕吐、口渴、舌红之证。
治以黄连汤清上热,温下寒,交通上下阴阳,实为正治之法耳。
二、呕吐赵守真医案:陈襄人,男,25岁。
久泻愈后,又复呕吐,医进参、朮、砂、半,复进竹茹、麦冬、芦根,诸药杂投无效。
其证身微热,呕吐清水,水入则不纳,时有冲气上逆,胸略痞闷,口不知味,舌光红燥,苔腻不渴,脉阴沉迟而阳浮数,乃上热中虚之证,应用黄连汤。
方中姜、桂、参、草温脾胃而降冲逆、黄连清胸热,伴半夏以止呕吐,为一寒一热错综之良方。
服药呕吐渐止;再剂,证全除,能进稀粥。
刘含堂经方治验——??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心悸(阵发性心动过速)
刘含堂经方治验——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心悸(阵发性心动过速)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二两(6克)黄连一两(3克)【用法】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400毫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宋林亿云:“看详大黄黄连泻心汤,诸本皆二味;又后附子泻心汤,用大黄、黄连、黄芩、附子,恐是前方中亦有黄芩,后但加附子也,故后云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也”。
心悸(阵发性心动过速)吕某某,女,46岁,农民。
1990年10月21日初诊。
平素体健,饮食喜凉畏热,1年前每遇情绪波动时出现心慌、心跳,一般持续5~10分钟后症状消失,后到当地县医院门诊作心电图检查,诊为阵发性心动过速。
曾不断用药治疗,始终未能根治。
现症:主症如上,面色赤红,口苦,尿黄。
舌红,苔黄,脉滑。
诊为心悸,证属火热上扰于心。
治以清热泻火,辅以养心安神。
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处方:黄连6克,黄芩10克,生大黄5克,丹参10克,炒枣仁12克,炒远志10克。
水煎服。
服5剂,未发生心悸,热象大减,又服10剂,诸症悉除。
追访年余未复发。
按:本例为阳盛多火之体,又五志过激易于动火,是以每于情绪激动时火热上炎而扰及心君,出现心悸。
因火热偏盛为病理基础,故治疗当以泻火为主,投泻心汤加味,以芩、连、大黄清心泻火,加丹参、炒枣仁、远志以养心安神。
大黄黄连泻心汤用于循环系统疾病:现代主要用于高血压、心律失常、高血脂症、血管硬化、脑充血、脑溢血、心包炎、心肌炎、脑血栓形成等。
辨证宜掌握其病机特点为热邪内迫血分。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黄连汤合三物黄芩汤、厚朴大黄汤加减治疗失眠、头痛、心悸、胸闷、手麻医案
黄连汤合三物黄芩汤、厚朴大黄汤加减治疗失眠、头痛、心
悸、胸闷、手麻医案
2021-01-03
初诊:女,37岁,失眠、头痛、心悸、胸闷、手麻6月,曾就诊某三甲医院多位中西医专家,罔效。
舌诊:舌淡苔白,舌尖红。
脉诊:72次/分,浮,左略长右短滑。
方剂:黄连汤合三物黄芩汤、厚朴大黄汤加减黄连10姜半夏10桂枝10干姜10党参15大枣12个切厚朴15枳实15大黄10黄芩15栀子15生地40苦参6焦三仙15瓜蒌30 三剂水煎服
予以心理疏导,心理异常是很多疾病的根源,心病不去,身病不愈。
尽人事,自己问心无愧,听天命,少烦恼。
完美是不存在,面对不完美的现实能够减少痛苦。
疗效反馈:显效,病去一小半。
每周复诊一次,每次三剂,一月后基本痊愈。
辨证思路:
手麻:麻木辩证需要分开,麻为神经感觉亢进,病标为阳胜热证(属热入血室证),木为神经感觉减退,病标为阳虚寒证。
末梢神经炎发麻,治其标三物黄芩汤主之,
胸闷:病标为阳明阴实,治其标厚朴大黄汤、栀子厚朴汤、茯苓杏仁甘草汤等等主之。
头痛、失眠:病标为阳胜热证。
泻心汤、栀子豉汤不可缺。
黄连汤证属上热下寒证、寒热夹杂证,典型脉诊:浮缓,左略长紧右短。
轻松学经方第11讲心如止水方——黄连解毒汤11
轻松学经方第11讲心如止水方——黄连解毒汤11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好!还有一种心动过速,心跳跳跳,好像蹦出胸膛出来,心火实在太旺,烧得太旺。
搞点黄连片放在舌底下含一含,苦慢慢降下去的时候,等下心就缓下来。
黄连、甘草两个打成粉。
你看上课的时候,学生讲话很激动,老师一提问,他就起来了,他讲的像百米冲刺一样,停不下来。
讲话老喜欢抢别人话的。
黄连甘草汤,或者黄连解毒片。
就说你这句话才刚刚要讲,他就打断你,像这种类型的人就是心火旺。
心开窍于舌,舌头动太快了。
所以有些人,他奇怪了,他很不客气的,就是他没有耐心听别人一点点话。
所以我告诉你们,做作业没耐心的,做一下就想跑出去玩,做一下,就说要去拉尿的,到处跑的,懒人多屎尿,黄连片。
黄连片一吃下去的人,坐的比较久,因为它是什么方子?它是治火冒三丈的心如止水方。
心一旦止水,他就坐得住了,而且呢,不会插嘴打断别人讲话。
老容易插嘴的,黄连甘草汤,黄连解毒片都可以。
所以一个人抢话头是因为他有心火。
心火不旺,鬼才喜欢去抢话头,不抢。
容你慢慢讲来,我静慢慢的听。
好!还有一种甲亢,咽喉脖子大,眼睛瞪得大大的,很亢进。
所以一个人表现出很亢进的时候呢,他是时候吃点苦的药,苦寒清火消炎热,酸涩收敛涤污脓。
所以一个人只要火冒三丈,吃点苦苦酸酸的东西他就好了。
你搞点黄连粉,然后再调点醋来吃,哎呀,既酸又苦的一吃下去。
本来要爆发的火,立马可以收到肠胃排出体外。
还有一种带状疱疹痛得不得了,或火毒带状疱疹,龙胆泻肝丸跟黄连解毒片一起吃。
揭阳的那患者,揭阳下面带状疱疹好多,你知道为什么吗?近海海鲜多。
我们上面一年的看没有多少例,到下面一天有的时候好几例。
带状疱疹长于腋下,爆疮,腋下周围是肝经所管。
所以我们用龙胆泻肝丸,而且疱疹它是长得好快的,像火蔓延一样。
所以我们用黄连解毒。
我告诉你们,带状疱疹一下子发起来的,你啥都不用,就搞个一二十块钱,买一瓶黄连解毒片,买一瓶龙胆泻肝丸,按那个标准计量,联合一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173条说:“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黄连汤由黄连3两,炙甘草3两,干姜3两,桂枝3两,人参2两,半夏半升,大枣12枚组成。
有清上温下,调和寒热,升降阴阳之功。
方中黄连苦寒上清胸中之热,干姜辛温下去胃中之寒,二者合用,辛开苦降,平调寒热,上下并治,以复中焦升降之职而为君。
半夏和胃降逆,桂枝温阳升清兼以解表,二药共用,可使升降复司,胃肠安和而为臣。
人参、甘草、大枣补中益气,共奏扶正驱邪之功而为佐,诸药使寒散热消,中焦得和,阴阳升降复常,痛呕自愈。
该方临证大多用于胃肠道疾病的辨治,而笔者抓住其病位的“胸”,其病机的阴阳升降失调,其症的心中烦闷等,将该方应用于心悸辨治,收效良好。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中的黄连素具有显著的扩张血管、抗心律失常作用;干姜能兴奋血管运动中枢,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桂枝有镇静、强心利尿、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党参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炙甘草、半夏提取物皆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笔者体会,凡心悸等心系病症见阴阳不交,升降失调,上热下寒者,皆可圆通应用该方,现举验案二则。
案一、心悸(心血管神经症,频发室性早搏)
赵某,男,34岁。
阵发性心慌、胸闷20余天,2010年2月23日初诊。
因心情郁闷,常熬夜,疲惫过度感心慌、胸闷20天,逐渐加重,发作频繁,动辄尤甚,严重时伴恶心、上腹部满闷不舒,医院诊为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服用西药和中成药治疗,效不明显而来求治。
诊见:阵发性心慌、心跳有频发停顿感、胸闷,不时恶心伴上腹部满闷不舒,心烦,焦虑,口干,自汗,无口苦,纳差,眠差,二便调,舌质暗,苔白厚中间黄腻,脉滑、促。
心率88次/min,早搏20余次/min。
四诊合参,辨证为厥阴病,寒热不调,阴阳失和,心神不宁。
治宜清上温下,通阳益气,安神定悸,方予黄连汤加味:黄连、炙甘草、干姜各20g,桂枝、炒枣仁、茯神、生龙骨、生牡蛎、清半夏各30g,党参15g,灵磁石60g,红枣12枚(掰开),5剂。
日1剂,水煎,昼3服,睡前1服。
二诊:药后,心慌、胸闷、心烦、焦虑明显缓解,上腹部满闷不舒减轻,恶心消失,仍不时自汗,动辄有气短之感,上方加黄芪30g,五味子
15g,继服10剂,诸症悉除。
按:该案患者心身过劳而致阳气耗损,气机郁滞,痰浊郁阻,阴阳不交,阳不得降而痰热扰于上,热留胸中,耗伤心气,上扰心神则发心悸胸闷气短,心烦焦虑不安;阴不得升而寒邪滞于中,
则恶心、上腹部满闷不舒,总为上热下寒,阴阳升降失常之证。
故治以黄连汤重在升降阴阳之气,方中黄连主清胸中之热,该药有良好的除烦热、消痞满功效,既治心中烦悸,又治心下痞满。
干姜通心助阳,“主胸满……温中”(《本经》)。
桂枝既可交通阴阳以助升降,又能温寒邪。
半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化痰降逆,和胃消痞。
炙甘草、党参、红枣益心气,和中焦,复常气机畅达,以助阴升阳降。
加茯神、炒枣仁在于宁心安神,近代著名中医临床家祝味菊谓其为强心治悸的对药,取其温阳和营,潜镇浮阳,养心安神之功。
加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以潜阳纳气、镇心安神。
二诊仍不时自汗,动辄
气短乃心气不足较甚,加黄芪“补虚”,益心气,固表止汗;加五味子“主益气”,滋肾阴,生津敛汗。
笔者临证辨治心悸时,常对证加以黄芪、五味子对药,二者既可补心气,升心阳,又能敛心阴,收心气,相得益彰。
方证相应,故疗效彰显。
案二、心悸(冠心病,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
胡某某,男,67岁。
阵发性心慌、气短伴头痛1月余,加重5天。
2010年2月28日初诊,有冠心病史5年。
1月前,因感冒高热后出现阵发性心慌气短,热退后症状未减,且逐渐加重并伴头痛,在医院诊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口服多种药物治疗,病情不稳定。
5天前,诸症又因生气而加重,心慌、气短发作频繁,动辄加重,非常痛苦,求治。
诊见:面色苍白,精神差,乏力,心慌、气短频发,阵发性头顶痛,动辄发怒,干呕,异常心烦、焦虑,无汗,无口苦,口干,口渴;不欲饮,纳差,眠差,二便可,舌质暗,舌体胖大,苔白水滑,脉沉、缓。
心率56次/min。
四诊合参,辨证为太阳、少阴、厥阴合病,寒热不调,阳虚寒盛,挟瘀饮,治宜清上温下,温经扶阳,祛瘀化饮,方予黄连汤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黄连、炙甘草、干姜、党参、炮附子(先煎1小时)各18g,麻黄、细辛各15g,桂枝、川芎、吴茱萸各20g,清半夏、茯苓各30g,红枣(掰开)12枚,5剂。
日1剂,水煎,昼3服,睡前1服。
二诊:心慌、气短明显减轻,心率62次/min。
头痛基本消失,仍有心烦、焦虑、干呕,舌苔黄滑腻,脉滑,上方去麻黄、细辛、附子,加陈皮、枳实各15g,生姜30g,继服7剂,诸症消失。
按:患者久病阳气素虚,脉络瘀阻,又外感风寒之邪直中少阴,下焦阳虚寒盛,水饮内停,饮自下乘而心悸、头痛、干呕。
又郁怒伤肝,气机失畅,郁而化火,扰及心神而心烦、焦虑异常。
既有厥阴上热下寒,升降失调之证,又有少阴阳虚寒盛,饮瘀互阻之证
,兼而治之。
故一诊主以黄连汤辛开苦降甘益气,清上温下复升降,温中化水饮,通阳益心气。
合以麻黄细辛附子汤温经化饮,鼓舞心阳,活血通脉,方中细辛还有开窍,“主头痛脑动……”(《本经》)之功。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能“主中风入脑、头痛……”,加之上行头巅以活血化瘀治头痛。
吴茱萸“主温中下气,止痛”,加之以治阴寒内盛,浊阴上逆巅顶头痛及干呕。
加茯苓意在加强和中化饮,宁心安神之力。
二诊仍有心烦、焦虑、干呕,苔黄滑腻,脉滑,有痰热扰心之象,故去麻黄细辛附子汤,加陈皮、枳实、生姜合黄连温胆汤意以化痰清心,除烦治呕。
临床上,黄连温胆汤对心烦、焦虑、心神不宁属痰热者疗效甚好。
经方与时方亦可据证相合,有是证则用是方,有是证则合是方,此亦经方的圆机活法。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