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

合集下载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中低体温对患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

低体温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增加,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甚至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对手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措施进行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医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在这方面,新的进展不断涌现,为医生提供了更多有效的干预方法和指导。

本文将围绕手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措施新进展展开讨论。

一、低体温的危害低体温是指患者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通常指患者体温低于36摄氏度。

在手术中,低体温会带来一系列危害,包括:1. 术中低体温会影响麻醉药物的作用,增加患者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增加麻醉药物的用量,增加麻醉风险。

2. 术中低体温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特别是心脏事件和肺部感染的风险。

3. 术中低体温还会延长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成本。

4. 严重的低体温还可能导致患者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二、新进展针对手术中低体温的危害,近年来,医学界对其干预措施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这些新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有效的体温监测技术体温监测是干预低体温的前提和基础。

新的体温监测技术包括口腔温度计、食道温度计、膀胱温度计等,能够更准确地监测患者的体温,并及时发现体温下降的情况。

一些新型的远程体温监测设备也出现在临床上,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体温情况,及时报警,提高了体温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新型的保温措施保温是预防低体温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保温措施包括毛毯、加热垫等,但其效果有限。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保温措施出现在临床中,如热空气循环系统、远红外线热疗包等,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患者体温,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

这些新型保温措施也更便于临床操作,为医生提供了更多选择。

3. 个体化体温管理策略不同患者对低体温的耐受能力不同,因此个体化的体温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一些研究提出了基于患者特征的个体化体温管理策略,包括基于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类型等因素的个体化体温管理策略。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摘要】:手术中的低体温会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力下降、术后感染概率增加、常有意识障碍、颈项强直、影响凝血功能,甚至增加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为此,本文总结了围手术期病人低体温的原因及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对围手术期低体温采取针对性的综合保温措施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关键词】:围手术;低体温;护理;进展体温是生命的重要指征,体温的维持对人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低体温是手术中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患者体温低于36℃,据统计,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50%~70%,多发于儿童和老年群体,且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其发生率逐步上升。

大量研究显示,低体温一定程度可以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机体耗氧量,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但是同样低体温的发生更可引起麻醉药物代谢减慢,麻醉苏醒延迟、术后寒战、躁动、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抑制、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增加术后渗血和感染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1]。

现对围手术期发生低体温的原因、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及预防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1 引起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原因1.1 麻醉因素全身麻醉时,麻醉剂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温度调节,抑制血管收缩和寒战的程度是抑制出汗的3倍。

研究表明,全麻的人体核心温度的变化可由原有的0.2℃增加至4℃,高达正常体温调节阈值区间的20倍[2]。

另外,全身麻醉后气管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滤过、加温和湿化作用,使大量冷而干燥的空气直接进入肺部,通过呼吸带走体内大量热量,导致体温下降。

1.2 年龄因素年龄是影响围手术期体温的一个重要因素,青春期正值发育旺盛期,体温控制不稳定;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新陈代谢功能逐渐衰退,而老年人群体温普遍较低,在多种应激源刺激下更易发生低体温;与成年人相比,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低体温发生风险亦处于较高水平;体质较差的患者体温调节功能较弱,对冷的耐受力差,这样的患者较正常体质的患者在术中出现低体温的概率要高得多。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手术中低体温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能够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

近年来,关于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方面有一些新的进展。

本文将对这些进展进行探讨和总结。

早期预警系统在低体温干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早期预警系统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发现低体温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研究表明,通过使用早期预警系统,能够减少术后低体温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对于有高风险的患者,使用早期预警系统进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个体化的低体温干预策略也是近年来的新进展。

根据患者的特点和手术的类型,个体化的低体温干预策略能够更好地预防和管理术后低体温。

对于高风险的患者,可以采用主动加温措施,比如使用加温毯、加温输液等方式来提高体温。

而对于低风险的患者,可以采用被动加温措施,比如提供额外的被子或加热床单。

近年来一些研究还发现,术中腹腔灌注热盐水对于预防和治疗术后低体温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腹腔灌注热盐水能够提高腹腔的温度,从而减少术后低体温的发生率。

研究还表明,腹腔灌注热盐水对于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恢复。

新型的加温设备也为手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体表贴片加热器、体内导管加热器等新型的加温设备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患者的体温,从而提高低体温的预防效果。

这些设备具有体积小、操作简便等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手术室的需求。

手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措施在近年来有了新的进展,早期预警系统、个体化的干预策略、腹腔灌注热盐水和新型加温设备等方法都显示出了较好的效果。

目前相关研究仍然较少,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这些进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希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手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措施能够进一步得到优化和完善,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和术后康复效果。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摘要】手术中低体温是一种常见但易被忽视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旨在探讨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的新进展,包括新型监测技术的应用、专业护理团队的作用、药物干预的应用、体外循环术后的干预措施以及体温管理指南的效果评估。

这些新进展将有助于提高手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和处理水平,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还探讨了新进展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和价值,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提出了相关的临床实践建议,为医务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手术中低体温的风险,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手术的成功率。

【关键词】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监测技术、护理团队、药物干预、体外循环术、体温管理指南、意义、未来研究、临床实践1. 引言1.1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的背景手术中低体温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低血压、凝血功能障碍、器官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过去,针对手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保持手术室温度适宜、加强床位保暖等常规措施。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低体温监测技术被引入临床实践,为手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提供了更精准的依据和更有效的手段。

专业护理团队在低体温干预中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他们在监测患者体温、调节环境温度、及时干预低体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药物干预在手术中低体温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一些新型药物的应用为改善手术中低体温的临床疗效带来了新的希望。

体外循环术后低体温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也在不断进行,为改善手术后低体温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实施体温管理指南的效果评估成为评价低体温干预措施有效性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中的准确操作和有效干预。

随着对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的不断探索和完善,我们对该领域的认识将会不断深化,为提高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研究进展

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研究进展

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研究进展摘要:阐释术中低体温的含义,同时对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随后依据危险因素对做好相应的术前评估与防护干预措施,从而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并加强对术中低体温的防护意识,预见性的实施综合研究,从而减少低体温的危害。

关键词:术中低体温;危险因素;防护措施对于人体而言,其正常体温为36.5℃--37.5℃之间,当人体的温度骤降至36℃之下便是医学上所说的“低体温”状态,此情况在手术过程中极易发生,属于并发症的一种,出现低体温后会影响患者的预后身体恢复,若是处置不当,则会增加患者死亡的几率,于患者而言,危害较为严重[1]。

为了进一步降低术中低体温情况的发生,且对其危险因素展开分析,从而帮助患者保持恒定体温,有助于人体的正常代谢,并维持患者生理功能稳定,改善预后。

1.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1)患者年龄危险因素,对于老年人而言,其身体耐受力相对较差,同时代谢率较低,此时患者在温度变化方面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且患者多是合并慢性病,在展开麻醉后,术中实施大量冲洗液等操作后,则会增加低体温情况的发生率。

一般情况下,年龄越大的患者,其术中低体温发生率越高,大约可占比50%-90%左右,对手术以后恢复均造成了不良影响;对于小儿而言,因为其自身正在发育中,体表面积较大,相对散热也更快,小儿的皮下脂肪少,若是环境温度降低,则会加重发生低体温几率。

(2)患者不良心理危险因素,因为手术不可避免的会有创伤出现,有的患者对手术知识较为匮乏,有的患者有过既往手术史的不良体验,进而使得患者对手术创伤、效果产生担忧,从而有焦虑、紧张的心理,一旦有不良心理出现,则会使得机体的微循环、回心血量受到影响,引发低体温情况的发生[2]。

(3)患者手术时间危险因素,若是在手术期间,患者的手术时间增加,机体器官、或者切口暴露时间延长,患者体腔则需要反复实施液体冲洗,此时则极易造成低体温情况;另外在术中患者需要输入大量液体的时候,由于入液体的“冷稀释”作用,使得患者体温下降明显。

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措施及监测方法

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措施及监测方法

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措施及监测方法摘要】本文对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的措施和监测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术中低体温的主要常见的干预措施包括术前环境预热、自然保温、保温毯、心理干预、输注液和库血加温等,分析当前临床医学中体温监测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措施术中低体温是手术过程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发生率高达50%~70%,尤其是出于麻醉期的患者。

术中低体温是指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任意时刻出现的体温低于36℃的现象,低体温是降低耗氧量、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和缺氧耐受的一种反应,但是同时低体温会带来多种不利影响,如麻醉药物代谢缓慢引起的药物中毒、寒颤、心律失常、麻醉苏醒延迟等现象,影响到手术效果以及预后情况甚至影响到手术的安全性,所以本文就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改善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提供相关参考。

1.护理干预措施1.1.环境预热通常情况下,认为手术室适宜环境温度为22~25℃,湿度控制在40%~60%,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患者体感温度往往更低,感到寒冷。

同时,手术室中空气对流会增加患者的机体散热,加速患者体温的降低。

研究表明,患者在温度为24℃的恒温环境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中低体温的现象,对手术室空气进行加温预热能够提高患者的食管温度,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对环境进行预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配备温湿表,方便护理人员能够更直接的了解手术室的温湿度并进行调节。

1.2.体表预保温体表预保温是指在患者进行手术前即通过主动保温的方式保证患者体温的正常,通常情况下是在患者手术前进行30~60min的预保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低体温情况出现的情况。

目前在实际情况中,常用的方法有预热棉被覆盖法,戴头巾,穿脚套等方法,本着尽可能减少肢体暴露的原则实现预保温,减少患者热量的散失。

但是这种方法见效较慢,适用范围较小,因此并不能解决所有手术中的低体温现象。

1.3.保温毯临床中进行保温的保温毯通常有充气式和循环水变温毯两种。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手术中低体温是指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体温降至正常体温以下的状态。

低体温可能会导致许多并发症,包括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术后感染率、加重术后疼痛等问题。

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干预手术中低体温就成为了术前准备和围手术期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关于手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和干预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就介绍一些关于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的新进展,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一、提前预防和干预低体温要在手术前就进行预防和干预,避免术中体温过低。

在术前准备工作中,医生应该对患者的基础体温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体温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手术前的体温干预。

对于体温不稳定的患者,可以考虑提前进行保温措施,如加强衣物、提供热饮等来提高体温。

术前进行贫血纠正。

贫血会影响患者的机体代谢和体温调节,增加患者术后低体温的风险。

在手术前对患者的贫血状况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如输血、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等,来提高患者贫血的状况。

还要对体温监测仪器进行定期校准,以保证手术中体温监测的准确性。

对于长时间手术和高风险手术的患者,可以考虑在手术过程中持续监测术中体温,及时发现并纠正低体温,以防止低体温带来的各种并发症。

二、术中有效保温术中有效的保温是防止低体温的关键。

目前,术中常用的保温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预热患者、使用保温毯、改进手术室环境等。

预热患者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保温措施。

预热患者在手术前15-30分钟应在手术室内进行预热,采用温水袋、热毯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身或局部的预热。

预热可以提高患者的体温,减少术中体温下降的风险。

使用保温毯也是一种常用的保温措施。

术中可以采用一次性的保温毯,覆盖患者的身体,以减少术中体温的散失。

手术室内的环境温度也要进行调整,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以减少环境对患者体温的影响。

三、术后及时复温在手术结束后,及时进行术后复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术后复温是指在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复温处理,提高患者体温,减少术后低体温对患者的影响。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
手术中低体温是指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体温降至正常范围以下的现象。

低体温
可能会导致手术后感染、愈合迟缓、术后恢复时间延长等不良后果,因此对于手术中低体
温的干预措施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

为了提高手术患者体温,可
以采取术前预热措施。

术前预热包括给予患者温暖的液体、使用温热的全身包覆物以及通
过加温被动传热装置等方法来提高患者体温。

研究显示,术前预热可以显著降低手术中低
体温发生的概率。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也可以通过调整手术室环境温度来实现。

手术室环境温度的控制对
于患者体温的维持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手术室温度应该保持在22-26℃的范围内。

研究发现,在手术室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更高。

通过调整手术室环境
温度,可以有效控制手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一些新的被动加温装置也被引入到手术中低体温的干预中。

被动加温装置包括加温毛毯、加温床单、加温凉垫等。

这些装置可以通过远红外线加热、电加热等方式提供温暖,
从而提高患者的体温,减少低体温的发生。

术中监测患者体温的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传统的体温监测方法包括腋下测温、嘴温测
温等,这些方法在手术中往往不够方便和准确。

近年来,一些新的体温监测技术被应用到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中。

通过体表红外线测温仪、颈动脉测温或直肠温探等方法,可以更准
确地监测患者体温的变化,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

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

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摘要】术中低体温是麻醉和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体温在手术中的任何时间点<36℃,称为术中低体温。

据报道,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可达到50%-70%[1]。

虽然低体温可以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耗氧量,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2],但也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引起术后寒战、增加切口感染率和心血管并发症、凝血功能异常、麻醉苏醒延迟等,给患者的手术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通过给予手术患者围术期预见性护理,有利于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手术护理低体温临床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低温主要指术中体温低于36 ℃,手术室属于一个特殊的环境,其中50%以上的手术患者会出现低体温现象,通常老年患者发生率较高。

如果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不仅阻碍麻醉药物代谢的速度,还会对凝血功能、心肌收缩力、肾脏功能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诱发机体术后发生寒战,影响患者术后康复,通常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因而需要采取有效的预见护理对策,减少患者术中低温发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积极的外周保温1.1手术前环境预热正常层流洁净手术室温度为22~25℃,湿度为40%~60%。

但在实际手术过程中室温往往比正常的低,患者感觉寒冷,不舒适。

研究表明[3],手术室的常规温度和室内空气快速对流这两个因素会增加患者机体的散热,更容易导致患者体温下降。

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环境预热十分关键。

患者入室前30min保持恒定温度在23~24℃,并根据体温来动态调整手术室温度。

建议有条件的手术室可设立温湿度表,以便护理人员观察及合理调节。

1.2体表预保温1.2.1自然保温预保温是指在手术前采用主动的保温方法以维持正常的体温。

国外报道,术前30~60min的预保温,可减少术中核心体温的下降,并能预防低体温的发生,有效阻止麻醉诱导后的再分布性低体温[4]。

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如何做

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如何做

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如何做发表时间:2019-07-01T10:07:01.73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5期作者:吴超华[导读] 在术前应控制手术室温度,使其在23至24℃之间予以维持,半小时后再引导患者入手术室进行手术,术中监测患者体温,及时对温度进行调节。

安岳县中医医院,四川省资阳市642350外科手术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体温就是其中之一,表现为患者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体温降至36℃以下。

术中低体温虽然对患者耐受度存在一定积极性,可也会引发凝血功能异常等不利于患者身体恢复的情况,所以如何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极为重要。

1 外部保温护理干预1.1环境护理为了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可在手术实施之前调整环境温度,有外国学者对此进行了更加准确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实施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半小时左右24℃的环境预热,能够使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

所以在术前应控制手术室温度,使其在23至24℃之间予以维持,半小时后再引导患者入手术室进行手术,术中监测患者体温,及时对温度进行调节。

1.2患者体表护理1.2.1自然保温措施为了使患者体温维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可以在手术前实施预保温。

通过穿戴脚套及头套,覆盖棉被等方式使患者体表温度的发散速度降低。

然而该方法具有局限性,其复温时间较长,不能应用于手术时间过长或环境温度较低的患者中。

所以若实施被动自然保温措施,应明确患者手术情况及手术环境,且不能单一实施。

1.2.2保温器具的应用在术中可使用保温或变温毯对患者体温予以维持,其中保温毯在20分钟内将温度维持在43℃左右能够有效起到保温作用,且可以应用于新生儿中,虽然降低了低体温发生率,但无法将温度维持在稳定范围内。

而相对于环境保温来说,使用循环水变温毯效果更好,且能够在大手术,体表散温面积大的患者中予以应用,联合应用充气式保温毯可以稳定维持患者体温。

除此之外,亚低温治疗仪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且数据可通过微电脑显示,监测更方便。

2024术前禁食禁饮与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及其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全文)

2024术前禁食禁饮与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及其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全文)

2024术前禁食禁饮与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及其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全文)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inadvertent perioperative hypothermia, IPH)是指接受手术的患者从麻醉诱导前1 h开始,术前、术中和术后24 h内,由于围手术期非医疗目的导致患者核心体温低于36 ℃的一种临床现象,可导致多种临床不良事件。

已有研究表明,即使轻度低体温也会导致手术切口感染、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凝血功能下降的发生率增高,术后恢复时间延长及病死率上升。

目前认为IPH在临床上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患者、手术、环境等方面,禁食禁饮时间过长亦与IPH的发生有关。

目前,多数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均超过指南推荐的“6‑4‑2”h,不仅给患者带来了一系列身心不适,甚至还会造成生理功能紊乱,导致低体温、低血压等。

但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延长如何对患者的围手术期体温产生影响,目前仍无定论,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文将对IPH、术前禁食禁饮及二者相关性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优化成年人围手术期体温管理提供新思路。

1 IPHIPH是手术患者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

由于手术类型及体温检测方法的不同,临床研究中报道的IPH发生率差异较大,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3.1%到结直肠手术的83.2%不等。

自2017年第1版《围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发布以来,麻醉医师和外科医师对围手术期低体温的认识已得到显著提升。

1.1 IPH发生机制生理条件下,核心(头部和躯干)体温受机体严格调控,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而以四肢为主的外周则起到缓冲作用。

但非生理状态(如麻醉状态)下几乎所有未予保温的患者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低体温。

麻醉期间发生的低体温具有其特征性,可分为再分布期、缓慢线性下降期和平台期。

再分布期多为麻醉诱导后1 h,这一阶段由于麻醉药物扩张血管,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及自主体温调节反应,降低寒战阈值,且基础代谢率下降、骨骼肌松弛导致产热减少,使得热量由核心重新分布至外周,是术中低体温的主要原因。

卵巢肿瘤减灭术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

卵巢肿瘤减灭术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
工作 单 位 :10 3 长 沙 湖 南 省肿 瘤 医院 手 术 室 401 收稿 日期 :00—1 2 21 2— 3

容易导致患者产热减少 、 散热增加 , 而引起体温下降 , 从 产生低
等危 险 ; 因此实施 控制性降压减 少术野渗血 应以保 证重要 器官的血液灌注为前提。护理上术 中要密切监测心 电图、 血压 、
定 , 内比较 差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组 P>00 ) 观 察组 的寒 颤 发 生 率 、 管 时 间 均 低 于 对 照 组 ( .5 。 拔 P<0 0 ) 结 论 .5 。
对 照组 患者随着
在 卵 巢肿 瘤 减 灭 术
手术的进 行, 体温逐 渐下降, 手术开始后 2组 比较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0 0 ) 观察组 患者随着 手术的进行 , 温保 持相对稳 在 尸< . 5 ; 体 中, 综合保温措施 可有效地维持患者的体温恒 定, 防术中低温的发 生。 预
探 讨 卵 巢肿 瘤减 灭 术 术 中低 体 温 的护 理 干预 效 果 方 法
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观察组采 用控制 室温 2 2 ℃ , 2— 4 覆盖加 温棉被 , 冲洗液 、 输注液体 、 血液等加 热至 3 o 对 照组仅控 7C; 制 室温。记 录 2组患者在入 室时、 手术开始 时、0 i、2 ri、8 mn 手术结束时 5个时间点的体温 变化。结果 6 rn 10 n 10 i、 a a
作 用 ’J 在 回 收过 程 中 , 理 配 合 上 要 观 察 血 液 回收 罐 中 的 。 护 凝 血情 况 , 有 凝 血 块 出现 , 示 抗 凝 药 不 足 , 调 快 肝 素 的 滴 若 提 应
nl io c r asc t i p eoea os J . S e a s fat s s i e wt si prtn [ ] A A N ・ ys f o oad h n i

术中低体温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

术中低体温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

术中低体温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
1.常见原因
1.室温过低(低于22℃)。

2.手术床及平车温度低。

3.手术中暴露时间过长。

4.皮肤消毒挥发散热。

5.应用低体温冲洗液。

6.与静脉输液和麻醉用药有关。

2.预防措施
1.术中常规调节室温为22-24℃。

2.在秋冬季节接送患者时,平车上盖被先用电热毯加温至37℃再使用。

3.在危重患者麻醉手术过程中要使用体温监测仪,动态监测体温的变化。

4.手术室配有恒温箱,放置常规用的液体,术中所用的冲洗液都需经恒温箱加热至37℃左右再使用。

5.手术完毕回病房后,应加盖棉被等保暖措施,取得良好的保温效果。

【流程】
接送患者时,注意保暖
术中常规调节室温为22-24℃
危重患者麻醉手术过程中要动态监测体温的变化
术中所用的冲洗液都需经恒温箱加热至37℃左右
手术完毕回病房后,应采取加盖棉被等保暖措施。

术中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

术中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

术中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摘要】手术中出现低体温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对患者的生理和代谢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和原因,探讨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和研究进展。

研究发现,术中低体温可能与手术时间、手术部位、麻醉药物等因素相关,而恰当的保暖措施和监测方法可以有效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对于手术患者来说,保持体温稳定对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而护理措施的实施和研究进展也尤为重要。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更有效的预防和处理低体温的方法,以提高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生存率。

【关键词】术中低体温、手术患者、影响、危害、原因、影响因素、护理措施、研究进展、监测方法、重要性、必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定义和背景介绍低体温是指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在手术过程中低体温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术中低体温可能会对手术患者造成许多危害,包括延缓麻醉恢复、增加感染风险、影响伤口愈合等。

及时发现和处理术中低体温对于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包括但不限于:增加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增加休克的风险、增加感染的概率、加重心脏负担以及增加出血的风险。

对术中低体温进行有效的护理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术中低体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提高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率和生存率。

术中低体温的监测方法和护理措施也是研究的重点,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和技术,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结束。

1.2 术中低体温的影响术中低体温是指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降低至正常体温以下的状态。

术中低体温可能会对手术患者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

术中低体温会导致机体新陈代谢减缓,影响酶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

术中低体温会增加患者术后感染、出血和休克的风险。

术中低体温还可能导致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药物代谢减慢,影响麻醉药物的作用等问题。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 545900【摘要】术中低体温是指术中核心体温低于36°C。

术中体温过低可引起术中出血、麻醉苏醒延迟、术后寒战、伤口愈合延迟、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对于病情重、体质弱且年龄较大或偏小的患者,其体温的低下不仅会对机体造成损害,而且会危及生命。

据报道,临床发病率高达30.0~50.0%。

因此,早期发现术中低体温对预防这些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并对护理措施的相关内容进行概述。

【关键词】术中低体温;手术;影响因素;护理措施1.前言手术患者术中、术后体温低于36°C定义为低体温,硬膜外麻醉引起的血管收缩和寒颤及全身麻醉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退,易导致低体温的发生。

低体温可以使术中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外周血管收缩,循环阻力增加,血管收缩导致微灌注减少,降低周围组织的氧分压和氧饱和度(StO2)[1]。

此外,围手术期低体温影响凝血功能,增加术中失血。

术中体温过低与病人自身因素、手术环境因素、术中输液输血和麻醉的影响等几个因素有关。

总结如下:2.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分析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围手术期提供和维持常温对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康复和患者满意度非常重要。

意外低温可导致术后心血管疾病、手术部位感染、住院和康复时间延长并发症[2]。

据报道,常温的维护使住院时间减少了约40%,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降低了64%。

在美国国家健康与保健卓越研究所(NICE)出版的《成人意外低温管理指南》中,意外低温分三个阶段进行检查:(1)术前阶段,即病人准备手术时麻醉诱导前一小时;(2)术中阶段,包括麻醉的实施;(3)术后阶段,即进入恢复单元开始的24小时内。

在临床中主要对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包括术中不能鼓室测体温的病人。

通过测量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复苏三次体温收集数据。

候诊室、手术室(麻醉前和手术中)和康复室的研究人员使用经校准的Genius 2红外鼓膜电子温度计(Covidien,Mans eld,America)测量体温,术后记录病人体温的首次测量值。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手术中低体温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会对手术患者的恢复和康复造成不利影响。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由于手术过程中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容易导致体温下降。

低体温可能会引起代谢率下降、免疫功能减弱、伤口愈合延迟等问题,增加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如何有效干预手术中低体温成为了临床医生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通过对手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原因及干预措施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保障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度。

随着医疗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一些新的干预措施也得到应用,比如预热设备和穿戴适宜的隔热衣物等。

这些新进展为手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有助于提高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质量。

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的重要性及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2 研究目的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有效预防和降低手术过程中出现低体温所带来的各种不良后果。

通过深入研究手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和原因,以及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旨在提高患者手术期间的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通过引入新技术和新装备,如预热设备和隔热衣物,不断完善干预措施,提高手术中低体温的防治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

研究目的还包括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探索更多关于手术中低体温的机制和干预措施的新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可靠的科学依据,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

通过不断深化研究,提高手术中低体温干预的水平和效果,为患者的安全和健康保驾护航。

1.3 相关概念解释低体温是指体温下降至正常体温以下的情况,一般定义为低于35摄氏度。

在手术过程中,低体温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包括降低代谢率、延缓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增加感染的风险等。

对于手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手术中低体温的原因主要包括手术室环境温度的降低、麻醉药物的使用、体表散热增加等。

手术室护士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手术室护士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单位:214000 无锡市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郭娴娜:女,本科,主管护师通信作者:秦绮珑,女,本科,主管护师手术室护士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郭娴娜 秦绮珑【摘要】 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士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防护对策。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市医院就职的300名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行为现状量表,问卷调查手术室护士实施低体温干预现状,从自我效能、安全文化态度、认知现状、职业倦怠感、管理现状等方面对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现况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结果显示,安全文化态度、认知现状、管理现状、职业倦怠感、自我效能是手术室护士术中低温护干预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P <0.05)。

结论 患者术中低体温防护措施制定期间需考虑安全文化态度、认知现状、职业倦怠感、管理现状及自我效能等因素,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平衡,保证手术顺利实施。

【关键词】 手术室; 术中低体温; 护理干预; 影响因素; 防护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9.22.006Analysis of current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nurses of operating room /GUO Xian -na ,QIN Qi -long【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nurses of the operat⁃ing room,and to develop corresponding protective countermeasures.Methods We selected 300nurses of operating room who were employ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to December 2018as a object.The behavioral status scal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ypothermia intervention in nur⁃ses ofthe operating room.The factors influencing 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 nursing intervention connected with self -efficacy,attitude of safety culture,cognition status,job burnout,management status,etc.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ttitude of safety culture,cognition status,man⁃agement status,job burnout,and self -efficacy we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operation of hypothermia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nurses of the oper⁃ating room(P <0.05).Conclus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development of hypothermia protective measures for 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 of patients,the factors such as attitude of safety culture,cognition status,job burnout,management status,and self -efficacy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ensure the patient'stemperature balance during the surgical process and ensures smooth operation.【Key words 】 Operating room; 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 Nursing interven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Protective 人体正常体温36.5~37.5℃,若体温降至36℃以下则表示机体处于轻度低体温状态,尤其是手术患者受麻醉、手术操作、输血、输液等因素影响出现体温下降[1-2]。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手术中低体温是指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下降至正常体温以下。

这种情况不仅会增加患者的手术风险,还会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

对于手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措施非常重要。

近年来,医学界对于手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和突破。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新的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的新进展,以期能够提高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一、手术中低体温的危害手术中低体温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很多不良影响。

低体温会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加大术后感染的风险;低体温还会加重患者的术后疼痛和不适感,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长时间的低体温还会给患者的心脏和肺部带来不良影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手术中低体温需要及时干预,以减少对患者身体的不良影响。

1.预热预热是防止手术中低体温的重要措施。

通过提前将患者的体温升高到正常水平以上,可以减少手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

目前常用的预热方法包括使用加热床和加热毯,将患者的体温提前升高到正常水平以上,以减少手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

2.监测体温手术中及时监测患者的体温也是防止低体温的重要措施。

通过持续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患者体温下降的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目前,一些医院在手术室内配备了智能体温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确保手术中患者的体温保持在正常水平以上。

3.穿戴合适的服装手术中患者穿戴合适的服装也可以减少低体温的发生率。

特别是一些需要长时间手术的患者,穿戴合适的衣物可以有效保持体温,并减少体温下降的风险。

在手术前需要给患者提供合适的衣物,确保患者在手术中能够保持正常的体温。

4.采取保暖措施手术中及时采取保暖措施也是非常关键的。

一旦发现患者的体温开始下降,需要立即采取保暖措施,防止体温进一步下降。

常用的保暖措施包括使用热水袋、加热毯等,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体温,减少手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5.合理调节手术室温度手术室温度的调节也是防止手术中低体温的重要措施。

手术中低体温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手术中低体温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手术中低体温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研究进展摘要:体温是人的一个基本生命体征,在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证人的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等各项指标都处于正常的状态。

体温是护理人员很容易忽略的一个指标,手术时患者的体温会影响疾病预后效果,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而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如果处于低体温,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寒颤、凝血障碍、代谢异常、心功能异常、耗氧量增加、出血增多及术后延迟苏醒。

所以在手术过程中保证患者体温的正常,这样才可以尽量避免由于低体温而造成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低体温;相关因素;护理方式体温可以帮助物质新陈代谢,进而转化为热能。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是恒定的,恒定的体温可以保证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而低体温是患者进行手术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一般来说,如果患者的体温低于36℃,那就认为患者属于低体温。

低体温的发生率比较高,尤其是儿童和老年群体。

此外,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其发生率逐步上升。

手术中如果出现低体温,那么就给患者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如血压升高、心率增快、颅内压增加、机体耗氧增加,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心功能异常、凝血障碍、出血量增加、术后苏醒延迟等不良后果。

如果医务人员没有对患者低体温这个问题,就可能让患者生命垂危。

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来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影响患者低体温的相关因素。

1.影响患者低体温的相关因素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出现低体温的情况,如果医护人员没有对这些情况进行及时处理,那么就会极大影响患者的身体情况。

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影响患者低体温的相关因素:使用麻醉药物、手术室温度低以及年龄。

1.1使用麻醉药物正常人都维持着相对恒定的体温,而体温的调节中枢是在下丘脑。

人体通过下丘脑的散热中枢和产热中枢相协调以维持人体体温的稳定。

手术时,患者需要注射全麻药物,它会阻断人体大部分神经,影响神经的正常传导,患者的温度调节中枢也不能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自由调节自身的体温,进而导致患者出现低体温的情况[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
手术中低体温是指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低于正常范围(36.5-37.5℃),常见于神经外科手术、心血管手术、肝胆外科手术等高风险手术。

低体温可能导致术后感染、术后并发
症的增加,延长住院时间,提高医疗费用和患者痛苦。

因此,对于手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措
施越来越受到关注。

目前,手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措施主要有主动保暖和被动保暖两种。

主动保暖是指通过
各种方法加强患者体内产热,如使用加热毯、热水袋、电热毯等方式;被动保暖则是通过
增加患者外部保温,如使用绝热毯、暖气片等方式。

然而,目前的保温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加热毯可能导致皮肤灼伤,绝热毯可能加重患者的呼吸负担等,因此需要有新的干
预措施。

近来,对于手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措施,出现了一种新的方法,即使用加热呼吸回路。

加热呼吸回路是一种能够加热和加湿吸入气体的装置,它能够在手术过程中通过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方式将加热湿化后的气体直接送入患者的肺部,达到加温保暖的效果。

目前对于加热呼吸回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项研究表明,在胸腔镜手术中,使用加热呼吸回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体温,并减少手术后24小时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另一项研究则表明,在脑出血手术中使用加热呼吸回路可以有效改善术后的神经功能和认
知能力。

尽管加热呼吸回路有望成为手术中低体温干预的新选择,但目前还存在一些待解决的
问题。

首先,加热呼吸回路的使用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而且需要额外的设备和费用
支持。

其次,加热呼吸回路的并发症也需要引起重视,如呼吸道的感染、声带水肿等,需
要加强监护和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