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课本考点整理

合集下载

电子政务知识要点

电子政务知识要点
7. 政府采购有相对固定和较为严格的程序,可分为一般性程序和专门性程序两类。
8. 政府内部管理的电子化的具体内容包括政府内部网的建设,政府公文信息流传办公自动化系统。
9.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做法是设立专职的电子政务组织领导机构,并设立直接受政府首脑领导的首席信息官CIO。
10.电子政务规划基础原则包括:适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扩展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
43. 被广泛应用的G2B电子税务的内容不包括电子化执法监督。
44. 电子政务改造政府,全面提升行政人员能力的方面的方要表现:以上都是。
45. 工程骏工后属于监理后验收。
46. 招标的方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
47. 电子报税的主要方式不包括:手机报税
48. 电子化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不包括参与度
19. 全国最大信息拥有者,最大信息技术用户是:政府
20. 可以作为政府参考,但不作评分标准的是:网民评议。
21. 信息标准化体系在电子政务体系中的地位是:保证
22. 电子政务规划中的国际经验不包括:目标明确。包括:(眼观大局、着手小事、迅速推广)
23. 电子政务规划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明确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降低风险,保证电子政务的实话效果。
58. 纳税服务热线:12366。
59. 流程重组错误的是:政府组织设计必须以政府职能为中心。
60. 移动电子政务的主要模式不包括:MG2G。
61. 金农工程包括二个阶段。
62. 电子政务理解正确的是:必须与政府改革和流程重组紧密结合。
63. 通过BBS论坛获取公民请求属于沟通服务电子公共服务。
72. 消除“数字鸿沟”的途径是:以上都是。

电子政务基础必学知识点

电子政务基础必学知识点

电子政务基础必学知识点
1. 电子政务的定义和意义:电子政务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现
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政府机构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提高政府工
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的一种
模式。

2. 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电子政务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简单信
息化阶段、互联网阶段和移动互联网阶段。

简单信息化阶段主要是政
府机构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电子化存储和检索;互联网阶段是政
府机构通过互联网建立政府门户网站,实现信息的公开和公众参与;
移动互联网阶段是政府机构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提供更加便捷和个
性化的服务。

3. 电子政务的关键技术:电子政务的关键技术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数据与信息安全保障、数字证书认证和电子
支付等技术。

4. 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包括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电子政务服务系统建设、政府数据开放和共享、
电子政务监管和评估等。

5. 电子政务的影响和挑战:电子政务的影响包括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
透明度、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推动政府改革和创新等;电子
政务的挑战包括信息安全威胁、不平衡的数字鸿沟、技术障碍和法律
法规等方面的问题。

6. 电子政务的案例和成功经验:全球范围内存在许多电子政务的成功
案例,如新加坡的电子政务服务、爱沙尼亚的数字化政府、中国的数
字政府等。

7. 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包括向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的转变、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电子政务的创新、加强跨部门和跨地区的合作和信息共享等。

电子政务重点整理

电子政务重点整理

一.奥派电子政务教学实践平台包括:档案管理、会议管理、政府信息门户、行政审批系统、政府办公系统、公文传输平台、招标采购平台以及国有资产管理八大模块。

二.奥派系统特点: 全动态信息发布多元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双向数据流动三.电子政务的直观理解:指公共管理部门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的各项具体业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的内涵与实质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公共管理理论,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革新,以开展高效、公开的政府服务。

利用信息技术,将政府内部和外部的管理与服务的职能无缝集成。

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电子政务的内涵做全面的理解:1.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府机关。

广义上的电子政务既包括政府机关行使行政职能,也包括立法、司法机关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组织管理活动的开展和事务的处理。

本课程对电子政务主体的定位是广义的政府机关;2.电子政务的范畴涵盖政府机关内、外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电子政务要求在提高政府机关内部管理绩效的基础上,借助高新技术和网络平台,全方位、高效地开展政府机关自身、机关之间以及面向政府机关与其他社会组织和公众的管理与服务工作;3.电子政务的重点是“政务”而非“电子”。

技术只是辅助手段而非“主角”。

电子政务的重点是“政务”,是管理,是服务。

从根本上说,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也是改变行政流程的一场革命。

五 ?从服务对象来看,电子政务的业务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ov-Gov,G2G )?是上下级政府、不同地方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这些政务应用系统主要运转在政务内网和政务专网上。

主要包括:(1)电子法规政策系统;(2)电子公文系统;(3)电子司法档案系统;(4)电子财政管理系统;(5)电子办公系统;(6)电子培训系统;(7)业绩评价系统。

电子政务复习知识

电子政务复习知识

电子政务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电子政务:是指各种公务机构通过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政务活动方式的变革,提高行政效率,发展民主决策进程,向社会提供优质、标准、透明的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与结果。

2.政府决策:是决策者为到达某一特定目标,对假设干备选方案进行选择,以确定行动方案的行为或者过程。

3.数字鸿沟:是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异而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特别是因地域、教育水平和种族不同的群体在掌握和运用网络等数字化技术上存在差异,进而导致各群体在信息时代所面临的机遇出现差异巨大的现象。

4.决策支持系统:就是以数据仓库为依托,并利用数学模型的功能,为用户决策活动生成所需信息的系统。

〔防汛抢险指挥决策支持系统〕5.信息化: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将我们代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及其相关管理与技术成为决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信息时代将塑造全新的管理模式。

6.电子化公共服务: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等电子化手段,使政府为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得以充分实现的过程与结果。

7.政府信息资源开发:是指使储藏于信息源中的政府信息资源处于实际可得、可用状态的一系列工作活动。

8.金关工程:即国家经济贸易信息网络工程,可延伸到用电脑对整个国家的物资市场流动实施高效管理。

〔它还将对外贸企业的信息系统实行联网,推广电子数据交换〔EDI〕业务,通过网络交换信息取代磁介质信息,消除进出口统计不及时、不准确,以及在许可证、产地证、税额、收汇结汇、出口退税等方面存在的弊端,到达减少损失,实现通关自动化,并与国际EDI通关业务接轨的目的。

〕9.专家系统:是一种模拟专家决策能力的电脑系统。

专家系统以逻辑推理为手段,以知识为中心解决问题10.政府知识管理:就是对政府组织所拥有的和所能接触到的知识资源进行识别、获取、评价,从而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

11.门户网站:是指在Internet的环境下,把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统一集成到通用门户之下,根据每个用户的使用特点和角色的不同,形成个性化的应用界面,并通过对事件和消息的处理传输把用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电子政务》考点汇集

《电子政务》考点汇集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政府部门工作人员 能及时获得大量信息,有助于他们辩证地和系统 地思考问题)③大大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节约了原来考人脑程序性的处理信息所消耗的 大量时间和精力,降低了信息加工、传输的时间 成本和人力成本)④促进了思想观念的更新(要 适应电子政务的要求,就必须更新传统观念,树 立与电子政务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思想和管理理念) ⑤促进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全面发展(电子政 务所带来的教育培训方式的更新,如网络学校为 行政人员学习现代化的管理知识,掌握与运用现 代化的行政管理技术和工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 动力) 13.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传统行政职能的挑战: ①电子政务所依托的网络平台传递着大量的信息, 而信息对于政府管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政府也 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将出台的政策法令等传达给下 级②加强了群众对政府的监督,同时加快了依法 行政的步伐(官僚主义)③为行政经费的节约提 供了有利条件 16.电子政务对行政方法的影响:1改善现有行政 方法的信息基础和信息通信手段(网络规划技术 大大提高了政府管理效能)2创立全新的行政方 法和行政措施(目前人民银行网上支付、海关总 署报关单和外汇联网的外汇核销系统、工商局红 盾信息网提供企业数据库等提高了行政效率,降 低行政成本) 电子政务对政府决策的影响:1.电子政务对政府
7.信息化的基本技术方式分为四类:数字化、自 动化、网络化、知识化 8.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实施最早,建立了联邦 政府组织架构(由绩效参考、业务参考、服务构 件参考、数据参考、技术参考5个模型组成),具 有很好的可操作性。而后美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更名,将不同的用户群将服务分成四类,还增添 了一个特殊人群服务通道,而其中一个板块是政 府信息专题,真正体现以公众为中心这一理念。 9.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政府网站就是电子政务 的基本模式,互联网为解决政府服务的基本问题 提供了更为有效、便利的方式。通过互联网解决 如何更有效的进行信息沟通,政府通过与社会有 效率的信息交换来实现价值的交换,而核心解决 方案就是建立政府网站。 10.政务活动的基本职能: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及 产品,同时,政府需要从社会获取公共服务的需 求,形成了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结构 11.中国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①推动政府职能转 变②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③使公众充分享受政府 提供的公共服务④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使 社会公众更好地参政议政⑤增强政府经济调节、 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的能力⑥促进社会信息化发 展 电子政务给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行为方式带来的变 化:①基础能力得到延伸与增强(广泛应用信息 技术,如用计算机系统办文办事,用新的电信手 段举行远程会议等)②开阔视野、提高了判断、

电子政务(复习重点)

电子政务(复习重点)

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带来的变化:1.政府管理环境2.管理职能发展3.政府组织结构形式4.政府组织规模5.政府工作人缘(结构变化、素质提高、数量减少)电子公共服务特点:就其对象而言,公共服务是大众化的服务;内容,公益性;目的,非营利性信息技术种类:微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政府信息化基本过程:1.办公自动化(事务处理及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级、决策型)2.管理信息系统(政府管理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3.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政府机构,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整合、重组、优化后到网络上完成,打破时间、空间以及部门分隔的制约,为社会公众以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和服务。

政府创新:各级政府为适应公共管理与行政环境需求,与时俱进地转变观念与职能,探索新的行政方法与途径,形成新的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和行政规范,全面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履行行政职责的实践过程。

政府创新的必然性:1.政府创新是政府行为中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2.政府创新是现代政府行政的迫切需要;3.科技的发展为政府创新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政府创新的要素:充分的理论研究;扎实的方案设计;有效的领导和工作机制;富有创新精神的公务员队伍;电子政务的支撑平台。

政府创新的环境: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特定的知识环境;竞争环境;社会合作环境;特定制度与法律框架;在控制风险中开辟道路。

现代政府改革的四大趋势:一体化格局、扁平化组织、项目制管理、“一站式”服务电子政务为改善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提供了新的途径:1.电子政务能够有效地排除行政过程和信息流动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和修正,保持行政程序和行政信息的完整和中立 2.电子政务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有关政府的负面信息,改善政府与社会的沟通条件 3.电子政务能够极大地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降低政府开支,减少政府工作过程中失误的可能性,使民众对政府的监督更具有可操作性我国的政府管理创新的形式和实践:改革型创新和改进型创新。

电子政务复习内容

电子政务复习内容

信息化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末由日本人最先提出的,并作为此后20多年日本政府的重要政策内容。

(一、4)信息化的“四化”是指智能化、电子化、全球化、非群体化(一、4-5)信息化的“四性”是指:综合性、竞争性、渗透性、开放性(一、5)“数字鸿沟”一词,创造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美国政府论辩应否通过1996年电信传播法案以管制信息基础建设中出现的新兴市场力量而提出的。

“数字鸿沟”又称“信息鸿沟”。

(一、8)“数字鸿沟”的真正内涵可解读为由于信息技术的资源分配不均,及其造成的对于信息技术运用的不平等,导致国与国、族群与族群、甚至个人与个人之间产生“拥有”与“未拥有”信息技术资源的情形逐渐增加。

也就是说,数字鸿沟是因地理、族群、经济状况、性别以及技术、知识和能力等在使用因特网等信息技术资源应用上的差异所造成的差距。

(一、8)数字鸿沟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访问渠道、计算机使用能力、信息能力、网络内容、个人的偏好。

(一、8-9)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一场被称为“政府再造”运动的公共管理革命,其核心目标就是要通过政府再造,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对公众负责任的和更有回应性的政府。

(一、14)电子政务:是一个包含内容广泛的政府转变创新行动,通过发挥与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驱动作用,发展与递送高质量、无缝、集成的信息和公共服务,重构政府部门的业务和流程,整合系统应用及功能,实现以公民为中心的电子包容和电子民主。

(二、33)电子政务的定义是认识电子政务的基本前提,它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电子政务的组成则是实施电子政务的基本前提,它回答了“如何做”的问题。

根据电子政务为不同利益相关者带来的好处,可以将电子政务简单地描述为在线服务和政府运作两个方面。

(二、34)在线服务即为公民、企业提供的在线服务。

这一层面通常也被称为电子政务的前台。

公民、企业是处在政府之外接受政府服务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服务是电子政务革命的焦点。

电子政务考试知识要点

电子政务考试知识要点

电子政务知识要点1、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建构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取用政府的信息和服务。

人们可以利用不同的形式、非特定的时间及地点,和政府进行沟通,这称为(电子政府....)。

2、电子政务主要借助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

3、电子政务是(新型性)、先进的、革命性的政务管理系统......。

4、电子政务在管理方面和传统政府管理之间有显著的区别的原因是(对其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改造..............)。

5、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1政府信息的网上公布○2政府和用户单向互动○3政府和用户双向互动○4网上事务处理6、“OA”代表的中文意思是(办公自动化)。

7、电子政务G2C模式的应用范畴和主要目标是(事件快速反映机制........)。

8、电子政务对政府组织形态的影响包括(缩减中间管理层、拓宽管理幅度、...............政府组织绩效的改进.........)9、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之所以呼声很高,最主要原因是(它的高效和廉洁.......)10、下述有关电子政务论述:A、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B、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C、超越时空和部门分割的限制,全方位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11、相对于传统政府的垂直化层次结构,电子政府体现的是扁平化辐射结构.......)12、我国是(1999年)启动的政府上网工程......。

13、我国电子政务高速发展阶段的标志是(三网一库....)。

19、“三金工程”是指(金桥、金关、金卡........)。

20、“三网一库”中的“三网”指的是(办公业务网、办公业务资源网、政府................公众信息网.......).....)。

“一库”指的是(信息资料数据库21、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知识点

电子政务知识点

第一章社会信息的网络化第一节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一、信息化的含义1、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结构从物质与能量为中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重心转变的过程;2、信息化有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基于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及其产业化;二是基于信息技的信息产业的发展;三是信息技术手段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二、信息与信息产业1、信息具有5个显著特征:信息的普遍性、无限性、永恒性、转移性、共享性。

2、信息技术是指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3、信息产业是指那些从事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的产业第二节网络化带来的革命一、国际互联网的起源于发展1、互联网起源于美国2、Internet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并迅速发展和扩大的主要原因:第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和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为Interne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第二,Interne在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始终执行一种非常开放的策略,对于开发者和用户都不加以限制;第三,Interne在为人们提供计算机网络通信设施的同时,还为广大用户提供了非常友好的访问手段。

二、网络化使人类生存方式发生重大改变首先,网络化所蕴含的信息和科技、智力因素已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网络化带来了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三,网络化促进了人类存在形态的改变。

同时,网络信息的共享性、开放性和全球化也将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

促使人们在更加开放的视野中从全球化的视角来观察世界。

三、网络化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1、网络化对政治的影响2、网络化对经济的影响3、网络化对军事的影响4、网络化对文化的影响第三节中国网络化的建设和发展一、互联网产业是信息全球化最根本的基础1、信息全球化迅速崛起的原因是互联网。

2、互联网不仅仅是交互通讯、信息传播和电子商务的工具,而且是信息全球化最理想的工具二、中国互联网建设三、中国迈入网络化的步骤第一步:政府上网工程第二步:企业上网工程第三步:家庭上网工程第四节网络化时代政府职能的转变一、国家安全国家考虑了多种保护方法:一是自上而下的方法,二是自下而上的方法二、个人安全三、信息基础结构四、商业法则五、公众健康和安全六、教育七、经济发展八、灾难防止九、环境保护第二章电子政务概述第一节电子政务的概念和实质一、电子政务的概念1、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改善,以实现高效率的政府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复习资料

电子政务复习资料

电子政务复习资料1、电子政务含义电子政务是指在国家政府机构的政务活动中,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技术有效集成,并对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来为社会提供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限制的全方位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

3、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政府与政府间电子政务 G2G(Government to Government)政府与公务员间电子政务 G2E(Government to Employees)政府与企业间电子政务 G2B(Government to Business)政府与公民间电子政务 G2C(Government to Citizen)政府与国外组织、人员的电子政务 G2V(For visitors)4、政府与企业间电子政务(G2B)含义政府与企业间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可以通过网络系统高效快捷地为企业提供各种管理、服务和政府采购。

5、美国的电子政务(书本P10-P14,有大题)6、新加坡的电子政务(书本P15-P17)新加坡从1981年开始发展电子政务。

经验与启示:(1)整合政府网络服务,建立独具特色的政府门户网站(2)前台的业务流程设置于后台不同的政府机构之间的业务协调处理(3)政府采购流程电子化(4)完全国有的建设模式7、1993年底,为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国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

8、各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新加坡从1981年就开始发展电子政务。

在1996年,法国政府就开始做互联网上的政府网站“Admifrance”,此后几年,他们发现不少问题:目录设计不合理,不能支持跨部门的查询,信息分类粗糙,没有区分是个人应用还是企业机构应用。

1999年7月,法国开始新的政府门户网站设计,新网站“Service Public”于2000年10月开通,受到社会的极大欢迎,用户调查反馈的满意率达97%。

2000年9月,美国政府开通了其国家门户网站——“第一政府”。

07817电子政务自考知识点汇总

07817电子政务自考知识点汇总

07817电子政务第1章电子政务概要1.电子政务2.有关电子政务的几种定义3.认识电子政务的视角4.从更具实际价值的角度认识电子政务的概念5.政务活动信息化、政务方式变革、政府改革运动6.政务活动全面信息化的内容7.政务方式变革的实现8.电子政府9.电子商务10.数字政府11.办公自动化12.政府信息化13.政府再造14.社会信息化15.技术进步16.信息技术应用17.政府结构18.电子民主19.电子政务产生、发展的技术背景、政府发展背景和社会环境背景20.电子政务基本模式、分组模式、集成模式、知识应用模式21.电子政务模式的形成与发展22.电子政务基本模式对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的意义23.电子政务建设主要依据的政务结构24.美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成功经验25.加拿大电子政务战略计划26.瑞典电子政务发展理念和做法27.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经验28.法国电子政务的成就29.澳大利亚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特点30.新加坡电子政务计划31.韩国电子政务发展独特的道路32.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趋势第2章中国电子政务及其发展历程33.中国电子政务历程、“政府上网工程”34.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经历的阶段35.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理论和认识上的启发36.功能、电子政务功能、政府职能转变、公共服务、社会信息化37.中国电子政务功能的具体表现38.电子政务在政府职能中“助推器”作用的发挥39.电子政务对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意义40.电子政务对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时代意义41.中国国情下电子政务基本功能的认识和实现42.电子政务效益、电子政务“金”字工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43.电子政务促进经济发展44.电子政务降低行政成本45.电子政务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46.电子政务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47.电子政务带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48.中国电子政务效益的现实体现49.提高中国电子政务效益的具体措施50.中国电子政务目标51.政府公共服务52.社会管理53.综合监管54.宏观调控55.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战略任务56.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的产生条件和背景57.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策略、服务与应用系统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58.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59.服务与应用系统建设的内容60.电子政务建设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的原因61.中国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62.《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基本特点63.“以服务为导向”的思想第3章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64.政府管理模式、政府管理模式变革、政府权力体系构建65.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变革结合的主要体现66.政府管理模式变革的原因和主要内容67.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组织结构更新的方式68.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方式改变的原因和趋势69.电子政务促发的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70.政府决策、有限理性、行政组织71.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模式影响的主要表现及原因72.电子政务对于行政方法创新性变革的影响途径73.电子政务给科层制带来的变化74.知识化、虚拟化、信息化、数字化、全球化、集成化、敏捷化、科学化、规范化、人本化75.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管理特征的具体内容第4章电子政务的运营理念76.电子政务运营理念77.民主理念78.法治理念79.公平理念80.科学理念81.责任理念82.服务理念83.效能理念84.系统理念85.创新理念86.安全理念87.法治理念在电子政务中的体现88.公平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公平理念的重要性89.服务理念的现实依据及其与电子政务的关系90.行政效能的基本内涵和实现途径91.系统理念在电子政务实践中的意义92.电子政务运营理念的时代特征、重要意义及核心价值93.行政环境94.行政职能95.政务公开96.行政组织结构97.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传统行政环境的挑战98.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传统行政职能的挑战99.政务公开的必要性100.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传统行政组织的挑战101.科层制的特点和缺陷102.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目标和现状103.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传统行政人员的挑战104.电子政务运营理念与传统政府管理理念的区别105.数字鸿沟106.数字鸿沟产生的背景107.数字鸿沟的社会危害108.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于解决数字鸿沟的意义109.国外减少数字鸿沟的具体做法110.行政环境111.行政环境的特点和分类112.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于传统行政环境的挑战第5章政府内部的电子化公务处理113.政府内部的电子化公务处理114.政府通用事务处理的电子化115.办公自动化系统116.事务型办公自动化系统117.管理型办公自动化系统118.决策型办公自动化系统119.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模式120.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的目标121.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特点和功能122.传统办公系统与现代化办公系统的区别123.我国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24.我国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历程125.政府决策支持系统126.数据仓库127.原始数据源128.数据仓库层129.数据集市层130.决策支持系统的特点131.政府决策支持系统的组件132.常用政府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133.政府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特色134.政府决策支持系统的运行机制135.决策支持系统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136.政府信息资源137.信息资源管理138.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建设139.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结构140.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141.政府知识管理142.结构化知识143.非结构化知识144.外化知识145.内化知识146.政府知识管理的基本管理职能147.政府知识管理的目的148.政府知识管理的客观必要性149.政府知识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150.政府知识管理系统的组织151.政府知识管理平台建设152.专家系统153.传统专家系统的组成结构154.政府专家系统的特殊需求155.电子化专用公务处理系统156.专门机关系统157.专门部门系统158.专项业务系统159.专向功能系统160.电子化专用公务处理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161.专门机关系统的应用162.专门部门系统的应用163.专项业务系统的应用164.专项功能系统的应用165.公务处理系统集成166.政府公务处理系统的集成应用的特点167.政府公务处理系统的集成应用的集成方式及发展趋势第6章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168.公共服务169.电子化公共服务170.非营利性服务171.“无背景知识”化172.无差别化173.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内涵174.电子化公共服务的特点175.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功能176.电子化公共服务与传统公共服务的比较177.电子化公共服务与电子政务的关系178.行政职能179.行政行为180.行政许可181.行政征收182.行政确认183.行政给付服务184.行政合同185.电子采购186.单向发布187.简单交互188.在线应用189.变革发展190.政府网站191.政府门户网站192.电话呼叫中心193.微博服务194.短信服务195.电子化公共服务按服务对象划分196.电子化公共服务按具体行政职能划分197.电子化公共服务按社会活动领域划分198.电子化公共服务按行政行为的性质划分199.电子化公共服务按电子子政务发展阶段划分200.服务方式划分的各种电子化公共服务的类型划分201.电子化教育服务202.电子化203.就业服务204.电子化交通管理服务205.电子化旅游服务206.电子化医疗服务207.电子化社会保障服务208.电子化税收服务209.电子税务210.电子资料库211.电子化公文212.电子认证213.公共服务管理系统214.政府数据开放服务215.我国面向公民个人的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内容216.我国面向企业等社会组织的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内容217.服务特性218.数字鸿沟219.电子化公共服务发展趋向220.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向221.促进我国电子化公共服务发展的有效途径第7章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222.信息资源223.政府信息资源224.政府信息资源的特点225.信息资源开发226.信息资源利用227.信息采集228.信息组织229.信息检索230.政府信息公开231.政府信息资源社会化增值开发服务232.信息资源共享233.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234.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基本内容235.信息资源管理236.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体制237.政府信息资源管理职能238.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体制的特点239.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240.政府信息资源管理职能实现方式的特点241.信息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242.信息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政府管理资源243.信息资源建设244.信息资源规划245.元数据246.信息资源分类247.信息资源目录248.信息资源库249.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250.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251.政府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和电子政务的关系第8章电子政务安全管理252.电子政务安全目标253.保密性指标254.完整性指标255.真实性指标256.可用性指标257.可追溯性指标258.电子政务安全目标的内容259.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策略260.我国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基本策略261.电子政务安全的行政管理262.电子政务安全的技术管理263.电子政务安全的风险管理264.电子政务的安全需求265.基础设施的安全需求266.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267.电子政务的安全环境与安全威胁268.电子政务安全需求与要求269.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内容270.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271.电子政务安全保障技术272.电子政务安全保护技术的内容273.电子政务安全防范技术的内容第9章电子政务法制建设274.分散式立法275.政府信息公开276.个人信息保护277.隐私权278.电子政务法律体系279.我国电子政务现有法律法规280.我国电子政务法制建设的宗旨和原则281.政府信息公开法律法规建设282.我国电子政务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283.如何构建我国电子政务法律体系284.电子政务立法的重要性285.我国电子政务法制建设的发展路径286.国际电子政务法制建设的经验与启示287.我国电子政务法制建设的发展路径288.电子政务立法的重要性289.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法律法规建设290.国际电子政务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的基本概念291.美国、欧盟、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情况292.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建设第10章政府流程的设计与优化293.政府流程与电子政务的关系294.流程295.政府流程296.强制性流程297.选择性流程298.内部流程299.外部流程300.立法性流程301.执法性流程302.司法性流程303.流程管理模式304.政府流程的内涵305.政府流程的特殊属性306.政府流程的功能307.政府流程的种类308.政府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309.政府流程设计的主要任务310.政府流程设计的程序311.流程管理模式的特征312.流程管理模式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313电子政务对政府流程的依赖314.一般流程315.作业流程316.动作流程317.串联型流程318.并联型流程319.复合型流程320.政府职能管理模式的特征、优势和弊端321.政府流程优化的方法技巧322.代码图323.程序流程图324.规划流程图325.系统流程图326.工作活动流程图327.事务分析流程图328.文件流程图329.流程图符号330.政府管理常用流程图331.政府流程图的绘制第11章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332.电子政务发展的国家战略333.电子政务战略334.信息化335.国家信息化336.DNI模式337.PITT模式338.ASPA模式339.并进模式340.电子行政为核心的战略模式341.以电子服务为核心的战略模式342.以电子社会为核心的战略模式343.电子政务在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344.电子政务战略实施阶段策略的原则345.并进模式的主要内容346.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体系347.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实施的制度安排348.资源化349.平台化350.数字化351.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指导思想、战略方针和主要措施352.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出发点353.香港模式的主要内容第12章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基础354.间接控制方式355.直接控制方式356.结果控制管理方式357.过程控制管理方式358.管理程序359.管理的程序化360.法律政策基础薄弱对电子政务的制约361.电子政务管理基础的特征362.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基础建设的措施363.电子政务管理标准化滞后对电子政务发展的阻碍364.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方式带来的根本变革365.电子政务对管理要求的规范化366.规模适当367.结构合理368.确保速度369.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基础的特征370.电子政务信息基础设施的特点371.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策略372.电子政务的技术基础。

电子政务考点

电子政务考点

1.电子政务的概念:广义:泛指各类行政机关运用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和服务活动。

狭义:专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运用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进行行政事务管理和服务活动。

2.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区别:(1)操作上:传统政务操作高成本,低效率,属于粗放的管理方式;电子政务操作低成本,高效率,属于精简的管理方式。

(2)工作方式上:传统政务多以开会,研究,逐级下达,层层上报等工作方式为主;电子政务以虚拟办公,借助网络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3)办公手段不同:传统政务办公模式依赖于纸质文件作为信息传递的介质,办公手段落后,效率低;电子政务随时传递、交换和共享各种信息资源,加快了信息交换的速度,提高了信息利用的频率,使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进人信息时代。

(4)行政业务流程不同:传统政务的机构设置是管理层次多,决策与执行层之间信息沟通的速度较慢,费用较多,信息失真率较高;电子政务的发展使信息传递高效,快捷。

从而极大地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5)与公众沟通方式不同:传统政务缺乏与公众的沟通,容易疏远政府与公众的关系;电子政务能够与公众进行实时有效的沟通,有利于政府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3.电子政务框架体系:电子政务的网络体系,电子政务资源体系,电子政务支撑平台,电子政务应用体系,政府门户网站,系统维护管理体系,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4.我国电子政务“三网一库”的基本框架:三网为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政府内网);与政府内网有条件关联,实现地区级政府涉密信息共享的办公业务资源网(政务专网);以因特网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政务外网);一库即政府系统共建共享的政务资源数据库。

5.中国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管理标准6.中间件及其类型: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

电子政务知识点

电子政务知识点

电子政务知识点第一章社会信息的网络化第一节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一、信息化的含义1、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结构从物质与能量为中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重心转变的过程;2、信息化有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基于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及其产业化;二是基于信息技的信息产业的发展;三是信息技术手段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二、信息与信息产业1、信息具有5个显著特征:信息的普遍性、无限性、永恒性、转移性、共享性。

2、信息技术是指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3、信息产业是指那些从事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的产业第二节网络化带来的革命一、国际互联网的起源于发展1、互联网起源于美国2、Internet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并迅速发展和扩大的主要原因:第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和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为Interne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第二,Interne在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始终执行一种非常开放的策略,对于开发者和用户都不加以限制;第三,Interne在为人们提供计算机网络通信设施的同时,还为广大用户提供了非常友好的访问手段。

二、网络化使人类生存方式发生重大改变首先,网络化所蕴含的信息和科技、智力因素已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网络化带来了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三,网络化促进了人类存在形态的改变。

同时,网络信息的共享性、开放性和全球化也将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

促使人们在更加开放的视野中从全球化的视角来观察世界。

三、网络化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1、网络化对政治的影响2、网络化对经济的影响3、网络化对军事的影响4、网络化对文化的影响第三节中国网络化的建设和发展一、互联网产业是信息全球化最根本的基础1、信息全球化迅速崛起的原因是互联网。

2、互联网不仅仅是交互通讯、信息传播和电子商务的工具,而且是信息全球化最理想的工具二、中国互联网建设三、中国迈入网络化的步骤第一步:政府上网工程第二步:企业上网工程第三步:家庭上网工程第四节网络化时代政府职能的转变一、国家安全国家考虑了多种保护方法:一是自上而下的方法,二是自下而上的方法二、个人安全三、信息基础结构四、商业法则五、公众健康和安全六、教育七、经济发展八、灾难防止九、环境保护第二章电子政务概述第一节电子政务的概念和实质一、电子政务的概念1、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改善,以实现高效率的政府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重点总结

电子政务重点总结

• 法治理:电子政务实现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政府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过程,电子政务实际上就是法治 政务,因此,我们在电子政务的运营中,要比在传统政务环境下有更强的法治观念、法治意识,要更加 注重法治建设,更加充分立法,更加严格地依法办事,更加公正、公平地执法。 • 公平理念:“数字鸿沟”——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信息技术在应用过程 中,在地区间、政府间、政府与企业间、政府与社会公众间、社会公众的不同群体间,出现了信息强势 群体和信息弱势群体的差别,这两大群体之间的差距,我们称之为“数字鸿沟” • 科学理念:电子政务使得政府管理大规模采用知识密度大,科技含量高的管理科学方法和技术,政府管 理对科学技术的依赖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就要求我们顺应这种客观变化,注意研究和遵从科学 原则和技术规律。
四、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实施 1、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训 2、制定合理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规范标准 3、建立完善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体制 建立国家和地方政府专职信息资源管理机构、设立信息主管 4、完善政府信息资源公开制度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保密法、档案法等的衔接 5、健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法规 尽快制定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管理条例 6、构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保障体系如宏观机制、政策法规、技 术条件、监督机制、人员素质
• 2.信息资源: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的有序化并大量 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即可供人类作为生存发展基础而利 用的信息集合。 • 二、政务信息资源规划工作的内容 • 1、调查分析信息需求和数据流 • 2、识别与信息资源管理有关的政府机构的战略业务规划和任务 • 3、确定政府机构的战略信息需求,全面评估目前的环境条件, 建立描述政府的业务、活动、信息的管理模型,建立信息资源管 理的目标架构,制定战略实施计划 • 4、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 • 5、建立政府部门主要职能领域的信息系统框架

电子政务知识点

电子政务知识点

电子政务第一章电子政务概述一、电子政务的定义及相关概念的辨析(P2—11)定义:电子政务是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综合运用现代信息网络与现代数字技术,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到网上实现,彻底转变传统工作模式,打破时间、空间以及部门分隔的制约,为社会公众以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和服务补充:从管理活动的范围角度定义:狭义的电子政务专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运用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进行行政事务管理和服务活动。

广义的电子政务泛指各类行政机关运用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和服务的活动。

它将活动的主体范围扩大到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甚至一些社会团体等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

从政府的角度定义:电子政务是以因特网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将传统的政府管理工作移植到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中的一种政府工作方式。

它强调了电子政务的运行环境、主要依赖的技术手段,说明电子政务是政府的一种工作方式。

另一种定义:电子政务是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构造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

即电子政务就是在因特网的基础上建立的虚拟政府,其重要的内涵就是通过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和信息资源的整合,打破政府部门之间和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界限,使得公众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政府网站获取政府的信息和服务。

从管理和服务的角度:电子政务是政府利用技术手段(特别是以Web为基础的因特网技术)更有效地为市民、企业、政府职员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提供的信息和服务。

同时也使得这些个人和团体能更便捷地获取政府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

相关概念的辨析●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P3—4)(1)电子政务是实现政府信息化的具体途径,即通过在政务活动中不断扩大电子政务的范围,逐步推动政府信息化水平由低到高发展。

(2)政府信息化是一个目标,电子政务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一种手段。

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表现形式,即全面实行政府行政管理的电子化,是政府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手段。

电子政务复习要点

电子政务复习要点

第1章电子政务的概念与发展◆分四个不同角度来定义电子政务(p1)狭义角度:电子政务就是政务工作电子化广义角度:各级行政机关系统的政务工作信息化,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政协、其他公共部门、党群系统。

区别:新公务员法明确把除行政机关之外的权力机关(人大)、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政协、党群系统(包括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统一纳入我国的公务员系统。

从管理的角度: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组合,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的革新,以实现高效率的管理和服务。

从技术角度:基于各种信息技术整合的政务信息管理系统。

综合得出电子政务定义: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空间和时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的内涵(p2)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上实现,以打破条块分割的制约,从而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管,提高政府的科学决策能力。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府(p2) 1.传统政府理论基础——韦伯科层制的特点:组织结构是高度集权、层级制、垂直的金字塔结构。

传统政府特点:(1)上级对下级进行严格的监督控制,下级对上级负责;(唯上不唯实,个人的职位晋升与直接领导息息相关,容易脱离群众)(2)每个人都有固定的职位和职责,掌握有限的信息;(人有被“异化”和“工具化”的倾向,职业兴趣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工作缺乏乐趣与成就感)(3)政府垄断信息(80%以上),而基层政府与公众只能掌握有限的局部信息。

(长期的错误执政理念:信息垄断有利于保持权威与神秘感;但是大量不需要保密却对老百姓有用的信息却未能得到公开,难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信息不公开必然会造成政府难以接受群众监督,容易滋生腐败;(4)民众与政府的互动困难,矛盾加深:业务流程复杂,审批环节众多,议事程序漫长;(政府不堪重负,而且过多的行政审批权容易滋生腐败)电子政务特点:(1)一种全新的组织形态:区别与传统的组织形态:完全开放的矩阵式的的组织结构;(2)管理体系的变化:集权式过渡到交互式、网络式的扁平管理体系;(3)信息流通渠道的变化:单一的信息流通渠道(至上而下,至下而上)过渡到全方位、多层次、多途径、跨越时空的信息传递渠道;(4)上下级信息趋于对等,下级工作更有积极性;政府信息逐渐走向公开,便民,阳光行政成为可能,社会监督更有力。

电子政务专题考点

电子政务专题考点

一电子政务与国家安全(一)网络背景下国家安全的内涵及特点(二)信息主权及信息战(三)网络恐怖主义(四)问题讨论(一)网络背景下国家安全的内涵及特点1、国家安全的定义国家安全是指一个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通过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各种能力和权力来让自己处于不受威胁的状态。

2、信息网络给国家安全增加的内容(1)信息网络成为新主体(物理领土,虚拟边界)(2)信息网络拓展了国家安全的空间和视野领土、领空、领海、领天、信息网络“五维安全”(3)国家安全面临来自信息网络的新型威胁网络霸权主义及网络殖民;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

(4)国家发展信息网络的安全困境(5)信息网络时代新的国家安全观传统的安全观认为安全是以军事安全为主,是“独立的”、“可分离的”、“相对的”,安全的获得是一个国家以获得强大的军事实力为保障,一个国家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军事优势,增强国防实力,克敌制胜。

而新的安全观则认为,在信息时代,安全是综合全面的,是不可分割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环境等诸多方面,是综合国力整体的提高,“我们的国家安全,归根结底要靠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

”网络对国家的主权、领土、领海和领空的安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信息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基石”,而网络安全成为这个综合安全的新重心(6)国家安全研究的新课题(1 世界信息网络格局研究;(2 发展中国家信息网络发展之路;(3 中国与国际上其他信息组织的合作;(4 国家信息网络安全战略思想与理论;(5 国家信息网络安全法制建设;(6 全民信息网络安全教育工作;(7 信息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8 信息网络安全专业化队伍建设等。

3、信息网络下国家安全的新特点(1)国家安全的威胁呈现出多样化(侵略的行为、对象);(2)国家安全所受威胁的即时性和瞬间性;(3)国家安全面临威胁的隐蔽性;(4)国家安全遭受侵害后,损失惨重(二)信息主权及信息战1、信息主权(1)主权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属性,在国际法上是指国家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权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括号内为帮助理解部分,考试时看情况选答哈电子政务: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通信和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将管理和服务两项职能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实际、空间和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电子政务的主要特点:1 优化政府工作流程 2 使政府运作公开透明 3政府信息资源利用更充分、更合理 4 有效地提升政府监管能力 5使政府服务能力增强 6 政府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区别:1,办公手段不同 (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与信息交换的网络化) 2,行政业务流程不同(流程的集约化,标准化和高效化) 3,与公众沟通方式不同(直接与公众沟通)电子政务产生的背景:电子政务一词最早由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始于八十年代OA工程,九十年代到高峰,93年的三金工程,02年的12金工程进入了重点以提高行政管理能力为目标的电子政务阶段。

电子政务的功能:1,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2,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和决策能力;3.节约社会资源,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4,促进政府政务公开与廉政建设;5,密切联系群众,构建和谐社会。

电子政务的模式: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2G);2,政府对公务员的电子政务(G2E);3,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4,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2C)我国实施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转变政府职能的重大举错,利于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利于政府体制改革,有效带动企业信息化以推动社会信息化,利于开启与国际合作的新领域。

三金工程:1,金桥工程;2,金关工程;3,金卡工程。

十二金工程:1,办公业务资源系统;2,金宏工程;3,金税工程;4,金财工程;5,金审工程;6,金盾工程;7,金保工程;8,金农工程;9,金水工程;10,金质工程。

三网一库:即机关内部办公网络(政务内网)、办公业务资源网络(政务专网)、公共管理与服务网络(政务外网)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库(一库)。

两网一站四库:两网是指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一站是指政府门户网站,四库是指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四个基础数据库。

移动电子政务:又称移动政务,主要是指无线通讯及移动计算机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应用,通过诸如手机、PDA、Wi-Fi终端、蓝牙、无线网络等技术为公众提供服务。

(第一阶段以短讯为基础,第二阶段采用Wap技术,第三阶段融合3G VPN 智能移动终端数据库同步身份认证等技术及WEB依托)实现移动电子政务的关键技术:移动中间件 J2ME 无线应用协议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1,政府组织结构不合理、职能转变滞后;2,政府行政效率和效能低下、缺乏监管;3,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不畅。

电子政府环境下的政府管理模式特征:1,服务;2,整合;3,交互;4,开放;5,知识化;6,全球化。

电子政府对政府管理模式的影响:1,电子政务对行政组织结构的影响;(纵向扁平化横向整合化)2,电子政务对行政方法手段的影响(工作方式由体力型转向智力型,工作方法由分工型转向综合性)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3,电子政务对行政管理职能的影响(实现形式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重心由管制型转向服务型,定位由全能转向有限型);4,电子政务对行政工作人员的影响(对公务人员技术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服务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的权力本位的指导之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的意志组建起来,承担服务责任、履行服务职能的政府。

服务导向的电子政务:就是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把企业和公众作为客户,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政府绩效: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

政府绩效管理以服务取向、社会取向、市场取向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与责任政府、公平政府、廉洁政府、公益政府、廉价政府和法治政府学理相连。

政府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运用政府绩效目标、绩效信息、绩效激励、绩效合同、绩效成本、绩效程序、绩效规制、绩效申诉和绩效评估等管理手段和管理机制,提高管理绩效的过程。

电子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1,实时反映指标进展,为领导决策提供实时依据;2,动态反映工作现状,对责任单位及时做出评价;3,全面反映发展水平,对数据资源进行充分整合。

在绩效目标进度的驱动下,实现政府管理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1,整合硬件资源,建设一体化平台;2,整合应用系统,实现一网式办公;3,整合政务网站,提供一站式服务。

政府流程:是指政府在实施管理和提供服务时,为实现行政目标,履行行政职能所进行的体现政务活动规律的一系列稳定的活动步骤的集合。

政府业务流程的特性:1,约束性;2,确定性;3,稳定性;4,可操作性;5,便利性。

政务流程重组对行政改革的影响:1工作方式的改革2组织结构的深入。

流程重组将使集权式的管理体系过渡到交互式、网络化的扁平管理体系。

电子政府的建立对转变政府运行机制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组织结构的调整,B,组织机构设置理念的调整;C,政府动态网络机构的建立。

流程重组实现政府组织转型,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管理绩效,并有效地节约了行政成本。

3政府职能与功能的重塑和转型政务内网软件平台:1,J2EE技术平台;2,技术平台;3,Lotus Notes技术平台。

Lotus Notes 具有以下特点:1,是工作流自动化和群件产品,提供工作组用户的协同工作,并模拟日常办公过程;2,具有跨平台特性,可在Windows NT、UNIX、IBM S/390等操作系统上运行。

3,提供先进的文档数据库技术,电子邮件体系,工作流自动化开发及标准的Web应用服务器;4,具有良好的品质和性能,包括高可靠性,高伸缩性,易于管理,高效复制和移动计算,支持快速实施等。

办公自动化(OA)是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地使人们的一部分办公业务活动物化于人以外的各种设备中,并由这些设备与办公室工作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的人机信息处理系统。

电子公文分为三大块:发文管理,收文管理,档案管理,P110,电子事务管理:接待管理信访管理(信访流程图P111 ) 人事管理会议管理车辆管理行政审批是行政审核和行政批准的合称。

行政审核又称行政认可,其实质是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行为合法性、真实性进行审查、认可、实践中经常表现为盖公章;行政批准又称行政许可,其实质是行政主体同意特定相对人取得某种法律资格或实施某种行为,实践中表现为许可证的发放。

行政审批是目前政府相关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电子政务的深入开展,行政审批由传统的手工方式向网上审批方式过渡。

行政审批模式分为独立式审批模式、并联审批模式、串联审批方式、混合审批模式四种。

传统行政审批的主要弊端:1,审批过程出现暗箱操作,政务难以公开;2,手段落后,效率低下;3,互相推诿,难以沟通;4,缺乏监督,损害形象;5,制度软化,容易出错。

网上行政审批的意义:从政府管理职能上看,在网络环境下,审批的项目过程通过网络面向监督部门,管理部门,提高了政府公开度,使得监控随时成为可能,有效防范暗箱操作,提升政府的公众形象。

从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看:网上审批可以实现政府部门间的审批项目信息共享,联合审批,提高办事效率,节约办公成本,充分发挥出政府职能和社会服务效应。

公众角度看:可以方便公众的申报,不需多次向多个部门申请,可以及时省力,同时可以准确了解项目的审批进度,使用户放心满意。

因此,网上行政审批时利国利民,造福公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

政务:政府的事务性工作,即行政事务,泛指国家的管理工作。

政务信息:反映政府工作运转情况及政府领导决策和指挥工作所需要的信息。

(包括如下两个组成部分。

1,政府自身产生的内生信息,如政府颁布的各种条例、规定、办法、章程、命令、指示、批复、方案、通告、通知、公函、会议纪要、合同、协议书等;2,群众从外部获取的与政府管理活动有关的信息为外生信息,如新闻报道、消息资料、群众信访、社会调研信息等。

“内生”与“外生”政务信息的产生主体不同,作用对象也不一样。

“内生信息”是在履行政府职能时产生的,其主要作用对象是广大民众;“外生信息”的产生主体是政府系统之外的其他个人、组织及社团,为行政决策之用,其利用者是政府。

)政务信息管理的内容:政务信息管理人员的配置和培训,办公自动化系统,政务信息的公开和保护,政务信息的共享和服务,政务信息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政务公开:指行政机关公开其行政事务,强调的事行政机关要公开其执法依据,程序和结果,都属于办事制度层面的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和授权的组织,在行驶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通过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动将政府信息向社会公众或依申请向特定的个人和组织公开的制度。

政务公开与政府信息公开差别:前者不仅要求政府事务公开,而且要求政府将其行使职权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公开,属于一种权力型公开。

政务信息公开的原则:民本原则、权威原则、效率原则、告知原则。

政务信息共享:是指政府机关单位向其他机关单位履行政务职能提供政务信息,以及履行政务职能从其他机关单位获取政务信息的行为。

政务信息共享的原则: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

需求导向,分工采集。

及时响应,统筹协调。

统一标准,统一平台。

政府信息资源的交换体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支持跨部门,地域间,层级间信息共享及政务协同而建立的信息服务体系。

信息交换模式有三种:分布交换模式、集中交换模式,混合交换模式。

电子政务绩效是指政府在实施电子政务过程中所产生的结果和成效,包含政治绩效、经济绩效、文化绩效、社会绩效四个部分。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意义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切实改善政府绩效;2,有利于有效抵御建设风险3,有利于培养政府绩效文化。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不足:1理论与认识上的不足(目标定位不明确,必要性与意义认识不足)2体制不完善(评估多处于自发状态,缺乏相应法规制度保障;评估机制滞后;单纯为评估而评估,缺乏相应改革措施与之相配套)3评估方法不科学(不同评估主体评估范围有所不同,评估方法也存在很大差别;评估指标的导向性失误;评估体系设计不科学)改进措施:1,加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理论研究,深化知识,确立正确的电子政务绩效观;2,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在绩效指标的设定方面必须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在指标体系中体现不同阶段的程度矛盾所构成的现状差异,注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与机构的业务性质相结合,注意指标的可行性)3,完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制(建立与完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法规和制度,强化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