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力::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生
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存在于活的人
体中的能力。 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是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
活动。
劳动力资源: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与其平均质量的乘积。
劳动力需求:
指雇主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1、 是雇主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缺一不可
2、 是一种派生的需求,即劳动力需求是由于对物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而引起的。
3、 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
4、生产技术的状况对劳动力的需求影响较大。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含义: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
的资本上,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边际产量增加,但当劳动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继续增加劳动要素投入将使边际产量递减。
边际产量:指由于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指在维持相同产量时,
减少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增加的另一种生产要素
数量的之比。MRTS=∣dK/dL ∣=- dK/dL
是等产量曲线的斜率,是一个负值,为了分析方便,一般用绝对值表示。
劳动力需求弹性:是指工资率变化一个单位,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化程度,即工资率变化l %,
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
完全无弹性:如果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都不会对劳动需求产生任何影响,弹
性等于零。
缺乏弹性:如果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大于零,此时的劳动力需求弹性较小。
单位弹性: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等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即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
富有弹性:如果企业雇工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的变动速率,即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
劳动力需求弹性较大,意味着企业的雇工数量对工资变动的敏感程度较高。
完全富有弹性:当劳动力需求的变化率趋于无穷大时,如果在现行的工资水平上,企业乐于
雇用市场所能供给的全部劳动力,而当工资略有上涨时却一个也不雇用。
替代效应:工资上涨使劳动成本提高,因而企业乐于以其他的要素替代劳动,从而使雇工规
模缩小。
产出效应:工资上升提高了企业的边际成本,使企业面临提高产品价格和缩小生产规模的压
力,从而使雇工规模有所下降。
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在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中,由于劳动力
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高,工资的变动会对就业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
工资的变动会对就业水平产生较小。
技术进步可以使生产同质同量的产品时,比以前投入较少的生产要素。
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影响):资本边际生产力的增加超过劳动边际生产力的增加。
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影响):劳动边际生产力的上升超过资本边际生产力的上升。
理解此规律的注意事项: ①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技术水平既定。
②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
③只出现在连续增加劳动要素的某一阶段
后。
劳动参与率:是研究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它只是测度和反映人口参与劳动程度的指标,本身并不是影响人口参与的劳动的因素。
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教育制度与教育规模,工资关系与工资水平,个人非劳动所得状况,家庭生产率的状况,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状况,其他因素
劳动力假说:悲观性劳动力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供给量的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5个分类)P61-62
效用: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增加效用或增加满足。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总效用增量。
边际效用=总效用的改变量/商品消费量的改变量
边际效应递减:随着消费量增加,总效用以递减的速度增加。
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消费者无从知道效用数值,而只能说出自己的偏好次序。P68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P79-80
劳动力供求关系类型:供大于求,供不应求,供求均衡
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也就是均衡工资和均衡就业的决定。
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三种模型:
1.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收敛型蛛网
2.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发散型蛛网
3.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封闭型蛛网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一、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1.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劳动资源实现了最化配置;
2.低生产率的行业,劳动力部分流出,生产率得到提高;
3.高生产率行业部分劳动力流入,资本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
二、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三、充分就业
自愿失业:由于存在工资刚性,市场工资率不能随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或者由于存在有关工资率方面的法律规定(如最低工资法),使工资率不能下降到法定最低工资率以下,而引起劳动力所造成的失业现象。
非自愿失业是一种市场非均衡现象,它不是由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而是因为产品需求下降时厂商销售发生困难,对劳动力需求成为数量限制的情形下发生的失业。
U—V分析:是从失业与职未空位(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认识劳动力市场种资源分配机能的效率的分析方法。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概念:是相对于外部劳动力市场而言的,是指在一个用人机构范围内,以特定的规则和习惯来调节劳动力供求的资源配置机制。
资源配置是通过合作、竞争以及企业内部计划来实现的,目的是使企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利润分享制度: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工资形式,它是指雇员报酬的多少跟企业利润有密切关系,并且同向变化的一种支付形式。三种表现形式(保障工资的分享制度、无保障的纯分享型、约定比例分享型。)
工资:指员工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所有货币和实物报酬
工资职能:补偿职能、激励职能、调节职能、效益职能
古典经济学派的工资生成理论:
威廉·配弟的最低生活维持费工资理论、亚当·斯密的工资理论、大卫·李嘉图的工资理论:均认为工资水平决定于维持工人自身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总价值或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