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课堂练习含答案
马说试题及答案
![马说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9ca54b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15.png)
马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马说”一文中,作者认为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A. 马自身不努力B. 伯乐不常有C. 马不善于表现D. 马的才能不足答案:B2. 在“马说”中,作者对“千里马”的比喻是指:A. 真正的马B. 有才能的人C. 马的品种D. 马的主人答案:B3. “马说”一文中,作者认为“千里马”的命运是:A. 被埋没B. 被重用C. 被误解D. 被忽视答案:A4. “马说”中,作者通过“马”来表达的深层含义是:A. 马的品种B. 马的饲养C. 人的才能D. 人的命运答案:C5. 下列哪一项不是“马说”中所提到的“千里马”的特点?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C.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D.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马说”中,作者认为“千里马”之所以被埋没,是因为“________”。
答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 “马说”中提到,对于“千里马”的发现需要“________”。
答案:伯乐3. “马说”中,作者通过“千里马”的比喻,表达了对________的渴望。
答案:有才能的人4. “马说”中,作者提到“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是因为“________”。
答案: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5. “马说”中,作者认为“千里马”与“常马”的区别在于“________”。
答案: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马说”中,作者对“食马者”的态度是怎样的?答案:作者对“食马者”的态度是批评的,认为他们不能识别和珍惜“千里马”,导致有才能的人被埋没。
2. “马说”一文中,作者通过“马”的比喻,想要传达什么信息?答案:作者通过“马”的比喻,想要传达的是社会中对有才能的人的不公和忽视,以及对发现和重视人才的渴望。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2)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58cd567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fa.png)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哪种动物是马的近亲?a.骡子b.狗c.猫d.鸟2.马属于哪一类动物?a.食肉动物b.食草动物c.食虫动物d.杂食动物3.马在睡觉时会站立吗?a.会b.不会4.马的怀孕周期一般是多久?a.1个月b.3个月c.6个月d.12个月5.下面哪种运动可以让马身体得到锻炼?a.蹦床b.游泳c.跑步机d.躲避球二、填空题1.马通常用什么方式进行交流?答案:通过姿态、行为和声音交流。
2.马一般每天需要多少小时的休息时间?答案:马每天需要大约 2-3 小时的休息时间。
3.马的身体有多少种基本颜色?答案:马的身体有大约 17 种基本颜色。
4.马的体重一般在多少千克左右?答案:马的体重一般在 400 到 1000 千克之间。
5.马的嗅觉和听觉相对来说较为发达,但它们的视力相对较差,通常只能看到多远的物体?答案:马通常只能看到大约 25 米远的物体。
三、简答题1.请简单介绍一下马的特点和习性。
答:马是一种大型哺乳动物,拥有强健的四肢和敏捷的奔跑能力。
它们是食草动物,以青草和植物为主要食物。
马的社交结构比较复杂,通常以群体生活为主,有明确的社交等级和领导者。
除了奔跑速度快外,马还具有良好的耐力和适应力,能在各种地形和气候条件下生存和工作。
马的嗅觉和听觉相对发达,可以通过呼吸、鼻子的摩擦声和尾巴的摆动来进行交流。
然而,马的视力相对较差,主要依赖听觉和嗅觉来感知周围环境。
2.马在人类社会中有哪些用途?答:马在人类社会中有多种用途。
在古代,马是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被用于拉车和骑行。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马在交通方面的作用逐渐减小,但仍然在一些地方被用于旅游观光或农业劳动。
此外,马还被用于运动竞技。
马术是一项古老而广泛的运动,包括马的驯服、驾驭和驾车比赛等。
马匹在一些赛马场地上进行比赛,吸引了许多观众。
此外,马还被用于警察和军队等部门。
警察常常骑马巡逻,增加警力的覆盖范围和效果。
在军队中,马被用于运输和作战等方面。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26cafe26fff705cc170a36.png)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小编寄语:为了方便同学们的复习,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马说练习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
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后世称其为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_之一。
是唐代_______________的领袖。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⑴骈死于槽枥之间⑵不以千里称也⑶一食或尽粟一石⑷食不饱⑸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⑹策之不以其道⑺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⑻执策而临之⑼只辱于奴隶人之手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⑴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f1a67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7a.png)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马说中提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意味着_______。
2.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
3. 马说中“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指的是_______。
4. “执策而临之”中的“执策”指的是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马说中所表达的观点?A. 千里马需要伯乐的发现B. 马的食量与才能无关C. 马的才能是天生的D. 马的才能需要通过训练来提高2. “安求其能千里也”中的“安”字,其含义是:A. 哪里B. 安排C. 安定D. 安全三、判断题1.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这句话说明千里马食量很大。
(对/错)2.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中,“力不足”指的是马的力气不足。
(对/错)3.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这句话的意思是马的才能无法与普通马相提并论。
(对/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马说中“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2. 马说中提到的“策之不以其道”是什么意思?请结合全文解释。
五、阅读理解题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 这段话中,“食马者”指的是什么?2. 为什么“食马者”不能使马发挥千里之能?3. 作者通过这段话想要表达什么观点?六、翻译题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七、论述题请结合马说,谈谈你对“人才”与“发现人才”的理解。
八、附加题1. 马说中提到的“伯乐”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 你认为现代社会中,如何更好地发现和培养人才?答案:一、填空题1. 人才需要被发现和使用2. 饲养马的人不知道马有千里之能3. 驾驭马4. 拿着马鞭二、选择题1. D2. A三、判断题1. 对2. 错3. 对四、简答题1. “千里马”指的是有才能的人,而“伯乐”则是能够发现并使用这些人才的人。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8175b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7.png)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马说》练习题及答案「篇一」阅读两段文章,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
(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_(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2.翻译选文中划“ ”的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见,通“现”,表现。
部编八下语文23 《马说》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八下语文23 《马说》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eb0724804d2b160a4ec03a.png)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 《马说》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熟读并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亦即人才常有,而善于发现人才的伯乐却不常有。
这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二、这篇短文仅100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得啰嗦。
作者提到“千里马”的方式有哪几种?各具有怎样的效果?参考答案:①直称。
如“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正面提及,表述严正。
②暗称。
如“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表述委婉,虽不直呼其名,而意在其中。
③代称。
如“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这些句子中的“其”“是”“之”等代词,都是指称千里马的,表意简洁含蓄。
三、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句子的语气特点。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参考答案: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陈述语气)2.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不能办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反问语气)3.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转折语气)4.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诘问、感叹语气)四、阅读下面的短文,结合课文,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不少于300字。
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资治通鉴唐纪八》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②封德彝(568—627):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
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参考答案:【示例】人才问题之我见从课文和课后所给的材料来看,每个人都应是“人才”,关键是使用者能否用其所长。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7dba1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2.png)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马说练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本文作者是XXX,字退之,唐代中期的文学家。
其散文尤为著名,有“XXX”之美誉。
后世称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是唐代文坛的领袖。
2.通假字是指不同字形相同或相近,但音义不同的字。
如“死”、“槽”、“枥”、“千”、“里”等。
3.(1)骈死于槽枥之间:指马在槽枥之间被勒死。
(2)不以千里称也:指千里马的价值无法用千里来衡量。
(3)一食或尽粟一石:指千里马每天只需要一石粟就能饱食。
(4)食不饱:指千里马每天只能吃到一石粟,无法饱食。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指千里马的稀有性,无法与普通马相比。
(6)策之不以其道:指因为不了解千里马的特殊性,而无法正确对待它。
(7)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指人们无法理解千里马的内心世界。
(8)执策而临之:指人们对千里马进行驯养和管理。
(9)只辱于奴隶人之手:指千里马的命运被任由奴隶人支配。
4.(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人们无法正确对待它,无法发挥其才能。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人们无法理解它的特殊性,无法正确对待它。
(3)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被埋没在千军万马之中,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
(4)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士者,所以在死而后已,夫何壮于骥而尸于槽者!”(5)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人生有几,而才难得;有才无运,徒然辛苦。
”(6)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士不可以不XXX,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7)文中XXX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或以其XXX之盛,而不知其篇章之错;或以其篇章之工,而不知其大旨之纰缪;或以其大旨之得当,而不知其所以然之因果。
”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本文中的一句话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句话意味着,伯乐是发现千里马的人才,而千里马是那些隐藏在人群中的优秀人才。
语文《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语文《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19651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62.png)
语文《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以下加粗的字注音。
〔1〕牟取〔〕〔2〕众目睽睽〔〕〔3〕哂笑〔〕〔4〕颤颤巍巍〔〕〔5〕铆〔〕〔6〕慷慨〔〕2.依据意思写出词语。
〔1〕不能得出全都的结论。
〔〕〔2〕大家的眼睛都凝视着。
〔〕〔3〕比方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4〕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5〕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6〕不容许有什么怀疑。
〔〕3.填空。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________,情节全然出于____________,理念却发人深省,文章以____________为题材,告知我们____________。
4.仿按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例句:假如我是阳光,我将照亮全部的黑暗。
〔1〕假如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2〕假如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5.请用一段话把以下三个词连起来,要求想象合理,联系自然。
足球电脑麦当劳二、阅读阅读以下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①这个洞使得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们感到了极大的欣慰。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人们只顾舍命地扩大生产规模,从而给城市造成了极其严峻的公害。
可是,要想治理这些公害却相当困难,无论是谁都感到很麻烦。
并且,人们都只情愿在生产性企业或商业公司工作,谁也不情愿每天和各种各样的垃圾打交道。
如今人们都认为,这个社会问题将可以由这个洞来妥当解决。
②订了婚的姑娘们都把从前的那些日记本丢进了这个洞里。
还有的人把从前同恋人一起拍的照片扔进了洞里,然后又心安理得地开头了新的恋爱。
③警察把那些伪造得极其奇妙的假钞票没收来以后,也统统交给这个洞处理,从今便可万无一失了。
而犯罪分子们则把各种犯罪证据都静静地扔进了洞里,以为这样就能逍遥法外了。
④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
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
慢慢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秀丽的蔚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透亮的玻璃一样。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f36b5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5.png)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世间有伯乐,才能发现千里马。
虽然千里马常常存在,但伯乐并不常见。
因此,即使有名马,也只会被奴隶人所驯养,最终死在马槽之间,无法达到千里马的地位。
千里马每天需要食用一石粟或更多。
那些喂马的人并不知道这些马是否能够跑千里,但即使这些马具备了千里马的能力,如果它们的饮食不足,力量不够,外表也不够出众,而且无法与普通马相提并论,那么它们如何能够成为千里马呢?如果不按照马的特点来训练马,不充分发挥它们的潜力,无法理解它们的想法,那么即使拿着马鞭对着马,说出“天下无马”的话,这只是因为没有真正了解马。
有些人认为没有真正的千里马,这是愚蠢的。
他们不了解马的真正价值。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意味着即使有千里马,由于缺乏伯乐,它们也只能被普通人所驯养。
这是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必然结果。
千里马的一生都充满了苦难,最终被埋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这是因为缺乏伯乐的原因,而食马者的愚昧更是让这些千里马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
本文的主旨是:只有真正的伯乐才能发现千里马的价值,否则即使有千里马也会被埋没。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有眼光去发现人才的价值,才能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发展和重视。
才美不外见”是一种修辞手法,用来形容那些外表不够出众的千里马。
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是强调千里马的内在价值,而不是外表。
本文揭示了当时社会上缺乏真正的伯乐,以及许多千里马被埋没的情况。
作者的政治主张是需要有真正的伯乐来发现人才的价值,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作者通过比喻的手法,寄托了对于那些被埋没的千里马的惋惜和同情之情。
这种写作手法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从而加深对于文章主题的理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说,只有真正有眼光的人才能够发现人才的价值。
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有眼光,才能够发现人才的价值,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发展和重视。
同时,这句话也提醒我们,要珍惜那些真正的伯乐,因为他们的存在对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十、在第三段中,作者从马的才华、外貌、能力等方面刻画了食马者对千里马的忽视和埋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18b16c7cd184254b353577.png)
23 马说01 基础知识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2)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3)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4)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2.填空。
(1)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其作品都收录在《昌黎先生集》里。
(2)《马说》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3)“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3.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2)才美..不外见卓著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3)不以.千里称.也以,凭、凭借;称,著称(4)故虽.有名马即使(5)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一样(6)或.尽粟一石有时4.联系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之虽有千里之.能的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代指千里马(2)食食.不饱,力不足吃(动词)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养(动词)5.下列句子中通假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B.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只有。
C.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D.食马者:“食”通“饲”,喂。
(解析:B.“材”通“才”,才能)6.按要求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5021b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6.png)
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练习题一:1. 马是哺乳动物吗?为什么?2. 马的科学分类是什么?3. 马的寿命通常有多长?4. 马有几种基本毛色?5. 马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多少?6. 马的主要食物是什么?7. 马的智商是否较高?8. 马匹在运动中如何呼吸?9. 马的眼睛长在哪个位置?10. 马在人类历史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参考答案:1. 是,马是哺乳动物。
它属于哺乳纲、奇蹄目动物,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如分娩产仔和哺乳的习性。
2. 马的科学分类是马科(Equidae)。
3. 马的寿命通常在20到30年左右。
4. 马的基本毛色有黑色、棕色、白色、灰色等。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毛色,如杂色、花斑等。
5. 马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约70公里。
6. 马主要以草类为食,如青草、干草等。
有时也会吃一些植物的叶子和树皮。
7. 马的智商相对较高,它们能够通过学习和记忆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
8. 马匹在运动中通过鼻孔呼吸。
它们的鼻孔十分灵活,可以有效地调节呼吸频率和供氧量。
9. 马的眼睛长在头部两侧,位于头部顶部的两侧,可以俯视和正视。
10. 马在人类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曾用于农耕、战争、交通工具和体育竞技等方面。
马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练习题二:1. 马怎样进行交流?2. 马的鬃毛有什么作用?3. 马的牙齿特点是什么?4. 马的前肢和后肢有什么区别?5. 马在睡眠中是怎样的状态?6. 马的社交结构是什么样的?7. 马是怎样繁殖的?8. 马的嗅觉和听觉如何?9. 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怎样的文化象征?10. 马目前的保护状况如何?参考答案:1. 马通过声音、姿势和表情进行交流。
它们会发出特定的叫声、耳朵的位置和躯体的姿势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2. 马的鬃毛主要用于保护颈部和背部的皮肤,同时还具有降低身体温度和驱赶昆虫的作用。
3. 马的牙齿特点是持续生长和磨损。
它们的牙齿会不断地生长,并通过咀嚼食物来磨损,以保持适宜的长度和形状。
马说》练习题。全选择题。含答案
![马说》练习题。全选择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9e656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a.png)
马说》练习题。
全选择题。
含答案用的悲惨遭遇,呼吁社会重视人才,善待人才。
答案】B解析】本文通过讲述千里马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被埋没的故事,反复强调“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达了作者对于怀才不遇的心情,同时也借此讽喻当时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人才,说明了识别和选拔人才的困难及其严重危害。
因此,选项B正确。
剔除下面文章的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然后再小幅度的改写每段话。
马说》是战国时期的《楚辞》中的一篇。
文章借助千里马的形象,寓意人才难得,需要有明主才能发挥其才华。
文章语言简练,意蕴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文章开头就用“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这句话,表达了千里马才华横溢,但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才能发挥出来的意思。
接着,文章又用“策之不以其道以其境过清”这句话,指出了如果不根据千里马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策略,就会导致千里马的才华无法得到施展。
这两句话都暗示了需要有明主才能发挥人才的才华。
接下来,文章用“马之千里者虽有千里之能,其真不知马也其此之谓乎”这句话,表达了即使有千里马这样的才华横溢的人才,如果没有明主的正确引导,也会被埋没。
最后,文章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这句话,表现出食马者的浅薄无知和对千里马才华的浪费。
整篇文章都是通过千里马这个形象,寓意人才难得,需要有明主来发掘和培养。
只有明主能够正确引导人才,才能让他们充分发挥才华。
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马说》是战国时期的《楚辞》中的一篇文章。
作者通过千里马的形象,表达出人才难得,需要有明主才能发挥其才华的意思。
文章简练而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
文章开篇就用“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这句话,表达了千里马才华横溢,但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才能发挥出来的意思。
接着,文章又用“策之不以其道以其境过清”这句话,指出了如果不根据千里马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策略,就会导致千里马的才华无法得到施展。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e9ac69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61.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槽枥..()()粟.()外见.()食.马()祗.()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骈死..于槽枥..之间()()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
②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_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通_____含义:_____ ____通_______含义:_____③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通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cafd8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19.png)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马说练习题及答案练习题一:马的起源和演化1. 马是哪类动物的后代?2. 马的起源地在哪里?3. 马是如何演化成现在的形态的?答案一:1. 马是奇蹄目动物的后代,奇蹄目动物包括马、驴、斑马等。
2. 马的起源地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亚洲和北美洲。
3. 马的演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早的马类动物是小型的森林动物,随着环境的变化和适应性的进化,马逐渐演化成适应草原环境的大型动物,体形也逐渐增大,四肢逐渐延长,蹄子逐渐形成。
练习题二:马的品种和用途1. 目前全球有多少种不同的马的品种?2. 马的品种主要根据什么特征进行分类?3. 马的用途有哪些?答案二:1. 目前全球大约有300多种不同的马的品种。
2. 马的品种主要根据体型、毛色、用途等特征进行分类。
3. 马的用途有农耕、运输、赛马、休闲娱乐等多个方面。
不同品种的马适应不同的用途,如草原地区的马适合长途奔跑和耐力赛,而体型较小的马适合马术表演和休闲骑行。
练习题三:马的行为和智力1. 马是群居动物还是独居动物?2. 马的社会结构是如何组织的?3. 马的智力水平如何?答案三:1. 马是群居动物,它们喜欢生活在群体中,与其他马互动。
2. 马的社会结构是以领导者为核心的等级制度,通常有一匹领导者(雄马或雌马)带领一群马组成一个小团体,多个小团体组成一个大团体。
3. 马的智力水平相对较高,它们能够学习和记忆各种指令和动作,能够通过声音和姿势等方式进行交流和表达情感。
马还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判断力,能够在不同环境和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
练习题四:马的保护和利用1. 马目前是否处于濒危状态?2. 马的保护主要有哪些措施?3. 马的利用是否对其生存环境造成了影响?答案四:1. 目前并没有全球性的马濒危物种,但一些特定地区的野生马种群可能面临濒危的风险。
2. 马的保护主要包括野生马种群的保护和人工繁殖马的管理。
野生马种群的保护需要保护其栖息地,控制人类活动对其影响,同时加强监测和保护措施。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c13a8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0a.png)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说”一文中,作者韩愈对马的态度是怎样的?A. 欣赏B. 批评C. 漠不关心D. 既欣赏又批评答案:D2. “马说”中提到的“千里马”是指什么?A. 一匹能跑千里的马B. 比喻有才能的人C. 一种特殊的马种D. 一个地名答案:B3. 韩愈在“马说”中提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里的“伯乐”是指什么?A. 一个古代的马贩子B. 一个善于识别马的人C. 一个善于识别人才的人D. 一个地名答案:C二、填空题1.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______文,通过______来表达对人才的重视。
答案:议论;马的比喻2. 韩愈在“马说”中提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饲养马的人不知道马能跑千里而只是单纯地饲养它三、简答题1. 简述“马说”中韩愈对“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的理解。
答案:韩愈在“马说”中认为,只有伯乐这样的识才之人才能发现并培养千里马,即只有真正懂得人才价值的人才能识别并利用人才。
2. “马说”中韩愈是如何表达对人才的重视的?答案:韩愈通过比喻,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真正懂得欣赏和利用人才的人,才能使人才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四、论述题1. 论述“马说”对当代社会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启示。
答案:在当代社会,韩愈的“马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告诉我们,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需要被正确地识别、培养和使用。
社会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人才得以发挥其潜力,同时也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物,能够发现并培养人才,使他们能够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五、思考题1. 你认为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千里马”和“伯乐”?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考生可以根据个人理解和社会现象进行回答。
)通过以上练习题及答案,考生可以对“马说”这篇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从中汲取对现代社会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启示。
《马说》课堂练习含答案
![《马说》课堂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bb3031a32d7375a41780a7.png)
《马说》班级学号姓名【当堂检测】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相.马()2.骈.()3.槽枥..()4.食.马者()5.外见.()6.策.之()二、文学常识填空韩愈,字,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世称韩昌黎或称昌黎先生。
________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与另一外文学家并称为“”,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说”是。
三、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1.骈.死()2.故.虽有名马()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尽.粟一石()5.策之不以其道.()6.执.策而临.之()()四、翻译下列句子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课后练习】一、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通,(2)食之不能尽其材.通,(3)其真无马邪.通,(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二、古今异义词:1.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古义: 今义:2.安.求其能千里也? 古义: 今义: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古义: 今义:4.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义: 今义:5.策.之不以其道。
古义: 今义:三、一词多义1.之.虽有千里之.能()马之.千里者()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策.勋十二转()3.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5.虽.故虽.有名马()虽.有千里之能()6.其.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策之不以其.道()7.以.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四、词类活用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2.一食或尽.粟一石()3.策.之不以其道()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预习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填原文):1.本文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
这句话在全文中还起到的作用。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马说 练习 含答案
![马说 练习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f197bdf121dd36a32d82d2.png)
一、填空1、《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作者韩愈,字退之,河北昌黎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气势雄健有力,语言精练。
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代表作品《昌黎先生集》。
2、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揭示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其真不知马也。
(主要结论或主旨句)②交代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千里马最悲惨的遭遇的句子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③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④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⑤说明千里马和伯乐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⑥起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⑦文章最能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句子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⑧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⑨有一位哲人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⑩本文的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原文中的意思。
①故虽有名马(即使)②只辱于奴隶人之手(这里指受辱而埋没才能)③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④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⑤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⑥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一样)⑦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⑧策之不以其道(驱使,驾驭)(正确的方法)⑨执策而临之曰(马鞭子)(面对)⑩是马也(这)4、第一段正面写世有伯乐的重要性,第二段反面写世无伯乐的危害性,第三段是为世上无人识马的慨叹。
5、第二段的写作意图在于谴责:食马者。
6、第二段连用四个“不”字,源出于食马者的无知。
二、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文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及含义。
答:①食马者食通饲,喂养。
②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显现。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④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语气。
马说练习题目含答案
![马说练习题目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6cba96ed630b1c58eeb546.png)
马说练习题目含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马说》练习题一、填空《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
作者是唐朝的,有文之称,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
学过的诗歌《》。
二、解释加粗字的意思⑴故虽有名马: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⑶骈死于槽枥之间:⑷一食或尽粟一石: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⑹才美不外见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⑻策之不以其道:⑼食之不能尽其材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⑾执策而临之:⑿其真无马邪:⒀其真不知马也三、按原文填空。
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6、本文的主旨是:7、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
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四、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
五、课文写了“千里马”的,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才?六、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七、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八、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九、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十、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
试举两例。
十一、对对联: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下联:二、阅读《马说》,完成文后各题:12、填空:(1)《马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着名__________家;被后人誉为“_________”之首(2)文章借用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运用 __________的手法,食马者喻指__________ ,千里马喻指__________,伯乐喻指 __________ ,抨击__________ 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之情,作者希望统治者__________13、用原文填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班级学号姓名【当堂检测】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相.马()2.骈.()3.槽枥..()4.食.马者()5.外见.()6.策.之()二、文学常识填空韩愈,字,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世称韩昌黎或称昌黎先生。
________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与另一外文学家并称为“”,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说”是。
三、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1.骈.死()2.故.虽有名马()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尽.以其道.()6.执.策而临.之()()四、翻译下列句子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课后练习】一、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通,(2)食之不能尽其材.通,(3)其真无马邪.通,(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二、古今异义词:1.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古义: 今义:2.安.求其能千里也? 古义: 今义: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古义: 今义:4.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义: 今义:5.策.之不以其道。
古义: 今义:三、一词多义1.之.虽有千里之.能()马之.千里者()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策.勋十二转()3.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5.虽.故虽.有名马()虽.有千里之能()6.其.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策之不以其.道()7.以.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四、词类活用辱.于奴隶人之手()2.一食或尽.粟一石()3.策.之不以其道()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预习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填原文):1.本文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
这句话在全文中还起到的作用。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5讽刺食马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
6.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主旨句是:。
《马说》班级学号姓名【当堂检测】1.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2.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
4.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5.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6.“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千里马—伯乐—食马者—【课后练习】(一)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15分)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 (2)才美不外见.见:(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 (4)安.求其能千里也安:(5)执.策而临之执: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3分)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3分)(2011年安徽中考语文试题)(二)比较阅读,完成文后的题目。
(11分)【甲】《马说》原文略。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策.之不以其道()(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3)买其.首五百金()(4)鸣之.不能通其意()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3分)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2010年资阳中考语文试题)【预习作业】《紫藤萝瀑布》预习练习一、掌握生字词。
瀑.布()迸.溅()沉淀.()绽.开()伫.立()凝.望()沉浸.()伶.仃()二、了解作者。
本文作者,原名冯钟璞。
她的主要作品有、。
她的散文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情深意长,隽(juàn)永如水。
三、初步感知课文。
1.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在文中划分层次结构并简要概括每部分内容。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说说作者揭示了什么道理?《马说》作业答案【当堂检测】一、xiàng pián cáolì sìxiàn cè二、退之唐柳宗元韩柳一种文体三、1.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 2.所以3.且,犹,尚且。
欲,想要。
等,等同,一样4.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5.办法 6.拿;面对四、(略)【课后练习】一、(1)“ 见” 通“ 现”,显现、表现(2) “ 材” 通“ 才”,才能(3) “ 邪” 通“ 耶” ,表示疑问,相当于“ 吗”(4) “食”通“饲”,饲养;喂养二、1.是:古义:这样的今义:判断词2.安: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安定;安装3.等:古义:同样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4.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者5.策:古义:马鞭今义:策划,策略三、(1)的(2)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义(3)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4)音节助词,不译2.策(1)名词活用动词,鞭打(2)马鞭(3)动词,记载3.而(1)连词,表转折,但是(2)连词,表修饰(3)连词,表承接4.食(1)吃,动词(2)通“饲” 喂养,动词5.虽(1)即使(2)虽然6.其(1)代词,代“千里马”(2)难道,表反问,加强语气(3)表推测,“恐怕”(4)代词,代驱赶千里马的7.以(1)把,用(2)按照四、词类活用1.辱:受屈辱,形容词用作动词。
2.尽:吃尽。
形容词用作动词。
3.策: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驱使。
4.千里:日行千里。
数量词用作动词。
【预习作业】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领起全文作用。
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6.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作业答案【当堂检测】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 不是。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5.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慨心情。
6. 千里马——有才能的人伯乐——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愚妄,浅薄的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课后练习】(一)1.(1)或:有时 (2)见:显现(3)等:等同(4)安:怎么,怎能(5)执:拿着,举着2. (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所以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
(2)千里马鸣叫,喂马的人却不知道它想表达的意思。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反应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社会现实。
(二)1.⑴用鞭子打⑵买⑶它(的)⑷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
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
4.⑴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
⑵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驴小弟变石头》教学设计设计意图:《驴小弟变石头》是一个播洒爱的阳光雨露的魔法故事。
这是一个以爱与亲情为主题的故事,故事的特色在于充满了曲折和波澜,堆积起来的矛盾和问题把故事引向高潮,然后等待一种叫作“爱”的力量来解决。
通过借助绘本阅读,在观察、想像、朗读、表演中,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是多么珍贵,爱是一种奇迹,同时也告诉孩子在任何的失望以及挫败之下,保持良好的心境,带着希望去度过每个难关,到最后,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学目的:1、借助绘本阅读,在观察、想像、朗读、表演中,让学生感受爱的力量,知道爱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同时享受阅读的情趣。
2、激发学生阅读绘本的兴趣。
教学流程:一、引入故事,读封面。
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精彩的绘本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板书:驴小弟。
驴小弟很喜欢到野外拣石头、收集石头。
可是它在一次捡石头的时候啊,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驴宝宝竟然变成了石头。
板书完整书名——驴小弟变石头。
谁来读一读?这就是今天陈老师要给大家读的这本书的书名,来,我们一起来齐读书名。
有什么问题吗?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吗?好,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本书。
4、看着封面,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介绍作者威廉史塔克。
(出示)威廉•史塔克1907年出生于纽约。
23岁时开始职业漫画家生涯,1968年,出版生平第一本儿童图画书,当时很多人都觉得惊讶,但也都分外佩服他61岁“高龄”重新涉足另一个行业的勇气。
结果,第二年,他便以《驴小弟变石头》列名号角图书的佳作榜上。
史塔克在以后的创作中一直用人性化的动物来演绎故事,他和怀特、塞尔登一起为美国儿童文学建立了一个独特的传统。
他的作品源源不断,而且纷纷摘下大奖。
威廉史塔克是美国人,谁把这么好的绘本翻译给我们看的呢?同学们可真不简单!仅从封面就了解到了这么信息。
我们读书的时候,就要先读封面,这是读书的一种基本方法。
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故事。
二、讲述故事《驴小弟捡石头》。
1、初步感受红石子的魔力。
师讲述:驴小弟跟爸妈住在燕麦谷的松果路。
他有一个嗜好,就是搜集形状和颜色都很特别的小石子。
在一个下雨的礼拜六,他找到了一颗非常特别的石头:这颗小石子红得像火,闪闪发亮,圆溜溜的像弹珠儿。
也许是他太兴奋的缘故吧,他在端详这颗小石子时,竟然全身颤抖了起来。
而且落到背上的雨水也让他觉得凉飕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