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文化的变迁、内涵与开发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

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

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

通通了。

《锡文化的变迁、内涵与开发》

2012-01-09 19:02

云南大学杨寿川

个旧锡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它不仅是个旧文化的集中代表,也是红河州和云南省颇具特色的文化之一。

笔者在个旧生活了十年,其中当矿工三年,读小学和中学七年,对个旧锡业有一些切身的体验和认识;十多年前,先后发表了两篇关于个旧锡业的文章,一篇论述近代个旧大锡出口问题,另一篇对个旧锡务公司进行了全面研究。近几年来,我曾两次赴个旧调研,对锡文化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特别是对它的变迁和内涵等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本文将这些认识写出来,倘有不当之处,请个旧乡亲和学界同仁惠予指正。

一、锡文化的变迁

个旧锡业的开发肇始于春秋晚期,至今已有约2500年。伴随着锡业的开发与发展,锡文化也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变迁。概而言之,锡文化的变迁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体现为三种相互关联又不断递进的文化形态,即厂尖文化、公司文化与锡都文化。兹分述如下:

(一)厂尖文化

在个旧锡业发展史上,将采矿和选矿的场所概称为"厂尖",又称"矿尖"、"锡厂"或"尖子"。厂尖主要有5类:硐尖(打洞开采脉矿)、草皮尖(露天开采砂矿)、冲塃尖(开采砂矿并移矿就水洗选)、渣子尖(洗选前人遗留的矿渣)、买塃尖(收购原矿洗选)、尾首尖(收购尾矿洗选)。"厂尖"之名由来已久,清代和民国较为盛行。民国年间,个旧锡业迅速发展,千百个厂尖星落棋布地分布在绵延百里的矿区,较大的厂尖则集中在老厂、新厂、古山、西厂四区。厂尖的数量,因其兴替无常,变动频仍,故没有历年的统计数字。据有关文献的记载仅有如下一些年度的数字:清宣统三年"合计大小一千二百余家",民国10年158户、22年2344户、23年4425户、36年282户、38年2090户。仅有的这些数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

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

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

通通了。

学虽然也不尽精确,但反映了民国年间抗战前后厂尖多达2000-4000余户,说明此间是个旧厂尖发展的鼎盛时期。个旧厂尖的特点主要有4个方面:

1、经营者均为私人,俗称"锅头"或"供头",他们来自湖南、湖北、江西、山西、陕西以及省内的建水和石屏等;其资本多者数十万元,少的仅几十元,一般的为数千元;资金来源或自备,或自备与借贷相兼,或完全是借贷。

2、生产者俗称"砂丁",他们主要来自省内建水,石屏、蒙自、开远、玉溪、江川、通海等县,一个厂尖,多者上千人,一般的几十、上百人、少的仅有几人不等;关于砂丁人数,康熙年间"四方来采矿者不下数万",民国3年"砂丁十五、六万",民国10年26677人,民国22年36109人,民国23年51407

人等。

3、厂尖是一种自发的小生产组织,或合伙开办,或独资经营;厂尖中"小尖子"的数量最多,合伙者仅2-5人,或为父子、兄弟,或为亲戚、朋友,生产规模很小,本少利薄;生产规模较大者称为"尖子",投资者为资本家、大地主、军政权贵和士绅等,雇工多达几十、几百至上千人不等,其资本雄厚,获利甚丰,但其利润很少用于扩大投资,而是转向其家乡购置田产。

4、厂尖一律采用土法生产,无论采矿、选矿和冶炼向来普遍采用原始落后的"土法",生产工具笨拙,采选方法陈旧、寻找矿源全靠经验和"运气",排水通风和照明等极其简陋,因此工伤、死亡事故经常发生。

个旧厂尖由来甚久,从古代一直延续至近代和当代。新中国成立后,此类厂尖统称为私矿,1950年有2808户,1951年增至3053户,至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厂尖遂宣告结束。历史上的厂尖生产规模不大,采用土法进行生产,管理极其落后,但由于厂尖数量甚多,生产总量较大,即使是到了锡务公司成立之后,厂尖生产的锡砂仍占个旧锡砂总量的90%左右。因此,在个旧锡业发展史上,厂尖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文化发生学而言,厂尖文化是一种土生土长的乡土文化,甚至也可称之为个旧独有的原生态文化。

(二)公司文化

清代末年,个旧锡业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办厂者愈众,厂务亦愈兴盛"的景况。云南地方政府为了从锡业中获取更多的课税,遂于光绪9年"提拨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

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

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

通通了。

官款,设立厂务招商局",集资开发锡业;光绪11年又"特设个旧厅,厅设同知,专管厂务,监收课税。" 光绪28年,云南发生"七府矿权案",英、法两国联合组成"隆兴公司",胁迫清廷准其开发云南七府矿产,后因国人奋起反对,未果。夺回七府矿权后,云南地方绅商为了维护本国矿权,乃集议筹资开发个旧锡业,并拟组建官商矿务机构。光绪31年8月,经云贵总督丁振铎暨矿务大臣唐炯奏准,正式成立了"个旧厂官商有限公司",资本总额为666000元,其中官股485000元,商股181000元。宣统元年,法国殖民者为了掠夺个旧大锡,"要求锡砂出口,并准其在蒙自设炼厂",意欲以低价收购个旧锡砂,经其在蒙自炼成精锡后运往国外销售,以牟取巨额利润。为了抵制法国殖民者的掠夺,滇中大吏与"十三省绅商","乃议集资",采用新法采炼,并决定扩大官商公司经营范围,改组官商公司为"个旧官商合办锡务股份有限公司"。个旧锡务公司成立之初,有资本1769500元,其中官股1000000元,商股769500元。民国19年,云南省政府为了提高锡砂熔炼水平和改进精锡运销,正式成立"云南炼锡公司",亦为官商合办企业,股金500万元,官股三分之二,商股三分之一。民国26年,云南省企业局成立"云南矿业公司",收购和租用个旧锡矿厂位60余处,从事大锡采选生产。民国27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在个旧老厂成立"云南锡矿工程处",主要从事锡矿勘探和开采。民国29年,民国政府决定合并锡务公司、炼锡公司和锡矿工程处为"个旧锡业特种股份有限公司",股份5000万,资源委会员占30%,云南省占40%,中国银行占30%。新中国成立后,昆明军事管制委员会于1950年3月,接管"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其收归国家所有,并更名为"云南锡业公司"。

个旧锡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厂尖阶段,迄于20世纪初叶开始出现"公司"这种以股份制为特征的近代工业的经营方式,并由最初的官商合办,逐渐变为单一的官营,即官僚资本垄断的经营方式。需要指出的是,个旧锡业发展到"公司"阶段,厂尖仍然继续存在和发展。20世纪初叶以后随着各种"公司"的出现,在个旧矿区出现了一种崭新的文化,即"公司文化"。这种"公司文化"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官商文化和近代工业文化。

(三)锡都文化

1950年3月,"云南锡业公司"成立后,个旧锡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其间,经过三年(1950-1952年)经济恢复时期建设和"一五"计划建设,特别是作为前苏联援建的全国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的建设,云南锡业公司成为全国有色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