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盘点】15家国内外负极企业扩产“追踪”

合集下载

负极产品主要供应商及其性能参数

负极产品主要供应商及其性能参数

LMGS典型值 17.6 2.26 0.01 1.05 3.4 365.6 92.3
4.复合材料.包括RG系列和混合石墨. RG系列特点:人造石墨与天然石墨复合,兼顾两者优点.应用范围:容量型电池.
项目 粒径D50 真密度
灰分 振实密度 比表面
容量 效率
单位 μm g/cm3 % g/cm3 m2/g mAh/g %
818系列:该产品从矿源选择、制程控制、异物控制等全过程的精准管理,确保了 产品高性能、高品质. 核心价值点:高容量,高效率. 应用领域:该系列产品适合于高端锂离子方形、
圆柱、聚合物、动力型锂离子电池.
规格
Spec 818 818-II 168
D50
μm 17.0-19.0 17.0-20.0 17.0-20.0
规格
Spec
SAG-H
D50
μm
19.0-23.0
粉体压实密度 Pellet Density
g/cm³
1.30-1.50
首次放电容量 First Capacity
mAh/g
≥330
3.中间相碳微球CMB系列
本系列产品采用BTR独有的前驱体制备技术和加工工艺,通过对生球、纯化、筛分 全过程精准控制,确保产品高度一致性、均一性、稳定性.同时再结合BTR先进的 控制设备及系统控制能力,通过对碳微球粉碎、分级、包覆、改性、掺杂等手段, 进而开发出均一、稳定、高能量密度的碳微球系列产品.
g/cm³ 1.50-1.65 1.55-1.70 1.55-1.70 1.65-1.75 1.65-1.75
首次放电容量 First Capacity
mAh/g ≥330 ≥340 ≥340 ≥335 ≥340
4.动力电池专用AGP系列 AGP系列产品是专门针对电动车、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用动力电池而开发的负 极材料,该系列产品以其较高的性价比深受客户青睐

2024年负极材料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负极材料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负极材料市场发展现状概述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电动汽车和可穿戴设备等市场的快速发展,负极材料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对负极材料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负极材料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趋势。

2019年,全球负极材料市场规模达到了X亿美元,并预计未来几年将以X%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其中,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是推动负极材料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产品需求负极材料的需求主要来自于锂离子电池制造业。

随着电动汽车和可穿戴设备等市场的兴起,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之一,其需求也随之增加。

此外,新能源储存系统和移动通信设备等领域也对负极材料有着持续的需求。

主要市场负极材料市场主要分为三个主要地区:亚洲、欧洲和北美。

亚洲地区是全球负极材料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其市场份额约占全球总市场的X%。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负极材料生产国,对负极材料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欧洲和北美市场也呈现出稳定的增长趋势,受益于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市场竞争负极材料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分布广泛。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负极材料供应商包括XX、XX和XX等。

这些公司通过提供高质量和高性能的产品来吸引客户,并通过不断的研发和创新来保持竞争优势。

此外,一些新兴的负极材料公司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通过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来获得市场份额。

发展趋势负极材料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高能量密度材料的需求增加: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对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高能量密度材料可以提供更高的能量储存密度,延长电池的续航里程,因此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2.新型材料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负极材料的研发也在不断推进。

例如,硅材料、硅基复合材料和硅酸盐材料等具有高容量和高能量密度的材料被广泛关注。

负极材料产业情况汇报

负极材料产业情况汇报

负极材料产业情况汇报当前,负极材料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对高性能、高能量密度的负极材料需求不断增加,市场潜力巨大。

本文将从产业发展现状、市场需求情况、技术创新趋势等方面进行汇报。

首先,负极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外负极材料生产企业众多,产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石墨类、硅基类、金属氧化物类等。

在国内,以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对高性能负极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了负极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国际市场对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的负极材料也有着巨大需求,为我国负极材料产业的国际化提供了契机。

其次,市场需求情况。

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市场的快速增长,对负极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特别是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对高性能、高能量密度的负极材料的需求将会更加迫切。

同时,随着储能设备市场的快速发展,对负极材料的需求也将会持续增加。

因此,负极材料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再者,技术创新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负极材料产业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目前,硅基负极材料、氧化物负极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热点。

这些新型材料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的循环寿命,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等领域对高性能负极材料的需求。

同时,绿色环保、低成本也成为了负极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负极材料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技术创新不断推动产业发展。

作为负极材料产业的从业者,我们需要不断关注市场动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品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动负极材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本次汇报,能够为大家对负极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024年负极材料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负极材料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负极材料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负极材料市场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市场现状、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

通过对负极材料市场的研究,可以为相关企业制定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2. 负极材料市场概述2.1 定义负极材料是电池制造中使用的一类材料,其主要功能是接收和储存正极释放的离子。

常见的负极材料包括石墨、锂合金、硅等。

2.2 市场规模根据调研数据,2019年全球负极材料市场规模达到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Y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Z%。

2.3 市场驱动因素•不断增长的电动汽车市场,带动对负极材料的需求增加。

•电子设备的普及和更新换代,推动了负极材料市场的发展。

•新型能源领域的发展,如储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对负极材料提出了新的需求。

3.1 主要市场参与者•公司A•公司B•公司C•公司D3.2 市场份额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截至2019年,公司A在负极材料市场占据X%的份额,其次是公司B占据Y%的份额,公司C和公司D分别占据Z%和W%的份额。

3.3 市场竞争力分析通过对各家公司的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的评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公司A在产品质量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提供全方位的售后服务,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 公司B在价格方面具有竞争优势,但产品质量有待提升。

* 公司C在技术研发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市场份额较小。

* 公司D在市场定位方面有待加强,竞争力相对较弱。

4.1 新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负极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已经成为市场的发展趋势。

如石墨烯和硅纳米颗粒等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4.2 环保意识的提升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对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需求增加,也推动了负极材料市场的发展。

例如,锂硫电池作为一种环保型电池,对负极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

4.3 区域市场的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差异较大,负极材料市场也存在着区域差异。

例如,亚洲地区由于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对负极材料的需求量较大。

2024年负极材料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负极材料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负极材料市场需求分析1. 引言随着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和储能技术的迅猛发展,负极材料的需求量也出现了快速增长。

作为锂离子电池等电化学储能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负极材料在电池性能和寿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负极材料市场需求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市场策略,并抢占市场竞争的先机。

2. 市场规模和趋势根据市场研究数据,负极材料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截至2020年,全球负极材料市场规模达到了X亿美元。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X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X%。

这表明未来几年负极材料市场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

推动负极材料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市场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而负极材料是电动汽车电池的核心材料之一,因此随着电动汽车销量的增加,对负极材料的需求也将不断上升。

•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和应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储能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负极材料作为电池储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普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普及也对负极材料市场需求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度增加,负极材料市场将持续增长。

3. 市场细分和应用领域负极材料市场可以根据产品类型和应用领域进行细分。

3.1 产品类型根据负极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可以将负极材料市场分为以下几类:•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镍氢电池负极材料•钴酸锂电池负极材料•铅酸蓄电池负极材料其中,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是目前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产品类型,占据了市场份额的X%以上。

3.2 应用领域负极材料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太阳能电池储能系统•风能储能系统•工业储能系统其中,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是负极材料市场的两个主要驱动力,占据了市场需求的较大比例。

中国储能变流器(PCS)行业集中度较高企业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东地区

中国储能变流器(PCS)行业集中度较高企业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东地区

中国储能变流器(PCS)行业集中度较高企业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东地区显示,储能变流器(PCS),其主要作用是控制储能电池充放电过程,使直流电和交流电能够进行变换,对电网电压频率主动支撑,提高供电电能质量。

作为储能产业链重要的一环,储能变流器价值量占比仅次于电池为11%左右,能够较为充分的受益于储能的需求放量。

且受益于新能源的发展,储能变流器不仅打开了市场空间,而且给相关企业也带来了较大的盈利弹性。

在国际市场中,储能变流器主要生产企业有ABB、尼得科、NR、美国派克汉尼汾等。

中国有众多储能变流器生产企业,常见的有阳光电源、科华数据、索英电气、上能电气、南瑞继保、科陆电子等。

在2020年中国TOP8储能变流器企业市场规模占比达到75%左右,但由于中国储能变流器行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尚未得到完全释放,因此未来储能变流器领域仍存在较大发展机遇。

中国储能变流器主要厂商及对应产品公开资料整理按新增产能来看,中国储能变流器行业主要包括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以阳光电源、科华数据和索英电气等企业为代表,第二梯队以上能电气、盛弘股份、南瑞继保等企业为代表,第三梯队以科陆电子、英博电气、智光储能等企业为代表。

中国储能变流器行业竞争层次(按新增产能)目前,储能变流器头部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均有布局,其中,2020年阳光电源的新增装机量和海外出货量排名行业第一,2020年产量达985。

78MW,竞争力最强。

中国储能变流器行业企业业务分部及竞争力分析公开资料整理从企业的区域分布集中度来看,截止2021年6月,中国储能变流器制造企业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东地区,其中,广东储能变流器制造企业数量最多,占比约39%;其次是江苏、安徽,企业数量占比分别为13%、11%。

(TC)。

电新产业链价格跟踪简报:六氟磷酸锂价格持续上行,光伏硅料价格稳中趋弱

电新产业链价格跟踪简报:六氟磷酸锂价格持续上行,光伏硅料价格稳中趋弱

最近一年行业指数走势-16%0%16%32%48%64%80%96%2019-112020-032020-07电气设备上证指数深证成指行业跟踪简报投资评级:增持(维持)表 1:重点公司投资评级代码 公司总市值(亿元) 收盘价(10.30)EPS (元)PE 投资评级 2019A 2020E 2021E 2019A 2020E 2021E300118 东方日升 154.8517.18 1.08 1.06 1.49 15.91 16.21 11.53 增持 600438 通威股份 1,316.37 30.70 0.61 1.19 1.29 50.33 25.80 23.80 买入 002812 恩捷股份877.2199.80 1.06 1.36 1.75 94.15 73.38 57.03 买入 300750 宁德时代 5,757.76247.171.962.253.03126.11109.8581.57买入2020年11月01日电新产业链价格跟踪简报电气设备投资要点:● 锂电:氢氧化锂价格微降,六氟磷酸锂价格持续上行锂电池市场旺季状态不变,预计当前需求较好的情况下会将满产状态持续至年底。

目前方形三元电芯报价为0.675元/Wh,方形磷酸铁锂电芯报价为0.525元/Wh ,价格与上周持平。

本周电解钴27.10万元/吨,与上周持平;氢氧化锂价格4.80万元/吨,价格较上周下降2.04%,碳酸锂价格4.10万元/吨,与上周持平。

锂电材料方面,电解液市场近期整体表现向好,产销旺季仍在延续,目前六氟磷酸锂报价为9.15万元/吨,较上周上涨2.81%,电解液报价4.75万元/吨,与上周持平。

其他锂电材料价格均与上周持平。

● 光伏:产业链价格基本持稳,硅料价格稳中趋弱随着四季度旺季到来,国内外需求旺盛,本周光伏产业链价格基本持稳;本周多晶用料59元/kg ,较上周下降1.67%,特级致密料93元/kg ,较上周下降1.06%。

青岛平度将建全球最大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

青岛平度将建全球最大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
产后 ,年 产锂 电池 负 亿 条 极材料可达 N3 吨 以上 ,将建 成全球最大 的锂 万 电池 负极材 料生产基地 。 ( 张忠摸 )
规 模 最 大的 锂 鼋池 疃
应荽地 荔户言安并投差
据有 关媒体 报道 ,近 日国 内规模最 大 的锂 电池 生 产 基 地 在 江 西 吉 安 落 成 投 产 。该 项 目总 投资4 亿多元 , 日产锂 电池5 多万只 ,产 品主 要 0 用 于 电动 汽 车 、储 备 电源 、便 携 式 设 备 等 领 域 ,市场 前景广 阔。 ( 峰) 李
鲤 电池 负极 材 料 l 吨 , 可 实现 销 售 收入 万
其 一 期工 程 正 式 投产 后 将 实 现 产 能 10 3 兆 并 且远 景规 划产 能 l0  ̄ 瓦 ,按 目前市 场 O0 预估 将 实现年 销 售收入2 亿美 元 。 目前 , O 目一 期 已完成 基本 建设 ,两条 生产 线设 备 到位 并 已正式 投产 ,转换 率 已达 到预定 目
研 究 开 发 了 高 效 率低 成 本N型 硅 太 阳 能 电池 制 造
的一系 列核心技术,N型单晶硅太 阳能 电池技术 的成功 研制 ,使 开路 电压 >6 5 2 mV,短路 电流 >3 Ma m,填 充 因子 >7 %,效率 则从 目前 的 7 / c 8 1%提 升至1%以上 。该技术可 大幅提 高 电池效 7 9 率 ,且工艺简单 、与常规P 型生产线 兼容 ,极大 降低 了成本 ,适 合大规 模工 业化 生产 ,具有 很 好 的推广应用前景 。 ( 兵) 王
2 1 年 第7 第5 6 ( 第3 — 9 ) 6 0 0 卷 —期 总 83期 3
设计 建 设8 生产 线 ,其 中一 期投 资26 条 . 亿 注 册 资 本 93万 元 , 安 装 4 生 产 线 。 20 条 该 公 司 将 于 2 1年 7 份 投 入 试 生 产 , 00 月 3 月正式 投产 。投 产 后 ,一期 4 条生 产线

负极材料行业市场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分析

负极材料行业市场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分析

负极材料行业市场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分析一、负极材料概况负极材料种类繁多,人造石墨及天然石墨为商业化应用主流。

负极材料在锂电池充电过程中主要起储锂作用,其脱嵌锂电压和比容量对电池能量密度影响较大。

优异的负极材料需同时具备低的脱嵌锂电压、高的比容量以及良好的倍率特征和循环性能。

负极材料种类较多,可分类碳材料和非碳材料两大类。

不同的负极材料有不同的优点,比如碳材料具有高的比容量,高的循环寿命及安全性等优点。

钛酸锂材料具有高热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性能优异的负极材料,但能量密度低、价格高。

硅基材料具有极高的比容量,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新一代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而且随着新能源汽车能量密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对负极材料的要求也在逐渐升高,硅基材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锂电池负极材料上游为石油焦、针状焦、沥青等化工产品,中游为负极材料制造,下游动力电池、消费电池及工业储能电池的应用。

二、负极材料市场现状2019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出货量26.5万吨,同比增长38%。

其中人造石墨出货量20.8万吨,占比负极材料总出货量78.5%,相比2018年占比提升9.2个百分点。

中国负极材料行业市场格局由“三大多小”逐渐衍化成“四大多小”。

传统的三大为贝特瑞、杉杉股份和江西紫宸,三家市场份额2019年至今合计均在60%左右,而新晋的“一大”为凯金能源,其2019年市场份额达到17%。

三、负极材料行业发展前景2020年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压制,负极材料板块业绩下滑严重,行业增长无力。

如杉杉股份2020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2.2亿元,同比下降39.8%;净利润亏损0.84亿元,同比下降336.5%。

其他两家上市企业也呈现业绩下滑、亏损加剧的状态。

受疫情压制,整个行业遭遇滑铁卢,处于全面亏损状态。

但是负极材料行业的亏损并不是因为自身的问题,而是受不可抗力的影响。

从最近几年负极材料出货量的数据来看,负极材料行业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

如果没有疫情影响,负极材料行业出货量在2020年突破28万吨不是问题。

2024年负极材料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负极材料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负极材料市场环境分析概述负极材料是电池中起着储存和释放电荷的重要成分,对电池的性能和循环寿命具有决定性影响。

随着电动车、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负极材料市场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本文将对负极材料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以帮助相关企业了解市场潜力和竞争态势。

市场规模与趋势目前,全球负极材料市场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根据市场调研,2019年全球负极材料市场规模达到了XX亿美元,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以每年X%的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

这一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电动车、锂离子电池和储能设备等市场的快速发展。

市场驱动因素负极材料市场的增长受到多个因素的驱动:1.电动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是负极材料市场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电动车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负极材料是电动车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需求量大。

2.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也推动了负极材料市场的增长。

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和储能设备等领域,这些应用的增长促使市场对负极材料需求的增加。

3.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迅猛发展也为负极材料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机遇。

随着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的普及,对电池寿命和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推动了负极材料的市场需求。

市场竞争态势负极材料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包括国内外知名的化工企业和电池厂商。

这些厂商通过创新研发和产品质量提升来竞争市场份额。

在国内市场上,一些知名的企业在负极材料市场拥有较大的份额。

这些企业具有技术实力和规模经济优势,能够提供高品质的负极材料,并与电池制造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国际市场上,国外一些跨国化工企业的产品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优势,在负极材料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

市场挑战与发展趋势尽管负极材料市场具有较大潜力,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发展趋势:1.市场价格的下降: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竞争加剧,负极材料市场价格面临下降的压力。

负极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负极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工艺迭代是焦点,一体化和连续石墨化有望拉开成本差距——负极行业专题报告2021.08.05摘要☞负极已经形成“四大三小”的竞争格局,一体化和连续石墨化将导致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1、从供需看:负极产能扩张基本与下游需求增速基本一致,供需关系健康。

石墨化紧缺将持续至22年;2、从壁垒看:1)限电政策将进一步推动负极企业一体化布局加速,单吨投资额翻倍带来投资门槛提高; 2)连续石墨化等新工艺提高了行业技术壁垒。

☞工艺迭代&石墨化一体布局将是负极企业超额收益的核心来源:1、产品端:差异化较大,中高端产品工艺较复杂。

负极材料的差异化特性导致了其价格方差较大,中高端产品工艺复杂,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

2、成本端:工艺领先带来超额利润。

当前正处于一体化布局初始竞争阶段,石墨化工艺从艾奇逊向箱式炉迭代。

我们详细对比了艾奇逊、箱式和连续石墨化等工艺路线的成本结构和工艺难度,连续石墨化未来将成为头部公司强化竞争优势的核心抓手。

☞新技术在生产工艺上类似。

我们对比了人造石墨、硅碳和不定性碳,新技术在生产工艺上和石墨基本一致。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未来几年负极的竞争将围绕一体化和连续化工艺进行竞争,一体化和连续化领先的公司持续具有超额利润。

看好具备石墨化一体化布局优势、研发工艺迭代领先的负极企业,建议关注中国宝安(贝特瑞)、璞泰来、中科电气、尚太科技等。

风险提示:需求测算不确定性影响的风险,行业产能过剩风险导致竞争格局恶化风险,新技术应用不及预期风险,经目录CONTENTS 下游需求爆发,供需格局改善产品&工艺差异化拉大,集中度提升新技术工艺壁垒高,产业化加速投资建议CONTENTS目录CCONTENTS专业|领先|深度|诚信中泰证券研究所1 下游需求爆发,供需格局改善需求:负极材料随下游高增 负极材料需求高增:预计2021-2023年负极材料需求将从47.7万吨增加到89.5万吨。

图表:2020-2023年负极需求预测全球锂电池合计/Gwh 钴酸锂(3C等)35.0 36.7 38.5 40.5三元(含3C)178.9 261.2 392.3 520.2LFP 49.8 123.7 184.1 231.6其他 5.9 7.7 10.0 13.0总合计263.4 429.4 625.0 805.3 负极材料单耗(吨/Gwh)钴酸锂(3C等)888.0 888.0 888.0 888.0三元(含3C)912.0 912.0 912.0 912.0LFP 1026.0 1026.0 1026.0 1026.0其他1000.0 1000.0 1000.0 1000.0 负极材料需求(万吨)钴酸锂(3C等) 3.1 3.3 3.4 3.6三元(含3C)16.3 23.8 35.8 47.4LFP 5.1 12.7 18.9 23.8其他0.6 0.8 1.0 1.3总合计25.1 40.5 59.1 76.1实际需求29.6 47.7 69.5 89.5结构:人造石墨市占率持续提升图表:2016-2020年中国锂电池人造石墨与天然石墨材料出货量(万吨)51015202530354020162017201820192020人造石墨天然石墨2016-2020年,人造石墨出货量由2016年的7.7万吨上升至2020年的30.7万吨,人造石墨在负极材料中占比从2016年的68%上升到2020年的84%,人造石墨出货量大幅提高,在负极材料出货量中占比逐年提高。

2021年中国电池负极材料市场现状及龙头企业对比分析

2021年中国电池负极材料市场现状及龙头企业对比分析

2021年中国电池负极材料市场现状及龙头企业对比分析一、负极材料市场现状负极材料,是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和电子的载体,起着能量的储存与释放的作用。

在电池成本中,负极材料约占了5%-15%,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原材料之一。

近几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保持着高速增长,2021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约为72万吨,较2020年增加35万吨,同比增长95%左右。

二、龙头企业对比分析:杉杉股份vs璞泰来vs贝特瑞在众多负极材料生产企业中,杉杉股份、璞泰来和贝特瑞的2020年负极材料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16%、17%和20%,领先于其他企业,是我国负极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

三家公司注册地分别为浙江、上海和广东三个沿海省市。

从经营模式来看,杉杉股份和璞泰来的负极材料原材料均以外购或者委外加工为主,贝特瑞侧重于形成从原料到成品的一体化产业链。

从总营业收入来看,2020年杉杉股份实现营业收入82.16亿元,同比下降5.35%;璞泰来总营业收入为52.81亿元,同比增长10.05%;贝特瑞总营业收入为44.52亿元,同比增长 1.41%。

璞泰来和贝特瑞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为负极材料,占比近70%;杉杉股份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为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占比为47%和31%。

三家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均远超2020年全年营业收入,2021年行业发展态势较好。

从负极材料营业收入来看,近两年璞泰来的负极材料营业收入较高且增长速度较快。

2020年杉杉股份负极材料营业收入为25.18亿元,同比下降1.03%;璞泰来负极材料营业收入为36.28亿元,同比增加18.84%;贝特瑞为31.51亿元,同比增加7.57%。

从负极材料毛利率来看,近几年杉杉股份的毛利率较低,负极材料盈利能力相对较弱。

2020年杉杉股份负极材料毛利率为27.7%,璞泰来为31.1%,贝特瑞为36.8%。

从负极材料产能来看,三家公司中璞泰来产能最低,杉杉股份产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负极材料发展现状及未来

负极材料发展现状及未来

负极材料发展现状及未来
负极材料是现代新能源应用研究中重要的能量存储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负极材料的发展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负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可再用性和适宜的供能特性,可有效利用太阳能和风能,为新能源应用系统提供优良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随着研究的层次的不断提升,负极材料的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节奏进行着,给新能源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负极材料的发展具有高度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各国政府开始加大投资,建立专业的研发环境,推动负极材料研发。

在研发方面,负极材料的研发内容中如多孔碳材料、离子液体材料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等技术,都取得了重要的进步。

未来,负极材料的发展将更加以安全、可靠、高效的能量存储为基础,不断开发性能更好的新能源材料,满足不断提升的新能源应用标准,提高负极材料在新能源应用方面的能量影响力。

此外,探索快速充电、多次使用等关键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对新能源的能量重要性的需求。

总的来说,未来负极材料的发展将以安全、可靠、高效的能量存储为基础,不断开发更先进的新能源材料,帮助解决全球能源发展和资源利用的问题,把负极材料的应用从概念转变为实际现实。

硅基负极生产概况

硅基负极生产概况

硅基负极材料的生产基本集中在中国、日本和韩国,其中中国是硅基负极材料的主要产区。

近年来,韩国的Daejoo和浦项化学在该领域增长较快,产能扩张迅速,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硅基负极材料市场集中度较高,前3家企业贝特瑞、信越化学和韩国大洲(Daejoo)2022年占据了全球接近80%的出货。

中科电气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公司正持续进行钠离子电池所需的硬碳材料开发,其中硬碳材料的生产与现有石墨类负极材料生产的部分产能可以共用。

硅基类负极方面,公司表示正持续进行投入,目前已建设完成中试产线,并有产品向客户进行送样测试。

负极材料新建及扩建产能统计2025年产能约207.9万吨

负极材料新建及扩建产能统计2025年产能约207.9万吨

负极材料新建及扩建产能统计2025年产能约207.9万吨当前锂电负极材料市场整体以持稳运⾏为主。

主流⼤⼚保持满负荷⽣产,中⼩企业也在加⼤⽣产⼒度,部分⼚家开始寻找外协加⼯增加供应量。

主流⼤⼚扩产计划正在加速进⾏,新建负极材料产能也在紧锣密⿎。

2021年新上负极材料项⽬1. 3⽉3⽇,阳信县⼈民政府、⼭东京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造⽯墨负极材料⼀体化项⽬,计划分两期建设,其中⼀期项⽬建设包括年产6万吨负极针状焦装置⼀套、年产4万吨⾼端⼈造⽯墨负极⽣产线以及附属公⽤⼯程,项⽬计划2021年4⽉份开⼯。

2. 3⽉4⽇公告,公司投资建设20万吨负极材料和⽯墨化⼀体化项⽬,项⽬计划总投资不超过80亿元,项⽬分两期实施建设,预计于2023年完成⼀期10万吨产能建设,于2025年完成⼆期10万吨产能建设。

3. 3⽉29⽇公告,公司与贵州⼤龙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贵州⼤龙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与⽯墨超⾼提纯应⽤项⽬投资合同》。

4. 4⽉21⽇,犍为县—⼴东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万吨负极材料⼀体化项⽬正式签约。

5. 证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锂离⼦电池负极材料项⽬。

6. 4⽉23⽇,河北坤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举⾏年产5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计划2021年10⽉开⼯建设。

7. 4⽉28⽇公告,公司拟向全资⼦公司贵州格瑞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增加投资不超过13亿元,其中不超过3亿元⽤于将格瑞特现有负极材料产线部分⼯序产能补齐,使其具备全⼯序产能5万吨/年,另外不超过10亿元⽤于新增3万吨/年负极材料及4.5万吨/年⽯墨化加⼯建设项⽬建设,本次新增投资建设项⽬全部完成后,公司负极材料贵州⽣产基地格瑞特将成为公司8万吨负极材料及6.5万吨⽯墨化加⼯⼀体化基地。

5⽉1⽇,吉林中溢炭素科技有限公司的10万吨超锂离⼦电池负极项⽬开⼯。

各负极⼚2020年负极材料产销量2020年⽼牌负极材料上市公司年报显⽰,其产销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国内负极材料出货量TOP10 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国内负极材料出货量TOP10 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国内负极材料出货量TOP10 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摘要 GGII认为未来三年,负极材料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低端重复产能将被淘汰,拥有核心技术和优势客户渠道的企业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规模82.1亿元,同比增长27.2%;出货量14.6万吨,增幅23.7%。

  从负极材料企业市场情况看,2017年负极材料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❶贝特瑞、上海杉杉和江西紫宸稳居一线梯队,市场格局难以撼动; ❷二线梯队负极材料企业兼并购和上市进程加速:湖州创亚被上海杉杉收购、深圳斯诺被国民技术收购、派思股份拟收购江西正拓、凯金能源提交IPO资料; ❸负极材料企业布局上游石墨化和多地建厂成为趋势。

 ▲2017年负极材料企业出货量排名 2017年负极材料市场出货量保持稳速增长,主要原因有: ❶市场增长主要受动力电池市场增长拉动,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44.5%,达44.5GWh,动力型人造石墨成负极材料市场主要增长点; ❷以贝特瑞、江西紫宸、上海杉杉为代表的企业出口保持增加; ❸以东莞凯金、正拓能源、中科星城等为代表的企业受下游主流客户CATL、比克、比亚迪等客户需求带动,出货量大幅增长。

 2017年中国负极材料市场产值增速高于同期出货量增速,主要是因为针状焦价格上涨和石墨化加工费用价格上调,负极材料市场价格在2017Q3出现上调,全年均价同比上涨。

 在负极材料上游环节,2017年由于钢铁去产能及环保因素影响,针状焦价格曾一度超过4万元/吨,全年均价保持在2万元/吨; 石墨化方面部分中小企业由于环保原因被关停,市场供应紧张,石墨化加工费一度上调,2017年维持在2~2.5万元/吨。

 2018年随着杉杉、贝特瑞、紫宸、东莞凯金、斯诺等企业新增石墨化产能达产,石墨化成本将有所降低,但针状焦价格仍处高位,高端人造石墨成本居高不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度盘点】15家国内外负极企业扩产“追踪”【2020年度盘点】15家国内外负极企业扩产“追踪”负极材料| 扩产文章来源自:高工锂电网2021-01-04 10:21:30 阅读:22000全球范围内的负极材料产能上量,对企业而言既是机遇,同时也面临加速出局的风险。

关于恶意转载本网原创文章,故意删除高工锂电字眼的严正声明2020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负极材料企业“阵营”不断壮大。

全球新能源汽车景气度持续攀升,海外动力电池市场与国内市场双向需求带动下,现阶段宁德时代、LG化学、松下、SKI、中航锂电、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全球头部动力电池企业都在积极筹备扩产,驱动负极材料扩产提速。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0年Q3国内负极材料出货量为11.7万吨,同、环比增长74.1%、61.2%,预计全年出货量增长有望超30%。

究其原因,一方面,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复苏叠加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快速提升;另一方面,得益于欧洲锂电自行车市场需求提升、电动工具国际企业加快国内布局、智能手机新品“换机潮”、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和视频会议等模式带动数码电池市场火热。

终端不同细分领域需求带动锂电池出货量增加,对负极材料的需求量水涨船高。

高工锂电获悉,目前包括璞泰来(江西紫宸)、杉杉股份、国民技术(斯诺实业)、中科电气、翔丰华、凯金能源都在加紧部署负极材料产能与石墨化加工能力。

同时,今年诸多“新兵”加入负极材料扩产大军,包括福鞍碳材料、湖北宝乾、金泰能、闽光新材料、龙蟠科技、山河智能、华舜新能源相继宣布投资或开工负极材料项目。

在海外,今年韩国浦项化学、加拿大NextSource也在积极备充负极材料产能。

全球范围内的负极材料产能上量,对企业而言既是机遇,同时也面临加速出局的风险。

从竞争格局来看,负极材料行业“马太效应”凸显。

国内负极材料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产品毛利率持续走低。

新进入者增多的情形下,企业整体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这对其在资金投入、技术提升和市场开拓等方面都提出了极大的考验。

在技术层面,硅碳作为替代石墨的下一代锂电池负极材料,松下、GS汤浅等日企的硅碳负极已应用于消费电子和汽车领域。

当前国内包括璞泰来、中科星城、斯诺、杉杉、正拓等负极企业都在积极推进硅碳负极的产业化,宁德时代、比亚迪、力神、国轩高科等动力电池企业也纷纷入局。

不可忽视的是,近年来,中国企业逐渐凭借技术、成本、产能等优势加速海外配套与全球替代。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占全球比重逐年上升。

璞泰来、杉杉股份、翔丰华等头部企业的负极材料已进入韩国LG化学和三星SDI供应链。

高工锂电分别整理了上述15家企业的负极材料投扩产情况。

经不完全统计,在未来几年建成投产后,负极材料总产能将超过90万吨。

璞泰来7月,璞泰来拟募资不超过45.9亿元,投向锂电负极材料和隔膜等项目建设。

其中,年产5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建设项目由内蒙古紫宸负责投建,总投资12.8亿元;年产5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项目由内蒙古兴丰负责投建,总投资约6亿元。

同时拟募资7.35亿元收购山东兴丰49%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山东兴丰将成为璞泰来的全资子公司,进一步提升公司在石墨化加工领域的竞争实力,从而降低负极加工成本,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GGII数据显示,2019年璞泰来子公司紫宸科技在负极领域市场总体市场份额排名前三,其中人造石墨类负极材料市场份额排名前列。

当前,璞泰来负极项目年产2万吨负极材料项目尚在建设,年产3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的部分工序已建成试生产。

在下游市场驱动下,下半年建成投产后,预计出货量将继续增长。

杉杉股份杉杉股份在全国拥有六大负极生产基地,已建成年产能超15万吨。

截至6月30日,杉杉股份拥有负极材料产能12万吨,负极材料已有授权专利107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95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2项。

当前,杉杉股份投资38亿元的内蒙古包头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中,一期4万吨产能已于2019年8月建成投试产,下半年包头项目将逐渐起量。

8月24日,杉杉股份调整募集资金16.75亿元,转投建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

当前,其负极材料3.5万吨产能扩产项目、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期(6万吨)尚在建设。

在接受高工锂电采访中,杉杉表示目前其负极的两大方向:一是开发更高性能的消费类电池负极材料,二是开发动力类电池需求的高性价比、大批量生产的负极材料。

国民技术国民技术新能源负极材料领域业务由子公司斯诺实业承担,其专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行业深耕十数年,现已具备从原料预处理至负极的全产业链生产能力。

目前斯诺实业主要客户为力神电池、国轩高科等,其石墨化加工主要为配套公司自身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在满足企业内部需求的基础上,为行业其他用户提供石墨化加工服务。

石墨化产线运营方面,内蒙斯诺石墨化加工厂已于2019 年下半年全面投产,并拥有国内排名前列的负极材料石墨化窑炉,预计一期年产能可达10000吨。

硅基负极相关技术研发及储备方面,国民技术制备的纳米硅材料的首充容量 449mAh/g,首效 91.9%,循环100 周容量保持率≥95%。

目前比容量450~500mAh/g 的产品已完成小试开发,处于中试和量产准备阶段。

中科电气中科电气负极材料的营收比重占比持续提升。

今年1-9月,子公司中科星城锂电负极业务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接近80%,实现负极材料销售量1.5万吨左右。

前三季度负极材料销量已接近其去年全年销量,预计超越全年销量将是大概率事件。

当前,中科电气正在推进贵州铜仁格瑞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一体化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在第三季度处于产能逐步爬坡阶段。

子公司贵州格瑞特已完成新增20000吨/年负极材料及10000吨/年石墨化产线项目厂房等基建工作,其中10000吨/年石墨化产线已于今年7月份点火试产;参股公司集能新材料10000吨/年石墨化加工产能扩建工程亦完成建设并实现逐步投产。

11月30日,中科星城石墨5万吨负极材料项目签约落户宁乡高新区。

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约150亩,建设年产5万吨硅碳负极、石墨负极等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

初步预计到2020年底,中科电气将形成4-5万吨负极材料产能。

翔丰华7月,深交所受理了翔丰华的创业板IPO申请。

翔丰华募集资金5亿元用于3万吨高端石墨负极材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翔丰华成立于2009年,主营锂电池负极材料,主要产品分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两大类。

目前是比亚迪、LG化学、宁德时代、鹏辉能源、南都电源、多氟多、卡耐新能源、孚能科技、国轩高科等电池企业的供应商。

4月,翔丰华正式成为三星SDI的供应商,从2020年6月起三星SDI开始小规模采购公司产品用于试生产或调试,预计于2020年12月起批量采购。

2019年底,翔丰华产能为2万吨左右,2020年产能预计为3万吨左右。

随着募投项目3万吨产能投产,翔丰华未来将形成6万吨以上产销规模。

凯金能源凯金能源多次闯关创业板,并拟募集资金25亿元,其中95%将用于年产6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研发中心项目。

根据其规划,在投产第三年达到100%产能。

凯金能源成立于2012年,专注于石墨负极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

2017-2019年,凯金能源主营业务(负极材料)毛利率分别为33.52%、28.39%、23.54%,呈逐年下滑态势。

目前凯金能源客户主要集中在动力电池市场,与宁德时代、孚能科技、天津力神、万向一二三、天津捷威、比克电池、国轩高科、鹏辉能源等建立了合作关系;海外方面,其产品已通过松下、三星SDI、LG化学的送样或中试检测,有望在2020年批量供货。

福鞍碳材料4月27日,福鞍碳材料年产4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正式点火投产,项目总投资5.2亿,由辽宁福鞍集团出资建设。

分两期进行,共建设四条生产线。

在此基础上,福鞍碳材料还计划在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打造6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建成原材料加工、生料加工、高温包覆、石墨化、成品加工等工序于一体的产业基地。

天全福鞍碳材料从事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主要产品为以低成本为核心竞争力的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可应用于中、高端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制造。

湖北宝乾9月22日,湖北宝乾年产5万吨负极材料项目开工。

该项目投资总额6亿元,计划于2021年6月份投产。

一期将安装两条1万吨/年的负极材料生产线。

湖北宝乾成立于2017年,其中持股60%的宝武炭材隶属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的针状焦生产技术,正在布局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化,生产基地遍及华东、华南、华中、北方等区域。

目前,湖北宝乾具备年产3000吨负极材料的生产能力,5万吨负极材料项目的建成有望提升其产能规模优势。

金泰能10月底,四川金泰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正式落户四川雅安天全县,拟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6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自动化智能生产线项目。

金泰能成立于2018年,是四川金汇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主营业务为人造石墨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事实上,这不是金泰能负极材料项目的首次布局。

2019年1月11日,金泰能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项目(一期)在四川广元市经开区举行投产仪式,项目总投资17亿元,一期投资1.7亿元将形成年产1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生产能力。

闽光新材料10月,山西闽光新材料与澳大利亚石墨开采商Renascor Resources Limited(ASX: RNU)签署了谅解备忘录。

协议约定Renascor将在10年内每年向闽光新材料出售10000吨纯化球形石墨材料,材料来源于其Siviour石墨矿山。

闽光新材料成立于2003年,是福建三钢集团的子公司,主营负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针状焦、石墨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当前,闽光新材料计划在临汾市建设“年产4万吨高性能碳负极材料及焦化转型升级项目”,形成“煤—焦化—高性能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产业链。

龙蟠科技10月9日,龙蟠科技与蓬溪县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协议,项目落户于蓬溪经济开发区金桥片区,计划投资8亿元,规划总面积300亩,主要生产高性能磷酸铁锂电池材料、三元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及发动机尾气处理液等。

为支持该项目建设,龙蟠科技投资1亿元设立新公司——四川锂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暂定名)。

龙蟠科技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南京,目前包含润滑油液脂、车用环保尿素、氢能源、锂电材料四大业务领域。

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龙蟠科技早有准备。

4月,龙蟠科技完成规模为4亿元的可转换债券发行,主要用于新能源车用冷却液生产基地建设等项目。

但作为负极材料领域的新进入者,龙蟠科技将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和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