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六课《诫子书》

合集下载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1-
武 侯 祠 图 片
-22-
武 侯 祠 图 片
-23-
武 侯 祠 图 片
■ 称颂诸葛亮的诗句
-24-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八阵图》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 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修身名言,请选一个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14-
·
道出了“志”与“学”的关系,“志”是成才的前提 和基础,胸怀大志方能成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两

句话有什么作用?

点明“淫慢”“险躁”的不利之处,从反面补充论述
,使论证更加充分有力。

■“文章最后一段话表达了什么?
诸葛亮劝诫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有所作为。
■ “静”与“俭”关系是怎样的?。
文题解读
《诫子书》——“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 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的信。以此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 容,简洁明了。
诫子书
-7-
夫(fú)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dàn


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词类活用
1.非淡泊无以明志(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
2.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3.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4.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译文及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译文及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译文及知识点《诫子书》诸葛亮·三国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品行,依靠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来培养品德。

不内心恬淡无法用来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无法用来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必须来自勤奋学习。

不学习无法用来增长才干,没有志向无法用来完成学业。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时光疾行,意志随岁月丧失。

最终成为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悲哀地困守在穷人住的房子里,到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注释1.诫:警告,劝人警惕。

2.书:书信。

3.夫:语气助词,用于句首。

4.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5.行:品行。

6.静:宁静专一。

7.以:连词8.淡泊:内心淡泊,不慕名利。

9.无以:没有办法来,10.明:明确、坚定。

11.志:志向12.致:达到。

13.远:远大目标14.广:增长。

15.成:达成,成就。

16.淫:放纵。

17.慢:懈怠。

18.励:振奋。

精:精神。

19.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躁:浮躁。

20.治:修养。

21.与:跟随。

22.驰:疾行,指飞速逝去。

23.意:意志,24.日:岁月。

25.去:消逝,丧失。

26.遂:最终。

27.庐:陋室。

28.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词类活用1.非淡泊无以明.志,明:使…明确。

形容词作动词,2.非宁静无以致远.,远:远大目标。

形容词作名词,3.非志无以成学,志:立志,名词作动词。

4.非学无以广才: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古今异义词1.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古义:轻薄,今义:危险。

治,古义:修养,今义:治理。

2.意与日去,去,古义:离开,丧失,今义:去一词多义之:1.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2.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3.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无意义)以:1.静以修身:(连词)2.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3. 可以.为师焉(凭借)志:1.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2.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学:1.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2.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成:1.成非志无以成学:(完成,实现)2.遂成枯落:(变成,成为)行:1.三人行:(行走)2.君子之行:(品德,操守)意:1.意与日去:(意志)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打算,想要)3.意暇甚:(神情,态度)去1. 太丘舍去.(离开)2. 意与日去.(消逝)重点理解1.《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

第16课《诫子书》课件

第16课《诫子书》课件

背景知识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 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 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 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 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 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朗读节奏 诫子书
课堂总结
对偶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双重否定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课文结构
简细 约微 处处 见见 力关 量怀
文章短小精
悍,言简意
赅,文字清 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 新 雅 致 , 不
整体感知
1.本文的题目是“诫子书”,即劝诫儿子的信,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 女兄弟,予以教诲与劝勉。朗读课文想一想,诸葛亮的这封家书劝勉 了儿子什么呢?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 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 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 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 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 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 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 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 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 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 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
分析:多用对偶,精简地传递了作者的意图,鲜明地表述了作者的 观点。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更易为人接受;句子整齐,读来朗 朗上口,便于记忆。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诫子书 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诫子书 课件(共30张PPT)

第三层: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 同岁月而丧失,最终人年老志衰,(这 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 能悲伤地困守在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那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
快速抢答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夫君子之行
(品德高尚的人)
(2)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志:明确志向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 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 。“志”是成才的前提 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3.文中有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 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句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 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学有所成。
放纵 懈怠
振奋 精神
轻薄浮 躁
修养 性情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第二层:
学习必须宁静专一,才干来源于学习,不 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学有所 成。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 能修养性情。
达到远大
非宁静/无以致远。 目标
不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第一层:
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品行,以宁静专 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 德。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 不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
才干
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必须宁静专一,才干来源于学习,
增长才干
学业
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的
目标。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考点精讲课件(2024秋)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考点精讲课件(2024秋)
书:书信
16 诫子书
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儿子的信。




形声兼会意字。篆文从言,表示用言语向人发出警 告;戒声,戒也兼表警戒之意,表示“诫”是让人产生 警戒之心而不犯错。楷书写作誡,简化作诫。本义是警 告、规劝,让人有所警觉注意。
新课导入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 汉贼明大义,
从惜时的角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告诫我们一定要珍惜 大好的学习时光,不要等到老年一事无成之时才悲叹浪费的时间。
典型考题
1.名句默写。 (1)吟诵诸葛亮的《诫子书》,其中的“__非__淡__泊__无__以__明__志___, __非__宁__静__无__以__致__远___”让我们懂得在淡泊宁静中才会坚定志向, 进而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道理。 (2)《诫子书》中,诸葛亮用“_淫__慢__则__不__能__励__精___,_险__躁__则__ _不__能__治__性__”一句从反面论述不“静”的害处,实际上还是在 彰显“静”的价值。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说说学完本文之后你有哪些启示和收获。
从立志的角度,“非志无以成学”。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就 不会奋发向上,也无法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青春年少的我们,应 树立自己的志向和梦想。
从学习的角度,“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在日新月异的时 代,我们更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走出“舒适区”,不断完 善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yín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
zào
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suì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柳州中考)下列对[甲]文(《诫子书》)中画波浪线句子朗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注释七年级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注释七年级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注释七年级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翻译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简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到达远大目的。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假如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纵、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光阴而奔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诫子书注释⑴诫:警告,劝人警觉。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说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的。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急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冶性: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就就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就就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就就是对社会没有任何奉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当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破房子。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

淫:过度。

诫子书赏析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七年级语文上册诸葛亮诫子书翻译和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诸葛亮诫子书翻译和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诸葛亮诫子书翻译和赏析《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原文注音版夫(fú)君(jūn)子(zǐ)之(zhī)行(xínɡ),静(jìnɡ)以(yǐ)修(xiū)身(shēn),俭(jiǎn)以(yǐ)养(yǎnɡ)德(dé)。

非(fēi)淡(dàn)泊(bó)无(wú)以(yǐ)明(mínɡ)志(zhì),非(fēi)宁(nínɡ)静(jìnɡ)无(wú)以(yǐ)致(zhì)远(yuǎn)。

夫(fú)学(xué)须(xū)静(jìnɡ)也(yě),才(cái)须(xū)学(xué)也(yě),非(fēi)学(xué)无(wú)以(yǐ)广(ɡuǎnɡ)才(cái),非(fēi)志(zhì)无(wú)以(yǐ)成(chénɡ)学(xué)。

淫(yín)慢(màn)则(zé)不(bù)能(nénɡ)励(lì)精(jīnɡ),险(xiǎn)躁(zào)则(zé)不(bù)能(nénɡ)治(zhì)性(xìnɡ)。

年(nián)与(yǔ)时(shí)驰(chí),意(yì)与(yǔ)日(rì)去(qù),遂(suí)成(chénɡ)枯(kū)落(luò),多(duō)不(bù)接(jiē)世(shì),悲(bēi)守(shǒu)穷(qiónɡ)庐(lú),将(jiānɡ)复(fù)何(hé)及(jí)!《诫子书》原文翻译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七上语文诫子书原文

七上语文诫子书原文

七上语文诫子书原文《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家书。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语言清新雅致,说理平易近人,作者运用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使这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并入选中国义务教育语文教材。

一、原文诫子书⑴夫君子之行⑵,静以修身⑶,俭以养德⑷。

非淡泊无以明志⑸,非宁静无以致远⑹。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⑺,非志无以成学⑻。

淫慢则不能励精⑼,险躁则不能治性⑽。

年与时驰⑾,意与日去⑿,遂成枯落⒀,多不接世⒁,悲守穷庐⒂,将复何及⒃!二、注释⑴诫:告诫,劝勉,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艺文类聚》《太平御览》作“澹(dàn)泊”。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致,达到。

⑺广才:增长才干。

⑻成:达成,成就。

⑼淫慢:放纵懈怠,过度享乐。

《艺文类聚》作“慆慢”,漫不经心之意。

淫,放纵。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尽心,专心。

励,振奋。

⑽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一说通“冶”。

⑾与:跟随。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⑿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⒀遂:最终。

枯落:枯枝和落叶。

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⒁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⒂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⒃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三、白话译文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自律、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德的。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30)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30)

合作探究
这封家书中体现其主要观点的句子是哪一句?其主 要观点是什么?
对修身、治学、惜时三个方面的论述,重点在修身。 因此,体现其主要观点的句子是“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俭以养德”在文中是顺带提及,因此,其主 要观点是“静以修身”。
本文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是如何 展开论述的?
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是做人还是 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 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 加以对比,提升了论述的效果。

2.该文中与“学”相关的语句是: 学须静,才须学,学广才,志成学。
参考示例,结合上下文,梳理一下“学”“静”“才” “志”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尝试完成文稿上的思维导图。

结果呈现
参考示例,结合上下文,梳理一下“学”“静”“才” “志”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尝试完成文稿上的思维导图。



前提条件 关键因素 必经途径
课文主旨
诸葛亮通过这封家书劝勉儿 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 “淡泊”“宁静”做起,切 忌“淫慢”“险躁",在生 活中要珍惜时间,坚定意志。 全文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诸 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结构梳理
提出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诫 子 书
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 谆

分析观点
诲 、
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
古人往往在家书中寄语子女弟侄,予以教诲与劝勉,殷殷教诲 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想一想,诸葛亮在这封家书中,教诲与劝 勉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作者的期望(用意)又是什么?
在这封家书中,作者的教诲和劝勉主要包括修身、 治学、惜时三个方面的内容。作者期望儿子要修身养性, 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要明志成学、珍惜时光,以免 老而无用,不能接世。

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

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
诸葛亮
俭以养德
非宁静无以致远
才须学也
非志无以成学
险躁则不能治性
意与日去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他忠告孩子,人生的投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决心和毅力就会半途而废。 你是否想过:一鼓作气的人多,坚持到底的人少的道理?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益处,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信天才论,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①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
②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③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 子 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非澹泊无以明志,( )。 夫学须静也,( ),非学无以广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 )。年与时弛, (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02
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
03
当堂检测
(1)解释词语: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 ) ②非志无以成学 ( ) ③非宁静无以致远 ( ) ④年与时驰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约束,不放纵2)节省3)少4)短小5)歉收 6)谦逊
来,表目的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远大的目标就无法学有所成。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语 文〗第16课《诫子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语 文〗第16课《诫子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学习 成就 消失
非志无以成学 遂成枯落 逝将去汝
学业 变成
离开
文言现象归纳
3.古今异义 (1)非学无以广才
(2)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增长 今:宽广、广大
(3)险躁则不能治性 慢 古:懈怠 今:与“快”相对
(4)年与时驰
励 古:振奋 今:鼓励
险 古:轻薄 今:危险 治 古:修养 今:治理 驰 古:疾行,指迅速逝去 今:奔驰
懈怠
浮躁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 养性情。
时光 意志
消失
年 与 时 驰,意 与 日 去,遂 成 枯 落,
疾行,迅速逝去
最终
多 不 接 世,悲 守 穷 庐,将 复 何 及!
对社会有贡献

怎么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驰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 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 守着那穷困的屋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全文 2.积累重点字词和文言知识 3.推敲关键词,理解文章思想精髓。
名人小档案
名: 诸葛亮 字孔明 时: 籍: 三国
评: 琅琊阳都人 作:
政治家 军事家
号卧龙
《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诫子书》《隆中对》
题目解析
劝勉,告诫
书信
读清字音 读准节奏
夫(fú)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dàn)(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 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ín)慢/则/ 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lú),将/复何及!

第16课《诫子书》课件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16课《诫子书》课件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俗语、 歇后语、诗句、对联:
三顾茅庐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拓展探究
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 明总是手拿鹅毛扇。
朗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1、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即:文章的中心论点/中心句是哪一句?)
2、文章主要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运用了 什么论证方法?
3、诸葛亮认为成才的三个条件是什么?请找出原 句,分析这些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1 、 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 即:文章的中心论点/中心句是哪一句?)
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速纪逝随去同 。驰时:光疾而行疾,意志随同岁
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
指迅速逝去。
月而丧失。 没有用处。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又怎么来得及。
于是, 就。
大多对社会没 有任何贡献。
穷困潦倒 之人住的 陋室。
年纪随同时光而迅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于 译 是就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悲哀地坐 文 守着那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
助 句 发词 端首,。,夫用表君于示子品之行行操,守静连 是以词前修,者表的身示目,后的俭者。以养德。非内不慕心淡名恬泊利淡无。,以明明 坚确 定。、
助词,的。 摒除杂念和干 节俭。 扰,宁静专一。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没有办法。
致:达到。 远:远大目标。
译 君子的品行操守,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 文 品德。不能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界干扰就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27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27张PPT)

助词,用于 句首,表示 发端
有道德的 操守、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品行
节俭
品德
夫①君子②之行③,静④以⑤修身⑥,俭以养德⑦。
。 连词,来 修养身心
君子的品行,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简朴节 约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内心恬淡, 没有什么可以 不慕名利 拿来,没办法。
明确志向。 明,明确、 坚定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刻苦学习就 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成功。
放纵懈怠。淫,放纵。 振奋精神。
慢,懈怠。
励,振奋 就
轻薄浮躁
修养性情。治,
修养。 淫慢①则不能励精② ,险躁③则不能治性④ 。
放松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 养性情。
年纪
和 疾行,指 意 迅速逝去 志
消失,
逝去 于

凋落,衰残,比 喻人年老志衰, 没有用处
穷困潦倒之人 住的陋室
年与时驰① ,意与日去② ,遂成枯落③ ,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⑤ ,将复何及⑥!
时光
岁月
又怎么来得 及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像枯枝落叶 般凋落、衰残,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 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识记文中生字词(重点) 2.掌握文中关键语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重点) 3.学习文章对比论证的方法,体会文章主旨,感受作 者殷殷的教子之情。(重难点)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 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 事家,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 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陆游称 赞他:“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代表作有《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 等。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23)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23)
16.诫子书
情景导入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罗隐)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 “羽扇白纶巾,堂堂六尺身。”(项安世)
这些诗句在赞颂哪位名士?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的谆谆教诲。
学习目标
1.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思路,体会文章主旨。
驰,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
穷 人困住潦的倒 陋之 室。又怎么来得及。
庐,将/复何及!
整体感知
【译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行为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 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能内心恬淡,不 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 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必须通过学习。不学习就无法 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不能振 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 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 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潦倒之人 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增长。
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整体感知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放纵懈怠。淫, 振奋精神。 轻薄浮躁。 修养性情。
放纵。慢,懈怠。 励,振奋。 险,轻薄。 治,修养。
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
疾行,指迅
凋落,衰残。比喻人 大多对社会没
速逝去。
年老志衰,没有用处。有任何贡献。
重难讲解
4.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请分析下面句子妙处。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诫子书 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诫子书 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泊名利的人,所以她能在科学的路 上走得更高更远。
【3】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 更深刻。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无 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 谋财害命。"
【4】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 林曾经说过:“你热爱生命吗?那 么你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 成生命的材料。”
中心思想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 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 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 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 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 鲜明。
译文赏析 疾行,指迅速逝去
•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凋落,衰残
•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穷困潦倒的人居住 • 悲守/穷庐的,陋将/室复何及!
又,再 怎么
译文三
•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 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 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陋 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用意是告诫 儿子要注意珍惜时间,勉励他刻苦 学习。
3、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 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远。
4、诫子书从哪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立功与 立德。
5、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导入新课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 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 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 理,但读来发人深省。它可以看作是诸 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 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 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 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 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诫 书诸



新课导入
长出两三隔映锦丞 杜使师朝顾叶阶官相 甫英未开频黄碧城祠 ︽ 雄捷济烦鹂草外堂 蜀泪身老天空自柏何 相满先臣下好春森处 ︾ 襟死心计音色森寻
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更以淡 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 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知识链接
➢《诸葛亮集》又称《诸葛氏集》,为陈寿整理编辑,
内容包括诸葛亮的文章、兵书、奏折。 ➢ 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
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多 次引用《诸葛亮集》。 ➢ 中华书局出版的《诸葛亮集》,书名为《中华国学文 库:诸葛亮集》是根据清张澍编的诸葛忠武侯文集整 理校点的。故事辑集各书中的有关材料,分列诸葛亮 的家世、遗事、用人、制作、遗迹五门。
正文 这是信的主体,可 以分为若干段来书 写。
书信的格式是怎样的?
祝颂语
以“此致”“敬礼” 为例。 “敬礼”写 在“此致”的下一行, 顶格书写。
署名和日期
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 写在祝颂语下方一至 两行处右侧。另起下 一行写日期。
自由朗读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 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 庐,将复/何及!
(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学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成 非志无以成学 遂成枯落
(动词,学习) (名词,学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是诸葛亮为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而写的一封家书。文中指出,品德高尚的人需依靠内心的宁静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会消磨精神,轻浮急躁则不能陶冶性情。时间飞逝,意志力会随时间消磨,因此要珍惜时间,努力奋进。全文主旨明确,通过对比静躁的不同结果,阐述了修身、治学பைடு நூலகம்成才的重要条件和正确途径,表达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深切期望和谆谆教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