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考考点突破

合集下载

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题型二 虚词辨析题——性情神态善体悟,实实在在学虚词

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题型二 虚词辨析题——性情神态善体悟,实实在在学虚词

构成“为„„所”式,表被动
知识构建
核心突破
规范养成
练出高分
返回
知识构建:识记并理解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
象,可译为“和”“跟”
知识构建
核心突破
规范养成
练出高分
返回
知识构建:识记并理解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
⑩樊哙侧其盾以 撞(《鸿门宴》) 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而” .
⑪日削月割,以 趋于亡(《六国论》) 连词,表结果,可译为“以至” .
⑫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 葬之(《五人墓碑记》) 连词,表目的,“来、 .
作用,表顺承,“才” ④若事之不济,此乃 天也(《赤壁之战》) 动词,表判断, . 相当于“是” ⑤蒙冲斗舰乃 以千数(《赤壁之战》) 副词,“甚至” .
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翁(《示儿》) 代词,表 . 第二人称,“你的”
知识构建 核心突破 规范养成
练出高分 返回
知识构建:识记并理解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
⑥权起更衣,肃追于 宇下(《赤壁之战》) 介词,引出动作、行为 .
的处所,“到” ⑦故燕王欲结于 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引出动作涉及的 . 对象,“与、跟、同” ⑧至激于 义理者不然(《报任安书》) 表被动,“被” .
知识构建 核心突破 规范养成
练出高分 返回
知识构建:识记并理解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
⑦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列传》) 助词,放在 .
疑问句末,表示诘问,可译为“呢” 介词,表原因, ⑧草木为 之含悲(《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 “因 为、由于”
知识构建
核心突破
规范养成
练出高分
返回
知识构建:识记并理解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 要点15 文言文阅读之字词含义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 要点15 文言文阅读之字词含义

要点15 文言文阅读之字词含义例1:【2022·广西柳州·中考真题】阅读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

傥②遽③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②傥:倘若。

③遽(jù):迅速。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行拂.乱其所为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B.曾.益其所不能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C.犹宜将.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D.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于”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A.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B.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大道之行也》)C.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D.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3.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B.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甲】文蕴含深刻道理,告诉我们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发展,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颓废死亡。

第3部分 文言文考点突破 课时37 精准断开句读——积累语感,注重方法

第3部分 文言文考点突破 课时37 精准断开句读——积累语感,注重方法

课时37精准断开句读——积累语感,注重方法课堂讲义复习任务 1.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

2.突破做题过程中的难点,做到精准断句。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题干表述命题特点2016~2021年所有全国卷及2020~2021年新高考Ⅰ、Ⅱ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所选句子多为叙述性句子,展示传主生平和命运转折的重要时刻;50字左右。

②设6~8处停顿,有两处难度大的不同。

③侧重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

知识图要活动一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一、名代前后多联系1.(2021·新高考Ⅰ)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

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

”上曰:“然。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A.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B.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C.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D.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答案 B解析“以镇天下”是“强宗室”的目的;“故皇再从三从弟……”以“故”字领起,是“强宗室”的具体行为。

“以镇天下故皇”于理不通,由此排除A、D两项。

“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是名词性短语,作主语,因比较长,一般在它和谓语之间停顿;而“虽童孺皆为王”是一个紧缩复句,中间不应再断开;太宗问群臣遍封宗子对天下有没有好处,这里的“利”应是“于天下”之利,因此“于天下利乎”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项。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3 课外文言文阅读(六考点六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3  课外文言文阅读(六考点六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重难点03 课外文言文阅读(六考点六技巧)从整体上看,文言文阅读难度加深,课外文言文的比例逐步提高。

考查的文段、内容容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从材料的组合形式上看,除了常见的单篇(或节选)文言文外,诗文联读、两篇(段)对比阅读以及群文阅读、试题最后一题中链接文言材料的形式逐渐增多。

从具体考点上看,命题重在考查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理解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断句是必考的。

实词的理解注重引导学习及解题方法,融入查字典法、语境推断法、成语助记法、课内外迁移法等;断句一般会提示断几处,降低错误率;句子翻译则给出关键词助记,提醒考生重视关键词与采分点,也有的结合文意理解、句子赏析考查;理解基本内容并归纳内容要点,或与其他篇目链接探究,或融入情境,或跨学科考查。

一些试卷还会将文言文阅读整体设置为专题任务群,在真实情境中解决所有任务,注重问题的解决。

从题型上看,客观题的比例大幅度减少,主观题成为主要考查形式,特别是开放题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考点一、词语(实词、虚词)(一)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考查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的活用。

1.从考查方式看,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解释加点的实词的意思。

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双音节词也时有出现。

(2)偶尔在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

(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

2.从文言实词的根本来源看,中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中出现过,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中考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实词看似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没有联系,但认真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不可分。

3.理解文言实词的方法(1)语境推断。

实词绝大多数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解释词义时,要紧密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2)联想推断。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释试题中的实词词义。

考点01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实词含义-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考点01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实词含义-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通用)考点01理解实词含义【考点分析】《中考说明》对实词含义理解的要求是能够“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语境中的用法及意义”。

对这一考点主要考查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含义,以及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常见文言实词”,这是考查范围。

所谓“常见实词”,主要是浅易文言出现频率高的实词。

二是“在语境中的用法及含义”。

“在语境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

综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求,既考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又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巧点拨】一、技巧概述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是一种能力。

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

具体讲,就是要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成语。

(一)通假字。

辨识通假字,重要的是识记积累,要弄懂本字、借字的意思。

通假字一般都会在文后的注释里进行标示,学习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积累,这点非常必要。

(二)一词多义。

如“道”在不同语境中可解释为:“道路”(不得志,独行其道)、“道理”(以咨诹善道)、“方法”(策之不以其道)、“学说”(益慕圣贤之道)、“说”(不足为外人道也)等;“故”在不同语境中可解释为:“所以、因此”(故不为苟得也)、“原因、缘故”(公问其故)、“学过的知识、旧知识”(温故知新)。

(三)古今异义。

如“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学习时应注重比较辨别。

(四)词类活用。

如“一狼洞其中”中的“洞”是名词用作动词,应译为“挖洞”。

另外还有名词用作状语:“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为名词,表行为特征,作状语,应译为“像狗那样”;动词用作名词:“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的“奔”动词用作宾语,应译为“飞奔的马”;形容词用作动词:“非淡泊无明志”中的“明”是形容词用作谓语,应译为“明确,坚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必先苦其心志”中的“苦”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应译为“使……痛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中“美”译为“以……为美”。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年中考过去了但又一年中考要来了,对于中考文言文是一个必考考点,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汇释把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②把酒临风(a动词:端,持b动词:端起、端着)白①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③往来无白丁(a动词:使露出白色b形容词:白色c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悲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②余悲之(a动词:悲伤b 动词:同情)备①众妙毕备②前人之述备矣③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a动词:具备b形容词:详尽、完备、周全c动词:准备d 防备)比①其两膝相比者②比肩继踵而在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a动词:靠,挨着b动词:比较,比起c动词:等到)鄙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②肉食者鄙③先帝不以臣卑鄙(a名词:边远地区b形容词:鄙陋、庸俗、浅陋c形容词:粗俗、知识浅陋)毕①此印者才毕②众妙毕备③吾与汝毕力平险(a动词:完成、完b副词:全部、都)兵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②轻兵锐卒③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⑤田忌欲引兵之赵⑥世传其兵法(a名词:士兵b名词:兵器c名词:军队d名词:军事) 策①策之不以其道②执策而临之(a动词:驱使,鞭打b名词:马鞭)病①病入膏肓②寡人反取病焉③未果,寻病终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a名词:疾病b名词:耻辱、忧虑c动词:生病d 形容词:困苦不堪)薄①薄如钱唇②薄暮冥冥(a形容词:与“厚”相对b动词:迫近、快到)称①先帝称之曰能②不以千里称也(a动词:称赞b动词:著称)重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a.音chóng,副词:重新、再次b音zhòng,形容词:大的、多的。

严格地说不是一词多义。

第:但、只管,虚词,假借用法。

射:赌注。

重射:大赌注)辞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②齐之习辞者也(a动词:告别、离开b言辞、交际场合应酬的言语。

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必考内容+范例)

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必考内容+范例)

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必考内容+范例)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的必考内容,也是同学们丢分比较多的地方,这类题目一般会考到断句、实词、虚词、句子翻译以及文意理解这几大考点,那么每个考点都有哪些答题技巧呢?今天王老师就和大家分享关于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这都是必考内容,同学们记得收藏。

一、中考要求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 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 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二、考点分析考点一:断句方法指导:断句分为二种: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

1. 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

2. 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

3. 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①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②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③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④句首状语后要停顿;⑤“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⑥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⑦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⑧“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⑨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考点二:实词释义(含实词辨析)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例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文言实词重点突破

文言实词重点突破

文言实词重点突破(一)重点文言实词归纳一(过、恨、及、见)一、考点例释《考试说明》明确提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是“常见文言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这是所给条件,即我们常说的“语境”。

综合这两点,既是考查考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又是考查考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或者说看懂一篇具体的文言文的能力。

这些文言实词是“常见”的、一般的,不是偏难险怪的;这些文言实词中的重要词语列在新教材的附录上,可以查看。

另外,也可翻查给中学生用的文言实词解释的工具书。

“在文中的含义”,要求通过一定的文言实词的积累,学会在语境中“望文生义”。

复习文言实词不要去背字典和词典的实词义项,而是通过一定文言实词的学习,培养具体辨析的能力。

有必要掌握基本概念,通过重温教材和个例,弄清每一个知识点的基本含义。

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常见实词”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见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见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

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

二、命题预测比较而言,文言实词的考查是稳定的。

题型稳定——多用单项选择;考点稳定——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

复习时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应根据“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说明,结合上下文来判断词义。

但稳中有变,上海卷近几年在考查实词的含义时都是采用了主观题型,或许这种变化反映出命题的趋势。

三、文言实词词义巧推断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篇幅虽不长,但内容丰富,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再加上词类活用、语序倒置、内容跳跃和成分省略等,更增加了词义理解的难度。

因此,在答题时就要有较强的推断词义的能力。

基本方法1、运用形训,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文言文阅读重点及难点突破

文言文阅读重点及难点突破

文言文阅读重点及难点突破一、文言文常见考点1.文言字词: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常考的文言实词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常考的文言虚词有:之、乎、者、也、于、而、以、其、为、乃、虽、然、焉、则等,它们在句子中做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2.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3.文言文断句、翻译及文意理解二、文言文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文言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不外乎字词解释、断句、语句翻译、文意归纳、写法分析、人物与作品评价等内容。

下面就复习和解题方法提几点建议: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

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实词的理解,将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

翻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

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

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

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

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1)留,就是保留不译。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可不翻译,直接保留。

(2)补,增补,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以及量词。

(3)调,即调整词序。

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这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词序。

(4)删,即删除的意思。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

(5)换,即替换之意。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 要点14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断句(答案带解析)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 要点14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断句(答案带解析)

要点14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断句例1:【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蔓.不枝/青树翠蔓.B.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C.予谓.菊/秦王谓.唐雎曰D.宜.乎众矣/诚宜.开张圣听★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晋陶渊明独爱菊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你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依据上文,谈谈“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

【答案】1.D2.晋陶渊明/独爱菊3.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

4.①感慨知音少(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②即使同道不多,也要坚守志趣,洁身自爱(永葆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要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5.示例: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要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横生枝蔓/藤蔓;B.更加/好处;C.认为/对……说;D.应当/应当;故选D。

2.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本句句意为: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

“晋陶渊明”是主语,“爱”是谓语,此处限画一处,故在“晋陶渊明”与“独爱菊”之间断开。

故断句为:晋陶渊明/独爱菊。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重点字词有:后:之后,以后;鲜:很少;闻:听说,听到。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人物类文言文阅读重点突破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人物类文言文阅读重点突破

人物类文言文阅读重点突破近年来,浙江中考文言文阅读的体裁和内容变得更加多元化,但人物类文言文依然常见。

人物类文言文通常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如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

这些人物的言行、事迹、性格、思想、情感等都可以成为考点。

人物类文言文可以分为人物传记和趣闻轶事两类。

1.人物传记是介绍人物的生平、典型事件、贡献功绩、性格品质、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文章,目的是为了记录和传承优秀人物的事迹和精神。

在人物传记中,可以了解到历史上的名人如何在各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思想价值观。

例如,《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和《诸葛亮传》分别介绍了项羽和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和思想品质。

2.趣闻轶事则是以讲述有趣的故事为主要内容,通常涉及到历史人物的日常生活、言行举止、趣闻趣事等方面。

例如,《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故事,展现了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世说新语》中的“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故事,展现了魏晋名士的自由奔放和率真自然的人生态度。

无论是人物传记还是趣闻轶事,都展现了人物的多个方面,如立志、治学、仕途、政绩、谋略、才能、情感、情操、品行、美德等。

考试的时候,需要通过对于这些方面的分析和理解,全面地了解历史人物的形象。

☆人物类文言文阅读方法1.分析标题。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从标题可以推测,邹忌应该是一个勇于进谏、善于进谏的贤臣形象。

2.梳理文本。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结构比较相似,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姓名→家境→成长经历→官职→典型事件→评价”的大致思路对文章脉络进行梳理。

趣闻轶事类文言文,如果是以陈述性语言讲述故事的,需要找到事情的因果,从而分析事件之中的人物形象。

如果是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描述的,则要关注人物说话的方式、内容,以此推断人物的性格、情感、精神品质。

3.提取关键词句,从正面和侧面展开分析。

阅读人物类文言文,需要重点关注人物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同时,选文的开头、结尾,或者叙事之后,总有些关键词句,提示了人物的形象特点。

初中文言文考点全面突破(精华版)

初中文言文考点全面突破(精华版)

初中“文言文”考点全面突破一、虚词知识点一:“盖”作副词表推测,译为“大概”;作连词表示说明原因,译为“原来”;也可作为发语词使用。

【例题精讲】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大概、大约盖一癞虾蟆盖:原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盖:发语词【练习】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诸葛亮《出师表》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知识点二:“以”作动词,译为“认为、以为”;作介词,译为“把、用、拿;因为、由于;凭借、依靠、依照”;作连词,译为“以至、因而”,也可表承接,相当于“而”;作介词,译为“去、来、用来”;通“已”,已经【例题精讲】臣以为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以:认为、以为以刀劈狼首;投以骨以:把、用、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因为、由于以君之力以:凭借、依靠、依照无从致书以观以:表承接,相当于“而”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以光先帝遗德;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以:表目的:去、来、用来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以至,因而【练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韩愈《马说》属予作文以记之。

——范仲淹《岳阳楼记》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柳宗元《黔之驴》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

——刘义庆《〈世说新语〉三则》知识点三:“其”作代词,译为“他/她/它(的)、他们/她们/它们(的)”;作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作副词表推辞,译为“大概、或许”,也可用于句首表反问语气,译为“岂、难道”;作助词调节音节,不译【例题精讲】安求其能千里也;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其:代词,它;他们其人视端容寂其:那个(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真不知马也其:大概、或许其真无马邪其:表反问,难道【练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筯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专题03 文言文阅读之赏析字词句式-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突破

专题03 文言文阅读之赏析字词句式-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突破

根据甲文方框处前“岂以为利” 中的“岂”是疑问词,表反诘 语气,可知此处应使用“哉”;
参考译文: (甲)当时范仲淹执掌开封府,每次进见,总 是讨论当时政事的得失,宰相厌恶他,贬斥他 镇守饶州。欧阳修面见谏官高若讷,高若讷诋 毁嘲弄范仲淹,认为范仲淹应当被罢免。欧阳 修写信批评他,因此被贬为峡州夷陵令。第二 年,迁任乾德县令,又被任命为武成军节度判 官。康定初年,范仲淹被重新起用担任陕西经 略招讨安抚使,征辟欧阳修担任掌书记。欧阳 修笑着说:“我为您直言,难道是为了私利吗? 同 时被贬斥不同时升迁也是可以的。”推辞不去。
接于目者千态万状。余与平之相对忘言,心境悠然,
而不知其为中州车尘马足问也。
【注释】①本文是于谦巡行到郑州,给友人沈平 之写的。绿筠:绿竹。②按部:巡查部属。③郡文学:
点明情感
明朝的官名。④闯然:生动活跃的样子。⑤翔鸾翥凤: 比喻丰赡富丽的文辞。
品味下面的句子,结合加点词进行赏析。
清风徐来,天籁振发,如聆箫韶琴瑟。日光穿云, 翠影散乱,如睹翔鸾翥凤。
【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仲淹,后面的丞相为仁宗时期权相吕夷简。②欧阳公: 指欧阳修。③辟:征召来授予官职。掌书记:官名。
结合材料,在【甲】文方框处选择合适的虚词并说明理由。 A也 B.哉 C.者
思 答题思路
也: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或 解释的语气。 哉:表示感叹的语气。跟疑问 词合用,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 气。 者: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 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 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 或事物。
练习详解
晚年尤好种植,奇花异卉,常满阶庭。 C舍旁有斐园、竹波轩、青罗阁诸胜,咸与 客游处。D性既宁澹,好学之外,嗜欲益清, 反觉口耳为烦面也。行世有《盟鸥集》 《郢雪编》《永誉录》《砚史》,凡若干 卷。

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文言文练习题

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中考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运用知识积累,借助注释读懂浅易文言文;能正确朗读文言文,按意义划分朗读节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能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翻译浅易文言语句;能理解浅易文言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其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等。

纵观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涉及文言文阅读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考点一:划分朗读节奏【考点透视】是同学们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其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1)标示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2)选出朗读停顿标示有误或正确的一项。

【解题指津】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1)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2)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中考真题】(山东潍坊卷)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解析]朗读文言文时,主谓之间应该有适当停顿。

在这个句子中,“落笔”是主语,“辄为人所传诵”是谓语,两者之间应该停顿。

[参考答案]落笔/辄为人所传诵考点二: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考点透视】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言虚词的数量比文言实词要少得多,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却很高,用法也比实词灵活。

其考点一般集中在“之”“其”“而”“于”“以”等几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上,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解题指津】要掌握这些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积累整理,系统归纳。

可以分篇目进行,对每篇文言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典型例句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

(2)结合语境,灵活运用。

理解文言虚词要注意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具体语句确定其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中考真题】(浙江义乌卷)下列句中加点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a. 肉食者谋之b. 长跪而谢之曰c. 辍耕之垄上d. 小大之狱[解析]“之”是常用的文言虚词之一,其主要作代词、助词,也可以作动词。

a项中的“之”是代词,指“齐师伐我”这件事;b项中的“之”是代词。

中考文言文必考重点知识点

中考文言文必考重点知识点

中考文言文必考重点知识点一、实词。

1. 通假字。

- 识别方法:当一个字在句子中的意义解释不通时,可能是通假字。

需要根据上下文和平时的积累来判断其通假的字。

2. 古今异义。

- 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江河。

3. 一词多义。

- 以:- 之:4. 词类活用。

二、虚词。

1. 之。

- 作助词:- 作代词:2. 而。

3. 其。

- 代词:- 语气词:4. 以。

- 介词:- 连词:三、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2. 省略句。

3. 倒装句。

-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四、文言文翻译技巧。

1. 留。

2. 删。

3. 换。

- 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如“虽”换成“虽然”,“吾”换成“我”等。

4. 补。

5. 调。

五、重点篇目重点内容。

- 主要思想: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强调“仁”“礼”“义”等道德观念。

- 重点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体现了学习方法、交友和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思想。

- 思想内容:孟子主张“仁政”,认为“民贵君轻”。

- 背景:诸葛亮出师北伐前给后主刘禅的表文。

- 内容: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对后主的劝诫,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提出了治国的建议。

- 主题: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 重点描写:对桃花源中环境、人物生活的描写,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描写内容:按季节描写了三峡的山高、水急、景色秀丽等特点。

如夏季“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出了水势浩大;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了清幽的景色。

- 主题:借千里马不遇伯乐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

【教育学习】中考语文 考点跟踪突破12 断句与翻译

【教育学习】中考语文 考点跟踪突破12 断句与翻译

考点跟踪突破12 断句与翻译一、(2015·泰州)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

白乐天诗词,疑皆冲口而成,及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甚多。

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蘧①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得东坡先生数诗稿,其和欧叔弼诗云:“渊明为小邑。

”继圈去“为”字,改作“求”字,又连涂“小邑”二字,作“县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

至“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初云“胡椒亦安用,乃贮八百斛”,若如初语,未免后人疵议。

又知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也。

(选自《春渚纪闻》) 【注释】①即本文的作者何蘧。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至有一字穷.岁月穷尽,用尽(2)及.见今人所藏遗稿到,等到(3)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已经(4)得东坡先生数.诗稿数篇,几篇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蘧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A.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C.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D.何有于我哉(《论语》)3.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疑/皆冲口而成(标在动宾之间)(2)渊明/为小邑(标在主谓之间)4.翻译下列句子。

(1)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欧阳修)改正得极好后,方才拿出来给人看。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只不过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情雅致的人罢了。

5.请你根据选文主要内容为其编写一个文言..标题:作文不惮屡改。

【解析】本文以白居易、欧阳修、苏轼三大名家为例,说明“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围绕这一中心来添加标题即可)(用原句或自己语言都可)。

二、(2015·邵阳)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第3部分 文言文考点突破 课时40 精准翻译语句 (二)——扣准语境,落实“分点”

第3部分 文言文考点突破 课时40 精准翻译语句 (二)——扣准语境,落实“分点”

课时40精准翻译语句(二)——扣准语境,落实“分点”课堂讲义复习任务 1.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认真揣摩句子大意,能够找出句中关键词,找出得分点。

2.能够在翻译中精准落实得分点。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题干表述(第13题翻译)(8分)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1 新高考Ⅰ(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多义实词:患、赇、密①两个句子,全为叙述性语句。

②主要采分点:重点实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重点虚词——以、乃、之、其等;重点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③总有个别陌生实词,需要临场推断。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活用实词:恶、乐、“忠”“佞”的活用新高考Ⅱ(1)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多义实词:报、听、互市(2)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古今异义词:感激虚词:遂2020 新高考Ⅰ(1)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多义实词:冀、少句式:被动句(2)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虚词:以活用实词:疏通假字:趣新高考Ⅱ(1)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

多义实词:偷惰、矫、陈(2)小民罢市。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古今异义词:罢市活用实词:丧、白衣知识图要活动一准确判断得分点一个句子,被列为得分点的词一定要翻译准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失分。

为此,翻译时应首先根据这句话的分值圈出你认为是得分点的词,力图首先把这些词翻译准确。

也就是说,命题人认为如果考生能把这些词译准,那么译整个句子就不会有大问题。

因此,翻译的第一步就是阅读揣摩,圈出重点词语,然后字字落实,自然会增加翻译的准确率。

请先审出下面文段中画线句的得分点,然后翻译该句,并思考如何判断出得分点。

太夫人姓赵氏,其先江陵人,景泰间徙公安,遂占籍,四传为处士文深。

赠中宪东谷公与处士同里闬,雅相欢也,因悉太夫人勤慎状,曰:“是真我家妇。

中考文言文内容理解考点

中考文言文内容理解考点

中考文言文内容理解考点篇一: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分析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分析一、诗词鉴赏【考点一】对重点词的理解考查内容:课内重点诗词中的重点词义注释应试策略:熟记课内诗词中的词义注释(尤其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古今异义词、多义词、活用词、通假字)【考点二】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考查内容:对诗词内容的把握、主旨的理解、情感的体会答题方法:看题;看景(场面)——还原图景;看意象;看情——结合特定意象附:常见意象表达的感情菊:隐逸、高洁、脱俗(瘦)马:漂泊;奔腾、追求阴天:压抑、愁苦、寂寞沙鸥:飘零、伤感猿猴:凄厉、哀伤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梧桐:凄苦江水:时光流逝、岁月短暂、愁苦绵长、历史的发展趋势二、课内文言文阅读【考点一】文学常识考查内容:课内重点文言文的及其作品情况应试策略:对初中阶段重点文言文篇目的进行梳理总结【考点二】语句翻译考查内容:课内文言文的优美句、主旨句、哲理句、特殊句式或包含特殊用法字词语句的翻译答题方法:通读文章解大意;前后联系译难点;人名地名不必译;字字落实重直译。

【考点三】内容理解考查内容:对诗词整体内容、关键信息、主旨(思想、情感)的把握和理解答题步骤:概览全文,整体把握;筛选关键信息;体会的态度、思想、情感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概况分析:选文多为哲理或启示性小故事,主要考察运用课内所学文言知识阅读课外文言篇章能力。

【考点一】词语解释考查内容:文言文中特定实词和虚词的词义和用法答题方法:课内积累应用;组词法——给难解实词组词,还原到文中考查,根据词性适当调整【考点二】句子翻译——直接翻译或选择正误项考查内容:选文中优美句、主旨句、哲理句、特殊句式或包含特殊用法字词语句的翻译答题方法:通读文章解大意;前后联系译难点;人名地名不必译;特殊句式调译序;字字落实重直译。

【考点三】内容理解——用文中原句或自己话概括考查内容:对选文的整体内容、情节和对人物行为的理解答题方法:通读选文;审清题干;回归原文;直接答题或概括答题【考点四】主旨理解考查内容: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所含哲理、观点或启示答题方法:结合文章内容(故事细节和人物个性),从为人道理、处世方式、科学哲理三个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可平时积累,临考借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置,表强调的意味
常考考点突破
实词解释
3.省略句 用法
例句及出处
虚词意义 及用法
(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省略主语
(小溪)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句子翻译 文意理解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谓语
〈论语〉十二章》) 或动词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
刿论战》)
“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庆历四年”以皇帝年号纪元。“ 滕子京”,人名,作者的朋友。“巴陵郡”,古地名。这些词语在翻译 时可直接保留,不翻译。
常考考点突破
返回目录
实词解释
虚词意义 及用法 句子翻译
文意理解
(2)替。即将文言语句中的字词,替换成字面意思与之意思相同的词语。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照字面直译,反而表达不出原意,所以只能照它所表达 的意思从现代汉语中找一个相应的说法来替换。古代的一些术语、习惯说 法,如“贽”,可换成现代汉语中的“见面礼”,“岁”换成“年”。文 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修辞,也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用恰当的词 语替换。如“布衣”“万钟”,分别用“平民”“丰厚的俸禄”来翻译。 例如:①吾与汝毕力平险。(句中“吾”“汝”应分别译为“我”“你们 ”。) ②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句中“谪”应译为“被贬官”。)
精 讲
考点一 实词解释

考点二 虚词意义及用法

考点三 句子翻译
考点四 文意理解
常考考点突破
返回目录
实词解释
虚词意义 及用法 句子翻译
文意理解
考点一 实词解释(必考,4分)
方法指导
技法一:语境推断法。即解释词语含义时,要紧扣上下文意思,结合 语境推断理解。以2019年17(1)题“乃募能使者”中的“使”为例,此句 除“使”字外,可翻译为“于是招募能够……的人”,再结合上文“汉方 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汉朝正准备消灭匈奴, 听说此事后,想要派出使者(到月氏),路途必然要经过匈奴境内。据此可 推断出“使”是“出使”的意思。
常考考点突破
返回目录
实词解释
虚词意义 及用法 句子翻译
文意理解
(4)补。“补”,就是增补。①变单音节词为双音节词;②补出省略句 中的省略成分;③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时 ,要加括号。 例如:①帝感其诚。(这是个表被动的省略句,在动词“感”后面省略 了介词“于”,相当于“被”,翻译时要补出。)②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在“再”和“三”后都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出 。)
常考考点突破
返回目录
实词解释
虚词意义 及用法 句子翻译
文意理解
技法二:课内迁移法。首先,回忆课内学过的句中加点词的义项; 其次,将其一一代入句中进行验证,看哪一个义项符合句意和语境。以 2019年17(4)题“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中的“去”为例,课内《岳 阳楼记》中“则有去国怀乡”的“去”意思为“离开”,将该意思代入 句中,符合语境。据此可推断出“去”是“离开”的意思。
(3)从侧面描写分析。结合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情感态度分析。 (4)从评价性句子分析。 (5)从所记述的事件分析。通过对与主人公有关的事件的概括,提 炼人物的性格特点。
常考考点突破
返回目录
实词解释
虚词意义 及用法 句子翻译
文意理解
考向2 课内外对比概括(12年6考)
考情搜索:课内释课外:2014、2011;相同点:2016;不同点:2012、 2010、2008。
(1)分析标题。有些文章,标题就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如《刘宣
苦读成才》,从标题就可看出写的是刘宣刻苦学习并最终成才的故事,所
以体现的肯定是他肯于吃苦,勤于学习的精神。
常考考点突破
返回目录
实词解释
虚词意义 及用法 句子翻译
文意理解
(2)从正面描写分析。结合文中描述的人物的肖像、神态、言行、 心理等分析。
常考考点突破
返回目录
实词解释
虚词意义 及用法 句子翻译
文意理解
考点二 虚词意义及用法(必考,2分)
方法指导
技法一:代入检验法。陕西中考对虚词意义及用法的考查多采用课内 外相结合的形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同学们较为熟知的句子, 所以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将它代入选项中进行检验, 就可以判断出其与课外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是否相同。
可译为“能把太行山、王屋 山怎么样”
常考考点突破
返回目录
实词解释
虚词意义 及用法 句子翻译
文意理解
用法
例句及出处
解说
“何以……”,译为 何以战(《曹刿论战》
可译为“凭借什么作战”
“凭借什么……”
)
“孰与……”,译为 “与……相比,哪一
个……”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可译为“我与城北徐公相 比,哪一个美”
后置 也(《爱莲说》)
尝贻余核舟一(《核 “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
舟记》)
后置
常考考点突破
返回目录
实词解释
虚词意义 及用法 句子翻译
文意理解
用法
例句及出处
解说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 介宾短语“于南阳,于乱世”后置
于乱世(《出师表》)
介宾短 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语后置 》)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 师表》)
常考考点突破
返回目录
实词解释
虚词意义 及用法 句子翻译
文意理解
(3)调。即调整原文的语序进行翻译。古今语序不同的句子,翻译时必 须做适当的调整。主谓倒装句,翻译时,把主语调到谓语前面。宾语前 置句,把宾语调到谓语后面。由“于”“以”等介词构成的介词词组, 翻译时要调到谓语前面作状语。定语后置的句子也要根据现代汉语的习 惯进行适当的语序调整。 例如:忌不自信。(这是个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应为“忌不信自”。 翻译时,要把宾语“自”调到谓语“信”后面。)
文意理解
考点三 句子翻译(必考,4分)
方法指导
第一步:通读语句,整体理解,然后断句。初次读句,应先理解句子 的大意,然后给句子划分节奏。
第二步:找得分点,发现“关键词”。作答前,先把重点的实词、虚 词圈出来,然后逐个翻译,做到句中的每一个词都能与其解释一一对应。
第三步:理清句式,调整语序。常见文言文句式,详见下面“课内文 言文典型句式集锦”。
常考考点突破
返回目录
实词解释
虚词意义 及用法 句子翻译
文意理解
1.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1)直译。按照原文的语序和语法结构进行翻译。这是严格按照原文字 句一一译出,竭力保持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方法和原文一致 的翻译方法。 (2)意译。按照原文所表达的意思去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按照 原文表达的大意翻译,文字可以增减,词序可以适当调换,句式也可作 必要的调整,甚至表达方式也可和原文不同。 (3)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我们所讲的翻译是以直译为主,尽可能地使 原文的每一个字词在译文中体现出来,每一个词的具体意义都能落实, 但有些句子,按照字面翻译,是表达不出原意的,这时就需要意译。
应为“于帝告之”,介宾短语“于帝”后 置 应为“以当世之事咨臣”,介词“以”组 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作状语
常考考点突破
返回目录
实词解释
虚词意义 及用法 句子翻译
文意理解
用法
例句及出处
解说
应为“回也,贤哉”,谓语前置 主谓 贤哉,回也(《〈论语〉十二章》)
,表强调的意味 倒装
应为“汝之不惠,甚矣”,谓语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技法二: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四组句子,让同学们判断每组两个句 子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可以将两个句子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 词意义及用法代入另一句中来理解,看句意是否通顺,如果通顺,那两句 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不通顺,就不一样。
常考考点突破
返回目录
实词解释
虚词意义 及用法 句子翻译
常考考点突破
返回目录
实词解释
虚词意义 及用法 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
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 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文通句顺,没有语 病;“雅”是指译文要自然、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完美地体现原 文的写作风格。
④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者,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也”,表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常考考点突破
返回目录
实词解释
虚词意义 及用法
句子翻译
判断标志
例句及出处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
“……,……者也”,表判断
齐王纳谏》)
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爱莲说》)
技法三:联想相关成语、词语的本义,推断词义。 例如:2018年 17(1)题“吾始困时”的“困”,借助“济困扶危”来联想,可推断出 “困”是“贫困”的意思。
常考考点突破
返回目录
实词解释
虚词意义 及用法 句子翻译
文意理解
技法四:根据句式结构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很多分句结构一致 的复句,对应位置的字(词)义常常是相同或相反的。 例如:“急湍甚 箭,猛浪若奔”(句中“急湍”与“猛浪”相对,“箭”与“奔”相对 ,“箭”是“弓箭”的意思,名词,那么“奔”也是名词,据此可推断 出“奔”为“飞奔的马”之意)。
常考考点突破
返回目录
1.判断句
实词解释
虚词意义 及用法 句子翻译
文意理解
判断标志
例句及出处
“……也”, ①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表判断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