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实验、比奥·萨伐尔定律的建立
8 3 毕奥 萨伐尔定律概述
2?
? 0m?
(R2 ? x2 )32
m? e?n
S I
? B?
? 0IR2
2(R2 ? x2 )32
? i?
2?
? 0m?
(R2 ? x2 )32
(2)圆心处磁场 x ? 0
B0
?
?0I
2R
;
N匝:
B0
?
N? 0I
2R
(3)在远离线圈处 x ?? R, x ? r
B
?
?0 2?
IS x3
?
?0 2?
? B?0
2.载流圆线圈轴线上的磁场( I,R)
?
Idl
?
?
R
r dB
Io
?
P
x
?
解:在圆电流上取电流元 Idl
dB
?
? 0 I d lsin 90 ? 4? r 2
?
? 0Idl 4? r 2
方向如图
各电流元在
P点
? dB
大小相等,方向不同,由对称性:
? Idl
R
Io
? Idl ?
?? r dB
1820年10月:
法国物理学家毕奥和沙伐尔发表《运动的电传递给金属 的磁化力》,提出直线电流对磁针作用的实验规律。
法国数学、物理学家拉普拉斯由实验规律推出载流线段 元(电流元)磁场公式。毕奥和沙伐尔用实验验证了该 公式。
一 毕奥—萨伐尔定律 (电流元在空间产生的磁场 )
? Idl
? dB
? 电流元:Idl
? B?
? dB ?
? 0I
4π
? dl ?
r?
r3
试比较点电荷电场公式与电流元毕奥 —萨伐尔定律
美文欣赏之普通物理中毕奥—萨伐尔定律的教学研究
普通物理中毕奥—萨伐尔定律的教学研究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摘要】毕奥-萨伐尔定律是电磁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定律,它是由法国著名的科学家毕奥和萨伐尔经过长期合作研究得出的实验结果。
这项实验主要研究的是载流长直导线对磁极的作用反比于距离,同时还对电流对磁极作用力的影响进行了确定。
为了更好地掌握毕-萨定律,文章针对普通物理中这项定律的教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普通物理毕奥-萨伐尔定律教学研究作为电磁学中的一项基本规律,毕奥-萨伐尔定律第一次指出了电磁之间的量化关系和作用,对电磁学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和意义。
这项定律中包含的基本物理思想和方法,对现代物理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普通物理教材中对这项定律进行引用的方法为:首先对磁感应强度进行定义,然后给出毕奥-萨伐尔定律的结论,最后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解题和计算[1]。
但是笔者认为在实际引用的过程中,这种方式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因此本文将对普通物理中毕奥-萨伐尔定律的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有效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建立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实验过程过去由于受到库仑定律的影响,很多科学家都相信电和磁之间不存在相应的关系,在进行研究的时候也是将电和磁分别开来。
后来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研究中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这一消息迅速传到了法国的科学界,仅仅一周的时间,安培就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与此同时,毕奥和萨伐尔进行了相关的电磁的实验,并且在法国科学院会议上做了重要报告。
他们发现:磁针的南极和北极被载流长直导线施加的力都反比于磁极与导线之间的距离。
这个实验结果是人类第一次对电流磁效应的定量研究[2]。
(一)实验原理毕奥和萨伐尔应用实验的方法建立了毕奥-萨伐尔定律。
整个实验原理可以分为三方面:第一,在对小磁针的受力状况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应用了磁针的振荡周期法,准确地求出磁力反比于振荡周期的平方数,巧妙地通过震荡周期间接地测量载流直导线产生的作用在磁场上的力;第二,为了更好地消除地磁场对实验的影响,他们通过补偿法避免了实验中地磁场对磁针磁化产生的误差,提高了实验的精确度;第三,根据具有对称性的弯折导线作用在磁极上的力的实验,求解作用力的大小和弯折角度的关系,并且导出定量的公式。
大学物理学:1毕奥萨伐尔定律
这时:Fmax , qv 和磁线三者互相垂直
B
qv
qv
F max 磁线
定义:
Fmax
qv
所指的方向称为磁感应强度 的方向,它与磁线平行。
单位:特斯拉(T) ,高斯 (G)
1T =104G
星际空间
1010 T
地球表面
104 T
太阳表面 0.01T
回旋加速磁体 1T
超导 100T
P脉冲星
108 T
莱顿瓶放电 后,缝衣针
磁化了!
1731年 英国商人
1812年 奥斯忒
1751年富兰克林 2
1、奥斯特实验(电流的磁效应)
1820年4月奥斯忒在哥本哈根大学讲学 接通电源时,放在边上的磁针……
I
电与磁
B
r
I
1820年7月21日,以拉丁文 报导了60次实验的结果。
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的联 系,对电磁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8
3. 洛仑兹力公式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力为:
F qv B
洛仑兹力公式:
大小: F qvB sin
方向:右手螺旋定则
运动电荷在电磁场中受力:
f qE qv B
B
qv
F
磁线
电场力,与电荷的 运动状态无关
磁场力,运动电荷 才受磁力
9
三、毕奥----萨伐尔定律(Biot-Savart law)
Idl
R O
Idl
r
dB
dB
x
dB//
dB dB
dB//
0 4
Idl sin
r2
※ 载流圆线圈轴线上产生磁场
B
dB//
毕奥-萨伐尔定律是怎样建立的
毕奥-萨伐尔定律是怎样建立的摘要:通过论述小磁针所做的简谐振动,掌握磁针所受的力与小磁针震动周期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测量小磁针运动周期的方法来间接测量小磁针的受力情况从而推理出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内容,通过学习建立毕奥-萨伐尔定律的两个典型实验,揭示并论证建立毕奥-萨伐尔定律的研究方法和物理思想。
关键词:毕奥-萨伐尔定律;电流元;奥斯特实验;电流磁效应Abstract:Through discussing the harmonic vibration made by the small needle to gras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ce and vibration cycles of the magnetic needle. Indirectly measuring force of the small magnetic needle by means of measuring the movement cycle of the small needle, and then to reason out the content of the Biot-savart law. Learning to build two typical experiments of Biot-savart law to reveal and demonstrate research methods and physical ideas of Biot-savart law.Key words:Biot-savart law;Current element; Oersted's experiment;Magnetic effect of electric current.0引言很早以前,人们就对电磁现象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并且尝试着通过各种努力,试图了解其中的原理。
直达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提出了相关的假设,他猜测:“如果电流能够产生磁效应的话,这种效应就不可能在电流的方向上发生,这种作用很可能是横向的”。
安培定律和毕奥-萨伐尔定律
安培定律和毕奥--萨伐尔定律1.物质的磁性与电流的磁效应从天然磁体到指南针的发明人类对磁现象的最初认识,是发现天然磁体之间存在互相吸引或排斥作用,以及天然磁体对诸如铁这类物体产生吸引力.人们观察到,任何磁性物体都有两个不同的“磁极”,同性磁极互相排斥,异性磁极互相吸引.后来又发现,如果将一根条形小磁体的中心支撑起来并让它可以自由转动,小磁体的某一极总是转向北方.人们由此认识到,原来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磁体.磁性物体中指向北方的那个极被称为“北磁极”或N极,指向南方的另一极称为“南磁极”或S极.中国人对磁现象的发现和应用,比西方人要早得多.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21年)的文献已有“磁石吸铁”的记载,北宋时期已经利用磁针制造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至公元1600年,英国人吉尔伯特(M.Gilbert)发表《论磁体》一书,这被认为是人类对磁现象系统而定性研究的最早著作.从库仑到奥斯特 From Coulomb To Oersted库仑(C.A.de Coulomb)大家已经知道,1785年,法国的库仑通过实验,总结出静电相互作用的规律.大约同期,库仑也通过实验对磁力进行了测量,并指出与电力一样,磁力“与磁分子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库仑的“磁分子”包含有南、北两种磁荷,它们在磁体内首尾相吸形成“磁分子纤维”,使磁荷不能象电荷那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但是,电力与磁力有关吗?库仑和他同时代的许多物理学家都认为:虽然磁力与电力在距离关系上有相似性,但并无同一性.奥斯特(H.C.Oersted)然而,丹麦人奥斯特在德国哲学家康德(I.Kant)和谢林(W.J.Schelling)关于自然力转化与统一的思想影响下,经过20多年对电力、磁力及化学亲和力等的广泛研究,终于在1820年4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有电流的导线使其附近的磁针发生了偏转!奥斯特的伟大发现,轰动了当时欧洲的物理学界,由此开创了实验上与理论上研究电磁统一性的纪元.从奥斯特到安培、毕奥和萨伐尔安培(A.M.Ampere)法国物理学家安培获知奥斯特的发现之后,很快(1820年9月)就发现两根通电流的导线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力,并于同年12月发表了这种相互作用力的定量公式——现在我们称之为安培定律. (见教材P336)安培进而用“分子电流”假说解释磁体的磁性——磁性体内分子电流的有规排列,呈现出宏观磁化电流,正是宏观磁化电流使之产生宏观磁性(见教材P336)毕奥和萨伐尔(J.B.Biot and F.Savart)也是在1820年,法国物理学家毕奥和萨伐尔,通过实验测量了长直电流线附近小磁针的受力规律,发表了题为“运动中的电传递给金属的磁化力”的论文,后来人们称之为毕奥--萨伐尔定律.稍后,在数学家拉普拉斯的帮助下,以数学公式表示出这一定律.从奥斯特到安培,两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是:从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1820年4月)到安培发现电流相互作用的规律(1820年9月),前后只是相差5个月,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什么教益?另一个同样引人深思的问题是:安培提出磁性的“分子电流假说”,比1897年汤姆孙发现电子,以及后来发现物质的原子和分子电结构,早了70多年以上.我们又可以从中获得什么教益?安培的“分子电流圈”,按现在的理解,就是分子内的电荷运动形成的磁偶极矩m .由照经典模型,分子磁偶极矩矢量描述为其中,I 是分子电流强度,为电流圈的面积矢量,规定它的方向与电流流向成右手螺旋关系.今天,人们对磁现象的认识,已经比安培那个时代深刻得多:不仅原子和分子中的电子绕核运动形成一定的“轨道磁矩”,而且,电子、质子等“基本的”带电粒子,都有一定的自旋磁矩.分子的总磁矩是所有粒子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的矢量和.磁场读者知道,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电荷的电场传递.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是通过电流的磁场传递的.如果我们在一块水平放置的平板上,放上一块条形磁铁,再在其周围撒上小铁粉,我们将会看到,小铁粉会呈现很有规律性的排列,如图2-1.这是由于:磁铁内分子电流(磁矩)的有规排列所形成的宏观“磁化”电流产生了宏观磁场,在这磁场作用下,小铁粉(小磁矩)发生了朝着“磁力线”方向的偏转而呈现有规律的排列.同样的,两条电流线之所以存在互作用力,是一条电流线产生的磁场,作用于另一条电流线的结果.2.安培定律(Amperes’ Law)(教材P337)现在,让我们写出安培作用定律真空中,两个稳恒的电流回路L1和L2,电流元I1dl1对I2dl2的作用力为(2.2-1)其中,I1和I2 是两个回路的电流强度,r12是从I1dl1到I2dl2的距离,是这方向上的单位矢量.在MKSA单位制中,比例常数(2.2-2)其中,m0称为真空磁导率,它与真空介电常数ε0(真空电容率)共同构成作为基本物理常数的真空中光速C:(2.2-3)读者将会看到,电流强度I 的单位——“安培”,是由(2.2-1)来定义的.由于力的单位为牛顿,距离的单位为米,故从定义“安培”这一需要出发,真空磁导率取值为(2.2-4)这也是真空介电常数ε0为什么由下式表示(2.2-5)的原因.由于回路L1的每个电流元对另一回路L2每个电流元都将产生作用力,因此,回路L1对回路L2的合力应当是一个二重积分:(2.2-6)回路L2对回路L1的作用力则是(2.2-7)其中,r21 = r12,是电流元I2dl2到I1dl1的方向上的单位矢量.可以证明,两个稳恒电流回路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21 = -F12(2.2-8)但是,对于两个“孤立的稳恒电流元”,一般地 dF21≠ - dF12这是因为:稳恒电流必定构成闭合回路,既孤立又“稳恒”的电流元实际上并不存在.3.磁感应强度 (magnetic induction) (P346)前面我们已指出,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来传递的.因此,安培定律(2.2-6)中,电流回路L2受到的合力,实质上是电流回路L1产生的磁场对它施加的总作用力,因此,安培定律实质上是:(2.2-9)B 是电流回路L1在L2各点上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注:这一称胃是历史上形成的,现在,有些国外的教科书已把B 称为磁场强度——magnetic field strength).对于任何一个稳恒的电流回路L ,其中一个电流元Idl 在任意点P产生的元磁感应强度为(2.2-10)其中,x是场点的位置矢量,r是电流元到场点的距离,是这方向的单位矢量.——图中,P点的dB 沿什么方向?类似于电场叠加原理 , 回路L的全部电流元在P点产生的总磁感应强度,也是一个矢量积分:(2.2-11)这称为毕奥—萨伐尔定律.应当注意,B是一个与场点P的坐标有关的矢量函数 .如果导线截面上的电流密度函数为J (x ’),则一个电流元是J (x ’)dV ’(小电流管中很小一段),(2.2-11)将写成(2.2-12)此处,r 是电流分布点到场点P的距离,是这方向的单位矢量.磁感应强度的物理意义(1) 像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一样,电流元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也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2)积分式(2.2-11)和(2.2-12)表示电流的磁场也遵从叠加原理(3) 电流的磁场分布于其周围空间.根据安培定律,一个电流元I dl 在磁场中受到的作用力为dF = I dl ×B (2.2-13)B是电流元所在点的磁感应强度.我们设想,在磁场中某一点有一个电流元,由上式,它受力的大小为dF =I dl B sinθ (2.2-14)θ是矢量B与电流元的夹角,显然,仅当θ =π/2,即电流元的方向与此处B 的方向垂直时,它受到的力才有最大值(dF )max = I dl B ,我们就以比值(2.2-15)来定义该点的磁感应强度,表示单位电流元在磁场某点受到的最大作用力.(请将这个定义与由库仑定律定义的电场强度比较一下)于是B 的单位是:牛顿/安培·米(N/Am),通常把它称为特斯拉(tesla),即 1 特斯拉(T)=1牛顿/安培·米(N/Am)你们以后将看到,B2/2 μ0表示磁场能量密度(电场能量密度为ε0E2/2). 在有些文献中,仍然用“高斯”作为磁感应强度的单位,它与特斯拉的换算关系是 1高斯(gauss)= 10-4特斯拉习题P351:3题[例2-3] 直线电流的磁场(Magnetic Field of a Rectilinear Current)(P352)[解] 我们考虑某个稳恒电流回路的一段,电流是沿着直线流动的,电流强度为I ,设其流向沿坐标系的z轴正向,场点P到电流线的垂直距离为r0 , 我们就以o为坐标原点,如下图.任意一个电流元到原点o的距离为z ,到场点P的距离为r, 从毕奥—萨伐尔定律可知,电流元在场点P产生的元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必定垂直于电流线和P点构成的平面,亦即图中的方向,这正是以r0为半径的圆周的切线方向. 因此我们有其中θ 是电流元与方向的夹角,从图中我们看到对上式两边取微分,便可实现积分变量从z 到θ的变换:于是我们有设这段直线电流的两个端点为a 和 b ,则θ将从θ1变到θ2,对上式积分,便得到这段直线电流在P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2.2-16)当直线电流的长度为“无限长”,即θ1→0,θ2→π时, (2.2-16)将给出离开电流线为r0的任一点处,磁感应强度为(2.2-17)这表明,“无限长”直线电流在其周围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与距离的一次方成反比,它的场线——即B线按右手规则,相对于电流的流向形成一族与电流线为中心的同心圆.在实际问题中,只要电流线足够长,在它中部附近r0远小于电流线长度的范围内,就有近似于(2.2-17)的结果.请大家考虑下面两个问题:(1)对于通以稳恒电流的金属导线,通常我们只观测到它在外部产生的磁场,而没有观测到它在外部产生的电场.这是为什么?(2)但是对于离子束(无论是正离子束还是负离子束),我们会同时观测到它在外部的磁场和电场,这又是为什么?练习题:假定离子束沿着直线运动并且是稳定的,电流强度为I ,试找出离开离子束中心为 r 处的磁感应强度B和电场强度E .例2-4]平行电流线之间的互作用力.电流强度的单位“安培”的定义. (教材P344,及P387)[解] 我们在第一章的开头就指出,在MKSA单位制中,除了长度(单位:米)、质量(单位:千克)和时间(单位:秒)之外,电流强度(单位:安培)是第四个基本物理量.而电流强度的单位“安培”,正是以安培定律为依据来定义的.设两条很长且平行的线电流之间,相距为r0 ,电流强度分别为I1和I2 ,并且流向相同,如图. 由(2.2-17),强度为I1的电流在另一电流线上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于是据安培定律,电流I2中的一个电流元受到的作用力为:(2.2-18)负号表示此力是一个吸引力.显然,若两个电流的流向相反,则d F12将是排斥力.两电流线单位长度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2.2-19)我们以前指出,m0的数值取为 4 ×10-7,现在令I1 = I2 =I , 上式便给出(2.2-20)于是,当 r0 = 1米,并且测得f = 2×10-7牛顿/米时,两导线中的电流强度I 就定义为“1安培”.下图就是用来测量平行电流线相互作用力的天平——“安培秤”.[例2-5]圆电流圈的磁场(Magnetic Field of a Circular Current)(P355)[解] 设电流圈的半径为a ,电流强度为I .我们以其中心O为坐标原点,对称轴为z轴,任一电流元到轴上P点的距离为r ,是这方向上的单位矢量.显然,由于,故∣Idl×∣= Id l,因此,一个电流元在轴上P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dB 垂直于与构成的平面,其值则为由于电流分布存在着z轴对称性,我们注意到,与Idl 对称的另一个电流元 Idl ’在P点产生的dB’,与dB 叠加后,与z 轴垂直方向的分量为零,因而只剩下z方向的分量. 因此,仅需对dB 的z分量积分.记场点P到原点O的距离为z = R ,则于是,轴上P点的磁感应强度之值为(2.2-21)显然,在电流圈的中心O,即R = 0 处,有(2.2-22)但在远处,即R>>a 时,(2.2-23)上面我们只求出电流圈对称轴上的场强,但大家应当注意到,这圆形电流圈的电流分布,是存在着z轴对称性的,因此它的磁场必定也存在着同样的对称性.电流圈的磁偶极矩(magnetic dipole moment of a current loop)(P390)和它的磁场设小电流圈的电流强度为I,面积为S,我们定义这电流圈的磁偶极矩矢量为(2.2-24)IS是磁偶极矩的值.按规定,矢量m 的方向,亦即的方向,与电流的流向遵从右手螺旋规则,如图.对于上例的圆形电流圈,其磁偶极矩矢量为于是,据(2.2-23)这磁矩在其轴上而且很远的P点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就是(2.2-25)现在,让我们回过头去看看,一个位于坐标原点的电偶极矩在远处产生的电场强度为(2.2-26)它存在着z 轴的对称性. 在轴线上即 = 0的点,记r =R,我们看到,这电偶极子的电场强度同样只有z 分量:(2.2-27)它与上述磁偶极矩m在对称轴上的磁感应强度(2.2-25)十分相似——只需将p/ε0?与μ0m 代换,便可实现同一点上E与B的代换!事实上,由于这圆形电流圈的电流分布是存在着z 轴对称性的,因此它的磁场必定也存在着同样的对称性.更详细的理论计算表明:一个位于坐标原点、磁矩矢量为的磁偶极子,在远处,即当r>>a (磁矩的线度)时,它所产生的磁场为(2.2-28)这告诉我们,磁偶极子m 的磁场,与电偶极子p的电场存在着对称性.磁偶极子和它的磁场对于一般的闭合电流圈,其磁偶极矩由下式计算(2.2-29)其中,I d l 是电流圈中的电流元,x ’是电流元的位置矢量,积分遍及整个电流圈.在电流分布于一定体积V 的情形,电流密度为J,电流元I d l 是JdV ’,于是(2.2-30)积分遍及全部电流分布的区域.以后大家将会看到,带电粒子都有一定的自旋磁矩和轨道磁矩。
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建立过程
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建立过程毕奥-萨伐尔定律是电子学中一个重要的定律,它阐述了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这一定律是由美国电气工程师哈罗德·毕奥和亨利·萨伐尔在1927年提出的。
在那个时候,它的重要性并没有被广泛认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成为了电子工程师和通信工程师必备的知识点之一。
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建立过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电信业正在飞速发展,有许多电气工程师在探索如何更好地传输电信号。
传统的导线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它们在长距离传输时存在大量的能量损耗,信号的质量很难保证。
因此,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更先进的传输线技术,并尝试从理论上解决相关问题。
在这个时期,电磁学理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人们已经了解到电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开始探索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这些研究促使人们开始考虑利用电磁波来传输信号,例如电视和无线电广播。
然而,传输线上的干扰问题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哈罗德·毕奥和亨利·萨伐尔在独立研究传输线的过程中,都注意到了线上电压和电流之间的规律。
他们独立提出了一个公式,表明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是成正比例的。
他们在1927年将这一定律发表在了电气工程杂志上,并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这个定律很快被应用到了许多实际的工程中,包括电话线、电缆和微波天线等。
毕奥-萨伐尔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方法来计算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
这个定律可以用来预测传输线的特性阻抗、返波系数和衰减等参数,从而帮助电工和通信工程师设计更好的传输线系统。
当代的数字通信和互联网技术依赖于高质量的传输线,而毕奥-萨伐尔定律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基础来设计这些线路。
总之,毕奥-萨伐尔定律是电子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定律。
它的建立过程是科学家们多年努力探索的结果,由哈罗德·毕奥和亨利·萨伐尔独立提出并得到应用。
这个定律在现代通信和电气工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设计更好的电路和通信系统。
奥斯特实验、比奥·萨伐尔定律的建立
奥斯特实验、比奥·萨伐尔定律的建立一、奥斯特实验的重大发现1、奥斯特实验1820年7月21日,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1777~1851年)向科学界宣布他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这一重大发现第一次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突破了长期以来认为电与磁互不相干的僵固观念,开创了电磁学研究的新纪元,电磁学作为一个统一的学科从此正式宣告诞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
早在18世纪30年代,就有人描述过雷电能使刀、叉、钢针磁化的现象。
18世纪50年代,人们发现莱顿瓶放电可使焊条、缝衣针磁化。
在这些事实的启示下,有些自然哲学家曾猜想电与磁之间可能有某种联系。
但从18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初,一些著名的物理学家却坚持认为电与磁是截然不同、并无关系的两回事。
发现电力定律和磁力定律的库仑在1780年指出,电和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尽管它们的作用力的规律在数学形式上相同,但它们的本质却完全不同。
1820年,安培认为,电现象和磁现象是由两种彼此独立的不同流体产生的。
1807年,托马斯·扬(T.Young)说,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电与磁之间存在任何直接的联系。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当然不会去寻找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然而,深受康德(Kant)哲学影响的奥斯特却相信电与磁之间存在着联系,经过努力的寻找,终于获得成功。
开始时,奥斯特沿着电流的方向放置磁针,试图寻找电流对磁针的作用,均以失败告终。
于是他猜想电流对磁针的作用是否可能是横向的。
1820年4月,奥斯特在讲授电、伽伐尼电和磁的课程时,做了一个实验,他使一个小伽伐尼电池的电流通过一条细铂丝,铂丝放在一个带玻璃罩的指南针上,结果盒中的磁针被扰动了,尽管效应很弱,看上去也不规则,并未给听众留下强烈的印象,但却是可贵的新发现。
事后,奥斯特的作用力是横向力,这是奥斯特实验的又一重大发现。
它突破了以往关于非接触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均为有心力的局限,拓宽了作用力的类型。
奥斯特实验安培定律毕奥-萨筏尔定律【精品共享-ppt】
r o r0
dB
A
1
0 I (cos 1 cos 2 ) 4 r0
特例:无限长导线: 1 0, 2
0 I B 2r0
例2 圆形电流的磁场.有一半径为 R 的载流 I ,求它轴线上任一点 P 的 圆环,电流强度为 磁感应强度 B . Id l 0 Idl sin dB r dB 解 dB 2 R 4 r o dB// x x 0 P 90
I1dl1I 2 dl2 dF 12 2 r12
当dl1、dl2、r12 增加同一倍数 , dF 12才 能 保 持 不 变
安培给出的公式
根据安培的假设:两个电流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沿 它们的联线,相当于承认 内含各项
两者方 向相反
dF12 r12 []
都是标量
P90 (2.14)
I 1I 2d L2 (d L1 r12 ) d F12 K 2 r12
0 d F12 4
0 I 1d L1 r12 d F12 I 2d L2 2 4 r12 L
1
L1
I 1I 2d L2 (d L1 r12 ) 2 r12
把电流元看成试探电流元 则:
2.2 毕奥---萨伐尔定律:
0 B 4
I 1d L1 r12 2 r12
L1
磁感应线(B线):有方向的曲线,其上每点的切 线方向与该点的磁感应强度矢量的方向一致。
7.2.2 毕奥―萨伐尔定律应用举例
例1 载流长直导线的磁场.在真空中有一长 为 L 载流直导线,导线中电流强度为 I ,求导 线附近一点 P 的磁感应强度.
进一步提出的课题
大学物理毕奥萨伐尔定律建立过程探究
毕奥—萨伐尔定律是描述真空中恒定电流所建立的磁场的定律。
它是法国物理学家J.B.毕奥(Jean Baptiste Biot)和F.萨伐尔(Felix Savart)根据对载流回路周围的磁场进行实验研究的结果,于1820年提出。
后经拉普拉斯等人的工作,将定律表述为目前所见的形式。
置于真空中的导线l中有恒定电流I,dl是导线的长度元,电流Idl在空间任一点P建立磁场,其磁感应强度的量值dB与电流元至P点的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与Idlsinθ的绝对值成正比(角度θ为电流元Idl与矢量r间的夹角),即式中的比例因子K依赖于所采用的单位制。
在国际单位制(SI)中,K=μ0/4π,μ0=4π×10-7H/m,是真空磁导率。
应用矢量式,毕奥-萨伐尔定律可表示为式中,r0是从电流元指向P点的单位矢量。
整个载流回路l在P点所产生的总磁感应强度B,等于该回路的各个电流元所产生的dB之矢量积分,即对于体电流分布,可用JdV代替上式中的Idl,其中,J是电流密度矢量,dV是体积元。
于是,毕奥-萨伐尔定律可写作如果载流回路周围的空间中有媒质存在,媒质的磁化效应将影响空间的磁场(见磁场强度),此时,毕奥-萨伐尔定律失效。
但从工程观点出发,除铁磁材料以外,其他媒质的磁化效应很弱,常予忽略。
因此,只要不存在铁磁材料,仍可应用毕奥-萨伐尔定律计算恒定电流建立的磁场。
建立过程毕奥和萨伐尔一共做了2步实验来逐步证明定律的存在第一个实验实验装置是:一条长直载流导线用来产生磁场,磁针用一根丝线悬挂在水平位置上,它与金属丝的距离可以调节,一个条形磁铁放在一定的水平位置上,用来消除地磁场的影响,电流产生的磁场将对磁针产生力的作用。
毕奥和萨伐尔实验时,首先将磁针置于距导线30nm处,测量它的振动周期,并将这个距离作为标准距离。
改变磁针与导线之间的距离后再次测量周期,最后计算出不同距离处磁针受力与标准距离磁针受力的比值。
通过该试验结果,毕奥和萨伐尔得出载流长直导线对磁极作用反比于距离r的结论,也是人们第一次得到电流磁效应的定量结果,并确定了电流对磁极的作用力为横向力。
大学物理毕奥-萨伐尔定律
1
2
2
I
2 B
B 0I
4πr
3)延长线上的磁场
B=0
I
A
B
1
A
→r
r
*p
B
+P
2、圆形载流导线(圆电流)轴线上的磁场(R, I)
Id l
o
IR
r dB d B
x
*
p dBx
x
dB'
解: (1)如图建立坐标系
(2)在导线上取电流元 Idl
dB
0
4π
Idl sin 900 r2
0 4
Idl r2
20
2
0, B 向外
0, B 向内
例7(例11-2) 一半径为R的无限长的半圆形金属薄片,沿轴 通有I 的电流,设电流在金属片上均匀分布,试求圆柱轴线上 任意一点P的磁感应强度.
解:将电流分割成许多无限长载流直导
线,电流为dI
I
利用无限长载流直导线的磁感应强度公式
B 0I
2πr
dB 0dI 2R
电流元中的运动电荷数
dN nSdl
电流元
Idl vSnqdl qv dN
将
Idl qv dN
代入上式得
从微观上看,电流元的dB就是dN个运动电荷共同产生的磁场
运动电荷的磁场
B
dB
0
qv r0
dN 4π r2
r0为电荷q到场点的矢径方向的单位矢量, 方向垂直于V,r确定的平面
是低速(v c)情形下匀速运动点电荷产生的磁场。
电流元 在空间P点产生的 磁感应强度 为
dB
k
Idl r2
r
0
毕奥—萨伐尔定律
(11 16)
0 B 4
I dl r L r 3
(11 17)
Biot-Savart定律的积分形式
4
2. 运动电荷的磁场 -----电流元磁场的本质
运动电荷
形成
电 流
磁场
5
设电流元 Idl ,横截面积S,单位体积内有n个 定向运动的正电荷 , 每个电荷电量为 q,定向速度 为 v。 dl 单 位时间内通 I I 过横截面 S的电量 即为电流强度 I:
§11-2 毕 — 萨定律
1819-20年: 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求解电流磁场分布基本思路: 将电流视为 电流元的集合 电流元磁场公式 磁场叠加原理 电流磁场分布
毕 — 萨定律:电流元产生磁场的规律,与点电荷电场 公式地位等价
1
1. 毕奥—萨伐尔(Biot-Savart)定律
载 流 导 线 中 的电 流 为 I ,
B0
I
0
2R
3. 无限长载流直螺线管内的磁场: B 0nI 电流的磁矩:
P I Sn m
31
由对称性:By dBy 0
x
I sin d I B B dB sin 2 R R 沿 x 方向 15
0 0 0 2 2
2. 载流圆线圈轴线上的磁场
设有圆形线圈 L,半径为R,通以电流I。
I
O
在场点P 的磁感强度为
•
I dl
R
r
x
d B
I qnvS
电流元在 P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
设电流元内共有dN个以速度v运动的带电粒子:
0 qnvS d l sin dB 2 4 r
奥斯特实验原理
奥斯特实验原理奥斯特实验原理是指在一个闭合的环境中,通过改变磁场的方向或大小,可以引起环境中感应电流的产生。
这一原理的发现对于电磁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电磁感应现象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奥斯特实验原理的相关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物理现象。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奥斯特实验原理的基本概念。
在一个闭合的环境中,当磁场的方向或大小发生改变时,环境中将会产生感应电流。
这是由于磁场的变化引起了环境中的电场的变化,从而导致了感应电流的产生。
这一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都是基于这一原理工作的。
接下来,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奥斯特实验原理的实验现象。
在进行奥斯特实验时,我们通常会使用一个闭合的线圈和一个磁铁。
当我们改变磁铁与线圈的相对位置或者改变磁铁的磁场大小时,线圈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这一实验现象的发现,为后来的电磁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并且也为电磁感应现象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方法。
除此之外,奥斯特实验原理还对于电磁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奥斯特实验原理的研究,科学家们不仅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还进一步揭示了电磁场的本质和电磁波的存在。
这一系列的发现为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也为电磁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总之,奥斯特实验原理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它的发现和研究对于电磁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奥斯特实验原理的深入了解,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电磁学的基本原理,还可以更好地应用电磁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奥斯特实验原理,也希望读者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重要的物理现象。
毕奥-萨伐尔定律的教学研究
发展 了学 生对待 学 习的探 索性精 神 .
2 引导 学生 “ 参与 ” 律 的发 现过 程 定
在物理 课堂教 学 中 , 引导 学生 “ 与 ” 参 物理定 律
的发现 过程 , 利于激 发学 生 的思 维活 动 , 有 培养 学生
的创新 思维 和创 新 能力 , 还具 有 提 高学 生 素 质 的远 期功 能 . 由于毕 一萨定律 的建 立 过程 中蕴涵 了物 理 学 家勇 于探索 、 敢于创新 的精神 , 含 了创 造性 地解 包 决 问题 的卓越智 慧 , 以笔 者在教 学实践 中 , 所 重点放 在 引导学 生探索 电流磁效应 定量 关系上 . 首先 , 激发
的思 想 . 一萨 定律 的建 立 过 程 中 , 用 了弯 折导 毕 利
线 对磁 极作用 力 的特 殊 实 验 而得 出 的特 殊结 果 , 并 将 结果 推广 而得 出普遍 规律 . 显然 , 这种 从特 殊到一
样对 实验结 果做理 论 分析 ? 与此 同时 , 鼓励学 生 到实 验室做 实验 、 验证 他们 的想 法 . 然 , 显 上述 问题 正 是 沿着毕 奥 、 萨伐尔 探 索 电流对 磁 极 作 用 力 的定 量 研
能力 和科学 素质 的教学方 案 . 1 引导学 生提 出研究 课题
磁相互 作 用 的本 质 等重 要 研 究课 题 . 生 提 出 的这 学 些研究 课 题 完 全 符 合 历 史 上 物 理 学 家 所 提 出 的课
题. 这样 的教学 方法 , 出了科学 发现 和科 学创新 的 突 首要 问题 —— 提 出研 究课 题 . 教学方 法极大 提高 该 了学 生敏 锐捕捉 科技 前沿 、 出研 究课题 的能力 , 提 还
维普资讯
20 第 1 07年 O期
毕奥-萨伐尔定律
毕奥-萨伐尔定律
毕奥-萨伐尔定律(英文:Biot-SavartLaw)是描述在静磁学中电流元在空间任意点P处所激发的磁场的关系。
该定律在静磁近似中是有效的,并且与Ampère的电路规律和磁性高斯定律一致,以Jean-BaptisteBiot和FélixSavart命名。
电流元Idl在空间某点P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dB的大小与电流元Idl的大小成正比,与电流元Idl所在处到P点的位置矢量和电流元Idl之间的夹角的正弦成正比,而与电流元Idl到P点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毕奥-萨伐尔定律定律是由H.C.奥斯特实验(见电流磁效应)引起的,这个实验表明,长直载流导线对磁极的作用力是横向力。
为了揭示电流对磁极作用力的普遍定量规律,J.B.毕奥和F.萨伐尔认为电流元对磁极的作用力也应垂直于电流元与磁极构成的平面,即也是横向力。
他们通过长直和弯折载流导线对磁极作用力的实验,得出了作用力与距离和弯折角的关系。
在P.S.M.拉普拉斯的帮助下,经过适当的分析,得到了电流元对磁极作用力的规律。
根据近距作用观点,它现在被理解为电流元产生磁场的规律。
毕奥萨伐尔定律PPT课件
B 0I
2πr
I B
I XB
电流与磁感强度成右螺旋关系
8
第8页/共31页
例2 有一无限长通电 的扁平铜片,宽度为a, 厚度不计,电流I 在铜 片上均匀分布,求铜片 外与铜片共面、离铜片 边缘为b 的点P(如图) 的磁感强度.
I
P b*
a
9
第9页/共31页
解 建立坐标如图
dx
dI I dx a
*
P
y
0I
4 π r0
(cos1
cos2
)
B 的方向沿 x 轴的负方向
6
第6页/共31页
B
0I
4 π
z
无限长载流长直导线
D 2
I
xo
C 1
B
×
P
y
1 0 2 π
B 0I
2 π r0
半无限长载流长直导线
1
π 2
2 π
BP
0I
4πr
7
第7页/共31页
无限长载流长直导线的磁场
R
1
x1 o* 2
x2 x
×× ××× × ×× ××× ×× ×
23
第23页/共31页
讨论
B
0nI
2
cos2
c os 1
(1)P点位于管内轴线中点 1 π 2
cos 1 cos 2
cos2
l/2
l / 22 R2
B
0nI
cos2
0nI
2
l l 2 / 4 R2 1/2
若 l R
4a
2. 圆 电流轴 线IR上2i 磁场:
P
B
0
2( R 2
毕奥-萨伐尔定律
奥斯特的实验 装置:
电流方向
直导线
电流方向
结论向有关
奥斯特实验意义
• 揭示了电现象与磁现象的联系 • 宣告电磁学作为一个统一学科诞
生 • 历史性的突破 • 此后迎来了电磁学蓬勃发展的高
潮
• 二、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发现
奥斯特做了有关的实验,于1820年7月21日发现了电流 的磁效应。随后实验物理学家毕奥和萨伐尔根据奥斯特 的发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通过两个相关的实验验证 了他们有关电流磁效应的假设。在1820年,毕奥和萨伐 尔,通过实验测量了长直电流线附近小磁针的受力规律, 发表了题为“运动中的电传递给金属的磁化力”的论文, 在数学家拉普拉斯的帮助下,将电流载体转换为电流元 的情况,并得出了毕奥-萨伐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因
一种是通过光学仪器形成放大得像,如 测微目镜;另一种是通过测量放大后的 物理量,如拉伸法测量杨氏弹性模量使 用的光杠杆。
干扰因素
• 在物理实验中干扰因素很多,这里就 电磁波实验的干扰因素处理进行讨论。
• 毕奥-萨伐尔实验中的干扰因素主要 是地磁场,所以消除地磁场很必要, 试验中用一个条形磁铁放在一定的水 平位置上,用来消除地磁场的影响。 也可以加大流过导线的电流,拉近磁 针和导线的距离等。
3、安培的四个示零实验
示零实验,就是结果显示为零的实验,示
零实验常常与补偿法联系在一起,补偿法 的定义如下:某系统受某种作用产生A效果, 受另一种同类作用产生B效应,如果由于B 效应的存在而使A效应显示不出来,就叫B 对A进行了补偿。示零法在试验中具有独特 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修正系统 误差,为理论提供依据。
启示
• 安培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与联系中,提炼出磁现象 的本质 ——并非空穴来风;
比奥-萨伐尔定律知识点
比奥-萨伐尔定律知识点比奥-萨伐尔定律(The Bouba-Sarkar Law)是一个心理学现象,描述了人们将特定形状与特定音节联系起来的趋势。
该定律于2001年由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冈·肖的基尔和南希·萨奇尔提出。
本文将介绍比奥-萨伐尔定律的基本概念、实验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研究领域。
概念介绍比奥-萨伐尔定律指出,人们倾向于将某些形状与某些音节之间建立联系,即认为某些形状更适合于某些音节。
根据这个定律,人们倾向于将柔和、圆润的形状与圆润而温和的音节联系起来,将尖锐、角度明显的形状与锐利而刺耳的音节联系起来。
实验方法研究者们通过实验来验证比奥-萨伐尔定律。
实验一般采用以下步骤:1. 展示图片:实验中使用一系列的形状图片,包括圆润的形状和尖锐的形状。
2. 提供音节:研究者同时播放两个音节,一个音节发音柔和圆润,另一个音节发音锐利尖锐。
3. 要求参与者选择:参与者需要选择他们认为与所听到的音节更加匹配的图片。
实验结果多数实验显示出了比奥-萨伐尔定律的存在。
参与者倾向于将圆润的形状与柔和圆润的音节相匹配,将尖锐的形状与锐利尖锐的音节相匹配。
尽管个体差异存在,但整体趋势支持比奥-萨伐尔定律。
背后原因比奥-萨伐尔定律的存在可能与人类大脑对形状和音节的感知方式有关。
人们在大脑中建立了一种联系,将感官信息与特定的形状和声音联系起来。
这种联系可能受到文化、语言和个人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领域比奥-萨伐尔定律引起了许多研究领域的兴趣,包括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人类认知等。
研究者们试图进一步理解该定律在不同人群和文化中的普适性,并探究其与人类认知和语言加工的关联。
结论比奥-萨伐尔定律是一个揭示人类感知和认知方式的心理学现象。
通过将特定形状与特定音节联系起来,人们表现出一种普遍的倾向性。
这一定律的发现为我们进一步理解人类感知、认知和语言加工提供了新的视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斯特实验、比奥·萨伐尔定律的建立一、奥斯特实验的重大发现1、奥斯特实验1820年7月21日,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1777~1851年)向科学界宣布他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这一重大发现第一次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突破了长期以来认为电与磁互不相干的僵固观念,开创了电磁学研究的新纪元,电磁学作为一个统一的学科从此正式宣告诞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
早在18世纪30年代,就有人描述过雷电能使刀、叉、钢针磁化的现象。
18世纪50年代,人们发现莱顿瓶放电可使焊条、缝衣针磁化。
在这些事实的启示下,有些自然哲学家曾猜想电与磁之间可能有某种联系。
但从18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初,一些著名的物理学家却坚持认为电与磁是截然不同、并无关系的两回事。
发现电力定律和磁力定律的库仑在1780年指出,电和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尽管它们的作用力的规律在数学形式上相同,但它们的本质却完全不同。
1820年,安培认为,电现象和磁现象是由两种彼此独立的不同流体产生的。
1807年,托马斯·扬(T.Young)说,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电与磁之间存在任何直接的联系。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当然不会去寻找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然而,深受康德(Kant)哲学影响的奥斯特却相信电与磁之间存在着联系,经过努力的寻找,终于获得成功。
开始时,奥斯特沿着电流的方向放置磁针,试图寻找电流对磁针的作用,均以失败告终。
于是他猜想电流对磁针的作用是否可能是横向的。
1820年4月,奥斯特在讲授电、伽伐尼电和磁的课程时,做了一个实验,他使一个小伽伐尼电池的电流通过一条细铂丝,铂丝放在一个带玻璃罩的指南针上,结果盒中的磁针被扰动了,尽管效应很弱,看上去也不规则,并未给听众留下强烈的印象,但却是可贵的新发现。
事后,奥斯特的作用力是横向力,这是奥斯特实验的又一重大发现。
它突破了以往关于非接触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均为有心力的局限,拓宽了作用力的类型。
这是很重要的发现,不容忽视。
2、一系列重要研究课题的提出奥斯特实验以及上述一系列相关的实验,发现了不少前所未知的重要现象,揭示了电现象与磁现象多方面的联系,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研究领域,激起了许多物理学家的兴趣和关注。
于是,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很快凝聚而成,并迅即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突破,迎来了电磁学发展的高潮。
现在,让我们概述一下当时提出的主要研究课题。
首先,比奥和萨伐尔认为,奥斯特实验中磁针在电流作用下受力偏转的原因是,两个磁极(北极和南极)分别受到了电流的作用力,而电流对磁极的作用力又应是构成该电流的各电流元对磁极的作用力之和。
比奥和萨伐尔不满足于现象的发现和描述,他们提出了寻找电流对磁极作用力所遵循的普遍规律问题。
换言之,比奥和萨伐尔试图寻找电流元对磁极作用力的定量规律,由此,通过积分,即可普遍地得出任意电流对磁极作用力的定量结果。
解决这个问题的困难在于不存在孤立的恒定电流元(如所周知,恒定电流总是闭合的回路),无法通过直接的实验测量发现规律。
比奥和萨伐尔通过巧妙设计的某些特殊实验的结果,经过分析(在定律的帮助下),建立了比奥-萨伐尔-定律。
其次,在几乎完全相同的背景下,安培提出的问题则比比奥和萨伐尔提出的问题更为深刻,也更为广泛。
根据上述涉及电流与磁体、电流与电流,以及早就知道的磁体与磁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种种现象,特别是根据磁棒与载流直螺线管等效性的实验(所谓等效性,是指一根磁棒对其他电流或磁体的作用,以及其他电流或磁体对该磁棒的作用,可以用一个适当的载流直螺线管等效地代替),安培做出了一个重要的抽象与猜测。
安培认为,磁现象的本质是电流,物质的磁性来源于其中的分子电流(所谓“分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元,当时,对物质微观结构的了解还很肤浅)。
由此,上述涉及电流、磁体的种种相互作用都可以归结为电流与电流的相互作用,同时,物质磁性的存在与消失可以解释为其中分子电流排列的整齐与混乱。
此外,由于磁棒与载流直螺线管等效,也就自然地解释了为什么正、负电荷可以单独存在,而磁体南北极总是并存不可单独分割的事实。
基于这种认识,安培提出了寻找电流与电流之间作用力遵循的普遍定量规律问题。
换言之,安培试图寻找的是,两个电流元之间作用力的定量规律。
它将为涉及电流、磁体的各种相互作用(电流与磁体,电流与电流,磁体与磁体)以及物质的磁性,提供统一的解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安培不仅遇到了不存在孤立的恒定电流元,无法直接实验测量的困难,而且由于涉及的几何因素更多,难度大为增加。
安培通过精心设计使用更大的电池做了许多同样的实验。
奥斯特还在磁针和载流导线之间放人玻璃、金属、木头、水、树脂、陶器、石头,磁针的偏转并未因此减弱或消失。
由此,奥斯特终于证实“电流的磁效应是围绕着电流,呈圆环形的”。
1820年7月21日,奥斯特撰写了只有4页的题为《关于电冲击对磁针影响的实验》的论文,宣布了他的这一重大发现。
奥斯特实验立刻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赞扬。
安培写道:“奥斯特先生……已经永远把他的名字和一个新纪元联系在一起了”。
法拉第评论说:“它突然打开了科学中一个一直是黑暗的领域的大门,使其充满光明”。
紧接着,物理学界掀起了电磁学研究的热潮,一系列新的实验在奥斯特实验的启发下应运而生,丰富了人们对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联系的认识。
它们是:1820年9月18日,安培关于圆电流对磁针作用的实验;1820年9月25日,安培关于两平行直电流相互作用的实验;1820年9月 25日,安培关于钢片在电流作用下被磁化的实验;1820年10月安培关于载流螺线管与磁棒等效性的实验;1820年10月30日,比奥和萨伐尔关于载流长直导线对磁针作用的实验。
更为重要的则是将在本节以下几段详细介绍的比奥和萨伐尔关于载流弯折导线对磁极作用的实验,他们由此得出了电流元对磁极作用力的普遍定量规律——比奥-萨伐尔-定律定律。
还有安培著名的四个示零实验,他由此得出了两个电流元之间作用力的普遍定量规律一一定律。
现在,让我们准确地描绘一下奥斯特实验,看看它究竟发现了什么。
如图l -3-1所示,奥斯特实验发现,在载流长直导线附近平行放置的磁针受力沿垂直于导线的方向偏转,即磁针的N 极垂直于由导线和磁针构成的平面(图中用虚线画出)向外(即向纸面外)运动,磁针的S 极则垂直于由导线和磁针构成的平面向内运动,形成偏转。
如果电流反向,则磁针反向偏转。
这种电流使与之平行的磁针偏转的现象,表明电流(不是电荷)对磁针有作用,称为电流的磁效应,它揭示了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值得强调指出的还有,磁极受到电流的作用力是一种新型的作用力——横向力。
它与当时已知的非接触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电力、磁力(磁体之间的作用力)具有不同的特征。
万有引力、电力、磁力都是把被作用的物体推开或拉近,即都是排斥或吸引的有心力。
然而,电流对磁极的作用力却明显不同,它并非排斥或吸引磁极,而是使磁针围绕着电流沿横向偏转,即使磁针在与由磁针和电流构成的平面垂直的平面内偏转,故称横向偏转。
它表明电流对磁极的四个示零实验并伴之以缤密的理论分析,竟然一举突破,天才地建立了著名的安培定律,充分显示了大师的风范。
如所周知,安培定律实际上包括了比奥-萨伐尔-定律定律,后者是前者的一部分。
再次,电流磁效应的逆效应是什么?奥斯特发现电流(不是电荷)对磁针的作用,这是电流的磁效应。
因此,人们十分自然地提出它的“逆效应”是什么的问题。
即磁是否也能够对电有作用,这种作用在什么条件下发生,以什么形式出现。
如所周知,对电流磁效应的逆效应的寻找并非一帆风顺。
直到1831年,法拉第才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认识到这种逆效应只在非恒定的即运动与变化的条件下出现。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标志着电磁学研究突破了静止、恒定条件的限制,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对电磁感应的深人研究和理论解释,最终导致电磁场理论的建立,意义十分重大。
最后,电流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是什么?或者,更广泛地说,各种电磁作用(包括电荷之间的作用,电流之间的作用,以及电磁感应等)的机制是什么?换言之,电磁作用是否需要媒介物传递(如果需要,媒介物是什么,有什么性质),是否需要传递时间?如所周知,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在解释万有引力、电力、磁力等非接触物体之间作用力的机制时,曾经一再提出过。
对此,曾有过超距作用与近距作用两种对立的观点,长期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法拉第持坚定的近距作用观点,他认为电磁作用需要力线或场作为媒介物,需要传递时间(尽管很短)。
法拉第认为力线或场是客观存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解释他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时,更把静态的力线图象发展到动态,并认为电力线与磁力线是相互联系的。
麦克斯韦继承了法拉第的近距作用观点,用变化磁场产生的涡旋电场解释电磁感应,并进而提出位移电流假设,建立了描述电磁场运动变化规律的麦克斯韦方程,它的预言的实验证实,宣告了近距作用场观点的胜利。
爰因斯韦的狭义相对论则最终消除了一切超距作用。
由此可见,奥斯特实验的重大发现,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考。
上述重大研究课题的提出和解决,为电磁学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脉络和轨迹;同时,也使我们体会到,在科学研究中,提出重要的、有深刻内涵的、开创性的问题,是何等的重要。
二、弯折载流导线对磁极作用力的实验,比奥·萨伐尔·定律定律的建立1820年奥斯特实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后,奥斯特本人满足于定性的陈述和解释,没有做进一步的定量研究。
法国物理学家比奥(Jeans Baptiste Biot,1774~1862)得知奥斯特实验后,和年轻的萨伐尔(Felix Savart,1791~1841)一起,日夜工作,在定律的帮助下,很快就得出了电流元对磁极作用力的定量规律。
1、对奥斯特实验的分析在着手定量的实验之前,比奥和萨伐尔对奥斯特实验作了认真的考察和细致的分析。
前已指出,奥斯特实验的具体结果是,载流长直导线使与之平行的磁针围绕着电流沿横向偏转。
对此,比奥和萨伐尔认为,这是磁针的两个磁极分别受到载流长直导线作用力的结果。
由于磁针横向偏转,合理的解释或猜测是,如图1-3-2所示,磁极受载流长直导线的作用力应垂直于由磁极和直导线构成的平面(图l-3-2中的纸平面),即为横向力。
这样,两个磁极(北极与南极)受到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导致磁针横向偏转。
显然,载流长直导线是由许多同方向的电流元构成的,载流长直导线对磁极的作用力应是构成它的各个同方向电流元对磁力的作用力之和。
因而,简单而合理的解释或猜测是,如图1-3-2下图所示,电流元对磁极的作用力应垂直于由磁极与电流元构成的平面(图1—3-2中的纸平面),即也应是横向力。
根据上述分析,电流元对磁极的作用力是横向力,这表明其方向已经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