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基本知识
抗生素的原理和应用知识点
抗生素的原理和应用知识点1. 简介抗生素是一类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的化学物质,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主要药物。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的原理和应用的基本知识点。
2. 抗生素的分类抗生素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和来源进行分类。
2.1 根据作用机制分类•细菌静态抗生素: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起到治疗作用。
例如,静菌抑制剂可以阻止DNA的复制,细菌因此无法增殖。
•细菌杀灭抗生素:抗生素通过杀灭细菌来治疗感染。
这些抗生素一般会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膜或抑制其蛋白质合成等。
例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2.2 根据来源分类•天然抗生素:来自天然来源,如真菌和细菌的代谢产物。
例如,青霉素就是由霉菌产生的。
•半合成抗生素:人工对天然抗生素进行改造和修饰得到的。
例如,氨苄西林是对青霉素的改造。
•合成抗生素:完全通过人工合成得到的。
例如,喹诺酮类抗生素就是合成的。
3. 抗生素的原理抗生素通过作用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过程来起到治疗作用。
3.1 静态抗生素的原理静态抗生素抑制了细菌的生长,使其处于休眠状态。
静菌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DNA的复制来实现这一效果。
细菌在没有足够的DNA复制的情况下,无法分裂和繁殖,从而减少或停止了细菌感染的进程。
3.2 杀灭抗生素的原理杀灭抗生素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膜或抑制其蛋白质合成来杀灭细菌。
这些抗生素可以引起细菌的死亡,从而治疗感染。
4. 抗生素的应用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在各种医疗场景中广泛使用。
4.1 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抗生素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它们可用于治疗细菌引起的肺炎、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
4.2 手术前和手术后的预防性应用在某些手术前或手术后,医生会使用抗生素来防止感染。
这是因为手术可能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
4.3 动物养殖业中的应用抗生素也被广泛应用于动物养殖业中,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的细菌感染。
然而,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细菌的产生,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抗生素专业知识
HOOC
N
S CH3
N
CH3
R
COOH
青霉二酸
RN
O
H2O
O
HS CH3
N
CH3
COOH
RN
HS CH3
O
HN
O
CH3
COOH
抗生素专业知识
第22页
碱性条件下
HH H
RN
S CH3
O
N
O
CH3
COOH
HH H
RN
S
O O HN
HO
CH3 CH3
COOH
青霉酸
OHβ-lactamase
HH H
RN
S CH3
O
N
O
CH3
COOH
H3CO
OCH3
HH H
N
S
H3CO CH3
O
N
O
CH3
COOH
HH H
N
S CH3
O
N
OCH3 O
COOH
β -lactamase sensitive
OCH3
HH H
N
S CH3
O
N
O COOH
抗生素专业知识
第31页
苯唑西林系列
O R1 N
R2
CH3
HH H
N
S CH3
O
N
O
合成时带入残留量蛋白多肽类杂质;
内源性过敏原可能来自于生产、贮存和使用过程 中β-内酰胺环开环本身聚合,生成包含青霉噻唑 蛋白,青霉噻唑多肽,青霉噻唑聚合物高分子聚 合物。
抗生素专业知识
第17页
抗生素专业知识
常见抗生素记忆口诀
常见抗生素记忆口诀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在医疗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抗生素种类繁多,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各不相同,对于医学生、医务人员以及普通大众来说,记住这些抗生素的相关知识并非易事。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常见的抗生素,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实用的记忆口诀。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青霉素类“窄谱天然青霉素,溶链葡球最灵敏。
氨苄阿莫是广谱,产酶耐药加棒酸。
”这句口诀中,“窄谱天然青霉素”指的是青霉素 G 等天然青霉素,它们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作用较强。
“氨苄阿莫是广谱”则说的是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它们的抗菌谱较广。
“产酶耐药加棒酸”意思是如果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导致耐药,可以加用克拉维酸等β内酰胺酶抑制剂。
(二)头孢菌素类“一拉二呋三克肟,四代吡肟五代罗。
”“一拉”指的是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拉定;“二呋”是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三克肟”代表第三代头孢菌素,像头孢克肟;“四代吡肟”说的是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五代罗”指的是第五代头孢菌素头孢洛林。
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红霉素,支衣军团百日咳。
”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这类药物对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以及军团菌感染、百日咳等有较好的疗效。
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链卡庆,耳毒肾毒要记清。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
使用这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其耳毒性和肾毒性。
四、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治四体,衣支螺立最好记。
”四环素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和立克次体感染。
五、氯霉素类抗生素“老眼昏花,儿女厌养。
”“老眼昏花”指的是氯霉素可能导致的视神经炎等眼部不良反应;“儿女厌养”意思是氯霉素可能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六、喹诺酮类抗生素“沙星家族喹诺酮,泌尿呼吸和肠道。
抗菌谱广活性强,儿童孕妇莫用它。
”喹诺酮类抗生素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常用于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肠道感染的治疗。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与合理配比
避免滥用: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抗生素,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以免导致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采取措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
避免自行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与合理配比
汇报人:XX
目录
01
抗生素的基本知识
02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
03
抗生素的合理配比原则
04
抗生素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05
抗生素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抗生素的基本知识
1
抗生素的定义和作用机制
定义:抗生素是一种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药物。
作用机制:抗生素通过干扰细菌的细胞壁合成、蛋白质合成、核酸复制等过程,达到抑制或杀死细菌的效果。
抗生素的分类:抗生素可以分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等。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不多用”的原则,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
抗生素的分类和适应症
抗生素的分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
适应症:不同种类的抗生素有不同的适应症,如青霉素类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头孢菌素类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等
肝肾功能损害:转氨酶升高、血肌酐升高等
二重感染:导致正常菌群失调,引起其他感染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
2
遵医嘱用药,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抗生素的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应根据病情、患者体质等因素确定,不可随意增减。
常用抗生素的应用范围及科普知识
常用抗生素的应用范围及科普知识常用抗生素的应用范围及科普知识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广泛用于临床医疗中。
本文旨在介绍常用抗生素的应用范围及相关科普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些药物。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是最早发现的一类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包括青霉素G和青霉素V,应用范围广泛。
青霉素适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如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然而,由于许多细菌对青霉素产生了抗药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细菌敏感性进行选择。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鞍形菌素的一类衍生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适用于治疗青霉素不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
常见的头孢菌素包括头孢菌素C、头孢菌素M等。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治疗,但也存在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三、庆大霉素类抗生素庆大霉素类抗生素主要包括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是一类广谱、强效的抗生素。
这类抗生素广泛用于重症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情况,特别是对于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有很好的疗效。
然而,庆大霉素类抗生素也具有一定的耐药性风险和毒副作用,因此需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四、喹诺酮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包括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主要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这类抗生素的特点是在体内蓄积时间长,药效持久,对一些耐药菌有很好的疗效。
然而,长期、滥用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菌株增多,因此在应用时需要谨慎使用。
五、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这类抗生素适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病情。
然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等。
六、磺胺类抗生素磺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物,适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磺胺类抗生素对于敏感的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但在应用过程中也要注意药物的耐受性和副作用。
七、其他抗生素除了上述常用的抗生素类别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抗生素,如利福平、万古霉素等。
常用抗生素药物的治疗范围及科普知识
常用抗生素药物的治疗范围及科普知识常用抗生素药物的治疗范围及科普知识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
它们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本文将介绍常用抗生素药物的治疗范围以及一些科普知识,让我们对这些药物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是最早被发现并广泛应用的一类抗生素药物。
它们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如肺炎球菌、链球菌等。
青霉素类抗生素有很多种药物,常见的包括青霉素盐酸盐、阿莫西林等。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在青霉素基础上改良而来的药物。
它们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较好的疗效。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皮肤软组织等部位的感染治疗中。
常见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有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等。
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如肺炎、腹腔感染等。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于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常见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四、喹诺酮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阴性菌和某些革兰氏阳性菌效果显著。
喹诺酮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常见的喹诺酮类抗生素有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
五、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于呼吸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治疗效果显著。
常见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红霉素、克拉霉素等。
六、糖肽类抗生素糖肽类抗生素是一类天然来源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和结核病。
糖肽类抗生素通常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如肺炎、腹腔感染等。
常见的糖肽类抗生素有万古霉素、链霉素等。
七、其他抗生素除了上述介绍的常见抗生素,还有一些其他种类的抗生素,如磺胺类抗生素、利福霉素等。
这些抗生素在特定的感染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抗生素的作用范围及科普知识
抗生素的作用范围及科普知识抗生素的作用范围及科普知识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它们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然而,并非所有的感染都适合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只能对抗细菌感染,对病毒等其他类型的感染无效。
本文就抗生素的作用范围及一些科普知识进行阐述。
一、抗生素的作用范围1. 治疗细菌感染: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
对于患有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或阻止其生长繁殖,从而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2. 预防性使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使用抗生素作为预防措施。
例如,在一些手术操作前,医生会给患者使用抗生素以防止手术过程中的感染。
此外,抗生素也常用于免疫缺陷患者,以预防细菌感染。
3. 农业领域的应用:抗生素的应用不仅限于医药领域,还广泛应用于农业。
在畜牧业中,抗生素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畜禽的细菌感染疾病,提高养殖效益。
然而,滥用抗生素在农业中也存在问题,如导致抗药性细菌的产生和传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二、抗生素的类别及作用机制抗生素可分为多个类别,每类抗生素针对不同类型的细菌并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以下是常见的几类抗生素及其作用机制介绍: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它们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结构,使得细菌无法存活和繁殖。
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
它们通过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干扰细菌的正常生存功能。
3. 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土霉素、多西环素等。
它们能够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干扰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4. 磺胺类抗生素:如磺胺嘧啶、甲氧苄啶等。
它们通过阻断细菌对辅酶的合成,干扰细菌进行必要的代谢过程。
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尽管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感染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但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以下是一些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1. 防止耐药性产生:滥用抗生素易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加,使得正常剂量的抗生素无法对抗感染。
抗生素知识点
抗生素知识点
抗生素,即抗菌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
它们在医
学领域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帮助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以下是关
于抗生素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1. 抗生素的分类
抗生素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青霉素、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对特
定类型的细菌有不同的作用。
2.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该根据医生的嘱托按时按量服用,不可随意
更改药物剂量或停止用药。
同时,应该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导致细
菌耐药性的增加。
3. 抗生素的副作用
抗生素在治疗感染疾病时,可能会引发一些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皮疹等。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该密切关注身体状况,
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4. 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
由于滥用和不正确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得原本
有效的抗生素失去了疗效。
因此,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抗生素,不可随意滥用。
5. 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类型、患者的年龄、病情
的轻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以确保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总之,了解抗生素的基本知识,正确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耐药
性问题的发生,对于维护个人健康和社会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希
望大家在使用抗生素时能够谨慎对待,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抗生素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抗生素基础知识培训资料抗生素基础知识培训资料(1)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对于治疗感染性疾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介绍抗生素的分类、作用机制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一、抗生素的分类1. 根据作用对象分类:(1) 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如青霉素、氨苄西林等。
(2) 狭谱抗生素:只对某些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如头孢类抗生素。
(3) 特定抗生素:只对某种特定的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如杨红霉素钠。
2. 根据化学结构分类:(1) 青霉素及其衍生物:如青霉素G、青霉素V、阿莫西林等。
(2) 链霉素及其衍生物:如红霉素、克拉霉素等。
(3) 环糊精类:如万古霉素、卡那霉素等。
(4) 氟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二、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抗生素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细菌起到抑制或杀灭的作用:1. 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2. 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如氯霉素通过抑制核糖体的功能,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导致细菌无法正常生长和繁殖。
3. 干扰细菌DNA的合成:如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能够通过抑制细菌DNA拓扑异构酶的活性,干扰细菌DNA的复制和修复过程,导致细菌无法存活。
4. 干扰细菌代谢过程:如磺胺类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体内二氢叶酸的合成,干扰细菌的新陈代谢,导致细菌死亡。
三、抗生素的使用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使用需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规定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使用。
2. 避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滥用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应合理使用,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对于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等,抗生素无效,不宜使用。
3. 注意过敏反应:部分人群对某些抗生素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使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4. 遵守用药规范: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遵守用药规范,如建议在饭前或饭后服用、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等。
抗生素知识培训
3、陶瓦盖 内径约103mm,外径108mm,平坦,吸水 性强,应定期清洗、干燥。
.
4、钢管(牛津杯) 每次使用后应置1:1000新洁尔灭溶液内 浸泡2个小时以上,进行灭菌后再进行洗涤, 在150℃-160 ℃干热灭菌2小时备用。 使用同一批次的钢管。钢管内外壁要求清 洁光滑,两端面应平坦光洁,管壁应厚薄 一致,重量差异不超过0.05g
• 2.灭菌(sterilization):杀死物体上所有 微生物的方法(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 物)。
.
• 3.抑菌(bacteriostasis):抑制人体内部 或外部细菌生长繁殖的。
• 4.防腐(antisepsis):体外防止或抑制细 菌繁殖的方法。
5.无菌(asepsis):不存在任何活菌。
.
6.培养 加液完毕后,用陶瓦盖覆盖,平稳地移 入培养箱中,至35-37 ℃培养至所需的时间。 双碟在培养时,不易使双碟靠近培养箱 热源较近处,以免造成培养温度不均匀, 使同一双碟上细菌生长速度不一致,造成 抑菌圈变小或抑菌圈不圆。
.
7、抑菌圈测量 从培养箱中取出培养皿,将钢管倒入盛有
1:1000新洁尔灭或其他消毒液内,盖上玻 璃盖。用抑菌圈测量仪或者游标卡尺测量, 然后按生物统计法测定其效价。
.
琼脂扩散法(管碟法):
是使用固体培养基,在培养基凝固前,将试 验菌混进去,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含有抗生素的 物质与含菌的培养基表面接触。目前,国际上采 用将抗生素加入到特定的小钢管中,使小钢管中 的抗生素与培养基表面接触,此方法称为“管碟 法”。经过培养后,由于抗生素不断向培养基中 扩散,凡抑菌浓度能到达之处,试验菌不能生长, 从而形成透明的抑菌范围,此范围一般都呈圆形, 称为“抑菌圈”。
抗生素基础知识
抗菌药物系列概述抗细菌,抗立克次体和抗真菌的药物既可从细菌或霉菌制取(抗生素),亦可完全*化学合成.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并激活能破坏细菌细胞壁的酶,增强细菌细胞膜的渗透性,干扰细菌蛋白的合成和干扰细菌核酸代谢.抗菌药物的选择虽然从疾病的症状常可推断其病因,但对于极为严重的感染,培养和抗生素敏感试验仍是选择治疗用药物的基本依据.对极其严重的病人可能必须在培养和药敏试验完成之前就开始治疗,但不要忘记在治疗开始前取好培养标本.一般情况下,试管中的药物活性可代表治疗效应.然而,某一细菌在试管中对某种抗生素的敏感度并不就是该药的临床有效性的真正可*指标,因为疗效还取决于下述各种因素:该药的药物学特性(吸收,分布,体液和组织中的浓度,与蛋白的结合,排泄和代谢的速率),药物相互作用或药物与抑制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宿主防御机制的有效性.其他还应考虑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该药的毒性,病人有无过敏或其他严重反应史,以及药物的价格等等.一般认为青霉素,头孢菌素,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多粘菌素是灭菌药(它们杀死细菌),而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克拉霉素,阿齐霉素和磺胺类为抑菌药(它们抑制细菌的生长).但是,灭菌药对某些细菌可能只起抑菌作用,反之,某些抑菌药对某些细菌却有灭菌作用.对大多数感染来说,包括对肺炎双球菌性肺炎和尿路感染,灭菌药似乎并无优于抑菌药之处.但是,当感染发生在宿主全身或局部防御机制丧失,至少是部分丧失时,则似乎必须用灭菌药.如,白细胞减少的病人患心内膜炎,脑膜炎,严重葡萄球菌感染和严重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对于严重感染,常需在了解致病菌的敏感性之前就合并使用数种抗生素来治疗.在治疗混合感染时也常需联合使用抗生素.对某些感染,如结核,联合用药也比单一用药的效果好,因为这种细菌对单一药物较易产生耐药性.在治疗肠球菌性心内膜炎时应该联合用药,如用氨基糖苷,则必须加用青霉素或万古霉素,这样能产生充分的灭菌作用,否则会复发.在白细胞减少的病人发生严重绿脓杆菌感染时,似乎联合用药也极为重要,用一种氨基糖苷(如妥布霉素)再加用一种抗绿脓杆菌的青霉素(如替卡西林),效果可能会比单用其中任一种药的效果都好.用药方法肠道外用药,最好作静脉注射,通常在严重感染时选用,一旦感染得到控制,则常用口服剂来维持疗效.治疗应持续至客观证据表明全身感染的活动已消失数日之后(如已无发热,无白细胞增多,无实验室检查异常).对有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使用抗生素必须非常谨慎.这些病人在最初24小时内药物的通常用量尚能耐受,但以后的剂量则必须减少或将用药间隔时间延长.同样,对婴儿和老年人的用药量的监控也极为重要.用任何药物都可能会有不良反应,而且大多数器官系统都可能受累.这些副作用可能为药物毒性直接引起,也可能是过敏反应.有了反应,并不一定要中断治疗,特别是如果引起反应的药物是唯一的有效药物.在决定是否继续用该药物时,对反应的严重程度和类型,预期的反应过程,能否适当处理以及感染本身的严重程度等全都必须考虑到.抗生素治疗的并发症见表.细菌对任何抗生素都可能产生耐药,其耐药性可迅速出现,也可在长期或反复用药之后出现.快速控制感染可避免耐药的出现.剂量不足易导致耐药,以后甚至把剂量加得很大也无济于事.药物疗法的错误应用抗菌药物往往被无根据地滥用(如用于病毒性疾病)或被误用.单纯用抗生素来治疗发热本身,可能是最为常见的错误,其实发热不一定就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如无细菌侵袭的明显依据,若病情允许,应暂缓投用抗菌药物,直至临床和化验证实感染存在之后再用.常见的抗生素错用和误用包括:选用了无效的抗生素;用药剂量不足或过量;用于无并发症的病毒类疾病;用药途径不当;细菌产生耐药后仍继续用原来的抗生素;发生严重毒性或过敏反应后仍继续用药;过早停止有效治疗;抗生素联合用药选择不当;过分依赖药物治疗而忽视外科的处理(如局部感染的引流和异物的摘除).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丁胺卡那新霉素*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卡那霉素* 链霉素妥布霉素* 仅用于表皮或口服.氨基糖苷类为有杀菌作用的抗生素,与30S核糖体结合,起到抑制细菌的蛋白合成作用.它们仅对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和葡萄球菌有效.对链球菌和厌氧菌的作用弱.氨基糖苷类可以和一种青霉素联合应用治疗葡萄球菌,链球菌,尤其是肠球菌性心内膜炎.新霉素和卡那霉素的抗菌谱窄,毒性也大于其他氨基糖苷类.这二种药物必须仅用于皮肤表面或口服应用.药理学所有氨基糖苷类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相似,均有毒性;口服吸收差,对全身性感染应作胃肠外用药.这些药物也不可注入腹腔,胸腔和关节腔,以免造成大量吸收.这些药物可经皮肤破损处吸收(如灼伤伤口).氨基糖苷类注射后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与蛋白结合率低.即使有炎症存在,各组织和分泌液中的浓度仍大大低于血浆中的浓度.主要的例外为尿液,耳外淋巴液和肾皮质,因这些部位与氨基糖苷类有选择性结合作用,故其药物浓度高于血浆水平.当有感染存在时,滑膜腔,胸腔,心包膜腔和腹腔内液中的药物浓度可达到血浆药浓度的50%以上.胆汁中的浓度相当于血浆内浓度的25%~75%,如有胆汁梗阻,则胆汁中的浓度大大降低.甚至在有炎症时,氨基糖苷类也很少穿透进入眼球,脑脊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中.当氨基糖苷类用于治疗脑膜炎时,除静脉给药外,必须作鞘内注射,使脑脊液中的浓度达到有效水平.氨基糖苷类以原型经肾小球滤过排于尿中.这类药物的血浆半衰期相同,为2~3小时;肾功能不全或老年患者中,半衰期会显著延长.为避免血内浓度过高所导致的毒性作用,应减少用药剂量或/及延长用药间歇来调节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维持量.因氨基糖苷类有其分布特性,对于肥胖患者,应按标准体重加上其50%的超标部分体重作为其计算药物剂量的依据.对细胞外液过多的病人,如水肿,其用药剂量应按总体重计算.有灼伤或囊性纤维变的患者的血浆药浓度降低,故可能需要较高的剂量.贫血则有可能升高血浆药浓度.体外试验发现抗绿脓杆菌青霉素(如替卡西林)可使氨基糖苷类失去活性.临床上肾功能衰竭患者同时应用青霉素和氨基糖苷类时,如氨基糖苷类用药间隔时间长,可出现氨基糖苷失活现象.适应证除链霉素抗菌谱较窄外,所有氨基糖苷类都对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有较好活性,但对厌氧菌无效.链霉素,新霉素和卡那霉素对绿脓杆菌无效,而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和萘替米星则有良效.氨基糖苷类对葡萄球菌有效,而对链球菌和肺炎球菌无效.链霉素因其耐药性而用途有限.它可用于布氏菌病,兔热病和鼠疫.也常与异烟肼和利福平合用治疗结核病,尽管大多数情况下已被庆大霉素取代,与青霉素或万古霉素合用于预防和治疗链球菌或肠球菌性心内膜炎.它也被用在部分非结核杆菌性分枝杆菌感染.新霉素和卡那霉素因其毒性作用应限于口服或局部(眼,耳)应用.口服可应用于术前肠道准备或治疗肝昏迷,以减少胃肠道内的细菌数量和氨的产生.局部应用限于小范围内的小剂量使用,否则吸收后可引起中毒.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和萘替米星应用于严重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庆大霉素也可与青霉素或万古霉素合用于治疗链球菌,肠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或用于预防心内膜炎.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活性非常相似,唯有两个差别:妥布霉素对绿脓杆菌效果较好,而庆大霉素对马赛沙门菌的作用较强.在某些医院已观察到对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耐药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这种耐药大多数是由于质粒介导的氨基糖苷类酶改变.丁胺卡那的抗菌谱与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一致,但对酶的灭活作用的敏感性较小.因此,丁胺卡那治疗对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耐药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有价值,但丁胺卡那对这些病例的应用上可能应有所保留.细菌对丁胺卡那出现耐药通常意味着对所有当代有效的氨基糖苷类均耐药.萘替米星的抗菌谱与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相同.它对酶性改变的敏感性比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小,但比丁胺卡那高.与其他药物相比似无优越之处.不良反应所有氨基糖苷类药都有肾脏毒性和耳毒性.氨基糖苷类药还可引起神经肌肉阻滞,麻痹和周围神经病变.过敏反应也可见到.新霉素或卡那霉素大剂量口服(如每日12g)可引起异常吸收综合征.新霉素和卡那霉素的毒性较其他氨基糖苷类大,故不能用于胃肠外途径给药.此外,虽然经口服者吸收不多,但长期用药亦足以引起毒性反应,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是如此.链霉素极少肾毒性.庆大霉素的肾毒性大于妥布霉素,丁胺卡那和萘替米星.肾毒性通常是可逆的,较易发生在用量大,血药浓度高或疗程长的病例,以及老年患者曾患肾脏疾病,现有脱水和用速尿的患者.尽管尚未在美国得到证实,每日1次给药(与每日分次给药相比)似乎能降低肾毒性的发生率.链霉素和庆大霉素引起前庭损害的可能性大于听力丧失,而丁胺卡那和萘替米星则相反.链霉素引起的前庭损害常见于长期用药和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症状和体征有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平衡失调.妥布霉素对前庭和听觉功能的损害作用相等.第八对颅神经的损害常为不可逆性,较易发生于用药量大,血药浓度高或疗程长的病例,以及老年患者,伴有肾功能不全,既往有听觉障碍和用利尿酸,速尿或布美他尼治疗者.接受氨基糖苷类治疗2周以上或已知有耳毒性可能因素的患者,应作听力监测.用法和剂量链霉素用于治疗非结核性感染时,可作肌内注射,成人剂量为0.5~1g,每12小时1次;儿童剂量为10~20mg/kg,每12小时1次.治疗结核感染时,则常用1g,每日1次,连用数月,此后每周2~3次.新霉素可外用,口服,直肠给药,也可用于冲洗膀胱.口服或直肠内用药剂量为1~2g,每6小时1次.卡那霉素用于口服剂量为每日8~12g,分剂使用.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可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成人剂量为1~1.7mg/kg,每8小时1次,儿童剂量为1~2.5mg/kg,每8小时1次.用于治疗脑膜炎时,庆大霉素可作鞘内注射,成人剂量为4~8mg,每日1次;小儿剂量为1~2mg,每日1次.庆大霉素也可供外用.丁胺卡那可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成人剂量为每日15mg/kg,分每日2次使用;儿童剂量为每日15~22.5mg/kg,分3次使用.萘替米星可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成人剂量为每日3~6.5mg/kg,分2~3等量使用;儿童为每日3~7.5mg/kg,3等分使用.正常肾功能患者应每3~4日测量药物的血浓度高峰和低谷,以尽可能减少引起耳毒性和肾毒性的可能性.峰浓度是肌内注射60分钟以后或静脉注射结束30分钟以后的水平.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萘替米星的给药剂量应调整至峰浓度为5~10μg/ml(10.5~21μmol/L),丁胺卡那为15~30μg/ml(26~51μmol/L).低谷浓度的测定为下次用药前30分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萘替米星的浓度如>2μg/ml(4.2μmol/L),丁胺卡那浓度>5μg/ml(8.6μmol/ L),则指示药物滞留,就有较大机会引起毒性反应.治疗的目标应使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萘替米星每8小时达到1次峰浓度,而丁胺卡那每12小时1次.每日1次给足全天的剂量(如庆大霉素5mg/kg)已在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中被证明有效.这种用法似乎比分次用药更少毒性反应.对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剂量应尽可能减少耳毒性和肾毒性反应.在用1剂正常负荷量(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1.0~1.7mg/kg,丁胺卡那5~7.5mg/kg)后,可用较小剂量而不改变惯用的间隔时间,或正常剂量而间隔时间延长.当肾功能发生变化时,列线图更提供不了有用的信息.目前尚无适当的方法来替代血药浓度测定.最佳用药方法是先给一剂常用负荷量,然后根据列线图估计第二次剂量.肌内注射的药物血清低谷浓度测定应在第二次用药或其后周期用药之前,峰浓度测定应在其后60分钟;静脉注射的药物血清低谷浓度测定应在其前,峰浓度测定应在其后30分钟.治疗要求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萘替米星应每8小时达到1次足量峰浓度,而丁胺卡那则每12小时1次.当用药剂量得到调整,血清浓度稳定之后,血药浓度的监测可减至隔日1次或每周2次.氨基糖苷类药物的静脉输注速度务必缓慢(一般至少30分钟),且这些药物绝不能用于体腔内注射,因为若引起神经肌肉传导阻滞,可导致呼吸停止.这种合并症尤其易发生于重症肌无力或应用箭毒类药物的患者.用新斯的明或静脉注射钙剂有时可使之恢复.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阿齐霉素红霉素克拉红霉素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和作用相似.所有的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均可经口服吸收,红霉素,林可霉素,阿齐霉素和氯林可霉素亦可经胃肠外给药.这些药大多是抑菌剂,通过与核糖体的50S亚单位结合而抑制细菌蛋白的合成.这些药物对需氧和厌氧革兰氏阳性球菌有效,而肠球菌除外,对革兰氏阴性厌氧菌也有作用.药理学经口服或胃肠外给药后,这些药物易弥散进入体液内,但不进入脑脊液.主要经胆汁排泄,对有肾功能衰竭者亦无需调整剂量.适应证红霉素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包括厌氧菌)有效,唯肠球菌例外;但目前许多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对之耐药,故不可用于严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红霉素对肺炎支原体属,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性军团菌和其他军团菌属,白喉棒状杆菌,弯曲杆菌,梅毒螺旋体和bur gdorferi螺旋体也有效.当青霉素不能用时,红霉素可作为治疗A组链球菌和肺炎球菌感染的替代药物.但对青霉素耐药的肺炎球菌常常对红霉素也耐药.它不可用于治疗脑膜炎.但它是治疗肺炎支原体和军团菌感染,白喉杆菌携带者和百日咳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虽然红霉素对革兰氏阴性厌氧杆菌有效,但其效力比氯林可霉素小得多.红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联合口服已被用于胃肠道手术前的肠道准备.由于胃肠道对红霉素不耐受,克拉红霉素和阿齐霉素常用以代替,尽管它们的价格贵得多.克拉红霉素和阿齐霉素的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另外,它们对流感嗜血杆菌的作用更强,对细胞内结核杆菌也有作用.阿齐霉素单剂量可用于治疗沙眼衣原体尿道炎和子宫颈炎.克拉红霉素的血清半衰期为4.7小时(是红霉素的3倍),阿齐霉素的半衰期更长.氯林可霉素的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但支原体例外.它比红霉素的优越性主要是具有更强的抗厌氧杆菌能力,尤其是类杆菌(包括脆弱类杆菌).当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对弓形虫和肺孢子虫也有作用.氯林可霉素不能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因其很难进入脑和脑脊液.林可霉素的抗菌谱与氯林可霉素相似,但口服吸收不佳,活性也弱.因此最好还是用氯林可霉素.不良反应红霉素常引起剂量相关性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和腹泻.这些不良反应不常见于克拉红霉素和阿齐霉素.无味红霉素可引起胆汁淤积性黄疸,而红霉素碳酸乙酯则较少引起.这种黄疸通常于用药10日后出现,主要发生于成年人,但如以前用过红霉素,则黄疸可能会提早出现.红霉素因可引起剧痛而不用于肌内注射;若用于静脉注射,则可引起静脉炎.过敏反应罕见.静脉注射红霉素或口服大剂量无味红霉素偶尔可见一过性听觉减退者.红霉素可提高茶碱血浓度,并强化特非那丁作用,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克拉红霉素也可导致相似的不良反应.氯林可霉素和林可霉素可引起腹泻,有时还很严重.伪膜性结肠炎(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引起)和过敏反应可见到.用法和剂量红霉素基质,无味红霉素,红霉素碳酸乙酯和红霉素硬脂酸酯均可口服,成人剂量为250 mg~1g,每6小时1次.儿童剂量为每日30~50mg/kg,分剂每6~8小时1次.静脉用药很少需要,但当必要时(如严重的军团病),则最好作连续静脉点滴;但间隔时间不超过6小时的间断静脉点滴(每次20~60分钟以上)也有效.乳糖酸红霉素和葡庚糖酸红霉素用于静脉点滴,剂量为每日15~20mg/kg,分4剂使用(儿童为每日20~40mg/kg).对成人极为严重的感染,曾有用到每日4g以上者.克拉红霉素成人剂量为250~500mg,每12小时1次口服;儿童剂量为7.5mg/kg,每12小时1次.阿齐霉素成人口服剂量为首剂500mg,每日1次,随后第2~5天250mg,每日1次(儿童首剂10mg/kg,随后2~5天5mg/kg).成人单剂量1g曾用于衣原体尿道炎或子宫颈炎.静脉500m g/d曾被用来代替口服治疗.氯林可霉素口服成人剂量为150~450mg,每6小时1次;儿童每日10~30mg/kg,分3~4剂使用.肌内或静脉注射剂量成人为每日600~2700mg,分3~4等分剂量使用;儿童为每日40 mg/kg,分3~4等分剂量使用.林可霉素口服成人剂量为500mg,每6~8小时1次;儿童每日30~60mg/kg,分剂每8小时1次使用.肌内和静脉注射成人剂量为600mg,每8小时1次,儿童为每日10~20mg/kg,分剂每8小时1次使用.氯霉素氯霉素主要是一种抑菌药,它通过与核糖体的50S亚单位结合而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抗菌谱广,可作用于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球菌和杆菌(包括厌氧菌),立克次体,支原体属和衣原体属.氯霉素应限用于因其他药物效果较差或毒性较大而不宜使用的严重感染,因其可引起罕见但致命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理学氯霉素经口服吸收良好,但肌内注射吸收差.胃肠外用药应作静脉注射.吸收后广泛分布于各种体液中,在脑脊液中能达到治疗浓度.氯霉素在肝脏中代谢为无活性的葡萄糖苷酸.氯霉素和葡萄糖苷酸代谢产物均经尿排泄.因在肝脏代谢,所以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浆中不会有活性氯霉素蓄积.适应证氯霉素是下列疾病的首选药物之一:(1)伤寒和其他严重的沙门菌属感染;(2)由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球菌或肺炎球菌引起的脑膜炎,而β-内酰胺类不能使用时;(3)脆弱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4)立克次体感染用四环素无效或不能用者.氯霉素对敏感的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球菌和肺炎球菌引起的脑膜炎有效,但对大肠埃希菌和其他肠杆菌属引起的脑膜炎无效.不良反应氯霉素可能引起两种骨髓抑制:一种是与剂量有关的可逆性的铁代谢影响,另一种是不可逆的特异反应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可逆性病变型易发生于用药量大,疗程长和有肝病的患者:血清铁和血清铁结合力饱和度升高,网织红细胞降低及红细胞前体空泡形成,贫血,白细胞降低和血小板减少.用氯霉素后发生不可逆的特异反应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会<1:25000.发病可能延迟到用药停止以后.过敏反应不常见.长期用药可出现视神经和周围神经病变.恶心,呕吐,腹泻也可发生.灰婴综合征,见于新生儿,并常使婴儿夭折.此与未成熟的肝脏不能代谢标准剂量的氯霉素而导致血药浓度过高有关.用法和剂量氯霉素的成人和儿童剂量为每日50mg/kg,分剂每6小时1次口服或静脉注射.用于治疗脑膜炎和偶尔用于其他严重感染时剂量为每日75~100mg/kg,分次使用.为避免发生灰婴综合征,1个月或以下新生儿剂量不能大于每日25mg/kg.为避免毒性,应将氯霉素的剂量调整至血清浓度为10~30μg/ml(31~93μmol/L),这对新生儿,未成熟婴儿和有肝病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孕妇禁用氯霉素.氯霉素也不能用于局部,因为多次少量吸收亦有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万古霉素万古霉素为灭菌性抗生素,它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它对所有革兰氏阳性球菌和杆菌都有效,包括(除了极少的例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对青霉素及头孢菌素耐药的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菌株.万古霉素对肠球菌有抑菌作用,但目前屎肠球菌的许多菌株都耐药.所有革兰氏阴性杆菌都对万古霉素耐药.药理学万古霉素口服不吸收.它可穿透进入体液,包括胸腔,心包,滑膜,腹腔和脑脊液.胆汁内可达到治疗浓度.肾小球滤过后以原型排泄.适应证万古霉素为治疗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各种严重感染(如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首选药物,及因过敏或耐药而无法使用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的葡萄球菌严重感染和草绿色链球菌或肠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的首选药物.对于肠球菌性心内膜炎的治疗,则需同时应用氨基糖苷类和万古霉素.口服万古霉素为治疗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性结肠炎(伪膜性结肠炎)的首选药物.不良反应静脉点滴时不常见静脉炎,寒战和发热.皮疹可见.肾毒性偶尔可发生.血药浓度非常高时可出现耳聋,通常并发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对肾功能低下的患者,应监测血药浓度,使血浆药物峰浓度保持在低于50μg/ml(35μmol/L).静脉点滴应缓慢,以免发生红颈综合征,即肩和颈部皮肤发红,全身不适和休克样状态.用法和剂量胃肠外治疗用静脉点滴.成人剂量为500mg,每6小时1次,或1g,每12小时1次;儿童剂量为每日40mg/kg,分次每6~12小时1次.静脉点滴不得少于60分钟.口服治疗抗生素相关性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性结肠炎的剂量成人为125mg,每6小时1次,儿童为每日40mg/kg,分4等分使用.肾功能衰竭需作透析者,可用万古霉素0.5~1g(儿童剂量为10mg/kg)每周1次静脉点滴以达到治疗浓度.Quinupristin/DalfopristinQuinupristin/Dalfopristin由2种链阳菌素合并而成,能抑制蛋白质合成.它具有抗革兰氏阳性杆菌活性,但只有抑制肠球菌作用.主要被用于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和多重耐药葡萄球菌,对肺炎链球菌也有作用,但对粪肠球菌只有中度活性.静脉用药,通常剂量为7.5m g/kg,每8~12小时1次.局部疼痛和输注部位红斑为主要的不良反应;药物稀释后有助于改善副反应.头痛,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和可逆性肝酶升高也曾有报道.甲硝唑甲硝唑仅对原虫如肠贾第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参见第161节)和阴道毛滴虫(参见第164节)及极度厌氧菌有效.对需氧和微需氧菌无效.药理学甲硝唑经口服吸收良好.能广泛分布于各种体液,并可穿透进入脑脊液达高浓度.甲硝唑及其代谢物主要经尿液排出.。
抗生素知识培训
过敏反应
长期使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腹泻、便秘等症状,此时应给予补充益生菌等治疗。
肠道菌群失调
长期使用或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此时应更换抗生素品种或采用联合用药等方法。
耐药性产生
04
CHAPTER
培训过程中,员工积极反馈学习心得和困惑,提出改进建议。例如,部分员工建议增加抗生素与其他抗菌药物比较的讲解,以便更好地了解各种药物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此外,还有员工建议在培训中增加实际操作演练,以便更好地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技巧和方法。
培训前后知识水平的比较
临床应用能力的提升
反馈与建议
增加实践操作环节
在未来的培训中,可以增加实践操作环节,让员工在模拟临床情境中实际操作抗生素的使用技巧和方法。这有助于员工更好地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和技巧,提高临床应用能力。
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关系
抗生素与抗过敏药物无直接关系
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而非过敏反应。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主要用于缓解过敏症状,如皮疹、哮喘等。两者作用机制和适应症不同,一般不互相干扰。
特殊情况下联合使用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患者同时存在细菌感染和过敏症状时,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和抗过敏药物联合使用的处方。此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对药物成分或作用产生不良反应。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培训强调了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原则和方法,包括针对不同感染类型选用适当的抗生素,以及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和滥用。此外,还介绍了抗生素与其他抗菌药物的比较和联合用药的指征。
细菌耐药性的防控
培训讲解了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机制以及防控策略,包括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严格执行隔离措施以及推广无菌技术等。同时,还强调了临床实践中对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选择题1.根据国家卫生部《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40DDD以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40%,重症患者送检率100%。
2.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3.医院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 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 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4.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5.门诊医师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
6.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和感染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7.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8.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9.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10.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11.医疗机构应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的监测工作,对主要目标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预警本医疗机构。
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审慎经验用药。
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12.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当在术前30 分钟至2 小时内,清洁手术用药时间不得超过24 小时。
13.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掌握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加强管理。
除泌尿系统外,不得作为其他系统的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14.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关于预防用药指导原则的有关规定,纠正当前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现象,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管理,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常见手术,要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表)选择抗菌药物。
15.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16.头孢菌素抗菌药物中头孢唑林和头孢呋辛常用于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
17.氯霉素具有酶抑作用,当其与双香豆素(华法林)同时应用时,会延缓药物代谢、灭活,造成血药浓度增高,出现毒性反应,在肝功能不全时更甚。
18.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不适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的感染。
19.明确诊断的急性细菌感染,在使用某种抗菌药物72小时后,如果效果不明显或出现病情加重者,应按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改用敏感的药物,不能自行随便换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避免产生耐药菌株。
20.为测定任一微生物对某一抗感染药的敏感性,通常应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有时也采用最低杀菌浓度(MBC),均以mg/L表示。
21.氟喹诺酮类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注射液的每次静滴时间也宜为1-2小时,否则可因脑内药物浓度过高而导致包括癫痫在内的一些中枢神经系症状。
22.痰液及支气管分泌液中的药物浓度大多低于同时期血药浓度,以红霉素、喹诺酮类、氯霉素、利福平、甲氧苄啶等的浓度较高。
23.有些抗菌药物的静滴速度过快常可因静脉炎和某些严重反应(癫痫等)而影响治疗效果,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和多粘菌素类等药物每次静滴时间不宜少于1小时,以免产生对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作用;24红霉素具有酶抑作用,可使茶碱的血药浓度升高。
25喹诺酮类药物分为四代,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为第三代,常用药物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等。
此类药物对多种革兰阴性菌有杀菌作用,广泛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胃肠疾病、以及呼吸道、皮肤组织的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治疗。
26含铝、钙、铁等多价阳离子制剂(如氢氧化铝、乳酸钙等)由于阳离子与喹诺酮类药的4-酮氧基-3羟基发生络合反应,因此减少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药---时曲线下面积可减少98%,生物利用度降低,所以两药应避免同时使用,若需要连用时,可先服用喹诺酮类药物,2小时后再服用阳离子制剂。
27.喹诺酮类药物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杀菌力最强,且不易产生抗药性;在偏酸性时抗菌作用最弱,因此不宜与酸性药物合用。
28.利福平及伊曲康唑部分结核患者因多种原因可能容易并发真菌感染,因此需要同时进行抗结核和抗真菌感染治疗。
利福平是肝药酶促剂,能增强肝药酶的活性,拮抗喹诺酮药物的活性,因此两药不宜合用。
29.万古霉素对喹诺酮类药物有拮抗作用,同时使用可降低喹诺酮类药物的疗效。
30.红霉素、喹诺酮类、复方磺胺甲嗯唑等应用后有一定量进人前列腺中;林可霉素类、磷霉素、复方磺胺甲嗯唑在骨组织中有较高的浓度或可达治疗水平。
31.喹诺酮类药物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杀菌力最强,且不易产生抗药性,因此不宜与酸性药物合用。
32.抗酸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及奥美拉唑等抗酸剂,对喹诺酮类有不利影响,特别是对环丙沙星,合用既影响其吸收又使其在肾小管中的溶解度下降,易析出结晶损伤肾脏。
33氯霉素具有酶抑作用,当其与双香豆素(华法林)、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苯妥英钠等同时应用时,会延缓这些药物代谢、灭活,造成血药浓度增高,出现毒性反应,在肝功能不全时更甚。
34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该类药物。
35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和喹诺酮类(依诺沙星)对肝药酶有抑制作用,可干扰氨茶碱的代谢而产生中毒症状。
36老年人肾功能呈生理性减退,因此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可用正常治疗量的2/3~1/2。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的大多数品种即属此类情况。
37喹诺酮类抗菌药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38 应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感染药,因易引起过敏反应,也易导致耐药菌产生。
39抗感染药通常应持续应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但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不在此例。
如用药后效果不著,急性感染在48~72小时内应考虑改药或调整剂量。
40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等可称为杀菌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等可称为抑菌剂。
二、问答题序贯疗法序贯疗法通常是指抗菌药物治疗中重度感染性疾病时,初期采用胃肠外给药(一般为静脉内给药),当病人的病情一但改善(通常在用药后3~7天),迅速转换为口服抗菌药物的一种给药方法。
例如序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当咳嗽和呼吸困难减轻、白细胞计数下降、胃肠道功能正常,可经口摄入足够食物或如果其它临床指标较好,即使患者发热,仍可改用口服抗菌药物治疗。
抗感染药物抗感染药物系指具有杀灭或抑制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口服、肌注、静注等全身应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以及其他化学合成药(异烟肼、甲硝唑、呋喃妥因、吡哌酸等)。
抗生素抗生素系指在高稀释度下对一些特异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病毒等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产物(次级代谢物)。
此后用化学方法合成的“仿制品”,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微生物产物,抗生素母核加人不同侧链(半合成抗生素)等,也均称为抗生素。
抗菌药物应用原则1.应熟悉选用药物抗病原微生物的活性、药动学、适应证和不良反应。
2.要及早确立病原学的诊断。
分离和鉴定病原菌后应尽可能作细菌的药物敏感度(药敏)测定,必要时并进行联合药敏试验,供选用药物参考,这在处理严重全身性感染时尤为重要。
3.应按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而合理用药。
新生儿体内酶系发育不全、血浆蛋白结合药物的能力较弱、肾小球滤过率较低,老年人的血浆蛋白大多减少、肾功能也减退,应用常规剂量后血药浓度和半衰期常有增高和延长,故用量以偏小为宜,有条件时宜定期监测血药峰、谷浓度。
4.预防或局部应用抗感染药要严加控制或尽量避免,应当用于少数有明确指征者;如用于预防昏迷、休克等患者并发感染,或清洁手术预防术后感染则往往徒劳无益。
应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感染药,因易引起过敏反应,也易导致耐药菌产生。
5.联合应用抗感染药需有明确的指征。
临床多数感染用一种抗感染药即可控制,联合用药徒然增加不良反应和治疗费用。
6.应选用适宜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
静脉给药不宜用于轻、中度感染。
宜按药动学参数制订给药方案。
剂量过大或过小均不相宜,过小起不了治疗作用,反可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抗感染药通常应持续应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但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不在此例。
如用药后效果不著,急性感染在48~72小时内应考虑改药或调整剂量。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5 年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基本原则1.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