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二月二日》唐诗赏析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李商隐《二月二日》阅读练习及答案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李商隐《二月二日》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02d30e0066f5335a8121fe.png)
李商隐《二月二日》阅读练习及答案
:
篇一:赏析李商隐《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
1、姚培谦《李义山诗笺注》):“无赖者自无赖,有情者自有情,于我总无与也”。
2、东晋诗人陶渊明,字元亮。
其《归园田居》一诗中:“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这里是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田园隐居生活。
3、“亚夫”,指汉代的周亚夫。
汉文帝时,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传为美谈。
后世用“细柳营”或“柳营”专指其事。
这里诗人是用它隐射柳仲郢的幕府。
【汇评】
李商隐抒写身世之悲的诗篇,往往以深沉凝重的笔调、绮丽精工的语言,着意渲染出一种迷蒙悲凄的环境气氛。
这首诗却别具一格。
它以春色衬托羁旅之愁,以乐境写哀思,以轻快跳动的笔调抒写抑郁难舒的情怀,以清空如话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收到了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
【译文】
二月二日,是蜀中的踏青节,我独自漫步在江边。
沐浴着温暖的春日、。
关于2月2的诗歌
![关于2月2的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38472ea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d.png)
关于2月2日的诗歌
《二月二日》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云村二月》
时雨随风化倩妆,云村促步路余香。
千山稚绿怡心养,万水柔蓝紫燕翔。
阵阵锄声惊蛰户,丝丝暖意感寒霜。
莫名二月情微妙,仰首飞龙喜若狂。
这些诗歌都以2月2日为背景,描绘了不同的景象和情感。
第一首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同时表达了客居他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第二首则表现了作者对乡村自然景色的热爱和欣赏。
李商隐《二月二日》唐诗赏析
![李商隐《二月二日》唐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07544810a6f524cdbf8538.png)
李商隐《二月二日》唐诗赏析臧月(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
下面是为你带来的李商隐《二月二日》唐诗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二月二日作者:唐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繁体对照】卷539_92【二月二日】李商隱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裏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遊人意,更作風檐夜雨聲。
【注释】①据《全蜀艺文志》,成都以二月二日为踏青节,梓州风俗当亦相近。
诗作于大中七年二月梓州幕。
②花须:花的雄蕊。
柳眼:早春初生的柳叶。
无赖:有意逗恼人。
③元亮井:指故园。
陶潜字元亮,其《归园田居》云: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④从事:指为幕僚。
亚夫营:借指柳仲郢军幕。
《汉书,周亚夫传》载亚夫为将军,屯军细柳,军纪严明,世称柳营。
⑤全诗校:滩,一作春;悟,一作讶;夜雨,一作雨夜。
【赏析】公元851年(大中五年)秋,李商隐的妻子王氏亡故。
为了谋生,他不得不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辟,入幕任节度书记,于同年十月撇下幼女稚子,只身远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幕府生涯。
此诗应作于公元854年,即诗人在抑幕的第三年。
蜀中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
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
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
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
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火香料暖笙。
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声清了。
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
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写江上春色。
如果说首联还是描写刚接触外界事物时一种自然的感受,这一联则是有意寻春、赏春了。
关于二月二的诗词佳句
![关于二月二的诗词佳句](https://img.taocdn.com/s3/m/f2a1532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4f.png)
关于二月二的诗词佳句《二月二日》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一、衍生注释:1. “二月二日”:点明时间,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民间有许多习俗。
2. “江上行”:在江上游玩。
3. “东风日暖闻吹笙”:东风轻拂,阳光温暖,还能听到吹笙的乐声。
笙是一种古老的乐器。
4. “花须柳眼各无赖”:花须柳眼都展现出活泼可爱的样子,“无赖”这里是顽皮、可爱的意思。
5. “紫蝶黄蜂俱有情”:紫色的蝴蝶和黄色的黄蜂好像都充满了感情。
6. “万里忆归元亮井”:“元亮”指陶渊明,这句是说自己远在万里之外,思念故乡就像陶渊明思念自己的田园。
7. “三年从事亚夫营”:“亚夫营”指军营,诗人说自己多年在军营任职。
8. “新滩莫悟游人意”:新滩不理解游人的心意。
9. “更作风檐夜雨声”:反而发出像夜里屋檐下的风雨声那样的声响。
二、赏析:这首诗的前两联描绘出二月二日这一天美好的春景。
东风和煦,阳光温暖,笙声悠扬,花柳摇曳生姿,蝶蜂飞舞,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这是多么令人陶醉的画面啊,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春日画卷在眼前展开。
可是后两联诗人的情绪急转直下,从美好的春景突然联想到自己的身世。
他远在万里之外,思念故乡,又多年困于军营,不得自由。
而新滩的流水声好像故意不理解游人的心情,发出的声音更像是风雨夜的檐滴声,这让诗人的愁绪更加浓郁。
整首诗情景交融,前两联的乐景与后两联的哀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诗人的思乡之情和不得志的苦闷更加深刻。
三、作者介绍: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
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他一生仕途坎坷,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之中,备受排挤,这也使得他的诗中常常带有一种哀怨感伤的情绪。
四、运用片段:我和朋友在二月二这一天去郊外踏青。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古诗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d1ba68a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b4.png)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古诗一、原文:《二月二日》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衍生注释:1. “草芽菜甲”:指的是刚刚长出来的草芽和菜苗。
这里描绘出了二月二这个时节,随着春雨的滋润,植物开始萌发新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2. “轻衫细马”:“轻衫”是轻便单薄的衣衫,“细马”指体型较小而健美的马。
生动地描绘了年轻人身着轻便的衣服,骑着马的形象,展现出春天里那种轻松、充满活力的氛围。
3. “十字津头”:就是十字形的渡口,在古代这是个繁华热闹,交通要道处。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描绘了二月二日这一天的春日景象。
情感上充满了对春景的喜爱以及对年轻而富有生机活力的人们的一种欣赏。
从表现手法来讲,先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新雨初晴后的草芽菜苗迅猛生长,给人以清新、蓬勃之感。
后又描绘了青年男女身着轻衫骑着细马,在渡口排成一字行的画面,从植物到人物,动静结合,使得画面丰富饱满。
把一幅充满春天气息,富有生活情趣的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
四、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通俗易懂,强调诗歌要反映现实生活。
他一生写了众多诗歌,反映百姓生活的疾苦、社会的黑暗面,同时也有很多描绘自然风景和日常生活的妙篇,对后世诗歌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运用片段:例1:在春天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二月二龙抬头这个传统节气时说:“同学们,在古代就有很多描写这个时节的好诗,就像白居易写的‘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看看,古代的时候,这个时候春雨初晴,那些小植物一下子就长出来了,还有那些年轻人穿着轻快的衣服骑着马多有活力啊。
”例2:大家在农家乐举办一个二月二的小型庆祝会,小张被邀请上台说几句相关的话,他说:“我们今天聚在这里庆祝二月二这传统的节日,让我想起了白居易的诗句‘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的诗
![二月二日的诗](https://img.taocdn.com/s3/m/5719a47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6.png)
二月二日的诗原文: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一、衍生注释:1. “江上行”:在江上漫步或者乘船前行。
2. “东风日暖”:东风吹拂,阳光温暖。
东风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3. “花须柳眼”:花须指花蕊,柳眼指柳叶初展时像眼睛一样的形状,这里是把花和柳拟人化。
4. “无赖”:在这里不是指无赖的人,而是形容花草娇柔可爱、惹人怜惜的样子。
5. “紫蝶黄蜂”:紫色的蝴蝶和黄色的黄蜂,代表春天里活跃的昆虫。
6. “元亮井”:元亮是陶渊明的字,这里用元亮井指代故乡。
7. “亚夫营”:用汉代周亚夫屯兵细柳营的典故,这里指诗人自己的军营生活。
8. “新滩”:江边新出现的浅滩。
二、赏析:这首诗的前两联描绘了二月二日这一天江上的美好春景。
东风和暖,笙声悠扬,花柳娇柔,蝶蜂有情,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展现在眼前。
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把自然景物描写得充满了生命力。
然而后两联却笔锋一转,诗人由眼前的美景联想到自己远离故乡,在军营中度过了漫长的时光。
“万里忆归元亮井”表达出他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就像在外漂泊的游子总是思念自己的家乡。
而新滩不懂游人的心思,还发出像风雨打在屋檐上的声音,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惆怅。
这种由乐景到哀情的转变,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动人。
三、作者介绍: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
他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他一生仕途坎坷,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之中,备受排挤,这也使得他的诗歌中常常带有一种哀怨和惆怅的情绪。
四、运用片段:我和朋友在二月二日这天去公园游玩,公园里也是一片春色。
看着那些盛开的花朵和飞舞的蝴蝶,我不禁想起了李商隐的“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李商隐《二月二日》赏析
![李商隐《二月二日》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2d19f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d.png)
李商隐《二月二日》赏析《二月二日》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诗名《二月二日》,典故农历“二月二日”是“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中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
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
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不少,一种是说春回大地,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
还有一种是传说,主要还是希望龙王出来降雨。
据说在蜀地,二月二还是踏青的节日,李商隐这个时候就在川蜀。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赏析李商隐说,二月二日,我站在船上,于江上航行。
春风拂面,阳光温暖,听到岸上有人在吹笙。
李商隐这天可能也出来踏青了。
他当时是丧妻后来到四川的梓州。
(现在的三台县,归属绵阳市。
)这里的江水是长江支流嘉陵江下面的涪(fu3)江。
“江上行“应该是坐船。
“东风“就是春风。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字词典故“花须”:花蕊。
(杜甫《陪李金吾花下饮》“见清吹鸟毳cui4,随意数花鬚。
”)“柳眼”:早春初生的柳叶如人睡眼初展。
(唐元稹《生春》“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
”)“无赖”:无聊,多事而使人讨厌的。
(杜甫《漫兴九首》“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赏析李商隐说,那些初春的花蕊和柳眼,都是那么无聊。
倒是紫蝶和黄蜂都还比较有情。
为什么花蕊和柳眼对李商隐来说,都是无聊的呢。
甚至可能就像杜甫那样,觉得春色无赖,烦人。
可是,李商隐又觉得紫蝶和黄蜂都有感情呢?花柳是植物,都没有感情,没有想法。
而蝴蝶和蜜蜂自己对花柳有情,去采花粉采蜂蜜。
李商隐自己难道不也是这样吗?其实眼前的景物都是无情物,而自己却如蝴蝶蜜蜂一样,一厢情愿,独自生情。
李商隐《二月二日》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二月二日》全诗翻译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5fc4bf9b89680202d8251b.png)
李商隐《二月二日》全诗翻译与赏析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二月二日》是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创作于他在抑幕的第三年。
整首诗歌以描写江间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
《二月二日》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题解:“二月二日”是诗歌开头的前四个字,算不上诗歌的题目,这其实也是一首无题诗。
蜀中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
大中五年(849),柳仲郢被任命为东川节度使,他对李商隐的文名早有所闻,对诗人的坎坷境遇也十分同情,因此奏请李商隐为使府书记。
此时,李商隐的妻子王氏已经亡故,诗人撇下一双幼小的儿女只身远赴梓州,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幕府生涯。
梓幕期间,经历了丧妻之痛的李商隐格外感伤与孤寂,写下了大量思念家乡、想念亲友、感怀身世的诗篇。
这首诗写的便是诗人在踏青时节的所伤所感。
诗中提到“三年从事亚夫营”,暗示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在柳幕已经是第三个年头。
当然,也有人说这里的“三年”并非实指,但也代指诗人已经滞留蜀地不短了。
句解: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二月二日这天,是蜀中踏青节,江边上人来人往,到处都是欢歌笑语。
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春日,处处散发着春天的气息,就是那久闻的笙声,也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
诗歌一开头就写出了江行游春的感觉和印象。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春天来了,花朵吐出了花蕊,细长如须。
柳树长出了嫩叶,细小如眼。
娇花细柳惺惺忪忪,各自可爱,真是春色恼人。
紫色的蝴蝶和黄色的蜜蜂在花柳之间追逐穿梭,好似春情绵绵。
这两句是接着写江边的春色。
红花、绿柳、黄蜂、紫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更写出了春天色彩的绚丽。
如果说这些景物和色彩都很平常的话,那么“各无赖”和“俱有情”便有新的深层意味了。
“无赖”本是可爱恼人的意思,但放在这里与“有情”相对,便暗含无心、无意的含义了。
李商隐《二月二日》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李商隐《二月二日》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38ad6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4.png)
二月二日唐·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释⑴二月二日:蜀地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
⑴东风:春风。
笙:一种管乐器。
它是用若干根装有簧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制成的。
⑴花须:花蕊,因花蕊细长如须,所以称为花须。
柳眼:柳叶的嫩芽,因嫩芽如人睡眼方展,所以称为柳眼。
无赖:本指人多诈狡狯,这里形容花柳都在任意地生长,从而撩起游人的羁愁。
⑴元亮井:这里指故里。
元亮,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字。
⑴亚夫营:这里借指柳仲郢的军幕。
亚夫,即周亚夫,汉代的将军。
他曾屯兵在细柳(在今陕西咸阳西南)防御匈奴,以军纪严明著称,后人称为‘亚夫营”、“细柳营”或“柳营”。
⑴游人:作者自指。
⑴风檐雨夜声:夜间檐前风吹雨打的声音。
这里用来形容江边浪潮声的凄切。
翻译二月二日这一天春游到江上,春风和畅阳光送暖乐曲悠扬。
花蕊如须柳芽如眼婀娜多姿,紫蝶黄蜂盘旋飞舞情意更长。
客居万里之外常思回归故里,柳伶郑处供职已有三年时光。
江上的新滩不理解我的心意,风吹雨打屋檐似的哗哗作响。
赏析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
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
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
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火香料暖笙。
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声清了。
“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
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写江上春色。
如果说首联还是描写刚接触外界事物时一种自然的感受,这一联则是有意寻春、赏春了。
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了春天绚烂色彩。
但这一联不仅抒写诗人对美丽春色的流连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触动的伤感。
李商隐《二月二日》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二月二日》全诗翻译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4bb6f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f.png)
李商隐《二月二日》全诗翻译与赏析李商隐《二月二日》全诗翻译与赏析《二月二日》是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创作于他在抑幕的第三年。
整首诗歌以描写江间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
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李商隐《二月二日》全诗翻译与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二月二日》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题解:“二月二日”是诗歌开头的前四个字,算不上诗歌的题目,这其实也是一首无题诗。
蜀中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
大中五年(849),柳仲郢被任命为东川节度使,他对李商隐的文名早有所闻,对诗人的坎坷境遇也十分同情,因此奏请李商隐为使府书记。
此时,李商隐的妻子王氏已经亡故,诗人撇下一双幼小的儿女只身远赴梓州,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幕府生涯。
梓幕期间,经历了丧妻之痛的李商隐格外感伤与孤寂,写下了大量思念家乡、想念亲友、感怀身世的诗篇。
这首诗写的便是诗人在踏青时节的所伤所感。
诗中提到“三年从事亚夫营”,暗示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在柳幕已经是第三个年头。
当然,也有人说这里的“三年”并非实指,但也代指诗人已经滞留蜀地不短了。
句解: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二月二日这天,是蜀中踏青节,江边上人来人往,到处都是欢歌笑语。
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春日,处处散发着春天的气息,就是那久闻的笙声,也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
诗歌一开头就写出了江行游春的感觉和印象。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春天来了,花朵吐出了花蕊,细长如须。
柳树长出了嫩叶,细小如眼。
娇花细柳惺惺忪忪,各自可爱,真是春色恼人。
紫色的蝴蝶和黄色的蜜蜂在花柳之间追逐穿梭,好似春情绵绵。
这两句是接着写江边的春色。
红花、绿柳、黄蜂、紫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更写出了春天色彩的绚丽。
如果说这些景物和色彩都很平常的话,那么“各无赖”和“俱有情”便有新的深层意味了。
李商隐《二月二日》唐诗欣赏
![李商隐《二月二日》唐诗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d10a7feb76c66137ef0619d8.png)
李商隐《二月二日》唐诗欣赏藏月(2月2日),又称春耕节、农家节和春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
传说龙抬头,这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
以下是边肖带来的李商隐《二月二日》唐诗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作者:唐李商隐2月2日,春游到河边,春风和畅阳和暖音乐悠扬。
花蕊如柳芽,眼婀娜如蝶,紫蜂盘旋,更显悠长。
他已经回到家乡三年了,他已经在家乡三年了。
河边的新沙滩不明白我的心思,风吹雨打般地响到屋檐下。
[传统控制]卷539 _ 92[二月二日]李商隐2月2日,春游到河边,春风和畅阳和暖音乐悠扬。
花蕊如柳芽,眼婀娜如蝶,紫蜂盘旋,更显悠长。
他已经回到家乡三年了,他已经在家乡三年了。
河边的新沙滩不明白我的心思,风吹雨打般地响到屋檐下。
(1)根据《全蜀艺文志》,成都以2月2日为踏青节,子洲的习俗也差不多。
这首诗是大中七年二月在子洲幕布上写的。
花必须是花的:雄蕊。
柳眼:柳叶早春生。
流氓:是故意讨人厌。
元粮经:指故土。
陶谦性格爽朗,其《归园田居》云:“井里有遗灶,桑竹烂。
”(4)从事:指人员。
雅夫营:指的是刘忠颖的军幕。
《汉书,周亚夫传》年,贾亚夫是将军,军队精良,军纪严明,被世人称为刘英。
5全诗派:“沙滩,一为春;悟,一惊;夜雨,一个雨夜。
”公元851年秋,李商隐的妻子王去世。
为了谋生,他不得不在东川节开始时被任命为节日秘书。
同年10月,他离开幼女,只身前往子洲(今四川省三台所辖之州),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最长的幕府生涯。
这首诗应该是写在公元854年,也就是诗人被抑的第三年。
根据四川的习俗,2月2日是徒步旅行节。
这首诗的第一句,“江上行二月二日”,指出了在河上春游。
第二句“东风暖吹笙”,描述春游最初的感受和观感。
和煦的东风,和煦的旭日,都散发着和煦的春天,也就是那笙的声音,似乎也把春天的温暖带回了大地。
笙怕潮湿,天气冷久吹声音会涩,要用文火香料温笙。
东风暖时,笙自然温润清澈。
《闻风吹笙》和《暖东风》分别从听觉和感觉上描述在河上行走的感觉。
二月二日赏析【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赏析【唐】李商隐](https://img.taocdn.com/s3/m/0fc7ca3bb7360b4c2e3f6453.png)
修辞手法答题步骤
•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 (2)结合诗句具体阐释怎样用了这种修 辞手法。 • (3)此修辞手歌鉴赏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 第三年。 ②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 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 ③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 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 •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注】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 问题:“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 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参考答案】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泪下如雨 湿袖难干,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情 感。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波澜起伏,深切思念亲人 的心情可见一斑。
(1)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些 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2)请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情感变化的过 程。(6分)
(1)答:①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盎然的画 面。②到江上游春的游客很多,到处是笙箫之声, 就连花柳、蜂蝶也在欣喜、享受这美好的春光。 ③作用:以乐景写哀景,反衬后两联所抒发的思 乡之苦。 (2) ①本诗作者的情感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 怨。前两联先写欢乐春景; ②中间一折,抒发 悲抑归情; ③末句再折,转责新滩不解人意, 情感变化一波三折。
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龙抬头”,“踏青节”,万物复苏。 东风:从海洋吹响陆地,暖。与北风相对。 无赖:“无心”,植物静态无知觉,与后文“有情”相对。 忆归:因得不到才会回忆,因在外漂泊才想归。 莫悟:不解。 幕府:晚唐文人入幕都是为了日后升迁。一步步进入朝廷 幕府,相对于他们入朝为官的终极目的而言,不过是块临 时的跳板。任幕府已第三年头,自觉处境尴尬。
李商隐《二月二日》阅读答案附赏析
![李商隐《二月二日》阅读答案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78944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62.png)
李商隐《二月二日》阅读答案附赏析【阅读理解题目】:二月二日①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②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③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1)首联和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分)[①描写了风和日暖、笙歌笑语、花柔柳嫩、蝶紫蜂黄的早春景象(2分)②手法:拟人、对偶(2分)](2)从“万里”、“三年”两个词中任选一个加以赏析(2分)[参考答案一:“万里”强调空间渺远,蕴涵飘零天涯而欲归家不能的苦闷;(1分)为尾联抒发作者的悲情做铺垫(1分)参考答案二:“三年”点明时间漫长,流露羁旅的愁苦和疲惫(1分)为尾联抒发作者的悲情做铺垫(1分)] (3)请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4分)[本诗作者的情感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前两联先写欢乐春景;中间一折,抒发悲抑归情;末句再折,转责新滩不解人意,情感变化一波三折(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得2分,答出3点得4分)(4)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盎然的画面。
到江上游春的游客很多,到处是笙箫之声。
就连花柳、蜂蝶也在欣喜、享受着美好的春光。
(4分)作用: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后两联所抒发的思乡之苦。
(2分)(5)尾联中的““游人意”具体指什么?请根据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游人意”是指自己因远离家乡而产生的思归之情。
(2分)作者远离家乡万里,为他人作幕僚已经三年,如今面对美好的春光,更加渴望回到家乡过陶渊明那样的生活。
思归却不得,漂泊天涯的痛苦和疲惫溢于言表。
(4分)(6)请简要描述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初春画面?其中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答: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盎然的画面。
《二月二日李商隐》阅读答案
![《二月二日李商隐》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2dbb0d915f804d2a16c110.png)
《二月二日李商隐》阅读答案
《二月二日李商隐》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2分)
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元亮:陶渊明的字。
其诗中有“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的句子。
亚夫:指汉代的周亚夫。
他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后世用“细柳营”或“柳营”指军营。
(1)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尾联中的““游人意”具体指什么?请根据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7.(1)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盎然的画面。
到江上游春的游客很多,到处是笙箫之声。
就连花柳、蜂蝶也在欣喜、享受着美好的春光。
(4分)作用: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后两联所抒发的思乡之苦。
(2分)(2)“游人意”是指自己因远离家乡而产生的思归之情。
(2分)作者远离家乡万里,为他人作幕僚已经三年,如今面对美好的春光,更加渴望回到家乡过陶渊明那样的生活。
思归却不得,漂泊天涯的痛苦和疲惫溢于言表。
(4分)。
二月二得诗句
![二月二得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e4e4ada0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d6.png)
二月二得诗句《二月二日》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一、衍生注释:1. “无赖”:在这里是可爱、顽皮的意思,形容花和柳充满生机的样子。
2. “元亮井”:元亮是陶渊明的字,元亮井指代故乡。
3. “亚夫营”:周亚夫曾屯兵细柳营,这里指代诗人的幕府生涯。
二、赏析:这首诗首联描绘了二月二日江上的美景,东风送暖,笙歌悠扬。
颔联将花柳拟人化,写出它们的生机与多情,紫蝶黄蜂也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嬉戏,充满了春天的活力。
颈联诗人却笔锋一转,由眼前的美景联想到自己的故乡和羁旅的生涯,万里之外思念故乡,三年困于幕府,心中满是漂泊之感。
尾联新滩的流水不懂游人的心意,在夜里发出像风雨打在屋檐上的声音,更添愁绪。
诗人巧妙地将乐景与哀情相结合,先写春日盛景,再抒羁旅思乡的愁苦,对比强烈。
三、作者介绍: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他身处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仕途坎坷,这也使他的诗常常带有一种哀怨、惆怅的情感。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朋友去春游,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就像李商隐诗中的“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描绘的那样。
到处是盛开的花朵和嫩绿的柳枝,花柳随风摇曳,就像诗中说的“花须柳眼各无赖”,充满了生机与俏皮。
可是我的朋友却有些伤感,他说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乡了,就像李商隐被困在幕府中思念故乡一样,“万里忆归元亮井”。
我这才明白,原来再美的景色也不能消除游子心中的思乡之情啊。
《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张耒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一、衍生注释:1. “菘芥”:菘是白菜,芥是芥菜,都是蔬菜。
2. “芼”:这里是煮的意思。
3. “蔬甲”:蔬菜的萌芽。
二、赏析:这首诗首句写出诗人长久以来以菘芥等蔬菜煮羹的生活习惯。
他乡二月二,李商隐晚年在四川的春天,怀古思乡,潮水共情
![他乡二月二,李商隐晚年在四川的春天,怀古思乡,潮水共情](https://img.taocdn.com/s3/m/b8fe891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0b.png)
他乡二月二,李商隐晚年在四川的春天,怀古思乡,潮水共情'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唐朝李商隐《二月二日》初衣解诗:43岁的李商隐,离家万里。
此时他在四川。
唐朝的四川,其实并非唐朝疆域的中心腹地,而是它的西部边境。
在谋求仕途的发展不断受到打压的多年,节度使幕府,成为李商隐重要的工作和收入来源。
也就是说李商隐的一生,只是在他26岁以后,在唐朝的公务员体系挂了一个最低位的职务,而他的生存和经济,完全靠着在各个幕府给地方大员当幕僚而维持,这样的情形,贯穿了他的一生。
李商隐40岁的时候妻子亡故,在长安留下了尚未成年的一儿一女。
怀着巨大的悲恸和失落,用短暂的时间处理了爱妻的丧事,他接到了四川节度使柳仲郢的邀请,抱病去四川工作。
一共工作了5年。
这是他在四川的第三年写下的春天。
而离他的去世不到三年。
实际上李商隐的病早已经埋伏在身心里。
20多年的仕途坎坷,劳心费力,妻子离散,仕途无成,他过分的消耗,已经透支了身体。
在四川的5年,他非常勤奋,因为在所有的年假里,他都不曾申请过回乡,坚守在幕府当中,获得了上司的厚爱与信任。
但他一直隐瞒的自己身体的状况。
因为寄人篱下,李商隐不再寻求仕途的发展,但有更重的压力,失去妻子照顾的儿女,必须靠他的薪水,才能在寄养的长安生存和立足。
这是在四川第三年的春天。
二月二的春风,吹绿了江水,新一年的春天里,听得见春天来了的人们的喜悦。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李商隐渐渐抛弃了他晦涩而华丽的文笔,世事的沧桑坎坷,让他转向了杜甫一样的沉郁和现实。
但饶是这样,天赋的才情,带着鲜明的情感色彩,仍然使他这样的春天,带着曲折的情致。
大地春回,春江水暖,在江边漫步,听见隐隐约约的春的音乐。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这是非常泼辣的传神之品。
花柳本无心,随着季节萌发,但是在初春里,那向外伸展的花草,那展开的柳芽,那飞来飞去的蝴蝶蜜蜂,无不带着春天特有的浪漫与多情。
李商隐的诗意境极悲,这首《二月二日》句句伤感,道尽人生的无奈
![李商隐的诗意境极悲,这首《二月二日》句句伤感,道尽人生的无奈](https://img.taocdn.com/s3/m/669ab76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f.png)
李商隐的诗意境极悲,这首《二月二日》句句伤感,道尽人生的无奈大中五年(851),李商隐的原配王氏亡故,对于诗人来说是双重打击,由于此前生活上的失落,已经让他心灰意冷;而如今妻子的离去,更是让他悲痛万分,为此李商隐创作了很多的悼亡诗,每一首都情意绵绵,道尽了相思之苦,还有对于妻子的思念。
王氏不仅人长得漂亮,还知书达理,两个人恩爱有加,只是天意弄人,那种生活和情感的失落,使得李商隐一度陷入了困境。
李商隐的一生其实很不幸,尽管才华横溢,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是终其一生,却又是穷困潦倒,并没有受到重用。
为了生活李商隐不得不低头,前往各地担任幕僚,为此在同年春天,为了谋生前往东川,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也是最长的一次幕僚生涯。
在临行前还创作了《二月二日》一诗,整首诗意境极悲,除了诉说亡妻之痛,还有就是描写自己凄苦的身世。
面对妻子的离去,已经使得李商隐肝肠寸断,而在现实的生活中,又必须离开故乡,那种情感上的落差,让他伤感不已。
在这首《二月二日》一诗中,李商隐以美丽的春色为切入点,从而反衬愁闷之苦,还有对于现实的无奈;也正是这种独特的描写方式,使得全诗意境高远,还有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之感,读后让人肝肠寸断。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每年的二月二日俗称“龙抬头”,在这一天人们要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同时还会约上一帮好友赏春踏青。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正是以结合了春色美景,还有一种孤独的心境,所以在首联便是突出了这一点“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二月二日这一天,一个人春游走到了江上,站在这个地方,春风和温暖的日光,让人倍感温馨,不时还有优美的乐声传来,立马使得春天充满了勃勃生机。
在颔联和颈联这四句中,再一次描写了春色美景,不过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却是一种淡淡的忧伤,还有诗人当时的悲苦;花蕊如须,刚刚长出嫩芽的柳枝,好像是少女一样婀娜多姿,紫色的花朵,还有彩色的蝴蝶,以及黄色的蜜蜂,在那上空盘旋,更加显得情意绵绵,韵味悠长,春天的景色就是这么迷人,让人沉醉其中。
十首“二月二”的诗词
![十首“二月二”的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b9958c0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17.png)
十首“二月二”的诗词1.最温暖的“二月二”: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二月二日》唐·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赏析: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
春到人间,蜂蝶穿花绕柳,翩翩飞舞,像是满怀喜悦宣告着春天的来临。
美丽的春日背后,李商隐却充满了失落与凄苦。
这首诗前边写自然景物赏心悦目的“美”,后边写自己失意后凄苦不堪的“愁”,情景紧密结合,成为一个统一体。
诗人要写离愁,却偏偏把景物写得很美。
这春景越美,作者的愁意就越浓。
2.最欢乐的“二月二”: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二月二日出郊》宋·王庭珪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赏析:唐宋时,二月二日兴踏青出游。
此诗即作者二月二日出城郊游,于途中见初春景色,触景生情而作。
太阳将出而未出的时分,大雾遮住了江城,又变成细雨霏霏。
忽然天又变晴,卷起帐幔露出了群山,云彩朵朵,好像山石披上了白衣。
村落间到处听到黄鹂啭鸣,麦垅间看到紫燕在上下翻飞。
谁能像农人一样知道此中乐趣?他们正招呼儿童骑牛吹笛把家归。
再美的语言也比不上眼前的春日美景。
3.最喜悦的“二月二”:花间歌管媚春阳,花外行人欲断肠。
《二月二日游宝历寺马上作》宋·张咏春游千万家,美女颜如花。
三三两两映花立,飘飖尽似乘烟霞。
我身岂比浮游辈,蜀地重来治凋瘵。
见人非理即伤嗟,见人欢乐生慈爱。
花间歌管媚春阳,花外行人欲断肠。
更觉花心妒兰麝,风来绕郭闻轻香。
昔贤孜孜戒骄荡,猖狂不是风流样。
但使家肥存礼让,岁岁春光好游赏。
赏析:春日时节,是踏青的时节,许多女子也争相出门游玩,轻薄的男子,就有了看美人的机会。
看,那些美丽的女子们,和花儿站在一起,交相辉映。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的意思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2e341ea387c24028905fc34e.png)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的意思“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二月二日》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释】⑷元亮井:这里指故里。
元亮,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字。
⑸亚夫营:这里借指柳仲郢的军幕。
亚夫,即周亚夫,汉代的将军。
他曾屯兵在细柳(在今陕西咸阳西南)防御匈奴,以军纪严明著称,后人称为‘亚夫营”、“细柳营”或“柳营”。
⑹游人:作者自指。
⑺风檐雨夜声:夜间檐前风吹雨打的声音。
这里用来形容江边浪潮声的凄切。
【翻译】二月二日,是蜀中的踏青节,我独自漫步在江边。
沐浴着温暖的春日、和煦的春风,我听到远处传来悠扬的笙歌。
在这早春啊,花朵吐出了花蕊,细长如须;柳树长出了嫩叶,细小如眼,各自可爱无比。
岸边,紫蝶和黄蜂在花柳间穿梭追逐,缠绵多情。
客居异乡,我多想回到万里之隔的家乡啊,过着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
可如今,三年来我却一直在柳营任事,不曾回乡。
新滩碧波荡漾,流水淙淙。
它们不能理解我的羁旅愁思之情,那盈耳不绝的流水声,听起更像午夜时檐上滴落的凄凄风雨声。
【赏析】颈联“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转写长期寄幕思归。
元亮井,用陶渊明(字元亮)《归园田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亚夫营,用周亚夫屯兵细柳营事,暗寓幕主的柳姓。
虽用典,却像随手拈来,信口道出。
他曾说自己“无文通半顷之田,乏元亮数间之屋”,可见诗人连归隐躬耕的起码物质条件也没有。
“万里”、“三年”,表面上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际上正是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
对照着“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写意》)、“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等诗句,不难感到“三年从事亚夫营”之中所蕴含的羁泊天涯的痛苦。
末联“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写新滩流水在作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二月二日》唐诗赏析
导读:【原文】
二月二日
作者: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繁体对照】
卷539_92【二月二日】李商隱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裏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遊人意,更作風檐夜雨聲。
【注释】
①据《全蜀艺文志》,成都以二月二日为踏青节,梓州风俗当亦相近。
诗作于大中七年二月梓州幕。
②花须:花的雄蕊。
柳眼:早春初生的柳叶。
无赖:有意逗恼人。
③元亮井:指故园。
陶潜字元亮,其《归园田居》云:“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
④从事:指为幕僚。
亚夫营:借指柳仲郢军幕。
《汉书,周亚夫传》
载亚夫为将军,屯军细柳,军纪严明,世称柳营。
⑤全诗校:“滩,一作春;悟,一作讶;夜雨,一作雨夜。
”
【赏析】
公元851年(大中五年)秋,李商隐的妻子王氏亡故。
为了谋生,他不得不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辟,入幕任节度书记,于同年十月撇下幼女稚子,只身远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幕府生涯。
此诗应作于公元854年,即诗人在抑幕的第三年。
蜀中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
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
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
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
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火香料暖笙。
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声清了。
“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
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写江上春色。
如果说首联还是描写刚接触外界事物时一种自然的感受,这一联则是有意寻春、赏春了。
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了春天绚烂色彩。
但这一联不仅抒写诗人对美丽春色的流连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触动的伤感。
“无赖”即“无心”,与“有情”相对。
花、
柳是没有人的感觉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规律行事,春天来了,便吐蕊、长叶,在东风旭日中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而不顾人的'悲欢哀乐,故源“无赖”。
蜂、蝶是有生命的动物,春到人间,穿花绕柳,翩翩飞舞,像是满怀喜悦宣告着春天的来临,故说“有情”。
然而,不管是无心的花柳,还是有情的蜂蝶,它们作为春色的标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了生命春天的诗人形成鲜明对照。
“无赖者自无赖,有情者自有情,于我总无与也”(姚培谦《李义山诗笺注》),其实还不止是“无与”,而且是一种刺激。
细味“各”字、“俱”字,不难发觉其中透露出的隐痛。
诗人写江间春色,写物遂其情,正是为了要反衬出自己的沉沦身世与凄苦心境。
何焯说:“前半逼出忆归,如此浓至,却使人不觉”。
这“不觉”正是诗的蕴藉处。
颈联“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转写长期寄幕思归。
元亮井,用陶潜(字元亮)《归园田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亚夫营,用周亚夫屯兵细柳营事,暗寓幕主的柳姓。
虽用典,却像随手拈来,信口道出。
他曾说自己“无文通半顷之田,乏元亮数间之屋”,可见诗人连归隐躬耕的起码物质条件也没有。
“万里”、“三年”,表面上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际上正是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
对照着“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写意》)、“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等诗句,不难感到“三年从事亚夫营”之中所蕴含的羁泊天涯的痛苦。
末联“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写新滩流水在羁愁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
春江水涨,新滩流水在一般游春者听来,自然是欢畅悦耳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者耳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不断撩动着自己的羁愁,所以发出“新滩莫悟游人意”的嗟叹。
本是听者主观感情作怪,却说“新滩莫悟”,曲折有致。
冯浩说:“悟字入微。
我方借此遣恨,乃新滩莫悟,而更作风雨凄其之态,以动我愁,真令人驱愁无地矣。
”可谓深得其旨。
李商隐许多抒写身世之悲的诗篇,往往以深沉凝重的笔调,绮丽精工的语言,着意渲染出一种迷蒙悲凄的环境气氛。
这首诗却以乐境写哀思,以美丽的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以轻快流走的笔调抒发抑塞不舒的情怀,以清空如话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具有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艺术效果。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
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
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李商隐《二月二日》唐诗赏析】
1.李商隐《常娥》诗意及赏析
2.《无题》李商隐
3.农历二月二日是什么日子
4.我眼中的李商隐作文
5.品品李商隐1200字作文
6.2017高考人物素材之李商隐
7.走进唐诗作文精选
8.问唐诗小学作文
上文是关于李商隐《二月二日》唐诗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