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编制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写规范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写规范引言:环境影响评价是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写,确保其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比性,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从报告编写的整体要求、报告结构、评价方法等方面展开,介绍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规范。
一、报告编写的整体要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写应遵循以下整体要求:1.客观性和科学性:报告应基于充分的调查研究,客观地分析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确保评价结论的科学性。
2.准确性和可行性:报告应当准确地描述项目特征及环境状况,并找出项目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提出可行的环境管理措施。
3.全面性和连贯性:报告应全面考虑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并保持逻辑连贯,确保报告的完整性。
4.可比性和规范性:报告应遵循统一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标准,以保证不同项目之间的比较和评价的一致性。
二、报告结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前言:说明编写报告的目的、范围及依据,并简要介绍评价方法和主要结论。
2.项目概况:对项目的规模、性质、建设内容、地理位置等进行详细描述,以便读者全面了解项目情况。
3.环境基线调查: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土地利用、水资源、空气质量、噪声等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
4.环境影响分析: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环境基线调查结果,对项目可能引发的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5.环境风险评估:对项目建设和运营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包括事故风险、污染物排放风险等。
6.环境管理与保护措施:根据环境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和保护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生态恢复等。
7.环境监测和评估计划:明确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环境监测和评估内容、方法和时序,以监督环境效果的达到和持续改进。
8.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总结:对报告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并指出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改进方向。
三、评价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写需要运用一系列评价方法来定量和定性分析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一、引言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旨在提供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以及相关的管理与监督措施。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准确、科学的评估,可以判断生态环境损害的程度和范围,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理1.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应遵循科学性原则,依据自然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进行评估,并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因素。
2.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应遵循公正性原则,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利益。
3.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应遵循可比性原则,确保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损害能够进行对比和衡量,便于评估结果的应用和比较。
三、评估方法和步骤1.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和资料,包括生态环境基础数据、相关工程和活动的影响数据等。
2.确定评估的目标和范围,明确评估的内容和重点。
3.进行生态环境损害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利用相关模型和工具对损害进行评估和预测。
4.判断损害的程度和范围,确定损害的分类和等级。
5.进行生态环境损害的经济评估,估计损害的经济价值,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6.提出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和管理的措施和方案,包括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工作。
7.编制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详细记录评估的过程和结果,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8.进行评估结果的审核和复核,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管理与监督措施1.建立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明确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
2.加强对评估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和合作,确保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
4.加强对评估结果的监督和跟踪,及时反馈评估的效果和问题。
5.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认识和理解。
6.定期进行评估工作的绩效评估,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规范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规范近年来,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
而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重要的环境管理手段,它通过对项目对环境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评估,以及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规范,旨在促进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科学、规范和高效进行。
一、背景概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估和控制的一种技术文档。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时需要考虑项目的环境特性、项目的规模和性质,以及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等因素。
报告内容包括项目概况、环境影响预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措施等。
二、编制范围和原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范围应包括项目的全部环境影响因素,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估。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应遵循公正、科学、透明、公开的原则,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编制过程应充分考虑公众参与和专家评审,确保决策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三、报告结构和内容(一)项目概况项目概况主要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单位、项目位置、项目规模、项目背景和项目的主要安排等。
项目概况应简明扼要,全面反映项目的基本情况。
(二)环境影响预测环境影响预测是对项目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做出科学预测的过程。
评价人员应通过野外勘察、资料收集、模型模拟等方法,确定项目可能引起的空气、水体、土壤、噪声、生态、景观等方面的影响。
(三)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对项目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过程。
评价人员应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的结果,结合相关规定和标准,对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估和分类。
(四)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措施是为减轻或消除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而采取的行动。
环境保护措施应具体、可行,能够有效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报告中应详细描述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具体内容、实施时间和责任单位。
四、信息来源和技术方法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时,需要收集项目相关的环境数据和资料,并进行现场勘察和调查。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环境要素 第1部分:土壤和地下水》编制说明
附件11《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土壤和地下水(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编制组二〇二〇年九月目录1标准的编制思路 (1)2国内外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环境损害评估技术现状及实践 (1)2.1国外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体系 (1)2.2我国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体系 (4)2.3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现状 (5)3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13)3.1适用范围 (13)3.2术语和定义 (14)3.3工作程序 (19)3.4鉴定评估准备 (19)3.5土壤与地下水损害调查确定 (20)3.6土壤与地下水损害因果关系分析 (20)3.7土壤与地下水损害实物量化 (21)3.8土壤与地下水损害恢复或价值量化 (21)3.9土壤与地下水恢复效果评估 (22)3.10附录 (22)4对实施本标准的建议 (22)1标准的编制思路我国土壤和地下水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形势较为严峻,近年来涉及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件急剧增多,事件类型包括突发环境事件、历史遗留工业污染、固体废弃物/废水倾倒和长期累积排放、生态破坏事件等,导致土壤和地下水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遭受损害。
由于土壤的高度异质性、地下水的流动性、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背景数据缺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因素多,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环境事件往往面临生态环境基线确定难、因果关系判定难、恢复决策难、恢复费用估算和损害价值量化难等现实问题。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环境要素第1部分:土壤和地下水》(以下简称《土壤和地下水指南》)针对土壤和地下水生态环境损害的特点,遵循《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和关键环节第1部分:总纲》的总体规定,详细阐述了土壤与地下水环境损害评估特征污染物识别、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害实物量化指标选取、基线获取、损害现状调查的具体要求,明确了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判定的原则,给出了恢复方案制定和恢复费用估算的推荐方法,是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方法在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领域的具体深化。
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法律要求
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法律要求一、引言环境影响评估是指在进行重大建设项目前,通过专门的评估程序,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价和管理的一项制度。
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是环境影响评估的核心产物,它以客观、全面、准确的方式呈现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二、环境影响评估的法律基础我国目前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其配套法规来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该法规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估的法律要求和程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任何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具体的法律要求包括:1. 项目环评的法定依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编制必须遵循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评估报告必须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环保主管部门相关规定,确保评估过程合法合规。
2. 评估报告的内容要求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应包含项目背景、环境影响的可能性和程度评估、环境风险评估、环境保护措施等内容。
报告还必须提供充足的数据和事实,保证可靠性和可验证性。
3. 报告编制的程序要求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编制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包括项目的立项审批、公众参与、报告的编制和提交以及专家评审等环节。
报告的编制要严格依据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透明公正、科学严谨。
4. 评估报告的审批与监管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在编制完成后,需要提交给环保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审批过程主要着重对报告的合法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查。
一旦报告获得批准,项目的建设方才能进行后续工作。
三、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意义和作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是项目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它对于维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主要作用包括:1. 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基于客观、全面的环境评估,为决策者提供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帮助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
2. 促进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在编制过程中,需要进行公众参与,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指南与手册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指南与手册》一、引言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必须对生态环境损害进行准确的鉴定评估,为此,制定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指南与手册》。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该指南进行全面评估和解读。
二、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指南与手册的目的和内容该指南是为了规范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明确鉴定评估的程序、方法和要求,确保鉴定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主要包括了工作原则、组织机构、鉴定评估程序、鉴定评估方法、结果应用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该指南的实际操作意义和规范性。
三、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程序和方法1. 鉴定评估的程序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程序主要包括损害初步确定、损害鉴定、损害评估、损害结果确认等步骤。
每一步都需要按照指南的规定进行操作,确保各项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鉴定评估的方法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涉及到许多复杂的环境因素和数据分析,指南中对鉴定评估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在鉴定过程中要考虑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要采用合适的生态学调查和数据分析方法等等。
四、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启示在阅读《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指南与手册》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只有科学准确地鉴定评估生态环境损害,才能有效地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
我认为要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对该方面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鉴定评估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五、总结《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指南与手册》不仅提供了科学的鉴定评估方法,也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只有严格依照该指南的规定进行工作,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希望相关部门和人员能够深入学习和贯彻执行,共同致力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
六、结语通过本文对《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指南与手册》的全面解读,相信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该指南的内容和要求。
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编制要求
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编制要求一、引言二、报告编制的目的和重要性三、法律法规依据四、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五、具体报告编制的步骤六、报告编制中需注意的问题七、总结和展望一、引言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是对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文件,对项目所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价和控制,并提供相应的环境保护技术措施和管理建议。
本文将详细论述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编制要求。
二、报告编制的目的和重要性1. 目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主要目的是评估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为项目决策和环境保护管理提供依据。
2. 重要性: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是项目审查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据,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指导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三、法律法规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估的基本原则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编制要求。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详细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编制程序、内容和审查要求。
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相关规定:具体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编制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四、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1. 完整性:报告要全面、详尽地描述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2. 准确性:报告要基于科学数据和实地调查,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3. 可读性:报告应使用简明清晰的语言,供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4. 综合性:报告要综合考虑项目的各方面信息,包括环境、社会、经济等。
5. 可操作性:报告要提供科学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建议,供决策者参考。
6. 社会参与:报告编制应积极引入公众参与,增加透明度和可信度。
五、具体报告编制的步骤1. 制定编制计划:明确报告编制的目标、范围、内容和计划时间。
2. 收集信息和进行现场调查:收集项目相关信息,了解项目的环境背景和特征,进行必要的现场调查。
3. 分析评价环境影响:针对项目可能引起的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影响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
4. 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建议,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指南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指南引言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一种系统评估和预测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的方法。
编制一份完整、准确、可操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对于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介绍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指南,包括前期准备、评估方法、报告结构和注意事项。
一、前期准备1.明确编制目的在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之前,需要明确报告的编制目的,具体包括对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预测和规避措施等。
2.确定评价范围根据项目性质和规模,确定适当的评价范围,包括项目区域、环境组成要素和评价时间范围等。
3.收集必要数据采集项目相关的环境情况、社会经济情况、生态系统情况等数据,并进行必要的调查和采样。
二、评估方法1.指标体系设计设计合理的指标体系,包括环境质量指标、生态系统指标、社会经济指标等,以全面评估项目的环境影响。
2.评估方法选择根据项目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如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估等,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3.风险评估对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如污染物排放、生态系统破坏、社区健康风险等,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建议。
三、报告结构1.综述对报告的编制目的、范围、数据来源等进行概述,并列出重要的评价结论和建议。
2.项目概况介绍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背景、规模、所在地、建设内容等。
3.环境基线调查对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状况进行详尽的调查和评估,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情况等。
4.影响评价根据前期准备和评估方法,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包括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和长期影响等。
5.风险管理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污染防治措施、生态恢复措施、环境监测和管理机制等。
6.公众参与描述公众参与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并提出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7.预测评价对项目建设和运营阶段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包括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的影响预测、评估方法和管理建议等。
环保事件污染损害评估报告
环保事件污染损害评估报告环保事件污染损害评估报告是一种评估环境污染事件对周边环境和人类健康所造成的损害的报告。
这种报告通常由专业的评估机构或专家团队编制,通过对环境状况、污染源、污染物浓度、环境敏感性、人群暴露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来评估环境污染事件的影响程度和损害程度。
环保事件污染损害评估报告的编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调查环境状况:评估报告的编制需要对污染事件发生地区的环境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土壤、水质、空气质量等方面。
调查的目的是了解背景环境情况,为后续的污染源和污染物浓度分析提供依据。
2. 调查污染源和污染物浓度:评估报告还需要对污染事件的污染源进行调查,并收集相关的监测数据。
通过分析污染源的性质、数量和排放情况,以及监测数据中的污染物浓度,可确定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浓度水平。
3. 评估环境敏感性:环境的敏感性是指环境对污染物的脆弱程度。
评估报告需要对污染事件发生地区的环境敏感性进行评估,包括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敏感性进行分析。
4. 评估人群暴露情况:评估报告还需要对污染事件对人群的暴露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对人群的接触途径、接触频率和接触时间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人群的暴露情况,可以估算出人群受到的污染物暴露水平。
5. 评估环境和健康损害:最后, 评估报告通过综合分析环境状况、污染源、污染物浓度、环境敏感性和人群暴露情况等数据,来评估环境污染事件的影响程度和损害程度。
评估的结果可以包括环境和生态系统损害、人类健康风险评估以及经济损失等方面。
总之,环保事件污染损害评估报告通过对环境污染事件的调查和分析,为相关机构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以便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策略,减少环境污染对周边环境和人类健康所造成的损害。
根据具体的环境污染事件和评估需求,评估报告的内容和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总体的目标是评估环境污染事件的影响和损害程度,为环保决策提供参考。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标准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介绍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人为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损害进行鉴定与评估的过程。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本文将从方法、流程、指标和案例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这一重要领域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
方法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影响矩阵法、模糊数学法、数学模型法、生态风险评估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识别、评估和预测生态环境损害。
影响矩阵法影响矩阵法是一种定性和半定量评价方法,通过构建一个影响矩阵,将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定性划分和量化评估。
该方法简单易行,能够较为直观地表达各项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模糊数学法模糊数学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将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进行模糊化处理,以综合评判结果来判定生态环境损害的程度。
该方法考虑了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较为全面地评估了生态环境损害的程度。
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评价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生态环境损害进行定量评估。
该方法需要大量的环境数据和专业知识支持,能够准确地预测生态环境损害的程度,但在实际操作中较为繁琐。
生态风险评估法生态风险评估法是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将生态环境中的压力、状态和响应三者相结合,通过分析和评估各项指标的变化,来评估生态环境的风险程度。
该方法对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生态环境损害的风险程度。
流程1.问题定义和调研–确定研究目标和问题–收集相关数据和文献2.指标选择和建立评价体系–选择适合的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3.数据采集和处理–采集相关环境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清洗4.方法选择和实施–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鉴定评估–进行实施并记录结果5.结果分析和解释–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6.鉴定报告编制–撰写鉴定报告–将评估结果向相关方进行沟通和交流指标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指标体系应包括生态系统结构、生物多样性、环境质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
附件1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eco-environmental damage General programme环境保护部二O一六年六月目次前言 (i)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总则 (2)5生态环境损害调查确认 (5)6因果关系分析 (6)7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 (7)8生态环境损害恢复方案筛选与价值量化 (7)9生态环境恢复效果评估 (8)10附则 (9)附录A(资料性附录)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书的编制要求 (10)附录B(资料性附录)常用的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12)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指导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规定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一般性原则、程序、内容和方法。
本指南附录A和B为资料性附录。
本指南为首次发布。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组织制订。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清华大学。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i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1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一般性原则、程序、内容和方法。
本指南适用于因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导致生态环境损害的鉴定评估。
本指南不适用于因核与辐射所致生态环境损害的鉴定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指南引用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7海水水质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10070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方法(第II版)(环办〔2014〕90号)司法鉴定文书规范(司发通〔2007〕71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环评报告书编制要求
环评报告书编制要求目录一、基本要求 (3)1.1 编制依据 (4)1.1.1 法律法规 (5)1.1.2 环保标准 (6)1.1.3 技术规范 (7)1.2 基本原则 (8)1.2.1 客观性原则 (9)1.2.2 科学性原则 (10)1.2.3 公正性原则 (11)二、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12)2.1 环境现状调查 (13)2.1.1 自然环境现状 (14)2.1.2 社会环境现状 (15)2.1.3 生态环境现状 (16)2.2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 (17)2.2.1 对空气环境的影响 (19)2.2.2 对水环境的影响 (20)2.2.3 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22)2.2.4 对声环境的影响 (23)2.2.5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4)2.3 环境风险分析 (25)2.3.1 风险识别 (26)2.3.2 风险计算 (27)2.3.3 风险评价 (28)三、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要求 (29)3.1 基本信息 (30)3.1.1 项目基本情况 (31)3.1.2 环境保护措施 (32)3.2 环境影响分析 (33)3.2.1 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分析 (34)3.2.2 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35)3.2.3 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分析 (37)3.2.4 对声环境的影响分析 (38)3.2.5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39)四、技术文件要求 (41)4.1 环评委托书 (42)4.2 环评工程师资质证明 (43)五、其他要求 (44)5.1 公开透明 (46)5.2 信息公开 (46)5.3 承担责任 (48)一、基本要求遵循法律法规:在编制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政策,确保环评报告书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科学性原则:报告书内容应基于实际调查、监测数据、科学分析和评价,确保结论和建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全面性要求:环评报告书应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包括但不限于空气污染、水环境影响、土壤污染、生态影响等方面。
森林和林地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编制要求、动植物资源调查表
附录A(资料性附录)鉴定评估报告编制要求A.1森林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A.1.1概述A.1.1.1事件基本情况森林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背景。
对于生态破坏事件,应写明生态破坏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和经过,生态服务功能破坏的类型、范围和程度,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方式,已经采取的生态恢复措施等基本情况。
A.1.1.2区域基本情况森林生态环境损害区域的生态环境功能区划、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
自然环境状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特征、气候、环境敏感区分布、生态服务功能类型等内容。
A.1.1.3鉴定评估工作基本情况A.1.1.3.1鉴定评估目标开展森林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目标。
A.1.1.3.2鉴定评估依据开展森林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等内容。
A.1.1.3.3鉴定评估范围森林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损害类型、时间范围、空间范围及确定依据。
A.1.1.3.4鉴定评估内容森林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损害调查确认、因果关系分析、损害实物量化、损害恢复、恢复效果评估等方面。
A.1.1.3.5鉴定评估工作程序开展森林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技术路线和工作程序,并给出相应的流程图。
A.1.2森林生态环境损害调查确认A.1.2.1确定调查对象与范围影响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主要类型,以及调查重点和调查范围划定的依据。
A.1.2.2确定调查指标需要开展调查、监测和评估的植被与动物资源特征以及相关表征指标、生态服务功能指标,说明指标筛选和确定的依据。
A.1.2.3植被调查植被调查的调查目的、调查方法和调查结果,包括生物群落物种组成、胸径、株高、覆盖度、密度等指标。
A.1.2.4动物调查动物调查的调查目的、调查方法和调查结果,包括动物群落物种组成、数量或密度等指标。
A.1.2.5生态服务功能调查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调查过程、调查方法和调查结果,破坏或污染原因及其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写要求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求1.影响报告书的编制格式1.1 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全面、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文字应简洁、准确,并尽量采用图表和照片,以使提出的资料清楚,论点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
原始数据、全部计算过程等不必在报告书中列出,必要时可编入附录。
所参考的主要文献应按其发表的时间次序由近至远列出目录。
评价内容较多的报告书,其重点评价项目另编分项报告书;主要的技术问题另编专题技术报告。
1.2 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根据环境和工程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选择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编制。
1.2.1 总则1.2.1 结合评价项目的特点阐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
1.1.2 编制依据: a.项目建议书; b.评价大纲及其审查意见; c.评价委托书(合同)或任务书; d.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1.2.1.3 采用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拟参照的国外有关标准(参照的国外标准应按国家环境保护局规定的程序报有关部门批准。
1.2.1.4 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的目标。
1.2.2 建设项目概况1.2.2.1 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
1.2.2.2 建设规模(扩建项目应说明原有规模)、占地面积及厂区平面布置(应附平面图)。
1.2.2.3 土地利用情况和发展规划。
1.2.2.4 产品方案和主要工艺方法。
1.2.2.5 职工人数和生活区布局。
1.2.3 工程分析报告书应对建设项目的下列情况进行说明,并作出分析:1.2.3.1 主要原料、燃料及其来源和储运,物料平衡,水的用量与平衡,水的回用情况。
1.2.3.2 工艺过程(附工艺流程图)。
1.2.3.3 废水、废气、废渣、放射性废物等的种类、排放量和排放方式,以及其中所含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产生的噪声、振动的特性及数值等。
1.2.3.4 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方案。
1.2.3.5 交通运输情况及厂地的开发利用。
1.2.4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1.2.4.1 地理位置(应附平面图)。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技术规范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技术规范在各行业中,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编制高质量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可以有效减少项目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社会公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本文将围绕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的技术规范展开论述。
1. 报告编制的背景和意义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是为了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价和管理,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和修复措施。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土地资源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报告编制技术规范的制定和遵守,有助于提高报告的专业性、准确性和可信度。
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2.1 报告编制的法律法规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要遵守国家、地方有关环境保护和规划管理的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等。
同时,还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与标准。
2.2 报告编制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报告编制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包括环境采样与监测、环境污染分析与预测、环境修复技术等。
必要时,还应进行模拟仿真、数值模型分析等,以评估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可能影响。
3.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3.1 项目概况与环境背景报告应详细描述项目的基本情况、建设规模、用地要求等,并对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背景进行综合分析,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等。
3.2 环境影响评价与分析报告应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与分析,包括土地利用、水资源、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噪音、废弃物等。
同时,需对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与灾害进行预测和评估。
3.3 环境保护与修复措施报告应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与修复措施,包括减少污染排放、节能减排、废弃物处理等,以降低项目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4 可行性研究与评价报告还应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与评价,包括环境经济效益评估、社会效益评估等。
同时,需考虑项目的可持续性、可操作性,评估其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综合影响。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森林和林地(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附件13《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生态系统第1部分:森林和林地(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编制组二〇二〇年九月目录1标准的编制思路 (1)2技术规范 (4)3国内外森林生态环境损害评估技术现状及实践 (5)3.1美国自然资源损害评估 (5)3.2国内森林生态系统相关调查监测技术规范 (10)3.3国内林业资产评估技术现状 (11)3.4国内外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技术现状 (12)3.5森林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实践基础 (14)4标准主要技术内容说明 (15)4.1适用范围 (15)4.2术语和定义 (15)4.3工作程序 (17)4.4鉴定评估准备 (17)4.5林地生态环境损害调查确认 (18)4.6林地生态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分析 (18)4.7林地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 (19)4.8林地生态环境损害恢复与价值量化 (19)4.9鉴定评估报告编制 (19)4.10林地生态环境恢复效果评估 (20)4.11附录 (20)5对实施本标准的建议 (20)6需要重点说明的问题 (21)1标准的编制思路(1)针对森林林地和其他林地提出全面评估和简易评估两条技术路线《森林指南》针对森林林地和其他林地生态环境损害的特点,分别设计了简易调查评估与全面调查评估两条技术路线,重点对林地损害调查方法、基线确定原则与方法、损害量化评估等技术环节进行详细介绍,为林地生态环境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害的鉴定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由于《森林法》关于森林的定义很宽泛,《森林指南》为了区分简易调查评估和全面调查评估的适用对象,规定了“森林林地”和“其他林地”两个概念,其中,森林林地指划定为县级及以上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以及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竹林和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林地,其他林地指除森林林地规定以外的林地,包括小规模的片状的林地、农田林网以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地等。
《森林指南》工作程序沿用了《总纲》规定的7个阶段:鉴定评估准备、损害调查确认、因果关系分析、损害实物量化、损害价值量化、评估报告编制及恢复效果评估。
环评报告书的编写流程与要求
环评报告书的编写流程与要求环评报告书是环境评价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对于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分析、评价和预测,并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
为了确保环评报告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编写环评报告书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和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环评报告书的编写流程与要求。
一、环评报告书的编写流程环评报告书的编写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项目背景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估、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报告撰写等。
1. 项目背景分析在编写环评报告书之前,需要对项目的背景进行全面的分析。
这包括项目的性质、规模、位置、功能等方面的描述,以及项目的建设过程和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等内容。
通过项目背景的分析,可以为后续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数据支持。
2.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环评报告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需要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评价。
这包括对大气、水、土壤、生态、噪音、振动、废弃物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估,以及对环境敏感点和敏感目标的分析和判断。
同时,还需要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进行定量或定性的描述,并给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3. 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评估是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和判断。
在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中,需要对项目可能引起的事故、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进行预测和分析,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和建议。
环境风险评估的结果将对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的制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4. 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在环评报告书中,需要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
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应针对项目的特点和环境影响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这包括对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营和退役阶段等不同环节的环境保护要求和措施的制定,以及对不同环境因素的保护和管理要求的提出。
5. 报告撰写环评报告书的撰写是整个编写流程的最后一步。
在报告撰写过程中,需要根据前期的分析、评价和研究结果,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和归纳,保证报告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指南与手册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指南与手册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指南与手册一、引言在现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与污染,这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
生态环境损害的鉴定评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重要性与具体操作要点。
二、生态环境损害的定义与分类1. 生态环境损害的概念生态环境损害是指在生产、生活、社会发展等活动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持续性恶化或直接损害的行为及其结果。
生态环境损害一般表现为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空气污染等方面的破坏,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2. 生态环境损害的分类生态环境损害可分为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态环境损害和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损害。
在实际鉴定评估工作中,需要对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损害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鉴定与评估。
三、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操作流程1. 鉴定评估范围的确定在进行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时,首先需要确定鉴定评估的范围。
这包括确定损害的时间、地点、规模以及受损生态系统的类型等信息。
2. 数据收集与调查数据的收集与调查是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中的重要步骤。
需要搜集现场调查数据、监测数据、统计数据等多方面信息,以便全面了解生态环境损害的情况。
3. 鉴定评估方法的选择在进行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鉴定评估方法,包括评估模型的建立、损害程度的评估指标等方面的选择。
4. 损害程度的评估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对比,可以对生态环境损害的程度进行评估。
这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种多样性、生物量等指标,以便准确地评估损害的程度。
5. 结果与建议根据鉴定评估的结果,可以提出相应的修复与保护建议,以减轻生态环境损害带来的影响,同时也可对相关责任单位提出追究和处罚建议。
四、对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理解与观点分享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成为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资质单位都要满足哪些要求
成为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资质单位都要满⾜哪些要求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临的严重挑战,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是⾮常多的,污染污染造成损害时就需要进⾏相应的鉴定,鉴定⼀般由具有资质的机构进⾏,那么成为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资质单位都要满⾜哪些要求?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相关知识的解答。
⼀、成为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资质单位都要满⾜哪些要求1、资历与信誉(1)在中华⼈民共和国境内登记的各类所有制企业或事业法⼈;(2)企业具有较好的社会信誉和⼀定的经济实⼒,固定资产不少于1000万元,其中企业法⼈⼯商注册资⾦不少于200万元。
2、技术条件(1)能够开展由于“特别重⼤污染事件”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作;能够独⽴编制由于“重⼤污染事件”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评估报告书;能够独⽴完成由于“较⼤污染事件”和“⼀般污染事件”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害⼯程分析、各环境要素和⽣态环境的现状调查、因果分析、损失估算以及环境修复⼯程的经济技术论证;有能⼒分析、审核协作单位提供的技术报告和监测数据;(2)司法鉴定机构技术管理者、授权签字⼈应当具有司法鉴定⼈资格并同时具有副⾼级以上本专业领域的技术职称,或者取得司法鉴定⼈资格后在本专业领域从业5年以上、(3)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必须具有环境、法律等相关专业的⾼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环境、法律等相关的⾏业执业资格或者⾼等院校环境、法律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从事相关⼯作五年以上(这⾥的环境、法律等相关专业包括:环境⼯程、环境科学、⽔⽂学及⽔资源、⽔⼯结构⼯程、农业⽣物环境与能源⼯程、作物栽培学与耕种学、⼟壤学、农药学、植物营养学、农业昆⾍与害⾍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置⼯程、⽔污染防治⼯程、⼤⽓污染防治⼯程、⽣态学、动⼒机械及⼯程、采暖通风与空调⼯程、矿物材料⼯程、建筑⽔利学、经济学、民法、刑法、环境法、公共卫⽣与预防医学、⼯程概算、⼯程分析等⽅⾯的专业技术⼈员);(4)司法鉴定机构具备40名以上司法鉴定⼈(经过司法⾏政机关审核登记并取得《司法鉴定⼈执业证》,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员),其中每项司法鉴定业务有三名以上司法鉴定⼈;(5)司法鉴定机构具有在业务范围内进⾏司法鉴定必需的依法通过计量认证或者实验室认可的检测实验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鉴定评估报告编制要求
A.1概述
A.1.1事件基本情况
介绍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背景。
对于水环境污染事件,应写明环境损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和经过,污染物类型、性质、产生和排放量,污染损害类型、范围与程度。
对于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应写明事件发生后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等基本情况;如果涉及企事业单位废水和废物排放、泄漏等情况,应写明生产经营历史、生产工艺、产排污环节、历史突发水环境事件、潜在污染源,倾倒、排放、泄漏的废水或废物类型、排放量,特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前期采取的污染控制或污染物清理措施等基本情况。
对于水生态破坏事件,应写明生态破坏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和经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破坏的类型、范围和程度,对地表水与沉积物的影响方式,已经采取的生态恢复措施等基本情况。
A.1.2区域基本情况
简要介绍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区域的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
自然环境状况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和水文地质、气候气
象,地表水利用历史、现状和规划,环境敏感区分布,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等内容。
社会经济状况包括经济和主要产业的现状和发展状况,地方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人口、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和水源供给等内容。
A.1.3鉴定评估工作基本情况
A.1.3.1鉴定评估目标
依据委托方委托的鉴定评估事项,阐明开展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目标。
A.1.3.2鉴定评估依据
写明开展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等内容。
A.1.3.3鉴定评估范围
写明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损害类型、时间范围、空间范围及确定依据。
A.1.3.4鉴定评估内容
写明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损害调查确认、因果关系分析、损害实物量化、损害恢复、恢复效果评估等方面。
A.1.3.5鉴定评估工作程序
详细阐明开展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技术路线和工作程序,并给出相应的流程图。
A.2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调查确认
A.2.1确定调查对象与范围
写明影响水域的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类型,以及调查重点和调查范围划定的依据。
A.2.2确定调查指标
写明需要开展调查、监测和评估的特征污染物、水文与水文地质指标、水生生物与其他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标,说明指标筛选和确定的依据。
A.2.3水文和水文地质调查
介绍损害调查确认过程中所开展的水文和水文地质调查的调查目的、调查方法和调查结果,包括影响水域所在水系、流域湖库边界、断面形状、流向、流速、流量、水温、降雨量、蒸发量、泥沙含量、本底水质等指标。
A.2.4地表水与沉积物环境调查
阐述所开展的地表水、沉积物环境状况调查过程,包括采样点位布设方案和依据,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方法,分析测试方法,质量控制措施。
分析地表水、沉积物环境状况调查结果,包括污染物类型、浓度和范围。
A.2.5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调查
介绍水生物资源与其他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调查过程、调查方法和调查结果,对于水环境污染事件,需要阐明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程度,开展生物观测或生物组织残留浓度检测的原因与结果。
A.2.6地表水生态环境基线
描述地表水生态环境基线水平确定的过程,详细阐明理由。
如果采用对照区域数据作为基线水平,应阐述对照区域调查过程,
包括点位布设方案和依据,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方法,分析测试方法,质量控制措施,以及调查结果。
如果针对基线水平进行了专项研究,应阐述研究所用到的方法、模型、参数以及研究结果等内容。
A.2.7损害确认
写明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确认的结果,包括是否存在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环境损害类型、生态环境损害区域等内容。
A.3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分析
A.3.1污染环境行为导致损害的因果关系分析
对于污染环境行为导致的损害,其鉴定评估报告的因果关系分析部分应包含以下内容。
A.3.1.1污染源分析
详细介绍污染源确定的思路、过程和结果,对各类潜在污染源进行描述。
对于污染源不明确的情况,应说明污染源调查所采用的方法、过程和结果。
当存在多个潜在污染源时,阐述污染源分析所采用的方法、过程和结果。
如果开展了指纹图谱、同位素分析等专项研究,应详细阐明研究方案、过程与结果。
A.3.1.2暴露评估
阐述“污染物-地表水-沉积物-生物受体-生物效应”的污染物传输、释放、暴露、影响和损害机理,提出污染物暴露路径概念模型,根据暴露水平和暴露时间,计算污染暴露产生的生物或生态效应。
对暴露评估中建立的相关假设,通过文献总结、实验室实证研究和模型模拟等方法进行证明。
A.3.1.3因果关系分析
总结污染源分析及暴露评估过程所获得的信息,依据环境污染因果关系判定原则,得出因果关系判定结论。
A.3.2破坏生态行为导致损害的因果关系分析
对于破坏生态行为导致的损害,应阐述破坏生态行为导致地表水生态环境受到损害的作用机理,依据生态破坏因果关系判定原则,得出因果关系判定结论。
A.4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
基于A.2.6所确定的基线水平,对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程度和范围进行量化,计算地表水与沉积物环境质量的损害程度,以及水生生物资源损害量、水生生物栖息地面积、水资源量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损程度,并给出地表水与沉积物、水生生物及其他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损害范围。
A.5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恢复或价值量化
阐明地表水生态环境综合恢复方案确定与价值量化的基本思路与依据。
对于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主要介绍实际水环境治理方案以及实际治理费用的统计核算。
如果基于恢复方案进行损害赔偿,应详细阐述基本恢复、补偿性恢复、补充性恢复的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及其确定依据,各个阶段所采用的恢复技术和方案及其比选过程。
如果需要,基于所确定的恢复方案计算各阶段恢复费用。
如果基于环境价值量化方法确定损失,应阐述所用到的价值量化方法、选择依据、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
对于虚拟治理成本
法,重点介绍单位治理成本的确定方法、环境功能调整系数的确定依据。
A.6鉴定评估结论
针对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委托事项,写明每一项鉴定评估结论,包括地表水生态环境是否受到损害、损害是否与污染源或生态破坏行为具有因果关系、损害的范围和程度、受损地表水生态环境的恢复过程是否合规以及是否达到目标等内容。
对涉及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过程中的特别事项进行说明,分析鉴定评估结论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
对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的补充性恢复、跟踪监测、效果评估等工作提出必要的建议。
A.7签字盖章
阐明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科学性;明确报告的所有权、使用目的和使用范围;所有参与报告编制的人员进行署名,并盖报告编制单位公章。
A.8附件
附件包括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过程中所制定的各类方案和所获取的各种证据资料,包括鉴定评估方案、各类调查监测方案、效果评估方案,各类调查监测数据和报告、效果评估报告,以及各类图件、照片、访谈记录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