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制度
富强初中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实施细则

富强初中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实施细则(试行)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师研修为主体,坚持研训一体的发展思路,遵循教师成长和培养的规律,结合我校实际,将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科研等全面工作整合,围绕课堂教学,务本求实,重常规,抓落实,增强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国家提出的“新任教师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在职教师每5年不少于360学时”的目标要求落实好,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意见》和《安康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的要求,全面实施教师校本研修提高工程,确保校本研修课时的完成,特制定我校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实施细则。
二、组织领导:领导小组组长:陈清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开科罗洪江军管大群领导小组成员: 荆承虎毛海龙冉闯张万飞三、校本研修内容:1、校内的常规业务学习和教科研活动:如校级、组织业务学习,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校内课堂教学、说课及素养比赛活动,校内外交流观摩活动等;2、教材培训、专题讲座、专业技能和基本功培训:3、校内的外派参观学习活动;4、教师的自主研修内容:教师的自主教学研究,撰写教育成果总结、学生观察记录和教育反思笔记、教育案例、研修论文等。
5、课题研究:教师参加的省市区校级课题研究。
6、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活动。
四、校本研修学时转换及认定标准。
(一)校本培训活动。
校本或校际组织的专题培训活动,主讲人交讲稿,参训者交心得,登记培训类容、培训者、培训时长,按1小时计1学时,主讲人与参与者按4:1计学时(出示活动安排表、签到表)(二)校外培训活动。
学校派出在校外培训和业务活动等(继续教育集中培训除外)。
提供培训单位证明(或文件)参加培训者交心得体会或学习笔记。
按实际参加时间每天计1学时。
参加国家、省、市、区组织的远程网络培训,按培训机构的证件登记学时。
(三)校外教研活动。
参加校级以上主题教研活动时,承担公开课者需提交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登记教学课题,计3学时:参与教师,交研讨发言稿或心得,登记参与主题和时长,一次完整的参与计1学时(出示主办方通知)。
学校规章制度校本研修学时认定管理办法

学校规章制度之校本研修学时认定治理方法
为加强对校本研修的治理,推进校本研修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标准化轨道,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校本研修学时认定治理方法。
(一)认定时间:次年年初认定上一年学时。
(二)认定部门:学校校本研修学时认定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李斌。
副组长:刘林,蒲笑宝。
组员:刘富文、王大鹏、黄海宏、罗丽芬、郑稳红。
本方法自2012年2月开场实行。
(三)学时认定标准:每学年度不少于40学时。
(四)学时认定操作规程
备课上课:公开课教学设计每个1学时
公开课说课稿每篇1学时
听课评课:听课记录与评价意见每节课1学时
命好题:命一份高质量的试卷1学时
写一份有水平的试卷分析1学时
育好人:做一个学生的个案研究1学时
举行一次学生心理辅导1学时
研训记录:参加校本培训活动每个专题1学时
业务学习笔记每500字1学时
教学反思每篇1学时
教研活动:参加国家、省、市、区、校级每次分别折10、7、5、3、1学时
论文获奖:校一二三等奖折3、2、1学时,区一二三等奖折5、4、3学时,市一二三等奖折7、6、5学时,以此类推。
论文发表:国家、省、市、区、校级发表分别折10、7、5、3、1学时
课题研究:省市区校级立项分别折5、4、3、2学时,结题分别折10、7、5、3学时。
教学竞赛:校一二三等奖折5、4、3学时,区一二三等奖折7、6、5学时,市一二三等奖折合10、8、7学时,以此类推。
学历培训:每通过一门学科计10学时
其它专题培训:据文件定学时。
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工作方案

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工作方案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工作方案为了使校本研修真正成为一项教育内涵发展的基本战略,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抓手,成为教师团队文化建设的载体,破解教师全员成长的难题,根据教育局工作安排部署,依据《府谷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府教发【2012】14号)文件精神,特安排本年度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工作。
一、组织领导组长:郭兴林姬成荣副组长:刘万兵胡桂林郝永兴苗占清周宏魁王勇成员:张柏树刘永林杨胜利白耀文杨海龙王旭东王占国贾荟华杨惠边飞林杨艳林张秀梅石锐杰张春苗谭瑞王巧霞杨彩霞郝夜芝郝勇高赟二、组划安排第一组:刘万兵王占国刘永林谭瑞石锐杰认定单位:府中三中职教中心二中古城麻镇麻中第二组:郝永兴张春苗杨胜利张秀梅高赟认定单位:二小四小同心路孤山新民王家墩武家庄碛塄特校第三组:胡桂林张柏树白耀文郝永郝夜芝认定单位:一小三小三道沟大昌汗老高川清水海则庙黄甫墙头第四组:周宏魁杨惠王旭东杨彩霞边飞林认定单位:高石崖华阳前石畔木瓜庙沟门哈一哈二赵五湾第五组:苗占清王勇贾荟华杨海龙杨艳林王巧霞认定单位:县幼儿园二幼四幼五幼府一府二田家寨石马川各民办园各组第一人为组长,第二人为副组长。
三、认定时间2012年12月5日—13日。
(如有变动,另行安排)四、认定办法和注意事项1、依据府教发【2012】14号文件两个附表,对照“评价”和“研修记录”的基本内容进行认定。
2、参与学时认定范围为校(园)全员,包括公益性岗位教师和临聘教师,各组按校(园)提供的校本研修原始材料逐一审核,做到个人认定、学校认定、原始材料三合一,真正体现校本研修的真实性、公正性。
3、学校(园)如有弄虚作假或不能按时提供需认定原始过程性资料,整个单位将不予认定,造成后果由学校负责,第一责任人校长及所在单位不得评优树模、晋职晋级。
4、认定组成员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实事求是地进行认定,坚决杜绝循私舞弊。
5、每所学校学时认定结束后,填好两种表册的评审结论,组长签名,对评审认定结果负总责,对研修学时不合格者,签发限期补修通知书。
政教处校本研修学时认定考核方案

政教处校本研修学时认定考核方案
一、背景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加强中小学校园思想教育和政治工作,深入推进德育工作,各级政府和学校都高度重视政教处的工作。
政教处是中小学中负责学校德育、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的一种机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进一步提高政教处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教育局组织开展了政教处校本研修,旨在帮助政教处员工深刻理解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实践基础,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为此,制订本方案,明确政教处校本研修的学时认定和考核方案。
二、学时认定
政教处校本研修为学员提供20个学时的学习机会。
学员需完成以下学习任务,才能获得相应的学时认定。
1. 参加开班仪式(1学时)
学员需全程参加政教处校本研修的开班仪式,并签到;如未能参加,学时不再认定。
2. 学习课程(16学时)
学员需全程参加政教处校本研修的学习课程,包括“素质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德育工作的探索和实践”、“政治工作的重要。
汉滨区中小学校本研修学时认定细则(附件1)

教育科研成果
(1)论文或报告:教师独立完成的论文或报告。内容充实,符合实际。在校镇级(中心校以上)获奖的每篇计1学时,区级以上分别按一、二、三等奖计3、2、1学时。省级、市级分别按4、3学时计。核心期刊发表的计6学时。同篇论文只计最高等次。以论文和获奖证书为准。
(2)课题研究:课题必须是国省市区四级批准的立项并结题的课题。主持人与参与者按2:1计学时。参与者标准为国家级12学时,省级10学时,市级8学时,区级6学时,校级小课题3学时。每人每年只计一个课题,以最高级别为准。
(3)教学案例:教师独立完成的教学案例,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教学反思。字数1000字以上,计1学时。
(4)教学课例:教师经过“一课二上”的主题研修后撰写的课例。内容包括:一次执教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改进后设计,二次实施过程、二次教学实施的反思、困惑和感受等。计2.5学时。以提供完整的过程性资料为准。
(2)公开课:承担公开课者,每次按0.75学时计。承担省、市、区级公开课者,分别计4学时、3学时、2学时。以提供的公开课时间、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为准。和参与者按4:1计学时。以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为准。
4学时/学年
联片教研活动
策划组织者,计0.75学时,参与者按每4小时计0.75分。以活动方案、活动记录和活动总结为准。承担片区公开课或经验交流的,计1学时。以提供的一节完整的公开课活动安排、教学设计、研讨、反思等为准。
汉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学时认定指导标准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学时认定标准及办法
最高
限制
校本培训活动
本校或片区培训
按培训时长,每半天或4小时计0.75学时,主讲人与参培者按4:1计学时。以学校提供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主讲人、组织者和培训时长为准,主讲人提供讲稿,参培者交学习笔记或心得。
小学教育改革研修学时认定实施细则

小学教育改革研修学时认定实施细则1. 引言本文档旨在确定小学教育改革研修学时的认定实施细则。
该细则将为小学教育改革研修提供明确的学时认定标准,以促进教育改革的有效实施。
2. 学时认定原则2.1 学时认定应基于教育改革研修内容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2.2 学时认定应与研修任务的难度、深度和广度相匹配。
2.3 学时认定应考虑实际操作和实践的时间要求。
3. 学时计算标准3.1 教育改革研修的学时计算以小时为单位。
3.2 学时计算应包括研修的理论研究、实践操作和讨论交流时间。
3.3 研修任务的难度和重要性较高的部分,可以设置相应的加倍系数。
4. 学时认定程序4.1 研修组织机构应提供研修任务的详细说明和学时认定标准。
4.2 参加研修的教职工应按照研修组织机构的要求完成研修任务。
4.3 研修任务完成后,研修组织机构应对参与教职工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
4.4 根据评估结果,研修组织机构应进行学时认定,并将认定结果通知参与教职工。
5. 学时认定记录与管理5.1 研修组织机构应建立学时认定的记录与管理系统。
5.2 参与教职工的学时认定结果应及时记录和保存。
5.3 学时认定结果应作为参与教职工的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6. 监督与评估6.1 教育行政部门应对研修组织机构的学时认定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6.2 研修组织机构应定期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交学时认定工作的相关报告。
7. 实施时间7.1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7.2 教育行政部门应在发布后合理时间内将本实施细则下发给相关研修组织机构。
以上为《小学教育改革研修学时认定实施细则》的内容。
该细则将为小学教育改革研修提供明确的学时认定标准,以推动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
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制度

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制度一、本校培训学校组织的专题活动,主讲人交讲稿,参培者交心得,登记培训内容、培训者、培训时长,按1小时记1学时,主讲人与参培者按2:1计学时。
二、校外培训学校派出在校外培训、进修、业务活动等,由培训单位出示证明、本人交学习心得,予以登记学时,未注明学时的按实际活动天数每天计8学时。
参加国、省、市、区组织的远程网络培训,按照培训机构的证件登记学时。
三、校本研修活动1、校内教研活动校内教研活动应该有考勤、有活动记录。
组织者和参加者每次均计1学时。
承担公开课,需提交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登记教学课题,计4学时。
2、片区教研活动策划组织者,交活动方案和活动总结,计4课时;承担公开课者,须有教学设计、实施、研讨、反思四个环节,计6学时;参与教师,交研计发言稿或心得,一次完整的参与计2学时。
四、自我研修活动每学期书写学习笔记,有学习时间、学习题目、内容,记4学时。
五、研修成果1、反思研究成果:教师上交独立完成的教育教学叙事、教育随笔,一篇计5学时。
2、课例研究成果:教学课例。
这是经过一课主题研修活动之后叙写的“课例”。
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改进计划、二次实施、再次反思、存疑或困惑等,计5学时。
3、教育科研成果:在县级以上获奖,分别按一、二、三等奖计10、8、6学时,在正式教育报刊发表,省级以上或市级分别计20、15学时。
同篇只计一次最高奖,每学年认定一篇。
⑴课题研究。
课题是指国、省、市、县批准研究并结题的课题,登记课题申报批准及课题结题批准的文件、课题名称、研究起止时间;课题主持人及主笔(各)一人,按国、省级、市县级计40、30学时;课题主要参与者按国、省级、市县级计20、15学时。
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办法(修订)2013【44】号

府谷县教师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办法府教发2013【44】号一、培训类研修活动1、校本培训活动校本、校际或县以上组织的专题培训活动,主讲人交讲稿,参训者有过程记录和交流心得,参训人员1小时按1学时计,主讲人与参训者按2:1、3:1、4:1计学时,登记培训内容、培训者、培训时长。
由教育局确认的名师开设名师工作室,根据活动记录,名师每次计5学时,参与者计1学时。
开设教师兴趣小组,辅导教师提交辅导材料,每次计2学时。
2、县以上培训活动根据上级教育部门安排或经教育局批准,学校派出教师在县以上培训、学习等业务活动,参训者交学习心得和返校后二次培训交流材料,方予以登记学时。
按学时证明或实际活动天数(每天计8学时)登记培训类型(专题或内容)、学时。
参加国省市县组织的远程网络培训,按培训机构出具的证件登记时间、项目、学时。
根据教育局安排参加影子培训,返校后提交培训日志及汇报交流材料,按所在培训学校实际工作时间登记类型、学时。
二、校本教研活动校本教研活动应有方案、有活动记录、有考勤、有总结。
1、校内教研活动承担交流课(汇报课、达标课、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等)者,需提交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每节次计2学时,登记教学课题。
在微格实验室,完整开展一次微格教学实验活动,计2学时。
新老结对按照学校方案组织实施,老教师上一节示范课计2学时,新教师上一节汇报课计1学时;结对教师撰写教学心得一篇计1学时。
举办专题沙龙,需提交安排和活动记录,组织者一次计4学时,参与者每次计2学时。
开展三字两话(画)一机等教师基本功训练,经学校考核评比为优秀者,每项计2学时。
2、校际教研(包括校际结对交流)活动组织策划者,交活动方案和活动总结,计2学时。
承担交流课者,提交教学设计、反思,计3学时,登记讲课时间、教学课题。
专题交流主要报告人,提交发言稿件计3学时,登记时间、题目。
3、县以上教研活动组织策划者,交活动方案和活动总结,计3学时。
承担交流课者,交教学设计、反思,计4学时,登记讲课时间、教学课题。
后柳初级中学校本研修学时认定考核细则.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达到学校规定的字数,每超
5次加1学时。
记录
8学时/每年
课题研究
参加校级、县级、市级、省级、国家
级课题研究按不同等级分别计2、3、4、5、
证明材料和 论文或课题实践
心得。
6学时/每年
6学时。
校本 课程开发 及资源建 设
参与学校校本教材编写、教研成果编 撰及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件等教学资 源建设均按项目予以计学时。
计划,现场笔 录及相关证明。
8学时/学年
承担公
开课
承担校级、协作片(区)、县级、市级、
省级、国家级公开课按2、3、4、5、6分
别计学时。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活动
记录。
8学时/学年
外出学习
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组织的外出学习 培训。
相关文件和 证明材料。
10学时/学年
自 查 得 分
审核 得分
研
修 成 果
课堂教学
学校每学年至少对任课教师进行一次 课堂教学效益评估,按优秀、良好、合格
三个档次分别时/每年
教育 教学论文、 案例、课件 等发表或 获奖
在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刊物发 表(获奖)教育教学论文按不同级别分别
计4、5、6、8学时。
刊物(封面、 目录、文早)。
查材料
6学时/学年
10学时/学年
教师 自主研修
教师每学年自学笔记达5000字以上,
方可计学时。每5000字计5学时。每多
5000字加1学时。
教师读书心 得、随笔、自学 笔记等。
8学时/学年
校内教研 专题活动
组织者与参与者每次按1:1比例计学
时。每次计1学时。
校本研修学时个人申请认定部分内容及标准(标准版)

校本研修学时个人申请认定部分内容及标准个人认定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个人研修计划、总结、自主学习、实践反思、研修成果等方面的内容,全年上限20学时。
1.个人校本研修年度计划和总结。
年度计划要求有主题,有目标任务,有过程安排等具体内容;年度总结要求从思想态度、教育教学、研修过程、取得的成果、存在的不足、今后的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总结。
计划和总结内容详实完整的各计1学时。
全年上限共2学时。
2.自主学习方面。
包括学习教育教学专著、学科专著(教材、课标等)一年至少各一本,有读书笔记,笔记每2000字计1学时。
全年上限5学时。
3.听课评课(观课议课)方面。
全年听课30节,并有详细的听课记录,包括教学过程、教学建议和启示等。
达标准者计5学时。
每超4节计1学时,全年上限6学时。
4.教育教学(包括非教学人员自身业务和管理工作)反思、随笔、案例分析等,要求内容详实(字数在500字左右)每篇计0.5学时,全年上限6学时。
5.基于网络类研修。
通过网络学习研讨、教学论坛等的校本研修,按参与人数,发贴讨论情况,每4次计1学时,全年上限2学时。
6.研修成果。
教育教学成果获得省、市、区、校级一等奖者分别计5、4、3、2学时,二等奖者计同类一半学时,三等奖者计同类三分之一学时。
课题研究参照同级别一等奖执行,以结题成果为依据。
同一成果以最高级别计学时,不累加,全年上限5学时。
政教处校本研修学时认定考核方案

政教处校本研修学时认定考核方案1. 背景与意义政教处是负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师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的部门,是学校强化关心关爱师生、推进德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加强政教处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和业务能力提升,进一步加强全员素质教育,建设高素质的政教工作队伍,需要制定政教处校本研修学时认定考核方案。
2. 目标本次政教处校本研修的学时认定考核方案的目标是以提高政教处工作者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进一步加强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推进政教工作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3. 学时认定与考核机制3.1 学时认定标准政教处校本研修课程学时的认定标准是以课程的性质、时间、内容为主要依据,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性质:研讨会、培训班、讲座等;(2)时间:教学课程时间、学习实践时间、集中研修时间等;(3)内容:学习资料、实践论文、经验汇报、教学反思、口头报告等。
提示:研究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及辅导性课程学时的认定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切实保证学时制度的灵活可行性。
3.2 考核机制(1)学习培训时间认定:各项学时的认定依据为政教处工作人员的实际参加的学习、研修活动时间,按照课程内容、活动时长、学习成果等综合评估认定学时。
(2)学习工作成果评比:对政教处工作人员参加的培训、学习活动进行全面评估,从最终的学习成果、学习效果、实践表现等方面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认定学时。
4. 学时认定考核流程4.1 学习计划制定:每个学年度制定学习计划,对政教处工作人员进行学习、研修活动的安排,计划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班次、学习形式以及实践操作等。
4.2 学习培训开展:学习计划开展后,按照学习计划进行学习,政教处负责人要积极引导参与学习讨论,认真阅读学习材料,提高参与度,深化学习、扩大交流、加强实践。
4.3 学习成果评价:对每个学习活动进行课后反思,将学习成果融合到工作中去,产生的实际业务成果可以包括教育教学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等,具体形式包括课题研究、教研论文、调查报告、工作计划、问题分析等。
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办法

论文获奖
国家级 省级
24学时/篇(在CN级刊物上发表以获奖资料为准) 20学时/篇(在CN级刊物上发表以获奖资料为准)
市级
12学时/篇(在CN级刊物上发表以获奖资料为准)
比赛获奖
一等
二等 三等
校级
1学时/ 篇(次)
0.8学时/篇 (次)
0.5学时/篇 (次)
县级
2学时/篇 (次) 1.5学时/ 篇 (次) 1学时/篇 (次)
12学时/年、8学时/年、4学时/年
校内课题
承担校内课题研究者计5学时
专业成长汇报课 听评课
做课教师3学时/每学期 0.5学时/节
教研组活动
主题发言人每一个交流主题计1学时,教师参与计0.5学时/次。
培训笔记 校本培训活动
培训笔记0.2学时/页;撰写学习体会、心得体会、教学案例、 教育叙 事等0.5学时/篇;教学反思等0.2学时/篇。
教师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办法
类别 专 业 引 领
课 题 研 究
参 与 校 本 研 修
研 修 成 果
内容 参加培训、研修活动
认定学时
学时数与主办单位认定(未明确学时数的培训以每45分钟为1学时折 算)
参加学术会议
12学时/国家级 8学时/省级 4学时/市级
2学时/县级
参加学历进修 国家级课题
72学时(以当年取得学历证书为准)
24学时/年、20学时/年、16学 时/年
主课题组人员 (按职责大小,前3名)
20学时/年、16学时/年、12学 时/年
子课题组人员 (按职责大小,前3名)
20学时/年、16学时/年、12学时/年
子课题组人员 (按职责大小,前3名)
小学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实施细则

旬阳县城关第二小学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实施办法(试行)一、指导思想以高效课堂改革为中心,以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以问题研究为切入点,以主题课例研修为载体,坚持研训一体的校本研修思路。
立足课堂教学,务本求实,重常规,抓落实,增强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把国家提出的“在职教师每5年不少于360学时”的目标要求落实好,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意见》、《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陕教师〔2013〕31号)、安康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安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安教发〔2013〕1 80号)、《旬阳县2014-2018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办法(试行)》(旬教体发〔2014〕27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2014—2018年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实施细则。
二、校本研修学时认定组织机构领导小组组长:校长领导小组副组长:主管教学校长领导小组成员:校委会成员、学科教研组长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办公负责人:教科室主任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办公人员:教科室副主任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学科组成员:1.语文组:学科组组长、备课组组长2.数学组:学科组组长、备课组组长3.综合组:学科组组长、备课组组长三、校本研修内容校本研修以“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落实专业标准提升学科素养、改进研修实践提升研修能力”为核心任务,以“目标先导”有效课堂教学实施与探究为主要内容,以主题式课例研修为主要载体,引领教师完成教育教学理论、学科素养、学生发展、教学基本功提升、校本课程建设、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科研等模块研修任务。
主要开展以下研修活动:1.校内的常规业务学习和教科研活动:如校级、组级业务学习,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校内课堂教学、说课及素养比赛活动,校内外交流观摩活动等。
2.教材培训、专题讲座、专业技能和基本功培训活动。
3.校内的外派参观学习活动。
2014年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时认定管理细则[大全五篇]
![2014年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时认定管理细则[大全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f3675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4.png)
2014年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时认定管理细则[大全五篇]第一篇:2014年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时认定管理细则关庙镇中心校2014年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时认定指导标准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深化我镇学校校本研修工作,根据汉滨区教体育局关于开展《汉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汉教体发【2014】15号)和关庙镇中心校教师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制定我镇教师校本研修学时认定指导标准。
二、组织领导组长:李延静、唐再德副组长:尚书学成员:周升海、陈波、汪富东、张焕娥三、校本研修内容:1、各学校常规业务学习和教科研活动:如校级、组级业务学习,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校内课堂教学、说课及素养比赛活动,校内外交流观摩活动等。
2、教材培训、专题讲座、专业技能和基本功培训。
3、校内的外派参观学习活动。
4、教师自主教学研究,撰写教育成果总结、学生心理辅导和教育反思笔记、教育叙事、教学案例、研修论文等。
5、教师参加的市区级课题研究。
6、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活动。
四、校本研修学时转换及认定标准。
(一)基本部分(最高限制25学时)1、备课检查:手写教案环节齐全(①完整的教案应有课题②学情分析、③教学目标④难点⑤教学资源的选用⑥教具学具的应用⑦教法法学法的选择⑧学过程安排⑨书设计⑩业布置及课堂小结),字迹工整的计0.75学时;电子备课环节齐全的计0.5学时。
教学计划(①学情分析;②教材分析;③教学目标;④教学措施;⑤教学进度)等。
其中,教学进度安排应包括教学内容、课时计划及授课时间,2、教学反思:必须是手写教学反思(500字以上),每篇0.5学时,全年以8篇为准。
3、起草参与制定学校校本研修规划方案的计2学时。
4、为学校确定明确的办学思想的计2学时,教风学风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给教师计分。
5、听评课:本学年按听评课记录,全年听评课满30节计6学时,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听课记录和点评实事求是地打分。
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

佳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为推动我县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深入开展,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规范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工作,按照省教育厅等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陕教师[2013]31号)和榆林教育局关于印发《榆林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榆政教发[2014]69号)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一、学分认定对象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对象为全县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四个学段全体在职专任教师;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和电教等机构教师;参照中小学教师管理的其他部门专业技术人员。
二、学分认定机构全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由县教育局统一管理,由县教研室和教育局基教股具体负责。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的学分,由县教研室负责审核认定,由县教育局基教股负责统一登记并备案。
三、学分认定内容校本研修是指各中小学按照学年度计划组织开展的以校为本的研修活动,以及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纳入校本研修管理范畴的教研、教改活动。
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以学年度为单位。
每位教师每五年一个培训周期内,须完成不少于50学分的校本研修任务,每学年须完成不少于10学分的研修任务。
(一)校本研修内容。
1.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组织策略;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等。
2。
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教育法规与政策;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理想与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培养:教师心理调适与情绪调控;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
3。
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本研修规划与方案等。
4。
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班主任工作与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班务管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思想工作及心理辅导;团队、社团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校本研修学时认定标准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学时认定标准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渠道,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根据省、市、县有关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文件精神,要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努力做好研修工作,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规范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一、基于课堂教学研修15学时1、备课检查6学时。
每学期不低于30课时,备课组能按月检查、有记载、有标识。
2、听课4学时。
参考研修手册第12页,不足一节减0.2学时。
3、同课异构、一课两上3学时。
有教学设计1学时一次。
4、教学反思2学时。
一篇1学时。
二、基于同伴互助类研修15学时1、评课2学时。
有活动记录或评课稿参与一次0.5学时。
2、集体备课2学时。
有活动记录,有教学设计二次记1学时。
3、教材、教学、案例分析2学时。
有相应的文本资料一次记1学时。
4、公开课4学时。
需提交公开课、示范课证书,教学设计和活动记录,省、市、县、校级分别计4学时/次、3学时/次、2学时/次、1学时/次。
同类活动计最高。
5、导学案1学时。
提供优质导学案文本资料二份记1学时。
6、师徒结对2学时。
承担青教培养,师徒结对活动,有记录、效果明显一次记1学时。
7、教学沙龙1学时。
有笔记、有笔记。
三、基于教师专业发展10学时1、研修计划、总结2学时。
提供研修计划、总结文本资料各1学时。
2、基本功考核2学时。
提供考核成绩记2学时。
3、学习、读书笔记2学时。
提供质量较高的笔记文字资料一篇记1学时。
4、教育叙事、教学论文2学时。
已发表的每篇记2学时,未发表的1学时。
5、课题研究2学时。
有个人研究的过程、成果资料,省、市课题记2学时,县、校记1学时。
四、基于区域合作类研修5学时1、联片教研、大学区研修、学科培训2学时。
有活动记录,有学习笔记一次记1学时。
2、教学论坛、网站、博客、qq群1学时。
有活动记录1学时。
3、对口支教2学时。
有文件、有活动记录记2学时。
五、研修成果5学时。
1、提供文本类、网络、多媒体、教育电视节目类、自制教具类等各级证书、文件、成果。
研修活动学时认定登记制度

共同体研修学时认定登记制度一、校本培训活动共同体组织的专题活动,主讲人交讲稿,参培着交心得,登记培训内容、培训者、培训时长,按1小时记1学时,主讲人与参培者按4︰1计学时。
二、集中培训活动共同体派出在校外培训、进修、业务活动等,由培训单位出示证明,本人交学习心得,予以登记学时,未注明学时的按实际活动天数每天计8学时。
参加国省市县组织的远程网络培训,按培训机构的证件登记学时。
三、校本研修活动(一)校内教研活动共同体教研活动应该有考勤、有活动记录。
组织者和参加者每次均计1学时。
承担公开课,需提交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登记教学课题,计4学时。
(二)共同体教研活动策划组织者,交活动方案和活动总结,计4课时;承担公开课者,须有教学设计、实施、研讨、反思四个环节,交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登记教学课题、讲课时间,计6学时;参与教师,交研讨发言稿或心得,登记参与主题和时长,一次完整的参与计2学时。
四、自我研修活动每学期书写学习笔记,有学习时间,学习题目、内容,达到3000字计6学时,超过字数的,依据学习笔记情况加1—3学时。
五、研修成果1、反思研究成果:教师上交独立完成的教育教学叙事、教育随笔,内容具有新颖性、典型性,反思能就事论理,一篇字数600字以上,计4学时。
登记题目类型。
2、课例研究成果:(1)课时教学设计。
教师上交独立完成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模(结构步骤)式(教学方式)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一篇字数800以上,计4学时。
登记题目、类型。
(2)单元教学设计。
教师上交独立完成的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内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计10学时。
登记题目、课时课件。
(3)教学案例。
教师上交独立完成的教学案例,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一篇字数1000以上,计4学时。
登记题目、类型。
(4)教学课例。
这是经过一课多上至少是“一课两上”主题研修活动之后叙写的“课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制度
为了认真贯彻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落实我校校本研修方案,切实做好校本研修学时认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校本培训活动
校本组织的专题活动,主讲人交讲稿,参培着交心得,登记培训内容、培训者、培训时长,按1小时记1学时,主讲人与参培者按4︰1计学时。
二、集中培训活动
学校派出在校外培训、进修、业务活动等,由培训单位出示证明,予以登记学时,未注明学时的按实际活动天数每天计8学时。
参加国省市县组织的远程网络培训,按培训机构的证件登记学时。
三、校本研修活动
(一)校内教研活动
校内教研活动应该有考勤、有活动记录。
组织者和参加者每次均计1学时。
承担公开课,需提交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登记教学课题,计4学时。
(二)年级组教研活动
策划组织者,交活动方案和活动总结,计4课时;
承担公开课者,须有教学设计、实施、研讨、反思四个环节,交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登记教学课题、讲课时间,计6学时;参与教师,交研讨发言稿或心得,登记参与主题和时长,一次完整的参与计2学时。
四、自我研修活动
每学期书写学习笔记,有学习题目、内容,达到5000字计6学时,超过字数的,依据学习笔记情况加1—3学时。
五、研修成果
1、反思研究成果:教师上交独立完成的教育教学叙事、教育随笔,内容具有新颖性、典型性,反思能就事论理,一篇字数600字以上,计4学时。
登记题目类型。
2、课例研究成果:
(1)课时教学设计。
教师上交独立完成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模(结构步骤)式(教学方式)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一篇字数800
以上,计4学时。
登记题目、类型。
(2)单元教学设计。
教师上交独立完成的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内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计10学时。
登记题目、课时课件。
(3)教学案例。
教师上交独立完成的教学案例,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一篇字数1000以上,计4学时。
登记题目、类型。
(4)教学课例。
这是经过一课多上至少是“一课两上”主题研修活动之后叙写的“课例”。
教师上交课例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改进设计、二次实施、再次反思、存疑或困惑等,计8学时。
登记题目、类型。
3、教育科研成果:
(1)论文或报告。
字数在2000字以上,在县级以上获奖,分别按一、二、三等奖计12、8、4学时,在校获奖计4学时,在正式教育报刊发表,省级以上或市级分别计16、12学时。
同篇只计一次最高奖,每学年认定一篇。
(2)课题研究。
课题是指国省市县批准研究并结题的课题,登记课题申报批准及课题结题批准的文件、课题名称、研究起至时间;课题主持人及主笔(各)一人,按国省级、市县级计40、30学时;课题主要参与者按国省级、市县级计20、16学时。
校本研修学时登记考核,分学期登记考核,建立专项档案;每年每位教师完成上级规定学时的校本研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