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从豁老中医百会穴临床应用经验总结_张维(精)
田从豁针灸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期经验总结
现 代 中西 医 结合 杂 志 Mo nJunl f nert rd i a C ie n s r d i 0 8Jl 1 ( 1 &r ora o It a dT aio l hns adWet nMein 2 0 u, 7 2 ) g e tn e e ce
其 逆 顺 ” 。
田老 从 事 针 灸 临 床 5 余 年 , 治 疗 多 种 疑 难 病 症 的丰 富 0 有 临 床 经 验 。笔 者 跟 随 田老 学 习 期 间 , 灸 治 疗 小 儿 麻 痹 症 1 针 6 例 , 龄 15 年 . ~5岁 , 程 1 。小 儿 麻 痹 是 感 受 风 热 暑 湿 病 ~4a 时邪后 , 以发 热 、 体 痿 软 、 肉 弛 缓 为 特 征 的 一 种 急 性 传 染 肢 肌 病 。 古 称 “ 蹙 ” “ 疫 ” “ 脚 瘟 ” “ 儿 中 风 ” 。本 病 初 痿 、痿 、软 、小 等 期若 未 从 外 解 , 日久 则 精 血 亏 虚 , 体 更 失 濡 养 , 脾 胃 而 及 肢 由 肝 肾 , 蕴 遏 于 里 , 注 经 络 , 阻 筋 脉 , 致 肢 体 瘫 痪 , 而 邪 流 痹 导 进 萎缩 畸形 。来 就 诊 的患 儿 大 多 为 肢 体 肌 肉 已开 始 萎 缩 , 肢 或 体 已 有 畸 形 的患 儿 , 过 田 老 予 针 灸 综 合 治 疗 , 日 1次 , 经 隔 3 个月 以上 , 儿 都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好 转 。 现 将 田 老 治 疗 该 病 的 患 经验总结如下 。 1 在《 内经 》 治 痿 独 取 阳 明” 论 思 想 指 导 下辨 证 取 穴 “ 理 穴方 : 俞 、 脾 胃俞 、 俞 、 俞 、 室 、 髂 、 佗 夹 脊 , 肝 肾 志 次 华 上
名老中医田从豁教授针灸治疗抑郁症经验总结
名老中医田从豁教授针灸治疗抑郁症经验总结
本论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和经验总结两个部分。
文献综述共三篇。
第一篇“中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回顾了古代及近、现代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及临床研究进展,从病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辩证治则及临床经验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中医治疗抑郁症理论完善,为治疗抑郁症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第二篇“针灸治疗抑郁症概况”论述了针灸临床治疗抑郁症的近况。
针灸治疗抑郁症方法多样,操作简便,疗效确切。
尤其对慢性患者,无西医治疗的副作用,故临床应用较为普遍。
第三篇“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研究进展”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诊断及西药治疗三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正文部分总结了田从豁教授从形、从神、从脾胃论治抑郁症的经验特点,针灸治以通督调神、调理脾胃中焦、醒神开窍为原则, 善用大椎齐刺以通调督脉、振奋阳气,
百会、人中加电针以醒神开窍,调理脾胃中焦的升降气机以畅通腑气、宁心定志。
特别针刺足太阳膀胱一侧线以治疗脏腑阴阳气血之形,足太阳膀胱二侧线以治疗五脏之神是田老治疗抑郁症的独特方法。
田老师的方法,根据中医理论的辨证论治的基础下,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田从豁教授临床常用针灸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田从豁教授临床常用针灸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杨涛1,王蕊1,赵宏21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中国2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北京100700,中国【摘要】介绍田从豁教授临床常用的针灸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总结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促进中医针灸经验传承,提高针灸治疗疾病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针法;灸法;针灸疗法;芒针;火针疗法;梅花针疗法;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志码】A田从豁教授是全国著名老中医,第二及第五批师带徒导师,迄今已从事针灸临床工作60余年,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田教授临证思路灵活、治疗方法多样,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除此之外,他还经常自己制作及改进针灸器材,临床上常用一些独特的针具、灸具。
笔者有幸跟从田教授学习,收益颇多,现将田教授经验临床常用针灸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情况整理如下,与同道分享。
1芒针1.1 基本情况芒针是一种特制的长针,一般用较细而富有弹性的不锈钢丝制成,因形状细长如麦芒,故称之为芒针。
芒针是由古代九针之一的“长针”发展而来。
其长度有5寸、7寸、10寸、15寸等数种,短者针体稍细,长针针体较粗。
田教授常用芒针一般为10-16寸(图1)。
图1. 芒针1.2 适用部位适用于督脉或华佗夹脊穴。
1.3 操作方法针刺督脉时一般从大椎穴进针,患者取坐位,低头,或取俯卧位。
术者右手持针尖上一寸许处,左手辅助压住局部皮肤,针尖向下平刺,迅速刺过表皮到皮下,利用指力和腕力,压捻结合,徐徐向下,捻转宜轻巧,左右交替,幅度不宜过大。
助手持针柄配合,术者用右手不断调整针刺的方向,使针体一直走行在皮下(图2)。
一般留针20 min, 或不留针。
出针时右手握住针柄,缓缓用力,一边上提一边捻转,逐渐将针轻轻退出。
然后左手用干棉球迅速按压刺入处,防止针孔出血。
出针后,令患者休息片刻。
图2. 芒针(长16寸)治疗半身不遂1.4 适应证中风致半身不遂,精神疾病如躁狂、严重抑郁症[1]。
【国医名师】田从豁针灸用穴经验
【国医名师】田从豁针灸用穴经验【国医名师】田从豁针灸用穴经验2013年获首都国医名师称号针灸用穴之我见人体有十四条主要经脉,有365个经穴,再加上经外奇穴,全身可以针灸的穴位,最少也有750多个,可以说全身体表部位都有针灸穴位,且每个穴位都有相对的特异性,都有其主治的一些病证。
但综观穴位的主治病证,一穴仅治一病者极少,而一病可取多穴,因此,必须精通中医理论,熟记穴性、主治,才能在临床治疗时,做到恰当而精确的选穴组方。
但每个医师在这方面都有自己的体会和经验,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1)肘膝关节以下穴肘膝关节以下的穴,是经脉的根部和本部,又是十二经五输穴(井、荥、输、经、合)所在的地方。
它是脏腑病和头面部疾病远端选穴的主要区域。
在临床中,一切疾病皆可依据脏腑经络、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和五行生克关系,在肘膝以下选配穴位。
(具体运用,各种文献多有记载,这里不再赘述)(2)特定穴特定穴包括原穴、络穴、俞穴、募穴、郄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五输穴,共涉及130个穴位,其中大部分是常用穴。
我的选穴原则是:急性病及各种痛症,多用郄穴和五输穴。
慢性病多用俞穴、募穴和交会穴。
五脏病多用原穴、络穴、俞穴和募穴。
六腑病多用下合穴和募穴。
寒热病多用五输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诸病多用八会穴。
胸背以上疾病多用八脉交会穴。
给北京市社区医生讲核桃皮眼睛灸(3)头面部穴头面部是经脉的结部和标部,是交会穴比较多的部位,全身103个交会穴,头面部就有38个,这一特点提示该部穴位的主治范围广泛。
有人认为,头面部穴位主要治疗局部病痛,其实并非如此,头面部穴位能治疗全身疾病者很多,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如百会能安神镇静、清头醒脑、升阳举陷,治脱肛、胃下垂、久泻不止等;上星治鼻衄、目赤肿痛;神庭治癫狂;通天通鼻窍疗目疾;人中治晕厥;攒竹治呃逆、腰扭伤;印堂治失眠;头维治不整脉;玉枕、脑空、风池治疗眼病;下关治足跟痛等,在临床应用中都有很好的效果。
中医针灸治疗学重点歌诀——百症赋
中医针灸治疗学重点歌诀——百症赋中医针灸治疗学重点歌诀——百症赋——选⾃明·⾼武《针灸聚英》百症腧⽳,再三⽤⼼。
囟会连于⽟枕,头风疗以⾦针。
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
原夫⾯肿虚浮,须仗⽔沟、前顶;⽿聋⽓闭,全凭听会、翳风。
⾯上⾍⾏有验,迎⾹可取;⽿中蝉噪有声,听会堪攻。
⽬眩兮,⽀正、飞扬;⽬黄兮,阳纲、胆俞。
攀睛攻少泽、肝俞之所,泪出刺临泣、头维之处。
⽬中漠漠,即寻攒⽵、三间;⽬觉䀮䀮,急取养⽼、天柱。
观其雀⽬肝⽓,睛明、⾏间⽽细推;审他项强伤寒,温溜、期门⽽主之。
廉泉、中冲,⾆下肿疼堪取;天府、合⾕,⿐中衄⾎宜追。
⽿门、丝⽵空,住⽛疼于顷刻;颊车、地仓⽳,正⼝㖞于⽚时。
喉痛兮,液门、鱼际去疗,转筋兮,⾦门、丘墟来医。
阳⾕、侠溪,颔肿⼝噤并治;少商、曲泽,⾎虚⼝渴同施。
通天去⿐内⽆闻之苦,复溜祛⾆⼲⼝燥之悲。
哑门、关冲,⾆缓不语⽽要紧;天⿍、间使,失⾳嗫嚅⽽休迟。
太冲泻唇㖞以速愈,承浆泻⽛疼⽽即移。
项强多恶风,束⾻相连于天柱;热病汗不出,⼤都更接于经渠。
且如两臂顽⿇,少海就傍于三⾥;半⾝不遂,阳陵远达于曲池。
建⾥、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听宫、脾俞,祛残⼼下之悲凄。
久知胁肋疼痛,⽓户、华盖有灵;腹内肠鸣,下脘、陷⾕能平。
胸胁⽀满何疗,章门、不容细寻;膈疼饮蓄难禁,膻中、巨阙便针。
胸满更加噎塞,中府、意舍所⾏;胸膈停留瘀⾎,肾俞、巨髎宜征。
胸满项强,神藏、璇玑已试;背连腰痛,⽩环、委中曾经。
脊强兮,⽔道、筋缩;⽬瞤兮,颧髎、⼤迎。
痓病⾮颅息⽽不愈,脐风须然⾕⽽易醒。
委阳、天池,腋肿针⽽速散;后溪、环跳,腿疼刺⽽即轻。
梦魇不宁,厉兑相谐于隐⽩;发狂奔⾛,上脘同起于神门。
惊悸怔忡,取阳交、解溪勿误;反张悲哭,仗天冲、⼤横须精。
癫疾必⾝柱、本神之令,发热仗少冲、曲池之津。
岁热时⾏,陶道复求肺俞理;风痫常发,神道须还⼼俞宁。
湿寒湿热下髎定,厥寒厥热涌泉清。
寒慄恶寒,⼆间疏通阴郄暗;烦⼼呕吐,幽门开彻⽟堂明。
百会穴对健忘症的治疗探究
百会穴对健忘症的治疗探究摘要:现如今,健忘症患者呈年轻化趋势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记忆力功能障碍,但临床上却尚未出现治疗健忘症的特效药物,而百会穴作为中医临床的一处常用穴位,则可以很好的改善人脑记忆水平。
本文将结合中医学术与临床,来阐述百会穴对健忘症各个证型的治疗作用,并以此肯定百会穴治疗健忘症的可行性。
关键词:健忘症;百会穴健忘症,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回想困难等症状,是人体老化后的一种常见疾病,多是由于大脑检索能力出现障碍所致,可归类于轻度认知障碍,同时,也是老年痴呆(阿尔兹海默病)的早期症状之一。
虽然该症患者老年人居多,但现如今,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大,健忘症已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成为了当代医学不得不重点考虑的健康问题,但由于没有特效药物对症治疗,因此很难得到有效根治。
而中医的针灸疗法,是将患者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辨证取穴的治疗方式从根本上平衡恢复人体,对改善人脑记忆功能,往往有着十分显著的疗效。
其中,百会穴作为临床常用穴位之一,也是治疗健忘症的要穴。
1 浅析百会穴百会穴,一名始见于《针灸甲乙经》中,其位于人体巅顶处,在头部前发际中线上5寸,两耳尖连线中点,为督脉第一要穴,是阳气汇聚之所,由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和督脉五条经脉共同交汇于此,所以古时亦有别名,称为“三阳五会”之穴。
由于其具有升阳通络,益智开窍,理气安神等功效,所以常被用于治疗痴呆,失语,健忘等神志疾病。
古文中多有记载,该穴能够有效改善健忘症状。
如《针灸大成》有云:“百会主心烦闷,惊悸健忘,忘前失后,心神恍惚”,说明了百会穴可以镇定情绪,使患者心安不惧,达到思维稳固,恢复由情志原因引起的健忘症状。
又如《针灸资生经》所说:“百会……灸此穴而心气愈……主心烦惊悸,健忘无心力”,同为百会穴治疗健忘的例证,也说明了灸百会穴具有补心气,强健记忆力的功效。
2 中医健忘症健忘作为中医病名,最早可见于宋代《太平圣惠方》中,其曰:“夫心者,精神之本……气血俱虚,精神离散,恒多忧虑,耳目不聪,故令心智不利而健忘。
田维柱针刺治疗中风经验
二、规范针刺操作,强调针刺效应
针刺治疗以其手段的多样性长期运用于临床,体针结合各种微针疗法广泛地适用于临证治疗。但多年来,针刺治疗以其较为散乱的个体化操作,使其临证应用缺乏规范的、为业界认可的标准。同为一个穴位,在治疗同一种疾病时,不同的医生很可能采取的操作方式会有所差异,故临证治疗时较为繁杂,虽有各自的见解,但会使初学者感到茫然,从一定角度束缚了针灸治疗的普及性。比如对于常规体针的操作,同一个患者如果接受不同医生的针刺治疗,即使是同一个穴位,其操作也可能会有所不同。结合数十年临证经验,田氏认为规范针刺操作,势在必行。采取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不但能对针刺治疗手段起到总结、整理、提高的作用,而且对于针灸的普及,尤其是使之国际化更能够起到推动的作用。
众所周知,中风病是针灸临床最常选择的适应病种之一。围绕该病的治疗,各临证医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经验相互为用,理论互为补充。田氏的针刺临证经验丰富而独到,取穴指导原则以阴、阳两经结合为主,突出了处方的整体观;以体针与眼针并施的手段进行操作,特点鲜明;尤其是其对于偏瘫痉挛期的病机认识及施术风格,较为全面、系统,克服了临证时对于该病治疗手段的不足,突出了传统观念与现代理论相结合的特色
百会穴的临床应用体会
百会穴的临床应用体会李明群北京市丰台区医院(100073)百会穴位于后发际直上七寸,百会穴属督脉,督脉是奇经八脉之一,是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督领全身阳气的主要经脉。
百会穴是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五条经脉交会处,故该穴又称三阳五会。
《资生经》曰:“百会百病皆主之。
人身有四穴最急应,四百四病皆能主之,百会盖其一也。
”说明此穴应用很广泛。
在临床治疗中,该穴能补能泻,能针能灸,还能放血,是治疗许多疾病的要穴。
结合临床辨证,与其它腧穴配合使用,可以起到祛风止痛、醒脑开窍、宣闭清热、升阳举陷等作用。
现将百会穴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总结一下。
1.百会穴治疗中风魏某,男,54岁,工人,1993年5月18日初诊。
患者1周前饮酒过量,次日晨起自觉头晕,右手无力,持物不稳,行走需人搀扶,神志清醒,语言蹇涩,大便秘结,小便色黄,舌质紫暗,舌苔白厚腻,脉弦滑,血压24/14KPa;头颅CT示:腔隙性脑梗塞,中医诊断为中风中经络(风痰上扰型),治疗:百会穴常规消毒,三棱针点刺出血,加风池、合谷、太冲,仅1次,头晕、语言好转;五次可自行入诊室,上肢活动自如,15次自觉症状消失。
按:中风多因气血亏虚,与心、肝、肾阴阳失调有关。
百会放血,有开窍清热醒脑的作用。
《玉龙歌》曰:“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即时苏醒免灾危。
”《素问.离合真邪论》曰:“此攻邪也,疾出以去盛血,而复其真气,黑血尽而变赤。
”这说明了百会穴的治疗作用和使用方法。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输穴、原穴,风池也是祛风要穴,三穴与百会合用,共达调合气血、熄风通络、促进脏腑功能恢复的作用。
2.百会穴治疗心悸王某,女,43岁,售货员,1993年7月6日就诊。
患者心悸不安,气短无力,生气或劳累后加重。
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数,诊断为心悸(气血不足型)。
针百会、内关、足三里,行补法,并在百会穴施以艾灸,约20分钟感觉心悸好转,40分钟后脉复如常。
全国名老中医田从豁珍奇穴方诀(文胡军)
全国名老中医田从豁珍奇穴方诀(文胡军)田从豁老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主任医师,著名中医针灸学家。
为第二批、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老师为西学中专家,有深厚的中西医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人1990年有幸聆听老师授课,并悉记其述,后经30年探索、研究、应用,整理出其常用珍奇穴方19组,并概括成诀,伴随临床,受益匪浅。
有感师恩医德,不敢独藏,故献世,盼愈万民之忧。
田从豁珍贵穴方歌胡军1利水除痹方利水除痹有妙方,阴交水分与膏肓。
痹症日久正气虚,水湿过盛腹鼓胀,下肢浮肿筋骨凉,平阴泻水补膏肓。
病久体弱加三里,肝失疏泄阳陵尚,肾阳虚衰命肾俞,水饮凌心心俞强。
2疏散外风方何穴最能疏外风?大椎风池风门从。
风寒风热总穴同,所异辩证加减分。
风寒大椎加拔罐,隔姜肺俞灸风门;风热大椎加放血,少商商阳也得跟;肺气郁闭另加穴,尺泽列缺加则成。
大椎斜下平补泻;风池向鼻泻法跟;风门斜下泻法从,补泻手法疗效本。
3调和冲任、补肾益精方调和冲任益肾方,三阴交与关元长。
肾精不足失滋养,冲任不调诸证妨,不孕不育尿遗常,月经不调诸证选,更年期征兼燥脏,皆用统一总穴方。
脾虚气弱足三里,再兼中脘功更强;肾虚肾俞膏肓俞,命门志室太溪帮;冲任不调加气海,并与中极互担当。
调和冲任平补泻,补益阴精补法上。
4调和气血方血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调气血秘。
气血不和营卫失,荨麻疹与湿疹起,多种皮炎肤瘙痒,正确补泻总穴方。
气滞血瘀火针刺,大椎膈俞放血出;肝气不舒阳陵泉,再加期门必定安;中焦气滞加中脘,忘记胃俞功减半;风邪外袭疏风方,病久虚实夹杂藏,背俞四穴功最强。
(肝俞、膈俞、脾俞、肾俞)平补平泻手法良,先泻后补法无妨。
5补益气血方诸病气血不足证,以下总穴皆选用,气海中脘足三里,三阴交穴补灸同。
脾虚或脏腑失调,脾募八会之章门;肾虚肓俞太溪穴,勿忘肾俞与命门;肝郁血虚加膈俞,阳陵泉配出奇功;中焦气机若不畅,天枢曲池二穴中。
6调理脏腑方失眠哮喘或眩晕,荨麻疹起肤痒甚,气血不和经失畅,脏腑不调见诸证。
针刺百会穴在神志病中的临床应用
针刺百会穴在神志病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百会穴是临床常用穴之一,在神志病方面的治疗作用十分显著。
现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临床中针刺百会穴的应用现状,以期精准指导临床应用。
关键词:针刺;百会;神志病;临床应用百会穴穴名首见于《黄帝明堂经》,载曰:“百会,一名三阳五会……督脉、足太阳之会”,位于人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处,当前发际线正中直上5寸,属督脉穴。
针刺百会穴的局部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神志病的治疗效果,是临床中治疗神志病的要穴。
笔者通过对近年来针刺百会穴治疗神志病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目前临床上针刺百会穴在神志病方面的临床应用。
1.祖国医学对神志病的认知祖国医学认为神志病是在各种内外因素作用下,导致机体气血逆乱、脑神功能失常,进而发展为以不同形式的神志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类型,主要体现在思维、认知、情感、语言、意志、行为等方面[1]。
古代文献对神志病的记载主要有“呆病”“狂”“癫”“郁病” “不寐”等。
脑为元神之府,脑实则神全,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针刺百会穴具有镇静安神,醒脑开窍,调和阴阳之效,主要体现在临床上治疗各种神志病时均有良好的疗效。
最新研究表明,针刺百会穴具有改善脑组织供血,增加脑细胞兴奋性,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1.针刺百会穴在神志病的应用2.1呆病2.1.1阿尔茨海默病(AD)AD患者主要表现为学习和记忆方面的早期损害,其次是复杂注意力、执行功能、语言、视觉空间功能受损[2]。
魏艳霞等[3]对33例AD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后发现,针刺百会穴可以显著提高患者HDS、MMSE、ADL与NFDS评分。
孔莹等[4]认为针刺百会穴可以通过调控海马区Aβ-42的表达,进而减轻AD患者海马区的损害,达到保护脑功能的作用。
2.1.2血管性痴呆(VaD)VaD也是一种神经认知障碍,还包括行为症状、运动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乔晓迪等[5]总结了张庆萍教授针灸治疗VaD的临床经验,选穴原则以脑为本,通中寓补,重用百会穴以通络聪脑。
田从豁老师应用芒针通调督脉针法简介
田从豁老师应用芒针通调督脉针法简介
张华
【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
【年(卷),期】2006(025)007
【摘要】田从豁,男,1930年出生,河北栾南人。
1951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
医学系,1952年到卫生部针灸疗法实验所拜朱琏、高凤桐为师,自此从事针灸临床、科研、教学工作50余年,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第二研究室副主任、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室负责人,WHO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天津中医学院与甘肃中医学院顾问、名誉教授,西班牙、波兰、意大利、秘鲁等国外针灸学会(协会)名誉理事,美国世界健康组织学会高级顾问,美国国际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针灸》杂志编委等,曾专职参加“中国针灸学会”和“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筹备工作。
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系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之一。
【总页数】2页(P1-2)
【作者】张华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北京,100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
【相关文献】
1.田从豁教授针灸临床“形神并调”学术思想总结 [J], 杨涛;田从豁
2.田从豁教授应用冬病夏治消喘膏贴敷治疗经验简介 [J], 杨涛;王寅
3.田从豁老师针灸治疗荨麻疹浅析 [J], 陶莎;田丛豁;王寅
4.醒脑开窍、通调督脉针法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J], 李成军;李凤娟;冯伊利
5.通调督脉的临床应用 [J], 刘淑娅;王世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田从豁主任医师施灸大椎穴的经验介绍
.. .
维普资讯
/^
田从 豁 主 任 医 师 施 灸 大 椎 穴 的 经 验 介 绍
中医之 一 。他 从 医 5 0余 年 , 临床经验 丰富 , 采 用 大椎
施灸 有 独 到 之处 , 现 简介 如 下 。
大 椎 穴 又 名百 劳 . 位 于 第 七 颈 椎 与第 一 胸 椎 棘 突 之同 , 属 手 足 三 阴经 与督 脉 之会 。督 脉 属 阳 , 为 阳脉 之
海, 有 督 统 诸 阳之 意 。故 大椎 为 阳 中之 阳 , 是督 脉 最 主
治 疗 艾 炷 隔 蒜 受 太 椎 及 双 侧 鼻 通 穴 , 施灸 时 用 气 吹艾 炷 使速 燃 , 每 穴 约受 5—7壮 。一 次 治疗 后 , 患 者 即感 鼻塞 已减 , 有 通气 感 治 疗 5次 后 , 鼻 塞 已 明显
秦 艽 乌 头 汤治 疗痹 证 3 7 8例 临 床 体 会
2 . 2 加减 法
防风 1 2 g , 桂枝 1 2 g . 当归 1 2 g , 川芎 9 g ; 湿气 盛者 ( 以关 节 肿胀 为 主 . 疼 痛 较轻 , 病 程 较 长为 特 点 ) 加苍术 1 5 g , 薏苡 米 3 0 g ; 热盛 者( 以关 节 红 肿 热 痛 为特 点 ) 加 红 藤 3 0 g , 黄芩 1 5 g , 盘银花 3 0 g , 减 乌头 用 量 ; 肾 虚者 ( 以腰 膝
主证 : 1 格喜热 ’ , 口渴饮 冷, 面红 目赤 , 烦躁不 宁 .
f
;
维普资讯
释义 : 太 椎 可 宣畅 上 焦 气 机 , 通利 鼻窍; 加 用 太 蒜 以借 其 辛 窜之 力 , 加 强 通 窍 之力 =
田从豁教授针灸临床“形神并调”学术思想总结
“ 形病 ” , 采用 了不 同的针具和刺灸法 。 总 的原则为“ 不
破不立 ”, 即针对病损 的组织, 采用去除或破坏病态组
之神 。 田教授特别强调针灸要 以患者为本, 主动与被动 治疗相 配合。 表 现在治形与治神相结合, 同时认为针灸 临床 中的 “ 治神 ” 包括一般所讲 的医德 内容,“ 形神合 治” 即包括医德和医技的统一, 并将 这一思想贯穿整个
等, 均属皮肤表皮出现了病 理的异常, 中医考虑为局部 1 “ 形神并调”学术思想 内容
1 . 1 调形一 不破不立 “ 形” 在针灸治疗 中可指针刺到达的部位, 从外到
作者 简介 : 杨涛 ( 1 9 7 4 一) , 女, 副 主任 医师, 硕 士
的湿热、 瘀血等腐秽瘀积, 而失去了皮肤本身正常的修 复能力 。 如何让这些病损恢复? 田教授的观点是先将
组穴 : 风府、风池、大椎、百会“ 。热盛神 昏加 十 二井、水沟 : 肝经气逆加合谷 、太冲 : 病久加膈俞 、肾
在皮下可触摸 的包块 的治疗上, 如 乳腺增 生、 甲状 腺 结节、 脂肪瘤等 , 田教授 考虑为痰湿 气瘀血等聚于局 部, 治疗 上用毫针在包块 中心或周 围围刺 。 在筋骨病 所致 的疼痛及 运动受 限 的治 疗上, 田教 授 多采取 关节三针 , 即取 关节 的头 部及颈 部两侧 的部 位针刺 , 针尖的部位在骨膜或筋骨之 间 。 在五官九窍疾病 的治疗上, 如鼻炎、耳鸣等, 田教 授考虑 局部气机不畅, 治疗上用毫针取局部腧穴 。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培训课件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7
• (二)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
• 1.贺氏三通法临床应用
• 失语:通里、照海、哑门; • 饮水反呛、吞咽困难:天突、内关;
•
• 舌体萎缩或卷缩:风府、风池、哑门;
• 流涎:丝竹空;
• 眩晕:实证四神聪放血,虚证灸神庭;
• 目失灵动、视物成双:臂臑;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8
• 牙关禁闭:下关、地仓、颊车;
• 4.走罐治疗
• 为背腰部督脉以及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的腧 穴即“背俞穴”。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17
• (六)血管性痴呆
• 1.邪毒缠结、气机不利证
• 针灸元神1号方:百会、四神聪、神庭、本 神、神门、中脘、气海、丰隆。
• 2.气精失化、脑髓失养证
• 针灸元神2号方:百会、四神聪、神庭、本 神、神门、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 (2)牵正透法—通经活络,祛风牵正:阳 白透鱼腰,攒竹透丝竹空,四白透承泣, 风池透风府,太阳透颧髎,禾髎透巨髎, 地仓透颊车,曲池,合谷。
• (3)手足十二针—通经活络,调气和血: 曲池、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三 阴交。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10
• (4)纠偏法—通经活络,舒筋利节:百会、 风府、风池、肩髃、曲池、合谷、环跳、 委中、阳陵泉、悬钟、太冲。
• (10)老十针法—调中健脾,理气和血, 升清降浊,调理胃肠:上脘、中脘、下脘、 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
• (11)治任脉法—补阴济阳,调和肠胃:
任脉十二方:承浆、廉泉、天突、紫宫、
檀中、鸠尾、上脘、中脘、下脘、气海、
关元、中极。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13
• (12)治六腑俞法—运化水谷,调理六腑: 胆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小肠俞、 膀胱俞。
百会穴的临床应用体会
神疲乏力,夜 寐 多 梦,形 体 肥 胖,纳 可,大 便 质 软,每 日
丰隆(双)、中脘、天枢 (双)、合 谷 (双)、腕 骨 (双)、太 溪
用补法,风池、中脘、天枢、腕骨采用 平 补 平 泻 法.隔 日
疗程.治疗两个疗程 后 诸 症 稍 有 好 转.续 前 法 调 治 近
15g,焦三仙各 15g,再服 4 剂后患者睡眠逐渐正常.
按语:本案患者 因 情 绪 刺 激,导 致 肝 气 郁 结,疏 泄
不及,则 见 胸 胁 胀 闷;肝 气 郁 结 日 久 化 火,肝 火 上 扰 心
神,则见不寐、心 烦 急 躁.患 者 因 再 遇 情 志 刺 激,肝 郁
加重,症状反复 并 加 重.李 鲤 教 授 指 出 该 患 者 因 情 志
CT、磁共振及 血 常 规 等,诊 断 为 震 颤 麻 痹,未 系 统 服 药
之筋交颠上,足厥阴之脉上出额与督脉会于颠,督脉入
阳百脉之所会.”
门»所说:“头者,人 神 所 注,气 血 精 明 三 百 六 十 五 络 皆
诸阳之会百神所聚.”
3
1 升 阳 举 陷,固 脱 止 遗 针 刺 百 会 穴 具 有 升 阳 举
刺激反复发作导致肝气郁结,日久肝乘脾犯胃,致胃失
和降.正如«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
肝传脾,当先实 脾,四 季 脾 旺 不 受 邪,即 勿 补 之. 中 工
不晓其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唯治肝也.”«素问逆
调论»云“胃不 和 则 卧 不 安”. 李 鲤 教 授 治 疗 该 患 者 以
按语:本病患者 以 肾 气 亏 虚 为 本,而 致 气 虚 血 少、
风、益肾填髓的功效,用于治疗头部诸症,如震颤麻痹、
针灸名家田从豁教授19张常用针灸穴位处方(凝聚50多年的临床经验)
针灸名家田从豁教授19张常用针灸穴位处方(凝聚50多年的临床经验)田从豁的19个珍贵穴方导读:田从豁教授从事针灸临床、科研、教学工作60余年,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根据田从豁教授1970—2006年诊治的针灸门诊病历348份,以客观的病历数据为基础,以名老中医本人的意见为主对数据挖掘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田老临床常用穴方19个。
但由于病历数有限,所总结的穴方不可能反映田老全部经验。
穴方中的手法为通过与田老交流、田老讲解并演示所总结。
田老常用提插捻转补泻法,适当配合迎随、呼吸补泻法。
提插法重插轻提为补,轻插重提为泻;捻转法拇指向前用力为补,食指向前用力为泻。
提插捻转幅度一般不大,动作要轻柔,同时注意体会手下感觉,空虚者为未得气,过于沉紧则患者疼痛不适,应“如鱼吞钩饵”,患者感觉舒适为度。
迎随补泻一般采用30°~45°刺,顺经为补,逆经为泻;呼吸补泻则随患者呼吸进针、出针,即“吸内呼出”为补,“呼内吸出”为泻。
1利水除痹方取穴:水分、阴交、肓俞。
主治:痹症日久、腹胀、腹水、浮肿等正气虚或水湿盛之证。
加减:病久体弱加足三里;肝失疏泄加阳陵泉;肾阳虚衰加命门、肾俞;水饮凌心加心俞。
手法:水分用泻法,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肓俞用补法。
典型病例:患者,女,31岁,1999年6月9日初诊。
主诉:双下肢胫骨发凉半年。
病史:自去年入冬后出现双下肢胫骨前自觉冒凉气,下肢无疼痛、肿胀,曾经针灸治疗无效。
肢体肌肉无萎缩,肌力、肌张力正常,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血常规、抗链“O”、类风湿因子等检查均正常。
饮食正常,眠差,月经延期3~4日,舌淡、苔白微腻,脉沉滑。
西医诊断:双下肢发凉待查。
中医诊断:痹症,属风寒湿邪入侵经络,湿邪阻滞,气血不运。
治宜祛风散寒除湿,针刺水分、阴交、肓俞、足三里、鹤顶、解溪,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14次痊愈。
随访2年未复发。
体会:利水除痹方最初为田老治疗痹症日久的经验用方,后逐渐用于腹水、浮肿等水湿较盛兼有正虚之证,亦取得很好疗效。
百会穴的妙用
百会穴的妙用百会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隶属于督脉,别名“三阳五会”。
为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
百会穴位居巅顶部,是人体最高的一个穴位,其深处即为脑之所在,且督脉归属于脑。
通过对这个穴位的适当刺激可以提升人体的真气,可以有效地调节脑部气血,疏通头部经络,从而调节心脑系统的功能。
是治疗气虚下陷证和脑部疾病之要穴,也是养生保健的一个好穴位,又被称为长寿穴。
百会穴,位居头顶部,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
本穴能针能灸,能补能泻,其功效可升、可降、可静、可动。
能通达上下阴阳,贯通周身经穴,对于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艾灸百会穴有升阳举陷,益气固脱的功效,多用于脏器下垂及下陷性疾病,如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久泻、疝气、慢性腹泻、滑精、遗尿等病,多与关元、气海相伍为用。
《灵枢·卫气》云:“气在头者,止之于脑”,即经气到头部的经脉(手、足三阳)都联系于脑。
根据“四海”理论,“脑为髓海”,又为“元神之府”,所以对于元神不足、髓海失养所致的头痛、眩晕、中风、癫狂痫、厥证、癔病、失眠、健忘等症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是临床常用的主穴、要穴。
风善行而数变,其性轻扬,风病多表现为头部症状。
百会穴是祛风的要穴,可用于各种风证的治疗,如外感风寒头痛、荨麻疹、感冒等。
穴位位置:前发际正中线直上5寸。
穴位取法:1、在前、后发际正中线连线中点向前1寸的凹陷中。
2、折耳,两耳尖向上连线的中点(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操作方法:艾灸:用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一寸左右距离,使患者有温热而无灼痛的一种方法。
)的方法,隔天灸一次,每次10-15分钟,以温热为度,达到热量内透。
灸百会能升阳举陷,益气固脱,滋养百脉,保健强身,解除疲劳。
按揉法:用拇指指面按柔百会穴至局部发热,每次3-5分钟。
叩击法:用空心掌轻轻叩击百会穴,每次100下。
“三阳五会,五之为言百也”,意思为百脉在此交会。
田从豁针药并用治疗面瘫经验浅析_王昭
其重视胃肠镜和活检病理及血液生化等检查,“有诸内必行诸外”,吾师认为胃肠黏膜的病理形态改变和血液生化改变是脾胃病中医辨证的病理生理物质基础,并且将现代医学的研究及中药药理学的最新认识与中医理论相结合,临床用药各有侧重,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入胃镜所见胃黏膜炎症明显而疼痛较重时加蚕沙,现代研究表明蚕沙果胶可促进人体氮的代谢,治疗肠道失常、胃炎和胃溃疡、止血[1]。
白及可以提高创面羟脯氨酸的量,促进创面组织中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提高创伤巨噬细胞的量,这些均可以促进创面的愈合[2],对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常用白及;研究发现Hp感染与溃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且Hp感染不仅能诱导胃上皮细胞增殖,同时也可诱导其凋亡,导收稿日期:2010-11-11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007BAI10B01-089)作者简介:王昭(1986-),男,北京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针灸推拿。
通讯作者:王寅,E-mail:yin-wang@sina.com 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异常增加,使细胞具备了向恶性方向转化的条件[3],故治疗时多选用一些抗菌效果好的中药以根除Hp,如蒲公英、连翘、苦参等;对于病理检查出现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等结果有向胃癌转化的高危性疾病,用药时可选用现代研究有防癌抗癌作用的中药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
综上所诉,姜树民教授在治疗脾胃病时注重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审证求因,灵活加减用药,同时又不忘对现代医学的研究,将中西医结合,丰富中医辨证施治的内容,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故吾师之临证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参考文献[1]郭宝星.蚕沙及其提取物在医学上的应用[J].四川中医,2003,21(3):20.[2]黄龑,孙清华,胡旭姣.白及多糖对动物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6):613.[3]胡海清,苏秉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溃疡癌变[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9,31(3):315.田从豁针药并用治疗面瘫经验浅析王昭,王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北京100053)摘要:田从豁教授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从医60余载,中医理论基础坚实,临床经验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痛
针刺治疗头痛有其独到之处
,《伤寒论》中提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均有头痛的见证,此因
三阳经脉之经气俱上行于头部,厥阴经亦会于巅顶,故经脉气机运行异常均可发为头痛。田老认为百会穴既为三阳经交会之处,同时位于头部巅顶之上,故根据针刺气至病所的特点,将迎随补泻与刮针法结合,可通治各种类型之头痛。具体方法为,得气后以右手拇指指甲轻刮针柄,刮针向下为补法,刮针向上为泻法。百会穴直刺0. 3寸,行刮针向上的泻法,主治厥阴头痛;百会穴进针后针尖向前平刺1. 5寸,透刺前顶穴,行刮针向上泻法,主治阳明及少阳头痛;百会穴进针后针尖向后平刺1. 5寸,透刺后顶穴,行刮针向上泻法,主治太阳头痛。根据三阳经脉循行方向和头痛的特点,田老采取顺经而刺的方法以达到疏通经络,促进经气流通的作用,同时刮针行泻法,以解除气机之郁滞,补泻结合,效如桴鼓。3. 2
专业人才
[1-3]
。田老临证时百会穴的取用非常频繁,针刺方法亦高度个体化,经过临床病例总结并与田老
沟通访谈,我们将田老应用百会穴治疗不同系统疾患的经验加以总结,希望对针灸医师应用此穴有所帮助。1取穴方法
田老认为,针灸经穴在《甲乙经》中称“孔穴” ,为
气血深聚于体表之处,故经穴所在部位多数会有凹陷、孔洞、缝隙等标志,如泉水流出地表,必定会在岩石裂隙之处。百会穴为人身之大穴,气血充盛,其定位应该辅以相应的体表标志。经过长期的观察,田老认为百会穴定位应在头部前后正中线上,与两耳尖连线交点附近,以拇指揣穴,当凹陷处是穴。跟师当中观察田老针刺百会穴数百人次,均以该法取穴。该种取穴方法的优点在于使得百会穴的定位更加客观,得气快捷。《难经·七十八难》云:“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田老取穴进针均强调双手配合,以达到气至而有效的目的。2
理论基础
百会穴又称三阳五会,位于头顶,而头部为髓海所居。《灵枢·海论》云:“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有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腰酸眩
晕,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杨上善注曰:“胃流津液渗入骨空,变而为髓,头中最多,故为海也。是肾所生,其
气上输脑盖百会穴,下输风府也。”。可见百会为髓海之上盖,可调理脑髓,
位,有“甘温除热”之意。5
病案举例
任某,女, 22岁。因车祸后情绪不稳,智力下降,
生活不能自理7年于2013年8月来诊。患者于2005年上初二时因车祸,头部受伤,右腿骨折,经治疗仍不能上学,退学回家,情绪不稳,易激动,发脾气,智力下降,摔东西,打人,不愿出门见人。自己莫名发笑。在
宣武医院查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被诊断为“脑外伤后所致精神障碍” ,长期服抗精神病药物。纳眠尚
针灸临床与循证医学。
百会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
,位于督脉之上,为手、足三阳与督脉位于头部的交会穴,为百脉之所会,具有总督一身之阳气的作用,临床应用颇为广泛。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田从豁老中医为国家第二、四、五批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六十余年,其选穴及手法独具一格,培养了大批针灸
·
DOIʒ10.13192/j.issn.1000-1719.2014.12.017
田从豁老中医百会穴临床应用经验总结
张维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北京100053
摘
要:田从豁老中医为国家第二、四、五批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六十余年,具有丰富临床经验,
对于百会穴的应用尤有心得。文章介绍了田老针刺、艾灸百会穴治疗脑病及其他系统疾病的具体方法,包括取穴、针刺
2011, 68(11 :343-346.[4]王宏法,夏红莲.腺苷脱氨酶介导电针百会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
伤大鼠脑保护效应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3(12 :21-26.
[5]黄昌锦,吴艳华.火针点刺百会穴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病[J ].中
国针灸,
2013, 33(3 :284.[6]刘娇.电针百会、神庭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临
殧
殧
殧
608.鄂东医学培训学校
健康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班招生通知
办学许可证:教民142112570004040号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本校决定继续面向社会开办健康服务业专业人才培训班。培训对象:1.有为中医药的退休人员; 2.有志健康业的求职人员; 3.有意转行
的创业人员。
培训措施:①培训对象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文化、不分职业。可面授也可函授,培训时间可长可短。②结业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名称有育婴员、护士、养老护理员、推拿按摩师、保健刮痧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康复保健师、中西医结合医师、养生指导师等,凭证依法工商注册。③指导就业或开业,协助工商注册开业或统一办理工商注册(连锁经营。④酌收学费680元。联系人:徐科长
精神障碍
《本草纲目》云
:“脑为元神之府”。·
4552·辽宁中医杂志2014年第41卷第12期
田老认为精神障碍患者多因脑之清窍闭塞,
元神无从发挥正常公用。针刺治疗应以开窍醒神为要务。冉雪峰云:“脑之穴曰百会,言百神所聚会。” ,田老亦认为百会与人中合用可开通脑窍,使元气周行于任督二脉,脑髓充实则元神归于本位。百会穴针尖向前刺入1寸,加针人中,针尖向上刺0. 5寸,然后用电针作冲击治疗,每次电击在1s内完成,连续3次。选此二穴为主穴,配以心经、肝经、脾经穴位。4
参考文献
[1]孙元,叶永铭,王寅.名老中医田从豁治疗哮喘临床经验总结[
J ].上海针灸杂志,
2013, 32(6 :430-433.[2]杨晓忱,赵宏.田从豁教授治疗痹症的理法方穴术[
J ].中国针灸, 2012, 36(11 :35-37.
[3]王昭,王寅.田从豁针药并用治疗面瘫经验浅析[J ]
.辽宁中医杂志,
中风偏瘫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人之脑髓空者,甚或猝然昏厥,知觉运动俱废,因
脑髓之质,原为神经之本源也。” ,明确了脑掌管运动
功能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田老认为髓海经气上输于
脑盖,即百会穴,同时该穴靠近大脑运动皮层,故可用于治疗中风偏瘫。具体方法为进针后针尖向健侧,沿头皮针刺1. 5寸,用连续捻转加飞法,拇指向前捻6下,飞针1下,以加强刺激量。行针1min ,休息5min ,再行手法1min ,连续3次。3. 3
百会穴为临床常用穴,但田老并未因其常用而忽略了针刺方向、补泻手法等针灸治疗的技术关键。经过与田老的访谈,我们总结出田老取穴行针的一些初步规律,即针前必先揣穴,以按之酸胀或有体表标志处取穴,同时可以调和经气,减轻疼痛。进针后根据病情选择补泻手法,以百会穴为例,其位置不宜行提插手法,故以迎随补泻配合刮针为主。百会穴的临床应用只是田老针灸学术思想的一个具体例证,名老中医是传统医学理论与实践技术的集大成者,其广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是中医学宝贵财富,有待我们继承发扬。
方向、补泻手法等,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田从豁;名老中医;百会穴;针刺;艾灸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0-1719(2014 12-2554-02收稿日期:2014-06-20
基金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名家传承2014新增项目
(CM20141007
作者简介:张维(1971-,男,北京人,副主任医师,博士后,研究方向:
其余穴位不变,经治疗3月后患者精神状况明显好转,
可自行穿衣、吃饭和简单修饰。给予逍遥散善后并嘱避免情志刺激,专科医院定期复查。
按本例精神障碍患者,田老始终以百会穴为主穴进行治疗,但根据病情变化,手法亦不断调整。初诊时患者痰蒙清窍之相较重,神识昏蒙,治疗亦欠配合,故百会以电针冲击疗法进行强刺激以醒脑开窍。治疗早期因患者退学在家并且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肝阳久郁不舒,百会宜行泻法以镇潜旺盛之肝阳。该患者病程较长,治疗一个阶段之后则虚相逐渐明显,此时百会穴改为补法,益脑生髓。6小结
治疗脑病。古籍中此类记载颇多。《胜玉歌》云:“头痛眩晕百会好”。同时,现代医
学也证明针刺百会穴对痴呆、脑缺血等脑部病变具有
良好效果[4-5]
。此外,百病皆主”。可见其主治范围之广泛。田老认为百会穴可针可灸,可补可泻,
应根据具体病情灵活掌握。3
针刺治疗
床研究[
J ].中医学报, 2013, 28(4 :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殧
可。舌质红,苔白厚腻,脉弦滑。诊断为脑外伤后精神障碍。初诊给予百会穴电针冲击治疗一次,继之给予百会丛刺为主,配大椎深刺,风池、期门、曲池、足三里平补平泻。隔天二诊时情绪即较前稳定,可回答简单问题,治疗配合度好,舌苔转薄。田老继续以百会泻法为主,配合风府、期门、内关、合谷、太冲、神门穴平补平泻,每周针治两次。1个月后患者睡眠安稳,哭笑症状减少,舌苔薄白,脉沉细而略弦。百会穴以补法针刺,
培训报名:信函报名(438200湖北省浠水147信箱传真报名:(0713 4262147,手机短信报名18907252147QQ号报名:360363462
·
5552·辽宁中医杂志2014年第41卷第12期
灸
法
田老临证善用灸法。百会位于人体最高处,灸之
可以升阳举陷。《千金方》云:“小儿脱肛方,灸顶上旋毛中,三壮即入”。田老以蓖麻仁,五倍子等量去皮捣
烂作饼,贴百会穴加艾条温和灸20min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每获良效。又以艾灸百会为主治疗阴虚劳热之症见手足心热、颊红、盗汗患者,施治时先以艾条灸百会,再灸大椎、曲池(双侧、太溪(双侧各5min ,每日1 2次。本法施灸顺序由上而下,先灸百会穴引动阳气,次以艾灸之热力导引上亢之虚阳归于肾经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