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高考模拟作文“人生需要仪式感”解析及范文导写
2021高三联考作文”仪式与仪式感“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
2021高三联考作文”仪式与仪式感“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作文原题洞庭湖畔,伴随着古朴豪放的渔歌,老渔夫燃香祭拜,祈祷丰收与平安,拥有数千年历史的牧渔纳福仪式被重新演绎。
今冬的小雪节气,北京的第一场雪如约而至,朋友圈一时被雪景与兴奋刷屏。
不少人感叹,下雪是大自然举办的一场仪式,让我们感受到了鲜明的季节变化。
有人说,仪式不过是一种形式,其实可有可无;有人认为仪式内涵丰富,不可或缺;有人觉得,身处快节奏的社会,可以没有仪式,但不能没有仪式感……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审题指导】1.这道作文题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本身也是对文化现象的一种深刻解读。
仪式,自古有之,必有其存在之道理。
需要同学们思考,何为仪式?仪式又有什么意义?从材料中看,列举了两种仪式,一种是人类社会的仪式,一种是大自然的仪式。
然而,无论是社会的还是自然的,感受者都是我们人类本身。
知晓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深入思考仪式存在的意义了。
2.材料后面的几个观点,说明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懂得对某一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
然而我们需懂得,在汉语的词汇中,词语之间往往具有多角度的差异。
第一种看法,把仪式等同于形式,本身就是一种浅显的认识。
第三种观点否认仪式存在的价值,然而有重视仪式感的作用,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思路。
3.作文题目虽然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然而,同学们需要明白,对一件事物的分析,不同的观点的深度并非等同。
有些观点是浅显的,有些观点是比较深入的。
那么我们在选择观点时,就应该有一种比较,有一个思考。
总而言之,多个观点看似无正误之分,却有浅深之别。
4.我们一直强调多阅读、多思考的重要性。
针对于这类题目,假如我们只是就仪式而谈仪式,是不可能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的,因为这是文化现象,文化现象都有丰富的内涵。
5.同学们可思考《论语》中的相关内容,把《论语》和写作结合起来。
比如“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相关素材段落1.古人云,“沐浴焚香,抚琴赏菊”。
2021高三联考作文”仪式与仪式感“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
2021高三联考作文”仪式与仪式感“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作文原题洞庭湖畔,伴随着古朴豪放的渔歌,老渔夫燃香祭拜,祈祷丰收与平安,拥有数千年历史的牧渔纳福仪式被重新演绎。
今冬的小雪节气,北京的第一场雪如约而至,朋友圈一时被雪景与兴奋刷屏。
不少人感叹,下雪是大自然举办的一场仪式,让我们感受到了鲜明的季节变化。
有人说,仪式不过是一种形式,其实可有可无;有人认为仪式内涵丰富,不可或缺;有人觉得,身处快节奏的社会,可以没有仪式,但不能没有仪式感……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审题指导】1.这道作文题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本身也是对文化现象的一种深刻解读。
仪式,自古有之,必有其存在之道理。
需要同学们思考,何为仪式?仪式又有什么意义?从材料中看,列举了两种仪式,一种是人类社会的仪式,一种是大自然的仪式。
然而,无论是社会的还是自然的,感受者都是我们人类本身。
知晓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深入思考仪式存在的意义了。
2.材料后面的几个观点,说明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懂得对某一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
然而我们需懂得,在汉语的词汇中,词语之间往往具有多角度的差异。
第一种看法,把仪式等同于形式,本身就是一种浅显的认识。
第三种观点否认仪式存在的价值,然而有重视仪式感的作用,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思路。
3.作文题目虽然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然而,同学们需要明白,对一件事物的分析,不同的观点的深度并非等同。
有些观点是浅显的,有些观点是比较深入的。
那么我们在选择观点时,就应该有一种比较,有一个思考。
总而言之,多个观点看似无正误之分,却有浅深之别。
4.我们一直强调多阅读、多思考的重要性。
针对于这类题目,假如我们只是就仪式而谈仪式,是不可能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的,因为这是文化现象,文化现象都有丰富的内涵。
5.同学们可思考《论语》中的相关内容,把《论语》和写作结合起来。
比如“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相关素材段落1.古人云,“沐浴焚香,抚琴赏菊”。
高考:语文作文--生活需要仪式感(附范文及解析)
高考:语文作文--生活需要仪式感(附范文及解析)生活需要仪式感每年孔子诞辰,祭孔大典会在山东曲阜的孔庙举行,人们借此表达对圣贤的追慕。
洞庭湖畔,老渔夫燃香祭拜,祈祷丰收与平安,拥有千年历史的牧渔纳福仪式被重新演绎。
今年北京的第一场雪如约而至,许多人感叹下雪是大自然的一场仪式,让我们感受到了鲜明的季节变化。
这些仪式都是人们在特定时刻,用特定的方式,表达对生命、自然和文化的敬仰和感恩。
有人说,仪式只是一种形式,不必要;有人认为仪式内涵丰富,不可或缺;有人觉得,身处快节奏的社会,可以没有仪式,但不能没有仪式感。
我认为,生活需要仪式感,因为它能让我们更好地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仪式感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恩。
在仪式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好,感受到自然和文化的伟大。
比如祭孔大典和牧渔纳福仪式,都是人们对历史和传统的敬仰和感恩,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在这些仪式中,人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无穷力量和美好,也可以感受到人类文化的博大和深邃。
仪式感是一种对生命的重视和尊重。
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忽略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忽略了自然和文化的伟大。
仪式感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和自然,重新认识文化和传统。
比如下雪的仪式感,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季节和变化的意义。
在仪式感的熏陶下,我们可以更好地重视和尊重生命,更好地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仪式感是一种对生命的美好和向往。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忽略了生命的美好和向往,忽略了自然和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仪式感可以让我们重新感受生命的美好和向往,重新认识自然和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比如阿姨的家中的仪式感,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向往,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在仪式感的熏陶下,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生命的美好和向往,更好地认识自然和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生活需要仪式感,因为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更好地重视和尊重生命,更好地感受生命的美好和向往。
2024年济宁市高三期末统考作文“仪式感”试题分析+导写+问题总结+金句运用+范文两篇
2024年济宁市高三期末统考作文“仪式感”试题分析+导写+问题总结+金句运用+范文两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仪式感”现在已经成了一个热词。
如何认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仪式?有人说:“仪式能够标记我们生命中的重要时刻,让我们更加珍视和铭记。
”也有人说:“必须严格避免任何仪式性的东西,因为它们很快就会腐烂。
”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理解和认识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分析】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写作任务和写作要求。
(一)对于材料的理解本次作文,材料部分共由四句话组成。
第一句话点出核心词仪式感,指明“仪式感”这个词成为当下社会热词的现状。
第二句话提出问题,我们该如何认识当下各种各样的仪式,即面对纷繁多样的仪式,我们该怎么办的问题。
第三句话指出一部人的观点,这部分人认为仪式有正向的积极作用,应该珍视和铭记。
第四句话指出另一部分人的观点,这部分人认为应避免任何仪式性的东西,因为有些仪式是没有长久的意义和价值的。
(二)对写作任务的理解“对于这个问题”指有关“仪式和仪式感”的问题;“你是怎样理解和认识的?”强调要写出自己的看法。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写作时不能完全脱开材料,写作的中心应该来源于材料;“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强调写作要有“你”——新时代青年,要有自我的认识与体悟。
(三)对写作要求的理解“选准角度”,暗示材料的写作角度可以是多方面的,学生写作时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论深论透也可;“明确文体”,要求学生要有明确的文体意识,避免“四不像”的作文。
【审题立意】(一)审题(1)“仪式感”现在已经成了一个热词。
这句话说明了当下人们普遍重视仪式感,需要仪式感,仪式感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要,暗含了仪式感存在的必要性。
(2)如何认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仪式?“形形色色”这个词暗含了仪式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必要的也有不必要的,有有价值的也有无价值的,不能全盘接受,来者不拒,要有挑选,会辨别,放开眼光,自己来定,要善用仪式。
[哲理作文]人生很短需要一点仪式感初二作文
[哲理作文]人生很短需要一点仪式感初二作文人生很短需要一点仪式感初二作文仪式感,一个近几年兴起的网络热词,一度吸引着大家的目光。
也正悄悄改变无数家庭中孩子的人生。
普遍的应试教育让成绩成了各位家长和孩子们抢占C位的资本,家长们总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规划,自己的思维模式强制性地输入孩子的脑中,这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力和独立性。
作为学生,当然要以成绩为重,如果尺度把握不好,也许会让孩子们失去本真,失去对生活的热爱。
母亲常常要求我们饭前一定要洗手,吃饭时一定要等全家人到齐才能动筷,看书时必须开灯坐好……她在培养我们的习惯,让仪式感融入我们的生活。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非诚勿扰2》,李香山和芒果的离婚典礼上,饰演秦奋的葛优这样说:“我宣布,芒果女士和李香山先生的离婚典礼,现在开始,请二位旧人入场……今天我们共同见证,我们的.好朋友,芒果和香山结束他们维持五年的婚姻,从夫妻变回熟人……下面请二位互相交回戒指,剪喜字……像熟人一样握个手吧……”我感触颇深,没想到一段感情的结束也同样需要仪式感,没有仪式感的婚姻也是注定不会幸福的。
微信里有篇文章,问:结婚收彩礼到底有必要吗?一位母亲这样回答:“彩礼必须收,这个毫无疑问。
如果一定要问理由,只有一个:我是母亲,我要为女儿争取利益。
母鸡护小鸡是本能,母亲护女儿也是本性。
”收彩礼,要的是一个态度,要彩礼,是一种心理补偿。
平常母亲出门,总是要精心挑选衣服,化好妆,我那时候觉得她想太多,不就是出门买东西,用得着这样吗,她说:“即使是出门,我也要好好整理一下。
当你开始敷衍生活的时候,生活也在悄悄地敷衍你。
”在不理解的人眼里,会觉得这是纯粹在折腾自己。
可是对生活挑剔的人,才不会随意将就生活。
仪式感为每一个普通的日子和动作,标定它背后的精神内涵。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考模拟作文“人生需要仪式感”解析及范文导写
高考模拟作文“人生需要仪式感”解析及范文导写【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日常生活中,各种仪式几乎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
祭拜祖先有仪式,婚丧嫁娶有仪式,毕业典礼有仪式,就连买了一本新的笔记本郑重地写下第一行字,也可算是一种仪式。
有人认为,仪式有着稳定的流程、确定的意义,不容轻易改变;也有人认为,仪式是应生活而产生的,跟不上时代步伐就理应改变;还有人认为,生活节奏这么快,时间这么紧张,仪式应该除去,要把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里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该则材料分三个层次:一是时间上,“日常生活中,各种仪式几乎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二是范围上,“祭拜祖先有仪式……也可算是一种仪式”;三是态度上,“有人认为,仪式有着稳定的流程、确定的意义……要把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里去”。
层次一言简意赅地概括了仪式的普遍性,同时也引出本次作文的写作核心词“仪式”。
层次二列举了日常生活中4种典型的仪式性行为。
其一是“祭拜祖先”,这侧重体现了仪式的神圣性与延续性。
祭祖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是极其神圣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祭祖的仪式必然是虔诚的,同时,中国人也在祭祖的过程中延续、继承着一个家族的精神信仰,因此,祭祖仪式也可理解为精神信仰通过一定的仪式行为延续传承的过程。
其二是“婚丧嫁娶”,侧重体现仪式的世俗化,相对于祭祖行为,仪式从高高在上的神圣行为转而走进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在中国人的精神价值里,有“五常”的说法,“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做人起码的道德准则,“礼”即“五常”之一,而中国的“礼”往往是通过各种日常化的仪式来体现,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日常生活中没有什么比婚丧嫁娶更为重要的了,婚丧嫁娶也是日常生活中仪式感最强的行为。
其三侧重体现仪式的特定纪念价值,例如毕业典礼、成人礼等,这些仪式往往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形式主义与仪式感”导写及范文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形式主义与仪式感”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很讨厌形式主义,觉得它是“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矛盾和问题”。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又特别希望生活具有某种仪式感,为某个仪式“轰轰烈烈的形式”“光鲜亮丽的外表”兴奋不已,并认为它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对于“形式”,你有怎样的看法呢?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审题指导】一、审材料首先要对材料划分层次。
材料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为第一句,阐明人们对“形式主义”的情感态度——讨厌,并分析了形式主义的弊端——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矛盾和问题;第二层阐明人们对“仪式”的情感态度——喜爱,并分析仪式的意义——它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由此可知,形式具有正反两面,积极的形式表现为仪式;消极的形式表现为形式主义。
二、审要求根据材料,中心话题为“形式”,行文中要结合材料阐述对“形式”的看法,不能脱离给定材料。
此外,要体现作者的思考,最好结合当下社会现象针砭时弊。
三、明立意本次作文为思辨性作文,虽然材料中没有提到“内容”,但是“扎扎实实的落实”其实就是落实内容。
因此为了让文章更具思辨性,可以引入“内容”的概念。
在论证中阐明“形式”与“内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有机结合才可以相得益彰。
表格可让思维可视化,下面将通过表格图来确定立意。
概念内涵合理性局限性做法形式围绕一件事情进行的装饰或表面功夫它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激发参与者兴趣、提升实效。
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矛盾和问题,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摒弃形式主义,给生活一点仪式感内容一件事情的核心本质内容是根本,本立而道生单调枯燥,无法拥有更多受众运用表格图可以得出立意;①弃形式主义,拥抱仪式感②形式弊大于利,应以扎实的行动来完成内容【优秀范文】1形式:将内容“修饰”而非“掩盖”人之皮囊,可修饰外表,人之气质,可折射灵魂;台帐报表,能修饰成果,业绩实效,才展现本领。
2021高三联考作文”仪式与仪式感“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
2021高三联考作文”仪式与仪式感“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古人曾经说过,“沐浴焚香,抚琴赏菊”。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弹琴之前,要先进行沐浴和焚香,以创造出氛围和意境,这样才能奏出好曲子。
这种做法与茶道有异曲同工之妙,茶道中的碾茶、擦杯、注水、出汤等繁琐的细节也需要虔诚的心态和精神修炼。
人们通过仪式感让生活变得慢一些、庄重一些、色彩丰富一些,从而让日常生活拥有不同的体验。
2.仪式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也存在于大自然中。
洞庭湖畔的牧渔纳福仪式和北京的第一场雪都是仪式的体现。
这些仪式让我们感受到季节变化的鲜明,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自然界的神秘和伟大。
无论是社会中的仪式还是自然中的仪式,我们作为感受者都能从中获得一种特殊的体验和感悟。
3.有人认为,仪式只是一种形式,其实并不重要;但也有人认为,仪式内涵丰富,不可或缺。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仪式感似乎变得越来越淡薄。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仪式感的存在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注重细节,更加珍视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也可以让我们更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4.总之,仪式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仪式的存在和价值,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更需要仪式感,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有意义。
仪式作为一种存在已久的形式,必然有其价值所在。
然而,近来出现的“仪式感”三字,却让我不太认同。
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妨少些仪式感,这样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高效、自由,更加接近实质。
在一些事情上,我们是应该讲究仪式,注重仪式感的。
比如,各个高中一般都有“成人礼”这项仪式,来纪念或提醒每个学生作为一名十八岁的公民的义务与权利。
在这件事上,仪式感传递了一种责任,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讲究的是“断舍离”。
我认为,仪式感在精神上的正面作用并不大,我们不妨将其舍去。
比如,作为学生,我们每天都在看书。
关于仪式感的高考作文
关于仪式感的高考作文关于仪式感的高考作文5篇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仪式感无处不在。
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中国人向来是注重“仪式感”的。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仪式感的高考作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仪式感的高考作文1在这样一个生活浮躁的时代,我们应该放慢自己的脚步。
仪式感,就是让我们生活更加满足,一个个小细节,就能提升我们的幸福感,仪式感跟矫情无关,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一种不凑合的态度。
面对尘世的纷攘,我们每天忙忙碌碌,为了让自己更有价值,却在提升自我时亏待了自己。
记录一些温馨的时刻,珍藏在心底;为自己做一份精致的晚餐;在阳光惬意的下午窝在沙发上,捧着一本喜欢的小说,让阳光懒洋洋的撒在上面......生活中的仪式感,就好想平凡的日子中的一束光。
记得暑假的一天,收到一件快递,地址是以前的学校,收件人是我小学时的绰号。
我很意外,但还是小心翼翼的打开,里面是一个蓝色的礼物盒,上面密密麻麻的有着全班人包括班主任的签名。
打开后,是一盒子的小纸条,各式各样的,上面熟悉的字迹透露着对我的思念。
因为转学而没有参加毕业典礼的缘故,他们还细心的把照片视频,我们之间的点点滴滴整理在U盘里,看着屏幕上一张张熟悉的脸,我酸酸的,不知说什么好......这只是一件平凡的小事,但却给我这个平淡无趣的暑假增添了一份值得回忆的小确幸。
就像我们偶然在旧衣服的口袋里翻出20块钱,意外的来临,说不上多激动,但能影响我们一天的心情。
并不是有仪式就要破费,要多么的隆重浩大,其实仪式感就是赋予本来单调普通的事情不一样的感觉。
特别用心的去做一件事,带有仪式感,会让人更加的刻骨铭心。
好好打扮自己,然后优雅地吃完每一份早餐。
这种仪式感,会让我们拥有一些小幸福。
取悦自己,尊重自己,就是让自己感觉是,我在热闹的生活。
生活需要仪式感,这种浪漫让这一天不同于其他的日子,这一刻的色彩不同于其他的任何时刻。
高考作文模拟备考:生活中要不要仪式感 (附:审题指导及范文点评)
高考作文模拟备考:生活中要不要仪式感(附:审题指导及范文点评)模拟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日常生活中,各种仪式几乎伴随每个人的一生。
祭拜祖先有仪式,婚丧嫁娶有仪式,毕业典礼有仪式,就连买了一本新的笔记本郑重地写下第一行字,也可算是一种仪式。
有人认为,仪式有着稳定的流程,确定的意义,不容轻易改变;也有人认为,仪式是顺应生活而产生的,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理应改变;还有人认为,生活节奏这么快,时间这么紧张,仪式应该除去,要把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事情里去。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最直接的方式,仪式感无处不在。
中国人向来注重“仪式感”,从个人、家庭方面说,有婚礼、丧礼、生日、祭奠等;从国家、民族层面说,有国庆、新年以及各种庆祝日与纪念日。
既然仪式是为了表达一种内心的特别的情感,那么,“内心”的状况如何应当是我们第一考虑的。
因为不管怎么说,仪式都只是一种形式,而内心的情感才是起决定作用的。
所以我们说:我们需要仪式,但更需要与仪式匹配的心情。
仪式服从于内心,生活中需要各种各样的仪式表达我们特殊的情感。
我们应该改变仪式中的各种成规陋俗,但不能因此将所有的仪式删除;我们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里去,但仪式有时却更能彰显人生的意义。
但是,我们反对徒具形式的仪式,反对敷衍了事的典礼。
没有内心和灵魂参与的仪式,是对庄严的亵渎。
参考立意:人类需要仪式,生活中需要仪式感,但这种仪式应该内容大于形式,有心的参与;仪式是为了让我们敬畏生活中值得敬畏的东西,重视生活中值得重视的东西,铭记生活中值得铭记的东西,从而过上一种更有意义的生活;纵然生活节奏再快,时间再紧,人再忙,我们都应静一静心,定一定神,与庄严小聚。
佳作展示一仪式中的寄托戴晶晶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注重仪式的民族。
他们将对上天的尊崇、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反思、对过往的总结、对未来的向往都融入了从岁首到年末的一个个节日里,让人们在这一个个或喜庆或悲戚、或喧闹或静穆但都不失庄严的节日里,尽情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追思之意、忏悔之心以及祈福之愿。
高考优秀作文素材:生活需要仪式感
【导语】我们的生活需要仪式感,即使不面朝大海,也能春暖花开。
你知道生活需要仪式感高考作文怎么写吗?整理“高考优秀作文素材:生活需要仪式感”,以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1.高考优秀作文素材: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感,似乎常常被人所提及,却极少有人真正去诠释它到底是什么,或是其中所蕴含的特殊意味。
仪式感仿佛是每个人心中都存有的一个模糊的感受,但又难以被看得真切。
也许在每个人眼里,仪式感的含义各不相同,却又有所相通吧。
在我眼中,仪式感是理想境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沟通的媒介。
仪式感让理想的曙光照亮生活,让平和的内心仰望未来。
我总喜欢在吃早饭前,先去一趟教室,空无一人的教室之中,四周的桌椅杂乱零散,我的心却异常得平静。
在这个无人注视的地方,在这个略微昏暗的空间,抛去摆在他人眼前的姿态,自我地享受这专属的片刻安宁。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却连这短暂的片刻清净都不懂珍视,不愿追求,更是将“仪式感”视为无用的负累,只想敬而远之。
殊不知在这个空虚的社会中,只有这种带有轻微的盼望和真切的渴求的方式,才能在跨越所谓的理性,带来稍许来之不易的动容。
也许是现实与所思所想之间那不可逾越的偏差,使得大多数人甘于无奈而沉溺在绝望之中,将先前高唱的梦想深埋,将朝气蓬勃的自我遗忘。
但亦有一部分人,他们的眼中光彩依旧,他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了桥梁,对于每一天的生活都有独特的品味和思考。
而这道人与人之间的鸿沟,正是这无处可寻或是无处不在的仪式感。
仪式感,是感性理性间的权衡。
今人总是惊羡歌颂古人的一举一动,不管是待人处事时的洒脱逍遥,还是与山河比肩的豪迈肆意,抑或是痛哭朗笑的纯粹真情。
殊不知生活中的我们也能够轻易做到,因为仪式感,也是一种对任何事物放下成见的回归本心。
时代的洪流里,仪式感正在消失,而面对正在消逝的仪式感,我们要去坚守的不是刻板的规章,而是一份热爱生活的态度和相信自我的信念。
2.高考优秀作文素材:生活需要仪式感生活中需要仪式感,有了仪式感才会使平淡无趣的生活丰富起来。
2022高三联考作文“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
2022高三联考作文"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 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作文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你愿意在西餐厅红酒牛排配蜡烛,而我只喜欢在路边吃一碗油波面。
〃西安80后张文经常与同事就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而发生〃口舌之争〃o 材料二90后李翔宇为了给枯燥的跑步注入一些仪式感,报名参加了一场线上迷你马拉松挑战赛,他说:〃只要完赛就能获得一枚实体奖牌,虽然奖牌是自费下单购买,不过由此获得的成就感让我觉得物超所值。
"材料三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李印表示,〃仪式感经济"当一分为二地理性看待,一方面其所带来的消费对经济发展有正向影响;另一方面,尽管对于精致生活的追求无可厚非,但应当量入而出。
你对〃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有何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1 .审材料题目由三则材料构成,材料①是80后的张文对同事追求生活中的仪式感的否定,相比于〃红酒牛排配蜡烛”,他更喜欢〃蹲在路边吃一碗〉由泼面〃o材料②展示了对仪式感的另一种态度一一为了给枯燥的跑步注入一些仪式感,90后李期宇〃自费下单购买马拉松奖牌,这是对仪式感的肯定。
材料③则从〃仪式感经济”的角度,对生活中是否需要仪式感进行了辩证回答,即可以追求仪式感, 但要量入而出。
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进行了回答,考生写作时需辩证分析、深入思考。
立意行文时,要做好以下几点:①确定明确的观点,对于生活中的仪式感,既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还可以辩证分析,言之成理即可;②确定好自己掌握的素材的多寡和典型性如何,对掌握的素材进行适当的归纳梳理,明确哪些素材可以用作正面论据,哪些素材可以用作批驳的靶子,同时注意多角度用材,不要都用单一层面的材料;③在行文中最好能够体现思辨性,尽可能地显示出辩证思维的过程。
2022届高考模拟材料型作文“仪式感”写作指导
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洞庭湖畔,伴有着古朴豪放的渔歌,老渔夫燃香祭拜,祈祷丰收与平安,拥有数千年历史的牧渔纳福仪式被重新演绎。
春天百花盛开,秋天落叶漂零,冬天大雪纷飞,这是大自然举办的仪式,让我们感受到鲜明的季节变化。
有人说,仪式无非是一种形式,其实可有可无;有人认为仪式内涵丰富,不可或者缺;有人觉得,身处快节奏的社会,可以没有仪式,但不能没有仪式感……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量?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不少于 800 字。
指导:材料中有重新演绎的传统仪式,这是常规意义上的仪式;还有大自然的仪式,这是比喻意义上的仪式。
这匡助我们理解仪式的内涵。
我们对仪式并不目生,我们见过或者参加过各种仪式。
奥运会开幕仪式与闭幕仪式,诺贝尔奖、奥斯卡奖颁奖仪式,国庆节天安门广场升旗式、阅兵仪式,许多重大的仪式万众瞩目;成人仪式、毕业典礼、婚庆仪式,浓厚的仪式感也让人刻骨铭心。
仪式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的。
个体的仪式可以使自我的情感有所依托,而群体的仪式则引起和同化个体的情绪,形成群体情绪甚至社会规范。
不同的仪式具有不同的意义,例如,成人仪式匡助我们准备好进入成人的空间、时间和角色,去担当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牧渔纳福仪式是祈祷丰收与安全,对上苍表示敬畏与感恩。
不同的仪式表达不同的情感,例如,婚礼注重开心幸福、展望未来,葬礼注重追思逝者,缅怀过去。
许多源远流长的仪式与传统节日密切相关,人们通过仪式一代代传承文化基因与民族情感。
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不同的仪式让进入特定情境的人产生不同的仪式感,相同的仪式引起不同的人产生的仪式感也会有差异。
举行仪式的目的就是要让参预仪式的人产生仪式感,否则,仪式就流于形式。
过于繁琐的仪式往往让人厌倦,简约而又能有效激发人们仪式感的仪式值得肯定。
“人借仪式感,让生活慢一些、庄重一些、色采丰富一些,也让日常生活有一些不同的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校高考模拟作文“人生需要仪式感”解析及范文导写【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日常生活中,各种仪式几乎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
祭拜祖先有仪式,婚丧嫁娶有仪式,毕业典礼有仪式,就连买了一本新的笔记本郑重地写下第一行字,也可算是一种仪式。
有人认为,仪式有着稳定的流程、确定的意义,不容轻易改变;也有人认为,仪式是应生活而产生的,跟不上时代步伐就理应改变;还有人认为,生活节奏这么快,时间这么紧张,仪式应该除去,要把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里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解析】该则材料分三个层次:一是时间上,“日常生活中,各种仪式几乎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二是范围上,“祭拜祖先有仪式……也可算是一种仪式”;三是态度上,“有人认为,仪式有着稳定的流程、确定的意义……要把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里去”。
层次一言简意赅地概括了仪式的普遍性,同时也引出本次作文的写作核心词“仪式”。
层次二列举了日常生活中4种典型的仪式性行为。
其一是“祭拜祖先”,这侧重体现了仪式的神圣性与延续性。
祭祖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是极其神圣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祭祖的仪式必然是虔诚的,同时,中国人也在祭祖的过程中延续、继承着一个家族的精神信仰,因此,祭祖仪式也可理解为精神信仰通过一定的仪式行为延续传承的过程。
其二是“婚丧嫁娶”,侧重体现仪式的世俗化,相对于祭祖行为,仪式从高高在上的神圣行为转而走进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在中国人的精神价值里,有“五常”的说法,“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做人起码的道德准则,“礼”即“五常”之一,而中国的“礼”往往是通过各种日常化的仪式来体现,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日常生活中没有什么比婚丧嫁娶更为重要的了,婚丧嫁娶也是日常生活中仪式感最强的行为。
其三侧重体现仪式的特定纪念价值,例如毕业典礼、成人礼等,这些仪式往往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
其四侧重体现仪式的个性化与多样化,通过在一本新的笔记本上郑重写下第一行字这样的日常行为,引导考生对仪式进行多层次的思考,加深考生对仪式的理解。
同时,通过典型的仪式性行为的列举,也在提醒考生仪式并非是一个虚无飘渺的抽象概念,而是非常具体的生活行为。
层次三呈现了对仪式的三种不同的观点态度。
每一个观点即为一个思考角度,需要注意的是,材料只是提供了三种观点,而考生是否认同此种观点,是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可以认同材料所提供的观点,也可反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一强调仪式流程的稳定性,意义的确定性。
应该说,稳定的流程,确定的意义,这是一个行为能成为仪式的必要条件。
如果一个行为仅是随机的,而不是稳定的,或者无甚意义,这样的行为是不能称之为仪式的。
当流程稳定了,意义确定了,仪式也就具备了相应的神圣性和延续性,也就不容随意改变了。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当某一个仪式确定了,过分强调了流程的稳定性,此时的仪式或许又会变成一个限制乃至束缚事物发展、社会进步的因素。
考生可据此正反立意。
观点二强调仪式的发展性,仪式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因应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当时代发生改变,生活也随之改变的时候,建立在旧有生活基础上的仪式的改变也是在所难免的。
注意观点二并非否定仪式的存在价值,只是强调仪式的因时而变。
但是,对于发展性,也会存在另一种可能:时代的发展并不一定把生活导向更美好的彼岸,且生活的需要并不见得就是正当合理的,例如贪念恶念,此时,旧有的一些仪式的存在反而能起到规范个人行为,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
可见,对于观点二也是可作肯定与否定的判断的。
考生可据此正反立意。
观点三强调的是仪式在现实压力下的另一种可能——逐渐忘却、消失。
观点三留下的思考很宽泛,依然可对其作肯定与否定的判断。
从肯定的角度看,如今的仪式虽然越来越多,场面越来越华丽,但仪式带来的感觉却越来越缺失,徒有形式而缺乏意义的仪式确实需要去除。
从否定的角度看,生活节奏快,时间紧张,并不是可以去除仪式的理由;恰恰相反,正因为节奏快,时间紧,我们反而需要一些必要的仪式来调整、规范自身行为,让我们真正了解生活的意义。
考生也可据此正反立意。
当然,除了可以正反立意外,从辩证角度立意也是可以的。
【参考拟題】给仪式一点空间;仪式之道,承古萌新;去粗取精,还仪式以真意;让仪式与时代携手同行;你无趣是因为少了些仪式感。
【范文展示】1.生活需要仪式感当快节奏生活让人们想要卸下仪式的繁琐,当一些仪式逐渐沦为形式的外壳,有些人不禁质疑仪式存在的必要性。
我觉得不管是“从前慢”的节奏或是“当下快”的现状,生活还是需要一点仪式感。
(结合现实,引出话题,亮明观点。
)仪式就是典礼的秩序形式。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
中国古代就有“五礼”之说,还有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
人生成长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仪式,诞生礼、成人礼。
男子成年要行冠礼,女子成年要行笄礼。
古代的许多仪式大多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但是足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仪式的重视程度。
民间也有许多重要仪式,除夕有守岁之说,不管大人孩子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意味着来年吉祥如意。
如今保留这些仪式,是对历史的继承,是对文化的传承。
(从定义入手,从历史切入,指出仪式很重要,仪式是文化的传承。
)诸多仪式演变到现代,有许多不同的呈现形式,学校有开学式、散学式;商家新年第一天上班有开工仪式,工程动土有奠基仪式;官员就职有宪法宣誓仪式等等。
这些仪式的举行,让参与者获得了庄严神圣的体验,在人生旅途上留下深刻印象。
(结合现实,谈不同的仪式形式,简要点出仪式的作用。
)仪式是一个清晰的标志,它让我们强化认识所处时间阶段人生意义。
开学典礼,让学生明确假期和上学的界线区分;开工仪式也是员工新发展新奋斗的起跑线。
当走过一些时间节点,仪式也许可有可无,举行仪式的生活就像是经过精美包装的产品,价值提高,档次升级。
仪式是一种公开的宣告,它让我们在公众的视野中明确责任更加恭谨。
就职官员进行宪法宣誓,意味着要践行宪法赋予的权力,要认真履职尽责,对人民负责,也要接受人民的监督。
在每年新年前夕,向全国人民发出新年贺辞,我认为这也是一种仪式,是向人民祝福的形式,是关注关心百姓生活的体现。
仪式也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在纷繁尘世认清自我提升精气。
近些年,许多学校在高三年级举行成人仪式,让进入十八岁行列的学生宣告自己的成长,以此激励学子奋勇拼搏,为高考而战。
生活平淡,可以让仪式感点缀;工作忙碌,可以让仪式感调剂。
(三个分论点,层次清晰,阐述了仪式的重要性,较好的证明了中心论点。
举例贴合实际,有现实针对性。
)放眼当今社会,有的仪式沦为了形式的外壳,失去了内容和意义;有的仪式为了吸引眼球,一味追求规模、扩大影响;有的为了追求利益而哗众取宠。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仪式的重要意义。
(指出现实社会中仪式的负面影响,全面分析问题,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总之,即使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放慢生活的脚步,举行必要的仪式,让仪式感点缀我们的生活。
(呼告式结尾是常用技巧,再次点题。
)2.诚于中者,必形于外外在的形式承载着内心的重量,有仪式感,生活才过得美好而精致。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每一个形于外的细节,都绽放着内在的馥郁。
恰如《大学》所云:诚于中,形于外。
无论是那个吃饭前总要先让手机“尝”菜的姑娘,还是那所物质条件极度匮乏却每周都要认真举行升旗仪式的学校,都深谙仪式感对生活的重要性。
张爱玲嫁给胡兰成时没有举办像样的婚礼,但依然走了一遍结婚的流程,即便婚礼现场只有新郎、新娘及证婚人三人。
纵使婚书上“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承诺成了一纸空话,张爱玲依旧坚守着对仪式感的信仰。
她说:“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对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
”仪式感可以点亮生活,为我们明确每一个人生节点的责任与义务。
中国自古有“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的礼仪,这种古老的礼节何尝不是一种仪式感?直到今天,依然有不少学校为年满十八岁的学生们举行盛大的成年礼,这样的仪式可以让他们明确成年的意义,在仪式感中体悟肩头的责任。
《周礼》中除了嘉礼,更有吉礼、凶礼、军礼以及宾礼,每一种“礼”,都诠释着仪式的重要性。
虽然现代社会中许多繁文缛节早已退出历史,但中华民族深入骨髓的礼仪文化却代代相传,永不止息。
仪式感可以呼唤梦想,让人们更加信仰未来,于绝望的土壤中播下希望的种子。
衣食无忧的生活中我们需要仪式感,在枯鱼涸辙的环境下更需要保留仪式感。
逆溯民国岁月,我们看到北大、清华及南开三所学校坚持在炮火烽烟中保留学校的形式,时至今日,长沙及昆明依然流传着西南联大的传奇。
八年的坚守,西南联大为国家保存了重要的科研力量,也培养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卓越人才。
困厄之中,仪式感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璀璨于茫茫夜空的希望之星辉。
仪式感可以继往开来,让我们一面告别过去,一面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总有一些时光节点的仪式,成为生命或民族的丰碑。
七十年前,人民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庄严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彼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
从此中华民族跨入了崭新的时代,那场盛大的仪式,曾令多少中华儿女热泪盈眶。
从个人,到社会,乃至国家,都需要用仪式感来书写时光的轨迹,当许许多多的仪式连在一起,便构成了命运的广厦,也汇成了历史的星河。
诚于中者,必形于外。
许多人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麻木的神经深陷物质世界的尘埃,而仪式感却是那尘埃中开出的花,以淡雅的芬芳呼唤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有人预言电子书会取代纸质书,网店会取代实体店,甚至虚拟课堂会取代校园。
我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一天,因为仪式感不是柏拉图的精神乐园,它需要现实的阳光雨露去滋养,生活有了仪式感,我们会更加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