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授课教案
课程设计及教案《中国饮食文化》
课程设计及教案《中国饮食文化》Course Syllabus2019-2020 XXX)Course Name: Chinese Food CultureXXX: 32Teaching Class: 18 Tourism Management 1Instructor:Course DesignCourse Name: Chinese Food CultureTotal Teaching Hours: 32 (24 lectures。
8 practical training) Textbook: "n and XXX of Food" by Liu XXXXXX Books: "n to Chinese Food Culture" by Zhao Jianmin。
"XXX" by Du XianfengPublishers: XXX Press。
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
Tourism n PressTeaching Class: 18 Tourism Management 1XXX:Through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cepts of Chinese cuisine。
theimportance of Chinese food in daily life。
the main content and research system of Chinese food culture。
XXX Chinese food culture。
XXX Chinese food culture。
tea culture and wine culture。
as well as relevant knowledge of food XXX.XXX: Lecture。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让学生掌握中国各大菜系的基本特色和代表菜品。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中文进行饮食文化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饮食习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中国各大菜系的基本特色和代表菜品。
中国的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
2. 教学难点:中国各大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巧。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和餐桌礼仪。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讲解中国各大菜系的基本特色和代表菜品。
讲解中国的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各大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巧。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4. 情境模拟法:模拟中国餐桌场景,让学生实践中国的餐桌礼仪。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饮食文化》等相关教材。
2.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实物等。
3. 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程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美食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中国美食的印象。
提问:“你们对中国饮食文化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讲解: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讲解中国各大菜系的基本特色和代表菜品。
讲解中国的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
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各大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巧。
4.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5. 情境模拟:模拟中国餐桌场景,让学生实践中国的餐桌礼仪。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食在知味:饮食文化教案二
食在知味:饮食文化教案二饮食文化是指在饮食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以特定民族文化为基础的文化形态。
每个民族的饮食文化都是独特的,它与该民族的历史、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习俗传统、气候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教育是传承饮食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食在知味:饮食文化教案二”为题,阐述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将饮食文化传递给学生,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文化的独特性。
一、探究课题:中国的饮食文化1.研读文献资料,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
2.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多元性和独特性。
3.制作“中华美食地图”,介绍全国各地的著名美食和饮食特色。
二、体验课堂:学生自己动手做1.带领学生现场亲自体验制作中华小吃,比如包子、馄饨、煎饺等。
2.请学生带着父母或亲朋好友,共同体验中华美食的魅力。
三、交流学习:分享各自的饮食文化1.学生们分组分享自己家乡的饮食文化,介绍家乡著名美食和吃法。
2.开展“饮食文化传承人”评选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扩展拓展:走近饮食文化的源头1.组织学生参加食品生产厂家、农业合作社等实地考察活动,深入了解饮食文化的源头。
2.进行“厨艺大赛”活动,让学生们自己创新、设计餐点,体验食品加工和烹饪的乐趣。
食在知味,饮食文化教案二,这样的课程设计是从很多角度和维度去让学生全面地了解饮食文化,它不仅仅教了学生如何品尝美食、如何烹饪美食,还以此为契机加强了学生们对各地饮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也通过亲身体验、实地考察和交流学习等形式,让学生们了解一个民族饮食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了解饮食文化所体现出来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希望能够在这样的课程设计下,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饮食文化的魔力,从而愿意自发地将其传承下去。
中国饮食教案
篇一:中国饮食文化教学设计《中国饮食文化》教案教学过程:一、中国饮食文化概述(一)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1、有巢氏(最早,旧石器时代)造巢积鸟兽之肉聚草木之实但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脱离动物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②煲:用泥裹后烧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是最早的农具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6、周秦时期: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7、汉: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东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
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叫脂膏,带角的动物油叫脂,无角的如犬,叫膏。
脂较硬,膏较稀软,植物油有杏仁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后植物油的品种增加价格也便宜。
8、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9、明清饮食文化的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主食: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满汉全席最能代表清代饮食高峰。
中国传统饮食习俗教案
中国传统饮食习俗-教案章节一:引言1.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饮食习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饮食习俗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和实例进行讲解。
章节二:中国传统主食2.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主食的种类和特点。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主食如米饭、面条、馒头、包子等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和实物进行讲解。
章节三:中国传统菜肴3.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菜肴的种类和特点。
3.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菜肴如红烧肉、宫保鸡丁、清蒸鱼等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和实物进行讲解。
章节四:中国传统饮品4.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饮品的种类和特点。
4.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饮品如茶、白酒、米酒、豆浆等的特点和饮用习俗。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和实物进行讲解。
章节五:中国传统节日饮食习俗5.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饮食习俗的种类和特点。
5.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的饮食习俗和特色食品。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和实物进行讲解。
章节六:中国传统地方特色美食6.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地方特色美食的种类和特点。
6.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地方特色美食如北京烤鸭、上海小笼包、四川火锅等的地域特色和制作方法。
6.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和实物进行讲解,可以邀请当地特色美食代表进行现场演示。
章节七:中国传统饮食习惯7.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饮食习惯的基本原则。
7.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饮食习惯如早餐、午餐、晚餐的饮食规律,以及饮食搭配的原则。
7.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和实例进行讲解,可以邀请营养师进行讲座。
章节八:中国传统饮食文化8.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内涵和影响。
中国饮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案)第一章:中国饮食文化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定义和起源。
阐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分析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和思考。
讲解和展示:通过PPT或实物展示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总结和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第二章:中国饮食的四大特点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饮食的四大特点。
掌握中国饮食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饮食的四大特点:色、香、味、形。
解释每个特点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2.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对中国饮食的特点产生兴趣。
讲解和展示:通过PPT或实物展示介绍中国饮食的四大特点。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中国菜肴为例,分析其色、香、味、形的特点。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国饮食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总结和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中国饮食的四大特点及其意义。
第三章: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特点和意义。
掌握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相关知识和实例。
3.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讲解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举例介绍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中的具体菜肴和习俗。
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兴趣和思考。
讲解和展示:通过PPT或实物展示介绍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传统节日为例,介绍其饮食文化和相关菜肴。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意义和作用,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总结和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背景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一些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
3. 让学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2. 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3.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和习惯三、教学重点:1.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2. 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3.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和习惯四、教学难点:1.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2. 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讲解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
2. 互动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进行讨论和交流。
六、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饮食文化,饮食文化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讲解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
3. 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进行讨论和交流。
4. 总结:总结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强调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和习惯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学生进行中国饮食文化的调查和研究。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饮食文化的理解和兴趣。
2.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估他们对饮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3.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的调查和研究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饮食文化相关教材或资料。
2. 图片:中国菜肴的图片。
3. 视频: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视频资料。
八、教学环境:1. 教室:提供舒适的教室环境,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和讨论。
2. 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中国的餐馆或食品市场,增强他们对饮食文化的直观认识。
2. 邀请厨师或饮食文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饮食文化。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教学评估是否合理等。
课程设计及教案《中国饮食文化》
课程教案(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中国饮食文化》授课学时:32授课班级:18旅游管理1班任课教师:课程设计教材分析本门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刘加凤主编的《饮食营养与文化》教材,该教材中对于中国饮食文化及其营养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但是菜系文化方面的介绍相对不足;辅助教参《中国饮食文化概论》则对中国八大菜系进行较为深入的介绍,两本教材形成了有益的补充。
学科知识能力结构框图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启发引导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八大菜系和酒文化。
难点是八大菜系。
课堂教学设计部分五、教学过程设计(含授课各环节、时间分配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设计意图和资源准备组织教学点名准备上课导入案例:民以食为天思考回答问题导入法引发思考,引出本次的教学内容:中国饮食文化讲授新课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学生观摩、听课、讨论讲授法利用多媒体,通过老师讲授、案例分析、启发引导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中西饮食的区别听课、讨论讲授法、讨论法通过丰富的案例增强对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了解拓展延伸根据所学内容,谈谈你对中国传统饮食习惯的看法以及如何做到平衡日常膳食。
学生总结和回答老师启发引导和总结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相关知识面,加深印象。
课堂总结本次授课课题为认识中国饮食文化。
思考回顾讲授法及时回顾,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中国历史上的菜系演变思考问题,展开作业研讨法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拓展新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设计(含授课各环节、时间分配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设计意图和资源准备组织教学点名准备上课导入案例:日本是全球最长寿的国家。
思考回答问题导入法引发思考,引出本次的教学内容:营养和营养学讲授新课认识营养和营养素学生观摩、听课、讨论讲授法利用多媒体,通过老师讲授、案例分析、启发引导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做到日常膳食的平衡。
营养素的分类听课、讨论讲授法、讨论法通过丰富的案例增强对营养素的了解拓展延伸根据所学内容,谈谈你对中国传统饮食习惯的看法以及如何做到平衡日常膳食。
《中华食文化》教案
《中华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主要饮食文化特点;(2)使学生掌握中华美食的基本分类和特点;(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饮食习俗。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对中华食文化的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包容不同饮食文化的态度;(3)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中华美食的基本分类和特点;(2)中国传统节日的饮食习俗。
教学难点:(1)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2)如何培养学生对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国食文化;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美食的特色;3. 采用对比分析法,使学生认识不同饮食文化的差异;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5. 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对食文化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食文化的图片、资料、视频等;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自己喜欢的中华美食,准备分享给同学们;3. 教学场所:教室;4.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华美食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华食文化;2. 课堂讲解: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讲解中华美食的分类和特点;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美食的特色;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引导学生发现差异;5. 分享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中华美食,增进同学们对食文化的了解;7.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其他国家的饮食文化资料,进行对比分析;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食文化方面的进步;2. 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在分享交流环节中,评价对方的发言是否准确、有趣;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食文化学习方面的成果;4.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实践活动等,综合评价学生在中华食文化学习方面的进步。
中国饮食文化(完整教案)
商代青铜气锅 现代人气锅
爵
角
觚(gu)
觯(zhi)
尊
觥(gong)
提梁壶
二、夏商周饮食
5、饮食器具和烹饪技术的进步
据史料记载,天子还专门设立了“庖正”、“膳 夫”之类的官,具体负责其食、饮、膳、馐事宜;吃饭 时,使用九鼎,配以八簋,另有陪鼎三具;其中九鼎分 别盛放牛、羊、豕、鱼、腊、肠胃、肤、鲜鱼和鲜腊等 九种肉食,八簋盛放各种黍稷食粮,而那三具陪鼎则盛 放酒、水和果蔬之类。
二、夏商周饮食
8、吃与政治相联系
时至周朝,饮食与为政的关系更为明显。如“鼎”, 本是一种炊具和餐具合一的用品,后来渐渐变成了礼器。 相传,黄帝曾铸三只鼎,象征天、地、人;夏禹搜罗全 国的金属,铸成九个大鼎,作为传国之宝。周灭商后, 移九鼎于镐(hao)京,同时举行了隆重的定鼎仪式。从此, 鼎成了权利的象征,列鼎制度也随之出现。周朝规定: 天子可以九鼎,诸侯有七个,大夫五个,士三个,普通 老百姓一个也不能有。谁违反了规定谁就是犯上作乱。
二、夏商周饮食
1、食品原料大大增加
三代的烹调原料显著增加,并习惯于以“五” 为系列,如五谷(稷、黍、麦、菽、稻)、五菜 (葵、藿香、蒜头、葱、韭)、五畜(牛、羊、猪、 犬、鸡)、五果(枣、李、栗、杏、桃)、五味 (米醋、米酒、饴糖、姜、盐)。
新培植出来的粮食作物非常多,如在过去的基 础上新增了”梁“、”菰米“等;
肉类则更多,仅从殷墟挖掘出土的六千多件动 物骨骼中,就含哺乳动物二十九种;
蔬菜除了韭、葱、白菜和萝卜,还有芥、瓜、蔓 青、芹菜等二十多种;水果除了桃、李之类,也新 增栗、桑、杏、枣、柚等近三十种。
二、夏商周饮食
2、食物初加工的精进
谷物加工
从新石器时代直到殷商时期,人们对谷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设计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中国饮食文化》,主要涵盖第6章“宴席与饮食文化”,重点讲解中国古代宴席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以及饮食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演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宴席的起源、发展和特点,理解饮食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 学会分析历史资料,提高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古代宴席的起源、发展和特点,饮食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演变。
难点:如何理解饮食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如何分析历史资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历史资料图片、PPT。
学具:笔记本、笔、历史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宴席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饮食文化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宴席是什么样的吗?饮食文化在中国历史中有什么重要地位?”2. 讲解:分别讲解中国古代宴席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以及饮食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演变,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饮食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中国古代宴席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演变过程:1. 起源:原始社会2. 发展:奴隶社会、封建社会3. 特点:等级制度、礼仪规范饮食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七、作业设计1. 请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简述中国古代宴席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答案:中国古代宴席起源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具有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的特点。
2. 请分析饮食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答案:饮食文化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还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礼仪规范等方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中国古代宴席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以及饮食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演变,使学生了解了饮食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饮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包括食材、烹饪方法、餐桌礼仪等。
2. 提高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3.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饮食文化的概述2. 常见食材及其用法3. 烹饪方法介绍4. 餐桌礼仪须知5. 练习环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相关知识。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饮食文化。
3. 情景教学法:设置模拟餐桌场景,让学生实践餐桌礼仪。
4. 任务型教学法:分组完成相关任务,如制作简单的中式菜品。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食物,激发兴趣。
2. 讲解: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知识。
3. 展示: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直观了解食材和烹饪工具。
4. 实践:学生动手尝试制作简单的中式菜品。
5. 讨论: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讨论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
五、作业布置1. 调查自己的饮食习惯,了解家乡的饮食文化。
2. 学习一首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诗歌或歌曲。
3. 编写一个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故事或短文。
六、教学内容1. 地方特色美食介绍2. 传统节日饮食习俗3. 饮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4. 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5. 练习环节:美食推荐、文化差异讨论等七、教学方法1. 比较法:分析中外饮食文化的异同。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地方特色美食和节日饮食习俗,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饮食文化。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饮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4. 任务型教学法:学生分组进行美食推荐,介绍给其他小组。
八、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介绍地方特色美食和节日饮食习俗。
3. 分析:分析饮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4. 比较:讨论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
5. 实践:学生进行美食推荐,分享给其他小组。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授课教案
商、周时期——调味方面,发明了酿造酱油、酒、醋,并能生产出多种调味酱.
春秋、战国时期:进入铁器时代出现了酒楼、厨师、酒保,提出了火候和调味(五味----辛、甘、酸、苦、咸)。
秦、汉时期:烹饪技艺大交流,植物油被利用、豆制品和蔗糖被发明;腊八粥的出现
宋、辽、金、元时期:出现了很多专著和美食家
律法规
二、我国饮食原料中主粮与杂粮及蔬菜的历史发展
先秦
(一)原始社会时期:大约起自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
有巢氏(最早,旧石器时代)——生吞活剥的食祖
燧人氏(旧石器时代中期)——钻木取火的食祖
伏羲氏(新石器早期)——开创肉食的食祖
神农氏(新石器中期)——发掘草蔬的食祖发明耒耜,解决耕地工具,实现了水稻大面积的栽种,从此人们不再靠采集和狩猎为主,开始了农耕和定居生活。神农的治陶,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保存、加热、制作发酵食品提供了可能。有了一定的植物食材,有了相应的盛食陶具,于是酿酒、制酱、制醋也就开始了。
明、清时期:在厨房分工上较细致在原料细加工和保鲜方法上更加精良
在烹调技艺上更加讲究色、香、味、形、器.现在加上养和质.满汉全席的出现.
在食品卫生、食品保鲜和烹饪专著方面都较以前大有进步.
讲解
提问
讨论
任务驱动
多媒体
学生训练
min
针对课堂中相应的问题训练学生的自学导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
检查评价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授课教案
课题
中国饮食原料文化
课次
5-6
上课地点
德润楼313-31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时
中国饮食文化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教案第一篇:中国饮食文化教案授课教案-第七章中国饮食文化第七章中国饮食文化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有一个总体了解,掌握各地方风味的形成、特点、分支、名菜,掌握中国著名面点及风味小吃。
重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难点:记忆各地方风味的形成、特点、分支、名菜记忆掌握中国著名面点及风味小吃第一节概述一、中国饮食文化发展1.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贡献:A造巢 B积鸟兽之肉聚草木之实,但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
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脱离了动物,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②煲:用泥裹后烧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是最早的农具,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
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
7.汉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
8.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
如素蒸声音部、最代表唐代的是烧尾宴。
9.明清:饮食文化的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满汉全席最能代表清代饮食高峰。
中国饮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背景及其特点。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使用汉语描述中国的一些传统美食和饮食习惯。
3. 提高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促进文化交流。
二、教学内容1. 中国饮食文化的概述a.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b.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2. 中国的传统美食a. 各地特色菜肴b. 传统节日食品3. 中国的饮食习惯a. 餐桌礼仪b. 饮食健康观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特点、各地特色菜肴和传统节日食品等。
2.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3.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饮食场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饮食文化。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中国美食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特点、各地特色菜肴和传统节日食品等。
3.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中国传统美食进行研究,了解其制作方法和背后的文化意义。
4. 展示:各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5. 总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五、作业1. 让学生选择一种中国传统美食,深入了解其制作方法和背后的文化意义,下节课向同学分享。
2.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短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中国的餐桌礼仪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中国餐桌礼仪的基本规范。
b. 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汉语描述中国餐桌礼仪。
2. 教学内容a. 餐桌礼仪的基本原则b. 用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c. 不同场合的餐桌礼仪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餐桌礼仪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b. 情景模拟:模拟不同场合的餐桌场景,让学生实际操作,纠正不当行为。
4. 教学步骤a. 引入:通过一些关于餐桌礼仪的趣事,引起学生对中国餐桌礼仪的兴趣。
中国饮食文化教案
广州市土地房产管理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教案首页)序号:教学过程:一、中国饮食文化概述(一)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1、有巢氏(最早,旧石器时代)造巢积鸟兽之肉聚草木之实但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脱离动物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②煲:用泥裹后烧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是最早的农具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6、周秦时期: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7、汉: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东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
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叫脂膏,带角的动物油叫脂,无角的如犬,叫膏。
脂较硬,膏较稀软,植物油有杏仁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后植物油的品种增加价格也便宜。
8、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9、明清饮食文化的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主食: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满汉全席最能代表清代饮食高峰。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设计
《中国饮食文化》教案教学过程:一、中国饮食文化概述(一)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1、有巢氏(最早,旧石器时代)造巢积鸟兽之肉聚草木之实但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脱离动物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②煲:用泥裹后烧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是最早的农具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6、周秦时期: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7、汉: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东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
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叫脂膏,带角的动物油叫脂,无角的如犬,叫膏。
脂较硬,膏较稀软,植物油有杏仁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后植物油的品种增加价格也便宜。
8、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9、明清饮食文化的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主食: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满汉全席最能代表清代饮食高峰。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第五章中国的饮食文化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烹饪流派的形成及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重点掌握我国烹饪“十大流派”的名称、主要特点及代表菜肴;了解其他菜系的名称及特点。
☆了解中国酒的历史和文化,重点掌握中国名酒的分类及代表名酒。
☆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和《茶经》,重点掌握中国茶的分类及其特点。
☆了解中国中国著名的中药材和中成药第一节中国的烹饪流派所谓菜系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在物产气候、历史条件、饮食习俗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展演变形成的具有独特味型和稳定风格、并被普遍认同的风味流派。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中华饮食文化内涵大体上可以概括成为四个字:精,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它贯穿在饮食活动的全部过程之中,选料、烹调、配伍、制作等过程无不体现着一个“精”字。
美,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
中华饮食征服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在于它的美,味道美,造型美,颜色美,色、香、味三者俱全。
其次,“美”贯穿于饮食活动全部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餐具的使用,环境的布置,无一不美。
情,中华饮食文化与西方饮食文化一样,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
它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的重要途径。
礼,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
中国饮食讲究“礼”,这与我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
二、中国烹饪流派的分类(一)依照地域范围划分早在明清时代,我国就大体上形成了鲁、扬、川、粤“四大菜系”。
解放后开始出现了“菜系”这一特指烹饪风味的名词,同时,又增加了浙、徽、湘、闽四个菜系,形成了鲁、扬、川、粤、浙、徽、湘、闽“八大菜系”。
解放以后,由于北京、上海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两地饮食文化的快速发展,新增了北京和上海两大菜系。
此后,“十大菜系”很快在全国流行开来。
(二)依据原料的使用划分我国的菜系分为:荤菜和素菜两个流派.荤菜:是以各种动物性原料为主的菜肴。
素菜:指不使用动物性原料和五辛,如葱、蒜、姜等.而使用菌类、豆制品和面筋制作的菜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周时期——调味方面,发明了酿造酱油、酒、醋,并能生产出多种调味酱.
春秋、战国时期:进入铁器时代出现了酒楼、厨师、酒保,提出了火候和调味(五味----辛、甘、酸、苦、咸)。
秦、汉时期:烹饪技艺大交流,植物油被利用、豆制品和蔗糖被发明;腊八粥的出现
宋、辽、金、元时期:出现了很多专著和美食家
律法规
二、我国饮食原料中主粮与杂粮及蔬菜的历史发展
先秦
(一)原始社会时期:大约起自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
有巢氏(最早,旧石器时代)——生吞活剥的食祖
燧人氏(旧石器时代中期)——钻木取火的食祖
伏羲氏(新石器早期)——开创肉食的食祖
神农氏(新石器中期)——发掘草蔬的食祖发明耒耜,解决耕地工具,实现了水稻大面积的栽种,从此人们不再靠采集和狩猎为主,开始了农耕和定居生活。神农的治陶,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保存、加热、制作发酵食品提供了可能。有了一定的植物食材,有了相应的盛食陶具,于是酿酒、制酱、制醋也就开始了。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授课教案
课题
中国饮食原料文化
课次
5-6
上课地点
德润楼313-315
学时
2
专业班级
班级人数
55
实到人数
51
缺勤人员及原因
军训带班、合唱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了解我国食物原料的采集、生长于种植2、了解我国主食与杂粮原料的演变历史发展情况3、了解我国蔬菜的种植和外域引进品种
min
综合课堂提问、讨论等课堂表现进行知识掌握情况及学生表现评价
作业
1、什么是饮食原料文化2、列举原产我国蔬菜12种
过关练习题
提问
课后反思
本部分内容中理论性内容较多,学生学习容易疲劳,为有效提高课堂效率采用任务驱动法、讨论、抢答等方式活跃课堂,让学生动起来
注:课程授课教案每1个或2个课时填写1次教案。
教学条件
准备
教案、案例材料、ppt
教学组织
模式
班级授课
教学过程
与时间分配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导入
min
生活问题导入
讲 授
min
中国饮食原料文化
一、饮食原料的含义
指通过加工可以制作主食、菜肴、面点、小吃等各种食物的可食性原材料。
是饮食品加工的物质基础、必须安全、卫生、具有营养价值和良好口感、符合法
明、清时期:在厨房分工上较细致在原料细加工和保鲜方法上更加精良
在烹调技艺上更加讲究色、香、味、形、器.现在加上养和质.满汉全席的出现.
在食品卫生、食品保鲜和烹饪专著方面都较以前大有进步.
讲解
提问
讨论
任务驱动
多媒体
学生训练
min
针对课堂中相应的问题训练学生的自学导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
检查评价
1、掌握饮食原料的概念及命名方法2、掌握我国主食的发展和谷物结构的变化、蔬菜品种的开拓和多种引种方式3、掌握我国食物原料的培植与发展情况
通过对中国饮食原料历史演进的叙述和对主食、蔬菜等的介绍,进一步认识到食物原料来之不易及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重点难点
及解决办法
1、饮食原料的概念及命名方法2、我国主食的发展和谷物结构的变化、蔬菜品种的开拓和多种引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