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声音》教案三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声音》教案三篇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写12个字,熟悉本课相关的词语,认识7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说说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情境。
1.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有花、草、蝴蝶、小鸟等动植物,这是看到的。
大自然里还能听到什么呢?你们可要听仔细啦!(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里除了刚才听到的声音外,还有哪些声音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语言文字中去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1.请同学们轻轻翻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检查反馈:(1)要去参加大自然的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
认识他们吗?自由读一读。
演奏温柔雄伟充满威力汇聚呢喃细语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敲敲打打淙淙潺潺哗啦啦唧哩哩滴滴答答叮叮咚咚(2)先看第一行,谁愿意读?(评:你不仅字音读得准,而且声音非常响亮。
)还有谁能像他这样读一遍?全班一起读一遍。
(3)再看第二行词,谁来读?(评:他的字音读得很准,尤其是“呢喃”鼻音读得很准。
)全班一起读“呢喃细语”。
师:你们看,“呢喃”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怎样说话才是呢喃细语呢?我们去听听。
(课件)两只小鸟挨在一起,轻轻的、柔柔的说话,这就是“呢喃细语”,全体*读。
师:再来看这“汹涌澎湃”四个字,都是什么旁?说明什么?(水多)我们去看看。
(课件)海浪猛烈地拍打着礁石,声势如此浩大,真是“汹涌澎湃”,全体男生读。
全班一起把这些词连贯地读一遍。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大自然的声音》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馈赠,语文要素之一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本文是一篇浅显易懂、优美生动的散文。
这篇文章应以读为本,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情,在读中体验、品味。
学情分析三上是学生从第一学段过渡到第二学段学习的阶段,学习重点转移到“学阅读”和“学表达”,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困难和不适。
而这些困难、不适一定会体现在课文练习所体现的从阅读到表达学习训练,尤其是“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的阅读训练,为此,做好课后练习的任务分析,设计好达标的步骤,以减少学生学习的不适和困难,使顺利达标,更好过渡到第二学段的学习。
教学目标1.运用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生字新词,体会文中拟声词的妙用。
2.借助简单的思维导图梳理出课文的段落结构,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
3.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声音的美妙,主动分享和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1.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2.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
教学过程图片一、游戏导入,情境激趣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请大家听一段音频,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2.同学们的小耳朵可真灵啊!流水潺潺、鸟儿在枝头歌唱、秋虫在草叶上鸣叫,多么生机盎然的大自然啊。
听到这些声音,你内心有什么感受?是啊,这些声音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珍贵礼物,美妙而动听,让我们心情愉悦。
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走进今天的课堂。
我们来学习第七单元的第一课《大自然的语言》,请大家一起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一起读课题。
二、自主合作,字词乐园1.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请大家拿出预习单,把第2题的词语再朗读一遍。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妙、奏”等9个生字,会写“妙、演”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呢”。
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法特点及叙述的顺序。
3、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写法特点及叙述的顺序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教学过程(一)音频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声音的音频,请学生说一说听到了哪些声音,由此引入课题《大自然的声音》(二)初读感知1、要求:自己试着读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
2、教师巡视交流情况。
3、检查字词:美妙演奏手风琴感受激动乐器虫鸣翻动歌曲拂过温柔狂风合奏雄伟乐曲威力打击热闹窗户雨滴汇聚小溪轻快散步轻轻柔柔敲敲打打呢喃细语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叽叽喳喳哗啦啦唧哩哩淙淙潺潺(1)指名读,齐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2)教师指导好这几个字的读音“奏”读“zòu”,不要读成“zhòu”;“喳”读“zhā”,不要读成“zā”。
4、引导学生积累拟声词。
(1)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叽叽喳喳”这样的词语。
(2)交流体会:拟声词,又叫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是摹仿自然声音构成的词。
(3)在平时的阅读和交流中你都积累了哪些拟声词?(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
课件出示:水声:叮咚淙淙滴沥淅沥哗啦滴答咕嘟扑哧扑通鸟声:布谷喳喳啾啾啁啾叽叽嘎嘎咕刷啦扑棱动物:唧唧喔喔咕咕嘎嘎呱呱喵喵咩咩哞哞汪汪吱吱人物:扑哧喃喃哈哈呵呵嘿嘿树声:喀嚓嘎巴簌簌唰唰5、指导写字。
(1)师强调并范写“滴、敲、演”等字。
“滴”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
“敲”的右半部分不要写成“支。
”(2)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读通课文,熟悉内容。
1、解除了生字词的障碍,相信大家一定能轻松地把课文读下来了,自由读读课文,在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节序。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教案第【1】篇〗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2.会认“妙、奏”等8个生字,会规范书写“妙、演、奏”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美妙、演奏”等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4.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让学生通过细致观察、体验、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及叙述的顺序,回想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7.了解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及叙述的顺序,回想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1.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音乐:大自然的声音2.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预设:鸟叫声、水流声、下雨声等3.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课文语言文字中去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4.板书课题:21、大自然的声音。
齐读课题二、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优秀教案
第七单元我与自然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的3篇课文各具特色,但都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教学时应注意,一是不要刻意讲授“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知识,以免限制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二是将表达与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三是从词、短语到句子的摘抄过程对学生做循序渐进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扎实的摘抄能力。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大自然的声音本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找出关键句填写图表,借助图表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围绕一种听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2课时读不完的大书本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乡村中缤纷多彩的事物,展现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大自然图画,赞美了大自然中无尽的乐趣。
能从描写事物的语句中感受大自然的乐趣;能用生动的语言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乐趣。
2课时父亲、树林和鸟本文讲述了童年时代,父亲带着“我”看叶、闻味、听歌去了解鸟,表达了父亲对鸟的喜爱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的含义,对文中人物进行判断;能体会重点词句表达的丰富性。
2课时21大自然的声音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重点)4.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
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难点)学前准备学生预习“——”。
课时安排2课时教师备课“”。
“妙、奏”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会写“妙、演”等13个生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15个词语。
2.找出课文描写的几种大自然的声音,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声音之美。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有感情地阐述,引入情境。
导语:同学们,大自然包罗万象、生机勃勃,有壮观恢宏的山川湖海,有柔和秀美的花草树木,还有姿态万千的飞禽走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21大自然的声音【教学目标】1.学会10个字及相关的词语,认识7个字。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3.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注意读准“柔、敲、湃”这三个字以及多音字“呢”的字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说说你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教学准备】大自然的声音音频,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交一个新同伙——大自然,他的家族里有好多无师自通的音乐家和歌手。
本日,他想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场特殊的音乐会。
你们晓得是什么吗?(齐读课题)2.不过,大自然说,要去参加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同伴。
(出示词卡)。
认识他们吗?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分小组开火车读词语。
2、出境想像,美读感悟。
1.教师过渡:我们跟着大自然出发了。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看看你找到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上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
)2.师:你们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说出“风、水、动物”的声音,教师相机板书)☆关于风的声音(大胆想像,美读悟妙)(1)师:那让我们先去听听风之曲吧!“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你们听……(2)播放胆风琴变奏曲,教师根据节奏的变换范读相关句子,让学生在音乐的变换中体味微风和暴风带给人分歧感受的比较。
(3)出示相关句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优质教案
21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奏、击”等8个生字,会写“演、奏”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呢”。
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了解课文的写法特点及叙述的顺序。
3.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积累拟声词。
2.课文重点是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并感受这美妙的声音,然后通过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奏、击”等8个生字,会写“演、奏”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呢”。
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音乐.(lè yuè)歌曲.(qū qǔ)快乐.(lè yuè)弯曲.(qū qǔ)他呢.(ne ní)散.步(sǎn sàn)呢.喃(ne ní)散.装(sǎn sàn)二、比一比,组词语。
秒()爱()江()喳()妙()受()汇()查()三、照样子写拟声词。
(每小题写四个)1.淙淙:2.唧哩哩:3.叽叽喳喳:参考答案:一、yuè qū lè qǔ ne sàn ní sǎn二、秒表关爱长江叽喳奇妙感受汇合检查三、1.呼呼哗哗隆隆呜呜2.扑通通哗啦啦轰隆隆叮铃铃3.滴滴答答乒乒乓乓哗哗啦啦嘻嘻哈哈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及叙述的顺序,回想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1大自然的声音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的声音,如风的低语、水的潺潺、鸟儿的鸣叫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2.创设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的真实体验,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大自然声音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提高他们的文本解读能力。
2.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总结,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清晰的指导。
(五)作业小结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知识与技能。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2.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和关爱,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作业小结:本节课的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描绘自己心中的大自然声音。这种作业设计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又关注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过程,提高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
2.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描绘自己心中的大自然声音,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要求学生在作业中体现合作交流的过程,如与家人、朋友分享大自然声音的感受,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
4.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和依据。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21.《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
文章结构严谨,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说明“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作为文章的总起。
第二、三、四自然段均以总分的方式构段,用拟人的手法介绍风、水、动物。
在第二自然段侧重对比的写法,把微风与狂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写得细腻、生动。
第三自然段运用了顶针句式。
第四自然段则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充分展示声音的魅力。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美读中走进大自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会写“演、奏、琴、柔、感、受、激”7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文章主要描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声音。
3.精读第2自然段,体会风声的美妙,并能试着背诵第2自然段。
三、教学过程(一)学习单元导读,揭示课题1.教师播放图片、音乐。
今天,老师带来几张漂亮的照片,大家看这是秋天的菊花,还有红色的枫叶,你们喜欢吗?你听,这是什么声音?图片:秋天的菊花;红枫;淙淙的溪水声;瀑布;大海引出单元导读的人文目标“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你瞧,那一片嫩绿的树叶,那一颗晶莹的水珠,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
读语文目标“○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同学们,我们开始学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大家念课题——《大自然的声音》【设计意图:用不同的图片和声音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今天学习的内容和大自然有关,也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
出示单元导读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单元学习目标,给学生一个单元整体性的概念。
】(二)检查预习,扫清障碍1.出示第1题优秀预习单:你看,这是×××同学的预习单,她预习的时候就写得那么整齐,字很漂亮,老师要特别的表扬她。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呢”,识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3、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1、词语教学中重视象声词的教学,了解象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通过朗读,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1、对文中总起句,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了解句子的内容在段落中的作用。
2、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
教学时数: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交了一个新朋友——大自然,他的家族里有许多无师自通的音乐家和歌手。
今天,他想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场特殊的音乐会,音乐会的主题诗“大自然的声音”。
2、不过,大自然说,要去参加音乐会,得回答对他的问题,他问我们课文中都描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呢?【设计意图】用富有情趣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兴趣,这是对低年级进行教学时的关键所在。
二、欣赏风之曲,指导学法一读:1、自由地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我们把这一句称作这一段的中心句,也可以说是这一自然段的总起句。
这样的构段方式我们称为总分结构。
【设计意图】对文中总起句,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了解句子的内容在段落中的作用。
这是本节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时教师要适当点拨,为课后的小练笔做好铺垫。
二画:1、风声就像奏响的手风琴一样美妙,去快到这个自然段中画一画描写风声的美妙句子或词语吧!2、学生交流画了哪些描写风声美妙的句子或词语。
三想:1、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为什么会唱出不同的歌曲呢?2、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声音。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优秀教案文本解读《大自然的声音》选自于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文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联想,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大自然中的事物比作音乐家,把它们发出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美妙生动的乐曲,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课文围绕第一自然段展开,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分别从风、水和动物3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声音的丰富美妙。
课文结构严谨,有助于进一步巩固第六单元的学习重点“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把人们习以为常的声音写得丰富鲜活,妙趣横生。
比如,将大自然的声音比作“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让人身临其境;将风、水、动物等当作人来写,“演奏”“喜欢玩打击乐器”等语句,使文章更加生动,充满童趣;第二自然段“微风”与“狂风”的语句,对仗工整,对比鲜明,充分表现出两种风的不同特点;第三自然段“小溪淙淙,流向河流......”一句,语势层层推进,宛如乐曲逐渐攀升,直至高潮,印证了“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等拟声词,生动地描摹了大自然中的各种雨声,表现了水的声音美妙多变的特点,写出了声音的丰富性。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森林里树木摇曳,小河边青蛙放声歌唱,一个孩子悠闲地背靠大树坐在草坪上,欣赏大自然的音乐,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画面富有儿童情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目标1.认识“奏、敲”等7个生字,会写“奏、敲”等7个生字。
2.能找到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关键句,根据关键句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生活经验,通过朗读、想象体会课文中“呢喃细语、轻轻柔柔、充满力量”等描写声音的生动词语。
4.能根据第二段风的描写从不同场景,用“声音+感受”的方式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1.能找到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关键句,根据关键句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联系生活经验,通过朗读、想象体会课文中“呢喃细语、轻轻柔柔、充满力量”等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10个字及相关的词语,认识7个字。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了解课文的段落结构,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3、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感“美妙”(3分钟)1、出示大自然,边出示老师边说: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树叶飘零,雨雪纷纷。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以她特有的魅力展示着别样的风采。
同学们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声音这些声音给你怎样的感受是啊,这些声音真让人心灵澄净、心旷神怡。
今天让我们跟随课文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吧!2、板书课题。
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端端正正写课题。
指导“然”3、齐读课题。
预备读。
二、整体感知,初识“美妙”1、大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师:课文写了哪些大自然的声音呢(停顿,语调变快)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体会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7页,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同学们读得真认真,看看这些词语你读得准吗先自己读一读,再同桌之间互相读读。
(点击PPT,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读。
互读。
演奏汇聚温柔雄壮(点一生读生字词,读出味道)。
师评价:真了不起!平翘舌读得真好!而且读出了温柔与雄壮的感觉。
让我们一起读一遍,演奏,预备,读!这篇课文里的四字词语不少呢,谁能读准这些词语(出示PPT)呢喃、细语、敲敲打打、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注意“呢”是多音字!同学们读得真准确!我们再齐读一遍。
3、初读了课文,你听到了哪些大自然的声音(风、水、动物)板书是啊!大自然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出示: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指名读。
齐读。
21课《大自然的声音》(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21课《大自然的声音》(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特点,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大自然的声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想象、表达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声音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声音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引导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妙,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2. 生字词的学习: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掌握它们的音、形、义,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3. 大自然声音的特点:通过阅读、讨论,了解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特点,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大自然的声音。
4. 口语表达与写作:培养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大自然声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水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大自然的声音。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声音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声音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大自然声音的录音,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声音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音、停顿、语气等,教师检查并指导学生的朗读。
3. 理解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回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掌握它们的音、形、义,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5. 感悟大自然声音: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引导学生观察、想象、表达,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6. 练习表达: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大自然的声音,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水平。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1《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1《大自然的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学习《大自然的声音》一课,了解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特点和魅力。
2. 诗歌欣赏:欣赏与大自然声音相关的诗歌,感受诗歌中的意境。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声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声音。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倾听大自然声音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录音机、磁带、户外活动设备。
2.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倾听并分享感受。
2. 新课导入:介绍《大自然的声音》一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 课文学习: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声音。
4. 诗歌欣赏:欣赏与大自然声音相关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意境。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声音。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保护环境。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大自然的声音》2. 课文内容梳理:风声、水声、鸟鸣、雷鸣等大自然的声音。
3. 诗歌欣赏:与大自然声音相关的诗歌。
4. 实践活动:户外活动,体验大自然的声音。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观察大自然中的声音,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2. 课后实践:以《大自然的声音》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大自然的声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观察力和想象力得到了锻炼。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的教学内容,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
它运用人格化的写法,以及大量的有新鲜感的语句,从风、水和动物三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的同时,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图片图片图片单元目标:本单元人文主题是是以问句的形式呈现的:“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单元语文要素之阅读理解素养承接本教材前几个单元的语文阅读训练点汇总而成,如第一单元“关注新鲜感的语句”、第二单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第三单元“丰富的想象”、第六单元“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既是对前几个阅读训练点的概括,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提升单元。
单元习作训练点也是中段习作目标的层级衔接和阶段性总结。
从教材开始单元的“体会习作的乐趣”到第六单元“围绕一个意思写”,呈现一个阶梯状螺旋而上的习作体系。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的阅读训练点为:学习、理解、积累生动的语言;能力拓展点为:课后习题之小练笔。
图片课时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的同时,学习运用不同的视角观察大自然的声音方法。
2、理解、感受、积累生动的语言。
3、学习运用生动语言,展开想象,描写生活中常见的情景。
图片教学重点:理解、感受、积累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生动语言,展开想象,描写生活中常见的情景。
学情分析:学生从第一学段过渡到第二学段学习,已经有所适应。
本课训练点又是前几个单元的概括提升,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围绕学生阅读认知和习作认知水平生发、展开的。
图片教学过程一、词语复习,理清文脉出示词语。
21 大自然的声音(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21 大自然的声音(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妙声音,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享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倾听、观察、描述和表达大自然的声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学习《21 大自然的声音》一文,让学生了解风、水、动物等大自然元素的声音特点,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 词汇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词语的正确读音和书写,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语文活动:开展以“大自然的声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倾听、描述等方式,深入了解大自然的声音,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自然的声音美;学会倾听、观察、描述和表达大自然的声音。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倾听、描述等方式,深入了解大自然的声音,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图片等。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聆听,让学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做好批注。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自然的声音美,引导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六、板书设计1. 课题:《21 大自然的声音》2. 课文重点:风、水、动物的声音特点3. 语文知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会10个字及相关词语,认识5个生字。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目标: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1. 词语教学中重视象声词的教学,了解象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 课文重点是二至四自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1. 对文中总起句,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了解句子地内容及在段落中地作用。
2. 了解课文描写地方法,体会作者地思想感情。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教师播放一些自然界地声音)你们还想听到哪些奇妙声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两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 同座互读,正音。
3. 检查自学生字情况,重点指导读好“柔,诉,敲”,区别“呢,量”是多音字。
4. 小组读书比赛。
5. 轻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声音?三、课堂练习。
1. 观察字形,说说你的发现?2. 师提示重点字的关键笔画,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
1.游戏:找朋友。
2.读课文,说说课文描绘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二、精读课文主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大自然的那种声音,为什么?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读书感受。
3.全班交流。
第二,三,四段构段方式相同,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一个段落重点指导,教师通过引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帮助学生体会声音的特点,初步了解这种总分的构段方式。
其余两段由扶到放。
(注意象声词的读法,边读边想象描绘的意境。
)4.朗读全文,尝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背诵。
5.在老师的引导下背诵相关段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呢”,识记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情感目标: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词语教学中重视象声词的教学,了解象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通过朗读,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
1.对文中总起句,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了解句子的内容在段落中的作用。
2.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教师播放一些自然界的声音)你们还想听到哪些奇妙的声音?请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读,正音。
3.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4.小组读书比赛。
5.轻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声音?
(风、水、动物)
三、课堂练习
1.观察字形,说说你的发现。
2.师提示重点字的关键笔画,学生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
1.游戏:找朋友。
2.读课文,说说课文描绘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
(风、水、动物)
二、精读课文主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大自然的哪种声音,为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读书感受。
3.全班交流。
第2、3、4自然段构段方式相同,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一个段落重点指导,教师通过引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帮助学生体会声音的特点,初步了解这种总分的构段方式。
其余两段由扶到放。
(注意象声词的读法,边读边想象描绘的意境。
)
4.朗读全文,尝试背诵第2、3自然段。
5.在老师的引导下背诵相关段落。
三、拓展。
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美妙的声音,试着像书上这样记录下来。
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风
21大自然的声音水美妙
动物
(教学反思参考1)大自然的声音
《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结构严谨,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说明了“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作为文章的总起。
第二、三、四自然段均以总分的方式构段,介绍了风、水、动物的声音。
因此,我以“大自然有哪些声音”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小组汇报时,我有所侧重地引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水的声音”,抓关键词、重点句进行朗读、体会,然后观察发现“顶针”的句式,“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当然“顶针”这样的术语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只能让他们
去发现句子的结构特点“前一个句子的末尾成为下一个句子的开头,自然连接”,进而有规律地背诵。
另外两个自然段我采用扶、放的过程,“风的声音”侧重对比的写法,“动物的声音”运用了排比的手法,都是展示了声音的魅力,我意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最后又回到全文,引导学生发现全文的构篇特点和第二、三、四自然段的构段特点,从整体上对全文有一个把握。
(教学反思参考2)大自然的声音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
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另外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还注重指导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
这篇文章的第1自然段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段、总起段。
学习完课文后,我提出问题:这篇文章哪些段落具体地写了大自然的声音?学生一下就回答出:2—4自然段具体地写了风、水、动物的声音。
我又继续追问:那课文中的哪一段是概括地写呢?学生很快就发现了第一自然段。
我启发学生思考:第1自然段和2—4自然段是什么关系?学生想了一下便说:2—4自然段是围绕第一自然段来写的。
我相继表扬他们很会动脑筋,并告诉他们,第1自然段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段,而它又是第1自然段,在文章的开头,所以它又叫总起段。
接着我又告诉学生,这篇课文的第2—4自然段中还出现了总起句和中心句,看看你们能不能找到。
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他们积极地读着课文,思考着,一下就找到了中心句、总起句。
(教学反思参考3)大自然的声音
《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教完后,体会有三:
1.朗读课堂上学生朗读课文常常“不打心里过”,这样的朗读不仅使阅读流于形式,而且会削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
这时教师不妨变换一下方法,由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而让学生闭眼倾听,放飞想象的翅膀,在聆听教师朗读
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地体会课文的意境,这样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个性化课标中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应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外,还应该尊重和鼓励学生有个性化的想法和体验。
有学生提到大自然中有蚊子嗡嗡嗡的声音,对于这样的回答,老师的反应大概一般是不满意的,而我在教学中,非但没有否定学生的回答,反而鼓励学生有独到见解,并且指出大自然中并不都是美妙的声音,同时也有不悦耳的声音,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实话,并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以童心看世界,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引导学生联想与延伸,如果仅仅停留于让学生聆听教师朗读和复述课文中提到的声音,那么这堂课算不上成功。
成功的课堂应该对课本进行超越与升华。
在课堂中,我以课本为出发点,并且跳出了课本的限制,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让学生去感受更多的大自然的声:雷公公、冰雹、大公鸡、小青蛙……这些都是课本中所没有提到的。
这样一来,学生既拓展了学习空间,又可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可谓一举而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