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基础(二)复习纲要
古代汉语2 复习提纲
五绝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绝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3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古無輕唇音(錢大昕)古無舌上音(錢大昕)喻三歸匣、喻四歸定(曾運乾)宋人十六字母表上古声母表课文背诵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
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萚。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
言私其豵,献豣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
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
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哀郢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
古代汉语复习纲要
古代汉语复习刚要
1.文选:
《战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
赵威后问齐使
狐假虎威
触龙说赵太后《论语》:公冶长、微子、阳货、为政、正名篇、颜渊、季氏
《礼记》:大同、教学
相长、诚意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夫子当路于齐《墨子》:非攻
《荀子》:劝学
《韩非子》:察传
《诗经》:七月、桃夭、氓
《楚辞》:哀郢、
书信:报任安书
2.通论:
异体字、古今字、繁简字;六书理论;
代词“之”“是”;
句式:判断、被动、省略、双宾语句等
介词、连词:功能
上古声、韵、通假
古书注解:类型、术语、阅读
3.考试题型:选择、填
空、词语解释、标点、句式分析、古文阅读。
古汉语复习纲要
古汉语复习纲要一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六书:古人分析汉字构造和使用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名称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
”郑玄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许慎《说文解字·叙》将六书之名定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今天人们一般采用许慎的名称和班固的次序(许名班序)将六书称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一般认为,六书中前四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造字法,后两书(转注、假借)为用字法。
这“四体二用”说最早是清代学者戴震提出来的。
象形:许慎《说文解字·叙》:“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屈,日月是也。
”即字形摹写事物的形状,用比较简单的线条来摹写事物的特征部分。
如《说文解字·皿部》:“皿,饭食之用器也,象形。
”一般认为象形有独体象形和合体象形之分。
合体象形所合之二体,有一体不能单独成字,有一体可以。
如“石”,其中“厂”(hàn)成字,“山石的崖岩”之意;“口”象石块之形(不是“口舌之争”的口字),不成字。
指事:许慎《说文解字·叙》:“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又叫“象事”、“处事”。
它在汉字中不多,可分为两类:(A)纯指事字,全字都是用指示性符号来表示,如:一、二、三、四等等;(B)在象形字的某一部位上加指示性的符号,以表明造字意图之所在。
如:刃、本、亦等等。
会意:又叫“象意”。
许慎《说文解字·叙》:“会意者,比类合义,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字表达一个新的意义。
如“戍、林、料”等等。
形声:又叫“象声”“谐声”。
许慎《说文解字·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古代汉语2复习材料
古代汉语2复习材料1、宾语前置:是语文上的一种写作手法,一般在初二开始学习。
都包括: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等。
①疑问句宾语前置——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
如:沛公安在?(《鸿门宴》)②否定句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如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③叙述句宾语前置——叙述句宾语前置,一般用“之、是”等助词作标记。
如:唯命是从。
④介词宾语前置——把介词宾语移到介词之前,起强调作用。
(注:一般出现在疑问句中)如:何以言之?(《赤壁之战》)⑤方位词宾语前置。
如: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坐。
(《鸿门宴》)2、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①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②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如:具告以事。
(《史记·项羽本纪》)③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韩愈《师说》)3、谓语前置:古代汉语的一些句子,谓语在主语之前,称之为谓语前置。
有两种句子里谓语前置的现象比较多见。
(1 )表示疑问的句子。
如:何哉,尔所谓达者?(2 )表示感叹的句子。
如:贤哉,回也!就叫作词类活用。
如“从左右,皆肘之”。
句中的“肘”是名词,在此临时用作动词,意为“用肘撞”。
4、词类的活用: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5、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6、动词的活用:(1 )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如果带上宾语时,一般是用作使动,表示主语使宾语发生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
古代汉语复习纲要
古代汉语复习纲要郑伯克段于鄢(一)文字方面1、“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避古今字躲避。
2、“姜氏何厌之有?”厌——餍古今字满足。
3、“公赐之食。
食舍肉。
”舍——捨放着,放在一边。
4、“佗邑唯命。
”佗——他异体字5、“不义不暱。
”暱——昵异体字6、“庄公寤生。
”寤——牾通假字倒逆7、“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阙——掘通假字挖掘8、“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无生民心。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无——毋通假字不要(二)词汇方面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都:卿大夫或王侯子弟的封邑。
城:城墙。
国:这里指诸侯的封邑。
有时也指诸侯的国都。
如:“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国之一”意为国都的三分之一。
2、“君将不堪。
”堪:经得起,受得住。
不堪,即受不了。
3、“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
”所,处所,地方。
“为之所”,双宾语句,给他安排处所。
滋蔓:滋长蔓延。
图:图谋、谋划4、“况君之宠弟乎?”宠:尊,处于尊荣地位。
5、“多行不义,必自毙。
”毙:倒下去。
这句意思是,多做不应该做的事,一定会自招垮台。
6、“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既而:过了不久。
鄙:边境上的城邑7、“无庸,将自及。
”无庸:不用。
及:赶上,这里指招致。
8、“厚将得众。
”厚:丰大,这里指土地扩大。
9、“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完:修茸城郭。
聚:聚集民众。
缮:修缮。
甲兵:甲,铠甲;兵,兵器。
具:备,准备。
10、“夫人将启之。
”启:开门。
11、“公伐诸鄢。
”诸:“之于”的合音字,“之”为代词,指代共叔段;“于”为介词,介进地点状语“鄢”。
12、“遂寘姜氏于城颍。
”寘:放置,这里有放逐的意思。
13、“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封人:封,疆界;封人,镇守边疆的官职。
14、“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未尝君之羹。
请以遗之。
”尝:品尝,体会滋味。
未尝,不曾尝过。
羹:带汤的肉食。
请:表敬副词,表示“请允许我……。
”遗:(wèi)赠,送给。
15、“敢问何谓也?”敢:表敬副词,表自谦,有大胆,冒昧的意思。
古代汉语第二册 复习资料讲解学习
一、指出古今异体通假(一)通假字1、已,通“矣”。
语气词。
斯不善已。
2、伯,通佰,百倍。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3、辯-辨:分別。
“此小大之辯也。
”4、有-又:又。
“旬有五日而后反。
”5、辯-變:變化。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
”6、培-憑:憑藉。
“而後乃今培風。
”7、瓠-廓:很大的樣子。
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
8、呺-枵:大而中空。
非不呺然大也,吾爲其無用而掊之。
9、龜-皸:手足凍裂。
宋人有善為不龜首之藥者。
10、嚮-響:響聲。
今簡化作“响”。
“砉然嚮然。
”11、蓋-盍,疑問代詞。
“技蓋至此乎?”12、郤-隙:空隙。
“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
”13、擿-擲:投擲。
“擿玉毀珠,小盜不起。
”14、辯-辨:分辨。
“不辨牛馬。
”15、邪,通“耶”,語氣詞。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16、阨通隘,狭窄。
夫處窮閭阨巷。
17、輮-煣:火熨木使曲。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18、有-又:副詞。
再。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19、槁-藃:收縮。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20、靖-靜:安心。
“靖共爾位,好是正直。
”21、介-丐:給予。
“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22、生-性:先天條件。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23、象-像:按照。
“榮辱之來象其德。
”24、柱-祝:斷。
“強自取柱,柔自取束。
”25、蟺-鱔:鱔魚。
“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
”26、疇-儔:同類。
“草木疇生,禽獸群居,物各從其類也。
”(二)古今字1、兹,今作滋。
更。
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2、見,今作现,表現出。
其不欲見賢邪!3、冥,后作溟。
大海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4、志-誌:記載。
“《齊諧》者,志怪者也。
”5、反-返:返回。
“適莽蒼者,三飡而返。
”6、知-智:智慧。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7、閒-間:間隙。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
”8、匱-櫃:柜子。
今簡化為“柜”。
“将為胠篋、探嚢、發匱之盜”9、知-智:智慧。
“此世俗之所謂知也。
10级古汉第二学期复习提纲docx
10級古代漢語第二學期複習提綱《古書的注解》思考與練習通論部分一、什麽是訓詁?二、簡述古註的概況。
三、解釋下列詞語傳、正義、疏、箋、注、章句、集解、衍文、脫文、十三經註疏、經典釋文四、說明下列注解術語的作用,並把作用類似的歸在一起:曰、謂、爲、猶、貌、謂之、之貌、讀爲、之言、讀曰、讀若、之爲言、讀如、之猶言、猶言。
五、翻譯下列句子,然后說明其訓詁內容:(i)深目謂之窅,從穴中目。
(2 )衣,依也,人所依以芘寒暑也。
(3 )如、適、之、嫁、徂、逝,往也。
(4 )凡雨自三日以往爲霖。
(5 )狼,似犬,銳頭,白頰,高前廣後。
(6 )葵,揆也;揆,度也。
六、標點翻譯下列古註:翹翹錯薪言刈其楚翹翹薪貌錯雜也箋云楚雜薪之中尤翹翹者我欲刈取之以喻衆女皆貞潔我又欲取其尤高潔者O翹祁遥反沈其堯反尤高潔者一本無潔字之子于歸言秣其馬秣養也六尺以上曰馬箋云之子是子也謙不敢斥其適已於是子之嫁我願秣其馬致禮餼示有意焉O秣莫葛反説文云食馬穀也上時掌反下文同餼虚氣反牲腥曰餼疏翹翹至其馬O正義曰翹翹然而高者乃是雜薪此薪雖皆高我欲刈其椘所以然者以椘在雜薪之中尤翹翹而高故也以興貞潔者乃是衆女此衆女雖皆貞潔我欲取其尤貞潔者又言是其尤潔者之子若往歸嫁我欲以粟秣養其馬乗之以致禮餼示已有意欲求之下四句同前。
傳翹翹薪貌。
正義曰翹翹高貌傳言薪貌者明薪之貌翹翹然若直云高貌恐施於椘最高者此翹翹連言錯薪故為薪貌鴟鴞云予室翹翹即云風雨所漂摇故傳曰翹翹危也荘二十二年左傳引逸詩曰翹翹車乗即云招我以弓明其逺故服?云翹翹逺貌。
箋楚雜至潔者正義曰薪木稱故月令云收秩薪柴注云大者可析謂之薪下章蔞草亦云薪者因此通其文椘亦木名故學記注以椘為荆王風鄭風竝云不流束椘皆是也言椘在雜薪之中尤翹翹言尤明雜薪亦翹翹也O箋之子至意焉釋訓云之子是子也李廵曰之子者論五方之言是子也然則之為語助人言之子者猶云是此子也桃夭傳云嫁子彼説嫁事為嫁者之子此則貞潔者之子東山之子言其妻白華之子斥幽王各随其事而名之言謙不敢斥其適已謂云往嫁若斥適已當言来歸所以桃夭鵲巢東山不為謙者不自言己説他女嫁故不為謙也.....七、請說說第七題古註的體例文選部分一、《諫逐客書》1.文字方面(1)通假字:太山不讓土壤一一泰繆公用之一一穆(2)古今字:而陛下說之/說耳目者一一悅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納“遂散六國之從”一一“縱”⑶異體字:“國以富彊、彊公室”等一一強(強)(4)破讀字:犀象之器不爲玩好。
古代汉语复习纲要
2008-2009学年度《古代漢語》復習大綱一、通論部分(一)緒論1.古代漢語主要分爲哪兩大體係?這兩大體係各以什麽時代的口語為基礎?一是秦汉开始逐渐形成的文言文;一是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白话文2.以古籍詞義及註釋爲主要研究對象的學科是什麽?3.以古音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科是什麽?訓詁學4.分別列舉出你熟悉的古代作品中使用文言文和古白話的作品的例子(二)文字部分5.什麽叫“六書”?其具體名稱是什麽?六書是寫詞的方法;六書理論是在分析以小篆為代表的古文字的基礎上概括出來的;六書奠定了中國文字學的基礎;用於分析隸變以前的漢字結構。
象形、指事、會意、假借、轉注、形聲1、汉字的结构与“六书”1)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3)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
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
4)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
如: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5)形声: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声符。
如:江、河、杨、柳等。
6)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有些词原先没有为它造过专用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它使用了。
如:莫。
7)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系。
如:考、老。
8)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位置:(1)左形右声。
如:松、理、越。
(2)右形左声。
如雕、期、鸿、救。
(3)上形下声。
如茅、空、简。
(4)下形上声。
如基、裳、姿。
(5)外形内声。
如园、闾、街。
《古代汉语Ⅱ》期末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古代汉语Ⅱ》期末复习资料整理总结一、是非判断1.“其”为第三人称代词,可充当句子的主语和定语。
()2.“故中御而从齐侯”的“从”译作“跟随”。
()3.“鱼,我所欲也”中的“所”字结构是“所欲”。
()4.“从左右,皆肘之”的“肘”译作“用肘碰撞”。
()5.“而”可表顺接,也可表逆接。
“任重而.道远”的“而”是表示逆接。
()6.“蛇出於其下”的介词“於”译作“从”。
()7.“许子以釜甑爨”中,“以”的介词宾语是“釜甑”。
()8.“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的“以”用如“而”。
()9.“有智有愚”的“有”充当主语,译作“有人”。
()10.“奉觞加璧以进”中的“奉”意思是“献”。
()11. “粟者,民之所种”的谓语是“民之所种”。
()12.“民之所种”的“所”丧失了称代性。
()13.“台”、“卬”属对称代词。
()14. “其”无论做主语还是做定语,皆暗含一个结构助词“之”。
()15.“王不听,於是国莫敢出言”中的“莫”是否定副词。
()16.“杀之,置诸畚”的“诸”译作“之”。
()17.“夺其所憎”中“夺”的宾语是“其”。
()18.“邴夏御齐侯”的“御”是“为动词”,译作“替……驾车”。
()19.“郑周父御佐车”与“邴夏御齐侯”结构相同,皆属为动用法。
()20.“辞多类似而.非”的“而”表顺接关系。
()21.“左右以君贱之”中“以”的介词宾语是“君”。
()22.“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的“集”可译作“成功”。
()23.“押韵”的“韵”包含韵头、韵腹和韵尾。
()24. 近代黄侃将上古声纽的数量定为二十个。
()25.“不虞君之涉吾地也”的“之”的功用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6.“今或闻(扶苏)无罪,二世杀之”的“或”充任全句主语。
()27.“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的前置宾语为“寡人”。
()28.“昭王之不復,君其问诸水滨”的“其”为语气副词,译作“还是”。
()29.“岂不榖是为”的介词宾语是“不榖”。
古 代 汉 语 复 习 提 纲二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二第二单元文选知识要点冯谖客孟尝君一、文字(从下列语句中找出古字、异体字、通假字,写出与它们相对的今字、本体字、本字,并解释其意义)1、使人属孟尝君。
2、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
3、以何市而反?4、券徧合,起。
5、孟尝君不说。
6、无纤介之祸。
二、词语(目前仅限于实词。
能解释一些加黑词语的句中义)1、贫乏不能自存。
2、食以草具。
3、比门下之客。
4、揭其剑,过其友。
5、冯公有亲乎?6、给其事用。
7、约车治装。
8、以何市而反?9、趋而之薛。
10、悉来合券。
11、矫命以责赐诸民。
12、孟尝君就国于薛。
13、孟尝君顾谓冯谖14、千金,重币也。
15、被于宗庙之祟。
16、三窟已就。
三、语法(一)注意下列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此谁也?②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③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④千金,重币也。
⑤百乘,显使也。
⑥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2、双宾语句①为之驾。
②给其食用。
3、宾语前置句(应找出前置宾语,并说明为什么前置)①客何好?②客何能?③以何市而反?4、被动句文倦于事,愦于忧。
(二)注意句中活用的词语(要说清本来是什么词,怎么活用的)①冯谖客孟尝君。
②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③食之,比门下之客。
④孟尝君客我。
⑤孟尝君怪之。
⑥先生不羞。
⑦孟尝君怪其疾也。
⑧衣冠而见之。
⑨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鲁仲连义不帝秦一、文字(从下列语句中找出古字、异体字、通假字,写出与它们相对的今字、本体字、本字,并解释其意义)1、争之急,辨之疾。
2、诸侯辟舍。
3、纳筦键。
4、假涂于邹。
5、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
6、主人必将倍殡柩。
二、词语(目前仅限于实词。
能解释一些加黑词语的句中义)1、间入邯郸。
2、因平原君谓赵王曰3、鲁仲连适游赵。
4、会秦围赵。
5、诸侯莫朝。
6、卒为天下笑。
7、鬼侯有子而好。
8、纣以为恶。
9、齐闵王将之鲁。
10、执策而从。
11、摄衽抱几。
12、引而去。
三、语法(一)注意下列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
古代汉语第二册 复习资料
一、指出古今异体通假(一)通假字1、已,通“矣”。
语气词。
斯不善已。
2、伯,通佰,百倍。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3、辯-辨:分別。
“此小大之辯也。
”4、有-又:又。
“旬有五日而后反。
”5、辯-變:變化。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
”6、培-憑:憑藉。
“而後乃今培風。
”7、瓠-廓:很大的樣子。
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
8、呺-枵:大而中空。
非不呺然大也,吾爲其無用而掊之。
9、龜-皸:手足凍裂。
宋人有善為不龜首之藥者。
10、嚮-響:響聲。
今簡化作“响”。
“砉然嚮然。
”11、蓋-盍,疑問代詞。
“技蓋至此乎?”12、郤-隙:空隙。
“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
”13、擿-擲:投擲。
“擿玉毀珠,小盜不起。
”14、辯-辨:分辨。
“不辨牛馬。
”15、邪,通“耶”,語氣詞。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16、阨通隘,狭窄。
夫處窮閭阨巷。
17、輮-煣:火熨木使曲。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18、有-又:副詞。
再。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19、槁-藃:收縮。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20、靖-靜:安心。
“靖共爾位,好是正直。
”21、介-丐:給予。
“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22、生-性:先天條件。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23、象-像:按照。
“榮辱之來象其德。
”24、柱-祝:斷。
“強自取柱,柔自取束。
”25、蟺-鱔:鱔魚。
“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
”26、疇-儔:同類。
“草木疇生,禽獸群居,物各從其類也。
”(二)古今字1、兹,今作滋。
更。
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2、見,今作现,表現出。
其不欲見賢邪!3、冥,后作溟。
大海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4、志-誌:記載。
“《齊諧》者,志怪者也。
”5、反-返:返回。
“適莽蒼者,三飡而返。
”6、知-智:智慧。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7、閒-間:間隙。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
”8、匱-櫃:柜子。
今簡化為“柜”。
“将為胠篋、探嚢、發匱之盜”9、知-智:智慧。
“此世俗之所謂知也。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二.doc
2、食以草具。
3、比门下之客。
4、揭其剑,过其友。
5、冯公有亲乎?
6、给其事用。
7、约车治装。
8、以何市而反?
9、趋而之薛。
10、悉来合券。
11、矫命以责赐诸民。
12、孟尝君就国于薛。
13、孟尝君顾谓朽谖
14、千金,重币也。
15、被于宗油之祟。
16、三窟己就。
三、语法
(一)注意下列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
8是商贾之人也。
2、被动句
1卒为天下笑。
2将为戮乎?
3、双宾语句 为之民。
4、主谓倒置句
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5、特殊句
鲁仲连辞让者三。
6、宾语前置句
1梁客辛垣衍安在?
2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
3易为与人俱称帝王
4子将何以待吾君?
5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
(二)注意句中活用的词语(要说清本来是什么词,怎么活用的)
1冯谖客孟尝君。
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3食之,比门下之客。
4孟尝君客我。
5孟尝君怪之。
6先生不羞。
7孟尝君怪其疾也。
8衣冠而见之。
9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鲁仲连义不帝秦
一、文字(从下列语句中找出古字、异体字、通假字,写出与它们相对的今 字、本体字、本字,并解释其意义)
1、争之急,辨之疾。
2、诸侯辟舍。
12、引而去。
三、语法
(一)注意下列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衍人臣也。
2(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视先生之玉貌,) 非有求于平原君者。
3彼秦者,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
古代汉语2复习资料
有关实词与虚词的区分实词的性质: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能独立充当句子的主要成份。
虚词的性质:不能单独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情或一种事实,不能作句子的主要成份主语、谓语等。
学习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
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
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
矣、乎、哉、焉、耳等。
比如代词与副词,或归入实词或虚词再如“男”、“女”、“大型”等,有些语法书将它们称为区别词而不是形容词,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们不能作谓语。
因为汉语的形容词一般都是能够作谓语的。
有些却将它们称作特殊的形容词,因为它们在作定语时与其他形容词没有区别。
语文学时期与语言学时期的差异——语言研究可以分语文学阶段与语言学阶段。
具体时间以1898年的《马氏文通》出版为界。
作者马建忠。
古代的语文学家以及注释家解释虚词时一般都是随文释义,也就是说,碰到一个词就根据文意解释一个。
一个不好的结果就是同一个虚词有时会弄出几十个义项或意思。
比如:(1)种瓜而得瓜。
(2)种瓜而得豆。
两个“而”其实功能相同,但是在语文学家眼中却差异很大,解释也各各不一。
代詞人稱代詞指示代詞疑問代詞無定代詞輔助代詞古今汉语代词的差异1.古代汉语有两类比较特殊的代词:无定代词“或”和“莫”辅助性的代词“者”和“所”。
这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
2.古代汉语的代词使用了许多与今天完全不同的形式。
比如第一人称代词,古代汉语不但有“我”、而且还有“吾、余、朕、台、予”。
再如,现代汉语的近指代词“这”,古代还有“此、是、斯、兹”等。
3.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体系还不完备。
严格说来,先秦汉语中还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的职务是由指示代词“其”和“之”、“彼”、“夫”来承担的。
古代汉语第二册考纲重点
古代汉语第二册第六章墨子导读墨子门徒多来自社会下层。
严密的政治团体,纪律严明。
吃苦耐劳,勤于实验,作战勇敢,平时生产。
墨家代表小私有者利益。
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反对亲疏贵贱之别。
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献身精神。
非攻、非乐、节用、节葬,反对享乐。
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政治上“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则得治”,尚贤、尚同;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均不合时宜。
墨家思想在中国民间的社会底层流传。
《墨子》原本71篇,传至今的53篇。
一部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的科学著作。
不仅涉及认识论、逻辑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内容,还包含有时间、空间、物质结构、力学、光学和几何学等自然科学知识。
老子导读《道德经》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无神论。
核心是“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构成万物的基础,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并非人的意志的反映。
反映道家思想的最著名对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庄子导读《庄子》共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庄子文章想象力丰富,文笔变化多端,富有幽默讽刺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影响很大。
李白诗涉及《庄子》的有24篇。
《庄子》第一篇。
逍遥游,即超然物外、无拘无束、绝对自由地生活在社会上。
庄子不满于现实羁绊而提出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理想。
《不龟手之药》解题:智慧境界的差异。
同《齐物论》观点,万物无大小好坏之别,人的智慧大,见地高,小事物也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反之,再高明东西也发挥不了作用。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逍遥游,庄子主旨;秋水,庄子文才;胠箧,愤青意识韩非子导读与李斯同师荀子。
口吃,不善言谈。
韩国日衰,多次进谏,不受重用,遂发愤著述以求闻达,《韩非子》10多万字,战国法家思想“刑名之学”集大成者。
西汉刘向校书时增《初见秦》《有度》等篇目,定为55篇。
思想成就超过所有法家人物,总结商鞅、申不害等人思想,提出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古代汉语(二)复习纲要
古代汉语(二)学习纲要
一、词义部分
(1)熟悉教材所选的先秦诸子散文如《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中篇章。
(2)熟悉《诗经》中的《关雎》、《卷耳》、《桃夭》、《静女》、《相鼠》、《氓》、《黍离》、《伐檀》《蒹葭》、《七月》等篇章的词义
二、语法
掌握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双宾语、宾语前置、被动表示法、判断句、介词、连词、语气词的用法,能分清实词和虚词,能正确地指出虚词的具体词类。
三、通论部分
(1)掌握基本的名词概念:
双声、叠韵、连绵词、韵母、韵、传统音韵学的五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七音(五音+半舌音和半齿音)及其具体所指的字母;了解古音通假、
(2)了解古书注解的体例,掌握以下基本概念:
毛传、郑笺、疏(正义)直音、反切、如字、衍文、脱文、
(3)了解近体诗的格律,掌握基本概念:
近体诗、平仄、犯孤平、三平调、出句、对句、黏、拗、合掌、流水对、借队(4)熟悉平仄的划分
四、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标点古文或翻译文言句段
五、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逻辑推理来考辩词义(有提示,但需要整体考虑,细细推理)。
古代汉语2复习指导
古代汉语2复习指导《古代汉语2》复习指导考试说明:1、本次考试内容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朱振家主编的《古代汉语》(下)为主,以与之配套的《古代汉语学习辅导》为复习纲要。
考试题型有:填空题、翻译句子、选择题、分析近体诗的平仄,说明有无拗救与违反格律的地方、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2、复习重点如下:1)、选文重点篇目:毛遂自荐、韩信拜将、谏逐客书、论积贮疏、出师表、答李翊书、段太尉逸事状、贾谊论、黄冈竹楼记、赤壁赋等2)诗词重点篇目:渭川田家、望岳、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友人、春望、晚晴、黄鹤楼、无题、鹿柴3)通论重点:成分省略、副词、连词、语气词、古书的注解、古文的标点、诗律复习题:一、填空题1、根据语气助词在句中的位置,可以把它们分为三类:()、()、()。
2、我国古书注解体例总括起来主要有()、()和()。
3、“读若、读如”这两个术语主要是用来()的,但有时也用来注明()字。
4、按照姚鼐文体的分类,《答司马谏议书》属于()类。
5、被动句是指()和()的关系是被动关系的句式。
6、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固”在句中的意义是(),现代意义是()。
7、开我国文体研究先河的是()。
他把文体分为四类,即()、()、()、()。
8、我国古代文献按语言形式的差异可分为三大类,即()、()和()。
9、平仄律的基本要求是:一句之中平仄();同一联出句与对句平仄相对,称为();上一联对句与下一联出句平仄相同,称为()。
10、“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的下两句是(),()。
作者是(),诗句出自《》。
11、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2、律诗不论五言还是七言,都是(),由()组成。
每联两句,上一句叫做(),下一句叫做()。
1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它的作者是()。
14、古代汉语副词大致可以分为:()、()、()、()、()、()。
六类。
15、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是(),主要作者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汉语基础(二)复习纲要第一章词汇部分主要内容:1.单音词和复音词(1)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2)古代汉语的复音词(3)正确区分单音词和复音词2.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什么是本义、引申义及其关系(2)怎样推求本义(3)词义引申的途径(4)词义引申的类型3.古今词义的异同(1)古今词汇的异同(2)古今词义的异同4.同义词(1)同义词的形成(2)同义词的辨析重点掌握:1.单纯词是指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有时用一个汉字表示,如走;有时用两个汉字表示,必须合起来才有意义,如含糊。
2.连绵词又称连绵字,是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词,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词,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又叫连语,涟语。
3.叠音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前人把它叫做重言,由于这类词多是形容事物形状、状态的,所以古人又叫它重言形况词,现在就其音节来看称为叠音词。
4.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个词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复音词。
5.合成词是由两个独立的单词结合而成的,凝固得只表示一个单纯的意义的复音词。
6.同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同义词作为语素构成的。
遇到同义词连用的情况,一般可以把它们当作一个同义复词来对待。
7.下列各复音词的类型是:犹豫、崎岖、相羊、浩荡、首鼠、从容、参差披靡、含糊属于连绵词溶溶、行行、盘盘、蚩蚩、融融属于叠音词有苗、阿母、喟然、有众、率尔属于附音词布衣、诸侯、天命、百姓、兴亡、借口属于合成词8.正确区分加点的词是复音词还是单音词的连用,并解释词义:(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一个复音词(或偏义复词)。
种树的地方。
圃字无义。
(2)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扶摇:一个复音词(或连绵词)。
旋风的意思。
(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
地方:两个单音词。
是土地方圆的意思。
(4)齐王闻之,君臣恐惧..。
恐惧:一个复音词,害怕的意思。
(5)布帛寻常..,庸人不释。
寻常:两个单音词。
寻:八尺为寻。
常:倍寻为常,即十六尺。
(6)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怵然:一个复音词,害怕的样子,等于说小心翼翼地。
(7)吾不忍其觳觫..。
觳觫:一个复音词(连绵词),恐惧的样子。
(8)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
蓬蒿:两个单音词。
蓬:蓬草。
蒿:蒿草。
(9)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
权衡:两个单音词。
权:秤锤。
衡:秤杆。
(10)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恢恢:一个复音词(或叠音词)。
很宽绰的样子。
(11)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两个单音词。
夫:指示代词,那,那个。
夫人即那个人。
(1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知道:两个单音词。
懂得道理和规律。
(1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异同:一个复音词(偏义复词),这里只有“异”的词义。
差异,不同。
(14)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一个复音词(或连绵词)。
仰视的样子。
9.本义、引申义的及其关系是:(1)、本义应该指词的本来意义,但是这里所说的本义,只是取习惯的叫法,或称作一种操作概念,是指现代人们所能找到的有文献根据或字形根据的最古的意义,但并不一定是最初的意义。
而我们所说的引申义,是指从本义发展衍生出来的词义。
(2)、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1)、本义在一组词义中只有一个,而引申义的数量可以很多。
2)、引申义总是围绕着本义这个中心发展的,即引申义都是从本义发展引申来的。
3)、词的本义一般都是比较具体的事物或行为,引申义一般比较抽象。
4)、引申义有直接引申或近引申;有间接引申或远引申.10.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下列各词的本义是(1).谋咨询(2).信诚实(3).省细看(4).眷回头看(5).颠头顶(6).聖通达事理(7).肯紧紧附着在骨上的骨间肉(8).臘年终祭(9).叔拾(10).要腰(11).執拒捕罪人(12).埶种植(13).歸女子出嫁(14).術邑中道(15).衝交叉路口(16).何扛在肩上(17).作起来(18).亦腋窝(19).端直立端正地站着(20).好美(21).暴晒太阳(22).朔阴历每月初一(23).郵传递文书的驿站(24).厲磨刀石(25).際两墙相合之缝11.举例说明词义引申的途径:(1)、延展引申:如:临,从本义“从高处往低处看”引申出“从上监视着”和“从上面到下面来”(2)、比喻引申:如:斗,由古时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器皿(舀酒的勺子),引申出北斗星,只因两者形状相似。
(3)条件引申:如:刊,本是砍,所以可以说“刊木”,而引申出“刊误”的“刊”(删改义)是因其与谬误的搭配关系而形成的。
(4)、活用引申:如“衣”常作动词用,引申出“穿衣”的意思,它是因为经常活用而产生新义,并为人们所公认的。
12.古今传承词是指在汉语上生命力很强,一直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口语或书面里的词13.词义扩大指词义从古义过度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也随之扩大,或由部分扩大到整体,或由个别扩大到一般,或由狭窄变为宽泛,扩大的结果使古义成了新义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词义扩大。
14.词义缩小指词义有的从原义过度到新义后,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也随之收敛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由宽泛到狭窄,使新义成了古义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词义缩小。
15.同义词指一些意义相同或相近而形式各异的词。
16.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辨析同义词(举例说明):(1)、从词义内容上辨析:如:饥、饿,两词有词义轻重上不同,饥指腹空想吃东西。
饿指长时间不吃东西濒临死亡。
(2)、从习惯用法上分析:如:蓄、养,“畜”习惯上用于养禽兽。
“养”习惯上指养人,它们也有通用的时候,即畜用于人,所畜的对象都是当时的地位低贱卑下的。
(3)、从语法上分析:如:之、往,都有“向某处去”的意义,但往是向所要去的地方走,是不及物的,不带宾语。
“之”必须带宾语。
(4)、从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上看:如:笑、哂,都有笑的意义。
笑是个通称,有很多种,苦笑,讥笑,开怀大笑等。
但“哂”,表微微一笑,常常含有不以为然的意思,或者是带有轻蔑、嘲讽的感情色彩。
(5)、从方言的角度辨析同义词:如:舟船,《方言》卷九:“舟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谓之舟,或谓之航。
”(6)、从造字时侧重点不同而形成的同义词:如:颈、项。
颈指前脖子,如“刎颈”,项指后脖子,如“望其项背”。
17.“赐、予”这两个同义词间的差异是:都有“给予”的意思,但两者在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上是不同的。
赐用于上给下,地位、辈分、年寿高的给地位、辈分、年寿低的。
而“予”是给予的通称。
18.“耻、辱”这两个同义词间的差异是:两个词都指羞愧之心或可耻之事,是名词,如果它们活用为动词时,两者在用法是不同的,耻一般表意动,辱一般表使动。
如“不耻下问”、“不辱使命”。
19.“禽、兽”这两个同义词间的差异是:两词词义范围本不同,兽指四足的哺乳动物,禽本泛指各种飞禽走兽,即包括兽类。
20.“治、理”这两个同义词间的差异是:两词本义有区别,治本指治水,理本指理玉,后来才在“治理”等意义上通用。
21.“皮、肤”在先秦时,皮和肤二者在词义的适用对象上区别很严;肤是指人的;皮是指禽兽的。
22.“杀弑”这两个同义词间的差异是:两者的差异从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上看。
不论是对人或动植物只要致死都叫杀。
弑,只限于臣弑君,子弑父母,弟杀兄长等以下杀上。
23.“恭、敬”这两个同义词间的差异是:恭和敬在词义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恭”指外表有礼貌,“敬”指内心严肃不苟。
第二章音韵部分主要内容:1.汉语音韵基础知识(1)汉语的音韵结构及特点(2)汉语音节的成分—声母、韵母和声调(3)古代的记音方法及其反切(4)等韵图(5)韵书2.中古音系(1)《广韵》简介(2)《广韵》的声母系统(3)《广韵》的韵母系统3.上古音系(1)研究上古音的材料及方法(2)上古音系的声母(3)上古音系的韵部4.汉语诗律学(1)基本概念(2)诗律重点掌握:1.声母简称声,是指一个音节开头的部分,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由辅音担当的,另一种是没有辅音或由半元音担当的,而相对于辅音声母来说,后一种仿佛是没有声母,它们的声母等于零,所以叫“零声母”。
声母古代又叫做“纽”或“声纽”。
2.由于古代没有记音符号,所以就用记录音节的汉字代表音节中的第一个音素——声母,这个代表声母的汉字叫做“字母”,只代表它所记音节的第一个音素。
3.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这就是音韵学上所谓的“五音”。
宋元等韵学家从舌音中又分出半舌音,从齿音中又分出半齿音,连同上述“五音”,就构成了音韵学上所谓的“七音”。
4.古人从发音方法上对声母进行分析,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清浊”。
用现代语音理论去分析,所谓“清”,就是指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不带音;所谓“浊”,就是指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带音。
5.三十六字母大约反映了唐代末年宋代初年的中古声母系统,它是研究和认识历史上其他各个时期声母系统的桥梁。
6.在三十六字母中,按照发音方法可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其中全清的代表汉字有: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影晓;次清的代表汉字有:滂敷透彻清穿溪;全浊的代表汉字有: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次浊的代表汉字有:明微泥娘疑喻来日。
宋人36字母发音部位是舌音,且属全清的字母是端、知,属于全浊的是定、澄。
7.双声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声母相同。
8.韵部是在汉语音韵学里,同一韵的字归并到一起而构成一个独立的组合。
9.对转指具有相同的主要元音,韵尾不同但却是同一发音部位的韵部之间的互转。
10.旁转是指元音相近,韵尾相同(或没有韵尾)的韵可以互转。
即同是阴声韵、阳声韵或入声韵内,韵尾相同,主要元音相近韵部的"合韵"。
11.叠韵(即迭韵)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韵相同。
12.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阴声韵”;一类是以鼻辅音[-m]、[-n]、[-ŋ]收尾的,叫“阳声韵”;一类是以清塞音[-p]、[-t]、[-k]收尾的,叫:“入声韵”。
13.反切是我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进行分析后创造的一种为汉字注音的方法。
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拼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
反切的原则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
14.声训也叫音训, 即因声求义,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解释词义的方法,。
15.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16.先秦古声母研究的成就中对上古唇音和舌音的研究成果是:(1)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时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中古时的轻唇音“非、敷、奉、微”来自于“帮、滂、并、明”,由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